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5篇范文)
第一篇: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中提出的对学生三维目标培养,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欢迎参考。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篇一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
第2 / 3页
出一些 “形象要素 ”(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篇二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和最后一单元安排的都有是欣赏评述课,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欣赏和评述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对欣赏课下的功夫最多,也最困惑,不过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还是有一点成绩的。
要想把一节欣赏课上好,首先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一味地讲,不然的话,学生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景,那就是欣赏不了作品的真正含义,尤其是那些大师们的、抽象的作品。要么是只看内容,不会评述,要么是评述也是被迫的只简单地说,不会用美术术语。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些办法,愿同仁们海纳百川吧。
首先要提前备课,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当然要分层次,根据自己的条件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作品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共赏、共享。其次是多组织课堂活动,比如分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讨论的结果可由本组的代表起来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当然教师的补充必不可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肯定同学们的正确观点,然后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并不易受到打击,下次仍然有积极性。并且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用简单的艺术语言,逐步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美术术语来解释美术作品。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列个提纲,比如先从视觉感受说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构图、色彩、明暗等艺术观念、艺术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愿望。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会形成一种氛围,也就渐渐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了。另外,学生也就会从语言表达能力中反映出自己的艺术素质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同时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引导,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使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进步,不断收获,使课堂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同时,做为一名美术教师,更要在教学的同时尤其是上欣赏课时,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价值观,这才是一节好的美术欣赏课。
建议: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篇三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崔洪山 的工作室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肖像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雪中猎人》、《蒙娜丽莎》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教学反思《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笔试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教研活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
第三篇: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欣赏课,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能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初中美术书每册第一展开页都有中外经典作品欣赏,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又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示范。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让学生能珍视人类文化遗产,民族情感,爱国主义,对多元文化包容的现代人格特质,关注美术。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老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课堂教学容易步入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灌输也便成了常用的教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美国学者贺拉斯曼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专业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懂好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必须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触摸。经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可运用的。
1、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前期,应尽量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作品进行感性阶段的评价。在讲述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出思考题目,不断启发学生发挥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相互补充。如:现代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中的各种造型令初见者费解,学生往往会觉得画面乱,看不懂,是抽象画。这时老师就应该多引导学生去看里面的人和动物的造型,让他们数一下有几个人和几个动物,然后提问每个人分别在干什么,牛和马的表情有何不同?这时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的分析画面内容。接下去,可简单说一下具象与抽象的区别,让他们了解到牛头是残暴与黑暗的象征,马是民众的象征,孩子的哭嚎挣扎的形象以及立体主义的基本造型方法与法则。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吸收学生新鲜的,独立的,哪怕是一些幼稚的见解。充实教师的结论。
2、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还处在少年期半儿童状态,所受到的美育教育极有限,而美术作品涉及到的面却又相当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如何用浅显的方法来讲述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在面对这些绘画作品时不觉得乏味、无聊,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春》,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希腊神话故事,与维纳斯相关的金苹果的故事,墨丘利的传奇,丘比特的金箭和铅箭等,从而讲到画面的构图,在用线用色方面如何表现。还可讲与作品相关的一些轶事。比如:《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是如何寻找犹大的模特儿,反映了他科学的、现实的绘画观念,是对中世纪僵硬的、概念的造型手段的革命,从而讲到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是文艺复兴。再比如:当德国军官问毕加索《格尔尼卡》是谁的作品时,毕加索是怎样回答的。这些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感到充实,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热情会更高。
3、对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经常将不同的作品对比着看,运用范畴、类型、模式和风格等知识,逐步建立起学生自己的审美系统,这才算真正地学会欣赏。比如:毕加索不同时期作品的赏析,学生往往对毕加索立体派时期、超现实主义和变形时期的作品难以接受,而对他早期的写实风格作品还非常认可。这是上欣赏课常见的一个现象,学生评价欣赏一幅画时只会用“像与不像”这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绘画作品,在这种认识方法中,丝毫没有审美的气息,也和艺术品的创作和欣赏背道而驰。教师应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建立“真实”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真实有着不同的理解。19世纪在西方照相术的产生对绘画的影响,由此影响到整个艺术观念的转变,最终导致现代艺术的产生。应让学生知道艺术的价值并非在于精准的摹写事物的表象,而在于表现出事物的本质以及传达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就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把十九世纪前后的作品进行对比,讲明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共同点。学生就会领会到为什么毕加索、梵高的代表作都不是写实风格的作品。再比如:在欣赏唐代人物画《捣练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仕女图,让他们了解不同时期人物画造型、用线、用色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审美倾向,服饰的特点等等。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印象,从而让他们有保护文物的意识。这种对比的教学方法能丰富课堂内容,加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美术欣赏中,我们要经常变换角度,互换方位地去观察、分析,就会明白许多道理。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去解释他们不熟悉的道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接触实物的教学方法:在欣赏的作品中有油画、国画、版画等,学生对这些名词熟悉,但大部分都不知道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都没亲眼见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教师在讲油画时,可以准备一幅油画作品,让学生用看、猜、触摸等方法了解油画的材料和工具。讲国画时可准备一幅国画。比如我讲《捣练图》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自己临摹的绢本《步辇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绢这种材料,以及画工笔画的工具和一些基本技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各个画种的区分以及制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算是给学生增长了一些美术常识。
初中美术欣赏课常常被认为是最难组织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技能,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准的未来人才。
第四篇: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
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
―――泰兴济川中学
徐正
摘要: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日趋重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采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有利于创设优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收集信息,拓宽视野;有利于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 欣赏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日趋重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美术欣赏课变得津津有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心得。
一、有利于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同时图、文、声、像并茂,对学生多种感官起综合刺激作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优美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苏少版 13 册《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原始森林气氛的教学情境,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原始大森林,那里快乐地生长着品种各异、姿态不一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那里嬉戏玩耍„„我看见: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眼珠子睁得圆圆的 , 嘴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 他们学习的兴趣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再如苏少版 14 册《让画动起来》,在第一课时我运用欣赏课的形式来讲授。课上运用多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直接导入课题,屏幕上出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在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樱桃小丸子,我是百变小樱,我是铁臂阿童木,我是史奴比„„欢迎同学们进入我们的世界。一下子就营造了欢乐的气氛,学生看见了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很兴奋,情绪高涨,他们全神贯注地倾听动画人物的简短而有趣的自我介绍,随着那优美的音乐,便陶醉于其中,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有利于收集信息,拓宽视野。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收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不欢迎。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CD — ROM),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再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比如:苏少版 15 册《打开的喜悦》这一课中,我先从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钻研教材,根据专题欣赏的具体内容,先去查寻、搜集与卡片相关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并上网浏览、查找有用的东西,进行下载与汇总。接着,我再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围绕专题欣赏的主题思想和教学目的、任务,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和难点,组织成较完整的系统,制作成专题欣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一个虚拟的互联网站,供学生上网点击。让学生欣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学生自由点击选择,畅游卡片的世界,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如什么是卡片,卡片的类型,卡片的由来,如何制作一张卡片 , 卡片的艺术特点„„),在真切的学习中,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培养了情感,三、有利于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讲授苏少版 14 册《夸张有趣的脸》的欣赏。要求学生了解漫画与动漫艺术特点、夸张与变形。让学生理解漫画的漫化过程,及由真实的人物艺术处理为漫画人物的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先收集一些学生和我的照片,然后在 Adobe PhotoShop 下通过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把照片(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 20 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按教学的要求排序并制作一个片头,再任 PhotoImpact Aibum 下播放。漫画的表现的手法之一是夸张,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我的容貌,他们很快找出了老师头发长卷、眼大鼻高的特点。接着,我开始在屏幕上演示,把真实的形象逐步向漫画过渡,配放动画片一样。学生们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当他们看见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夸张变形的脸蛋,忍不住哈哈大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教学的目标在非常愉悦的气氛中得以实现。相反,在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整个课堂比较缺乏生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差。
四、有利于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告訴我们:美术欣赏最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将三种方式综合在一块。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结合苏少版 14 册《让画动起来》,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感受。
(一)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由于网络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增强感悟体验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让画动起来》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动画浪漫特色的教学情境,我运用多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直接导入课题,屏幕上出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在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樱桃小丸子,我是百变小樱,我是铁臂阿童木,我是史奴比„„欢迎同学们进入我们的世界。此时我进行引导:“看到这些动画形象后,你们想了解什么呢?”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动画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的说:“我想了解动画片的艺术特点。”有的说:“我想知道动画片可以分成几个类型。”有的说:“我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和它的创造者。”有的说:“我想知道著名的动画制作大师。”„„接着,我鼓励学生带着自己和他人所提的、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利用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网址,查阅相关的网页,下载有关信息资料,产生欣赏的兴趣。课上借助视觉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自由地点击和选择,畅游动画世界 , 陶醉于其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背景出发,充分利用网络,使学生都溶合进角色之中,人人都在真切地感悟体验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求方法,培养情感。
(二)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根据 Hiebert 等提出的“要以问题驱动为基础来改革教学和课程”的原则: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再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结构。《让画动起来》一课中,在学生已经提出了他们所要了解的问题后,我便引导学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如:动画片的主要类型,动画片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应具备哪些特点)。学生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自愿组合在一组,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去完成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互相交流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中基于个性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而教师在这过程中是以一个引导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的。
三、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主题学习和情景的设计者,是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获取信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合作学习。
《让画动起来》一课中,教师不再是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演讲或对学生提问,而是根据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运用采集、筛选、整理后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中,协调好了教与学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注重增强师生情感交往。在师生反馈交流的基础上,让每个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对本组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可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下载制成)的方式,教师将每一组的总结在大屏幕上展示,并让本组的学生介绍、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此时,教师与学生共享创作喜悦,展示了小组合作的作品,更直接、亲切、融洽地相互交往与沟通。透过互动教学方式,协调了师生关系及其相互的作用,产生了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在这一节欣赏、评述课内,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知识,了解到动画片的迷人之处,而且通过其他学生的讲述,获取了自己原来不懂的知识。为了能够体现美术课的特点,学生在利用电脑制成图文并茂的总结时,培养了他们的版面设计能力及协作能力。美术欣赏、评述课,将了解知识(探索、发现)与巩固知识(交流、反馈)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利用多媒体快速展示所获得的新知。
总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主人翁学习空间,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引导,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知识内容的互动。学生对媒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基本技能,等等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来源: 发表时间:2024-1-14 19:27:54 访问次数:2326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 “形象要素 ”(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推荐阅读: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5篇范文)
我心中的春天作文高一700字(5篇模版)
新生入学军训有感(大全五篇)
钣金工简历资料[5篇材料]
经济法基础考试真题和答案[大全五篇]
相关文章:
- [ 十号文库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5篇范文)
- [ 十号文库 ]2024年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辨析(十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借款合同协议书(24篇)
- [ 十号文库 ]铲车出租协议书(二十三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兼职人员聘用合同 兼职人员聘用协议(九篇)
- [ 十号文库 ]日用品购销合同品类 日用品购销合同简易(16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苗木采购种植合同(19篇)
- [ 十号文库 ]包岗制保安服务合同 保安服务合同纠纷(19篇)
- [ 十号文库 ]简短的班主任寄语(四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艰难的近义词(三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保险公司年终总结(8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技术员劳动合同(24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描写生气的句子短句(四篇)
- [ 十号文库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反思(六篇)
- [ 十号文库 ]房屋赠与合同的有效期(二十一篇)
- [ 十号文库 ]九间房镇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最终版)
- [ 十号文库 ]中学技术装备处工作总结2024(下学期)
- [ 十号文库 ]委屈感言
- [ 十号文库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专题党课讲稿[大全]
- [ 十号文库 ]在2024年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结业式上的讲话[精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