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文学论文 知识产权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2024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唱梦痕 时间:2024-07-20 21:54:2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2024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20分)“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

    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2分)答案:晋商和徽商: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1分)宁波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1分)

    材料二: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答案: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1分)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1分)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3)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宁波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4分)

    答案: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宁波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2分)1984年宁波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2分)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宁波帮敢为天下先,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6分)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5)联系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 “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2分)同时分析指出“宁波帮”企业在近代发展中的阻碍因素。(2分)

    答案:特点:浙江商人诚信;善于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2分)。阻碍因素:封建主义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2分)2(2024·福建武平二中高三月考)(14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请回答:(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2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2分)(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2分)材料四: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五: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材料六: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

    材料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依据材料四,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2分)(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六中所示的现象?(2分)(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围宪法的相同点及其进步之处。(2分)(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制定宪法或法律的最重要依据应是什么。(2分)答案:(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2分)(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2分)(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2分)(4)权力:立法权。(1分)实质: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1分)(5)依据:1787年宪法规定了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和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1分)原因:当时宪法存在忽视人民权利,特别是歧视妇女的倾向。(1分)(6)相同点: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进步之处:规定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囤民的政治权利,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分)(7)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2分)3(2024·江苏高三月考)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 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 000亿斤(人均约800斤X).’请回答:(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答案(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1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3分)(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1分)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2分)(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2分)

    第二篇: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二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三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材料二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一、二都涉及到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四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

    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

    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

    ,东到。

    (二)汉朝(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大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a.

    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

    ,起点在。c.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

    ②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趋势?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五,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

    (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3、魏蜀吴三国建立者、时间、都城?

    4、概述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

    一.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 十九

    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人民的三次南迁浪潮指的是哪三次,并指出其共同原因。

    2、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这里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象?

    (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3)分析材料 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②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______;

    学说________;采用________;与汉人______。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1.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024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3.2024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24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4.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

    5(2024·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6.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8(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9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10.“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魏主欲变北俗,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2.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代有人曾对三峡两岸的猿声作这表的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李冰父子

    13.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赵州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15.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1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17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

    第三篇:历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史料分析题(教师用)

    1、阅读材料:

    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请回答:

    (1)上述规定出自古代那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6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2分)奴隶主

    (3)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4分)它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分)

    2、阅读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人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Iaj 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 头母牛和l 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请回答:

    (1)这些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4分)古代印度种性制度

    (2)“刹帝利”在当时主要包括哪些社会阶层?(3分)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3)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社会等级,并指出农民、国王属于哪一等级。(6分)

    婆罗门: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农民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3、阅读材料:

    材料

    一、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许多教导都铭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后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中流传。

    材料二:公元前三世纪,伟大的印度国王改信佛教。佛教迅速传播开来,佛教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佛教还向北传播,直接进入西藏,又向西北传播,进入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它传入中国,赢得了一大批信徒,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请回答:

    (1)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称为什么?(2分)释迦牟尼

    (2)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4分)

    主要教义:①众生平等;②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3)为什么它能很快发展和传播?(4分)

    原因:①主张众生平等,刻苦修行能达“极乐世界“,对渴望解除苦难的人有吸引力;②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统治,为很多国家所利用而扶植,阿育王统治时弘扬佛教,使佛教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4、阅读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人民对亚历山大东征既支持又抵抗的原因是什么?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究竟带来了什么?(4分)

    人民反对压迫和掠夺,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战争的灾难和奴役。(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4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5、阅读下列材料(7分)

    公元1世纪中叶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中间出现了基督教。随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据此请回答:

    (1)世界三大宗教具体指哪三大宗教?(3分)①佛教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2)基督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过外族多次蹂躏。在罗马的统治下,他们灾难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被残酷镇压。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1世纪时,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这使绝望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依托。

    (3)基督教于11世纪分裂为哪些派别?(2分)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6、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创办了奥里匹克运动会,到了公元393年,罗马皇帝以禁止异教仪式为由将其取消。1896年,奥运会在中断1500年后,再度在希腊举行。现代的奥运会就是从1896年开始的。材料二:北京时间2024年8月30日凌晨,神圣的奥林匹克火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火炬台熄灭,这象征着奥运会的结束。北京市市长北京奥委会执行主席王岐山走上接旗台,从国际奥委会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这象征着2024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哪一文明国家有关系吗?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这个项目是为了纪念哪一国家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哪一位英雄?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①古希腊②希腊 希波战争 斐底比斯③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希腊军民经过顽强战斗,彻底战胜波斯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④这次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2)根据材料二,你知道北京2024年奥运会的主题吗?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摘自初中世界历史用书资料

    材料二:图《日本的小学课堂》(图略)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的哪一历史事件?请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2)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1)日本的明治维新。

    材料一是废藩置县,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是实行(初等)义务教育。

    (2)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民族危机,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或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

    启示:①要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国情; ②要科教兴国,重视教育,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等。

    8、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革命或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大改革,例如:大化改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1)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属于世界近代史的两次改革。

    (2)请结合教材内容和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别从性质、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等方面简要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答:(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9、“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请回答:(1)“旧政治制度”是指什么?答: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法两国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答: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表现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法国表现为资产阶级共和制。(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答: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的序幕,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10、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献》?它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答:①《权力法案》;②立法权、经济权、军事权。(2)材料二出自法国的什么文献?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答:①《人权宣言》;②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3)村料

    一、材料二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的相同点有:①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都主张反封建;③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11、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材料二:“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材料三:“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文件的内容?它们的制定机关分别是什么?答:《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独立宣言》:北美大陆会议;《人权宣言》:法国制宪会议。(2)上述材料所指的文件颁布有何意义?答:《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独立宣言》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它标志着美国诞生;《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12、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答:(1)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3)启示:1)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坚持对外开放;2)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

    13、我国近邻日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国家,历史发展道路十分引人注目。请回答下列有关日本历史的问题:

    (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国内矛盾重重,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是怎样向欧美列强学习的?结果怎样?答:②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③结果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开展对外扩张活动。(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战败,经济陷入崩溃;但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说说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答:主要原因①朝鲜战争,美国在日本大量军事订货的刺激;②利用美援,引进高新科学技术;③利用当时稳定的国内环境。(3)学习上述三次日本历史巨变后,你有何感想(要求:60字以内;不展开论述)?答:国民经济要发展,综合国力要提高,不仅要提倡“科教兴国”战略,还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时并举。

    14、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技师。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答: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2)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答:明治为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明治为新时,日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明治为新后,日本实行侵略扩张政策。(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答:多主动和外界交往;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要选择性的进行取舍,才能对我有利。

    15、简答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历史变革分别有何影响?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16、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俄、日、美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答:俄国面临着农奴制的严重危机;日本出现了幕府统治和民族危机;德国政治分裂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答:俄国和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3)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殖民争夺更加激烈;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17、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制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界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答: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石油。电车、汽车、飞机等。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2)试举一例科学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答: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答: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18、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目前,跨国公司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万多家,其子公司25万多家之多,总产值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0%,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出口总额的60%。(1)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答:标志: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使用。(2)结合材料,分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哪两种新趋势?科技革命影响说明了什么?答:新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或者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略。(3)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举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信息传递方面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答:第二次:电话、电报、电影等。第三次:计算机、移动通讯、电视机、DVD、VCD、传真机。

    19、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三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造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答: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石油。电车、汽车、飞机等。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2)试举一例科技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答: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例举的成果是某次科技革命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成就,并说明应用后改善了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例答: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答:为开放性试题。可选一国之兴或衰(如英、法、美、德、俄国、日等国)说明。例答:英国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居世界霸主。在二次科技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被美、德赶上和超过。还可用一些国家(如近代中国等)科技落后,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来反证说明。20、为什么说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你或者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好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答:第一问:从“通过交通工具的创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等方面来分析说明。第二问:如电视机、收录机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等减轻了人们的家务劳动等等。第三问:从“围绕科技技术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作为学生从小应树立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为社会作贡献的观念”等方面来谈感想。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共产党宣言》回答:1)“不到一百年”内生产力迅速发展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

    工业革命2)这一事件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英国3)这一事件重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主要发明有什么?

    汽船、火车 2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科技革命有哪些新发现?它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1)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2)a、促进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b、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c、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3、请你说出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年代以及它们各自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受益?为什么?答:(1)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以电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内容,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2)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中国社会分别处于: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第二次时,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动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受益;第三次,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但受“冷战”的影响和国内“左”倾思想的干扰,没能很快实现现代化。

    24、简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历程,举例说明这一时期出现的文艺作品或科技成就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答:①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展到欧洲,并于16世纪达到高潮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之为文艺复兴。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最主要的思潮是人文主义。②意大利文艺复兴表现最突出的领域是文学和艺术。著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但丁的《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但丁在《神曲》中表达自己的善恶标准和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反对封建教会的思想;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描写爱情,抨击教皇,抒发渴望意大利和平统一的情怀。③“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作品中刻画的也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④15世纪文艺复兴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人才辈出,文学领域尤其活跃,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突出成就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25、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向东航行的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向西航行的航海家所开辟出来的新航路客观上对人类认识自然有什么意义?

    答:向东:①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②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再穿过印度洋,航行到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路线:①迪亚士的线路: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②达·伽马的线路: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纵穿大西洋,再向东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到非洲马林迪,再向东到印度半岛南端的卡里库特。

    向西的意义:①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即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1917年《土地法令》

    材料二: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哪一政府颁布的?该政府的主席是谁? 苏维埃政府列宁

    (2)材料二是哪个政党颁布的?当时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什么时期 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归人民所有或耕者有其田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封无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农民必须给国家交土产。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身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是指哪个城邦国家的制度?这个国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哪次改革?

    雅典,伯里克利改革;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是哪个国家的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奴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12分):

    ①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文件?分别在何时发表?(6分)《独立宣言》、《解放黑奴隶宣言》;1776年、1862年; ②材料一中的“独立的合众国”指哪个国家?(2分)美利坚合众国

    ③在材料二颁布的同时还颁布了什么文件?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

    《宅地法》,调动了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形势骤然改观,为北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保证。

    29、恩格斯在研究新航路的开辟时曾说:“旧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地理上的伟大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活动场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概述新航路的主要经过。

    经过:意大利人哥伦布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新大陆——美洲;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16世纪初,麦哲伦及其同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2)其开辟有何影响?其开辟给我们什么启示?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九年级上册史料分析题(学生用)

    1、阅读材料:

    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请回答:

    (1)上述规定出自古代那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6分)(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2分)(3)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4分)

    2、阅读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人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Iaj 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 头母牛和l 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请回答:

    (1)这些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4分)(2)“刹帝利”在当时主要包括哪些社会阶层?(3分)

    (3)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社会等级,并指出农民、国王属于哪一等级。(6分)

    3、阅读材料:

    材料

    一、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许多教导都铭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后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中流传。

    材料二:公元前三世纪,伟大的印度国王改信佛教。佛教迅速传播开来,佛教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佛教还向北传播,直接进入西藏,又向西北传播,进入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它传入中国,赢得了一大批信徒,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请回答:

    (1)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称为什么?(2分)(2)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4分)(3)为什么它能很快发展和传播?(4分)

    4、阅读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人民对亚历山大东征既支持又抵抗的原因是什么?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究竟带来了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4分)

    5、阅读下列材料(7分)

    公元1世纪中叶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中间出现了基督教。随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据此请回答:

    (1)世界三大宗教具体指哪三大宗教?(3分)(2)基督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基督教于11世纪分裂为哪些派别?(2分)

    6、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创办了奥里匹克运动会,到了公元393年,罗马皇帝以禁止异教仪式为由将其取消。1896年,奥运会在中断1500年后,再度在希腊举行。现代的奥运会就是从1896年开始的。材料二:北京时间2024年8月30日凌晨,神圣的奥林匹克火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火炬台熄灭,这象征着奥运会的结束。北京市市长北京奥委会执行主席王岐山走上接旗台,从国际奥委会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这象征着2024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哪一文明国家有关系吗?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这个项目是为了纪念哪一国家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哪一位英雄?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你知道北京2024年奥运会的主题吗?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摘自初中世界历史用书资料

    材料二:图《日本的小学课堂》(图略)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的哪一历史事件?请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2)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1)日本的明治维新。

    8、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革命或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大改革,例如:大化改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1)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属于世界近代史的两次改革。

    (2)请结合教材内容和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别从性质、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等方面简要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

    9、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献》?它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答:①《权力法案》;②立法权、经济权、军事权。(2)材料二出自法国的什么文献?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10、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材料二:“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材料三:“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文件的内容?它们的制定机关分别是什么?答:《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独立宣言》:北美大陆会议;《人权宣言》:法国制宪会议。(2)上述材料所指的文件颁布有何意义?

    11、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12、我国近邻日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国家,历史发展道路十分引人注目。请回答下列有关日本历史的问题:

    (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国内矛盾重重,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是怎样向欧美列强学习的?结果怎样?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战败,经济陷入崩溃;但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说说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3)学习上述三次日本历史巨变后,你有何感想(要求:60字以内;不展开论述)?

    13、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技师。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2)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14、简答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历史变革分别有何影响?

    15、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俄、日、美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

    (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3)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6、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制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界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试举一例科学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17、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目前,跨国公司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万多家,其子公司25万多家之多,总产值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0%,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出口总额的60%。

    (1)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哪两种新趋势?科技革命影响说明了什么?

    (3)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举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信息传递方面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18、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三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造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答:

    (2)试举一例科技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答: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例举的成果是某次科技革命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成就,并说明应用后改善了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19、为什么说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你或者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好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答: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共产党宣言》回答:(1)“不到一百年”内生产力迅速发展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2)这一事件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这一事件重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主要发明有什么? 2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科技革命有哪些新发现?它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1)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2)a、促进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b、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c、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2、请你说出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年代以及它们各自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受益?为什么?

    23、简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历程,举例说明这一时期出现的文艺作品或科技成就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24、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向东航行的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向西航行的航海家所开辟出来的新航路客观上对人类认识自然有什么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即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1917年《土地法令》

    材料二: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哪一政府颁布的?该政府的主席是谁?

    (2)材料二是哪个政党颁布的?当时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什么时期(3)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封无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农民必须给国家交土产。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身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是指哪个城邦国家的制度?这个国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哪次改革?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是哪个国家的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奴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12分):

    ①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文件?分别在何时发表?(6分)

    ②材料一中的“独立的合众国”指哪个国家?(2分)

    ③在材料二颁布的同时还颁布了什么文件?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

    28、恩格斯在研究新航路的开辟时曾说:“旧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地理上的伟大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活动场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概述新航路的主要经过。

    (2)其开辟有何影响?其开辟给我们什么启示?

    29、“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请回答:(1)“旧政治制度”是指什么?(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法两国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第四篇: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3)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5)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答案:(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4)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5)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2)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7)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8)从孙中山的讲话中能否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案:(1)黄埔军校;1924年5月(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7)孙中山以往几次革命都失败了,教训就是没有一支自己的革命队伍。孙中山想通过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达到创建革命军的目的。(8)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4、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材料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2

    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贼”是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

    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谭嗣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顽固派的实力过于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民报》(4)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5、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运动的两个阶段运动中心是哪儿和主力军都是谁?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1)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体现这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主力军是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评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4)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案(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埃德加斯诺的《红星耀中国》

    材料二 2024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24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 毛泽东、蒋介石; 《双十协定》; 中原。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红军何时开始长征?根据材料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险阻。

    答;1934年10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

    (3)诗中哪句诗句描绘了红军长征跳出敌人乌黑圈及最惊险的战斗?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各有何重大意义?

    答:大渡桥横铁索寒。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4)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红军长征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

    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6)长征途中我党召开什么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遵义会议;毛泽东。

    (7)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或为什么红军“三军过后尽欢颜”?)

    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从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哪些教育(或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长征精神: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主义精神);高尚的革命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识到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2)“朱毛合”分别指谁?建四军有何奇功?(3)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4)请用史实说明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深刻寓意。答案:(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朱德、毛泽东;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歌谣;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0.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一把历史年代尺和一张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的一部分。

    材料三:“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

    请同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没能成功的共同表现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图片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二,写出1935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1分)

    (4)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条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5)阅读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材料中“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

    (6)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从中国共产党经历的90载艰苦卓绝和荣耀辉煌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感悟?(1分)

    答案:(1)都以失败告终,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井冈山会师2分(3)遵义会议 2分(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5)重庆谈判 2分(6)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等”。

    第五篇: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训练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

    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2、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①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慕尼黑会议是个大阴谋?④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⑤慕尼黑会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⑥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回答: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

    材料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①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初中《世界历史》课本 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1分)

    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分)

    7、.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现请回答:

    ①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1分)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1分)

    ②哪一次会议确定老人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③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至少列出两点)

    8、材料一: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选自《世界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美国一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①这些措施是谁实施的?②他就职时美国的情况怎样?③他上台后采取什么手段缓和这种局面?

    ④其目的是什么?

    ⑤采取以上措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9、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侵略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皇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皇宫的全部财富。„„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①你知道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是指谁?

    ②材料反映何时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③圆明园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10、“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①上述材料是谁为哪一个组织起草的什么文献的同内容?

    ②该文献何时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项 目

    全国总产量

    平均每人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 食

    1.1亿吨

    209公斤

    15.8万吨

    0.29公斤

    材料二: “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土法炼钢浪费大,质量差。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由于从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铁、炼钢„„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斤。

    材料三: 袁隆平,一个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300亿公斤。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到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24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前夕我国残破不堪的国民经济。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②结合材料二概括“大跃进”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3分)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带来了我国乃至世界粮食产量的大幅增产。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

    12、材料:“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沿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②这一文件颁布的年份是哪一年?

    ③它有什么作用?

    13、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

    ①开辟第二战场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②欧洲第二战场最终于何时何地开辟?指挥官是谁?意义如何?

    14、材料1: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②1861年改革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什么危机?

    ③农民为什么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5、材料:战败的德国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区占领;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①本段话引自何会议的内容?

    ②欧洲战争结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③该会议还规定建立何国际机构?这个机构中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哪几国?

    16、材料一: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摘自《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材料二: 197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我国与欧洲联盟(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关系发展十分密切。欧洲的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中欧间的经贸总额不断增长,增幅较大。

    ----教参等资料摘抄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文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必然性。(3分)②结合课文,试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政治格局和资本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③如果说“欧共体”(欧洲联盟)的成立体现了当今的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那么,材料二的中欧经济交往,则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17、林肯总统1858年一次演说中的部分内容:“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①文中的“房子”是指什么?

    ②“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是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③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18.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7分)

    说明:本题意在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不论持上面三种观点中的哪一种,只要答出四点以上(含四点)的理由即可。

    19、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电话、发电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博览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材料二:2024年12月3日在国际博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最终中国上海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出,获得2024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即将举办的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费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也是为了纪念100前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件大事,这一件事应该是什么?

    (2)材料中所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说明了什么?

    (4)围绕2024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请你为建设家乡的美好城市(或美好乡村)提出一条建议。

    20、以下是古代一些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一头母牛。

    ①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②体现了什么制度?

    21、材料一: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回答:

    (1)56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什么民资?

    (3)56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什么机构?

    (4)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请用一句话揭示材料二歌曲的主题.(6)结合当前形势,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2、材料一:2024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温家宝: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的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材料二: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24年9月21日在纽约会见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胡锦涛就中日关系发表五点意见:

    一、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

    二、加强经贸合作,强化利益纽带;

    三、增进国民感情,夯实民意基础;

    四、加强亚洲事务合作,推动国际事务协调;

    五、妥善处理分歧,维护有好大局。胡锦涛强调,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请举两个中日友好交往来的事例。(2)材料中提到“中日历史问题”,你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参与的二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吗?试举一例说明其在中国犯下的罪行。(3)五点意见中提到“妥善处理分歧”,你认为中日的分歧主要源于什么?(4)作为中学生的你,会为中日友好发展做怎样的贡献?谈谈你的想法。(5)通过对以上主题的探讨,谈谈你的感悟。

    23、材料:西方国家控制我们的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人民自己掌握。

    ①这是谁在什么会议上的发言?②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③这次会议中提出了什么方针?

    2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50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80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和。东欧发生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

    材料2:1991年6月,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同这两个共和国的武力量在克罗地亚发生大规模冲突。1992年上半年,随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大批进驻南斯拉夫,这一武装冲突基本告一段落,但波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在亚洲,有印巴之争,南海领土之争。

    材料3: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24年4月1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遗责。

    回答问题:

    ①根据材料1,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②材料2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

    ③材料3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那么,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④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

    25、材料一: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1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争结束。二战中英国、法国和德国死亡人数分别为37.5万、60余万和650万人,战争使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处于瘫痪状态,1944年法国工业产量只相当于1938年的40℅,1946年德国工业产量仅为1937年的34℅。材料二:„„考虑结束欧洲大陆分裂的历史和创立未来欧洲建设之坚实基础的需要„„决定实现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根据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单一稳定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建立欧洲联盟。——《欧洲联盟》 请回答:

    (1)今年(2024年)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结束多少周年?

    (2)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给欧洲带来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单一稳定的货币”是指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一个重要史实。(5)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分裂走向合作,欧洲的发展历史给我国哪些启迪?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

    ①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②这部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7、材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

    --《田令》

    ①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法令?

    ②该制度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谁?

    ③该制度是当时什么改革中的一项内容?这一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恩格斯 ①文中所提到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②这场”变革“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在哪一个首先国家兴起?

    ③在这场”变革“中被称为先驱是谁?

    ④试举出在绘画、诗歌、天文学和方面的巨人各一人?

    29、有人说文艺复兴为西方从传统的中世纪迈向近代社会开启了思想大门,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方进入近代文明开阔了视野,提供了经济保障,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使西方迈入近代社会,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在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诞生了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法律文献,你能列举出来吗?

    (2)文艺复兴中不同的代表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这个心声是什么?(3)文艺复兴产生了许多文化名人、新航路开辟出现了许多探险家,资产阶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革命家,政治家你最佩服其中哪一位?说说理由。

    30、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随着刀光血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三多利羊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什么?三则材料反映的主题最重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道理?作为中学生,你决定怎么做?(5)人类的发展过程也是能源消耗的过程。请围绕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分别促进哪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6)科技革命是一柄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请举2例负面影响。31题:

    思想解放运动史革命的前奏曲,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改革的动员令;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请列举此运动期间的文学作品。(最少两部)

    (2)民国初年,我国经历了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并举一例反映此思想解放运动的文学作品。

    (3)反思近代以来的历史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32题:

    2024年3月5日12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的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

    材料三:二次大战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江泽民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创新突破和革命性变革,各国更加重视运用科技力量创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胡锦涛(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1964年我国在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开始探索和平利用核能,目前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在科技方面的重要论断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的这次变革叫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各是什么?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参考答案

    1、①英国;《权力法案》;1689年通过;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②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维护了议会的权利。③该文件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④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①1938年9月。②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③因为它是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④不正确。因为德国得寸进尺,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接着又将侵略矛头指向波兰,加速了二次的爆发。⑤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⑥德国发动”二战“后,把战火烧到了英国。

    3、①明治维新②资产阶级性质③日本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④闭关锁国。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用电脑上网查资料;使用手机通话。

    5、①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②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①《独立宣言》、1776-7-4 大陆会议②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独立战争;华盛顿③标志着美国独立

    7①“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分)

    “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分)②党的十五大③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答对两点就行)(2分)

    8、①罗斯福②美国遭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政治、经济出现了严重危机。③实行罗斯福新政。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缓解美国经济危机)⑤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9、①英国、法国②1860年火烧圆明园。③控诉了英法侵略者的暴行;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奋图强

    10、①马克思;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②1848年2月。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3分)②严重后果:农业生产下降,粮食产量锐减;矿产、森林等不可再生资源遭到了毁灭性开发;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3分)③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

    12、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1862年③大大提高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13、①德黑兰会议②1944年6月;法国诺曼底海岸;艾森豪威尔;使德军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14、①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制度的改革。②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③农民获得解放的同时,必须出钱购买份地,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15、①雅尔塔会议②1945年5月8日③联合国。中、美、英、法、苏。

    16、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1分),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抗衡美苏)(1分),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1分)②“欧共体”的建立,有力地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1分)(或答“使美国的政治霸权衰落”亦可)。在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局面。(1分)③经济全球化趋势。(1分)

    17、①美国联邦政府②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③焦点:奴隶制度的存废。结果: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8、(1)观点①正确(1分)主要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冲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亚洲的觉醒的组成部分。

    (2)观点②正确(1分)主要理由有: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列强在华势力依旧;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根本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后,中国形成割据、混战、分裂局面,列强侵略加剧。(6分)

    (3)观点③正确(1分)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理由见(1)(或答:由于„„,从这些意义上而言,辛亥革命是成功的)(3分)说它又是失败了的,主要是从它没有完成其历史任务这一方面而论的。„„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根本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3分)

    19、《独立宣言》的颁布(美国诞生);第三次;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提高;加大对城市(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精神文明教育力度,提高市(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0、①古代印度。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的开始。回族。驻藏大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6个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努力学习;热爱祖国,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与少数民族朋友和睦相处。

    22、鉴真东渡、阿倍仲麻吕来华、日本派出遣唐使来华;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屠杀;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努力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努力学习,倡导和平理念。感悟:中日友好传统,历史悠久;当今中日关系的发展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落后就要挨打。

    23、①周恩来;万隆会议②1955年③求同存异方针。

    24、①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②总的特点是走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安宁,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威胁和平与安全的霸权主义仍然存在。④课题:和平与发展。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5、73;67年。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士兵的英勇作战。欧元。1993年欧盟成立。和睦相处,妥善处理边界争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斗则两败,和则双赢。

    26、①答: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②答: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7、①答:日本。②答:属于国家。③答:大化改新。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8、①答:指文艺复兴运动,即资产阶级文化兴起。②答: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③答: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④答:绘画--达·芬奇;诗歌--但丁;天文学--哥白尼。

    29、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人文主义。略。30、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来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子计算机。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第一次:煤炭资源;第二次:石油资源和电力;第三次:原子能、太阳能。核武器的制造给人来安全带来威胁;工业污染。

    31:、文艺复兴;《神曲》《哈姆雷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略;《阿Q正传》。启示: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思想,把理论与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进行指导;只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推荐阅读:
    2024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小学德育纲要
    广宁县新城小学2024——2024年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024湖北宜昌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知满天参考答案
    2024-2024第二学期实验室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