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范文
第一篇: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困难最大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砥砺奋进,共克时艰,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十大亮点:
1、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418万元,同比增长22.35%,在2024年基础上翻了一番,比去年净增3182万元,净增额创历史新高。
2、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个,有12个项目建成投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华新干法水泥项目点火投产。
3、工业实力明显增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7%,首次突破1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有11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有3家规模工业企业税收过千万元。
4、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5亿元,同比增长42.77%。
5、外贸出口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37.8%。
6、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争取卓有成效。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生态物流园、屈原故里旅游区以及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江南大通道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即将纳入规划。
7、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全年总投资达到6亿多元,是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农村公路硬化500公里,是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
8、社会保障工作再创佳绩。社会保险费首次突破2亿元,参保率达到9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9、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成效明显。减少行政审批项目68项、审批环节479个,压缩审批时限79.1%,窗口直接办结率达到50.4%,压缩时限、窗口直接办结率位居全市第一。
10、社会事业成绩斐然。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等称号;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查;文科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
(一)坚持加快发展,有效应对危机,经济平稳增长。
全县经济呈现出运行平稳、增长持续、发展趋好的良好态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418万元,同比增长22.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5亿元,同比增长42.77%,其中县属24.88亿元,同比增长26.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8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登记注册各类企业89户、注册资本金6288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625户。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工业经济在危机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完成规模内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37.7%。应对危机措施有力。加强工业要素调度,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3亿多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2024多人,积极促成县内企业相互配套和对接,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拓展市场,有效应对危机。从8月份开始,全县工业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向好,12月份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增幅达到了39.6%,累计减亏3000多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匡通为龙头的光电产业、以帝元罐头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吉盛和隆盛为龙头的纺织服饰产业、以县电力公司为龙头的清洁能源产业等不断发展壮大,产值分别达到3.7亿元、8.7亿元、4.1亿元、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5%、93%、37%、15.4%。项目建设有重大突破。新征建设用地1560亩,努力破解项目落地瓶颈。华新干法水泥、观音堂电站、金迪佛铝塑板等12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ab三期、鹏程焊接材料、匡通光电耦合器、泰和石化、佳兴均化煤炭配送、华星船坞、佛斯特铜材、戈碧迦光电等10个工业项目动工兴建。全年工业项目投入超过10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
农业经济在调整结构中稳步发展。主要农产品丰产增收。烤烟生产有突破性发展,全县烤烟产量达到8.5万担,烤烟税收首次突破千万元,实现税收1255万元,同比增加505万元,创历史新高;烟农售烟收入达到5706万元,比去年增加2400万元。柑桔产量达到20.35万吨,同比增长25.1%;柑农收入将突破3亿元,比去年净增1.2亿元。蔬菜产量达到23.52万吨,同比增长8.4%。菜农收入大幅增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低山柑桔、中山茶叶和干果、高山烤烟和蔬菜”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壮大。全县新增优质柑桔3.36万亩,品改2.88万亩,柑桔总面积达到21.93万亩;新建茶园0.63万亩,改造0.51万亩,茶园面积达到5.37万亩;种植蔬菜18万亩;出栏生猪45.2万头,新建生猪养殖小区23个。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专业合作社达到106家,青滩桃叶橙合作社被市政府评定为宜昌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脐橙荣获“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脐橙等6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屈乡牌、欲品思牌茶叶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常年在县内外务工农村劳动力达8万人以上,打工经济收入1.6亿多元。
三产经济在拉动内需中快速回升。旅游经济逆势上扬。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17.2%。九畹溪景区峡谷观光段接待游客16万人次,同比增长89%,成为长江游船旅游的新亮点。屈原祠主体工程竣工,九畹溪调节性水库动工,链子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泗溪景区提档升级全面启动,五龙温泉景区基本建成,为全县新一轮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三峡旅游总公司的合作,以凤凰山景区为依托,整合坝上核心山水人文资源,全力打造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三峡旅游目的地,旅游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茅坪镇银杏沱村、九畹溪镇槐树坪村列入湖北省旅游名村。商贸物流活力彰显。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消费市场旺盛,阳光国贸、北山等7家商贸流通企业完成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20%。港口物流快速发展,××港年进出口滚装船舶18万艘次、转运旅客30万人次;物流半径进一步扩大,开辟了××至广东、深圳、江苏、上海、重庆等货运专线。
财税金融在困境中克难奋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筹措2.5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培植新财源。针对因结构性减税改革、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财政增收困难的实际,不断拓展新的收入渠道,加大税收征收和护税协税力度,严格依法治税,以管促收,以查促收,以评促收。重点抓好以基础设施投资、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税收征收,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目标。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42%,比去年提高了2.62个百分点。严格落实各项节支措施,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全县公款出国(境)下降89.8%,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下降25%,公务接待费下降14.3%,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金融存贷快速增长。认真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新信贷产品,不断加大对项目建设、消费信贷、中小企业、“三农”等信贷投入,贷款总量超历史,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5亿元,比年初增加6.45亿元,增长80%;贷款累投12亿元,同比增加7.8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3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4.74亿元,比年初增加3.15亿元,增长14.59%。
(二)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增强。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认真落实“科教兴县”、“质量兴县”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名牌产品培育。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高新技术产品14个,开发新产品21个,新增产值2亿多元。“匡通发光二极管环氧树脂封装加热固化装置”、“佳特电子led日光灯管”等39项技术获国家专利,5家企业获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支持,湖北华扬太阳能“奥莱佳”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防爆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成为国家“家电下乡”指定高科技产品。匡通电子、屈乡毛尖等2个产品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四宝纸业、七星水泥等5个产品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直机关纪检监察组织综合派出统一管理。组织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钱养事”新机制,稳步推进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圆满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持大员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了佛斯特铜材加工、戈碧迦光电、泰和石化、江苏雨润肉鸡加工等10个项目落户××,到位资金6.8亿元,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利用外资360万美元,新增1家外资企业。对口支援领域不断拓展,争取无偿援助资金2272万元。外贸出口逆势上扬,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三)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协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库区工作成效显著。围绕移民安稳致富、地质灾害防治、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我县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真落实了城镇移民后期扶助政策,及时兑现了农村移民后扶资金,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处理外迁移民遗留问题,确保移民利益。狠抓了试验性蓄水应急工作,及时处理了地质灾害险情,确保了库区交通、通信、电力畅通,库区社会秩序稳定。
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服务三峡翻坝公路建设富有成效,宜巴省道文大段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郭家坝隧道、宜巴高速开工建设,完成通村水泥路500公里,童庄河航道整治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缸城新区刘家湾基础设施项目花园路全面开工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港口沿线供水管网铺设工程全部完成,城镇基础设施维护不断加强。新建各类移动通信基站56个。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新建农村能源沼气池5000口、抗旱水池3000口,新增农村蓄引水能力10万立方米,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整理土地2.08万亩,新增耕地2360亩。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关闭了2家立窑式水泥生产企业,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56%,实现了全年cod、so2减排目标。加强库区环境保护,拆除库区养殖网箱5215口。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天保工程加快推进,完成低效林改造6000亩。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均为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乡镇文化站新建和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四大惠民工程”加速推进,完成了全县文化遗产普查,举办了第六届端午文化旅游节、第三届民间文艺调演,建成开发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行程万余公里、跨越10省市的寻访屈原后裔活动,屈原故里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实现了“零辍学县”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全县校点布局不断优化,县城三小动工建设。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6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新闻宣传质量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5%。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端午龙舟赛、第三届县直机关运动会。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6.34:100,各项指标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等利益导向政策全面落实,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启动运行。
(四)坚持和谐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人民安居乐业。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7元,同比分别增长8%、10.5%。加大了成品油、药品、猪肉等民生市场价格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0.7%以内。解决了3.3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年发放“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资金1.39亿元。实施了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804户,减少绝对贫困人口3000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征收社会保险费2.5亿元。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54%,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达到了全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14万人,发放救助资金4200万元。农村低保扩面5300人,低保人数18858人,占农业总人口5.8%;城市低保7401人,占非农业人口11%;供养五保、孤儿2167人;医治重度精神病患者58人,有效解决了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医治无着落的问题。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廉租补贴对象从特困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扩展,新建廉租房600套、3万平方米。
防灾救灾扎实有效。成功创建了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率先在三峡库区推行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保险。有效处置了茅坪镇陈家冲、泄滩乡王家屋场、归州镇卡子湾等多处地质灾害险情,加大了对历年灾民搬迁安置的力度,有效治理了北泥儿湾滑坡体,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和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积极开展了“四访促和谐”活动,全县集体访、非正常访、重信重访逐步下降,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问题。以煤炭矿山整治为重点,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教育“三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8%、45%、87%,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强化药品质量和流通监管,确保了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了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法律援助和各项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构筑了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群众安全感测评总分我县位居全市第一。三峡文明库区创建向纵深推进,开展了××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县城再次荣获市级“文明县城”称号。
(五)坚持科学发展,努力转变职能,行政能力得到提升。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谋划××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着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科学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监督,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责。20xx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113件,办结率100%,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大力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了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全县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制定了《新增中央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的规范化管理。认真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投资建设项目预算审计,完成工程预算审计和审核项目66个,审减预算造价2343万元。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扩大了任中审计比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此外,行政监察、统计、人事、双拥、优抚安置、地方志、档案、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消防安全、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挑战,紧咬发展目标,以抓项目、抓调整、抓规范、抓民生为重点,做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保持和巩固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经济总量仍偏小,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存度高,产业链延伸不够。二是产业结构不优,骨干支撑不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离人民群众要求尚有差距,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五是一些部门的工作作风尚待改进,服务意识尚待增强,行政效能尚待提高,政府职能转变仍需深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4年是“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我们既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从有利条件看: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趋好,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将继续发力;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开始实施,××将迎来自三峡工程兴建以来又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县内投资将继续加大,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将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从不利条件看: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仍很复杂,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我县发展要素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打破,项目落地困难增大;社会稳定面临新的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克难奋进,奋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2024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抢抓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机遇,以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解放思想为强大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坚持强工业、优农业、兴三产、重民生,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加速推进“四县”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这个总体要求,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利用外资保持上年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今年将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着眼全局“谋”项目。围绕光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饰、新型建材、冶炼化工、造纸包装等主导产业,策划包装一批新型工业项目;围绕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策划包装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围绕将××打造成“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5a级景区,策划包装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围绕木鱼岛至曲溪港口岸线,策划包装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注重项目储备,确保项目建设源源不断,发展后劲生生不息。抢抓机遇“争”项目。积极抢抓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特别是牢牢抓住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围绕我县生态农业园、生态工业园、生态物流园、屈原故里旅游区建设,强化“争”的力度,加大“跑”的频率,千方百计对上争取项目,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把国家政策的“及时雨”变成××的“好收成”。集聚力量“招”项目。坚持大员招商、专业招商、全员招商、驻点招商。挑选优秀干部充实到招商工作一线,扩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职权,鼓励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对口支援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招商引资上,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支持现有企业以商招商,广泛引进战略伙伴,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做强产业品牌。全年招商引进10个以上工业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的3个。创新机制“促”项目。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推进全县上下联动,实行“基础共建、产业共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鼓励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乡镇招商引资项目与开发区项目享受同等政策,项目投产后缴纳的税收全额划归该乡镇。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绩突出的企业家、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实行重奖,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全员招商氛围。全县成立项目建设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组建项目协调服务办公室,集中优势兵力服务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单位负责,一套专班服务”的项目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成立专班,提前介入,及时协调,实行“保姆式”全程服务。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加速工业经济发展。
扩大工业规模。加快华新干法水泥自备矿山、ab三期、江苏雨润肉鸡加工、鹏程焊接材料、佛斯特铜材、戈碧迦光电、匡通光电耦合器制造、华扬玻璃熔炉生产线扩建、泰和石化、新泰实业、铁矿开发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加大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钙化工项目招商力度,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壮大产业集群。启动实施“1530”亿元工程计划,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出1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5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3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以匡通公司为龙头培育光电产业集群,加强led照明应用及其中下游产品开发及配套企业发展,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百亿光电产业园,建成全国led照明生产基地。以帝元罐头食品公司为龙头培育食品加工产业群,以吉盛、隆盛公司为龙头培育纺织服装产业群,以华新水泥××公司为龙头,培育新型建材产业群,以香溪化工为龙头,培育冶金化工产业群,以泽丰纸业为龙头,培育造纸包装产业群。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股份制企业培育,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导企业提高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加快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和管理团队。不断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引导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重点扶持有潜能的企业向创业板挺进。加快园区建设。拓展九里工业园区骨架,开发建设茅坪河东片区,启动河东大道等三条道路建设,新开发土地600亩,提高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完善西楚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打造10亿元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九里工业园区的配套力度,增设金融服务、医疗网点、通信、文化娱乐等设施,切实解决好企业员工吃、住、行、医、娱等实际生活问题。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产业化水平。突出“一果两叶”产业发展重点,做大做强脐橙、茶叶、烟叶三大支柱产业。加快脐橙品种改良步伐,完成脐橙品种改良2.5万亩以上,建成精品果园3万亩,争创全省水果大县。稳定发展烤烟,当年种植烤烟2.5万亩,产量7万担,实现税收过千万,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筹集1000万元用于烟产区水、电、路、烤房等配套建设,重点抓好磨坪乡磨坪村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建设。新建优质茶园5000亩、改造5000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大力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和示范场建设,引导农民发展肉鸡养殖业,为雨润集团年加工3000万只肉鸡项目配套。新建生猪养殖小区5个,引进良种猪2024头,全年生猪出栏45万头以上。稳定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建设1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配套基地发展。新建抗旱水池3000口,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整理土地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组织化水平。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整合项目资金,加强龙头企业配套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配套基地达到2万亩以上,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围绕柑桔、茶叶、蔬菜、生猪等支柱产业,培育和扶持30个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示范性合作社,集中资金对其进行重点扶持。针对因外出务工等因素造成的土地抛荒等现象,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流转,将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使全县经营规模过百亩的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达到20个以上。建立林权要素市场,增强林业发展动力。提高科技化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公益性专业植保技防组织,加强以柑桔检疫性病虫害为重点的植物疫病防治,引导农民增强疫病防治责任意识,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全县农业产业安全。整合县农业局二级机构,逐步形成与全县农业支柱产业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带动性,努力实现一家一个科技明白人,一个产业一支农业科技骨干队伍。加强××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效应宣传,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提高品牌效益。
(四)大力发展三产经济。
加速旅游大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加快推进与鄂西圈投公司、三峡旅游总公司的合作,围绕将××建成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三峡旅游目的地,有机整合三峡大坝、凤凰山、木鱼岛、高峡平湖、九畹溪等山水人文资源,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进一步加快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建设步伐,全面做好开放经营准备,确保端午节整体对外开放经营,使之尽快成为全县新一轮旅游大发展的龙头带动景区。加快九畹溪漂流生态调节水库建设,稳定和扩大漂流市场。做好九畹溪观光段、泗溪、链子崖等景区的提档升级工作,泗溪景区、五龙温泉景区上半年以崭新的形象开门迎客。高端策划、精心规划徐家冲港湾、木鱼岛、乐平里诗意乡村开发项目。以屈原祠整体竣工和“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为契机,高水平举办2024年度“××端午文化节”,进一步扩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的吸引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巩固中短程市场,推进中长程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先导,广泛吸引投资,洽谈开工建设1个四星级以上的宾馆,推动形成新一轮宾馆饭店投资热潮。积极创建一批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对“农家乐”实施星级评比管理,不断提升其档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从事旅游商品开发和配套服务,积极筹备建设集旅游商品超市、游客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游客中心,加快特色餐厅与高档次演出于一体的“九歌坊”建设。加速商贸物流发展。努力拉动县内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好城乡农资配送、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产品收购与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建设。大力支持阳光国贸、北山等商贸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乡村邮政配送等新型业态,实现由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变。以长江物流中心、华维物流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设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将其建成大型物流仓储管理、水陆路运输、商品经销代理配送、包装加工、船舶修造、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努力使××成为三峡库区物资的集散中心、呼应汉渝的中转港。
(五)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着力提高聚财理财水平。继续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扶持现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努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资金,切实增加可支配财力。树立政府经营的理念,充分挖掘城镇资源的潜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煤炭等资源性税收征管办法,加强对各税种的精细化管理,强化协税护税,堵塞“跑、冒、滴、漏”。完善税收增收激励措施,进一步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牢固树立从紧从严的思想,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严禁铺张浪费,把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凸显财政支出的公共性。致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软环境,积极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银、政、企协调制度,探索建立金融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金融部门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加强对企业、“三农”、消费信贷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增强县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确保“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复查验收顺利通过。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保险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六)切实抓好库区工作。
精心编制规划。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编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将规划项目做实做细,达到可操作的要求。全面启动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江南大通道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继续抓好争取工作,主动与国务院三峡办、长江委和省、市政府领导、专家保持紧密联系,确保项目争取的额度和质量,努力实现与三峡后续工作无缝对接。提高安置质量。抓好移民后扶政策兑现,认真组织好城镇搬迁、农村原迁移民后期扶助人口年度审核与后扶资金兑现,抓好试验性蓄水影响搬迁安置政策的落实,切实做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妥善处理遗留。抓好外迁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协调工作,进一步研究措施,积极与安置地政府搞好协调,坚持安置主体责任不变,政策标准不变,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统筹兼顾,平稳推进,妥善处理。抓好公用价差兑付政策争取和组织协调工作。
(七)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加快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是我县交通大建设年,全年将投资5.8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全力服务三峡翻坝公路建设,确保年底全线贯通。续建宜巴省道改造30公里,开工建设王家岭、关上2条隧道,王子沟、松树坳等8座桥梁,完成峡堡路大修20公里,续建郭家坝隧道、宜巴高速公路。加快新城区开发。按照提升主城区、开发新城区的总体思路,加快县城发展。加大城市经营力度,走“以城养城、以地补地”的路子,做活土地文章,实行以地生财、聚财建城。启动县城总规新一轮修编,加速金缸城新区开发建设,开工建设三星大道、伴月路等骨干道路,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全力打造“文化特色城、生态文明城、平湖景观城、宜居宜旅城”,力争用三五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座具有峡江特色的美丽新城。加快主城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主城区功能,加大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全面启动花园路、兰惠路道路硬化建设,启动平湖五路道路改造,竣工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对建东大道进行全面改造提档升级,继续实施县城亮化工程。坚持建管并重,以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全省环保模范城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移民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主城区进行文化装饰设计,逐步建设一批具有厚重文化元素的人文景观。适时启动滨湖生态文化长廊,增加城市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与三峡大坝媲美的坝上明珠。加快君临天下、山水龙城二期、金色阳光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乡镇集镇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九畹溪镇新区开发建设。加强集镇管理,开展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屈原杯”创建活动,继续抓好“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工作。
(八)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县城三小竣工投入使用,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速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成12个乡镇文化站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四大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开发屈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点抓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强化农村卫生工作,巩固甲级村卫生室创建成果,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秀人才创业等四项计划,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产出效益。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新建移动通信基站49座,提高通信覆盖率。加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启动国民体质监测,打造××屈原端午龙舟赛品牌,高水平举办全国性龙舟赛事。加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规范化建设,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的综合治理,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县档案馆建设,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九)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0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500人,社保扩面7000人次,征缴社保费1.2亿元以上。进一步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人均住院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扩大困难群体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办法,扩大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和可及性。完成廉租补贴扩面提标,新建550套27500平方米廉租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抓好扶贫开发。完成1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发展和改造产业基地1万亩,扶贫搬迁900人,解决300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加快推进郭家坝新农村试点建设,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试点乡镇前列。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强风茅路、卜文路公路沿线村庄整治。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完成通村水泥路100公里,解决4.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与执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完成森林管护181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做好防灾减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灾害预警监测和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避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强化灾民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16 访问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13日在常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陈文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奋力攻坚克难,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地域内财税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20亿元,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16.4%。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8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增长12.2%。
——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突破100亿元,达到102亿元,增长25.5%。常吉高速和全省最长的公路桥汉寿沅水大桥建成通车,澧常、岳常、常安三条高速公路全部开工。
——工业园区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启动了常德工业走廊建设,德山开发区进入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的延伸区,德山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烟草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达到236亿元,增长21.1%;机电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达到112.8亿元,增长42%,成为全市第二个过百亿的产业。
——引进对接中央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材料集团牛力水泥、中国建材集团南方水泥项目落户常德。
——新农村建设继续在全省领先,粮食播种面积898万亩、总产量74亿斤,居全省第一位,水利建设连续四年夺得全省“芙蓉杯”。
——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复检验收。
——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级投入17.9亿元,全面完成了省市为民办实事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排名全省第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9年保持全省先进位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接连经历了一系列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我们动手早、行动快,动员各方力量,坚持科学抗冰,打赢了保电力、保供水、保交通、保民生的保卫战,打赢了灾后重建和生产补损的攻坚战,抗冰救灾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面对百年罕见的汶川特大地震,我们感同身受,全市人民踊跃赈灾募捐,全力支灾救灾。面对百年罕见的冬汛,我们紧急行动,严阵以待,奋力抗灾,确保了安全度汛。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认真研判,积极应对,及时跟进宏观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保持了逆势而上、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过去一年的实践充分表明,常德的各级组织是勇于担当的,常德的干部群众是团结齐心的,常德的发展基础是能够抗御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这必将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之源,必将成为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之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是:
1、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参加“中博会”、“沪洽周”等招商节会,推行小分队招商,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金总额215亿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3个,开工建设23个,竣工投产15个。三一重工、金鹏陶瓷、华发纸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常德,经编纺织、东莞工业园、冀东水泥等项目开工建设,芙蓉王生产线扩改、金天钛业一期、中联塔机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恒安三期、创元火电、海螺一期、重啤扩改、盈成油脂、云锦纺织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建设带动了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22.3%,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87户,净增144户;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
以启动常德工业走廊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全市10个园区完成基础建设投入6.8亿元,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31.6%。
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集群责任制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发展考核调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1.1亿元,增长22.3%,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5.6%。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编制和实施常德市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开展水泥、苎麻行业污染整治,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76.6亿元,增长44.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17.3%和15.4%。工业经济开放度扩大,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45.9%。
2、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不断壮大农村产业,粮食、棉花、油菜、生猪等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茶叶、油茶、水产、畜禽等特色种养规模扩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新的提高。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农业“三品”认证62个,总数达到339个。循环农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循环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增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40家,总数达到283家,广源麻业和广积米业被新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达到130家;积极解决柑橘、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努力搞活粮食流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立足抗灾保丰收,防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动植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积极推进镇村同治,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市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3亿元,编制村庄整建规划600个,新建通村水泥路2100公里、通乡公路193公里,新建沼气池2万多口,新解决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了十大镇村同治示范片和380多个示范村,探索和建立了农村垃圾治理、水源保护、道路管护、供水运转等方面的长效机制。规范投肥养鱼,控制珍珠养殖,大中型水库水质明显好转。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续工作、农村水管体制改革、农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政策推动,落实各级惠农补贴8.5亿元,比上年增加3.5亿元。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17万人。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村级低限运转经费,支持乡村改善办公条件,基层活力明显增强。
3、以扩容提质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了市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德山开发区规划编制进入完善阶段。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盘活城市资产,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德山开发区德山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桃林东路、客运总站等项目开工建设;柳叶湖区划调整顺利完成,体育生态园、万金障退田还湖等工程进展较快;江北江南城区主次干道、管网和绿化建设力度加大,朗州路北延、占天湖大桥、紫缘路桥、龙港路等工程开工建设,西城新区“三路一桥”前期工作抓紧进行。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城市管理,大力开展依法拆违,市城区拆除违法建筑23万多平方米。取缔沅江水上餐饮船,整治柳叶湖周边环境,实施市城区小街小巷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公寓楼安置,启动县市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发展加快,石门县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安乡县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加大能源、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3亿元,增长25.4%。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并网发电,207国道张公庙至津市等7条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进展顺利,电力、电信、移动、联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桃花源机场扩建、石长铁路电气化及增建二线、黔张常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4、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
致力建设旅游大市,加强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柳叶湖水上一日游、国际马拉松赛道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桃花源至花岩溪等旅游公路开工建设;推进与张家界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协作,落实旅游促销政策措施,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8亿元,增长16.4%。
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积极创建金融安全区,认真组织银企洽谈和项目对接,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基础工作,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22亿元,同口径比较增加45.7亿元。
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物流、保险、通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扩张。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8亿元,增长22.4%。
5、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加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全市培训各类就业人员14.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1200人、农村贫困家庭就业9000多人。
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全市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新增参保93万人次,总人数达到250万人次。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26.3亿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月人平增加100元。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72.4万人。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月人均补助标准由95元提高到118元,农村低保扩大到10.3万人,月人均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到42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3所,新增五保集中供养对象163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7%。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廉租住房1330套6.8万平方米,帮助1126个冰灾倒房户重建住房。对全市2.8万名“三无”人员实施了特殊救助,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
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完成了137所合格学校的新建和改造,为义务教育阶段10万名新生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课桌椅。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民办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农民参合率达89.6%。加强卫生应急处置,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时诊治食用问题奶粉的婴幼儿。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机构监管,做好血吸虫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先进单位。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91.2亿元,增长51.6%。加强科技示范片点建设,普及推广实用技术,全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重视精神文明工作,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加强人事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行生育政策并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程,启动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试点,下大力破解土地瓶颈,较好地保证了工业发展和建设用地需求。人民防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提高。统计、物价、外事侨务较好履行了职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民族宗教、气象、农机、地震、档案、保密、方志、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严肃接访处访工作纪律,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将大量信访矛盾和问题在源头化解、在市县解决,到省进京上访明显减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组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6、以提高效能为重点,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增强政府创造力、公信力、执行力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重点工作报告制度,强化重点工作督促检查。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办事。组织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市长热线、市长接待室、政府门户网站、常德广播电台,直接受理群众投诉。规范政务中心服务标准,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政府工作效能有新的提高。
贯彻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努力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7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72件。
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预防和惩治集体腐败工作试点,清理整顿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大力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新的成绩,政府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归功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归功于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德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正在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建设重大项目、实现加快发展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农产品卖难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工出现返乡回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物价涨幅突破了预期,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县乡财政实力较弱,乡村债务包袱难以消化,正常运转面临困难;一些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面临的问题较多;群众和企业对经济发展环境意见较大,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面临严峻挑战、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加深,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何时见底尚难预料;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这些,必然对我市的经济发展、财税增长和群众增收带来不利影响。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当前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主要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加快发展有基本面的支撑;中央为应对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里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振兴产业,我市的发展重点十分切合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取向,我们加快发展有政策面的支撑;常德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发展空间广阔,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基础坚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发展氛围浓厚,我们加快发展有自身条件面的支撑。危机蕴含转机,压力激发动力。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应对当前复杂形势有力有效,对经济增长预期信心很足,在诸多利好因素的支撑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逆势而上,度过经济的“寒冬”,迎来发展的“春天”!
根据新的形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宏观政策调整的大好机遇,紧跟省委省政府推进“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强省的战略部署,千方百计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促大发展,集中精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突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最根本的取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自主创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必须把保持增长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增长就是保收入,保增长就是保稳定。从常德实际来说,我们还不能只满足于保,更要立足于快,千方百计加快速度、扩大总量,满足全市人民求富思进的愿望。
必须把扩大投入作为最有效的途径。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打破常规争投入,打破常规跑项目,打破常规搞建设,努力新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环保项目,以大项目鼓舞人心,以大投入促大发展。
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劲的动力。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努力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基本的目标。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尽力做到困有所济、难有所帮,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把2024年作为全市的“项目建设年”,举全市之力争大投入、上大项目、促大发展。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5亿元,其中重点工程投资140亿元以上。
加快建设重大项目。交通方面,抓好澧常、岳常、常安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207国道樟木桥至界牌、207国道张公庙至津市、302省道紫金渡至小渡口、304省道石门至慈利、205省道渡口至良荆界等国省干线续建,新开工303省道石门至南北镇、303省道老线皂市至磨市等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和临澧合口澧水大桥建设,力争207国道张公庙至临澧、302省道大堰垱至边山河、205省道汉寿至太子庙等国省公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抓紧做好安乡大杨树大桥和官垱大桥前期工作;加大沅水、澧水航道疏浚整治和港口码头建设力度;力争石长铁路电气化及增建二线工程、桃花源机场扩建开工,加快黔张常铁路前期工作。能源方面,实施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年内建成桃源会人溪电站、石门中军渡电站、向家坝至上海(常德段)8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锦屏至苏南(常德段)8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和建设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抓紧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水利方面,加快皂市水利枢纽工程调概进度和复建项目建设,抓好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城市防洪等项目建设,实施洞庭湖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工业方面,确保芙蓉王生产线扩改、金天钛业一期、冀东水泥、中联塔机、金鹏凹印扩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三一重工、常德电厂、金鹏陶瓷、中国建材南方水泥、金健米业食品基地、中冶美隆扩改、天洁纸业扩改等在建项目进度,开工建设恒安四期、泰格林纸、中联湖桥、海螺水泥二期、力元新材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农业方面,建设粮食产能工程,启动油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城建方面,完成体育生态园、朗州路北延、占天湖大桥和穿紫河紫缘路桥等工程,加快推进三闾南路、滨湖东路、紫菱中路、柳叶湖环湖大道建设,继续加大德山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建设白马湖及乌龙港环境治理、万金障综合水利整治、常德大道、金丹路、桃花源路、沅江西大桥等一批市政工程。生态方面,建成澧县理昂生物质发电项目,抓好德山污水处理厂、各县市城区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占天湖、北民湖等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教育、文化、卫生及民生方面,抓紧农村初中学校校舍改造,新开工建设市中心特教学校、市城区白马湖中学;开工建设规划展示馆,加快人民文化影视城等一批文化名城项目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建设市第一中医院住院大楼、市精神病医院住院大楼,实施一批县市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的达标升级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批廉租房和公寓楼安置项目。
着力拓宽投入渠道。争取上级投资,确保中央、省在我市投资额度占全省的比例超过十分之一,投资总额达到30亿元以上。加大财政投资,努力增加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年内市本级安排预算内资金5亿元,重点用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激发社会投资,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强化政策激励,激发和引导更多的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年内争取企业自筹资金100亿元以上,引进内外资金200亿元以上。鼓励信贷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和方式,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争取各类商业银行在常德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积极争取设立常德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生态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加强政银、银企联系,引导和奖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及政府推荐的优质项目增加信贷投放,新增银行贷款60亿元以上。促进上市融资,支持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力争年内有1家企业上市;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实现再融资。
抓紧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研究和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组织专门力量,拿出专门经费,精心策划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投资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跟进,加快项目申报和核准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笼子,有更多的项目获得审核批准,有更多的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度,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对争取投资、项目建设的工作进度进行定期调度和通报。年底对各级各部门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实行考核结帐,兑现奖惩。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和建设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强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做好一条龙服务。
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
全面落实“一化三基”战略部署,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突出工业强市。坚持扩充总量与优化提升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加快园区发展。以常德工业走廊建设为龙头,积极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加速扩大工业园区规模,努力打造德山、灌溪、创元三个百亿产业园。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完成常德工业走廊发展用地、产业布局、基础建设等详细规划,启动澧水工业带和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对园区发展的引导。积极做好德山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工作,帮助部分县市区工业园区申报省级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建设。继续加大对各个园区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生产生活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德山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和东区三类工业园开发及环境治理;支持常德工业走廊和澧水工业带各个园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活力。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加快园区开发、增强园区活力的体制机制。在管理上,赋予园区更完善、更自主的管理权限和手段;在投入上,加快建立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市场融资为主转变。
建设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做大产业集群规模,通过3年努力,打造5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其中烟草产业过300亿元,机电产业过200亿元,食品产业、铝材产业、纺织产业分别过100亿元。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市场拓展,鼓励创建名品名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扩改项目70个以上,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3家以上、过亿元企业15家以上。促进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配套发展政策,支持本地企业围绕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搞好协作,鼓励优势企业发展市内配套业务,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推进新型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
大力招商引资。继续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和大企业大财团的沟通衔接,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搞好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积极申报国家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继续推行一把手招商,积极开展小分队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实效。全年引进新上投资过2024万元的工业项目100个以上。
抓好节能减排。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严格节能环保准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推广。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严格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加强三农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
发展现代农业。抓住国家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机遇,巩固提升粮棉油、猪鱼禽等基础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粮棉油猪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柑橘、蔬菜、茶叶、油茶、烤烟、杨树、楠竹等优势产业,以油茶产业为主,年内新开发丘岗山地2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积极推进生猪“零排放”养殖;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万亩,新增农业“三品”认证70个以上。抓住国家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支持政策的机遇,加强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示范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培育10大标志性龙头企业,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40家以上,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市建设。抓住国家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机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流通、防汛抗灾、森林防火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重点扶持10家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
推进镇村同治。按照巩固成果、培育亮点、大面推开的思路,以镇村同治示范片建设带动整个新农村建设,重点巩固提升20个示范片,进一步处理好点和面、建和管的关系,努力实现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受益、长远受益。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的基础上,市本级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18亿元,重点搞好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抓好“三清三改”和乡村清洁工程,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禁止饮用水源水域投肥养鱼,减少珍珠养殖面积,防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
深化农村改革。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搞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努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场税费和基层水管体制改革。
拓宽增收渠道。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全年培训农民15万人以上,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鼓励和帮助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重视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变现增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
强化基层基础。引导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把握国家投资重点投向“三农”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水利、交通和民生工程等项目布点各县市区;落实国家信贷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积极争取国家转移支付,增强县级可用财力。引导各个县市区立足自身基础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力争在全省的排位前移,力争更多县市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对发展县域经济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重视和关心基层工作,增加乡村运转经费,今年村平低限运转经费提高到4万元。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全面化解普九债务,减轻乡村包袱。继续改善基层条件,支持乡镇机关改造和村级活动场所项目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乡村组织活力。培育和倡导文明乡风,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三)加快城市发展。抓好城市扩容提质,把扩容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突出规划引导,拉开城市骨架。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为取向,以形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目标,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发展一江两岸、四大片区,重点建设三大新区,即协调发展江北、江南、德山、柳叶湖四个区域,重点建设德山工业新区、柳叶湖休闲旅游度假新区和西城新区。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等专业性规划及建设性详规,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品位。
搞活城市经营,加快建设步伐。坚持用经营的理念,筹措建设资金,推动城市发展。抓好经营策划,结合城市发展重点,立足打造城市个性特色,精心策划和开发一批亮点项目、精品工程。加强城市远景目标、扩容方向、功能布局的宣传和推介,把城市发展蓝图变成社会广泛认同的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增值潜力,提高市民、投资者对城市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加强资源控制,严格城市规划区内资源控制,抓紧储备一批城市土地,控制土地一级市场,规范搞活土地二三级市场,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实施工程带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工建设一批集长远性、带动性、效益性于一体的高水平市政工程,带动区域资源增值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用活融资平台,完善资产经营体系,整合城市有形无形资产,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积极采用BT、BOT、TOT等新型方式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按照职能清晰、重心下移、费随事转、市场运作的要求,调整完善城管体制,逐步建立大城管格局。继续推进城市创建,实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规划,巩固城市文明创建和依法拆违成果,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小街小巷整治、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建设,推进雨污分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城区的创建工作。强化社区功能,重点支持改制企业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建一批主题鲜明的新型社区。
注重统筹协调,完善城镇体系。在加快市城区发展的同时,支持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尽快扩大规模,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行以奖代投的引导机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卫星镇,培育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建制镇,形成一批工业、商贸、旅游等特色小城镇。
(四)繁荣第三产业。坚持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和繁荣服务业。
发展旅游产业。围绕形成湘西北旅游经济圈,加快建设旅游大市,把常德打造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实施精品战略,重点抓好柳叶湖和桃花源的开发建设,加大夹山、城头山、黄山头、嘉山等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和花岩溪、壶瓶山、太浮山、西洞庭湖湿地等自然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大力拓展乡村旅游。加强基础建设,年内完成桃花源至花岩溪旅游公路建设,加快石门至陬市旅游公路建设,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大型旅游购物商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优势。加强宣传促销,精心组织首届中国常德桃花源旅游节,加快推进区域协作,完善旅游促销奖励政策,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旅游人气。
搞活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壮大一批物流企业,把常德建设成区域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商贸,培育常德商业品牌,把常德打造成湘西北的“商都”。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抓好城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推进“家电下乡”,开辟农村市场,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加强物价监测和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经济外向度。
培育消费热点。落实国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即期消费。落实房地产业扶持政策,降低普通住房交易门槛,培育二手房市场及住房租赁市场,优化房地产投资环境,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倡导现代消费理念,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合理引导汽车、通信、保健、文化等新兴消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办节消费,扩大餐饮、娱乐、休闲的消费份额。加快金融、保险、会计、公证、咨询评估、招投标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激活全民创业。努力把常德打造成发展的热土、投资的福地、创业的乐园,促进全民谋发展。
支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企业的主要群体,是就业的主要载体,是财税的重要支撑。困难时期特别要注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其稳得住、搞得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真心实意、齐心协力帮扶他们度过难关,将中央扶持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劳动保障政策细化和具体化,并切实落到实处,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财政支持,扩大担保规模,降低信贷门槛,放松行政管制,简化审批流程,做到少审批、不审批,少收费、不收费,少检查、不检查,为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帮助中小企业闯过“寒冬”。
加大创业扶持。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以创业为本、以创业为荣、以创业为乐的浓厚氛围,支持每一个有创业意愿、有创业技能、有创业项目的人都成为创业创富的主体。不折不扣地落实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放宽经营准入限制,放宽注册资金限制,放宽名称登记限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放宽落户条件限制。设立创业扶持奖励基金,从今年起,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各县市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采取以奖代投、补助贴息、专项扶持等方式支持全民创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返乡务工农民和失业人员创业。
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环境是政府的形象,是地方的品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尊重企业家,善待纳税人,保护投资者。优化环境突出是解决好一些部门和单位向企业“伸手”的问题。全面保障好财政供养人员的津补贴,保障好政法部门、行政执法单位的办案经费,坚决禁止部门和单位的“三乱”行为。今后,凡是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一经查实,部门和单位取消所有评先评奖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停职检查,具体经办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我们将把这一措施向全社会公布,坚决兑现,绝不食言!
五、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扩大城乡就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就业机制作用,完善就业服务和援助体系,促进更多劳动力实现自主就业。大力援助城乡困难对象就业,帮助农村“零就业”家庭、贫困家庭和失地农民家庭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重点工程吸纳城镇未就业退役人员、企业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鼓励和引导他们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创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新增各类保险参保21万人次以上。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月人平增加11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自付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继续抓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出台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将市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50元,农村低保扩面3万人,达到13万人以上。落实农村五保制度,建立和完善敬老院管理和保障机制,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加强以廉租房为重点的城市住房保障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搞好扶贫帮困,开展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救济工作,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关心残疾人工作。落实移民扶持政策,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教育强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合格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新生课桌椅政府配套工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加强重点职业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水平。规范医药市场和医疗收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促进文化繁荣。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力发展和谐文化,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常德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视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名城标志性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公民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环境污染难以遏制,需要我们倍加警醒;自然生态十分脆弱,需要我们倍加呵护。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我们倡议:全市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穿紫河、柳叶湖,保护沅水、澧水母亲河,保护常德人民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好家园!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试点,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办好市第五届运动会。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抓好人事人才、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气象、档案、保密、方志、人防、地震等工作。发展老龄事业。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整治,依法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推进城乡食品安全工程,重点加强生猪、蔬菜、米粉等安全监管。
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建立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长效机制,强化重大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制度,对信访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治理,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个人诉求,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继续开展“平安常德”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建设公共财政。深化财政改革,促进县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能力。理顺市区财政体制关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等改革。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重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增强财政实力。调整支出结构,把财力保障的重点逐步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倾斜。
办好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任务。全力办好市十件实事:①实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援助城乡困难对象就业1万人,其中援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1000人;完成政府主导就业培训10万人。②硬化乡村公路1500公里。③建设廉租房1200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7800户,建设农村安居房1000户。④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50所。⑤建设改造乡镇卫生院45所、村标准化卫生室800所。⑥帮助20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压减珍珠养殖面积6万亩,小Ⅰ型以上水库禁止投肥养鱼。⑦帮助1.4万名捕捞渔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重点帮助1680户无房渔民上岸定居,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渔民实行应保尽保。⑧整治市城区小街小巷50条,推进社区改造和断头路建设。⑨建设城乡食品安全工程,城乡生猪定点屠宰率分别达到100%、95%,蔬菜农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⑩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15元、10元,分别达到133元和52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2所。
六、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始于人民需求,终于人民满意。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当作为政者的成就感,努力建设让全市人民和广大投资者看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的满意政府。
努力建设亲民政府。始终牢记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使政府决策顺应民意、政府工作符合民心。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着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特别关心城乡低保群众、城镇下岗职工、农村五保户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始终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保证亲民政府建设落到实处,主要是建立和实施民意表达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为民办实事制度、访贫问苦制度、民主评价制度。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把法治理念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办事,大力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和强化诚信意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作出的决策,要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部署的工作,要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群众和投资者作出的承诺,要说一项算一项,项项兑现,对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我们将坚决兑现,不打折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业和投资者,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
努力建设高效政府。围绕提高行政执行力,突出抓好三个环节:抓好决策的环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使政府的各项决策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抓好执行的环节,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于执行、在于落实,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有回复,确保政令畅通。抓好办事的环节,政府及其部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面对企业和投资者,要以群众和企业之急为急,以群众和企业之难为难,以群众和企业之需为需,全面推行马上办、限时办、联合办、网上办、公开办,打造更加便捷的办事服务平台。把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政府决策的情况、办事服务的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努力建设节约政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一个“便宜”的政府,当前经济形势从紧,更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今年,全市的行政支出要实行零增长。下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推行电视电话会议,推行合并开会,提倡无纸化办公;下大力规范接待考察,控制接待标准,严禁铺张浪费;下大力控制集团消费,压减购车、购高档办公用品等方面的开支;下大力压缩行政基建,严格控制新建楼堂馆所,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
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干干净净从政。加大腐败案件查办力度,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违纪违法人员,严惩不怠,决不手软。
各位代表!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万众一心,团结拼搏,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而努力奋斗!
常德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4年2月12日印
第三篇: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
www.feisuxs
2024年07月15日 10:32:2
3来源: --2024年2月16日在桂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张秀隆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桂林市将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是桂林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好时期。五年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36.92亿元,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39美元;“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11.1%,增幅高出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2024年财政收入51.61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13倍,年均增长16.3%,增幅高出预期目标6.3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1044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40元。
2024年,县域生产总值356.21亿元,增长13.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5%;县域财政收入21.5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511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05%和103%,有11个县财政收入超过亿元,其中灵川、临桂两县分别突破3亿元。永福、荔浦和兴安县先后获得“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阳朔、灌阳县获得“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达6.7%、13.6%和12.1%,产业结构由2024年的32.9:30.9:36.2,提升到2024年的24.3:39.3:36.4,工业比重过低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善。2024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5%,比2024年提高7.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9%。财政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24年的8.0%提高到2024年的9.6%。三次产业呈现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统计,2024年农业总产值191.17亿元,增长8.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0%,总量排广西第一。紧扣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立足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确定了“秋冬、春夏水果兼容”、“南橙北柑”、“畜禽并重”、“高山反季节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发展格局。把扶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引进了广东温氏、江苏雨润、北京汇源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均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十五”期间,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总产稳居广西第一。
工业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7.20亿元,增长25.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8%,增幅高出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7.52亿元,年均增长16.6%;规模工业效益综合指数由2024年的95.5提高到2024年的146.8,实现了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高新区(含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32.16亿元,已有185户企业落户园区。2024年实现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69.61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03倍。电子信息与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2024年,成功承办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全市接待旅客120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95亿元,分别增长8.4%和15.6%,其中接待入境旅客突破百万人次,被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誉为在桂林市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五”期间,累计接待旅客5276万人次,年均增长4.6%,累计旅游总收入237.63亿元,年均增长5.1%;开通了桂林至曼谷、吉隆坡等5条国际航线,增开了桂林到北京、深圳等7列始发车,铁路、公路、航空客货运输量大幅增长;通讯、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金融保险等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统计,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74亿元,增长35.3%。“十五”期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2.61亿元,年均增长20.2%,增幅高出预期目标9.2个百分点,是“九五”时期的1.98倍;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21个,累计完成投资342亿元,已竣工147项,是桂林市完成投资规模、投资增量最大的时期。
农业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财政累计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3.0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9倍;完成能源建设投资2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9亿元,先后完成79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思安江水库及巴江口、南山等一批水电站,小溶江水利枢纽前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市水电装机达66.96万千瓦,比“九五”期末增加31.8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95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建设恢复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178万亩,解决了24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问题。
工业投资大幅增长。2024年工业投资64.59亿元,增长70.0%;“十五”期间,累计工业投资158.72亿元,年均增长37.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9.94亿元,年均增长14.5%;高新技术工业投资61.5亿元,年均增长28.4%;重点推进三金、燕京(漓泉)、海螺、万向、汇源、福达等83个重大项目建设,已竣工投产42项,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五”期间,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5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22亿元;桂林至梧州、全州至兴安、国道过境公路灵川至三塘段等高速公路先后开工建设。新增公路958.24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550.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3公里,一级公路48.69公里,二级公路480公里。目前公路通车总里程7301公里,实现县县通二级路,乡镇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达82.9%。城镇建设成绩突出。五年来,认真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实施“两江四湖”环城水系、解放桥重建、国际会展中心、中山路改造、百条小街小巷改造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33项;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街道近200条、桥梁19座;万福路、东二环路、中隐路等城市外环圈建设和桂磨路等专用公路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基础条件,拓展了发展空间,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荣获“全国十佳魅力城市”称号。以“桂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为重点,加强县城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稳步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兴安镇获得“全国十大魅力名镇”,灵川大圩镇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十五”期间,退耕还林4.44万公顷,人工造林5.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5%;新建农村沼气池19.88万座,累计建成43.25万座,入户率达30.65%。2024年,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75.2%、100%和99%。“一控双达标”提前完成国家下达计划;漓江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桂林市连续五年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环境整治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环境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位居前列,空气环境质量在中国内陆城市中名列第一,是全国城市区域环境质量和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双十佳”城市,还被授予“2024年中华环境奖”,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十五”期间,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40多家;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7.34%,提高到2024年的46.5%。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加快,2024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2024年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两年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4亿元。积极开展“百企入桂”和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2024年,引进外资项目49个,实际到位资金0.35亿美元,增长39.3%;引进内资项目485个,实际到位资金75.44亿元,增长86.1%;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2亿美元,增长22.8%。“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75个,实际利用外资3.10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754个,实际到位资金177.79亿元;已引进法国康密劳公司、广州立白集团、上海复星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和万向集团、北京燕京集团、安徽海螺集团以及广西玉柴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0多家落户桂林。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初步统计,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比“九五”期末增加2271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4%,增幅高出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1%,增幅高出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6.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8.9%;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十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之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从“九五”期末的13.5万人减少到2024年的4.8万人。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十五”期间,桂林市积极实施自治区第二、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共取得科技成果187项,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95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兴安、永福、荔浦、阳朔县和七星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名列广西之首,是目前广西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投入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以“危改工程”、“义教工程”为主的系列教育工程如期完成;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成果喜人,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业效益明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能力有了新提高,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疾病和疫情得到有效防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明卫生村建设效果明显。市体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乡体育设施得到改善,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成功承办了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第十届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新闻出版和网络管理得到加强,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十四届书市。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全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荔浦、龙胜、恭城县和秀峰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县(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税收征管、供电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果。统计、审计、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农机、人事、编制、房改、拆迁、信访、处纠、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打击走私、地震、气象、水文、水务、人防、档案、地方志、社会科学等方面工作整体推进。金融、通信、海关、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行业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四五”普法取得突出成效,获综合考核全区第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体系,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认真排查和调处、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妥善地处置了各类群体性事件。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驻桂林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和参加地方建设以及抗灾救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五”期间,桂林市先后荣获“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新进步。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以及社会各界来信来访的办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积极推进,行政许可法深入实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政务环境评议评价等活动有效开展,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进步。2024年,市政府确定的城区小街小巷改造、供排水和燃气管网改造、农村五保户新村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实事基本完成。
今天的桂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秩序良好,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优良,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能取得如此重大成就,总结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把握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桂林市情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农林、旅游和科教等比较优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关键环节,夯实农业基础;突出抓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四是必须突出投资拉动作用,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狠抓项目引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五是必须保持经济健康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六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推进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七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超出预期的显著成绩,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桂林市的中央、自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桂林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桂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不够快,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差别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民收入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乡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投资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机关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桂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明确“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的领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目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突出做大做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扩大开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富裕、文化、生态、平安的和谐桂林。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纲要(草案)》根据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建议》精神,提出了桂林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要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24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
——经济结构要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24年的24.3:39.3:36.4,提升为2024年的18:41:4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6%;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29%提高到35%。
——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到2024年,县域单位平均生产总值达40亿元以上;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达到25%;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要上新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区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有较大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要明显增强。到2024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以上;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科学研究体系创新有新突破。
——生态环境质量要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67.5%,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处理率明显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要全面进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普九”教育成果更加巩固和发展;农村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建立和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达8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城镇人口达到182万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分别达到15万人和40万人以上;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经济实力
坚持发展主题,注重科学发展,这是全面推进桂林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纲要(草案)》提出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把桂林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南方优质果蔬生产、农产品出口、畜禽产业化基地。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大力发展县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主体。围绕各县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各类工业项目和乡村工业向工业区集聚,推进县域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外出务工农民培训基地建设步伐,做好农民转业培训工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落户城镇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土地整理、小水电、沼气、农村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继续推进文明卫生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构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强对工业的规划和服务,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大工业投入。加快推进高新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拓展工业发展空间,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西城经济开发区和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的管理体制,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软件产业开发基地,扎实推进国家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客车制造、啤酒生产、橡胶制品等重要项目的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引进和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努力扩大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力争有2个以上的产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一批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把全面加快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按照“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的思路以及“两个转变、五个增加”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继续完善“一城、两带、三大板块”的桂林大旅游圈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增强旅游业对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力争率先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到2024年,旅游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00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初步建立起以中心城镇为龙头,各县城、乡镇为基础,各类大中型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批发市场为骨干的市场体系和商贸物流网络。加快服务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会展、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拉动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按照规划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桂林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方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使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交通发展,按照发挥区位优势和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的目标,构筑快速、安全、管理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城乡客货运输体系建设。加强能源开发,积极开发新兴能源。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提高防洪抗旱和减灾能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和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功能健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协调服务,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完善重点区域和地段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要按照多组团模式,拉开城市框架,重点发展以临桂县城、秧塘工业园为纽带的西向组团和以铁山工业园为中心的东向组团,按规划发展南北组团,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明确城区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提升城市品位。制定城市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和完善交通结构。落实消防规划,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集约型城镇,建成一批市域副中心城镇。加强县城道路、防洪、供排水、垃圾处理和重点小城镇公共、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繁荣先进文化
要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独具特色的文化名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特别是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三大清洁行动”(清洁城市、清洁农村、清洁漓江),并使之成为经常性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健身纲要》,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切实抓好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繁荣先进文化。加强对优秀现代文化引进吸收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利用,弘扬和传承民族地方文化。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原则,加大对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珍稀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努力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扶持各类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活动。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及体育事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措施,促进文化与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相互依托、良性互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漓江画派、知名作家和摄影家、演艺家等一批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群体。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文学艺术展示、文艺体育交流等系列文化产业。
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建立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文化建设经营项目和文艺创作基地,努力促进桂剧、桂林山水摄影绘画、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优秀文化精品的创作。加强文化设施保护建设,继续加大城市重要文化景观建设力度,建设桂林剧院、保护明王城等文化项目。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分步实施中心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
三、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贯彻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战略方针,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制定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创建标准及实施办法。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的节能工作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城市节水设施。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与资源,严格农用地转非农用地管理,启动农业“沃土工程”。继续整顿和规范矿山秩序,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依靠管理和科技创新,节约利用重要和紧缺原材料,鼓励和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办好种养结合及种、养、沼气配套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努力建设生态家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重点抓好冶炼、化工等行业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分选回收利用系统。抓好垃圾、余热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建设项目,建设一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快集中供气和生活污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城市水环境治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抓好青狮潭水库及江河的污染治理。坚持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天然林,重点抓好江河源头及两岸、石漠化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及工矿企业周围的生态建设。加强岩溶、湿地、水源林(地)等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漓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成一批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庄。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技术服务和政策引导,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加强计生监管,遏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依法严厉打击遗弃、拐卖婴儿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等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完善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平安桂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桂林的重要保证。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扩大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切实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积极发展民政、福利、慈善事业,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发展城镇社区优抚服务事业,加快推进民政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健全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五五”普法,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强化政府法制职能,营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社会安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
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认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监督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助能力。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强化公共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抓好交通、消防、环境、矿山等安全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市场监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和公安科技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努力构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执法公正、群众满意的桂林。
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构建和谐桂林,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纲要(草案)》提出的支撑和保障措施主要有:
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乡镇机构、事业单位、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等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依法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得到发展”的原则,一企一策,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国有资产尽快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依托桂林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百企入桂”工作,加强与区内外、尤其是先进地区的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吸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国际友好城市及东盟国家为重点的交流,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逐步走出一条以中介组织招商、以商招商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增加招商引资的总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重点发展和培育机电产品、中医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对优势资源加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支持和帮助优势企业“走出去”谋求更大发展。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投资审批办证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争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加强科技合作和交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转移步伐。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突出抓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引导企业和各类投资主体加大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广泛开展科技普及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桂林科技馆。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监管机制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服务“三农”计划。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鼓励发展综合性大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制定各类人才能力建设标准和措施,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切实加强公务员、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切实抓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以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相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服务制度,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重大政务活动的公开程度和人民群众对政务活动的参与程度,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反映问题的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全面实行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良好开局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承前启后,努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规划,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和生产资源,培育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县、乡都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城市对农村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县域工业发展规划和管理,以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区为平台,根据各县资源特点,发展特色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个良好开端。
坚持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工业投入,扶持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中软(桂林)软件出口、中药产业化、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大技改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进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和各县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区多园”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更多工业项目进入园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将主要生产要素优先向品牌企业倾斜,发展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统筹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努力为企业协调解决能源紧张、融资难等问题,确保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目标。
坚持规模、质量与效益并重,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启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建立完善旅游营销体系、产品体系、目的地体系和诚信体系,力争旅游总人数增长7.8%以上,其中入境旅游人数达1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6亿元。开展多形式旅游宣传促销和多层次的旅游合作,争取增开1-2条国际航线。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建立广泛市场营销体系。加快以漓江旅游为重点的旅游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一批传统旅游景观设施,抓好两江四湖景区续建、桂林喀斯特地质博览世界等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开展“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为契机,加快县域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完善会展、文化旅游等设施与服务。开展“诚信旅游年”活动,重点加强旅行社和导游员的管理,开展旅游专项整治,解决旅游深层次问题。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酒店餐饮、仓储物流、商业贸易、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坚持投资拉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强化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市本级财政资金,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全年计划统筹推进112项重点项目,投资92.4亿元,其中:新开工39项,投资27.93亿元;续建73项,投资64.48亿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和服务,重点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生态补水水利枢纽工程、南药股份公司菁蒿琥酯高技术产业化、桂林佳登宝电子科技项目、东二环路及南洲大桥、广西师大雁山新校区一期工程、旅专二期工程、电子工学院尧山新校区、雁山区基础设施、桂梧高速公路桂林至阳朔段和阳朔至平乐段、国道过境公路灵川至三塘段、全州至兴安和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尤其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确保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
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结合实际,一企一策,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要全面完成改革改制工作。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服务,着力解决投资软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开展“百企入桂”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绿色通道”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项目和桂台、两广、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合作项目的落实,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经济合作。力争引进内外资项目数和总投资额有所增长,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继续扶持机电、医药、高新科技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向境外发展和承包工程项目。发挥好企业协会、商会、外地驻桂林办事机构和桂林市县驻外联络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区域合作发展层次和水平。
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并举,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品位。加快和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区域、地段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以中心城镇、县城和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以及供排水、供电、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继续推进城市片区整治、小街小巷改造、施家园、瓦窑河、南溪河、小东江、灵剑溪综合整治,统筹规划“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设发展,加快改造和综合治理步伐。制定城市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城市环路网建设和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城市消防安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巩固创城成果,提高依法管理能力。继续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市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环境管理目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污染源管控机制,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文明城区、行业、单位、村镇、社区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早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坚持依法治税,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加强财政的开源节流工作,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努力培育和壮大财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确保法定收入不流失。建立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城区财政管理体制。优先保证政权运转,财政工资正常发放,保证农业、科技、教育等支出法定增长和必需的社会保障资金,同时加快向公共财政过渡。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系,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增强融资和服务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继续深入实施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和产业化。继续抓好人才小高地建设,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普九”水平,继续组织实施教育项目工程,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推进社区文化、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突出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备战全区十一届运动会,认真筹办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继续抓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在城市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建设。维护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创新计生工作思路和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抓好“双拥”共建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机制和劳动力市场体系,积极开发便民利民和公益性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机制,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征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多地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体,重点解决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抓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今年要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实事,主要是:完成青狮潭库区综合整治任务;继续进行小街小巷改造;再兴建150个五保村,力争年内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达7500人以上;年内开工建设10个以上城镇老年活动中心;实施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抓好龙胜、灵川、恭城、阳朔4县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继续修建市区停车场。
坚持勤政廉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工作着力点更多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上。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狠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桂林人民在“十五”期间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展望未来,“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宏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步伐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扬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谢正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4年,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400.8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7.78亿元,分别增长29.3%和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95元,均增长12%。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873
亿元、增加值1389亿元、利税620亿元,分别增长34.7%、16.1%和40%。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产值4217亿元,增长38.4%。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上海大众整车、天威太阳能电池组件、华电天然气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新增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6家。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560亿元,增长20%。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粮食总产287万吨,连续7年实现丰收。高效农(渔)业园区面积77.8万亩,新增27万亩;设施农(渔)业面积43.6万亩,新增17.5万亩。以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为载体打造农业亮点工程,新引进农业项目634个。9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631个。通过复垦与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1万亩。开工建设万顷良田建设试点工程8.6万亩。水利、农业开发、粮食、供销、农机、气象、农业科研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3.8%。出台鼓励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政策,惠普外包、税友软件等一批项目落户。江苏(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快速发展,扬州“智谷”、维扬动漫创意产业基地、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扬州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港口、石化、公铁水、商贸四大物流园区营业收入增长90.2%。
成功举办第45届全国“旅交会”。接待来扬游客27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8.6%。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东关街跻身“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富春”和“玉缘”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冶春茶社台北分店开张营业。扬州农村商业银行、南京银行扬州分行挂牌营业,新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7家。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431亿元、贷款余额1486亿元,分别增长17.6%和22.5%。
二、转型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新”产业产值571亿元,增长49.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9.7%。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31%。高效农业、渔业面积分别占耕地和养殖水面的38.2%和70.2%。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24亿元,增长4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分别增长34%和43%。我市“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获全国地级市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新设立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94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成功举办“院士专家扬州行”活动和上海、武汉、成都“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86项。扬州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扬州光电科技创新园被评为全省首批创新型园区。江苏(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列入全省首批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市获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6个。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增长18.6%。全市十大百货商场销售额、五大食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分别增长23.3%和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2亿元,增长25.2%。市级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开工303个。全市房地产投资165亿元,增长27.5%,商品房合同成交面积562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全市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30个、循环经济项目36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07个。对112家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371台(套),关闭“五小”企业91家。实施减排项目86个。扬州被选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城乡统筹协调推进
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苏中江都机场开工建设。江海高速扬州段建成通车,安大公路全线贯通,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工程全线竣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全面建成。沪陕高速江六段、扬州港5号泊位、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乌塔沟分洪道等工程抓紧建设。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工程、扬州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国家批复。
中心城市功能继续完善。编制完成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4–2024)和14项专项规划。开工建设文昌路东延及跨廖家沟、芒稻河大桥和328国道连接线。新建和改建北环路、鉴真路等17条道路。加快建设广陵新城、临港新城、蜀冈生态新区和蒋王片区等。新城西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城北客运站并投入使用。新增公交车400辆、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6个。建成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赵庄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宋夹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南门遗址展示馆建成开放。打通古运河至二道河、瘦西湖水上游览线。完善数字化城管体系。大力整治城市出入口环境。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
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中心镇、一般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县城建设步伐加快。研究制定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出台了加快11个重点中心镇建设的奖励政策和考评办法。完成了全市村庄布局规划。新建农民新社区240个。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68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61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1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考核或命
名,创成生态村824个。江都、邗江国家生态县(市)创建通过省考核。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成片造林率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20.1%。
农村实事工程有效落实。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80公里、公路危桥150座,所有行政村通上四级路。完成县乡河道、河塘疏浚3070万方。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8万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0100座。机插秧和秸杆机械化还田取得新的进展。新创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达标乡镇30个。新创成全面小康村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1个。第三轮农村扶贫任务全面完成。
四、改革开放活力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7亿美元,增长13.5%。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634亿元,增长16.7%。全市出口60亿美元,增长50%。完成外经营业额2.35亿美元,增长16%。新办境外投资项目21个。
园区实力明显提升。“八区二园”业务总收入5230亿元,增长40%。30强乡镇工业集中区实现产值2400亿元,增长40%。开发园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自营出口均占全市5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入198亿元,增长95%。
各项改革深化推进。完成市、县(市、区)政府和乡镇
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潍柴与亚星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出台《扬州市创新型经济金融助推计划》。汇银家电、长青股份成功上市。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和市歌舞剧院公司。
五、社会建设富有成效
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零就业家庭连续40个月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2.7%。新的市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使用。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4.4万人,新农保参保率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99.7%。为全市19万企业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10%。全市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8%。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2个、县级残疾人托养机构4个。建成市救助中心。住房公积金新增扩面6.88万人。市区新增经济适用房1260套、廉租房230套、公租房1850套(间),公有住房解危6.2万平方米,改造老小区17个、“城中村”15个,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10个。建成市区第五水厂一期工程。区域供水市区和仪征实现全覆盖,高邮、江都、宝应按序时推进。加强物价监管,全年物价上涨3.4%,市区累计向低保对象、特困职工等发放物价补贴1700多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均列全省
第一,“扬州好人”蔚然成风。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建设,市区树人学校和育才小学跨区办学。邗江、广陵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本二以上万人上线率达30.4,居全省第一方阵。所有乡镇、街道建成文化站。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万多场。建成包括市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音乐厅在内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扬州工艺美术馆新馆、扬州工艺坊和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建成并运行。鉴真马拉松赛成为国际田联“银标”赛事,并被评为“全国首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组织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民生牵手工程和数字计生工作获省创新奖。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成立扬州市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活动。台湾事务、侨务、外事和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慈善、老龄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力有效。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推进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全覆盖。扎实推进“平安扬州”建设,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连续8年保持在96%以上。建立健全矛盾
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并实施加强校园安全20条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市未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案件和责任事故。积极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我市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民防、仲裁、地震工作扎实开展。
六、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监督制度不断健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344件,办理政协提案488件。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市政府公开电话和“寄语市长”回复率均在90%以上。
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出台《扬州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建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基本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行政权力事项和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
能力作风有新的提升。制定并实施政府能力作风建设20条意见。试点推行并联审批,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88%进入行政办事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对外承诺事项提前办结率97.1%。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举办“新
知学堂”讲座9期。聘请11位政府经济顾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城乡二元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有待继续改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增加收入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及公务员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还要不断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24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胜利实现。五年来,在中共扬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科学发展、克难求进、开拓创新,特别是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五年,是扬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大提升的五年。五年全市累计地区生产总值8185亿元,是“十五”的2.4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4.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9.4亿元,是“十五”的3.4倍,年均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7亿元,是“十五”的3.5倍,年均增长26.6%。工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工业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清晰,工业经济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总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数,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4.1倍和7.5倍。
这五年,是扬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型经济大突破的五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24年的9.7:55.3:35调整为2024年的7.2:55.8:37。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充满生机。先后创成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五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国家光电产业检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等一批重要研发平台。
这五年,是扬州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大推进的五年。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文化等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五年累计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4.6亿美元、出口202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9倍和3.5倍;新增民资注册资本金1579亿元,是“十五”的4倍。扬州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化工园区、邗江开发区、维扬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这五年,是扬州城乡统筹不断推进、名城建设大跨越的五年。“一体两翼”交通框架加快构建,“江河海沟通、公铁水联运”的现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率先推进市区110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54.4%。新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市区城市建设五年累计投入490亿元,是“十五”的1.6倍。扬州在全省首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这五年,是扬州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出台和实施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及均等化取得新进展,一批公益设施建成开放。全市财政五年累计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超过前20年的总和。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8%和12.3%。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中共扬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踏实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扬单位、各垂直管理部门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扬州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经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后,必将推动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城镇化、民生幸福、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更加注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特色的彰显,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初步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任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2024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主题和主线。突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这一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努力把扬州建成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技术领先、创新载体优良、创新人才富集、创新体系健全的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大力实施民生幸福战略,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创新驱动,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以上。二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工业着力打造3个3000亿元级支柱产业、4个1000亿元级新兴产业和6个1000亿元级特色产业基地或集群。服务业着力构建“一城一市四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农业着力建设一批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构建区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期末城镇化率达62%。以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时间节点,加快推进“精致扬州”建设,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四是推进民生幸福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打造充分就业城市,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社会更加和谐安宁的幸福扬州。五是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和国家生态市,全面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水平。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拼博奋斗,确保“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扬州大地上变为美好的现实。
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建设“三个扬州”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上述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必须全力以赴促增长、转方式、提品质、控物价、惠民生。着力抓好八项工作:
一、突出创新转型,加快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狠抓工业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资源,重点抓好上海大众整车、天威太阳能电池组件、华电天然气发电、康博6000吨高纯硅和潍柴亚星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
晶澳扬州基地、中海运江都基地、中外运仪征基地、玛切嘉利等重大项目的增量扩产。加快远东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建滔20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等投资过亿美元在谈项目的落实。全市工业投资1400亿元,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研发园、邗江大学科技城、广陵信息产业基地、维扬文化创意产业园、仪征汽车科技城、江都软件园、高邮光电科技园、宝应输变电装备科技园等载体建设,新建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50家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深度对接,促进扬州大学及地方高校的办学和科研与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新签产学研合作协议250项,建成一批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抓好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加快引进国内知名理工类院校、科研机构落户扬州。认真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获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400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0亿元。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围绕打造“中国光电城”完善产业链,着力发展以晶澳、天威为龙头的国家绿色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及背光源终端应用产品。大力发展高压超高压电缆、智能电网终端设备、应用软件等,争创国家智
能电网示范试点城市。推进电子书与文化、出版、教育、网络融合发展。全市“三新一网一书”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继续跟踪研究和布局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
拓展提升支柱产业。积极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环保型发动机,加快进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依托现有优势,促进机械装备业实现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化。以乙烯、丙烯、芳烃以及氯碱类产品为主体,促进石化产业链增粗接长。全市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60亿元、1900亿元和1200亿元。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00家。全市实现建筑业产值1800亿元,增长15%。
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积极发展节能型产业,创建节能示范企业22家。加快电机系统等10项先进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工作,推动全社会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8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30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支持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发展。
二、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发展农业亮点工程,打造高效设施农业特色乡镇和专业村。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民专业合作,推进“农超对接”和农业产业化。加大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
作试验区项目引进力度,农业新增利用外资3亿美元、民资和工商资本70亿元。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各20万亩。继续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和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疏浚县乡河道、整治村庄河塘2500万方,除险加固小水库24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00座。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6万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7600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市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县城建设。编制完成11个重点中心镇镇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优先实施20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有序、有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围绕实现县域经济“三年跨越、争先进位、创新发展”计划目标,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发展省级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园区和产业特色乡镇。
三、聚焦重点行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强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明确全市软件和信
息服务业主攻方向,围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嵌入式、信息安全、物联网等软件,组织对国内重点企业和培训机构点对点招商。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各区和江都等有条件县(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全市新增载体面积55万平方米。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推进市政府部门网站整合和集中数据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启动扬州古城和古运河风光带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一县一品”和市县旅游资源整合、联动发展步伐。加大城市旅游推介,突出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日韩、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开拓。办好大陆和台湾2024江苏(扬州)灯会。继续壮大发展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餐饮、宾馆、旅行社等行业管理,加大星级宾馆尤其是五星级宾馆建设力度。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完善四大物流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推进扬州港与太仓港深度合作。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仓储、长江石化物流中心、医药物流配送基地、化工园区公共液体码头等项目建设。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引进培育一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品牌企业。
加速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印刷、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等行业。加快推进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工艺美术集聚区等载体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投融资体系,新增上市公司2家以上。大力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投资银行等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新引进2家银行机构,建成1家村镇银行,完成11个重点中心镇小额贷款公司布点。
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稳步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升优化文昌商圈,继续打造京华城全生活广场等城市新型商贸集聚区。推进农村“新网”工程和“家电下乡”。培育壮大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积极推动宁镇扬同城化。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宁镇扬区域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宁镇扬同城化战略规划不断细化。推动宁镇扬三市规划、环保、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加快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直通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宁镇扬半小时交通圈。
进一步提高开放开发水平。继续办好“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心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活动,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20%。制定完善综
合奖励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全市出口增长20%。深入开展以“创新转型”为主题的园区“二次创业”活动。
壮大发展民营经济。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服务,进一步推动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更大力度地组织开展民资招商活动,全市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增长20%,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开工项目当年注册率90%以上。鼓励和支持行业商会发展。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已有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对新增财政较大专项试行绩效预评估。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五、放大精致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 完善提升城市规划。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完善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规划,重点深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轨道交通规划。抓好古运河沿线及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优选制度,强化对城市规划的批后监管。
实施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苏中江都机场、沪陕高速江六段、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扬州港“一港
三区”、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实施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推进连淮扬镇铁路和长江公铁大桥、京沪高速公路扩容及南延过江工程、省国信扬州电厂三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成328国道连接线,基本建成文昌路东延工程。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开发路东延等工程。加快古运河沿线、文昌路等“五路一环一河”景观改造,整治甘泉路、广陵路和彩衣街等传统街巷。继续 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开工建设瘦西湖旅游文化广场、动物之窗二期工程。继续提升“双东”片区,建成街南书屋和东关美食文化广场,整修岭南会馆等历史建筑,修缮传统民居200户以上。加快建设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市民中心、运博会永久会址、科技馆、体育公园体育场等项目。启动实施扬州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新建7座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扩大市区数字化城管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处臵效率。市区街巷实现市场化保洁全覆盖。继续对公交站台、指示路牌等“城市家俱”进行统一更新。建设市区小贩中心3个。市区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共厕所14座、公共停车场(库)4-6个。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
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民生幸福
促进就业再就业。围绕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制定实施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保障重点行业和企业劳动力需求、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四项行动计划。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服务工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农民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
加强物价监管调控。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市区启动实施“菜篮子1161计划”。加强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品储备。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将价格监测从主要关注主副食品价格拓展到关注整体民生价格。大力开展价格专项检查,整顿市场价费秩序。做好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备案工作。严格执行涉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稳定的各类收费标准和条件,落实对弱势群体价费优惠政策,适时实施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深化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价格改革。
完善提升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标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3.2万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工伤保险新增参保3.2万人。全市新农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稳定在98%以上。启动市区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转换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实施市区第一水厂水质提标改造。继续推进区域供水工作,江都、高邮实现全覆盖,宝应达80%以上。整治改造市区老小区15个、“城中村”15个,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11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推进公交优先。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区新建经济适用房1000套、公租房2024套(间)、廉租房100套,实施公有住房解危6万平方米。全市住房公积金扩面6万人以上。加强老小区物业管理。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老龄事业。全市免费对残疾人技能培训1500人以上,帮扶残疾人就业1000人以上。做好农村扶贫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广陵、维扬各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建成京华中学、维扬中学新校区、育才小学东部分校。优质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来扬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城市医院
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加快基层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启动农村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完成苏北医院三期病房楼、市人医东区医技楼、市中医院综合楼扩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市二院异地重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市文化馆迁建并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200个农村文化广场。制定出台政策和办法,促进使用好、管理好市文化艺术中心。支持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开展文艺创作。继续举办各类公益演出和“市民日”活动,办好市第七届少儿艺术节和农民艺术节。继续挖掘整理扬州历史文化,加强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传承工作。
协调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三边”工程建设,举办好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推动妇女创业和发展。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继续做好二轮修志工作。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加强救助能力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做好新疆新源县等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创新加强社会管理。认真实施“六五”普法。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继续深
化“平安扬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强化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建设,做好群众信访工作。促进仲裁事业和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处臵能力。继续抓好安全生产、消防、食品药品质量监管。
八、咬定创建目标,扎实推进“三创一申”工作 认真落实2024年创建各项任务和责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扎实推进“三创一申”工作。狠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硬件抓达标,软件抓提升,基础抓夯实,广泛开展文明单位(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狠抓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5大类18项重点绿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15.5万亩,市区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国家生态市创建步伐。完善县乡污水收集主干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全市80%的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镇,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做好申遗工作。细化“扬州盐商历史遗迹”申遗各项基础工作,发挥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作用。办好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和今年的目标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优化政府服务,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群众立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精细分析各类经济主体需求,既为所有经济主体的发展营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精准服务。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重视来扬客商和旅行旅游者的需求,参照国际通行城市管理方式和服务标准,加强城市标识、问询、紧急援助等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帮助和服务。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度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论证、新闻发布会制度。继续办好市政府公开电话、“寄语市长”和部门服务热线。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强化审计监督。
着力建设创新型政府。把开拓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鲜明
导向。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注重对国内外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管理的经验、做法的研究和借鉴,注重对已有成功探索的总结和推广,注重从工作失误中吸取教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办法、破解难题。以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为中心,加强政府工作业务流程重组和部门协同,注重发挥大众传媒和新型服务载体作用,提高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通达性,实现为民服务简便、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继续举办“新知学堂”,加强公务员队伍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培训。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公务员队伍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对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监管,开展对部门重要岗位的满意度测评。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干净干事、坦诚坦荡、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新的征程。宏伟目标激励我们团结拼搏,美好蓝图需要我们同心绘就。让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完成2024年和“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而努力奋斗!
扬州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24年1月14日印
名 词 解 释
P3 “两站两中心”:指经省及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P4 “五小”企业:指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电镀、小火电等企业。
P4 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指京杭运河扬州段由原来的三级航道改造升级为二级航道。
P6 “八区二园”:指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仪征经济开发区、江都经济开发区、高邮经济开发区、宝应经济开发区、邗江经济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和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
P8 “四位一体” 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指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理、互补互动、衔接紧密。
P9 “三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服务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向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集中;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进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网上规范办理到位。
P14 “一城一市四中心”:指新兴软件信息服务业名城、旅游产业强市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
P16 “绿扬金凤计划”:是指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包括“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和“百名优秀博士人才集中招引活动”两方面内容。“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的目标是,3年内引进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百名优秀博士人才集中招引活动”的目标是,每年引进100名优秀博士人才。
P20 “新网”工程:全称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等。
P21 “五路一环一河”景观改造:指对市区文昌路、扬子
江路、扬菱路—友谊路、盐阜路、老328国道(运河路—江阳路)和环城高速公路以及古运河全线进行景观提升。P22 “菜篮子1161计划”:指到“十二五”期末,保证市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消费1斤菜,本地蔬菜自给率达到60%,新建1万亩蔬菜基地。
P25 “三边”:指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
P25 “三创一申”: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4年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坚定一个目标、抓好两个营造、搞好三个建设的发展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完成了学做创活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经济实现健康发展。202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亿元,增长**%(现价,下同),其中,一产增加值预计实现*.*亿元,增长**.*%;二产增加值预计实现**.*亿元,增长**.*%;三产增加值预计实现**.*亿元,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万元(含中央下划收入因素),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实际收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亿元,增长**%。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元和****元,分别增长**.*%和**.*%。
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调整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运行质量得到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提高*.*个百分点。工业资本总量由*亿元增加到*.*亿元。规模工业产值预计实现*.*亿元,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成果开始显现。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和棚膜经济两大主导产业优势正在形成,今年新增棚室***栋,黄牛发展到**.*万头,牧业园区达到**个。无公害、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粗具雏型。口前镇和北大湖镇成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绿色稻米生产和加工、“精气神”牌有机山黑猪、紫苏油生产等特色产业日益壮大。旅游开发框架初步构建,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经济发展外向度有所提高,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创汇、出口供货额均居地区前列。
以两个开发区为主体的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采取项目招商、叩门招商、“一把www.feisuxs 手”离岗招商等有力措施,全县招商引资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共引进落地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千万元以上项目**个。**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项目引进成效显著。当年新引进**个工业项目,有*户企业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绰丰柳机内燃机、江滨食品和金派食品等一批规模工业企业的引进,提升了工业经济发展层次。吉林哈啤产销两旺,啤酒产量预计可达到*.*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万元,实缴税金超千万元。吉林镍业集团大黑山钼矿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实缴税金***万元,投资****万元的新一轮扩产改造项目顺利启动。原金属材料厂、羽绒厂等*户县属停产企业存量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化解不良债务****万元,安置职工****人。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共有**个农产品加工和非粮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县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高水平搭建了绿色产业平台,被省政府确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农副产品加工区,成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龙头。区内绿色稻米加工能力达到**万吨,形成了米业加工集群优势。新引进的九牛乳业奶牛示范园区建设基本完工,奶牛饲养能力达到****头。新建**栋海城模式日光温室,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亿元,开工建设项目**个。金家至岔路河**公里水泥路、二期农网改造、朝阳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等一(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feisuxs,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批重点工程高质量完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上海路、碾子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当年建设任务。全县房屋开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完成了兴华街、东山街改造等县城重点建设任务。总里程***.*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路基建设大规模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加强重点科技型企业和科技项目www.feisuxs 的申报,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朝一中跻身省级重点校行列。全县新建校舍近*万平方米,投资***.*万元更新了教育信息技术装备。采取超常举措,“非典”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提高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大岗子乡成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人口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县城有线电视光纤传输一期工程全面完工。通过对锅炉烟尘重点治理,县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财政通过努力增收节支,合理调度资金,基本保证当年工资兑现。建立健全了县乡两级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个,落实优惠政策减免税费***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按时足额发放。医疗保险良性运行,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障能力。全县纳入低保范围****人,城镇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劳务收入成为城乡居民收入重要来源,全年劳务输出*.*万人,其中累计向境外输出****人,共实现劳务收入*亿元。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严打整治和打击“”邪教组织的斗争。“四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决定、决议、审议意见,积极采纳政协常委会建议,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分别为**件和***件。加强信访工作,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户县属国有、集体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平稳处理。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开展了食品、药品、土地等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查处典型案件,深入开展企业评议执法部门工作,改善了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村屯、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审计、气象、档案、残联、民族宗教等工作取www.feisuxs 得新进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一年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国省市营驻县单位和驻县部队的热情关注和真诚合作,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投资者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建设,为**发展、繁荣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缺少具有稳定支撑能力的大企业;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突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调节经济运行和保障社会发展的能力弱;全县上下集中精力抓发展的劲头不足,部分群众缺乏创业精神和闯市场的本事,一些干部在抓发展上力不从心,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不强;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我县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兴工强县步伐的关键年。从外部条件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将是国家政策大倾斜的机遇,是资金项目加速涌入的机遇,是国内外连接、南北方融合、工农业一体的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一定要以勇挑重担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瞄准产业方向,选好突破环节,加快项目建设,使机遇期成为发展期。从自身情况看,我县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建设“大城市主导产业的配套区、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区和都市发展的‘后花园’”已成为我县发展的正确选择;以**经济开发区、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北大湖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发展平台已经搭建;工业资本量迅速扩张,优质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全县上下盼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求发www.feisuxs 展的氛围日趋浓厚,抓发展的合力日渐形成。按照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突出项目建设,培育产业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收入水平。主要预期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增长**.*%(现价,下同),其中,一产增加值为*.*亿元,增长*.*%;二产增加值为**.**亿元,增长**%;三产增加值为**.*亿元,增长**%。三次产业比调整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亿元,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万元(含中央下划收入因素),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实际收入增长**%。招商引资实现**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扩充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工业问题。全县人民已从近几年落地的工业项目群体中看到了**的希望,同时也热切期盼项目尽早进入回报期,使**摆脱困境,快速发展。因此,要有效组织“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狠抓工业项目落地、生成与壮大。202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要达到**.*亿元,增长**.*%。工业资本总量要达到**亿元。
以招商引资为手段,迅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增强开发区投资综合效益,产业聚集效应。加强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进区承载能力。规划构建科龙、横店、万向产业园区,发挥园区孵化功能,定向招商,重点引进。进一步做好全县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培养项目主谈人群体,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一抓到底。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专业招商,继续加大领导干部离岗招商力度。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奖励,形成强烈的招商引资氛围。主动承接中心城市“退二进三”和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工业项目,瞄准名企、名牌,www.feisuxs 加入其分工协作体系,发展配套工业。明年全县力争新引进工业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千万元以上项目**个。**经济开发区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个。
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倾斜与支持。对投资*.*亿元的吉林镍业集团大黑山钼矿和投资*.*亿元的江滨食品两个已基本获得国家批准的项目,抓紧跟踪衔接,并做好项目启动建设的服务工作。对已通过市级筛选的兴隆汽车配件等*个项目,指派专人,跟踪负责,争取获得国家批准。要立足现有资源,瞄准国家政策、资金投向,积极筛选,梯次申报重点项目。
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提升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构建稳定的财源支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政策、资金、信息、用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强。一是对绰丰柳机内燃机、江滨食品、金派食品、钼矿、哈啤等新建、扩建项目加强协调服务,促其尽快竣工达产。二是帮助天三奇药业等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对外联络,力促其二次引资嫁接改造,尽快启动并达产达效。三是抓好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力争当年盘活启动县属企业**户。要靠规模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明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要达到**户,销售收入超过**亿元,新增税收****万元。
(二)加快培育农业产业优势,促进农民多元增收。
作为具有**万农业人口的县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是全县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非粮化、培育产业化、加快市场化、推进工业化。
着眼发展绿特型产业,实现提质增收。引导农民树立质量效益意识、信用效益意识,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发展绿色粮食经济上,依托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建立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及管理规范体系,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标准化生产目标。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要达到*.*万公顷。尽快建成**万吨有机稻米示范基地,并www.feisuxs 创出享誉全国的盛名。在发展棚膜经济上,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提高棚室产品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岔路河镇、口前镇棚室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成为吉长两市有较大影响的大型蔬菜供应基地和花卉基地。在多种经营生产上,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要求,抓好金红苹果、葡萄、柞蚕、食用菌等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项目生产,扩大中药材、苗木、花卉等新型非粮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形成新的品种产业。以三家子乡、一拉溪镇为中心,加快建设东北最具影响力、在全国占有一定份额的紫苏基地。
重点发展畜牧业,实现转化增收。大力实施“粮变肉”、“粮变奶”工程,打造奶牛、黄牛、山黑猪养殖三个牧业产业带。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投资合作方式,大力推进岔路河等乡镇的千头奶牛基地建设,带动饲料种植业发展,吸引奶制品加工企业在县内落户。稳步发展黄牛基础产业,巩固牧业增收主渠道,明年黄牛发展力争达到**万头。扩大山黑猪放养规模,明年放养量要达到*万头。加快以皓月为重点的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拉动作用,明年全县牧业小区要达到**个。继续巩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果,加强畜禽防疫,确保牧业发展安全。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带动增收。围绕特色农业资源,着力引进一批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重点扶持以昌盛米业为主的绿色稻米加工、以浩江公司为主的特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要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个,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采取能人带动、组织推动、产业牵动的方式,发挥新型经济组织在产销衔接中的作用。组织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订单数量,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实现转移增收。尽快建立健全县乡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用好用足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政策,加大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与窗口公司合作,大力组织境外输出。寻求与大城市劳务组织建立www.feisuxs 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拓宽输出渠道。加快区域性经济强镇建设,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聚集。
(三)壮大商贸、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围绕建设都市发展的“后花园”,加快发展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扩大总量,提高层次。明年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要达到****万元,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原则,加快岔路河镇、口前镇生产、生活资料和果蔬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构筑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建成皓月乡大型黄牛交易市场,改造**商贸中心,抓好口前镇有型货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连锁经营和社区配送等现代服务业。
运用市场机制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文化,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经济比重。与吉长两市一体化经营县内旅游资源,依托旅游社团,搞好两条旅游带开发。围绕北大湖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启动运行,注重沿线配套产业开发,配合其搞好土地规划调整、一级水泥路建设和高压变电线路建设。完善城西垂钓小区旅游设施功能,提升品位,扩大知名度。努力开发利用好万昌地热资源提高其经营档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星星哨水库景点改造和开发。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吸引和利用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突出抓好*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收尾工程和上海路路灯、给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力争建设街明年开工,扩大项目摆放空间。争取当年完成投资****万元,开通岔路河大街。二是公路建设。完成双河www.feisuxs 镇经皓月至金家**公里、岔路河经大岗子至双河镇**.*公里国债水泥路建设工程,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抓住省里对村路建设补助标准由每公里*万元提高到**万元的政策机遇,加快村级水泥路建设。当年完成村级水泥路***公里,村通水泥路率达到**.*%。当年投资****万元,完成九开线(官厅至金家)**公里二级水泥路征地、拆迁和路基桥涵工程。三是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争取总投资****万元的星星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开工。全面完成碾子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人的饮水困难。四是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元改造两处民营供热中心,投资**万元改建连山路中段。五是文卫设施建设。改造乡镇****平方米卫生院门诊和县医院传染病隔离区。投资***万元完成县城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全面实现县城有线网络光缆传输。
(五)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需求,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生存本领和竞争能力,增强为经济服务的功能。
大力培树科技示范典型,加强实用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立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具有竞争力的教育,科学谋划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方向,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拓宽对外合作领域,提高教学水平,办特色学校,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育人质量。以强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重点,提高对各级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强化人口控制能力。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为重点,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编播质量。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服务。按照功能完备、运转顺畅、群众满意的标准,切实加强社区建设。鼓励引导干部群众投身创www.feisuxs 业实践,大力打造“创业文化”,使全民的创业激情竞相迸发。在全民中树立诚信意识,大力弘扬诚信美德,努力塑造“诚信**”形象。
(六)以改革为动力,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
改革是清除体制性障碍,激发内在活力,保证发展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明年重点抓好*项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抓住在我省进行社会保障试点的机遇,用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有关政策,同步推进养老、失业、医疗、社会救助四大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并形成同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框架。二是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借鉴试点县的成功管理模式,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是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系改革、经营方式改革等有关规定,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职能和管理机制,增强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四是积极应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借鉴试点县经验,认真研究老库存、老挂帐、老人员问题,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充分准备。五是切实抓好警务改革。最大限度地精简机关,整合警力资源,以权力下放带动警力下放,充实基层实战力量。六是深化林业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深化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集体林改革,促进林木、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更好地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七)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立足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努力干好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好多数群众受益的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以培植和壮大税源为重点,加强税收征管,强化财政监管措施,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同时要及时掌握信息,主动用好政策,加大各种专www.feisuxs 项资金和转移支付的争取力度,提高融资能力,扩大资金流量,努力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抓好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和效益就业。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促进就业措施,明年城镇开发就业岗位要达到****个,城镇新增就业****人。从引导、组织、规范、保护四个环节入手,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劳动力输出就业。2024年,全县劳务输出要达到*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保障功能,确保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纳入低保范围的城镇居民达到*万人,发放低保资金****万元。
切实保护群众利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防范和惩治“”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增进民族团结。积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成果,发挥乡镇站所职能作用。严肃查处涉农乱收费案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超前介入,落实措施,积极化解矛盾。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强化生产、交通、消防安全管理,有效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努力改进和加强政府工作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按照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塑造务实、高效、勤廉、有为的政府形象。
要努力形成发展的合力。**经济正处在困难期,同时也是攻坚期、发展期。这种形势下,尤其需要全县上下坚定信念,戮力同心。政府的全部精力要用于发展,部门的www.feisuxs 一切权力要用于服务,群众的主流行为要用于创业。政府公职人员要把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项目建设上来,多思发展良策,多行发展之举,不搞多中心,不当局外人,在全县上下形成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浓厚氛围,形成全县上下抓发展的整体合力。
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的出路在于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的涌入和项目落地投产。在**纳税的企业就是**的功臣。政府的责任是为来**兴业的人负责,为在**纳税的人服务。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围绕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行重点部门中层干部任用监督机制,加大依法治理软环境力度,对软环境实行“硬治理”,有效遏制政府权力部门化、个人化的倾向。要赋予企业评价涉企部门中层干部服务绩效的权力,增强政府机关、执法人员服务的自觉性,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要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按照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政治思想过硬、能力水平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组织动员广大公务员投身经济建设,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提高理解和运用政策的能力,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提高破解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到在矛盾面前不躲闪、不回避、有招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培养一批懂经济、会谈判、能创业的人才队伍。所有政府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勤廉的作风,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严格约束自己,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坚持重大决策定期向县人大、县政协报告、通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监督制约机制,把评定政府工作绩效的权力交给群众。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群众和政府公职人员的法制意识。从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入手,www.feisuxs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扩大和延伸政务公开范围,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认真执行错案追究制度。采取突击性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各位代表,**正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期,全县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鼎力支持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www.feisuxs
推荐阅读:
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范文
1-7月鹰潭市经济运行情况
在市、县(区)政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高扬人民民主光辉旗帜
企业如何成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推荐5篇)
相关文章:
- [ 十号文库 ]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范文
- [ 十号文库 ]牛首一中解说稿
- [ 十号文库 ]化工行业调研报告(十篇)
- [ 十号文库 ]关于年会优秀发言[大全]
- [ 十号文库 ]端午节2024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小编整理)
- [ 十号文库 ]七年级上册生物补充习题[合集五篇]
- [ 十号文库 ]劳动节手抄报好看精简素材(含五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简短五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暑假学习计划表精选6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小学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九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情人节主题活动策划(8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圆明园被毁感受(3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高中奖学金申请书 本科生励志奖学金申请书(10篇)
- [ 十号文库 ]8月工作学习计划精选6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学生暑假学习计划通用10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乘务员员工劳动合同怎么签(24篇)
- [ 十号文库 ]有关教师个人研修学习计划精选5篇
- [ 十号文库 ]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5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应急管理工作安排部署讲话
- [ 十号文库 ]在2024年区审计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