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担保合同 600字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doc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柔情似水 时间:2024-08-17 01:02:5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者:赵秀英 张书坤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24年第15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辨析了人格、健康人格、语文人格的概念,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目标的方法与途径。文章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健康人格

    [作者简介]赵秀英(1966-),女,河北任县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张书坤(1965-),女,河北南宫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河北 邢台 0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4)23-0115-0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高等学校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健康的人格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质。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着注重知识培养、忽略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不良倾向,这大大削弱了学生步入社会后适应各方面压力的能力。所以,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个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方面,除了正常的心理教育外,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培养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格、健康人格与语文人格教育的辨析

    1.人格。人格(personality),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意为面具、脸谱、剧中角色。人格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同一领域也有多种定义。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看法上比较一致。普通心理学认为人格就是个性,通俗地说,它是以人的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成分,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心理的影响并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特征的总和。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性格具有可变性、可塑性。后天的环境、教育对人格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伙伴关系以及大众传媒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都说明了人格的可发展性、可培养性,说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2.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的统一,是内外的相互统一而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指能自觉驾驭自己生活的状态。它包括:了解自身现状,注重现在;能给予并接受爱,能专注于工作;能照顾别人,对他人有责任感,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独立、自主成长需要等一

    系列心理特征。它指个人能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有效控制自我。健康人格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的基本条件。

    大学生健康人格包括:第一,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这要求大学生内部心理实现和谐发展,要求他们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性格和气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他们内心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言行统一,能正确评价自身的所作所为,并根据社会道德的准则不断地调整个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第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这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方面表现出他们的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谐的人际交往使人性格开朗,学习有兴趣,待人坦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积极的生活态度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生活更加充实。反之,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的人,在情绪上往往会有很大的困扰,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的症状,甚至产生嫉妒、攻击的心态和行为。

    3.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人格培养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比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途径

    1.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圣贤、英雄、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的材料,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按所讲作品的内容,因势利导,将其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以文品人,使学生从作品中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如《涉江》中的屈原,坚持自己的爱国之心,即使被流放也决不变心从俗;《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关怀民生的高尚情怀,他们都是古代中国人高尚人格的典范。现代文学作品中《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为中国的独立、追求真理被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琐忆》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情感,都为学生树立了光辉的人格榜样。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伟大的精神力量,陶冶他们的情操,树立远大目标,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文学即人学”,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喜,什么是悲;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让学生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从好的作品中,从正面人物的身上感受人格之美。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的感人的故事,坚强的人格,他的“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格言曾经影响了几代人。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感觉保尔精神并没有过时,激发学生的崇高理想,唤起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之,也可从反面人物身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丑的、恶的。另外,还要让学生从一些有人格缺陷的人身上反省自身。有些人物的悲剧除了社会的原因之外,自身的人格缺陷也是重要的因素。例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艳羡虚荣,追求享乐,为了在宴会上出风头,想方设法置衣服、借项链,不料归途中丢失,为了还债,付出了十年的艰辛,但仍对那个让她风光的晚上念念不忘。这让我们看到了玛蒂尔德性格中可悲的一面。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玛蒂尔德的悲剧有着更深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反省自身,从中得到启发,摒弃那些人格中的缺陷,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

    3.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把美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美的画面、美的形象、美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存在、美的魅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审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曾说过:“美善相乐。”他们都把美提高到兴邦安国的重要地位。

    美育之所以重要,是由它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多方面的渗透性决定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育是渗透其中的。语文就是充满了美的学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令人无限向往的“世外桃源”;岳飞的《满江红》展示了一个英雄的美的形象。这些通过艺术的语言塑造出的优美画面与美好形象都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着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美的渗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审美。

    美的现象,形态丰富多样,有优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着美。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审美教育,使之融化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不但要从通常的角度去分析讲解它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还要将作品中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美的特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欣赏到美,获得美的愉悦。另外,在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知识,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美,欣赏美。让学生理解,美不仅是环境的美、场面的美,还有人格的美。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使语文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要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4.[4]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5]祁立刚.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24-12-28.[6]李林英,张红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作者:刘锡成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24年第02期

    为了能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心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心与心的交流中、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体现

    (一)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充分重视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才能成为真正有尊严、有价值的大写的“人”。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时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幕独立人格

    自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精神。一个人缺乏自信,就会像汪洋大海上漂浮着的一朵浮萍,无着无落,无依无靠。从这层意义上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渡过海洋、抵达宽阔彼岸的船。

    (二)教师要创造契机,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当然,语文老师也可以创造契机,让孩子找到自信。信任孩子。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或长处。有一次,我让班上一个调皮学生负责班上的黑板报,结果,每一期出版都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对他的眼光变了,这个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从此完全变了。语文活动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演讲、辩论、讨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可以开辟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周记、手抄报等。多鼓励学生。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考试也可以成为激励机制。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打纲》也明确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下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在社会发展中不被掉队。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而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师生关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人格,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方法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只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发展相应能力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基础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培养呢?

    第一,通过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学生人格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因此,他的这种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反馈中,学生通过在一边观察教师和同伴的一言

    一行,进行着“观察学习”,促进着自身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同伴人格的发展引导着学生同化,因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互动学习中时刻都将他人发出的信息拉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规模中进行同化,加强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规模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人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第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人格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内容提及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人生遭遇和挫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范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开展培养学生人格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的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语文教学课堂中不但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素质、高尚人格的因素,而且结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只因为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课文呈现给学生们的,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价值观等问题,还有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采取良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知识。只有一个健康自信的心理,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那么学生将会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

    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点拨学生融入课文,进入作者心灵,品读感悟,滋补大脑,热衷于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使他们深深地爱上语文课。通过介绍名家名著,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人格。

    第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点评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点评,不但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指导点评中能促进培养健全学生人格。其实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框架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均具非常重要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扣住“文如其人”这一点,就会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塑能力.这说明是塑造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人是自己,每个人都具有认识自己、解释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改变自己等能力。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塑造着自己本身,塑造着自己良好的人格素质特征。在作文习作点评时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第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和改变自我的人才有可能适应于社会,则在失败和挫折中改变自己命运的这些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真正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和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方向去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

    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如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类似活动,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失败的滋味,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拼搏。在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消除疑虑,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除了语文教学课堂外,还要发挥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常言道:“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家长给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完美人格的塑造创造首要条件。现如今,国家为我们创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这个大环境,倡导公平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的客观现实,充分认识到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社会上一定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会霞.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J].《才智》.2024(5);2.余志芳.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4(3);3.赵可云/薛庆文.教师的“博客观” [J] 《中小学电教》.2024(11).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阆中市洪山镇元山中心校张全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合理而恰如其分的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很不错的选择。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带学生游玩一两次,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看电视的爱好,我也支持,希望他们选择得看,我也给踢出要求,我觉得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寿阳四中

    吴金花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生命的意义》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阿里山纪行》,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神木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推荐阅读: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doc
    茶陵县民营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很爱很爱你日语歌词(含五篇)
    创建“四好·五强”县级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黄山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