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礼仪范文 日记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内蒙古工业大学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定稿)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尘埃落定 时间:2024-08-20 07:04:5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内蒙古工业大学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定稿)

    内蒙古工业大学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内蒙古工业大学“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组织实施好就业工作“一二三一”工程外,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4年,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生为4930人,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工作压力很大。针对现状,内蒙古工业大学提出实施“一二三一”工程,即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实现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自治区经济建设人才需要两个统一”的目标;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三项工程,形成一个教职员工“全员”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立了由校长任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学院院长或书记任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专门机构,要求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影响学校稳定、和谐、发展的大事来抓。目前,从学校领导、院处领导到系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就业工作情况,为学生就业积极出谋划策、邀请校友、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已形成“全员关注就业”的良好局面。学校各职能部门与招就处紧密配合,丰富就业信息,帮助牵线搭桥,联合走访调研,大力推荐毕业生。各学院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帮助毕业生就业,如人文学院实行“法学系全员就业指导”的管理办法,采用培训教师、分配任务、摸底调查、跟踪谈话等形式推动就业。对毕业前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继续“一对一”地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

    内蒙古工业大学以“立足内蒙、辐射华北、面向全国”为宗旨,树立“就业大市场”的观念,坚持“区内和区外并重、大型洽谈会和小型专场招聘并重、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并重、行业内纵深发展和行业间横向发展并重”的原则,用战略的眼光考虑制约发展的问题,主动增强市场开拓意识,重视加强市场信息反馈,对优秀毕业生进行重点推荐,提升毕业生在重点企业、行业中的就业份额。

    校领导带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行动,赴全国各主要就业区域“抢抓市场”,拓展长三角地区、东北区域、满洲里等新的就业基地。为构建人才交流的“快速通道”,满足毕业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就业的需要,招就处在京津唐(天津滨海新区)、长三角地区、山东、鄂尔多斯等经济活跃地区建立了10个内蒙古工业大学就业工作站。就业工作站以“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进行合理高效的分类匹配,促进学校与驻地企业更紧密地联系”为宗旨,协助学校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专场会,为毕业生提供与当地用人单位面试、洽谈的机会和市场需求信息跟踪反馈等服务。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校就业网站,采取校、院、学生三级管理模式,增加了职业测评、信息定制、网上自荐等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功能。如学校机械学院4月底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达83.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约率已达68.29%。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以及解决措施

    面试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http://www.feisuxs2011-09-13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我国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2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2024年达到250 万,而2024 年和2024 年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2024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这里有诸多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后眼光高,刚毕业就想拿到高工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面对社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大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工作,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就业。而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待遇较低的单位都遭到冷落,毕业生都冒着风险去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三)家庭因素产生就业难,相当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心血,经济支出不计其数,认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应有出息,应该干一份体面工作,这样心里才能平衡。对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来的就是“择业”的问题。孩子选择的职业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由此也引发就业难。

    二、客观原因

    (一)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24万(2024 年大学生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先天”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学生就业难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学院一起上,专业设置一哄而上。虽说解决了年轻人的上学问题,但是也给就业带来了困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减少,失业增加,本来就业就困难,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停滞,国际国内就业难上加难。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大学就业率,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想,每位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能出国留学、考研继续深造的就选这条路,能就业的就先就业,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谋生是主要的。千万不能攀比,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二、更新就业观念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合理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恰当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2024 年5 月2 日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希望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社会关怀

    2024 年12 月5 日,胡锦涛到辽宁考察工作。关于就业问题他指出“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党和政府积极想办法寻出路,先后对就业问题开会发文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现在社会上就业形式多样化,公务员考试、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参军、村官选拔等等,但是,面对就业大军,只能起缓解作用,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提出不成熟对策:

    ①要对未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可以将学生按归属地管理,成立党支部,定期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②从生活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有来源,不能因为未就业受到大的影响;

    ③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根据个人在校所学的专业以及即将上岗专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为就业作充分准备;④未就业大学生所属地包括父、母单位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可以采用临时聘用、合同制的录用管理方式,包括过去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家庭、社会稳定的大事,务必引起更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就业问题。只有党和政府全社会齐抓共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会出现新的局面。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如何解决

    形势政策作业:

    结合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谈谈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少于200字)

    随着大四毕业将近,各大学校校园招聘已逐步展开。结合自身的几次应聘经历,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供过于求;随着统招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的人数逐步增多,学生的就业人数远大与市场需求,无形中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工作经验限制;许多岗位的招聘条件都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限制,或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对于初出大学校门毫无正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是一大无法跨过的铁门,往往也因此错过好的就业机会。

    三、自身条件;就目前接触的校园招聘看,自身的硬性条件也限制着就业问题,如许多城市岗位都要求外语四六级才能报考,有的直接只招聘211类院校的毕业生。

    综上,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市场问题、专业问题、自身条件等各种原因形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结合形成的原因分析:归咎于一点,皆是自身条件不够硬才达不到企业市场岗位的需求。毕业生们只有运用好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努力学生,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如:多参加校园内外活动等。建议学校提高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掌握到实际生活岗位的需求,这将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大大的帮助。

    第四篇: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方面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

    一。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二、就业市场方面

    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武汉市人事局在武汉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和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武汉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同时,国家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以不实之词、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学生的招聘会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招聘会质量。毕业生们呼唤针对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方便。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常设市场,深受毕业生的欢迎,一批暂未就业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

    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

    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

    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五、毕业生自身方面

    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

    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主创业,给自己当老板对应届大学生来说也可以另辟一片天地。现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在更新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业。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税、所得税。”所以说自主创业也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24年4月30日举行的“中国就业论坛”第六次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我国的目标是希望通过3至5年的建设和奋斗,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几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笔者认为,通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标本兼治、权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合作与帮助,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步,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定能呈现新的可喜局面。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24福建秋季公务员面试热点: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开始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2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2024年达到250 万,而2024 年和2024 年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2024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这里有诸多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后眼光高,刚毕业就想拿到高工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毕业生在毕业后没有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面对社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大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工作,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就业。而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待遇较低的单位都遭到冷落,毕业生都冒着风险去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三)家庭因素产生就业难,相当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心血,经济支出不计其数,认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应有出息,应该干一份体面工作,这样心里才能平衡。对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来的就是“择业”的问题。孩子选择的职业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由此也引发就业难。

    二、客观原因

    (一)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24万(2024 年大学生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先天”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学生就业难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学院一起上,专业设置一哄而上。虽说解决了年轻人的上学问题,但是也给就业带来了困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减少,失业增加,本来就业就困难,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停滞,国际国内就业难上加难。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大学就业率,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想,每位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能出国留学、考研继续深造的就选这条路,能就业的就先就业,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谋生是主要的。千万不能攀比,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二、更新就业观念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合理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恰当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2024 年5 月2 日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希望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社会关怀

    2024 年12 月5 日,胡锦涛到辽宁考察工作。关于就业问题他指出“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党和政府积极想办法寻出路,先后对就业问题开会发文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现在社会上就业形式多样化,公务员考试、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参军、村官选拔等等,但是,面对就业大军,只能起缓解作用,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提出不成熟对策:

    ①要对未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可以将学生按归属地管理,成立党支部,定期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②从生活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有来源,不能因为未就业受到大的影响;

    ③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根据个人在校所学的专业以及即将上岗专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为就业作充分准备;

    ④未就业大学生所属地包括父、母单位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可以采用临时聘用、合同制的录用管理方式,包括过去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家庭、社会稳定的大事,务必引起更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就业问题。只有党和政府全社会齐抓共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会出现新的局面。



    推荐阅读:
    内蒙古工业大学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定稿)
    四年级下册半期工作总结
    9月星级评比活动总结
    农业工作人员工作总结范文
    2024学年宿管部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