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学校工作总结 党团工作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9-03 14:00:1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

    冷泉亭记

    (一)课文阅读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面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水满而停滞),风泠泠,可以蠲(免除)烦析酲(酒醉而不清醒),起人心情。山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明,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美好)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景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撮(cuō,聚合)奇得要 濯(zhuó,洗)足于床下 B、寺面南隅(yú,角落)矧(shěn,况且)又潺湲洁澈 C、不待盥(guàn,洗)涤 可谓佳景殚(dān,尽、完)矣 D、见辄(zhé,就)除去 卧而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之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B、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C、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D、见怪石特出,度其不必有殊胜

    3.与“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4.若在本文开头点题处加一赞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A、画龙点睛 B、烘云托月 C、层层铺垫 D、如剥蕉心

    5.“高不倍寻,广大累丈”与下列说法最接近的一项是()A、一丈多高,面积不足两平方丈。B、将近两丈高,面积不足一平方丈。C、一丈五六尺高,面积一丈见方。D、高不足一丈,宽不足两丈。

    6.对文中“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句的表达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冷泉亭建筑奇妙,构图精巧。B、表现冷泉亭因势像形,巧夺天工。C、表现冷泉亭基址选得好,利于观览景物。D、表现冷泉亭内陈设不俗,与自然融为一体。

    7.用自己的话写出“春之日”置身其境的感觉。(不超过30字)答:

    8.文中“潺湲洁澈,粹冷柔滑”句写出了冷泉的特征,要感受这些特征必须调动哪几种感觉器官(顺次写出)?

    答: 9.下列对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C、“佳景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尽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尾句“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意思是五亭景致已臻极致,后来的人即使心灵眼巧再也建造不出新的景致超过它了。10.写出下列三亭建造者的姓名:

    A、候仙亭 B、见山亭 C、冷泉亭

    11.本文篇末显志,试联系“述而不作”一语,简要阐述作者之志。(不超过30字)答: 12.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人;《冷泉亭记》是作者做杭州

    用心

    爱心

    专心

    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3)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尤:(4)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辄: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译文:

    16.为什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原文回答)(3分)答:

    17.[乙]文描写冷泉亭的景色是“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甲]文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其句子是哪一句,请写出来。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

    18.[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

    14.(4分)(1)蔚然:茂盛的样子(2)临:靠近(3)尤:突出(优异)(4)辄:就

    15.(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这就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16.(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也可,若全段抄录则不给分。)(2分)②喜欢哪一句都可,理由只要成立即可。如,喜欢《醉》句简洁,节奏感强;喜欢《冷》句,运用对偶,语气舒缓,充分表达闲适悠然的心情,等。(2分)

    18.(4分)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两段文字都运用逐层递进的写法描绘景色,都运用渲染、烘托的写法,展示冷泉亭或醉翁亭的非同寻常;两段文字在写法上好象电影分镜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冷泉亭记》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学习!

    《冷泉亭记》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冷泉亭记》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沪教版

    《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4.从三类人他们放弃逃生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死亡是怎样的态度? 5.划出文中表现“音乐家”“临危不惧”的语句 6.第六段和第十段运用场景描写的作用? 7.音乐家为什么此时还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

    8.圈划对“老爵士”这一人物进行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9.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答案

    1.⑴ 音乐家演奏乐曲 ⑵ 老爵士拒绝更衣 ⑶ 老船长与船同沉

    2.(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3.⑴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⑵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⑶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4.面对死亡,他们都勇敢镇定,临危不惧。5.曼妙;特殊;交响乐等。6.反衬音乐家临危不惧 7.与音乐之神在一起

    8.“拾级而下”(11段):从容不迫——动作描写;

    “头戴。。。油光锃亮”(11段):衣冠楚楚——外貌描写; “平静”(13段)

    “神态安详”(18段)神态描写 “彬彬有礼”(19段)

    9.生命是可贵的,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体会出生命的坚强和意义,树立责任高于生命

    用心

    爱心

    专心的思想。

    课外拓展

    摘不掉的眼镜 方冠晴

    1938年,日本兵攻占了我们黄梅县城,之后,就打算在县城的外围修筑炮楼,于是,四处抓人当劳工。其时,老百姓大都逃到大别山麓避难了,所以,鬼子只抓来70多个百姓,逼着这些人挑砖筑土,修筑炮楼,给每个人每天都规定了工作量,没完成的,就要挨打。

    鬼子定的任务重,很难完成,所以,大多数人每天都得挨打。面对鬼子黑洞洞的枪口和白晃晃的刺刀,没有人敢反抗,大家都选择了忍耐,咬着牙忍受鬼子的折磨。有好几个人被鬼子活活打死了,也有好些人被鬼子打成了重伤,这样一来,能干活的越来越少了。为了保存劳动力,鬼子就改变了惩罚这些劳工的方式,不再用枪用刀,改成抽耳光。

    眼看炮楼不能如期建成,鬼子只得再次出动兵力抓人,又抓来了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个教书的先生,一个姓何,一个姓方,两个人都是近视,戴着眼镜。何老师大约三十来岁,身体稍微强壮一些,而那个方老师,则五十好几,斯文、瘦弱。

    这两个老师被抓来的第一天,就没能完成鬼子规定的任务,只能接受鬼子的惩罚。鬼子让没能完成任务的人站成一排,然后,挨个儿抽他们的耳光,抽得大家鼻青脸肿。抽到队伍的后面,就是两个戴眼镜的老师。那个日本兵冲何老师吼:“眼镜,摘下!”何老师只得摘掉了眼镜,日本兵照何老师的脸上“啪啪”地抽了三个耳光,然后来到方老师的面前,照样下达命令:“眼镜,摘下!”方老师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一动没动。日本兵只得再次吼叫:“你的,眼镜,摘下!”方老师不屑地看着日本兵,问:“你让我摘下眼镜给你打,我就摘下眼镜给你打吗?你以为我这样犯贱?”他的语气惹恼了鬼子,鬼子对他拳打脚踢,将他打得趴在地上。

    鬼子走后,劳工们都围了上来,何老师赶紧来搀扶方老师,方老师却一掌将他的手推开了,冷冷道:“你不配扶我!鬼子没有人性,那是他们的罪恶,但是,他让你摘掉眼镜好让他抽耳光,你就真的照办,这跟他要打你的脸你就将脸送上去有什么区别?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骨气?”

    方老师的几句话,说得何老师低下了头。所有的劳工都跟着低下了头。他们都是农民,个个身强体壮,但面对鬼子的残暴,他们选择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上了年纪又斯文瘦弱的方老师相比,大家都感到了惭愧。

    第二天傍晚,鬼子再次惩罚那些劳工。因为头一天方老师的表现让鬼子记恨,所以他第用心

    爱心

    专心

    5.说说你对文中何老师的理解。(感受人物形象)

    6.说说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段或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顺叙

    2.前面的部分是叙述;最后两段为一部分的部分,是议论。

    3.描述两位老师的外形,用何老师的年轻强壮衬托方老师的老弱,为后面突出方老师的伟大铺垫。

    4.“不屑地看着日本兵”“咬着牙,傲视着鬼子”,表现他对日本兵的蔑视各誓死捍卫尊严的决心。

    5.由胆小懦弱变为能为尊严而抗争。6.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沪教版

    《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1.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写出什么样的现实?

    3.以“醉了由他”结尾,突出什么样的主题?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六、写作特色 4.你怎样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5.下面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参考答案

    1.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2.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3.“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4.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5.赞扬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心

    爱心

    专心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代著名 作家、家。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8.“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参考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冷泉亭记文言文的翻译

    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冷泉亭记文言文的翻译,欢迎来参考!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然后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这可以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这可以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这可以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

    [2]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3]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4]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尤:突出。

    [5]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6]为甲:数第一。

    [7]山:指灵隐山。

    [8]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9]累(lěi):累积。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10]撮奇:聚集奇景。得要:获得要领。

    [11]胜概:优美的山水。

    [12]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13]薰薰:草木的香气。

    [14]木:树木。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15]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16]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17]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18]泠泠(líng):形容风清凉。

    [19]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

    [20]起:启发,振足。

    [21]盖:伞。

    [22]栋:指亭梁。

    [23]阶:指亭的台阶。

    [24]床:喻亭似床。

    [25]狎(xiá):亲昵,亲近。

    [26]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洁澈:水洁净清澈。

    [27]粹冷:形容水清凉。柔滑:形容水感。

    [28]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29]盥(guàn):浇水洗手。盥涤:洗涤干净。

    [30]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31]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32]可胜言:岂能说尽。

    [33]“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34]杭:指杭州,即余杭郡。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

    [35]先是:在此之前。

    [36]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

    [37]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

    [38]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39]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40]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

    [41]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此亭:即指冷泉亭。

    [42]指:手指。

    [43]殚(dān):尽。

    [44]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

    [45]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

    [46]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

    [47]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823年。



    推荐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
    个人年工作小结[合集]
    送课下乡活动小结
    篮球第二课堂总结二
    谁有房屋租赁合同怎么查 房屋租赁合同由哪方写(74篇)

    相关文章:

    上一篇:篮球第二课堂总结二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