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劳动合同 招标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领导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的发言范文合集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陌红颜 时间:2024-09-05 06:43:3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领导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的发言

    领导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的发言范文

    同志们:

    依法治市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根据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市的决策部署和XXX依法治市工作要求,结合XX实际,在今天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我讲几点意见。

    一、依法治市工作站位要再提高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X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 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权利,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好中国梦的XX篇章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 理共建共治共享。到2024年,XX市“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市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依法治市生动局面,为2024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社会法治观念要再增强

    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信仰在全社会普遍树立,社会大普法格局不断健全,县(市、区)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力争实现100%覆盖,乡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实现100%覆盖,村(社区)法治文化设施实现100%覆盖,少数民族聚居的村(社区)“双语”普法人才实现100%覆盖,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实现100%覆盖,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要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在全社会深入持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推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健全完善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办法及程序,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持续开展全市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在青少年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大力加强法治文化主 题公园(广场)建设,拓展延伸等宣传 活动,推动宪法宣传进一步向普通群众,向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偏远村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延伸覆 盖,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民法典专项宣传活动,组织实施国家安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强边固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让宪法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全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强化法治培训,完善考核评估制度,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完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普法宣传长效机制,加强“双语”普法人才队伍建设,巩固提升“法治宣传边关行”和“法治宣传固边防”等普法活 动成效。建立健全宗教教职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机制,提高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法律意识。完善村(社区)等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培养法治乡村建设带头人,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2024年力争全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5名“法律明白人”。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

    健全普法责任制。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定期编制发布以案释法案例汇编,培育以案释法的普法品牌,把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引导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地方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规制度的过程。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出台法律法规规章的解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引导、推动市、县(市、区)级主流媒体至少形成一个普法品牌栏目(节目),打造一批高质量普法新媒体账号。壮大普法志愿服务力量,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群众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具有XX特色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加大县、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力争到2024年实现县(市、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全覆盖,乡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村(社区)法治文化设施全覆盖。丰富法治文化产品,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举办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建立法治文化精品数字库。

    三、社会领域制度规范要再健全

    涉及社会领域的法规规章不断健全,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不断完善,律师参与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合法合规性审查覆盖率不断提高,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章程审查登记率达到100%,道德规范建设不断加强,万人失信率逐步下降,实现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

    提高社会领域地方立法质量。紧紧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立法权限,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升立法质量。

    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居民公约促进城市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和规范住宅小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监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以村规民约促进乡村治理,规范村民日常行为,预防化解民间纠纷,引导形成良好民风民俗。以行业规章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净化行业市场。加强对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律师参与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和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合法合规性审查的长效机制,制定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使社会规范制定和实施符合法治原则和精神。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有机融合,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学习宣传活动,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积极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不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评价、监督等功能,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依法惩处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的违法行为,大力整治突破道德底线、丧失道德良知的现象。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加强企业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加快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系统建设,完善“信用XX”“信用社区”“信用居民”等平台功能,强化和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法诚信褒奖激励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力度。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完善诚信管理和诚信自律机制。加强诚信理念宣传教育,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四、公民基本权利保护要再加强

    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有效维护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务公开向纵深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100%全覆盖,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全面落实,力争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扩大至500人以上,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首选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制定与群众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外,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将重大公共决策事项、依据、说明等内容向社会公示,采取实地调查、书面调查、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渠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作用的意见》,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设立公司律师,健全企业、职工、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涉企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机制,依法平等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健全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处理、反馈机制,畅通热线电话、网上信箱等监督渠道,推动使用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文化旅游、边境管理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和营商环境建设,将产权保护列为专项治理、信用示范、文明城市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决定、行政征收决定等,要依法予以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制度,依法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及时调整更新。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教育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大涉及民生案件查办力度,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探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推进律师参与刑事辩护全覆盖和律师调解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受援人减交、免交、缓交诉讼费制度,完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制度。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机制。完善常见多发案件证据指引标准,加强对非法取证行为的源头预防,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和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案件纠错机制,有效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加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工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强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制度保障。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落实司法救助制度,明确特定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条件、标准和范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 合,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加强诉讼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度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相关数据,建成“一云多端、数据融合、协调联动”的XX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加大“XX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到2024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12348”热线平台“7 天×24 小时”全天候“1 对 1”服务,完善“12348”法律服务网和微信公众号全业务、全时空自助式服务。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渠道,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保障。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集中实施一批法律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并将其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化方式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法律援助事项“容缺受理”试点,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和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加快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行业改革发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

    推动涉外法治保障与服务。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和扩大对外开放,为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创造良好法治环境。重点培育一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法律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法律服务机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事务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涉外法律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XX涉外商贸活动的法律服务协调工作。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精通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引导和推动企业和其他组织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中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强化政策引领作用,为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企业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助互信关系。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倾斜。

    五、社会治理法治化要再推进

    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100%覆盖,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融合运用“云解纷”“云智调”等平台,实现调解案件网上“一站式”服务、在线司法确认,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 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地方党委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的机制,完善政府社会治理考核问责机制。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实体化运行全覆盖。落实《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编制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责任务清单,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全域覆盖,构建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推进市域治理创新,依法加快市级层面实名登记、社会信用管理、产权保护 等配套制度建设,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使法治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在党组织领导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县(市、区)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减负赋能原则,制定和落实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发挥“乡贤会”“理事会”“自管会”等组织作用,鼓励基层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监督与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单位依法治理,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普遍完善业务和管理活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平台和机制。广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治理方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和顺。

    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依法治市中的作用。人民团体要在党的领导下,教育和组织团体成员和所 联系群众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 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坚持党对社 会组织的领导,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确保社会组织发展 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力度,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和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开展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益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促进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增强社会安全感。完善平安XX建设整体规划、协调机制、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落实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要求,锻造一批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批比较富裕的边境小康示范村,构筑一条严密的立体化边境防线,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形成一套严格的边境管控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深化跨境执法合作,严打跨境违法犯罪,切实守好国门、管好边境。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暴力恐怖、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活动,遏制和预防严重犯罪行为发生。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消防交通等安全隐患常态化治理,加强对寄递物流、危爆物品行业监管。健全社会心理服 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生活失意人员、性格偏执人员、问题青少年等群体的人文关 怀。健全执法司法机关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衔接,加 强对执法司法所涉人群的心理疏导。推动“青少年维权岗” “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村(社区)”建设,夯实预防青少年 违法犯罪工作的基层基础。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全面推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四步法”,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研判、预警、调处综合化解机制,完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诉前委派调解工作制度,加强“综合性”“一站式”多元调解工作平台建设,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 织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环境污染、金融保险等重点领域调 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人民 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大力发展专职人 民调解员队伍。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深入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充分发挥律师在调解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律师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健全边境民族地区联合调解组织建设,持续推进边境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工作,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分流阀”作用。推动仲裁委员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支持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六、网络空间治理要再加强

    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升网民素养,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完善网络法律实施配套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及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加强对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的规范管理。完善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法的配套规定和标准体系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审查等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的规范引导。贯彻实施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大数据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推动优质网络内容生产传播,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持续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民族文化媒体传播,开展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推动服务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和惩戒机制,推动网络诚信制度化建设。坚决依法打击谣言、淫秽、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网络空 间传播蔓延,建立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一体化受 理处置体系。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加强青 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深入推进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治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实施中国好网民和网络公益工程,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依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运营者和网络使用者的行为和活动。建立完善统一高 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和预警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健全网络安全检查制度。加强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加强对网络空间通信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严格规范收集使用用户身份、通信内容等个人信息行为,加大对非法获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个人 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健全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执法联动机制。加强网络侵权、盗版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治理,依法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网络诽谤、网络诈骗、网络色情、攻击窃密等违法犯罪,遏制新型网络犯罪。

    第二篇: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依法治国方略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依法治市则是这一方略在县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践和要求。在这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结束之前,我就推进我市依法治市进程,打造法治城市,创建“平安丹阳”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们把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以及和谐的创业环境作为市委的中心工作来抓。尤其是“平安丹阳”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省、镇江市两级党委的肯定。依法治市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政府部门和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希望全市各级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平安丹阳”,加快依法治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深入。

    1、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和平建设时期,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足和平安。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打造法治城市,创建“平安丹阳”,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应有之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率先、两步走、跻身苏南强市之林”的发展目标,既是一个率先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在经济综合实力上有显著提升,而且还要考虑到全市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考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3、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法治经济。只有用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经济行为,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才能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以“两个率先”为主题,为丹阳走向现代化界定了新的步骤,指明了新的航标。市委十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四年创新高”的目标要求,确定了明年工作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加大创建“平安丹阳”力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决不允许有任何非经济因素干扰和阻碍正常经济的运行。

    二、努力提高依法治市的工作效能

    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创建“平安丹阳”,关键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各成员单位要共同努力,密切协作。

    1、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四五”普法的各项任务,切实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是推进依法治市的一个重要任务。法制宣传的对象是全民,重点是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宣传策略和效果上要讲层次,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主要达到守法和维权的目的,使其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要承担什么义务,并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不仅要知晓一些基本法,更重要的是要能熟练掌握本行业、本部门行使职权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制讲座、法律培训、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法律知识任前考试等有关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的过程其实也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有效形式。要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特别是用法、护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做到公正司法、秉公执法。要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开展好“警校共建”、“检校共管”、“法律进社区”以及“青少年维权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对流动人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群众等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2、抓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政府及其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要求,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新体制。要认真贯彻依法制订出台的各项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坚守政府信用。司法机关要加快司法改革步伐,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以“公正执法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狠抓作风建设,要求司法干警坚守职责,公平公正,忠于法律,确保公正司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进一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政府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大对各类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市场,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违法犯罪活动,净化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打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创法治名牌,使我们的法治环境成为有力的招商资源、重要的投资环境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

    3、抓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一方面,各单位,尤其是各依法治市成员单位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各自的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确保我市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明年是我市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势必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大调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成员单位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满腔热情地服务改革。在招商引资、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中,要主动为投资者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及时宣传新政策、新法规,帮助投资者知法、守法、合法经营,同时,依法行政,阳光操作,严格规范各类收费和检查,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承诺。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更要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司法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法律服务热线的作用,加大力度,对社会贫困人群、妇女、儿童、老人实施法律援助,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4、全力打造安全平台。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丹阳建成最安全地区”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平安丹阳”活动。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政法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自觉服从于经济建设,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

    三、切实加强依法治市的制度建设

    1、完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每年都要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小组成员,提供组织保证;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有关精神,指导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编制;选择主题,开设依法行政论坛,组织各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形成共识。在实际运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一府两院”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依法治市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照“丹阳市2024-2024年各部委办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办法”,由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实施。确保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

    2、积极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开展。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和检查,使政府职能部门从大量的审批业务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加快各类行业改革步伐,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大力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工作要公开化,杜绝暗箱操作,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求公平。同时,要强化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一方面,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宣传好各自的部门法,做好自己的工作,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在行业依法治理中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及时为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做好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3、扎实做好基层依法治理的基础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司法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以村务公开为重点,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结合社区建设,抓好“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要加强派出所、人民法院、司法所等基层组织的建设,尤其要配齐、配好各镇司法所所长,充分发挥他们在依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调解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强化专职保安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划拨市公安局专项经费400万元,各镇专职保安要按要求配备,其报酬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公安局从专项经费中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的补贴,其余由各镇统筹解决。专职保安人员月工资不低于450元,并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同志们,“四五”普法工作已经实施过半,成效显著。依法治市则是一项长期执政方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努力,希望大家能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立足本职,互相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把依法治市工作抓出新成效,形成新特色,为实现“两率先、两步走、跻身苏南强市之林”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法律保证。

    第三篇:福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福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第三期

    2024年3月24日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昌贤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调研检查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启动

    福清市委中心组举办法制专题讲座 我市举行“法律进社区”活动 【简

    讯】

    长乐市开展综治宣传月和“三八”维权周法制宣传咨询活动

    永泰县开展“民主法治村”工作检查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昌贤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

    调研检查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3月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综治委副主任、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赖昌贤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负责人及部分人大代表莅临团市委调研检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调研组一行视察观摩了福州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厅、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环保展厅和天象馆等地点,了解我市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情况,随后在团市委听取了团市委书记、市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奕辉同志关于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汇报。在听取汇报后,赖昌贤副主任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市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对预防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认识要更加到位。要充分发挥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优势,建设有效的宣传平台,使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认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重要性。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提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效能, 不断增强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支持此项工作。二是各项措施要更加落实。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特征和规律,下大力气寻找预防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进一步量化预防工作考核标准等,推出更加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三是重点要更加突出。要紧扣预防主题,大力进行法律宣传,以改革创新的意 识,通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青少年事务社工”等重点工作的突破,提档升位,从而做好青少年维护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等各项工作。四是合力要更加形成。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联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制的运行模式。要加强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内设机构的联系和沟通,推动青少年工作者、青少年群体与人大代表联系经常化,形成做好预防工作的合力。

    (团市委)

    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级干部 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启动

    3月7日上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在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会议,全面启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市直六部门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各县(市)区六部门领导及各县(市)国土资源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涌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吕英、市教育局副局长左秋江、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信标、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胡金清、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郑建闽等领导先后作了发言。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涌华同志在会上指出,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 供组织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在市、县、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普遍轮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委党校这个主阵地,在各级干部培训班中开设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课。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吕英同志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委宣传部要重视此项活动,紧紧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突出保护耕地这个重点,充分利用市级新闻媒体和福州新闻网,加大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活动氛围。

    此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动员部署会前专门听取了工作汇报,时小雨副市长作了三点指示:一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二要围绕主题,联系实际,工作要有创新和特色,务求实效;三要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发挥各职能作用,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陈永贵主持了会议,并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福州市国土资源局)

    福清市委中心组举办法制专题讲座

    为贯彻执行“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做好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3月6日晚,福清市邀请福建省行政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肖文涛教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专题辅导。蔡萍萍、方裕开、陈惠、王聪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各乡镇(街)主要领导参加了学习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惠主持了学习会。肖文涛教授围绕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的概念解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通过大量实例,(福清市依法治市办)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做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我市举行“法律进社区”活动

    3月13日上午, 由市司法局、市工商局、市计生委、团市委、市妇联、市知识产权局和省血液中心联合主办,鼓楼区司法局、区工商局、区人口计生局、区团委、区妇联和兰庭社区居委会等共同协办的以“文明城市、和谐社区、平安家庭、幸福人生”为主题的普法活动在我市兰庭社区举行。

    这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3·15”现场维权、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精神宣讲、志愿者现场注册和义务献血等。活动通过展出普法宣传板、分发法制宣传资料和设置咨询台等形式,宣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福建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和《著作权法》等与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耐心解答了群众提出的有关疑难问题。现场还举行了文艺表演、“3·15”法制谜语竞猜等活动,吸引了兰庭社

    (福州市司法局宣传教育处)区数百名居民的热情参与,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简

    讯】

    长乐市开展综治宣传月

    和“三八”维权周法制宣传咨询活动

    3月5日上午,长乐市在市政广场举办综治宣传月法制宣传咨询活动,拉开了2024年综治宣传月的序幕。此次宣传活动由长乐市委综治委统一部署,长乐市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市委610办等20多家单位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向广大市民分发了宣传材料2万多份(本)、展示宣传图板86幅、接待咨询群众150多人(次)。7日上午,长乐市妇联、市司法局、市计生委联合在鹤上镇开展送法进村(居)法律咨询活动。现场分发《婚姻法基本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问答》、《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小册及各种宣传材料1000多份。(长乐市依法治市办)

    永泰县开展“民主法治村”工作检查

    近日,永泰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县已被命名的省级“民主法治村”樟城镇城关村等3个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城峰镇汤洋村等10个村和县级“民主法治村”青凉镇青凉村等30个村共计43个村和社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自治组织建设情况,“四民主、两公开”落实情况,法治建设情况以及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和辖区治安稳定等情况。检查组认为,各级“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党的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法制 教育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村民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民主、两公开”全面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

    (永泰县依法治县办)

    意见,确保“民主法治村”各项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

    第四篇:湘潭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

    湘潭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 知)

    关于做好“湖南省‘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大赛”

    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高新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的相关工作安排,省委宣传部、省依法治省办等八部门拟于今年6月至10月在全省举办‚湖南省‘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大赛‛,并将于近日启动(正式文件待发)。为确保大赛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现就做好前期有关准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

    本次大赛以‚全民学法、共建和谐‛为主题,拟由省委宣传部、省直工委、省经贸委、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广播电视局、省依法治省办联合举办,是我省‚五五‛普法期间的一项重大普法宣传活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大赛作为今年普法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二、切实做好前期有关工作

    本次大赛由个人和团体两种参赛方式组成(团体方式另行文)。其中,个人参赛方式是以手机彩信、短信方式或《湖南法治》网公布赛题,参赛者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参与答题(手机答题0.1元/条的通信费自行支付)。

    1、各单位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所有人员参赛。

    2、为了方便参赛人员手机答题,移动公司将为各参赛单位人员统一开通手机参赛业务,并赠送《法制手机报》或《法制短讯》两个月免费服务。为此,请填写好《参加全省‚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大赛回执》(见附件),并于6月12日以前报送到我办。

    联 系 人:李正纯

    联系电话:0732-8570485

    传真电话:0732-8570478

    湘潭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九年六月九日

    附件:(样本)

    参加全省“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大赛

    回执

    XX县依法治县(市区)办:

    经商议,同意我单位全体手机用户参加“湖南省‘五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大赛”,请贵办商请移动公司为我单位人员统一开通参赛业务,并享受《法制手机报》或《法制短讯》两个月免费服务。

    联 系 人: XXX

    联系电话: XXXXXXX

    单位(盖章):

    二00九年月日

    (此件传真有效)

    第五篇: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依法治国方略是党的xx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依法治市则是这一方略在县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践和要求。在这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结束之前,我就推进我市依法治市进程,打造法治城市,创建“平安丹阳”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们把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以及和谐的创业环境作为市委的中心工作来抓。尤其是“平安丹阳”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省、镇江市两级党委的肯定。依法治市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政府部门和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希望全市各级从贯彻党的xx大精神,实践“xxxx”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平安丹阳”,加快依法治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深入。

    1、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和平建设时期,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足和平安。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打造法治城市,创建“平安丹阳”,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应有之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率先、两步走、跻身苏南强市之林”的发展目标,既是一个率先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在经济综合实力上有显著提升,而且还要考虑到全市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考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3、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法治经济。只有用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经济行为,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才能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以“两个率先”为主题,为丹阳走向现代化界定了新的步骤,指明了新的航标。市委十届八次全委(扩大)

    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四年创新高”的目标要求,确定了明年工作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加大创建“平安丹阳”力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决不允许有任何非经济因素干扰和阻碍正常经济的运行。

    二、努力提高依法治市的工作效能

    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创建“平安丹阳”,关键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各成员单位要共同努力,密切协作。

    1、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四五”普法的各项任务,切实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是推进依法治市的一个重要任务。法制宣传的对象是全民,重点是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宣传策略和效果上要讲层次,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主要达到守法和维权的目的,使其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要承担什么义务,并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不仅要知晓一些基本法,更重要的是要能熟练掌握本行业、本部门行使职权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制讲座、法律培训、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法律知识任前考试等有关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的过程其实也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有效形式。要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特别是用法、护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做到公正司法、秉公执法。要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开展好“警校共建”、“检校共管”、“法律进社区”以及“青少年维权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对流动人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群众等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2、抓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政府及其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要求,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新体制。要认真贯彻依法制订出台的各项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坚守政府信用。司法机关要加快司法改革步伐,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以“公正执法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狠抓作风建设,要求司法干警坚守职责,公平公正,忠于法律,确保公正司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进一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政府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大对各类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市场,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违法犯罪活动,净化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打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创法治名牌,使我们的法治环境成为有力的招商资源、重要的投资环境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

    3、抓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一方面,各单位,尤其是各依法治市成员单位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各自的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确保我市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明年是我市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势必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大调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成员单位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满腔热情地服务改革。在招商引资、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中,要主动为投资者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及时宣传新政策、新法规,帮助投资者知法、守法、合法经营,同时,依法行政,阳光操作,严格规范各类收费和检查,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承诺。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更要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司法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法律服务热线的作用,加大力度,对社会贫困人群、妇女、儿童、老人实施法律援助,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4、全力打造安全平台。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丹阳建成最安全地区”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平安丹阳”活动。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政法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自觉服从于经济建设,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

    三、切实加强依法治市的制度建设

    1、完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每年都要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小组成员,提供组织保证;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有关精神,指导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编制;选择主题,开设依法行政论坛,组织各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形成共识。在实际运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一府两院”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依法治市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照“丹阳市XX-XX年各部委办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办法”,由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实施。确保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

    2、积极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开展。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和检查,使政府职能部门从大量的审批业务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加快各类行业改革步伐,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大力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工作要公开化,杜绝暗箱操作,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求公平。同时,要强化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一方面,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宣传好各自的部门法,做好自己的工作,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在行业依法治理中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及时为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



    推荐阅读:
    领导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的发言范文合集
    「最新」国开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珍藏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复学摸底测试卷(二)苏教版 (含答案)
    离婚合同协议书(十篇)
    2024年房屋出租合同规本(24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