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委托合同 证券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春暖花香 时间:2024-06-04 16:31:08 下载.docx文档

    12 湖心亭看雪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uī)

    B.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

    D.更定(gēng)

    痴(chī)

    铺毡(zhā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

    (3)拥毳衣炉火

    (4)独往湖心亭看雪

    (5)雾凇沆砀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8)客此

    3.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湖心亭一点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

    与朱元思书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C.见余大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独往/湖心亭/看雪

    7.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文很多,如“        ,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        ”,这是杨万里笔下的夏日西湖。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冬天的西湖在张岱的笔下,“        ,        ,上下一白”。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下列句子中,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溪深而鱼肥

    C.面山而居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0.课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云”“山”“水”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1.《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你说说其表达的感情的不同之处。

    【类文精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轿夫叫船上人,怖①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②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③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④)

    [注]

    ①怖:恐吓。②舣(yǐ):停船靠岸。③(huì):洗脸。④《西湖七月半》:本文是张岱的一篇散文,选自《陶庵梦忆》。“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雪三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日更定矣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雪纷纷何所似

    D.是金陵人,客此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4.甲文中引用了“金陵人”和“舟子”的话,请分析两人的话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15.不少学者认为,张岱的小品文清隽灵秀,往往使读者一扫心中的浑浊之气。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张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分别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4分)

    (二)[2024·衢州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

    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桓伊,字子野。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未尝一字杜撰

    (2)辄呼:“奈何!奈何!”

    17.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分)

    18.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4分)

    19.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4分)

    答案

    1.[解析]

    D A项,“毳”应读“cuì”;B项,“喃”应读“nán”;C项,“陵”应读“líng”。

    2.(1)消失。

    (2)撑(船)。

    (3)裘皮衣服。

    (4)独自。

    (5)白汽弥漫的样子。

    (6)哪能。

    (7)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8)客居。

    3.[解析]

    A A项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一”都是数词。

    4.[解析]

    D A项,和;给。B项,哪里;语气词。C项,代词,他们的;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连词,表顺承。

    5.[解析]

    B A项,这;判断词。B项,还。C项,非常,很;与“小”相对。D项,全;数词。

    6.[解析]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余/拏一小舟。

    7.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8.[解析]

    D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A项,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表顺承。

    9.(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0.不能调换。这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写的,符合人们的观景习惯,且与下文“上下一白”相一致。

    1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体现出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2.[解析]

    A A项,两个“雪”都是动词,下雪。B项,还;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C项,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D项,客居;宾客。

    13.(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14.金陵人和舟子的话都是作者内心的外化,借他人之口侧面烘托出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形象。

    15.甲文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雪后水汽弥漫,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的景象,给人以冰雪世界的纯净美感。乙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比作“新磨的铜镜”,把“山”拟写成重新梳妆的人,把“湖”拟写成重新洗脸的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西湖断桥月下的美景,月色如水,清新宜人。

    [参考译文]

    [乙]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排列着的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游人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刚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低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在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去和他们打招呼,拉(他们)和(我们)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我们任凭船儿漂荡,畅快地安睡在十里荷花中,花香扑人,做着恬静的梦,真是舒适极了。

    16.(1)曾经。

    (2)就。

    17.示例一: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己杜撰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示例二: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言之有理即可)

    18.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19.①有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广泛。痴迷山水,酷爱戏曲。②才华出众,文采好。如《湖心亭看雪》中,营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彭天锡串戏》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③特立独行。在大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对伶人彭天锡以平视的态度大加赞赏。④有家国情怀。他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崇祯”“金陵”追忆故国山河,在《彭天锡串戏》中,借彭天锡演戏,发不平之气,暗藏亡国之痛。(结合内容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彭天锡(喜欢)客串演戏,其演技绝妙天下,但是(他的)每出戏都有传承,没有一个字是杜撰的。(他)曾经因为一出戏,请来到家里教戏要花费几十金的人,十万家业(就这样)随手花费殆尽。春天,(他)多半在西湖,曾经五次到绍兴,到我家客串演出了五六十场戏,然而他的技巧都没有穷尽。

    天锡多扮演丑净行的角色,千古的奸雄佞臣,经过天锡的表演而更加狠毒,借天锡的表情而更加刁钻,经天锡的道白而更加阴险。设身处地地设想,恐怕商纣的凶恶也不如他表演得那么刻毒。(他)一皱眉,一瞪眼,就表现出腹中有剑,笑里藏刀,心怀鬼胎,暗藏杀机,阴森可怕。大概天锡一肚子诗书、一肚子山川、一肚子机巧、一肚子不平之气没有地方发泄,特意在他的表演中发泄出来罢了。我曾经看了(他的)一出好戏,恨不得使法术用锦缎把它包起来,让它流传不朽;(我)曾经把(他的)一出戏比作天上的一夜好月,比作火候正好的一杯好茶,只能供一时欣赏,其实是欣赏不够的。桓子野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便说:“奈何!奈何!”真是有无可奈何的感觉,嘴里说不出来。



    推荐阅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_以初心使命推动转型发展 以奉献精神彰显时代担当(范文大全)
    党课讲稿-如何准确把握“忠诚、干净、担当”的实践要求
    井巷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小学叙事作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