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第一篇:金山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金山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
调研报告
2024年是我区教育质量提升年。我校作为县局的下属学校,理应响应上级主管的号召,积极行动,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到扎实稳步的开展各项工作,现就我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状况分析如下:
一、学校概况
四川省乐山市金山初级中学座落在五通桥区金山镇东南隅,金山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1995年由原金山中学、盐林中学、金燕中学合并而成,占地26000多平方米。金山中学奉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管理思想和“德育为先,教育为主,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强化科研兴校,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实验学校”、市级“校风示范学校”、市级“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区“绿色学校”、区“文明学校”、区“管理先进学校”、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金山中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学校、幸福家园”为办学目标,以“培养身心两健,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有创新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为培养目标,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确立“关爱生命、质量第一”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创建“绿色学校、幸福家园”,办让学生成功,让家长满意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学生家长、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计算机房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远程教育接受系统一个,生物实验室一个,理化实验室各一个,器材配备俱全,学校运动场有,但条件特差,音、体、美没有固定教室。
2、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50人学历达到大学本科;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总数455人。其中党员职工人,高级职称职人,中级职称职人。继续教育„„.3、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
(1)、有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学校领导班子、处室主任和年级主任等管理人员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践行岗位职责,提倡严格管理、大胆负责、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进一步提高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行管理人员巡课与年级组包干、教研组包干的制度,坚持深入年级组、深入课堂,走近教师研究活动中,把准教情,帮助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绩效。
(2)、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一批骨干教师承上启下,勇挑重担;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虚心上进。这是近几年我校教学质量和外界声誉不断提高的前提保障。
(3)、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较为科学的大循环教学体制。实行分班平行建制,推行三年一循环的教学计划,树立教学长远目标,克服了短期行为。实行月月检测制度,加强对中考研究。各学科教师讲练方式、考试分析、优生培养、临界生提高、特殊生管理和转化等方面都有科学的方法。
(4)、加强了班级管理交流,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学校着力于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加强班主任评聘力度,加强班主任梯队建设,选拔师德优良、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培养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责任感强的班主任队伍;引导班主任撰写教育案例,总结教育心得,通过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得以交流与碰撞,实现同伴互助;促进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的形成,增强了班级管理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班管局面,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明显提高。
(5)、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管理重点落实在备课、上课、作业和课堂讲授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积累经验,指导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6)、从教育理念上,教师们都树立了“金中无差生,生生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加强了对学生的分层次教育和管理。在教学中,切实贯彻“优生优培,中间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的原则;重视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加强考前心理辅导,确保正常发挥。
4、教育教学成果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长期以来我校教师以“金中无差生,生生能成才”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把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为自己任。全体教师树立了“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流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并取得了骄人成绩,2024级在第三期区统考中,从入口成绩全区第八位,通过师生们近两年的努力上升至全区第二位;尤其是今年刚毕业的2024级,取得了空前好成绩:在今年6月的市毕业升学考试中,从三年前全区第七位的入口成绩,荣升至全区第一,国家级重点中学上线率全区第一,七科目中有五科全区第一,有51人上国家级重点中学统招分数线,4人上乐山一中分数线。在学科竞赛方面,钟涵钰、王正两位同学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另外全校还有10多位同学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和市级一二三等奖。在教育教学方面,现在的2024级,2024级,2024级三个年级也呈良性发展势头。其次,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德育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定期请校外教育专家进行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利用假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非常注重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务处牵头下,成立了 “岷风”文学社;成立了由胡华君和周平两位教师担当指导教师书法、美术兴趣班,由李兴全和肖登贵两位老师任指导教师的科学创新活动兴趣小组,校园之声广播站以及每学期定期开展 “书香校园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在写作、绘画、书法、播音主持、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方面得到锻炼,有效提高了同学们在校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另外,学校也认识了家校合力的强大作用,有效避免了“5+2=0” 或“5+2<7”的现象。每个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与此同时,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考察,纯家长开办的家长学校已酝酿成熟并即将开校。
另外,在教育教学成果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在这一学年中我校有30余篇教师论文在区、市级上获奖。
总之,近三年来我校的成绩都在节节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当前良好的教学现状,说明了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这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及学校管理到位、教师辛勤付出及家长配合、学生努力学习是分不开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生源质量下降。
虽然我校近两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上升,我校是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硬件设施都还很有限(比如学生活动器材和场地)等诸多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离校很远,缺少学生的住宿条件,部分学生选择了离校较近的獒家中学和条件较好的佑君中学等学校,学生有一定的流失,且小学升入初中的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每年七年级入学新生语数两门总分在150分以下的有相当一部分,给中学教学带来相当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成长和教师的提高。大量优秀学生外流,使学校倍感压力,影响教师的情绪,又进一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留下的学生相对较差,形成恶性循环对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扩大生源,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将争取上级支持,创设学生住宿条件,并加大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筑巢引凤”,尽量不让学生流失。
(二)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良好的教学质量得益于科学的管理,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学校内部普遍监管力度不力,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制度制定多,落实少,说的多,做的少。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教学效果和过程监控不够,对教学质量评价、监督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旧的质量评价体系已不适应课改要求,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造成质量评价与督导评估工作无法有效实施。今后在管理上,各部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脚踏实地,把心思凝聚到完成教育目标任务上,把精力集中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长远发展。
(二)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教学工作的灵魂。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存在专业不对口,骨干队伍薄弱、学科结构失衡。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于个别教师身上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以苦为乐的精神,存在职业倦怠;二是有跟着教辅资料和同科教师走,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中考试题不够,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三是个别班主任对班级纪律卫生管理不到位,对如何提高班级学业成绩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勇于承担起协调和带领本班所有任课教师共同提高本班学业成绩的责任。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体制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但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健全。突出表现在:分配机制不够活,学校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少,奖优和罚劣难度大。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能多不能少,职称能高不能低,教师能进不能出,外界优秀人才进不来,素质差的教师难以淘汰出局,构不成真正有效的竞争态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经费不足,教师培训受限制。
通过选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十重要的途径。但目前我校教师培训没有专门经费,多靠自费。教师待遇低,出去培训、考察的机会少;另外教工活动条件基本没有,学校教师在业务提高方面“请进来”“走出去”的条件也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教育科研水平弱化。
教科研是办好学校的原动力,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务处主抓教学、教研、科研的工作。担负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监督、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但目前,办公条件较差,设施陈旧落后。由于经费严重短缺,一些工作无法开展,使得教学研究,指导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了科研事业的发展。.如课堂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部分老师“只教不管”、“重教轻管”教师还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七)齐抓共管机制尚未形成。
一是文化市场治理整顿不彻底,网吧、游戏室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尚未杜绝,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因为我校是农村学校部分家长不能很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不能和学校教育良好地配合。
(八)专业教师短缺。
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教师短缺。
(九)教育经费不足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教师奖励、开展活动等方面经费不足。
(十)学校网络化程度不高。当前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互联网是查阅各种资料,掌握信息、技术、经验,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最好的方法和途径,这些也是老师们所急需的。但是专任教师办公室、教研组基本没有电脑也未入网,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但利用率比较低、但轮到每个班每个学科也只有寥寥数次严重影响教学工作。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在冷静反思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深刻剖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较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一个重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强化两项工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强化教师教学理念的提高),抓好两个关键(新教师成长是关键,教师教学反思是关键),促进三落实(理念学习要落实好,教研组的建设要落实好,学困生的帮辅要落实好)。
(一)把握一个重点
这个重点就是加强集体研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求教师运用新的理念,从课堂动态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更要求学校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教学研讨、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实现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追求。
(二)强化两项工作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强化常规管理。要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从教师角度应该努力做好七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布置和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组织评价、精心进行教学反思和精心组织课外活动。
二是要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常规管理工作作为考评学校的主要指标。学校应该继续深化《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认真做好教师上课、坐班、作业等各项抽查记录,明确注明时间、人员及检查情况、反馈记录,年终检查时将把它列入一项考核内容。
2、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我们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困难,就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教研制度,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抓好两个关键 1.教师成长是关键
对老师要加强了解,避其不足,张扬个性,应多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多参与教研活动。
2.教师反思是关键
反思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师每天都在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必然有所得,有所思。如果不及时总结、及时归纳、及时反思,让灵感悄然而逝,那将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中成功的地方、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应变、学生的见解、教案的修正、学生的课后提问等;认真思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败笔、教学过程中的“偶得”、教学的机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认真写好“再教后记”。
(四)促进三项落实
1、理念学习要落实好
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没有切实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提出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抓教学,但有些时候还仅仅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着教师转,被动学习。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
2、教研组建设要落实好 抓教研组建设总思路应该是“重在抓规范,重在抓落实,重在抓效果”,建议我们进一步加强教研组职责,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通过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论文评比、业务学习、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加快业务交流,共同研究,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质量之目的。
3、学困生帮辅工作要落实好
做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举措。教师应做好学困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帮教转化工作,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和方法,每位教师为学困生建立跟踪档案,做到对象明确,内容落实,辅导到位。班级内充分发挥班级学生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的作用。经常与家长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几点建议
1、学校:
制定合理的绩效奖励办法,改变现有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把绩效体现在奖勤、奖优上,切实体现绩效工资应有激励作用。
2、教育主管部门:
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教育教学人才队伍:(1)、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要完善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竞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严把师资队伍入口关,开拓思路,广纳贤才。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按照教学年度教学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对于教学成绩平庸、师德交差、不适宜担任教师的人员及时予以淘汰出局,疏通“出口”关。要把激励机制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加以创新发展。要建立与考核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实行结构工资制,逐步扩大学校在教师报酬分配上的自主权,建立“重能力、重实际、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要通过调整岗位,进修培训,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和控制骨干教师外流等途径,逐步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对优秀教职工在晋职、调资、评优、奖励、福利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重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层次性的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长远规划,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安排培训专门经费。(2)、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业务、会指导、能示范、善组织”的专业化教科研队伍。加强教研工作。
3、政府:学校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孤立的,除了需要社会和各级各部门的监督之外,更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区局领导的关爱和支持下,群策群力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金山中学 2024年9月
第二篇: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第三篇: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第四篇: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我县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更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全县教育系统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一、我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和基本情况 从2024年开始,就明确提出“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质量提高”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来抓。逐渐形成上下齐心、多方协作,人人参与,抓教学、抓教改、抓教研、比质量、赛水平的工作局面。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2024年9月,全县召开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千人大会,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及配套措施。全县分别成立了各层次、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比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较好地搭建起提高质量的活动平台。积极创建“课堂教学开放校”,并确定了一批中小学校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大胆实践,探索新路,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全县层层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展示活动,层层开展各科说课、基本功竞赛、优秀论文评选等各项评优活动,积极打造智慧型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激励、带动作用,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通过名师的“优质课”、“精品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与名师结师徒对子,建立传、帮、带制度,解决年轻教师在教学、教研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检查评估和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构建有效性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特长生选拔、学科竞赛和教学质量检测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教研方面,开展《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教师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区域性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并以三项课题的研究为龙头,搭建重点课题的协作平台,带动全县各级课题的研究落实,更好的发挥科研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的困难,县教育局针对本地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和政绩观,遵循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了分批实施的“三步走”方略。较好解决了新课改实施初期的各种困难,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稳步、有序开展,使课程改革工作既向广度发展,又向深度延伸。构建和完善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积极稳妥地做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新课程改革推广积累经验。参加改革实验年段的所有学生都使用了经国家审定的新课标教材,并在地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开展新课改观摩交流、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推动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创新,使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全方位地开展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引导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和把握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理解了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理念。帮助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教学方式方法。
为更好的在新课改过程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新课改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并体现了“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重过程化,评价指导思想人本化”的特色。同时针对农村学校实施课程改革重点问题,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召开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场会,推广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经验。
(三)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摆在核心和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教学活动载体,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评价、反馈和激励制约,建立起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得到加强。研究制定教学管理规范,明确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在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每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制定各学科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规范备课、教学、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完善“课堂教学检查评估体系”,引导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高中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切实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2024年我县成立了“高考指挥中心”,专门负责全县高考工作的统筹。根据各高中的优势学科与骨干教师的特点,成立了九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并以此为阵地,深入研究高中教学特点,及时调整高中教学指导意见;深入研究命题动向,捕捉信息,为高中教学提供服务;不断总结研究高中课堂教学,推出适合我县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组的阵地作用、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高考,促进了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对教师的考核管理。2024年,召开了全县“抓师德、正行风”师德教育活动千人动员大会,在全县范围内以“五评价”形式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推进师德建设。2024年在坚持师德评价的同时,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的考核,创建出我县“一评三考”教师考核管理新模式。并在2024年11月,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一评三考”的工作经验。“一评三考”作为教师考核管理的机制创新,在全国属首创,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和教育同行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吉林教育》等均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我县“一评三考”的工作经验。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合一”,改变了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评审的行政管理机制,由教师所在学校按规定程序,根据教师考核结果和相关条件进行直接聘任,把教师职务评聘的权力交给教育行政部和学校。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构建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校本培训,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扩大实施新课程教师的远程培训规模。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农村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以及必要的专项培训,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的能力水平。不断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安排,管理考核,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培训实效。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城镇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教师“校对校”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2024年,在全县实施千名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春风行动”计划,三年内,选派1000名城镇教师通过定期支教、兼职支教等方式到农村授课,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学科教研等教学、教研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有计划地吸纳一些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学校,合理补充新师资。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巩固扩大基础教育成果、不断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加速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县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县教育局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高中办学层次。全县各普通高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整体效益和教育质量。仅县区三所普通高中新建扩建校园1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各校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双向音像传播系统、师生阅览室、实验室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县共有10 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有5所学校被纳入省重点普通高中管理序列。
由于全县教育系统大力加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使我县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以近三年高考为例,2024年,普通本科文理科进线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5.3%和3.2%,重点本科文理科进线率分别比上一年提高13.9%和11.1%,600分以上比上一年提高24%;2024年,重点本科进线率比上一年提高7.2%,普通本科进线率比上一年提高21.62%,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增加205人,增长幅度为27.55%。“十五”以来,我县有64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比“九五”时期增加46人。2024年,我县高考又取得优异成绩,进重本线文科343人,理科1919人,文、理重点本科进线率分别比上一年提高3.31%和20.46%。600分以上有837人,11人考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质量是教育的根本,只有抓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关键性工作,才能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才能让四平人民满意。虽然我们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仍有一些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近年来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急需改善;部分校长和教师教学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施教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切实加强各方面建设,使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变成学校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想质量,人人抓质量的工作合力。
(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开展师德评价,对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考核的“一评三考”工作,巩固发展已有成果,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使“一评三考”在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方面发挥更好的导向、激励、制约和促进作用。要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校本资源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应建立“菜单式”培训模式,即培训机构为受训者(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能够满足受训者(教师)不同需求的培训课程,供教师自由选择。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校”“名师”带动作用,以“名师”、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科教研组为依托,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送课下乡和名师大课堂活动,扩大优质师资资源。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研究制定班主任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制度,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继续开展春风行动计划和城镇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教师“校对校”定期交流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解决好农村体、音、美、英语等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加快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广大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业务,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把兴奋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要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总结经验,主动借鉴先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做法,认真探索、研究,实现工作方式创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要建立教学质量监督监测机构,健全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建立教学监测中心,把教学监测中心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专门机构,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教学服务机构和平台。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进行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反馈,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落实校长、副校长抓教育教学工作责任制,完善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目前看,高考、中考单纯作为一次考试来说,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容置疑,但用以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还有局限性。因此,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改变仅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评价制度。
(三)全面加强教学管理。
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大力推进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建立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流程管理,实现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引导、指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不断研究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监测、教师考核等方面都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教学规范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和管理。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坚持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强调督与导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监控与专项评估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严密组织,讲求实效,实现质量监控的目标性、系统性、全员性、全程性。同时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和制约,在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竞争态势。
(四)扎实推进教育科研。
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常规教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艺术等,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为重点。创新教育科研机制,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大教研指导力度,建立全面系统、科学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育科研部门对教学工作具体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以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以“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的理念来推动教研与教学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乐于教研,善于教研,潜心教研。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凝聚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研究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课改成功的经验。
第五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许旭明
我校有在岗教师99人 教学班21个,学生1275人。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通过观察、了解、听课、交谈、座谈、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情况,尤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和教师基本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亮点与希望
1.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首先,授课教师更具亲和力。教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甚至包括人际距离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其次,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大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
再次,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
2、教学方式悄然嬗变。
一是游戏的大量运用,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其做法一是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其二是把整堂课设置成一个游戏的情境。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整合,整堂课情趣盎然、浑然一体。
二是教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
3、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首先,学习评价目标和多元性有所体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认知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其次,学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语言评价,让人充分感受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已成了课堂评价的主旋律。
5.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二、问题与不足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一少部分教师根本不去深究教材,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地转变。拿着新教材用着旧方式,凭着陈旧的经验使用教材,很少体现出创新的意识。由于教师未能把教材与生活、社会、自然、活动相联系,缺乏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握,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2.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仍需提高。
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上活,但这样一来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3.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
4.不能恰当地把握张扬个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基本习惯上的问题置若罔闻。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使整个课堂学习环境、氛围都很不理想,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在座谈交流中,有一些教师认为,经常地在课堂上提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而且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5.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但有的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尚仅从形式上追求,就适得其反了。如课件制做不精,课件内容对本节课起的作用并不大,课件出现的“火候”没掌握好等。另外,部分教师还不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恰到好处地使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6.个别教师教法存在老一套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课改意识不强,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本来提出一个问题就完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教师却把它割裂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另外,一些教师问题设计的随意性太强,缺少层次和梯度,有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问题不恰当、不精炼、不合时宜,让学生茫然无措。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跟着问题走。部分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致使课堂教学计划性不强,拖堂现象较严重。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
三、对策与建议
1.对于教师本人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一定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及相关解读的学习,调研中发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一些教师尚不能掌握,更难落实在教学行为之中,因此学习钻研《课程标准》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二是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尽快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内化,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多数老师参加有关培训或相关教研活动,开阔视野,给大多数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减少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强备课。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内涵,把握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个人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多积累本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来充实备课内容。
5.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课件、网站制作,博客应用),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在这方面加强自学,以更好完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6.积极提倡课堂教学的开放,让社会广泛的重视。好的教学应该敢于面向社会展示,让社会、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士都来关注课程改革,听听他们的呼声,这样更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从调研情况看,敢于这样开放的教学有,但不普遍,还没有形成这样的风气。
推荐阅读:
金山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传媒公司实习总结
卫生监督员2024年底个人工作总结
四阶魔方公式(超级好记)
师讯网推荐—幼儿园托班综合教案《雪花飘飘》
相关文章:
- [ 二号文库 ]金山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 [ 二号文库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 二号文库 ]2024年饮水安全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方案
- [ 二号文库 ]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方案
- [ 二号文库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 [ 二号文库 ]2024年某县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
- [ 二号文库 ]2024年4月贵州省工业运行情况
- [ 二号文库 ]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 二号文库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共5则)
- [ 二号文库 ]有关于读懂母亲七年级作文(推荐五篇)
- [ 二号文库 ]最新第三季度个人工作总结(八篇)
- [ 二号文库 ]幼儿园大班月总结4月 幼儿园大班月总结反思(八篇)
- [ 二号文库 ]三个月转正工作总结 个人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十三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中学校长三年来的述职报告(5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满月酒的主持词开场白(三篇)
- [ 二号文库 ]社区的述职报告(5篇)
- [ 二号文库 ]班级新年晚会主持人稿(4篇)
- [ 二号文库 ]劳务派遣用工合同怎么签(9篇)
- [ 二号文库 ]劳务派遣服务合同价款表述(8篇)
- [ 二号文库 ]最新小学生家访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