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问候语 医疗医药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教海无涯 学海无涯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夜色温柔 时间:2024-06-13 21:47:0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海无涯 学海无涯

    教海无涯 学海无涯

    ——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

    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事先预设好了的课堂具体操作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善师生关系,又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止体现在教科书上,还体现在对人的研究上。人的行为一般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从不行到行的过程,如果教师能掌握一定的新教学理念,并用来指导、引领教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行为,并能对课堂教学预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科学的判断和分析,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尽快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教育教学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学习激励者、行动研究者、知识生产者、知识分享者。

    历史上,教师扮演过各种角色,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教师地位低下,是科举制度的落魄者;后来地位稍稍有点提高,成了“传道、受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以后又被称为“蜡烛”,悲壮的牺牲者;“一桶水”,知识的灌输者;“园丁”,技术工作熟练者。如今提倡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专业水平、研究能力、职业道德、协作精神、教学机智等等,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很大转变,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控制者、成绩评判者”转换为“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合作者”。过去的一些教师多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合适的学生:筛出一大批差生,现在要求教师能够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合适的教学方法:造就出一大批人才。

    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形势的发展,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经验是“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首先、要学会自我认识。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完善人格的前提。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简单的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尽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即知道自己的价值”。做一名好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有德性、理性、悟性、灵性,还要谦虚,能虚怀若谷,心里时常有两把尺子,一把量自己的不足,一把量别人的长处,把别人好的思想、好的东西学到了,自己就成长了。因此,在教师的字典里是没有“满足”这个词的。

    其次,要学会自我挑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给教师角色和自我形象重新定位的过程。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是一个合格教师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因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存量+教师的增量,教师渊博的知识是课堂的肥沃土壤,由此可见,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学校的发展也是会受到限制的。只有学校、学生发展了,教师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只会执教教科书,更应该是新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者。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动是课堂的第二教科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反应,更是启迪学生思想、开启学生智力的源泉。

    再次,要学会自我超越。不同的理念和素养,决定一个人的内涵与深度。高质量的教师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高起点、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从“传递型教师”(写教案)→“反思型教师”(写教历)→“研究型教师”(写案例)→“专家型教师”(写论文)。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提升,也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一个把教书作为终身职业的教师,应该不断深钻业务,拓宽视野,把授课既看作是做学问,也看作是一种艺术享受,应当把一堂课当作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优美散文;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能教好书育好人,而且能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展现个人智慧和个人魅力,体现个人价值,在本学科领域里越走越优秀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新在哪?新在特别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特别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特别强调改善学习方式,创建一种学习共同体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的目标是: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学方法),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学科本位(课程结构),3、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课程内容),4、改变接受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5、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方式),6、改变课程管理模式(课程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本,以考试为本,注重教学过程的形式,偏重知识教学的过程,重视运用演绎法,轻视少用归纳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忠实的完成预设好的教案,重视教学技巧和知识点的覆盖,轻视人的发展,教学环节死板,过程唯一,答案统一。这种教学方法有一种优势,就是教出来的学生比较擅长考试,但也有严重的后果,窒息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有意义的教学,注重教学过程,注重综合发展的过程,改变单一的接受型学习,结合体验型学习、研究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由静态的,以分析训练为主转变为由动态的,以体验感受为主的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有随机策略,教学环节因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沿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直讲下去,不照顾学生的变化。

    教学模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平衡兼顾接受式和发现式教学取向,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法,采取结合“登山式”与“阶梯式”教学,通过提问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引领学生感受学科的美,分享学科的美。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这就看是否创造了学生发展良好环境氛围,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统一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是否落实了知识、情感、思维、技能目标.举两个教学课例:(物理)波的性质:(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教师没有从概念出发、记忆、分类教学。而是先问学生:“你们向水里扔过石块吗?水面产生了什么?”→“水波是怎么变化的?”→水波向四周扩散时水移不移动?(由体验引向思考)→学生:或移动或不移动→用水盆做实验:扔石子(反复)看不清→滴入红墨水(还看不清)→用纸团(一上一下,不移动位置)→结论:水不动,动的是波。

    (小学语文)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学要求的重点是教孩子们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排队每人向瓶里放一个小石子(100多粒)→结论:不仅要想办法,还要有恒心。

    这两个课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非常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兴趣点,教学中冲破了空洞抽象的理论与道德说教,将复杂的概念知识转化成简单易操作的课堂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并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而且营造了一个学习场,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就达到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功能。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从教师的如何教出发,仅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教学;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考虑学生如何学,让学生感受、质疑、交流、证明、释疑、归纳、迁移。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课不能只教在课堂上,要教到学生的心上”。

    第斯多惠的名言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有意的启示:一个坏教师给学生奉献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上海一些学校在第二期课改中提出了“跟上时代精神、突出学校特点、办出学校特色”的口号。这里重点介绍尚文中学和东方世纪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一点做法。这两所学校都实施了基础分层教学。其宗旨是:以学生为本,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行动之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创设适合每个人发展的教育,求得每个学生的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发展。

    外语、数学教学实行走班制。学生按基础能力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教师保证),学生依自己的等级分别到三类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三类不同的教学班使用不同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考卷分必答题和选做题。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学生可以自行调整学习目标。这种走班制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优秀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够有兴趣的听课,并有所收获,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我们可以对差生的学习心理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分层教学前,挫折→失去兴趣→逆反→厌学→更差。分层教学后,获得自信→受到表扬→兴奋→好学。

    语文课实行拓展分层,教师授课前要求学生先单元打包阅读,由学生选出最能体现本单元主题的文章,老师再讲深讲透。单元教学注重文化比较、写作角度比较、写作手法比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课堂问题的设置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好的更加优秀,差的不掉队。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怎样适应新课程,要知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应变(灵活的执行力),求变(教育科研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和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教学不仅是忠诚的传递的接受,而是课程设计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忙无头绪时,给以启迪;没有信心时,唤起力量;能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使学生觉得老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快和发展的欣喜,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领神会,让学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帮助学生内心澄明、视野敞亮。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管理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学校课程管理的任务是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应该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要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传统与优势,根据学生兴趣与需要,选择、改编、自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编写校本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加学生发展过程中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景化和体验化。

    新课程追求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有必要编写适合本校教学情况的校本课程,打破“一纲一本”的单一局面,发扬扩大学校优势,体现学校特色,让学生得到多元的发展。

    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教师资源上有很大的优势,这为我们编好校本课程的资料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且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教科书的编排,学生的需求都在促使我们必须开发校本资源课程。

    就拿语文这一学科来说,过去的教科书是按知识构建教学单元,一单元五、六篇课文,完全可以覆盖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如今的教科书是以主题构建教学单元,这样的编排虽然有利于学生在某一阶段相对集中的思考某一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视野太窄,对生活体会不深,仅仅依靠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体验、感悟的目的,也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也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的去理解单元的主题内容。新课程的三级管理,实际上就凸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给学生创造最便利的学习机会和最大的发展空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本身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的已有知识、亲身经历、教学经验和对单元主题的个人理解,完全可以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再开发利用。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实际上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无意有意使用了这个权利,比如说语文拓展阅读、现代文阅读考试迁移等等,只是没有条理化、系统化,没有有意识的把它作为单元教学的补充。如果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去做这项工作,并且编写成补充教材读本,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篇:教海无涯

    教海无涯

    从图书室拿到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已经一个学期了。说起来有点惭愧,一个学期就读了一百多页。趁假期又拿出来继续回味于老师的这本书,还是让我感动不已。

    《教海漫记》全书分四部分: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及其它篇。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玄妙的新名词,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叙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一篇篇读来,似一杯茗茶在手,清淡高雅,给人以气若神闲之感觉;回过头再重读一次,又会有新的感受在心头。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我时常在思考,于永正老师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于老师书中有这样两句话,“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这两句话给予我很大的启发。这些也许就是于老师成功的秘诀吧!

    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寄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拨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乎存一心”。

    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孩子。在《目中有人》这个小故事里,于老师告诉我们,在上课前,他会用眼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对个别思想不集中,或者随便讲话的人,他会立即做出反应,但不会直接批评,往往是以表扬同桌来达到警告他的目的。于老师说这是“敲山震虎”。好一个,敲山震虎哦,教育的艺术就在这里。作为老师,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做到目中有人,要公正,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他们。

    于老师懂得宽容。他在《忍耐宽容》一文中说到: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有一年,他接了一个5年级的班,前任班主任就告诉他,这个班“不好教”。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天上课,就有学生搞怪,于老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送给学生一个坦诚的微笑,化解了危机。在他的引导下,班级慢慢走上轨道,与以前大不相同。于老师牢记赞可夫的话:“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是呀,我也要牢记于老师的话:“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像于老师一样,在发脾气之前,先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

    教学是一种艺术,于老师和学生也有许多磕磕碰碰,也曾有过苦恼和困惑。正是对学生的爱,是他“吃一堑,长一智”,使他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老师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懂得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懂得利用小纸条的魔力,会在作为本上画一只翘起的大拇指。

    在于老师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艺术很多很多。其实回想我们的教学,也有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回味的,只是没有用心去感受并及时记录下来。在教学中不但要勇于探索,还要善于积累,用经验堆砌成功的台阶。

    第三篇:教海无涯 爱心永驻

    个人工作总结

    宜城市城关初级中学 范玉环

    范玉环,女,现年34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2024年8月来宜城市城关中学任教至今。

    从教十四年来,本人能从严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无愧于领导的关怀指导、无愧于老师们的信任支持、无愧于学生的前途发展、无愧于家长的殷切期望、无愧于自己的岗位职责”。

    一、敬业爱岗,无愧于领导的关怀指导。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深深地领悟到: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日积月累,看到自己付出的血汗换来了桃李满园,硕果累累,我感到万分欣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向严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早到校迟回家,出满勤、干满点,服从分工,勇挑重担,和老师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教师。由于他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从教,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了独具特色教育方法,所以老师和学生都以我为典范,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二、提高素质,无愧于家长的殷切期望。

    近几年,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优质的学生是许多家长的强烈希望。本人在教育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养成“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工作作风,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新课的类型,合理安排新课的结构,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七个一点”,(即每天学一点、每天总结一点、每天体会一点、每天设计一点、每天记录一点、每天改变一点、每天提高一点。)任职以来,任课成绩年年在学校名列前茅,学生学得好,省去了家长的烦恼,也提升了学校的声望。

    三、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了解时事,用于教学。

    担任思想品德教学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龄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报刊,及时了解当前的新闻,用于教学;而且还向同行们学习有关的数学教学经验,对于别人的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经验。其次,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 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最后,我在课堂上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故事与新闻结合起来,运用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学生非常愿意上我的课,我也乐在其中,和学生成为了真正的朋 友。他们在兴趣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有时间还外出培训,学习新型教学方式,从而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总之,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五、取得的成绩

    2024年12月荣获宜城市第三届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024年1月在基础教育课改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24年5月被评为襄樊市第四轮中小学骨干教师;2024年10月荣获宜城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024年国培计划远程教育中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学员;2024年10月被评为宜城市第五轮骨干教师;2024年10月获宜城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24年至2024年7月,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于2024年7月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并在学校担任心理辅导员。任现职期间,还有多篇课件、论文,教学设计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

    2024年8月5日

    第四篇:教海无涯国培作灯

    教海无涯国培作灯

    作者:李世阳

    2024年暑假,我参加了小学品德的国培学习。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到最后的不舍,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对农村教师的重视,这一学习的平台的铺设让我们教师又有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这次国培学习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聆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品德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德育思想方法。因此,这次培训收获很大,开阔了视野,改变了认识,提高了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和启发,业务上有很大提升,并且还学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十多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本次培训的安排中理论讲座占三分之二,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各位知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中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专业知识提升模块,《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学习困难问题》、《 将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怎样实施有效教学》、《运用教学评价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怎样备好一节课》及专题讲座,让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为我们开辟了新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所应有的前瞻性和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技能提高模块,《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评价》、《各年级品德教材与课例分析》和《教学案例分析》,让我们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观念。同时体会到教育教学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以鼓励、肯定、分析、讨论,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锻炼提高学生们的交流能力。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的方法,是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内涵。同时,我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尤其是在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上更是需要这样的平台。

    培训结束后,我乡举行了品德课教研活动,我听了多位教师的课,并在课余时间与授课教师一起探讨他们的教法与学法。关注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实践水平;研究并设计了典型案例,解决了存在问题,提升了教学素养;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意识,更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培训安排的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困惑的。这些专家、学者、大师的讲座如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

    教学理论的感悟需要在相应的实践中融会贯通。在课堂展示,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工作,教学内容以“教——研”的形式进行组合教学,即先上“原味”的诊断课,经过自我诊断和导师与同伴的诊断后进行教学策略的修正,再上提高课,在这样对比教学的方式下,使我们每个学员都感触到自身课堂教学中最本源的东西,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此外,在这期间我也领略到了一些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锻成了精湛的教学技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是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领略国培下的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都是在不断地历练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本次培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之余,自我反思: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深入思考了吗?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观察或是管理学生纪律、或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经常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

    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开端。这次培训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经验,还有比这更宝贵的是我在思想上的巨大改变,我要把这次培训的学习精神一直保留下去,今后要不断通过网络等工具来充实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寻

    找法宝,更新理念,这次培训让我感到了作为一线教师的责任重大,并且感觉到自己的压力更大、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一定会把这次所学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我校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出谋划策,带动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茫茫的教育教学的海洋中,国培就像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为我指路导航。

    第五篇:相思无涯

    相思无涯——深埋在心底的TITANIC

    曾经转发了一条说说:15年前是谁陪你去看《Titanic》,15年后她是否还在你身边?看的时候心中一动.很不幸,15年前才三岁,没看过,15年后拉着草莓一起去看.虽然期间已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可还是想重温一下当时的温暖,就像奔赴一个早在15年前缔结的如梦似幻的旧人之约.一

    泰坦尼克号

    视线所及是甲板上人们笑着挥手作别的身影,满脸阳光,和故土告别去向未知的远方.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永诀.她解锚起航,缓缓驶离英国南安普顿港口.时间定格在1912年,代表当时最高工业水平、所有报刊都宣传说“不可能沉没”的你,未完成处女航即永沉海底.没有人预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因为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刽子手.你背负的岂止是2200人的重量,还有大英帝国强加给你的悲情与希冀.殊不知,梦想的楼阁落入现实的泥淖,是很残忍的事.社会情绪的巨大落差,甚至比她右舷撞上冰山时更加有冲击力.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终于走上了末日的辉煌,开始盛极而衰.明明知道你走向的万劫不复,我只是觉得好笑,却一滴眼泪也没有流.一滴都没有.我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哪里走错了,才落到今天这个局面.二

    Jack & Rose

    如果可以,我情愿Jack没有赢到泰坦尼克号的船票,就此输掉所有身家财产,重新来过.如果所有的故事,都能在时光里停驻在初次相遇的那一刻,那么,所有的美好都不会有变故,更不会有别离.可我无能无力.我眼睁睁地看着Jack在冰冷的海水中慢慢被冻僵,直到失去知觉.零碎的几句,不成曲调,黯然成殇.他要Rose活下去,哪怕是为他而活.Rose拼命摇晃着Jack已经失去温度的身体,神色悲戚.她想告诉他,我们有救了;她想告诉他,我们会活下去;她想告诉他,我们会去美国,结婚生子„„

    可是,没有人能够给她回应.Jack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我的心也渐渐冰冷下去,像万千小虫噬心笞骨地疼,鲜血淋漓.那是我一生中所遇见,最悲伤的画面,最痛楚的背影.有人说,Rose为什么要扳开Jack的双手,让他沉入无边的黑暗?哪怕留个念想也是好的.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当海水从四面八方涌上来,泛出的气泡模糊了我的视野,就像大古神力散尽化为石像被推入海底的那一瞬,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么汹涌,无法抗拒.失去的记忆里,唯有爱无绝期.我知道,我们没有走错.三

    离开

    为什么离开?离开只为你想念.这就是问题的答案.Jack消失在了她的世界,却永远活在她的心里.就把爱放在心里面,把思念都留给时间.百年过后,Rose如花的容颜已然枯萎,干涸的双目也失去了往日的灵动与神采.当她闭上双眼,



    推荐阅读:
    教海无涯 学海无涯
    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总结
    采油气井场道路维修施工技术方案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
    句子专项训练100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