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销售合同 艺术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青少年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相关研究解读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莲雾凝露 时间:2024-06-19 01:24:0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青少年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相关研究解读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青少年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相关研究

    物流管理3班

    20112227李帅

    1问题的提出

    1.1开展该项课题研究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主要香烟生产和消费大国。2024年,我国的香烟生产和消费占全球香烟生产和消费总量的40%和31%;香烟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在众多的吸烟者中,青少年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青少年吸烟和由青少年吸烟而引起的严重后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吸烟成为一项相当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然而,我国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研究,尤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显得较为薄弱。因此,我们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我国今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1.2研究的背景材料

    1.2.1青少年家庭因素的研究状况

    大量研究已揭示父母的吸烟行为和态度与青少年吸烟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关系。Lauer等人对12-18岁白人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父母吸烟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明显超过父母不吸烟的青少年;父母对吸烟持赞成态度的青少年吸烟的可能性远远超过父母对吸烟持反对态度的青少年。有研究揭示,父母均吸烟的青少年吸烟的比率为父母均不吸烟的青少年的两倍以上。

    父母监控和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对这两个因素的研究,基本来源于社会控制理论(Social Control Theory)。该理论认为,若青少年与社会联结的关系减弱,那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对青少年的监控是四种社会联结中较为重要的两种。检验这一理论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的大部分研究已证明,随着青少年对父母依恋的减弱,或者随着父母对青少年监控水平的降低,青少年吸烟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

    友伴的吸烟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Lauer等人发现,友伴不吸烟和友伴吸烟的青少年吸烟率为4%和38%;友伴赞成吸烟的青少年比友伴不赞成吸烟的青少年更可能吸烟。而且,吸烟的友伴越多,则青少年吸烟的可能性越大。大多数首次吸烟是友伴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2.2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研究状况

    青少年已成为世界上迅速增长的香烟消费者群体。2024年,卫生部组织的抽样调查发现,初、高中男生吸烟的比例分别达到34%和45%;在我国3.5亿吸烟者中,青少年吸烟者有500多万。我们2024年对北京市中小学的研究[2]表明,中小学生中吸烟者约占20%。与联合国卫生组织1996年在北京进行的类似研究相比,在将近5年的时间里,北京市中小学学生的吸烟人数有了较大增长。男生增长了2倍多(从18%增长到38%),女生吸烟人数增长更快,接近40倍(0.4%增长到14%)。

    1.2.3研究的不足

    虽然我国1999年便参与全国青少年烟草调查(GYTS),但纵观检索到的文献,只有少数几篇采用GYTS作为调查工具,其余的均为研究者采用自行研制的调查工具进行调查,而且学者对吸烟的定义及界定没有统一,各自的调查具有区域性,群体性,为此数据上难以进行统一对比。卫生部指出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已高达32.4%,其中男女分别为44.1%和19.9%,“现在吸烟率”为11.5%,男女分别为18.4%和3.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吸烟率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女生。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目前20岁以下的青少年将有2亿成为烟民。卫生部指出,我国现有13至18岁青少年1.3亿,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2024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28.1%,现在吸烟者总数达3亿。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分别为52.9%和2.4%。而且20-34岁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每日吸烟者中,一半以上在20岁以前成为每日吸烟者。所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吸烟状况普遍化,低龄化,前景令人堪忧。

    1.3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1学术价值:

    (1)以青少年为被试,调查研究青少年的吸烟问题,可以丰富青少年行为发展的理论。对吸烟行为与人格特质、家庭因素的关系的研究可以丰富心理健康的研究。(2)对人格特质和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探究,可以揭示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原因。

    (3)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弥补在吸烟行为领域对青少年研究的不足。

    1.3.2应用价值:

    青少年吸烟问题日趋严重,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也逐渐被大众了解和熟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接触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因此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也变得多维化和复杂化。通过对青少年人格特质和家庭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获得帮助青少年避免吸烟成瘾、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

    2.1具体的研究方法 2.1.1文献法

    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等数据库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了解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吸烟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为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2.1.2问卷测量法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该量表由北京大学钱铭怡等2024年修订,共计48个项目,包括四个分量表,分别是精神质量表、内外向量表、神经质量表和效度量表。四个分量表构成共有48道题目,各题目与所属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在0.33到0.64之间,重测信度在0.64到0.88之间。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拒绝; 因子Ⅱ:情感温暖; 因子Ⅲ:过分保护; 因子Ⅳ:偏爱。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

    2.1.3统计分析法

    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份包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

    2.2研究对象及取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

    选取成都市内各区中小学的学生1000名,其中小学生500名,中学生500名。共发放问卷1000份。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2.2.2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到各中小学的教室、图书馆、操场随机抽取一部分中小学生作为被试。

    3研究内容

    3.1人格特质的定义

    人格一词出现有两千年的历史,原意为面具、脸谱。从西塞罗时代到近现代,众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奥尔波特(1937)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是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的适应方式。卡特尔(1950)认为,人格是对个体独特行为的预测。我国学者黄希庭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郑雪(2024)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本研究是通过使用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进行测量。

    3.2吸烟的定义

    各文献对吸烟的定义标准不同,在一些研究中学者将现在吸烟者定义为每周、每天吸烟,而其他有些学者将偶尔吸烟、每周吸烟和每日吸烟作为三种不同程度的吸烟者,各研究与学者对吸烟的定义不同,这样使得各文献间的结论与数据难于比较。我国卫生部给出了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经常吸烟(即使只吸过一两口的发生率,后者指在过去的30天,吸过完整一支烟的发生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吸烟标准定义:尝试吸烟是指只要吸过一口烟者;偶尔吸烟是指平均每周少于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一次的吸烟者;每周吸烟是指每周吸烟一支以上,持续或积累三个月以上;每日吸烟是指每日至少吸烟一支以上。

    本研究在制作调查问卷时参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吸烟标准定义。

    4研究程序

    4.1文献研究

    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根据本研究的选题,确定本研究拟测量的变量,寻找可采纳的量表。

    4.2预测验

    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请心理学专业老师对各个问卷的合理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相关建议进行修改。修改后的问卷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遇到问题及时修改,初步预测各个量表的信效度。为正式测验做准备。

    4.3正式测验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修改后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分别在事先确定的成都市中小学校发放问卷,问卷由随机抽取的学生完成后当即收回。

    4.4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统一将问卷的数据输入到SPSS中,并对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及相关的人口学变量对它们的影响。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20112227 李帅

    5研究结果的预想

    假设一:男生的吸烟人数和频率高于女生,父母中有吸烟者的青少年吸烟的概率高于父母中没有吸烟者的青少年。

    假设二:父母监控水平越严格的青少年吸烟行为发生的机率越低。

    假设三:人格特质中,自尊感与吸烟行为呈负相关,焦虑与吸烟行为呈正相关。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解读青少年吸烟心理

    解读青少年吸烟心理

    教学目标1.认识吸烟的种种危害,懂得不能与香烟交朋友。2.感受青少年吸烟对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学会克服不良心理,拒绝香烟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吸烟的种种危害,懂得不能与香烟交朋友。教学难点学会克服不良的试吸心理,拒绝烟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小学生守则》规定 :学生不得吸烟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从以下 4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同伴因素。青少年有一种很强烈的心理倾向 ,即要得到同伴的认可

    其次是父母的吸烟行为 再一个是社会媒体的因素 特别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他们在思考问题、痛苦、解脱烦恼的时候 ,经常采用吸烟的方式 ,这很容易诱导青少年去模仿 ,给他们不好的心理暗示 ,青少年认为吸烟代表着长大、成人 ,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首先是健康教育。告诉青少年 ,吸烟的危害有哪些。第二是教给青少年抵制同伴压力的技巧。有些青少年并非出自个人的意愿而是迫于同伴的压力才吸烟的 ,因此要教会他们怎样抵制同伴的压力 ,做到既拒绝吸烟又能保持良好的关系。第三 ,改变青少年的认知。青少年对吸烟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 ,而行为又是由认知来指导的 ,因此就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吸烟观念。观念改变了 ,行为就会相应的改变。

    先,它是对生命的危害。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比较稚嫩和敏感,抵抗力不强,而且对各种有毒物质的吸收比成年人要容易,所以中毒更深。青少年吸烟还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会引起少女的月经紊乱和痛经。

    第二,吸烟对心理功能有害无益。长期吸烟会导致注意力和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还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青少年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对青少年的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学业等都有害。

    第三,青少年吸烟会助长其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会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为了弄到买烟的钱,不惜偷窃、敲诈勒索、抢劫。

    青少年吸烟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吸烟现在已经成为引起火灾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原因。香烟的烟雾会污染周围环境,损害他人健康。

    医学专家指出,吸 烟对发育育成长中的的青少年的的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烟草中含有的大量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作用,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烟气焦油中99.4%的物质是有害的,0.2%是致癌的引发剂,0.4%是癌的协同剂。目前认为烟气中的焦油是最重要的有害物,一氧化塘导致脑供氧不足严重时可以导致大脑缺氧血管破裂和心梗!头晕多是

    认识到吸烟一旦成瘾难戒除,拒绝诱惑是明智选择。

    一、现场调查

    (活动目标:(1)呈现原生态的生活状态;(2)了解吸烟的害处;

    (3)认识到吸烟一旦成瘾难戒除,拒绝诱惑是明智选择。

    导入:咱们班来了多少同学?你们和我分别代表各自的家庭,一起来参与今天话题的讨论。(板: 个家庭)

    1、我们先做一个现场调查,听好了!A、在我们家里,有人抽烟的请举手!(板: 个有烟家庭)

    B、大多数家庭里是爸爸在抽烟吧?你们喜欢爸爸抽烟吗?(板: 个家庭有成员持反对态度)C、你们为什么都不喜欢爸爸抽烟?

    “抽烟影响健康——补充信息:你知道烟在燃烧时主要会有哪些影响健康的物质?

    ”尼古丁(一支香烟里面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焦油(一种致癌物质,70%的焦油沉淀肺部)

    ”一氧化碳(听说过吗?我们家用的煤气中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我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过渡:烟盒上还标明了其它的成分,谁来读给大家听。说到烟碱,我想给大家看个东西。你们发现这两张餐巾纸有什么不同吗?对,其中的一张有一小块黄色的,怎么来的?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男同事在抽烟,我让他把餐巾纸包在烟嘴上,就一口,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迹!抽烟的爸爸的长相各不同,但牙齿有共同点——黑、灰!不再有洁白的牙齿,灿烂的笑容!烟碱在牙齿上,在它经过的口腔、气管、支气管、肺部都会留下印迹!

    过渡吸烟影响健康,是我们不喜欢爸爸吸烟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吗?

    “抽烟浪费金钱——点的是烟,也是人民币!”抽烟影响家庭的和睦

    D、你和妈妈阻止过爸爸吸烟吗? 学生谈论相关经历。

    E、你爸爸成功戒烟了的请举手!(板: 个家庭反对吸烟无效)

    2、深入探讨:

    A、爸爸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吗?为什么还要吸烟?

    吸烟,已经是爸爸离不开的一种精神依赖,抽烟,已经是爸爸不可缺的一种生活习惯,吸烟的危害爸爸怎么不知道?可他们认为“抽了这么多年的烟,也没生什么病,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啊?”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健康状况吧!

    出示课件,一组图片内容包括

    不吸烟者和吸烟者的肺部比较图、吸烟者肺部癌变的图片、沉淀于肺部的焦油的纤维状微粒图片、不吸烟者和吸烟者的支气管上细胞的纤毛比较图

    B、说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的确,就在日积月累中,人们的身体慢慢地被侵蚀。就在不知不觉中,吸烟上瘾了难戒除,我们的小调查就说明了这点!拒绝诱惑,不要开始,才是明智选择!

    辨析:(1)我们吸烟就是为了好玩。(2)吸烟不像吸毒,吸两口没关系。(3)听我爸说,吸烟还可以提神。

    《不和烟草交朋友》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乖巧与叛逆期的临界点,这时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引导会使学生走上成功之路,反之,则会误入歧途。吸烟就是一个青少年不该碰触的禁区。吸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学生应了解吸烟的危害,首先自己拒绝吸烟,同时要成为禁烟的积极力量,通过参与有关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唤起他们对别人、对生命的爱心。

    教材分析

    《不和烟草交朋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中的的新问题》,主题活动二《不和烟酒交朋友》中的第二课。是“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烟是危害健康的行为,要拒吸第一支烟”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吸烟的危害,并知道青少年存在哪些吸烟的心理误区,学会防治。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探究和解读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吸烟问题,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情感上了解到吸烟的危害,从思想上拒绝吸烟,并积极成长为一名禁烟小卫士。

    教学重点

    1、了解到吸烟的危害

    2、学会防治心理误区

    3、争做禁烟小卫士 教学难点

    防治青少年吸烟的心理误区 课前准备

    1、准备录像资料和课件

    2、了解学生,做一个小调查

    3、设计禁烟广告标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张图片(禁止吸烟)

    教师提问,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见过这个标志啊?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的回答,禁止吸烟,因为吸烟有害健康等等

    教师总结,对的,吸烟有害健康,那今天呢我们就来看看吸烟的危害。(设计意图:揭示课题——不和烟草交朋友)

    二、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教师设疑,那吸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来具体感受一下吸烟的危害。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精神上的冲击)教师设问,根据这个视频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吸烟的危害。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吸烟的危害:健康,生命,财产,环境,他人 教师设置情境:经过刚刚讨论同学们都知道吸烟的危害很大,那假如你在公共场合(例如:候车室)你有何看法?你会怎么办?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青少年的吸烟误区 教师设问,经常看到大人吸烟,那有没有看到过青少年吸烟呢?他们做的对不对?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出几个自己看到的实例 教师疑惑,那你知道青少年吸烟的危害吗?结合书本第10页的知识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回答,影响学业,危害智力与身体健康,诱发犯罪等

    教师深究,既然危害那么大,那青少年为什么还要吸烟呢?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模仿,猎奇,攀比,逆反,解脱心理等 教师设置活动,你有什么方法来帮助那些吸烟的青少年呢?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吸烟的少年,一个扮演“心理医生”给他们开一些“心理处方”。

    学生讨论并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融入课堂,亲身体验。深刻体会到青少年吸烟的心理误区,并学会防治)

    四、帮爸爸戒烟

    教师设问,同学们的爸爸吸不吸烟啊?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帮助他吸烟? 学生回答有或没有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书上12和13也的戒烟小知识 学生阅读书本,并总结书本上的戒烟手段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戒烟创意和设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经过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禁烟标语设计

    教师引导,同学们有没观察到烟盒上有个广告语? 学生说出看到的标语 教师思虑,那同学们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标语,让吸烟的人望而生畏不再吸烟呢?

    生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课后实践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戒烟方案帮助身边的亲友戒烟。(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生命

    健康

    板书设计:不和烟草交朋友 财产

    环境 他人

    《不和烟酒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不和烟酒交朋友”是山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中第四课“学会拒绝”中的一个主题。本单元以文明为主线,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时候,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选择的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整个单元以新的切入角度,将行为规范的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让学生明白文明习惯的培养和文明素养的形成,与社会是密切相关。以本课为例,选择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尤其吸烟酗酒更具代表性,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德,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烟酒的危害,远离烟酒,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独立完整的辨析思考的能力。但大多数的时候是随波逐流,模仿他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希望别人能够把自己当成年人来对待,尊重自己,看重自己,因此刻意去模仿成年人。吸烟喝酒便属此例。如,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有明星吸烟喝酒的场景,那优雅的神态,对学生也产生负面的影响,认为吸烟是时尚的,喝酒是义气的表现,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是诱因之一。其余的便是家庭的因素。很多家长吸烟、喝酒并经常让孩子帮忙去买烟、买酒。家中经常烟雾笼罩,酒气熏天,这也为学生接触烟酒提供了方便。针对上述原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搜索、讨论、合作学习,从中认识烟酒的危害,远离烟酒,从小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课时)不和香烟交朋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

    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内容标准编写的,主题关键词是:“远离恶习”

    。教材先以3幅图片引出3种不良的行为,再以一个好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沦为阶下囚,敲响了“警世钟”。关于“香烟”的话题,主要安排三个板块内容:

    “审判台”——列举烟的种种危害;

    “知识窗”——查找世界无烟日和禁烟标志;

    “活动角”——了解世界无烟日的历年主题。然后,教材安排了“警示栏”和“小调查”,罗列了酗酒的部分危害,让学生在调查时间中更深刻地认识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坚定远离恶习的信心。

    在本课涉及的三个方面的不良习惯中,相对而言,喝酒和上网是各有利弊,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度”的问题;而抽烟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课时划分时,我把“远离抽烟恶习”安排在了第一课时,把另两个内容安排在了第二课时。

    教学课时:

    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吸烟的种种危害,懂得不能与香烟交朋友。

    2.知道青少年吸烟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学会拒绝香烟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力所能及地做些宣传工作,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劝家人少抽烟。

    教学重点:

    认识吸烟的种种危害,懂得不能与香烟交朋友。教学难点:

    学会拒绝香烟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表、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预设: ◆板块一:

    “聊天室”——吸烟现状面面观

    1.引入“关注生活360度”节目现场——本期节目,我们关注的焦点:香烟。

    2.【现场调查一】家庭吸烟现状调查(吸烟人数、吸烟量、烟龄等)

    3.板块小结:吸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板块二:“审判台”——香烟危害知多少

    1.你喜欢家人吸烟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香烟的N条罪状”——成瘾、有毒、伤身、要命„„ 教师踩点跟进:了解香烟中的有害成分对人体的毒害和“二手烟”对他人的危害

    3.【现场调查二】既然香烟危害这么大,你和你的家人有劝阻过吗?用过些什么方法?

    4.【现场调查三】通过你和家人的劝阻,明显有效的请举手!(统计)5.为什么他们明知吸烟有害,可还是吸个不停呢?

    6.板块小结:香烟有害,害人害己,一旦染上了吸烟的恶习是很难戒掉的。

    ◆板块三:“拒绝吧”——不和香烟交朋友

    1.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却发现有这么一些人也和香烟交上了朋友!(课件出示)

    2.【现场调查四】在你的身边看到过青少年“烟民”吗? 3.案例导行:课件播放:小王吸烟的故事,引发讨论:(1)你猜他当时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吸上第一口烟的?(2)你估计此时的他心里会怎么想?

    (3)小王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拒绝第一口烟)4.【情境采访】:此刻,你还能如此坚决地说“不”吗? 5.板块小结:拒绝第一口烟,不和香烟交朋友!

    ◆板块四:“宣传栏”——禁烟劝烟支妙招 1.社会禁烟面面观

    2.能不能想个更有效的办法让家人少抽点烟?

    3.【现场采访】采访身边劝烟有效的同学----互相支招

    4.板块小结: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创建“无烟社会”而共同努力!教学设计说明:

    一、创设“聊天情境”,引导实话实说

    “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品德教学的生命。“我在成长”的主题教学是触及学生生命深处的教学,关乎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引导孩子说实话、吐真情是教学的底线。课堂上,我们借鉴“聊天室”的节目现场,多次采用“现场调查”、“现场采访”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说真话、诉真情,并不断地生成资源,推进课堂往深度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道德认识的提升。

    二、关注当下生活,引导未来生活

    教育的功能除了解决孩子当下的问题外,还应关注学生未来可能经历的生活。诚然,小学生的抽烟问题目前还不是主要问题,但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教学更像是一支“预防针”,希望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拒绝第一口烟”的种子,期待在未来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种应景之举,更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三、建构生本课堂,践行智慧德育

    不修行,不践行,不笃行,我们的课堂只是泛泛而谈,结果一切只是空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人生的起点呢?首要前提就是我们要建构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是课堂上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只有这样,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不是苍白无力的,才有可能以最智慧的方式进入学生的生命,从而内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朱希杰老师的《不和香烟交朋友》,我已是第三次听了,每次听,每次都有不一样的精彩!而相同的是:朱老师“简约大气、智慧阳光、激情澎湃”的课堂教学风格。朱老师以与众不同、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紧紧抓住了上课孩子和听课老师的心,一个以“关注生活360度”节目串起课堂,老师就成了风趣的节目主持人小朱,孩子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探讨了“香烟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吸烟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劝烟者的队列中。

    朱老师在课堂中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所以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是开放的,联系生活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不断地在课堂上绽放,听课的我们也就成了享受。

    课堂上老师关注学生、关注细节、关注生成,智慧创新,原来品德课还可以这样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极多,以下就谈我最欣赏与最值得自己学习的两点吧:

    一、教学语言设计——为这堂课添上了画龙点睛之笔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交往、交流、互动的主要纽带。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思维状态。正如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课堂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朱老师的教学语言体现了简约准确,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等特点,使课堂灵动又具有时尚气息。因为他的语言简约准确,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所以的评价与反馈都在会教学目标服务,极大地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性;因为他的语言

    轻松诙谐,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因为他的语言自然灵动,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深刻。如劝烟支招时,朱老师顺着学生总结道:“因为爸爸爱妈妈,所以不会打她(会听),好招,打了一副亲情牌!”像这样风趣而有深度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当讲到戒烟难这个话题时,朱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看来一旦迷恋上了烟,戒烟难,超级难,所以奉劝大家一句:千万不要迷恋烟啊,烟,只是一个传奇!”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怎能不吸引五六年级的学生?他带给人轻松、快乐,听这样的课,真是种享受!

    可以说这堂课朱老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起到了传递知识、授业解惑的作用,同时也通过语言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他的教学语言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多元互动并不断精彩生成。

    如果说语言是载体和抓手,那么思维、情感及导行才是目的,所以第二点显得尤为突出。

    二、教学版块设计——为这堂课展现了丰富的课堂内涵

    我认为最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角色的置换,在这堂课中,朱老师设置了一个“360度,生活我做主“的现场聊天节目情景,老师成为了主持人,而学生则成了嘉宾。课堂中,朱老师更以“各位嘉宾,这位嘉宾”称呼学生。如此,使学生感受到担任嘉宾角色的新鲜感,师生交流也成为了一次平等轻松的聊天。全课紧扣“远离抽烟恶习”的主题词展开教学:在“聊天室”节目现场,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随后,构建“生本课堂”,朱老师通过师生交流、肺图对照、数据对比、录像解析等活动,加深学生的体验,控诉香烟的罪状;紧接着,以青少年吸烟的真实案例引路,引导学生学会克服不良心理的诱惑,从自身出发,拒绝香烟的诱惑;最后,朱老师采用同伴讨论互助、师生支招、榜样引路等办法,引导学生探讨“让家人少抽点烟”的更有效的办法,架起了从“心动”走向“行动”的桥梁,引领学生过更道德的生活。这堂课上朱老师还与孩子探讨十年以后遇到朋友和领导递上来的香烟,你会怎么办?真正引领孩子的未来生活,给孩子种下了“拒绝第一口烟”的种子。

    我们再看四个板块的设计(板块一:“聊天室”——吸烟现状面面观。板块二:“审判台”---香烟危害知多少。板块三——“拒绝吧”——不和烟酒交朋友。板块四:“宣传栏”——禁烟劝烟支妙招)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显得扎实有密度。无疑,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一堂理想的课!

    精彩的课堂背后,是老师深入的思考与精心的准备。朱老师之所以有此精彩表现,与他课前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所做的无数个精心预设是分不开的。朱老师课前不断地磨教材,磨学生,磨过程,一切为目标服务的这种意识与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味精彩课堂 享受品德“盛宴”-----参加“浙江省2024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有感 东港小学 王芬

    正值深秋,有幸前往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参加浙江省2024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一天半的时间里,聆听了来自各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的11节评比课和东道主临海小学方玲华老师的一节展示课。可是说,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品德课堂“盛宴”,品味的过程,令人享受。

    后生可畏

    能站在这个舞台上课的老师都是不简单的,无不都是从“战场”中历练出来的,拿到会议资料翻看,不由地精神一振,资料赫然显示:参加本次课堂教学评比的教师基本上都是80后的青年教师。看来,80后的青年教师已然成了课堂教学这个舞台的主角、引领者、栋梁。听完他们的课,果然不同凡响,他们的自信大气、自身素质、语言功底、驾驭课堂的能力均让人佩服。他们,富于品德课堂生机,富于品德课堂魅力,后生可畏啊!

    精彩纷呈

    本次教学评比的主题是“我在成长”,11节评比课可谓是精彩纷呈,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何婵娟老师、景宁县第二实验小学雷梁燕老师和杭州市胜利小学周瑾老师同课异构《失败怕什么》,三节课风格迥异,教法多样,为学生呈现了多彩的品德课堂;海宁宏达学校朱希杰老师上了《不和香烟交朋友》,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简约大气、激情澎湃。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陈芳老师和衢州市实验学校邓红燕老师分别执教了《红绿灯》一课,把学生带进了“交通知识的大讲堂”,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温岭市横湖小学吴静老师上了《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素材呈现生动感人,让人震撼。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俞倩倩老师执教《诚实是金》一课,通过调查统计、层层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知道了诚实是美德,要做诚实之人的道理。温州市瓦市小学张琪老师执教了《擦亮眼睛》一课,体现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理念。咱们舟山市的岱山实验学校沈华燕老师执教的《小心“电老虎”》一课,注重学生生活资源的选择和整理,运用鲜活的案例、实物的呈现,张贴 “用电安全小贴士”等手段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安吉县孝丰小学教育集团张亚锋老师执教《我要攀登》一课,充分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而最后临海小学方玲华老师所上的一节展示课《我来画棵家庭树》,照样精彩,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家庭成员中的称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理想课堂

    听了这么多各具特色的课,我尤其喜欢海宁宏达学校朱希杰老师所上的《不和香烟交朋友》一课,事实上这趟课确实受到了几乎所有评委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首先喜欢的是朱老师的教风。一位年轻高大、热情洋溢的男教师与课堂、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亮点,更何况朱老师幽默风趣,富有教学机智,课堂灵动又具有时尚气息。课堂上,朱老师的话语幽默风趣、时尚却不失分寸。偶尔引得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哄堂一笑,如当讲到戒烟难这个话题时,朱老师会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看来戒烟难,超级难,千万不要迷恋烟啊,烟,只是一个传奇!”

    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怎能不吸引学生?他带给人轻松、快乐,听这样的课,真是种享受!

    再来赞赞朱老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我认为最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角色的置换,在这堂课中,朱老师设置了一个“360度,生活我做主“的现场聊天节目情景,老师成为了主持人,而学生则成了嘉宾。课堂中,朱老师更以“各位嘉宾,这位嘉宾”称呼学生。如此,使学生感受到担任嘉宾角色的新鲜感,师生交流也成为了一次平等轻松的聊天,聊出了真心,聊出了真情。另外,四个板块的设计(板块一:“聊天室”——吸烟现状面面观。板块二:“审判台”---香烟危害知多少。板块三——“拒绝吧”——不和烟酒交朋友。板块四:“宣传栏”——禁烟劝烟支妙招)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显得扎实有密度。

    当课堂上,学生抹着眼泪为吸烟的家人感到担心;学生站起来铿锵有力说出“憎恨”两个字;学生思维活跃,想出各种禁烟劝烟妙招;学生信誓旦旦说出不和烟酒交朋友的决心„„证明,朱老师的课已深入学生的心。无疑,这是一堂成功的课!这是一堂理想的课!为年轻有为的朱老师喝彩!

    点评启发

    省教研员邬冬星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观课感受,对12节课作了精彩点评。她认为,本次教学活动总体上体现了“精彩、扎实、探索”六个字,每节课都有精彩之处、教学比较扎实、有的课还体现了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她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树立课时目标意识,教学目标达成要有效。

    二、树立生本意识,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发展需求。

    三、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开展自主学习。对此,她建议:

    (一)课时目标定位再小一点。

    (二)教学节奏再慢一些。

    (三)教师角色再退后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于“我在成长”主题的教学,教师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内涵的把握要深入。邬老师的点评使我深受启发,她提出的注意点和建议将成为我今后品德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现场调查

    (活动目标:(1)呈现原生态的生活状态;(2)了解吸烟的害处;

    (3)认识到吸烟一旦成瘾难戒除,拒绝诱惑是明智选择。)

    导入:咱们班来了多少同学?你们和我分别代表各自的家庭,一起来参与今天话题的讨论。(板:##个家庭)

    1、我们先做一个现场调查,听好了!

    A、在我们家里,有人抽烟的请举手!

    (板:**个有烟家庭)

    B、大多数家庭里是爸爸在抽烟吧?你们喜欢爸爸抽烟吗?

    (板:¥¥个家庭有成员持反对态度)

    C、你们为什么都不喜欢爸爸抽烟?

    “抽烟影响健康————补充信息:你知道烟在燃烧时主要会有哪些影响健康的物质?

    ”尼古丁(一支香烟里面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

    “焦油(一种致癌物质,70%的焦油沉淀肺部)

    ”一氧化碳(听说过吗?我们家用的煤气中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我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过渡:烟盒上还标明了其它的成分,谁来读给大家听。说到烟碱,我想给大家看个东西。你们发现这两张餐巾纸有什么不同吗?对,其中的一张有一小块黄色的,怎么来的?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男同事在抽烟,我让他把餐巾纸包在烟嘴上,就一口,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迹!抽烟的爸爸的长相各不同,但牙齿有共同点 ————黑、灰!不再有洁白的牙齿,灿烂的笑容!烟碱在牙齿上,在它经过的口腔、气管、支气管、肺部都会留下印迹!

    过渡吸烟影响健康,是我们不喜欢爸爸吸烟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吗?

    “抽烟浪费金钱————点的是烟,也是人民币!

    ”抽烟影响家庭的和睦

    “"”“"”抽烟引发火灾————补充信息: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发生火灾,大火烧了28天才被扑灭,直接经济损失20亿,野外抽烟丢烟头是肇事原因之一!

    "抽烟还影响家人的健康————补充信息:目前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我们这些被动吸烟的人在中国有5.4亿!这是2024年6月29日,卫生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里出示的数据。

    D、你和妈妈阻止过爸爸吸烟吗?

    学生谈论相关经历。

    E、你爸爸成功戒烟了的请举手!

    (板:= =个家庭反对吸烟无效)

    2、深入探讨:

    A、爸爸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吗?为什么还要吸烟?

    吸烟,已经是爸爸离不开的一种精神依赖,抽烟,已经是爸爸不可缺的一种生活习惯,吸烟的危害爸爸怎么不知道?可他们认为“抽了这么多年的烟,也没生什么病,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啊?”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健康状况吧!

    (出示CAI,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儿童网站

    不吸烟者和吸烟者的肺部比较图、吸烟者肺部癌变的图片、沉淀于肺部的焦油的纤维状微粒图片、不吸烟者和吸烟者的支气管上细胞的纤毛比较图)

    B、说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的确,就在日积月累中,人们的身体慢慢地被侵蚀。就在不知不觉中,吸烟上瘾了难戒除,我们的小调查就说明了这点!拒绝诱惑,不要开始,才是明智选择!

    课后反思: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面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面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不和烟酒交朋友》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学会拒绝》的一个话题。我在课前了解到每个班上最少有70﹪的学生家长抽烟。进入这个话题应该来说并不难,但是,就是因为学生^对面题太熟悉,在纷繁多绪的生活中该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呢?我试着拟出了互动线索,在完成一个现场调查的同时,和学生进行了^对面交流:

    师:爸爸抽烟,你和妈妈喜欢吗?

    生:(100﹪)不喜欢。

    师:能告诉大家理由吗?

    生:(罗列出吸烟的种种害处。)

    师:你和妈妈为了让爸爸禁烟,都采取过哪些行为? 生:我折断过爸爸的烟。生:我丢过爸爸的烟。

    生:我还在家里贴过禁烟的标志。

    生:我妈妈跟爸爸为抽烟吵过好多次架。

    生:我和妈妈把吸烟对身体的伤害的资料给爸爸看,都没有用。

    师:你和妈妈的关心,爸爸其实能感觉到。“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爸爸哪会不懂?可你们的爸爸为什么还抽烟呢?

    生纷纷把爸爸常挂在嘴边的话呈现出来:“我工作忙又累,抽烟缓解压力嘛!”“不是我不戒烟,戒不掉嘛!”“不抽烟不喝酒,男人枉在世间走!”“为了应酬,抽烟是没办法的事!”

    师:你们能从爸爸的吸烟戒烟经历中悟到什么?

    学生意识到一旦吸烟后,很少能戒下来,而且只会烟瘾越来越大,远离吸烟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抵制诱惑,不做新的烟民。

    这样,师生如拉家常般互动^对面,能迅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认为自己所进行的思维是有价值的,就有一种认同感,品德教育就在无痕的教育过程中自然完成。

    找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在学生呈现出的原生态的生活中提取有利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感悟和认识,这就是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的“互动^对面式”教学方式的最大的收获。

    第三篇:青少年吸烟与吸毒

    青少年吸烟与吸毒

    一、表现: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表现(1)全世界向吸烟宣战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5月23日在日内瓦发表了一份题为《警惕烟草》的报告。这份文件指出。烟草的消费量目前在世界上呈上升的趋势,香烟每十秒钟杀害一个人,估计每年世界上有300万人死于吸烟,这样增长下去,那么2024年前后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达到1000万人,其中70%的受害者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揭示的材料表明,目前吸烟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已呈下降趋势,但自8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烟草消费量却呈上升趋势,每年递增1。4%。目前世界上有11亿烟民,其中8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国家中,少年和儿童抽烟的现象日益严重。(2)我国的情况。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目前有3亿烟民,烟草的消费量占全世界的31.6%,从1972年至1992年的20年中,每个成年人每年报烟草消费量大约增长260%,目前仍以7%的速度递增。国际上烟草跨国公司的销售战略是:烟草东进。某些西方烟草公司把中国市场看作“正在开发的金矿”。美国的一家烟草公司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口号:“我们要得到中国!”在这种烟草销售的国际战略影响下,我国的形势是严峻的。我国这个最大的香烟市场,成了美国和欧洲和各烟草公司的销售重点。美国记者斯特塞尔在《纽约人》周刊上写道,生产万宝路的菲利为。莫里斯已把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变成了万宝路国。1988年5月,“555”汽车拉力赛从广州一直开到北京。1992年,“万宝路”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是13.5亿港币。一家香港报刊感叹地写道:“如果美国的广告艺术使中国吸烟的人数仅提高2%,那就是600万人,他们中间至少有200万人可能会过早死亡。” 我国的青少年吸烟情况是严重的,在世界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少年难过吸烟关”,很少有人在25岁以后才开始学吸烟。通常,开始吸烟的年龄是在年轻时代,不少的是在15岁以下,据统计,目前我国9-12岁小学约有10%-15%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生约有35%以上的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吸烟者则占75%。我国研究者王国桢曾对上海市黄浦区和卢湾区的四所学校(初级中学、完中、职业学校、工读学校和所)的6个班级(初中4个班,高中2个班)的吸烟情况作了调查,涉及到198名学生(男150名,女48名)。结果见表81: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吸烟的三个特点:第一,吸烟学生的比例高。在男学生中,初一班吸烟比例约分四分之一,高一班吸烟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职校高二班的吸烟比例达三分之二以上,工读初中班男生吸烟比例竟达94.4%。第二,少数女学生也吸烟。虽然总估旧男学生吸烟大幅度超过女学生,但目前女学生抽烟人数有发展的趋势第三,开始吸烟的年龄变小。在总计121名吸烟的男女中学生中,从小学就开始吸烟的有44人,占36.4%,他们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在12岁以下,其中最小的从6岁开始就吸过烟了。华东政法学院教师邬庆祥在对上海地区初中生不良行为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地区初中生吸烟显著多于市区初中生,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吸烟比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多。中学生吸烟,具有明显的危害性:首先,吸烟危害中学生的健康。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吸烟对他们的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次,吸烟影响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滋长,实际生活中,一些不肯刻苦学习的中学生,思想空虚,常在吸烟中消磨时间;同时,那些沾上赌博、逃学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多数和也会抽烟。可以说,吸烟容易成为其他不良行为的媒介。最后,由于烟需要花钱去买,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吸烟,易交上坏朋友,因此,中学生吸烟容易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发因素。

    2、青少年吸毒行为表现(1)世界各国吸毒成灾。在当代,毒品泛滥已成为国际性有灾害。据最近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毒品贸易额已达6000亿美元,超过石油贸易额,仅次于世界军火贸易额。全世界吸毒人数早已超过5000万人,遍及五大洲。1989年全民办因吸毒死亡的人数达10万人,1990年增到19万人,直至现在仍有猛增的势头。美国是头号毒品消费国,吸毒者习惯成性的约4000万,每年毒品消费约3000亿美元。哥伦比亚吸毒者占全国总人口的25%-30%。委内端拉人口仅1千多万,吸毒者达50万。尼泊尔是亚洲小国,目前也有2万人吸毒。吸毒恶浪席卷整个世界,严重毒害人类,特别是摧残着青少扯代的身心健康。吸毒的青少年精神萎糜、心理变态,身心受到损害,同时会妨碍学习和导致道德堕落。据1996年6月26日《新民晚报》报道:美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在400多所学校的51000名学生中,吸大麻者在8年级学生中占9%,10年级学生中占19%,12年级学生中占26%。国际趋势预示了青少年吸毒现象越来越严重了。(2)我国有吸毒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曾消灭了吸毒现象。然而80年代以来,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至90年代中期,全国吸毒的情况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的测算,一般吸毒者每天至少吸食毒品0.5克,吸毒成瘾者每至少吸食毒品0.8-1克。如按平均数0.7克计算,我国目前每表消费毒品约210千克,每年消费毒品76650千克。我国吸毒者使用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和大麻,还有其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1992年6月26日《法制日报》披露,我国公安机关统计,1991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是148539人。其中,有几岁的孩子,也有上岁数的老人,但据腾的统计数字表明,80%以上的吸毒者是青少年。由于吸毒所产的幻觉作用特别能吸引青少年,因而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我国青少年吸毒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医学的研究和调查事实表明,吸毒者在生理上和人格方面会发生变异。吸毒成瘾会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破坏,其结果是使身体日趋虚弱、面黄肌瘦,继而造成人格变得扭曲、人性泯灭。不夸张地说,吸毒会使人变成鬼变成禽兽。吸毒者还容易染上各种传染病和艾滋病。据1990年2月8日9《人民日报》报道,云南14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145名男性,1名女性),全部是吸毒者,共用毒品注射器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过量吸毒还会导致死亡,据1990年3月25日《中国日报》报道,云南省有43人因吸毒过量而死亡,其中70%以上是青少年。从目前情况看来,多数的青少年吸毒者是在初中阶段或高中毕业后1-3年里染上毒品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现在,云南是吸毒最严重的省份,特别在边陲地区,由于接近毒品王国“金三角”(指泰国北部、缅甸和老挝的交界地区),吸毒的人甚众,而且殃及青少年。1995年11月,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发生了成批中小学生服用精神药物中毒的严重事件。在事件发生不解放前,有人在长沙市8中校门口向学生兜售一种药物,说什么“吃了来劲”,一些学生就买了服用。后来,市32中、33中、16中和潮宗街小学、湘春路小学、春风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去买药服用,竟有数百人之多。而且服用量越来越大,开始一次服用3、4粒,到后来一次服用10粒,其呈个学生一次最多服用39粒,结果前后有几十人中毒入院,经查明,这批学生服用的药物是一种抗焦虑药,属于国家医药部门严格监控的二类精神药品。按规定,未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任何药品经营单位是不准出售的。专家认为,这类精神药品对12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或禁用,12岁以上的用药剂量也只能为成人用量的一半。因为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的排泄、代谢速度慢,因此可能产生体内中毒。此类药物过量服用,有害于神经系统,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长期服用还会上瘾。这件中毒事件,主要是药店违反严格监控精神药品的规定,非法出售造成的。后来进一步调查表明,服用药物中毒的中小学生,大部分家庭环境不好,学习成绩也较差,普遍存在缺乏社会支持、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

    二、心理分析: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分析:(1)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从我国情况来看,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吸烟的风气还很严重。各种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烟相待,开会、办事、交友、喜庆、丧事等等,到处离不开烟,青少年自小就生长在处处有烟的环境中,即使在电影和电视片中,也斥着吸烟的镜头。可以说,吸烟已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它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家庭的影响。有关青少年吸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吸烟学生的家庭中有人吸烟,而且主要是父亲。许多学生的第一支烟,是从父亲的烟盒中拿的。极少数甚至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吸第一支烟的,中学生对吸烟的害处往往还缺乏认识,有的家长在吸烟的过程中,还会不知不觉讲一些腾吸烟好处的话,这就更加会诱发少年学生的新奇性。第三,学校的影响。不少中学生,在会吸烟的学生的影响下,逐渐地学会了呼烟。另外,在中学里还存在着教师吸烟的影响,这也是不能忽视的。第四,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有较大的变化,容易对吸烟产生好奇心,特别是感到自己长大成熟了,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心中就会想:“抽烟 多神气,多有气派,这才是男子汉风度哩!”这种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学生容易沾上吸烟行为。(2)青少年吸烟的心理生理特征。第一,年龄和生理方面。从年龄来说,初中阶段是吸烟的重要诱发期,最容易学会吸烟。所以,初中的年龄阶段,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高发期。从生理反应来说,吸烟会使中学生心跳加快,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感冒等。现代医学还告诉我们,女中学生抽烟多子,会发生口臭,也可能使皮肤变得粗糙。第二,认识方面。大多数中学生明白吸烟是不好的,是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他们也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吸烟、中学生守则规定不能吸烟。但是,许多中学生对吸烟的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三,情绪和意志方面。中学生容易在高兴或烦恼时吸烟,高兴时吸烟,情绪会更加焕发,明显获得愉快的体验;烦恼时吸烟,情绪会感到轻松,暂时转移了烦恼。有人在中学生中进行过关于戒烟的调查。吸烟的男学生回答有意志戒烟的,占33%,吸烟的女学生回答有意志戒烟的,占29%。由此可见,时常吸烟的中学生,无论男女,表现出对戒烟缺乏坚强的意志。第四,动机方面。中学生开始吸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某项对中学生吸烟动机的调查,我们按动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排列如下:(1)出于好奇心,想尝试一下,带有游戏性质的;(2)同学的影响,在其他同学劝其吸烟的推动下才吸烟的;(3)为了解除除烦恼,如被老师和父母批评了,考试不及格了,或者与同学发生重大冲突了等等,吸烟是为了排除不快的情绪;(4)出于模枋吸烟的姿势和气派,认为大人吸烟样子潇洒、风度不凡,于是跟着学起来了;(5)受大人的鼓动,有的是受成年坏人的唆使。第五,习惯方面。中学生吸烟大多数是习惯性吸烟,一般说还谈不上烟瘾。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常常还会有其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逃学、赌博、小偷小摸等。

    2、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心理分析(1)影响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青少年吸毒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影响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目前,我国毒品泛滥,吸毒的状况的严重的。即使在某些电影和电视中,也经常有贩毒和吸毒的内容,而且往往是写实的,而对吸毒行为的危害性揭露不够,青少年看后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家庭中父母吸毒,也会影响子女沾上吸毒行为,我们在前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的初中生就是受父亲吸毒行为的影响,逐步沾上吸毒行为的。从内部因素来看,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喜欢追求刺激,容易模仿和从众,争强好用,同时,认识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特别容易沾上吸毒行为。(2)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心理特征。第一,认识方面。青少年往往对毒品了解不够,同时也缺乏对吸毒危害的科学认识。所以,常常是在浅薄,幼稚的认识支配下,开始沾上吸毒行为。在吸毒后,即使对毒品的害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此时已经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力了。第二,情绪和意志方面。据说,毒品的吸食会给人带来一种快乐感,内心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青少年吸食海洛因后,特别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幻觉状的精神状态。但是,这种所谓的快乐是暂时的,最终带来的是严重的身心痛苦。多次吸食毒品,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从青少年的意志特征来讲,他们的意志力还不是十分坚强的。所以,青少年一旦染上毒品,单靠自身的意志力,是根本不能戒掉吸毒行为的。第三,心理依赖性和人格变异。青少年在吸食毒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虚幻的、舒坦的感受,似乎从一切烦恼和忧悉中暂时解脱了出来,愉快的幻觉和短时间的欢乐效果,使青少年进入了飘飘欲仙的欣慰状态。但是,这种感受和体验进而会牢牢地吸引着青少年,使青少年无法摆脱继续达到这各状丰收的需要。这就是青少年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毒品的作用会导致青少年人格变异,就是人格上的大倒退,对吸毒的青少年来说,他最大的需要就是能经常吸食毒品,如此之外,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道德心和羞耻心等统统变得没有意义了,统统屈服于毒品这个魔鬼了。第四,动机方面。我国青少年开始吸毒的动机,主要有下列几点:(1)发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为了娱乐和消谴。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3)为了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4)为了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香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香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你吸吧,反正比你吸的那种烟要好多了。我想,反正都是烟,吸就吸吧。就这样,吸了没几支就上了瘾,再也戒不掉了。”(5)为了摆脱烦恼和忧愁有些青少年碰到的挫折,处于焦臣不安的心境,为了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就从吸毒行炽去寻求暂时的解脱。第五,毒瘾心理依赖。毒瘾就是吸毒成了瘾头。我们在上面提到过吸毒会产生一种心理依赖性,这是一种对短暂的快乐欣慰感的需要。但是,毒品的药性过后,通常会使人冷汗淋漓,涕泪不止,恶心呕吐、肌肉疼痛。这是一种处于地狱状态的感受。一位青少年吸毒者自己说:“我的毒瘾发作了,身上就像有成千上面条虫子在咬,一直咬到骨头里,我就会捶胸顿足、丑态百出,这时只能吸上一口海洛因,就是死也不管了。”

    三、矫正: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矫正 据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38岁时国因病戒烟,但很快就失败了,他又恢复每天抽烟20支,以后在67岁时得了颌癌。我国成年人的戒烟情况也充分说明,戒烟杨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对已经吸烟的青少年,让他们戒掉,也是有难度的,但这不是说已经吸烟的青少年就无法戒烟,很多戒烟的实例说明,戒烟最重要的是依靠意志的力量,也就是说靠社会的意志和个人的意志。(1)重视社会环境。国家教委在《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禁止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做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我们说,首要的是要真正认真落实对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的禁烟教育。同时,社会应加强禁止有关香烟的宣传,采取逐步建立无烟区的措施,提高烟税,严禁对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社会良好的禁烟环境,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根本前提。(2)重视家庭环境。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或中小学生的家长,吸烟现象是很普遍的。家长吸烟不但危害自己,而且使孩子容易沾上吸烟行为。研究表明,父亲吸烟,对儿子有很大的影响;而母亲若是吸烟者,其女儿吸烟的可能性就大。家长要逐步做到不吸烟,在此之前可先做到在子女面前不吸烟,进一步要做到家庭中来往客人少吸烟或不吸烟。由于目前青少年吸烟年龄趋低,对于出于好奇心偶尔沾上烟的初中生,家长要严加管教,不能姑息。如发现孩子已有多次吸烟行为,应与学校联系,并对自己子女采取切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办法。(3)重视学校环境。<1>学校要逐步做到禁止吸烟,在此以前,全体教师要减少吸烟,特别是减少在学校里吸烟,做到不在有学生的场合吸烟。教师以身作则,同样也表现在减少吸烟和禁止吸烟方面。这点也是能够做到的,许多无烟校的出现就是证明。<2>要正确解释“大人能吸烟,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吸烟”的疑问。同时,要比较详细地对吸烟的危害 作科学说明。教师要明确告诫学生,未成年人吸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吸烟是越轨的第一步,发展下去不但有损健康,而且可能是犯罪的入口处。可以组织有意义的“禁烟”宣传活动,让中学生自制禁烟宣传画,自编自演有关禁烟的文艺节目,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让中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3>发现吸烟的中学生,不能简单处罚,重要的是加强个别指导和个别是矫正。要查清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经过,了解烟的来源、吸烟的场合和该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对偶尔吸烟者,重在教育引导,注意日常观察,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需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进行矫正。

    (4)心理治疗方法。青少年戒烟应该当机立断,一下子停止吸烟,切断香烟对身体的损害。实际情况表明,青少年吸烟者一般都能治疗过程中有效地或烟。问题在于阴谋诡计止吸烟的复发,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吸不反复,甚至一次戒掉,这才是成功的戒烟。为了保使青少年成功地戒烟,可采取下列是心理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让青少年从喜欢吸烟转变为讨厌吸烟,一旦形成讨厌吸烟的倾向,青少年就不会去抽烟了。如对吸烟的中学生放映吸烟死于肺癌的电影,或其他现身说法的教育,让他们看后确实感到害怕、感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厌恶吸烟。价值改变。许多中学生吸烟是为了自我显示,表示自己具有真正男子汉的成熟形象,很有风度。因此,采取改变与吸烟有关的价值观念,使吸烟的中学生感到吸烟有损于中学生的纯真形象,吸烟只有让他人产生恶感,显示出的是不良品行的倾向,这样,他们就会在新的价值观念的支配下,有效地做到不再吸烟。切断消极影响源。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下,开始吸烟和逐步学会吸烟的。实际上,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成了一种强化吸烟的因素。现在采取割断消极影响源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不让他们与吸烟的同学或同伴接触,实质上是让他们不再有复发吸烟行为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他们已有一定的分辨力和抵制力,不易再受别人的吸烟行为影响。增强压力法。周围的人要支持中学生的戒烟行为,家长、老师以及好朋友要经常支持抽烟者向不抽烟转化,对他们要表示信任、期望成功的成度。这种压力是中学生戒烟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和监督力量,有利于防止吸烟的复发。

    2、青少年吸毒行为的矫正(1)加强禁毒的教育。从我国情况来看,禁毒教育对青少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必须明确,青少年是禁毒教育的重点。我国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还刚开始,由国家禁毒委员会主编,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禁毒教育读本》已于1992年6月出版。不少电视台宣传讲解了有关毒品的基本常识,有的省市开展了群众性的禁毒教育活动。但总的说来,这些禁毒教育措施离我国禁毒斗争的要求还是不够的。我们禁毒教育的目标是,要在毒品还未对青少年造成更大的危害之前,在青少年身上建立起牢固的精神防线。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划。这个禁毒教育的规划,应包括教育对象、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等。通过禁毒教育,使青少年真正了解什么是毒品犯罪,毒品的严重危害性,以及青少年自身如何积极抵制毒品等问题。禁毒教育对广大青

    少年和吸毒青少年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应当分别进行。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画报、演出、展览等形式,进行生动具体的宣传和教育,在表示和年身上树立牢固的反毒、拒毒意识。对吸毒青少年应帮助其矫正或强制戒毒。在禁毒斗争中,预防比矫正更为重要。而禁毒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根本基础。(2)注意早期发现。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早期发现,是十分重要的。发现早,易矫正。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应特别注意少年学生吸毒行为的迹象。这类早期迹象往往有如下表现:如在衣服上和呼气中有押发性气味;没喝过酒,却是摇摇晃晃或舌头发硬、吐字不清;脸色苍白,精神不佳;明显的感情失控,言行粗暴等。另一类是多次服用毒品所产生的慢性影响的迹象:如疑神疑鬼,总觉得被人监视的样子;有幻觉症状;有时好像“癫痫病”发作,瞬间失去记忆;干什么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经常六神无主、呆呆乎乎等。(3)对青少年吸毒行为不同阶段的指导。根据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不同程度,分别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初期阶段,是指出于单纯的好奇心刚开始服用毒品。对这种少年,应使他们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改变无所谓的态度,这往旆是很有效的措施,当灰,尽可能要采取形象、直观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要及时与服毒少年的家长联系,共同配合,加强观察和监督少年的活动。最好的办法是能转移少年的注意力,让他们受新的富有性趣的有益活动的吸引。中期阶段,指数次服用毒品,由上吸毒行为还往往沾上盗窃等不良行为。这种情形单靠学校和家庭力量已不能解决问题,还应与公安部门等有关单位联系,以便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后期阶段,指养成习惯,不能自拨,致使身心都有障碍。这种情况除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外,还必须请精神病攻在生加入,补以医药措施。(4)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生理疗法、封闭疗法和心理疗法等。所谓药物疗法,是指使用药物的内服、外用和注射等手段,帮助青少年吸毒者戒毒。至于药物,有西药药品,也有中药药品,还有中西药相结合的新型药品,一般说,药物疗法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药物反应。所谓生理疗法,是指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使青少年吸毒者在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转移到对另一种药物的依赖上,就是用某种合成药品来替代青少年对毒品的需要。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有后遗症,造成新的药物依赖,而且只对86%吸食海洛因的人的使用有显著效果。所谓封闭疗法,就是让青少年吸毒者住进没有任何危险物品的房间里,当他们毒瘾发作时,不管不问,随便他们怎么忍受和挣扎,过了几个星期后,毒瘾会慢慢自行消失,同样可以达到戒毒的目的。但这种疗法产生的痛苦较大,也会发生意外的自伤事故,所以不宜常用。通常,只有对绝少数反复吸毒、毒瘾严重的青少年,才能使用。所谓心理疗法,就是对青少年吸毒者进行引导和教育,逐步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重新培养具有意志控制的能力,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对青少年更应重视以心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到让青少年吸毒者摆脱对毒品的生理上的依赖性,要比让他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上的依赖性相对容易得多。矫正吸毒的关键,就是如何能真正有效地摆脱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如果只是消除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而没有能在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那末不可能做到彻底戒毒。在我国需要尽快广迅速安全、减少痛苦的戒毒新药。现在已经有人发明了“杨氏戒毒法”,效果好、痛苦少,对青少年戒毒十分有利。与此同时,还特别需要重视对青少年吸毒的心理研究,总结心理治疗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从而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弄虚作假正大幅度地降低恢复吸毒的比率。90年代初,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们在深圳宝安戒毒所进行了新的科学尝试。他们探讨使用厌恶疗法(用电击造成吸毒者的痛苦)和催眠疗法相结合,达到重新塑造人格。这些探讨表明,通过重新塑造自我,培养新的人格,从而逐步摧毁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是有可能的。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完

    善和有效。

    第四篇:青少年问题行为及矫正解读(本站推荐)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对应矫正方略

    杨 淳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一个个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因此部分个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名词——问题学生,之所以称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问题行为未得到相应的矫正。

    关键词:中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方略

    一、中学生问题行为诞生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学校这块圣地所培养的学生不再仅仅受到学校的教育与感化,而且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教育与感染。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个人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再那么单纯了,这也就导致了个体受教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然而任何一个领域都至少存在两面性,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对孩子来说再也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变为了更为广泛的教育——社会性的教育。在这个大的领域里,如果不加以引导,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个体的成长就容易偏离正常的路线,就容易出现偏差,进而导致个体行为不合乎规范,产生问题行为,出现问题学生。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常见中学生问题行为

    要研究和预防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及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技术,首要问题是要了解明确,什么是中学生不良行为或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才有内容和对象,才能顺藤摸瓜,寻求到产生不良行为多种根源(或因素),对症下药,找到应对的理论技术、方法、对策,才能完成我们教育目标和任务。那么什么是中学生不良行为?什么是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呢?

    人生活在种种规则中,并在各种规则的约束下成长、成熟、成形,我们也是依据种种既定规则来判断中学生行为中的轻者如迟到、早退,重者如抽烟、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等行为的良与不良。因此,我们认为,中学生问题行为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根据不良行为发生严重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中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

    三、中学生问题行为产生原因

    进入中学阶段后,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产生了急剧的变化。青少年已初步突破了家庭这个小圈子的束缚,初步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广阔天地中。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的激荡和冲突,常常会引起那些初涉人世的青少年的迷惑和不解。另外,对学习成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变化,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1)对社会规则认知存在偏见。

    社会行为规则,是社会要求内部成员必须一致遵守的行为的规范。青少年初涉社会,理解能力和辩识能力较弱,对社会规则的内容及执行规则的意义的认识往往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常会出现对社会行为规则的意义障碍。所谓意义障碍,是指当青少年头脑中形成的某种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对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社会行为规则的误解。由于学生的指导思想不明确,他们的问题行为会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造成“小错不断,终成大患”。(2)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

    意志是个人通过克服困难而完成某种事情的心理能力。它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所以从其强弱程度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意志坚强的人善于把握自己,克服困难,即使路途再遥远,他也能耐心地驱策自己前进,最终达到目的地。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样的人对困难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能面对现实,稍一受打击,马上会有自闭、自毁的举动发生。有些自控力差的人,往往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出许多违反道德规范和社会成规的行为。事实证明,青少年的许多严重的问题行为,如自杀、出走、逃学、殴斗、攻击性行为都与其以治理薄弱和自控力差有关。

    (4)挫折忍受力低

    挫折忍受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忍受挫折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总是难以避免的。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往往与其不能正确应对挫折联系在一起的。成绩不好,同学和师生关系紧张,都容易导致挫折感。而青少年可能积极也可能消极的应对挫折,积极的反应是认真分析和总结失败的原因,吃一堑长一智,自己发奋图强。

    消极的反应则是通过内罚和外罚两种方式表现出来。所谓外罚,是指以攻击别人来消除受挫后的紧张情绪。有的学生挨了批评后想不通,总是有想法认为老师跟他过不去,于是对老师采取谩骂、诋毁甚至殴打的报复方式,或采取一些变相的攻击方式,如抱怨、牢骚、嘲笑、讽刺和装疯卖傻等。内法反映是青少年将受挫的原因归于自己,采取惩罚自己的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自我孤立、轻生、用不正当的手段自我安慰。

    不论是外罚还是内罚,这些问题行为都是学校中那些“问题学生”们接受挫折现实的方法。

    (5)不良的行为习惯

    不良的行为最初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许多的问题行为,开始的时候总是偶然发生的,然而教育者忽视了这些小的因素,以致积少成多,积病成痼,最终无法根除。所以对于小毛病,小错误,不能小题大做,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早发现、早教育。扁鹊和蔡桓公的例子,千万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四、预防和矫正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方略

    研究预防和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对策。要预防和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必须从优化环境和提高素质上入手,以减弱或消除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环境条件,学习和掌握预防和矫正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技术,从而达到改良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之目的。

    (一)预防措施

    1、认真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提高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的出生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遗传因素而产生的问题儿童的数量。

    2、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公众医疗保健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婴儿疾病而产生的问题儿童数量。

    3、加强和重视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特别是性知识教育,减轻青少年青春期综合症的发生。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促进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庆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优化环境,净化中学生成长的土壤。

    1、社会

    (1)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2)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注意联手开展教育活动,取得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一致性,抵御各种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思想腐蚀和侵害。

    2、学校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①校园的绿化、美化与教育化相结合,既体现五千年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反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准则;②要努力让每一块墙、每一棵树、每一片草都成为向人们展示文明,警示愚昧的活教材;③校园的宣传窗、黑板报、广播及电视网络则更应成为我们宣传教育的载体;④坚持校园文化传统活动并结合形势和学生实际不断充实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使校园文化保持很强的生命力。

    (2)重视和加强课外阅读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功能,重视与语文课的阅读教学相结合,使中学生学会学习,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明辩是非及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

    (3)开设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卫生、道德、法制等知识的教育,重视加强生活指导。

    (4)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育转化要点面结合,既要做好个别转化,还要重视群体教育,两者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健全的集体构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础。对个体转化,必须要坚持因人施教,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而面对整体教育,则要十分重视整体教育的作用。全班性、全校性的常规系列教育及结合形势和实际开展的专项教育,都是整体教育的重要内容。(5)引导实践,锻炼意志,帮助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十分注意对他们的学习上的帮助,只有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并产生成就感的时候,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才会从不良行为习惯中转移过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建立及巩固才会有牢固的基础。

    3、家庭

    (1)提高家长素质。(2)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三)矫正方略

    一个中学生要想不发生一种不良行为,或没有一点不良习惯,客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如何矫正已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或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中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减少这些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常见的行为矫正方法有:消退、暂停、反应代价和厌恶疗法。

    1、消退。行为矫正专家认为,人类的不良行为都是不良条件强化作用的结果,如果取消这些不良的强化物,不良行为就可能消退。采用消退技术矫正不良行为时,要注意几点:

    ①消退与积极强化相结合。在选择对不良行为进行消退处理时,应同时选择适当的替代行为,并予以正强化。

    ②其次,对那些与问题相关的所有强化物都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可能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③要选择好消退程序的环境。

    ④在消退过程开始初期,当不给所欲消退的行为以强化时,这个行为可能会比先前出现得更严重,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性爆发(extinctionburst),因此要做以未雨稠缪。

    ⑤在实施消退程序的末期,目标行为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又突然上升,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这可能是受到其他的隐性强化物影响所致。

    2、暂停。这种方法就是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得不到目标行为的任何强化,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做法一,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行为不予强化;另一做法,要求行为者离开当前存在强化物的行为情境(暂停区域)一段时间。暂停区域是离行为情境较近的一个孤立区域,区域里基本上没有任何对其行为产生强化的强化物。使用暂停技术有三个控制重点。首先,必须清楚与不良行为相联系的强化物或强化物存在的环境;其次,不良行为发生后,马上实施暂停,终止强化物或强化情境的作用;同时,对不良行为的出现,所有有关的人员都应对其实施强化暂停;第三,不良行为发生者在暂停区的行为受到控制,不能任其自由。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04期

    【2】邵海英;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年第22 卷第3期

    【3】冯彩勤;对一名初中“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年

    【4】姜晶,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及调控策略[J];江西教育;2024年Z4期

    【5】魏玲;教师对中学生问题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4年

    【6】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24年

    【7】王素华、陈杰、李新影;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年第21卷第2期

    【8】闫磊;浅析问题青少年行为矫治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J].社会工作.2024,4(4):27-29 【9】游季浦、田守铭;青少年社会心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0】阿瑟•雷伯著、李伯黍等译;心理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泰山学院毕业论文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性格秉性,情绪爱好无一不受家庭的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或丧失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就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 家庭因素 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之中,且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中,社会内部蕴藏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滋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家庭是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青少年生活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就最大。随着当今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极易成为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漏洞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青少年犯罪是指从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据统计,5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重不足20%,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青少年犯罪还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主体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低文化程度的居多,犯罪手段也呈现成人化、凶殘化和智能化,犯罪类型主要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为主,犯罪组织则日趋团伙化,并且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2]”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大量进城等引起了家庭因素的变化,包括家庭成员结构状况,家庭环境因素以及家庭教育状况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从而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家庭结构因素的影响

    完整的家庭、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正常良好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多数青少年犯罪都源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或者家长长期没有尽到抚养教育义务的家庭。主要表现为两类家庭。一是破碎、重组型家庭,指家庭原有的自然结构被破坏,双亲不全或有继父母的情况。包括破碎型家庭和重组型家庭。破碎家庭中父母因死亡或父母感情破裂导致分居、离婚等,使得家庭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换,这样的家庭父母常常没法对青少年进行悉心的照顾,忽视了青少年的感受,这很容易让青少年偏离正常成长的轨道。重组家庭是指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或另一方重新与其他异性组合成的新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也是不完整的,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利的,甚至危害大于破碎家庭。面对父母新的另一半,青少年与其没有感情基础,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和抵触心理,为了逃避这种感觉,青少年很容易离家出走,这时青少年内心脆弱,极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影响,做起违反犯罪的事。二是松散、隔代抚养型家庭,指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或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子女长期寄养在他人家庭的情况。这样的家庭结构,不但会使得父母与青少年疏远、成员间沟通缺乏,从而淡化了家庭成员的感情关系,而且这样的家庭结构还减弱了家庭应有的教育功能,父母长期不在青少年的身边,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悉心对待,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父母因工作繁忙,长期不在子女身边还可能将青少年托付给老人抚养,这就产生了隔代抚养。老人一般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身体体力上

    和精力也有限,无法很好地抚养教育青少年。另外,大部分的老人都比较宠爱小孩子,小孩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这样会让青少年形成娇生惯养的个性,青少年得不到严加管教,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而犯罪。

    (二)家庭成员及经济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长自身的人格缺陷。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父母,特别容易以不当的教养手段来教养子女,这样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就会身受父母的不当教养。青少年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透过观察与模仿,可以学得他人的某种行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风家教对子女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将来乃至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恶习,如懒散、麻将成瘾,口吐脏话动輒打人,爱占便宜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孩子,家长自身的人格缺陷正一点点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并未能带来相应的道德观念的进步,倒使许多人越来越感到我们的身边常常像是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陷阱。一些家长也常常有意无意地用“老实人吃亏”的人生哲理去影响孩子,常常听闻一些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若有同学打你,你也打他,谁怕谁”。殊不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烙下怎样的阴影。

    【3】其次,父母本身智力与身体的缺陷。父母智力或身体有缺陷,如精神病、盲人,他们自己生

    活都无法自理,更谈不上给子女以教育。处于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往往先天不足,在学校、社会还可能因家庭缺限受到歧视,过早的流入社会,养成不良恶习直至违法犯罪。再次,家庭的经济因素。经济原因虽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必然因素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条。经济收入低的家庭,不能给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为了满足在家里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家庭经济状况的不佳,青少年居住的环境和周围条件不良,周边人员的文明程度、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也都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富裕的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富裕家庭过分重视物质生活,认为物质需求的满足就是对子女爱,把家庭的抚育功能极端化,淡化了教育功能。忽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间接地使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父母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长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出现越轨行为。

    首先,对孩子管得太多、太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普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若超出了这个度就可能物及必反。人们多有这样的体会:当外界的压力增大到自己感到行为的自由受到威胁时,心理就会产生焦虑无助,长期下去,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心灵畸形、变态,导致犯罪。而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也给青少年犯罪设下隐患。家庭暴力更是首害。家庭暴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即“棍棒式的强制”;另一种是隐性的,即“温柔的强制”它们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若不能及时排解就很可能导致青少年易冲动性犯罪。父母把自己的过高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心理感受和需要;一味发号施令,好为人师,不容分辩,甚至咄咄逼人,这些态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日久天长,“压迫越深,反抗越大”,轻者以顽固、找岔、顶牛等方式来发泄“仇恨”,重者出现人格发展不健全,形成攻击性人格,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在学校里的“害群之马”其实是不良家庭的“受害者”。

    其次,过度溺爱,放纵孩子

    现存的家庭抚育机制,以及与其相关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姻状况等因素,导致独生子女这一代是在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得到了以往其它时代同龄人很难享有的关怀和照顾。家长视子女为“太

    上皇”,“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物质、精神、生活上几乎是有求必应,给子女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这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渐渐地,他们失去了对自己、对周围人的责任感,这种在“爱”中泡大的孩子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缺乏与人和睦共处的能力。这样的青少年往往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会变现为手足无措,在外界一定的刺激下和外界的不良因素诱导下,极易导致其违法犯罪。

    再次,教育孩子简单粗暴

    这里主要指专制型教养方式,也就是父母用粗暴的训斥、打骂、体罚等手段对子女进行简单粗暴管理和教育。一方面是由于一些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不良行为或过错,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体罚来教育子女。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又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希望通过罚跪、打骂等手段使子女上进。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子女同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性格偏激,甚至离家出走,最终走上邪路。还可能造成青少年对粗暴手段的模仿学习,在其心理压抑、寻求平衡时,一旦遇到类似情境,很可能也以暴力手段报复社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从家庭角度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4]

    一个健康、和谐和融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父母应当为孩子确立行为准则,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父母应戒绝“不打不成器”的管教方式。应该以肯定、支持、鼓励的管教模式,用温暖、宽容、真诚的亲情教导子女,建立起和谐的家庭互动关系。对于学业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缺陷的子女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不应歧视,更不应体罚和虐待,如此才能培养出理性、进取、富有同情心的一代。

    (二)要学会爱孩子

    爱孩子似乎是最简单的事情,是人类乃至其他生物的本能,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爱。苏国红在《飘飘的红云》中的一段话,值得父母深思。“任孩子肆意玩水游泳的父母,孩子游水而死,会痛不欲生地后悔自己过于放纵;从不让孩子近水,孩子因不会游泳,而掉进沟里淹死的父母,会悲痛欲绝地自责自己的不该;为了躲避父母的眼睛,而逃到远处学游泳,再也没有回来的孩子,也会让父母内疚一辈子„„也有很多父母亲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游泳,待教会了之后,晓之利弊,然后看着孩子自由而快乐地畅游„„”对于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与其心交心,真诚沟通。即便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也不能一味歧视和压服。亲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举手投足的关爱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人性沿着健康方向发展;尊重理解认可孩子,同时让他学会关心人、尊重人,让孩子有机会表现好。

    (三)合理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决不什么坏事,它会使孩子受到鼓励,并且孩子的抱负水平与父母的期望高低直接相关。但父母的期望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合理性。父母的期望和鼓励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和性格,所提出的目标是孩子通过努力做得到的,而不应是完全脱离实际的空想。否则会使孩子感到这种期望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二是让孩子坚信父母期望的合理性。父母要通过某种形式,把自己的期望注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去,使这不知不觉地变成孩子自己的愿望。然而现实中有许多家长基于功利的目的和攀比的心态,给孩子设置了太多的标准和过高的期望值,把自己所谓的“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特点。这导致孩子要么以回避的形式自杀要么以暴力的形式反抗父母甚至反抗社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

    通过许多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犯罪的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用法

    律武器保护自己导致许多花样年华的少年坠入犯罪的深渊。作为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法制教育,从小灌输遵纪守法的思想,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律意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要和孩子共同讨论,辩明是非,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能用自己的方行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习气的腐蚀。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时应注意的事项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且这一时期盲目、冲动,逆反心理突出。青少年作为是独特的个体,是积极的权利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强烈需求:渴望被父母理解与关怀,渴望被社会认可。相信他们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家庭的教育主要是引导性的而非强制性的教育,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一切奇思妙想。多关心,多鼓励,使他们自信、安全感、控制、关心、自主、刺激等需求得到及时而又合理的满足,那么家长就不会头痛,青少年就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武小民.《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法制网.[2]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4年6月北京第1版

    [3]黄恺、唐艳丽.《论家庭因素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4] 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中国法院网》2024年7月2日。



    推荐阅读:
    青少年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相关研究解读
    2024年礼和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活动总结
    上德育工作总结
    五队中学家长学校2024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
    上一篇:24短文两篇解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