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婚礼大全 社区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4.5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同步检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含答案)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蓝色心情 时间:2024-06-26 00:56:46 下载.docx文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4.5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的原理是()

    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C.大小和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所示,现在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A.带①②去

    B.带②③去

    C.带③④去

    D.带②④去

    3.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MBC=6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A.SAS

    B.AAA

    C.SSS

    D.ASA

    4.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旋转,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ASA

    5.如图,AB⊥BC,OB=OC,CD⊥BC,点A,O,D在一条直线上,通过测量CD的长可知小河的宽AB,由此判定△AOB≌△DOC的依据是()

    A.SAS或SSA

    B.ASA或AAS

    C.SAS或ASA

    D.SSS或AAS

    6.在测量一个小口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AD=BC,测得AB=a,EF=b,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是()

    A.a

    B.b

    C.b﹣a

    D.(b﹣a)

    7.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SAS

    B.ASA

    C.AAS

    D.SSS

    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ABC,所以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SAS

    B.ASA

    C.SSS

    D.HL

    9.如图1,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使点落在处,交AD于E,若,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则图中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的个数是()

    A.5个

    B.4个

    C.3个

    D.2

    11.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

    A.6cm

    B.7cm

    C.8cm

    D.9cm

    1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A.60°

    B.90°

    C.120°

    D.150°

    二.填空题

    13.如图,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这个测量用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

    14.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若DE=20米,则AB=

    15.如图,小明与小红玩跷跷板游戏,如果跷跷板的支点O(即跷跷板的中点)至地面的距离是50cm,当小红从水平位置CD下降30cm时,这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

    cm.

    16.如图,在新建的小区中,有一条“”字形绿色长廓,其中,在,三段绿色长廊上各修一凉亭,,且,点是的中点,在凉亭与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要想知道与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__________的长度.理由是:可以说明__________,从而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题:某校七(1)班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Ⅰ)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Ⅱ)如图2,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问:

    图1     图2

    (1)方案(Ⅰ)是否可行?,理由是;

    (2)方案(Ⅱ)是否可行?,理由是;

    (3)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

    (填“成立”或“不成立”).

    18.如图1所示的折叠凳.图2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和CD的长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设计为30cm,则由以上信息可推得CB的长度也为30cm,依据是

    三.解答题

    19.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

    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

    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

    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

    ④测得DE的长为5米.

    (1)河的宽度是  米.

    (2)请你说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

    20.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A点处,在河的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30步到达一棵树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3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在一条直线时,他共走了140步.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估计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21.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出,墙壁厚是35cm,B点与O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cm,画CD⊥OC,使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

    22.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23.公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如图,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路旁各有一小石凳E,M,F,M恰为BC中点,且E,F,M在同一条直线上,在BE段道路上停放了一排小汽车,从而无法直接测量B,E之间的距离,你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吗?说明其中的道理.

    24.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25.如图,树AB与树CD之间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且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求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4.5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的原理是(B)

    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C.大小和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所示,现在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A.带①②去

    B.带②③去

    C.带③④去

    D.带②④去

    解:A、带①②去,符合ASA判定,选项符合题意;

    B、带②③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C、带③④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D、带②④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MBC=6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A.SAS

    B.AAA

    C.SSS

    D.ASA

    解:在△ABC和△MBC中,∴△MBC≌△ABC(ASA),故选:D.

    4.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旋转,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ASA

    解:△OAB与△OA′B′中,∵AO=A′O,∠AOB=∠A′OB′,BO=B′O,∴△OAB≌△OA′B′(SAS).

    故选:B.

    5.如图,AB⊥BC,OB=OC,CD⊥BC,点A,O,D在一条直线上,通过测量CD的长可知小河的宽AB,由此判定△AOB≌△DOC的依据是()

    A.SAS或SSA

    B.ASA或AAS

    C.SAS或ASA

    D.SSS或AAS

    解:∵AB⊥BC,CD⊥BC,∴∠ABO=∠OCD=90°,在△ABO和△DCO中,∴△ABO≌△DCO(ASA),则证明△ABO≌△DCO的依据的是ASA,也可以利用AAS得出.

    故选:B.

    6.在测量一个小口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AD=BC,测得AB=a,EF=b,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是()

    A.a

    B.b

    C.b﹣a

    D.(b﹣a)

    解:连接AB.

    在△AOB和△DOC中,∴△AOB≌△DOC,∴AB=CD=a,∵EF=b,∴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是(b﹣a),故选:D.

    7.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D)

    A.SAS

    B.ASA

    C.AAS

    D.SSS

    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ABC,所以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SAS

    B.ASA

    C.SSS

    D.HL

    解:∵AB⊥BF,DE⊥BF,∴∠ABC=∠EDC=90°,在△EDC和△ABC中,∴△EDC≌△ABC(ASA).

    故选B.

    9.如图1,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使点落在处,交AD于E,若,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则图中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的个数是()

    A.5个

    B.4个

    C.3个

    D.2

    解:由折叠知△BDC

    ≌△BDC

    ∴∠C′BD=∠CBD=22.5°

    ∠C′=∠C=90°

    ∴∠C′BC=45°

    又∵∠ABC=90°

    ∴∠ABE=45°

    易得:∠AEB=45°,∠C′ED=45°,∠C′DE=45°。

    综上所述共有5个角为45°,判故选A。

    11.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

    A.6cm

    B.7cm

    C.8cm

    D.9cm

    解:设△DEF的面积为s,边EF上的高为h,∵△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

    ∴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8

    又S=•EF•h=18,∴h=6

    故选:A.

    1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A.60°

    B.90°

    C.120°

    D.150°

    解:∵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BC=EF,AC=DF,∴Rt△ABC≌Rt△DEF,∴∠2=∠3,∠1=∠4,∵∠3+∠4=90°,∴∠ABC+∠DFE=90°.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如图,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这个测量用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ASA.

    14.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若DE=20米,则AB= 20米 .

    解:∵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AC=DC,BC=EC,∵在△ACB和△DCE中,∴△ACB≌△DCE(SAS),∴DE=AB,∵DE=20米,∴AB=20米,故答案为:20米.

    15.如图,小明与小红玩跷跷板游戏,如果跷跷板的支点O(即跷跷板的中点)至地面的距离是50cm,当小红从水平位置CD下降30cm时,这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 80 cm.

    解:在△OCF与△ODG中,∴△OCF≌△ODG(AAS),∴CF=DG=30(cm),∴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50+30=80(cm),故答案为:80.

    16.如图,在新建的小区中,有一条“”字形绿色长廓,其中,在,三段绿色长廊上各修一凉亭,,且,点是的中点,在凉亭与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要想知道与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__________的长度.理由是:可以说明__________,从而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__________.

    【答案】,≌,17.阅读理解题:某校七(1)班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Ⅰ)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Ⅱ)如图2,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问:

    图1       图2

    (1)方案(Ⅰ)是否可行?可行,理由是SAS;

    (2)方案(Ⅱ)是否可行?可行,理由是ASA;

    (3)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18.如图1所示的折叠凳.图2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和CD的长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设计为30cm,则由以上信息可推得CB的长度也为30cm,依据是

    答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O是AB、CD的中点,∴OA=OB,OC=OD,在△AOD和△BOC中,∴△AOD≌△BOC(SAS),∴CB=AD,∵AD=30cm,∴CB=30cm.

    所以,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三.解答题

    19.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

    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

    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

    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

    ④测得DE的长为5米.

    (1)河的宽度是 5 米.

    (2)请你说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

    证明:(1)由题意知,DE=AB=5米,即河的宽度是5米.

    故答案是:5.

    (2)如图,由题意知,在Rt△ABC和Rt△EDC中,∴Rt△ABC≌Rt△EDC(ASA)

    ∴AB=ED.

    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20.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A点处,在河的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30步到达一棵树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3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在一条直线时,他共走了140步.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估计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解:(1)所画示意图如下:

    (2)在△ABC和△DEC中,∴△ABC≌△DEC(ASA),∴AB=DE,又∵小刚共走了140步,其中AD走了60步,∴走完DE用了80步,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即DE=80×0.5米=40(米).

    答: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为40米.

    21.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出,墙壁厚是35cm,B点与O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cm,画CD⊥OC,使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

    解:∵OC=35cm,墙壁厚OA=35cm,∴OC=OA,∵墙体是垂直的,∴∠OAB=90°且CD⊥OC,∴∠OAB=∠OCD=90°,在Rt△OAB和Rt△OCD中,∴Rt△OAB≌Rt△OCD(ASA),∴DC=AB,∵DC=20cm,∴AB=20cm,∴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

    22.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解:DE=AB,理由如下:

    ∵AB⊥BF,DE⊥BF,∴∠B=∠EDC=90°.

    在△ABC和△EDC中,∴△ABC≌△EDC(ASA),∴AB=ED.

    23.公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如图,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路旁各有一小石凳E,M,F,M恰为BC中点,且E,F,M在同一条直线上,在BE段道路上停放了一排小汽车,从而无法直接测量B,E之间的距离,你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吗?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测出CF的长即为BE的长.

    由道路AB∥CD可知∠B=∠C.又因为M为BC中点,所以BM=CM.又因为∠EMB=∠FMC,所以△EMB≌△FMC(ASA).

    所以BE=CF.24.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解:AA′=BB′.理由:因为O是AB′,A′B的中点,所以OA=OB′,OB=OA′.又因为∠A′OA=∠B′OB,所以△A′OA≌△BOB′(SAS).

    所以AA′=BB′.25.如图,树AB与树CD之间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且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求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

    解:∵∠AED=90°,∴∠AEB+∠DEC=90°.

    ∵∠ABE=90°,∴∠A+∠AEB=90°.

    ∴∠A=∠DEC,在△ABE和△DCE中

    ∵,∴△ABE≌△ECD(AAS),∴EC=AB=5m.

    ∵BC=13m,∴BE=8m.

    ∴小华走的时间是8÷1=8(s).



    推荐阅读:
    4.5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同步检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含答案)
    施工工艺工法 射灯、壁灯的使用技巧
    亿以上数的写法
    2024年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方案(返校、管理、安全、后勤、教学)
    中式烹调师 初级、中级、高级 试题包含答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