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用工合同 300字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尘埃落定 时间:2024-08-01 09:46:40 下载.docx文档

    《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准动词,读准节奏。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

    2.总结学法,学会学法。

    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第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大水缸破裂。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联——查——读——说。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司马光的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很明白,我着急,就立即回答了。如:学生问:“水缸里的水深吗?”我立即回答:“很深。”其实,只要学生读课文“没水中”,就可以理解。我想:教学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教学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再上这节课,我会注意到运用读、说、演等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说故事、演课文,通过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知识内化,让学生品味语文,提高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对范读作用的引领。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司马光》教学反思

    (二)《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第一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一、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第一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文言文。

    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课后的第一题要求。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推荐了一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我又推荐了一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文言文——司马光的另外一则小故事,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

    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司马光是怎么砸缸的?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达基础上,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感悟司马光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从而真正走进文本,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另外,我还注意引领学生学会积累。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不足之处: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

    板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符号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本节课上缺少司马光破瓮的结果。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四、改进措施: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课文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怎样做?”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学生们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



    推荐阅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企业:在隧道贯通仪式上的讲话
    2024年在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四页)
    勇于担责 直面挑战 党课材料
    组织人事工作总结报告6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