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业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第一篇:“十一五”工业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十一五”工业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总结材料:
xxxxxxxx公司
“十一五”工业规划与技术改造
总结材料
“十一五”期间,xxxxx公司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一五”决策部署,转方式、调结构,本着“xxxxxx”的原则,坚持科学管理、精益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
作为山东省xxxx汽车工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xxx重点工程,xxxx项目自2024年开工建设到今年10月份全面建成投产,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公司先后投入巨资实施生产系统升级改造,新建技术研发中心和试验中心,转战略发展电动汽车。投入得到良好回报,预计2024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0.9亿元,利润1.5亿元,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入数亿元实施轻型汽车生产线技术改造、二期工程技术改造,极大的推动了产能开发;对技术中心设计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财务数据管理系统、在线检测仪器设备和资源计划系统升级改造,打造科学管理体系;投资1.6亿元新建技术研发中心和试验中心,提升研发水平;投入3亿元实施电动汽车测试设备及生产线改造。新建冲压、焊接、1011165419948yangyachen
1车架、涂装、工装、总装、检测等厂房和生产线及公用配套设施,实现在新能源领域的空间布局。
在关键技术领域与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填补了领域空白,提升综合实力。加快人才制度创新,培养技术人员160余人,博士30余人,高级工程师60人。“十一五”期间,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
“十一五”规划建设与技改成效显著,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税收0.5亿元,利润1.2亿元,累计增加产值近150亿元,提供2万多个就业机会,公司也成为综合实力居行业前5位,名列全国机械行业500强,总资产8.4亿元,占地41万㎡,拥有国内先进生产线,配套设施完善,研发水平领先,产品体系齐全,营销网络布局合理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对拉动xxxx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磨灭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公司走精益化道路,着力解决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系,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生产效益。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将产品线从轻卡延伸到微型车和中重卡,满足市场需求;将电动客货汽车作为战略性产品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欧洲认证的同类产品,打开了批量出口欧洲的大门,加快了电动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同时,建立整车制造、研发、零部件、服务贸易和人才培养等五大平台,努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谋划长远发展。
“十二五”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将坚持以先进的经营理1011165419948yangyachen
2念、专业的信息化手段、领先的产品制造技术,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提升研发水平,拓宽产品领域和市场,到2024年形成年产3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实现上市的汽车集团。
山东xxxxxx公司
1011165419948yangyachen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3
第二篇:芜湖市“十一五”工业规划纲要
芜湖市“十一五”工业规划纲要
芜湖市经济委员会 二OO五年十二月
一、“十五”工业回顾
“十五”期间,芜湖工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由2024年的工业现价产值180亿元,发展到今天54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净增360亿元,超过以往45年的增长总和,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九大产业体系,其中部分产业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五年是芜湖改革创新的五年,是芜湖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的五年,又是芜湖工业结构大调整的五年。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扶持出口持续增长的宏观政策下,我们抓住了这一轮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十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从芜湖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芜湖工业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和芜湖重点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来看,芜湖工业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现阶段是芜湖实现工业化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芜湖工业增长方式转型时期,芜湖工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有:
1、工业经济增长处于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转变时期。这一特征表现在:粗放式发展受到明显制约,落后产品、落后工业装备淘汰速度加快,产品升级周期缩短,高技术产业正在崛起。
2、核心企业正处在形成时期。核心企业形成所表现的 主要特征是企业装备更新速度加快,研发体系初步建成,体制结构科学,规模迅速壮大,品牌认同度大幅上升。2024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已达78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已达到1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3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家。拥有奇瑞、海螺、烟厂、鑫科、楚江集团等2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品牌建设、市场占有率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产业集群、特色创业基地已进入成长时期。依托核心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产业聚集,达到高度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是现代工业化的基本特征。现阶段芜湖工业正是产业集群、特色创业基地建设和成长时期。汽车工业配套率已达到85%,家电工业配套率已达70%。汽车、电子电器、铜合金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正步入高速成长期;特色创业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4、芜湖工业已步入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未来芜湖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源将来自于汽车工业。近几年芜湖工业的投资60%集中在汽车工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汽车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芜湖汽车工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芜湖已步入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时期,全市60%以上的增量将来自于汽车工业。
“十五”期间,芜湖市工业经济在全面提高经济素质,推 进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健康的增长。工业结构加快了战略性调整步伐,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全市工业经济在质和量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芜湖工业在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仍将是芜湖国民经济的支撑;在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中,仍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振奋人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领,为我们编制好“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和安徽省实施“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的战略契机,牢牢抓住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切入点,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经济规模;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工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倡导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低耗、高效新型工业化城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中小企业在区域、县域、特色和配套经济中独特作用,逐步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和六个优势产业、七个产业集群和二十个特色创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强化工业经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谋划建设好安徽长江经济带,形成相互支撑,3 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安徽在中部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三、“十一五”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面向国际,差异竞争原则。县区工业发展规划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积极参与和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分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差异竞争。
(二)坚持城乡一体,市、县(区)优势互补的发展原则。当前芜湖工业正由北向南延伸,发展的重心也在逐步转移。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芜湖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核心。市域经济要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提升市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工业布局合理调整优化。市区和三县在“十一五”期间要将区域中心区的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工程,向工业园区集聚,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推动招商引资。
(三)坚持产业相对集中、相关企业相对聚集的发展原则。加快块状经济体系的建设,推动产业相对聚集,实施大物流、大配套、大市场的发展方向,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产业集聚来体现和优化。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培育高度集约化的工业经济体系。建立淘汰落后、发展先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激励机制,努力创造工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发展战略
(一)实施东向发展战略
在推进东向发展战略中,以思想接轨为先导,全方位学习长三角的开放意识、进取精神和务实作风,摒弃传统小农文化和小商文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行为模式。
依托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积极推进本地区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之间开展水平分工、垂直分工、梯度分工的全方位协作,做大做强尖端先进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存量吸引增量,利用增量激活存量,做大总量。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形成比较优势,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为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
构建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激励机制,拓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绿色通道,努力营造适合于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环境和良好氛围,创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高度聚集、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体系。
(三)品牌建设战略
着力打造芜湖知名品牌,通过品牌的建设提高芜湖工业在全国的地位。采取激励机制,营造企业品牌建设的氛围和成长空间。
(四)招商优化战略
以重点产业配套、重点产业整合为主线,并依托芜湖产业的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注重在三大支柱产业的配套、船舶制造、纺织服装、优质品牌企业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将招商引资与芜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连为一体。重点推进特色园区、特色创业基地的建设和招商,逐步形成具有芜湖产业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十一五”期间招商投资规模力争超过300亿元。
(五)研发体系建设战略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就业率高、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为主要特征的“三高四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由一般制造型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研发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增长方式向节约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十一五”期间,将扩大芜湖同国内外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依托现有产业,建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四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在芜湖建立工程研究分院,逐步完善芜湖市九大产业的研发机构。
五、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规模化经营的芜湖制造产品,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的企业集群。建立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块状经济体系,谋划建设好 沿江经济带。初步确立芜湖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工业领域发展战略是全力推进8255发展目标,即完成工业总投资8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完成500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02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打造5个百亿元企业,建立五大门类先进制造业基地。
㈠九大产业“十一五”销售收入实现目标是:
⑴汽车及零部件工业9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400亿元)。⑵材料工业5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200亿元)。⑶电子电器工业26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100亿元)。⑷船舶工业60亿元。⑸机械装备工业95亿元 ⑹纺织服装工业60亿元。⑺现代生物与医药工业30亿元。
⑻烟草及食品加工工业1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30亿元)。⑼其它工业:8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30亿元)。㈡建立四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⑴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⑵铜合金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⑶光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⑷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㈢建立五大全国著名品牌
“奇瑞”轿车品牌;“海螺”建材品牌;“鑫科”、“精诚”铜 合金材料品牌;“新兴”铸管业品牌;“迎客松”、“都宝”卷烟品牌。
㈣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十一五”期间,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0%以上。
㈤芜湖市规模以上的企业数由2024年预测的600户到2024年超过1500户。
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首先在五个工业门类实现突破:
建立以奇瑞轿车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基地;以铜合金材料、化学建材、管材为主的材料制造业基地;以空调器及光电子为主的电子电器制造业基地,以电站锅炉、模具、数控机床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特种船舶为主的船舶制造业基地,到2024年企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品牌建设和研究开发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㈧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企业1户;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5户;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30户。
㈨建立十大产品之都
建立轿车、化学建材、空调、分马力电机、铸管、铜合金带材、水泥、汽车仪表、外用药、镗铣数控机床十大产品之都。
六、“十一五”工业发展重点及主要措施
㈠芜湖市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
1、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意义
我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华东地区更是一枝独秀,始终走在前列,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新的国际制造业中心。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中西部的差距不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有快有慢,基本呈现了由东向西的梯度格局。芜湖市地处长江之滨,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紧密相连,在世界制造业向亚洲转移,中国制造业由东向西延伸的现状下,芜湖市凭借综合基础较为厚实的优势,在面临承载国内外资本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时期,有可能在安徽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十一五”期间是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机遇,也是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关键时刻,更是由多头经济向寡头经济转变的时期,也是工业经济发展决战期。通过这一次决战,芜湖的工业应当更具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工业综合竞争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机遇总是惠顾有准备的人。芜湖要在这次大决战中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就必须在产业布局上进行合理调整,高度集约化地配置我们资源,让有限的资源承载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指导意见
芜湖市工业经济总体布局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六大块状 9 经济体系和沿江工业带,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和九大制造业中心,承载2024亿(其中中小企业1000亿元)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
芜湖市区: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鸠江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要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管材、新材料和铜合金材料的产业集群。
芜湖县:加大机械工业园和火龙岗两个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机械装备加工中心和铸造中心,培育好机床和铸造两个优势产业(企业),创造条件为迎接芜湖装备企业的转移和国内外装备企业的转移做好的准备。
南陵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业企业向南陵工业园集中,着力打造服装、食品、非金属材料、汽车零配件四大产业,逐步建立镁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两个产品制造中心。
繁昌县:抓好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建成电能、水泥、食品、服装、船舶五大产品制造中心。
马塘高新区:积极做好光电、纺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五大主导产业的建设,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汽车改装、汽车零部件产品体系,“十一五”期间建设纺织、镁合金材料两大产品制造中心。㈡重点产业发展目标
1、继续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继续培育壮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增强支柱产业核心竞争 10 力,加大三大支柱产业的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推动支柱产业的投资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510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700亿元。
⑴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3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60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超9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400亿元),其中奇瑞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箱扩建和技术中心建设,总投资240亿元,形成120万辆整车,120万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销售整车100万辆,销售收入650亿元;扩建瑞江、亚夏改装车,总投资1亿元,形成1万辆改装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着力抓好钢制轮圈、轮毂、轮胎、汽车玻璃、转向系统、照明系统、有色铸造、汽车电子等关键部件项目的建设,营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装备的零部件企业。到2024年项目累计总投资超60亿元,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达20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把芜湖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出口基地。
⑵材料产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18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100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200亿元)。
建筑材料。“十一五”期间,总投资90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海螺水泥熟料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形成2100万吨生产能力,全市形成高标号水泥熟料及水泥产能3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塑料型材扩建和玻璃钢新型建材 项目投资5亿元,形成36万吨塑料型材和10万吨玻璃钢型材生产能力,销售收入60亿元;杭萧钢结构扩建项目投资6亿元,形成21万吨钢结构材料生产能力,销售收入20亿元;信义浮法玻璃项目投资10亿元,形成1000万平方米浮法玻璃生产能力,销售收入20亿元。把芜湖建成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铜合金材料。“十一五”期间,投资40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鑫科材料铜加工扩建和电解锌建设项目投资25亿元,形成16.5万吨铜深加工和10万吨电解锌生产能力,销售收入100亿元;楚江集团铜加工扩建项目投资15亿元,形成15万吨铜深加工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把芜湖建成国内重要的铜合金材料基地。
管材。“十一五”期间,投资20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新兴铸管扩建和大口径无缝钢管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形成铸管50万吨,大口径无缝钢管20万吨和特种钢60万吨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精诚集团年产3万吨不锈钢管,投资2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华亚塑胶投资3亿元,建立年产10万吨PVC、PE、PPR管材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把芜湖建成国内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管材生产基地。
化学及非金属矿材料。“十一五”期间,投资33亿元,销售收入70亿元。融汇化工投资6亿元,建立5万吨氯化聚乙烯及5万吨离子膜烧碱,形成销售收入8亿元;ECC重质碳酸钙扩建投资3亿元,形成40万吨加工能力,销售收入10亿元;飞尚集团非金属矿深加工项目投资2亿元,形成5万吨活性白土深加工 能力,销售收入3亿元;天健玻璃建设年产10万吨硅质材料,投资5亿元,销售收入15亿元。积极发展特种玻璃、镁质耐火材料等。
⑶电子电器产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4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15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100亿元)。美的集团投资5亿元,形成空调700万台、家用电机4000万台生产能力,销售收入100亿元;日立公司投资3亿元,形成120万台空调生产能力,销售收入30亿元;三丸电器扩建大屏幕彩电,投资2亿元,形成100万台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20亿元;鑫龙电器输变设备、制造系统综合改造,计划投资10亿元,构建供配设备的先进制造体系,实现30亿元的销售规模;长信导电膜玻璃扩大生产能力,投资2亿元,形成5000万片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10亿元;华夏科技积极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投资3亿元,形成60万只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10亿元;其他电器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投资14亿元,销售收入65亿元。大力发展车载电器产品和光电子器件,把芜湖建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家电生产基地、特种显示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
2、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以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290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⑴电能工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100亿元,形成270万千瓦发电能力和200万KW的供电能力,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 130亿元(电能生产50亿元,电能经营80亿元)。重点实施华电芜湖电厂建设工程,总投资50亿元,建成2台60万千瓦机组;建设响水涧蓄能电站工程,总投资38亿元,建成4台25万千瓦机组,电能生产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施电力供应点建设和输电网络改造,总投资10亿元,形成200万KW供电能力,2024年电能营业收入超80亿元。
⑵船舶工业。“十一五”期间,建设芜湖船舶工业基地,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20亿元),形成150万吨生产能力,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施芜湖造船厂、江东船厂搬迁改造工程投资11亿元,在芜湖船舶工业基地建设万吨级船台总装项目,分别形成30万载重吨和20万载重吨产能,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功能性船舶和专业运输船舶。发展船用柴油机、船用涂料、船用电器、船用专用管道和船用装饰保温材料等,逐步形成总装、分段制造、船用配套设备、船舶设计研究产业体系。
⑶机械装备工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30亿元,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重点扩建大型火力发电设备,投资10亿元,形成年产电站锅炉2万吨蒸吨,销售收入超20亿元;扩建中高压输变电设备投资5亿元,形成10万台套生产能力,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积极发展数控机床、水泥成套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模具加工中心及铸造中心等装备工业,投资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
⑷纺织服装工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20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60 亿元)。重点建设升汇纺织工业园投资8亿元,形成40万锭精梭纺纱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建设杉杉针织服装基地投资8亿元,形成销售收入15亿元;同时加快中天印染、富春印染扩建项目和孙村纺织服装园建设,到2024年形成40万纱锭、6000万米纺织面料、12000万件服装的生产规模,把芜湖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
⑸现代生物与制药工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9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重点实施大输液、外用药、胶囊、片剂、针剂扩建项目,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到2024年,形成3亿瓶大输液、5亿只外用药、3亿片片剂产能,把芜湖建成国内特色鲜明、品种齐全的中成药生产基地。
⑹烟草及食品加工工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12亿元,销售收入120亿元。重点实施烟厂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项目投资5亿元,形成80万箱卷烟产能,销售收入达50亿元。积极发展乳制品、果蔬深加工、食用菌深加工、肉类深加工,投资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超70亿元。
⑺其他工业。“十一五”期间,总投资84亿元,销售收入120亿元。重点是特色工业园区创业基地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兴产业建设和其它工业项目的投资。
㈢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1、奇瑞公司120万辆轿车产能综合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间奇瑞公司总投资240亿元,实施产能、装备、15 研发、品牌等综合改造工程,“十一五”末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2、新兴铸管芜湖有限公司20万吨厚壁式无缝钢管和60万吨特种钢综合改造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新兴铸管公司自创的离心工艺方法制造无缝钢管,“十一五”期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3、海螺新港水泥熟料基地建设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立1500万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基地。“十一五”期末芜湖将建成3000万吨优质水泥制造基地。
4、芜湖飞尚20万吨铜合金材料综合改造工程
芜湖飞尚“十一五”期间投资25亿元,建立10万吨电解锌、6万吨电解铜和16万吨铜金材料深加工改造工程,“十一五”期末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5、楚江集团综合改造工程
楚江集团“十一五”期间将投资16亿元,实施铜材深加工、冷轧精密铜带和镍钛合金等生产线综合改造工程。“十一五”期末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6、芜湖船舶基地建设工程
以芜湖造船厂、江东船厂搬迁改造为切入点,项目总投资 11亿元,在繁昌建设5万吨、3万吨、1万吨船台共计6座,形成50万吨船舶制造基地。投资3亿元,完成船舶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船舶基地的全面建设。
7、杭萧钢构轻型H钢建设工程
该项目是芜湖钢结构材料实施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7亿元,建立20万吨轻型H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8、升汇纺织搬迁改造工程
该项目是实现芜湖纺织工业升级的重点改造工程。总投资预计8亿元,建设成以先进装备、新型纺织品为主的纺织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0万锭,并在宽幅布、装饰布等方面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基地。
9、芜湖金鼎锅炉有限公司的综合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间芜湖金鼎锅炉总投资10亿元,实施由一般工业锅炉制造向热电联产电站锅炉、余热发电锅炉、大型电站锅炉制造转型,逐步形成2万蒸吨锅炉和5万吨蛇纹管、5万吨膜式壁电站锅炉配件的综合制造能力,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10、海螺型材产品升级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间,海螺型材由PVC型材向玻纹复合型材方向发展,并积极开发拉伸模压钢塑共挤新工艺,努力保持建筑门窗 材料产能、性能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10亿元,形成10万吨新型门窗材料的生产能力,使门窗材料生产规模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㈤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
实行“积极支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全面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鼓励中小企业向创业基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特色工业,建立20个特色创业基地。即:光电子创业基地、新材料创业基地、南陵工业区产业化创业基地、模具创业基地、建材装备创业基地、生物药业创业基地、繁昌孙村服装创业基地、马塘铝合金材料创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基地、木器包装创业基地、非金属矿材料创业基地、旅游工艺品创业基地、高新技术创业基地、特种电缆创业基地、新型复合材料创业基地、人造板材创业基地、化学建材创业基地、电动工具创业基地、消防器材和设备创业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创业基地。围绕芜湖主导产业,建立七个产业集群,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群。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材料工业产业集群、船舶工业产业集群、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群和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十一五”末,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1500户以上。㈥构建六大保障体系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一项时间跨度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 程,事关芜湖工业化、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完善组织、人才、投融资、基础设施、服务及政策等各种软、硬环境,形成合力扶工氛围,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解决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并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考核制度。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建立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关的政策研究、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方面的专家咨询组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中介咨询,企业积极参与的组织体系。
2、人才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多层次的企业人才开发体系,切实抓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人才高地”。改善人才的创业环境,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加快企业经营者市场配置的改革步伐,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企业采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方式,引进高技术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着力建设一支专业技术高端人才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 伍。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个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培训中心、远程网络教育中心、社区培训中心等“四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职工岗位培训,努力造就一支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一线技工队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大力发展“订单教育”,建立学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鼓励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开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投融资保障体系
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有关补贴规定,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设立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制造业各项发展资金的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稳步发展,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和投资机制,努力争取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风险投资机构等投资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整合信贷资源,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创新融资方式、通过融资租赁、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制造业发展的投入问题;坚持“有偿使用、良性循环、公开透明、加强监督”的原则,发挥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公司化运作为主,积极发展担保公司,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鼓励金融部门创新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政府牵头不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加快推进“信用芜湖”建设,搭建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
4、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芜湖市“十一五”工业发展整体目标的要求,加快园区交通、电力、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
⑴进一步做好各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加大工业区(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工业区的承载能力,尤其是要加快工业区的公共项目的建设,提高公共产品的配套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聚集。
⑵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江高速芜湖段建设,形成沿江城市间快速通道;尽快开工建设芜太高速、芜黄高速公路,开辟通往长三角地区快速通道;加快城际轻轨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构筑快捷、顺畅的陆路交通网络体系。尽快开工建设芜太运河,打通连接长三角的内河运输网。同时切实抓好裕溪口配煤中心、西江汽车滚装码头、朱家桥现代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和上海港以及长三角其它港口合作,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运输的主枢纽,构筑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的内河运输网络。形成芜湖大物流的格局和中部地区工业产品集散地。
⑶加快供电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220千伏变电所的建设项目,随着芜湖工业经济的发展,电能需求量将从现在60万KW增加到200万KW以上,加快推进华电芜湖电厂2台60万KW机组发电项目和繁昌响水涧100万KW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确保供电的安全性。
⑷加快芜湖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在芜湖建设现代化物流信 息中心。
⑸加快芜湖市专业化市场建设,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建筑材料、钢材、铜合金材料、船舶及零部件五大专业化市场的发展。
5、服务保障体系
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的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重组业务流程,推进依法行政,推广电子政务,建立完善以办事大厅为重点的政府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和全方位服务,完善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机制、综合协调机制和跟踪服务机制。改进供地方式和土地有偿使用方法,完善对失土农民的保障措施。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产品标准、技术认证、培训、创业服务、资产评估、质量检测和认证、信用担保、法律保险服务等各类社会和行业中介组织,完善功能,强化自律,规范发展,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6、政策保障体系
认真梳理现有政策,补充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形成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政策体系。一是建立企业发展政策体系,通过发展 基金、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措施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企业在培育名牌、科技投入、设备引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制定完善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有关政策,加强考核,明确奖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三是制定完善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使用的良好机制;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银行考核、担保公司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使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营造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三篇:长子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与县市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县市区人民 政府>>长子县人民政府>>决策信息>>当前页
关键字检索
长子县工业经济“十一五 规划 长子县工业经济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 为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在我县工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始终,大力实施新百强工程,扎实推 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切实把工业经济增长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根据长政办(2024)35 号文件精神,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与预测,结合我 县工业实际,现提出工业“十一五”规划。
一、基本现状: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工业经济在经历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低谷后,大部分国有集体企 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因此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工业经济面临脱胎换骨式的结构调整的五年,也是我县初步 奠定工业基础的五年,同时也是工业化进程相对较快的五年,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 60 亿元,年均增长 40%,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 16 亿元,年均增长 45%,工业系统累计上交税金 3.5 亿元,年均增长 68%,工业经 济在全县 GDP 构成中由 25%上升至 34%,工业对财政贡献率由 35%达到 70%;工业战线对外开放不断 加快,“十五”期间共引进资金 22.5 亿元,特别是近年来赵庄煤矿、坑口电厂以及其他大型煤矿等一些重量 级项目落户我县,使工业经济呈现出蓄势待发的良好势头,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初见端倪;技术创新方兴未艾,县凌志达公司、丹峰化工结合企业实际,瞄准市场不断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技术进步,走上了集约化 增长、节约型、清洁型生产之路,飞虹农机、瑞强食品、古德曼农贸等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为我县工业经济增 添了新亮点;工业企业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全县工业经济民营化率由 40%上升至 54%,工业经济发展的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十五期间全县电力投资完成 8500 万元,年均增长 52%,公 路建设投资完成 6500 万元,年均增长 43%,电信投入完成 8000 万元,年均增长 40%,工业经济发展的 硬件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应当看到,我县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单一,结构缺乏韧性,产业风险压力大;工业总量纵向比尽管增长 幅度不小,但横向比发展压力较大;由于我县工业化初期产业低端化扩张,占用大量土地,对资源依存度高,排放污染度多,面临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大,同时对资金、电力、运力等要素需求大,要素供应压力大; 经济转型后的停产半停产国有、集体企业的大部分职工下岗,面临的改制压力大,所有这些在发
展中的压力、
改革中的困难以及稳定中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解决。
二、工作思路: 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一个基地”,抓好“五项工程”,培育“六大产业”,实现“四个突破”。一个基地: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按照新百强调产工程的部署,以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谋求新 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把长子初步建成新型能源工业基地。五项工程:产业延伸工程,以煤炭开发为龙头,推进产业延伸;技术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 升级;循环经济工程,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园区建设工程,突出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聚集 度;改革重组工程,推动改革重组,增强发展活力。六大产业:发展壮大煤炭产业,加快电力建设,培育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做强做大煤、电、肥、醇、炔、焦、粉等一批规模经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工业产 品,形成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煤焦、煤化工、煤建材为延伸,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多元支柱产业 结构。四个突破:资源变能源,在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粗放变集约,在技术进步、资源节约、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的突破;单一变多元,在构建煤炭产业延伸链条上和非煤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分散变集 中,在产业集群重组整合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工作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到 2024 年,全县工业产值完成 151 亿元,年均增长 59%,工业增加值完成 55 亿元,年均增长 54%,工业经济对全县 GDP 达到 82%。(详见“十一五”主要工业产品发展规划表)横向发展定位:到 2024 年,全县原煤产量达到 2024 万吨,占全市原煤产量的 1/6 强,成为全省最大 的产煤基地县之一; 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占全市装机容量的 60%,占全省装机容量的 20%,成为全省最大的电力输出县之一;跻身全市工业强县,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支柱产业发展目标: 煤炭工业:到 2024 年,赵庄及赵庄 2#矿井、西南呈煤矿、霍尔辛赫煤矿、三元煤业、慈林山尧山煤矿 等大型矿井全部投产达效,凌志达 15#煤延伸改造工程完成投产,通过资源整合把反坡煤矿、山只岭煤矿扩 能至 60 万吨规模,全县原煤总产量达 2024 万吨,万吨以上小型煤矿全部关闭,9 原煤洗选率达 50%以上,5 年内原则上不再建设新煤矿。电力工业:到 2024 年,晋煤集团赵庄坑口电厂两台机组投产运行,力争四台机组建成投产,潞安集团高河 电厂两台机组投产,力争形成四台机组发电能力,长子 2×13.5 万千瓦煤
煤矸石电厂建成投产,全县发电装机 容量达 500 万千瓦。新建庄里 1000KV 特高压输变电站一座,新建大堡头 220KV 变电站一座,新建郭村、平泉等两座 110KV 变电站,对长子、宋村等二座 110KV 变电站实施增容改造,新建碾张、横水、王峪等三 座 35KV 变电站,对南陈、川口、东田良等三座 35KV 变电站实施增容改造,形成 1000KV、220KV、110KV 和 35KV 输变电网,做到各级电压等级的容载平衡、比例适当、协调发展。焦化工业:到 2024 年,形成 60 万吨产能,力争建成 15 万吨焦油深加工装置。化工工业:2024 年,合成 NH3 产能达 18 万吨、尿素 30 万吨、甲醇 10 万吨、糠醇 3 万吨、电石 10 万吨、5 万吨树脂,全县化工行业产值达 10 亿元。
建材工业:到 2024 年煤矸石砖产能达 2 亿块,水泥 100 万吨,产值 3 亿元。农副产品深加工:2024 年,提高玉米淀粉产能至 10 万吨级,1500 万只肉鸡分割加工,1 亿枚鸡蛋加工,积极引导食品企业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规范认证(HACCP),食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有机认证。企业发展目标: 到 2024 年,赵庄煤矿、赵庄坑口电厂,高河电厂等 3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 10 亿元;慈林山尧山煤矿、霍尔辛赫煤矿、三元煤业等 3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 5 亿元以上;长子电厂、丹峰化工、腾飞焦化、西南呈煤 矿、金驹 2#矿井,凌志达煤业、反坡煤矿、山只岭煤矿,晋能化工、慈林山糠醇、福源淀粉等企业年销售 收入达亿元以上。园区发展目标: 到 2024 年,初步建成 4 个工业园区,慈林能源工业园区,宋村科技工业小区,鲍店农机配件产业集群,河头食品加工和医药工业小区。
四、项目支撑: 支撑项目(详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五、主要措施:
1、把产业延伸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支撑。通过实施关小、改中、上大的政策,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争取调产资金,发展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延伸。在发展煤电、煤化工 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通融资通道,大力开发劳 动密集型产业,对县福源淀粉实施易地扩能改造,达到经济规模,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和蔬菜深加工,形成多 元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把技术进步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中心环节。逐步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新的突破。鼓励丹峰公司煤棒变煤球的探索尝试,支持恒 绿公司蔬菜小包装保鲜技术开发,做强飞虹公司液压泵、齿轮泵等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自主创新的能力,推 动长治亚琛锻压
公司与青岛昊坤重型机械技术公司强化合作,通过完善加工装备,培育发展大型管线型材设 备制造加工,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大采煤方法改革力度,采用先进采煤装备,引导企业实施 ERP 管理技术,实现对供应链、客户资源的科学管理。
3、把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根本途径。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扶持丹峰化工等高耗能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 和节能降耗改造,支持晋煤集团康厦公司的 1.3 亿块煤矸砖、80 万吨水泥等循环发展项目,最大限度消化 采煤、发电的工业废弃物。引导福源淀粉公司在易地改造中采用中空纤维膜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闭路循 环,达到零排放。采用成熟的大容量空冷机组发电,节约水资源,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把改革重组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体制保障。在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职责的同时,出台国企改革政策,组织厂长(经理)参加改制培训,成立工业、商贸、粮食、二轻等企业改革推进组,做好改制的基础工作。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发展壮大凌志达、反坡、山只岭等一 批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出售拍卖等形式,转制搞活县印刷厂、化肥厂、淀粉厂等一批企业;通过关闭破产 县铁厂、磷化厂、机械厂等一批企业;通过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形成煤炭,农机配件、铜乐器加工等企业集
团。总之,通过改革,总体提升企业发展活力,释放体制动力。
5、把园区建设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载体。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重点突出、合理布局、体 现特色、功能健全”的要求,初步形成四个工业园区,依托资源优势,以赵庄煤矿及坑口电厂为龙头的百亿元 产值的慈林工业园区,依托区位优势,以高河电厂为龙头的宋村工业小区,依托产业优势,以鲍店飞虹公司 为龙头农机配件加工的产业集群,依托特色优势,以瑞强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和医药工业小区,通过园区 建设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聚集产业优势,提升总量和质量。
晋 ICP 备 010009 号 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 长治市政府各部门协办 长治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COPYRIGHT © 2024 CHANGZHI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浏览效果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E-mail:zgcz@changzhi.gov.cn 联系电话:0355-2023284
第四篇: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摘要)
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制定本规划。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的内涵是:以信息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的应用为主导,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制造、试验、管理及 其集成信息化为主线,以信息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法规、政策、安全、标准为保障,加快形成信息化科研生产能力和体系,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 新能力,满足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
本规划是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的顶层规划,主要明确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体系、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信息化工作起到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的作用。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多元筹资,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一、发展需求和现状
(一)发展需求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是提高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支撑和基础,要全面、优质、高效完成高新技术武 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推动我军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使之具备快速响应、柔性生产、精确制造、质量保障和信息 化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制生产周期。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是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主导和方向,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信息化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化和集约化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需要。国防科工委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担负着行业管理、行业规划、行业监督等职 责,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务公开,提升公益性服务能力,实现国防科工委与地方国防科工委(办)、重点军工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应急事件处理和业 务协同管理。
推进信息化,是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建设数字军工已成为世界国防工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已经历了单项信息技术应 用、信息系统集成两个阶段,正在向数字化工业体系方向迈进。而总
体上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目前还处在信息化应用的初级阶段,信息化应用尚处于由单项技术应 用向系统集成的过渡时期。要通过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建设模式、生产模式、科技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二)现状和问题
“十五”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研制保障条件建设、批生产技术改造、专门的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以及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军工单位特别是核心军工单位普遍配备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技术应用覆盖到设计、制造、财务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单项技术为代表的应用已较为普及,并行工程和集成技术应用开始起步,提高了科研生产的质量和水平;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等新型制造模式已开始初步应用,在 提高科研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初现成效。多数军工集团公司建立了内部信息专网,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财务管理等部分功能,少数军工集团公司内部开 展了异地协同设计、制造工作模式的探索。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等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设形成了国防科技情报专网。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缺乏顶层规划和标准规范,以及主要跟随型号进行建设,信息系统分散建设、独立运行,“信息孤岛”问题突出,难以形成体系和发挥整体效益;数字化设计、制造、试验、工程管理主要还停留在单元技术应用上,缺乏一体化集成、协同与优化;电子政务工作还不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有待深化;信息化核心技术和支撑软件受制于国外;信息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基础数据库严重缺乏。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要以“四个坚持”为指针,贯彻转型升级战略的要求,按照“面向应用、注重体系、突出重点、自主创新、确保安全”的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面向应用。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要面向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以产品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信息化为主线,切实提高科研生产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注重体系。要按照政府、军工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三个层次构建统分有度、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信息共享,促进资源整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优化体系结构,提高信息化整体能力和水平。
——突出重点。要以核心军工单位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信息化为
重点,推进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精益化。
——自主创新。要在涉及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关键技术、核心软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坚持自主创新,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确保安全。要把信息安全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的前提和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体系,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十一五”目标
——体 系建设:建设完成国防科技工业政府主管部门与地方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各军工集团公司之间的网络系统,完善各军工集团公司与所属重点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企 业专网系统,形成支撑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军工集团公司、军工企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基本体系,同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能力提升: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方案中的保留能力单位,设计能力方面,全面实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及应用,重点产品领域基本实现虚拟样机设计和多学科综合优化,80%以上的新研装备实现数字化设计定义和数字化预装配。制造能力方面,数字化生产线50%实现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并采用新的生产模式。试验能力方面,建立和完善试验数据库,重点试验环节可采用虚拟试验验证与评估技术。重点产品通过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实现数字化集成与协同。多数单位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50%以上行业管理业务实现电子化协同管理,提高行业监管与公众服务水平。
通过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大幅度缩短新研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周期,降低总成本;以信息化为主导的一体化设计、试验、制造和 管理取得明显进展;以信息化促进业务流程再造、能力布局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三、发展重点
(一)科研生产信息化
针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建设设计、试验、制造、保障全生命周期以及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开发设计资源、试验数据、工艺数据等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
(二)管理信息化
——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完善重点军工企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和应用系统,促进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生产过程、物流、销售及服务等管理的信息化。
——军工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根据各军工集团公司的具体管理需求,开发和建设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集团公司的管控能力。
——政府管理信息化:开发和建设国防科工委和地方国防科工委(办)两级政府的应用系统,包括公众服务、设备设施监管、计划、统计、核应急、动员等若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
——技术服务信息化:拓展和完善国防科技情报、计量、标准等技术基础及咨询服务应用服务系统,开发相关数据资源。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推进政府、军工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
(三)基础网络和安全
完善企事业单位园区网、各军工集团公司内部局域网及覆盖所属单位的广域网;建设和完善国防科工委与地方国防科工委(办)两级政府公众服务网、行业管理 网、机关内部局域网、电子政务专网和政府专用网等基础网络;完善国防科技情报专网,拓展形成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标准等技术基础网络以及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 网络体系。
围绕信息安全的技术控制、运行控制和管理控制,建设基础网络与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安全监控、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估技术体系,形成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四)信息化支撑技术及软件
研究与开发武器装备虚拟样机综合优化设计及软件;数字化生产线制造执行技术及软件,工艺过程仿真与工艺数据库及知识库,支持快速响应研制生产的可重组技 术及系统;虚拟试验验证、仿真与评估技术,自动测试系统;多项目多指标的项目管理技术及软件,质量管理技术及软件,物流管理技术及软件;产品全生命周期集 成技术及平台,制造网格技术及平台;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及系统,工程应用软件,数据库平台软件等共性关键应用技术和软件,为科研、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技 术支撑和工具。
(五)标准规范
制订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通用基础标准、系统集成标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虚拟试验验证与测试标准、产品数据管理标准、协同工作环境标准、管理信息化标准、信息安全保密标准等,建立能适应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
四、政策措施
(一)技术政策
——标准规范:根据国际与国家信息化标准规范,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实际需求,各行业之间或各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规范,由国防科工委组织制定和颁布。
——信息共享:国防科工委将视情(或请集团公司)适时发布和修订信息化产品目录(或产品选型指南,或产品技术标准指南)。对于通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施等,要积极推行集中采购,促进信息共享机制建立。
——研发:由政府投资安排全行业统一使用的项目,国防科工委统一组织研发和配置。
(二)投资政策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投资采取政府支持与单位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分渠道组织实施。政府投资重点支持电子政务、技术基础和涉及 多单位、多型号、共用性突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国防科工委统一组织的共性的、关键的、跨行业的科研项目和公益性开发项目,对于集团公司信息化、企业(院所)园区网和企业(院所)管理信息化以自筹为主。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运行保障
各有关单位,要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适应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切实落实运行费用,保障信息化体系的有效运转。
(四)加强组织领导
国防科工委、地方国防科工委(办)、军工集团公司、重点军工企事业单位等有关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专家组。对于科 研生产信息化,国防科工委负责宏观指导,各军工集团公司要着力组织推动,企事业单位是责任主体。有关方面要共同努力,加快建立信息化共享机制。
(五)积极推进,稳妥实施,务求实效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确保安全。要建立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确保信息化工作取得成效。
第五篇:关于烟草工业技术改造问题探讨
关于烟草工业技术改造问题探讨
薛利亚
内容摘要:技术改造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长期任务,如何利用技术改造,作好实际意义的内涵上扩大,利用补救性转换和发展性转换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以增量带动存量原理改善我们生产装备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存量效益,注重技术改造的方式和方法,科学合理的作好烟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规划和实施工作。
烟草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已成为各工业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实际上我国烟草行业走的就是由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的路子。马克思在论述工业企业的发展时说:“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效率提高了,就是内涵上扩大。”(《资本论》第二卷192页)所谓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如建设新工厂,建立新车间,扩大生产场地,增加设备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等)来扩大再生产;所谓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如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使用优质原材料,提高劳动者素质,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先进的工艺方法等)来扩大再生产。由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是这两种扩大再生产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正确处理两种扩大再生产形式的关系,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烟草行业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就是把投资主要用在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上。国家局从1992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四批10%及后来的36家行业内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正符合了烟草技术飞快进步条件下发展经济的宏观规律。国家烟草专卖局“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围绕提高烟草行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整体规划、配套平衡、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分类指导的原则,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产,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大生产能力;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技术进步,增加技术创新能力,为增强行业整体实力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基于此思路,本文就我们烟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研究探讨。
一、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原则
由于我国过去曾长时期地把基本建设视作扩大社会再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在阐述技术改造问题时,有必要将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区别清楚。
“基本建设”一词是从俄文译过来的,西方国家没有这个概念,本意就是“投资”。“基本建设”则是根据我国五十年代经济建设的具体情况翻译的,当时及以后赋予它的恒定涵义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基本建设是以新建、扩建形式表示的扩大再生产,其主要特点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其主要目的是增加社会生产能力。
第二、基本建设虽然是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为主要特点的扩大再生产形式,但它并不等同于马克思定义的外延扩大再生产。这是因为基本建设项目既可以重复原有技术的新建或扩建。例如:要提高设备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制丝、卷包车间就需要增加空调装置、除尘系统等,有时它要相应扩建或新建厂房。
第三、基本建设的规模必须与国家、行业、企业的积累能力相适应,既不可超过应有财力、物力把规模搞得过大,更不可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折旧基金移作基本建设资金。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不仅会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紧张,而且可能导致国民经济或实物产品某些重要比例失调,企业的基本建设也如此,这就是有人讲的盲目基建技改等于找死。
所谓技术改造是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的已经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代替现在使用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也就是通过不断提高现有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来达到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技术改造是一种以技术进步为手段的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同基本建设相比,技术改造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技术改造的对象是现有企业,而不是另铺新摊子。
第二、技术改造的方法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现有企业生产要素的质,同时也不排斥在技术进步前提下适当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或扩大生产场地。因此,技术改造也不完全等同于定义的内涵扩大再生产。
第三、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现有企业补偿基金,如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利润留成中的生产发展基金。当然,也可由银行部分贷款或由企业以合法方式筹措资金。
第四、技术改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求得不断的发展,就必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竞争形势的不断变化,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这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技术改造是一个适应情况变化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
搞清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区别,我们就可以正确理解我们烟草行业当前为什么要走以技术进步为主,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改步伐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了。
二、技术改造的理论基础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趋势,就是投资重点逐步从外延扩大再生产逐步转向以技术进步为主的扩大再生产,我国烟草行业经济发展也符合这一趋势。为什么发展生产的投资重点会从扩大生产要素的数量转向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从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以现有企业技术进步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呢?主要有三条道理或称技术改造的三条原理。
1、技术进步原理
所谓技术进步是指劳动人员、劳动对象和劳动方法的进步,也就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由于劳动人员、劳动方法、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所谓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是生产力的进步。其具体表现如:
(1)技术进步极大的促进着经济的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增大,不仅减少了生产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和原辅材料,而且增加了产品产量,这就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我们行业全员劳动率近年来的大幅增长就是实例。
(2)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过去在经济建设中比较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即忽视了提高经济效益,结果高速度并没有带来高效益。我国烟草行业也如此。从1991年到1995年的烟草行业烟厂数量多、产量增加,但效益一般,甚至亏损就是例证。也说明坚持技术进步对提高经济有着何等重大的影响。
2、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的原理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但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在不断变化。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企业的兴旺发达就必须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使之不断由低水平的平衡状态过渡到高水平的平衡状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必须以正确的产业政策为指导,以正确的工业发展战略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方能实现。我省的“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大效益”就是一个务实的指导方针。
但是实现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则是技术改造,并非都是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主要还是采用技术改造的办法来实现产业的扩大、品种的增加、消耗的降低。注重挖潜革新来实现。企业在技术改造中可以通过产品方向的补救性转换和发展性转换来实现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
所谓补救性转换,就是放弃原来生产的无发展前途的产品,利用原有的生产场地和固定资产生产前景乐观的产品,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壮大企业实力。烟草及其制品作为专卖产品,生产厂房及其装备就有专业性,烟草加工企业不可能原封不动利用原厂房原设备实行补救性转换。但通过适当改造改进同样可以实现。例如:这些年来,一些烟草工业企业,放弃了多年亏损的老牌号,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卷烟规模,包装形式等等。这些都属于补救性转换。
所谓发展性转换,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不断发展所引起的企业产品方向或产品结构的转换。例如近年来,烟草行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混合型卷烟、低焦油卷烟。一些企业调整滤嘴长度和烟支长度比例,从采用单一的醋纤滤嘴到采用丙纶丝束滤嘴,使用生物盘纸等等。这些都属于发展性转换,并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由此可知,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主要还是依靠原有企业技术改造。
3、增量带动存量原理
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需要花费一定的投资。这部分投资所形成的新固定资产相对于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总量来说,仅是一个增量。相对于这个增量的企业原有固定资产总量,便是一个存量。使用增量投资目的不仅要获得这部分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其主要目的是要利用这部分投资去调动企业原有固定资产(存量)的作用,使之在新的条件下创造出比原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增量带动存量的原理。一个增量所以能够带动存量发挥更大作用,是因为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一个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不是所有生产环节全部落后,往往关键环节明显落后,其它环节仍可以照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定投资引入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进行某些技术改造,可以使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这就是增量带动存量原理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为了使增量投资确实发挥带动存量的作用,对技术改造工作提出了一条原则,即必须以薄弱环节作为技术改造的突破点。事实上,这些年我国烟草行业的许多技改项目就是针对整个生产线上某些不能满足工艺质量指标或不能适应国产原材料的薄弱环节而进行的,例如:叶丝膨胀系统;卷包机组上改装自动检测装置、美容装置等都取得了增量带动存量的良好作用。
三、技术改造的目标和方法
一般来讲,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有如下四个具体目标:
1、实现老产品升级换代和开发新产品。以卷烟产品为例,由无嘴卷烟到多种规格滤嘴卷烟,由高、中焦油含量卷烟到低焦油含量卷烟,由单一的烤烟型卷烟到混合型、药物型卷烟都是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
2、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
3、扩大生产能力。技术改造的目标自然也包括扩大生产能力在内,只不过这种能力的扩大,不是单纯的数量增加,而是通过更新和改造,用新技术来加强生产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以实现生产能力的扩大,当然在技术改造中也不排斥适当增加一些厂房和高效益的机器设备来扩大生产能力。这种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的办法,应成为今后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形式。当然烟草行业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能力,必须首先符合国家宏观调整、控制总量的方针。
4、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在管理、资金、人才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达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技术改造,在复烤、制丝工艺技术、高速卷包、烟草薄片制造,高架立体仓库、物流自动化应用方面完全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可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5、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工艺改革
由于工艺和装备是决定企业能否生产出新的更先进的高质量产品的关键,是决定企业能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对企业进行改造时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工艺改革上,不断探索卷烟新工艺。
(2)设备更新
所谓设备更新是指以结构更先进、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耗费能量和原材料更少的设备来替换那些物理上不能继续使用(保证不了工艺指标与产品质量)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但在本厂已属落后或多余设备,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退役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也属于设备更新。
(3)设备现代化改装 所谓设备的现代化改装,是指按生产需要用现代化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来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给原设备换上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和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设备现代化改装是克服现有设备技术陈旧状态,清除无形磨损,有利操作控制,促进现有设备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MK9-5机PC控制系统改造,长城机部分改造,都是设备现代化改造的成功例子。
四、烟草行业技术改造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技术改造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高、政策性强、规范性严的工作,总结分析这些年技改工作的经验教训,有几个问题在今后技改中应充分重视。
1、充分认识技术改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对任何企业不可能有“到此结束,今后不再技改”的道理,只存在“规模多大,以什么方法”技改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走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
2、克服不顾主观条件,盲目追求引进高、精、尖装备的倾向。设备上档次要循序渐进并要结合产品在市场上的价位来考虑。用400包/分卷包机生产的产品,每包调拨价低于2?5元不划算,由2000-5000支/分卷包设备水平一下跳到12000-14000支/分的装备不现实。
3、技术改造要与人员培训同步进行。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否则先进的设备没有先进的操作水平和维修水平,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甚至可能造成拿几千万元交学费。我省现有进口设备有效 作业率若平均提高五个百分点一年就可以多生产十万箱卷烟,增加几千万的效益。
4、要重视配套设备(空调除尘空压级水、电、气、汽等设施)的质性能,不能片面认为技改主要是对制丝、卷接包的更新改造,忽略了配套设备的质量性能。配套设施往往制约着整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5、引进设备要结合厂情提出具体技术性能指标。进口设备也不都是尽善尽美,需要在谈判时提出具体技术性能指标,适应本企业具体产品规格发展思路要求,不能照搬照抄。再者,购置、引进设备尽量使机型统一,尤其同档次、同水平、同性能、同能力的设备没有必要从不同厂家引进,避免给零件和原辅料使用及管理上带来麻烦。
6、要加强技改项目的项目周期管理。项目周期包括四个时期,即投资前期、投资时期、投产时期和生产时期,现在我省突出薄弱环节是投资前期、投资时期。前些年有些企业技改规划论证时间长,甚至有些规划长达4~5年仍未实施导致实施时原规划已落后时代要求。还应避免出现厂房、设备配置、工艺布局不配套问题。例:设备工艺布局未出,先建厂房造成厂房已建成多年而设备选型工艺布局未定最终无法使用的问题。
7、设备选型是设备前期管理关键的一环,设备选型合理、适用,可以使企业有限的设备投资投放到生产必需的设备方面,保证设备投资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设备的选型就是要选择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的最优设备。其基本原则一般应考虑其生产性、可能性、先进性、维修性、耐用性、环保性、成套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因素。
8、要大力提倡使用国产烟机设备。不能认为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就一定要全部进口。近年来,各烟机厂通过消化吸收,产品质量性能有了明显进步,一些设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应大胆使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才能使我国烟机产品成熟进步。
我们烟草行业今后的技术改造任务仍然繁重。不仅从道理上讲技术改造是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从实际看,全国烟草行业的工业企业无论管理和装备水平,还是产品和效益都参差不齐,需要技术进步,通过技术改造不同层次的提高,有的需要更新改造,有的需要填平补齐,有的需要再上层次。总之,技术改造将伴随烟草行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且要科学、合理的作好各项规划。
推荐阅读:
“十一五”工业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国际金融专题研究
银企签约仪式领导致辞
重庆伯客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南平市中考满分作文-情与理的抉择
相关文章:
- [ 二号文库 ]“十一五”工业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 [ 二号文库 ]活着读书笔记初中生(汇编)
- [ 二号文库 ]羽毛球励志语录_打羽毛球激励人心的句子(共5则范文)
- [ 二号文库 ]初中生129运动手抄报图片5张(五篇模版)
- [ 二号文库 ]【播音与主持】:艺考时面对考官提问的应答技巧有哪些?(精选合集)
- [ 二号文库 ]最新防腐木销售合同 木材采购合同(3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个人出租房屋合同简单版 个人出租房屋合同免费下载(十九篇)
- [ 二号文库 ]债权债务情况汇报(3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幼儿园晚会主持稿六一精选
- [ 二号文库 ]最新少先队员新队员代表讲话稿(八篇)
- [ 二号文库 ]房屋确权法律文书(三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高速公路工程劳务承包合同(五篇)
- [ 二号文库 ]企业采购合同主管职责(22篇)
- [ 二号文库 ]土地流转转租合同(二十二篇)
- [ 二号文库 ]最新挖机租赁设备承包合同(三篇)
- [ 二号文库 ]房屋承租合同详细 房屋承租合同编号0000208(二十二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简短汇总
- [ 二号文库 ]最新金工实习日常心得体会收获通用
- [ 二号文库 ]2024年保洁员辞职报告内容大全
- [ 二号文库 ]最新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