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八号文库 行政公文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夜色温柔 时间:2024-09-01 09:52:4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长发[2024]21号文件

    2024-01-15 08:08长沙工业网

    发展产业集群,办好工业园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是发挥区域性品牌效应,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促进长沙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目标任务:各工业园区“十一五”期间工业总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幅3―5个百分点。产业集群方面,到2024年初步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家电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三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到2024年三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三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资源利用高效,产业环境良好,配套服务完善,龙头带动有力,品牌价值扩大,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目标。

    3、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部门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带动作用;坚持整合资源,分工协作,走专业化道路;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二、突出发展重点

    4、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为龙头,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产业集群核心。当前发展重点是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长丰集团、北汽福田等企业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以LG、远大空调、伊莱克斯为核心的家电产业集群。

    5、大力提高中小企业配套能力。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中小企业在产品工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在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为大企业配套的要求。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配套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配套项目,围绕主机企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协作。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按照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加速构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的配套协作新型企业群体。

    6、大力推进合资合作。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搞好引进配套。要加大对零部

    件制造业的引入力度,着力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争取跨国公司在长沙设立总部,吸引战略投资者。对进口依赖度高的配套产品,要着力引进国外知名厂家来长投资设立生产基地,或者以合资合股的形式创办生产专用部件的分支公司。注重吸引与本市产业有关联的国内外高技术、高增值企业来长沙落户。

    7、加快建设专业化协作配套中心。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优势,逐步建立铸造中心、模具设计制造中心、电镀中心和热处理中心等,走专业化道理,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协作服务中心,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8、着力打造“配套产业园”。建立园区产业配套体系,提升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在工业园区内设立园中园,支持配套产业园搞好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方面的建设,降低配套企业入园成本,逐步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各工业园区要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制定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的协作产业发展规划。

    9、着力消除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障碍。全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各类产业的股权结构,以产权的有序流转促进产业的有效集聚;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低成本的配套环境;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大发展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10、加大对工业园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市政府每年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分别安排2024万元以上,用于工业园区建设贴息和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进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低门槛政策。对新进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工业项目以及对我市就业、税收、出口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突出贡献的重大项目,其投资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年实现税金1000万人民币以上,从当年起3―5年内,返还其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的30%―100%,其返还按所得税收比例,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承担;对经营期在10年以上,符合“安排本市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投资次年纳税总额(不含关税和海关环节代征的其它各项税收)1000万元以上、年出口结汇1000万美元以上、对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条件之一的,经市政府批准,在土地使用、地方奖励等方面给予特别扶持。符合上述条件的投资项目,根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可分期交付土地出让金;在其投资达到总投资的50%以上时,土地部门即可办理土地证书。对新进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凡市规定的行政性收费实行零费率,经营性收费减半收取。

    11、加大配套专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凡新建的三大产业配套的专业园区或基地、专业化协作配套中心,基础设施每投入1亿元,给予100万元产业集群配套专项资金补助。

    12、加大三大产业企业投入支持力度。鼓励优势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我市三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免缴其股权、产权转让的全部契税,用于发展产业、安置职工。凡在长沙地区注册的三大产业工业配套企业,新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设备投资不低于50%,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配套项目,设备投资部份按5%,分年度或工作进度进行贴息或补助。县(市)区、开发区企业的项目,市里按上述标准的50%

    安排贴息或补助,各县(市)区、开发区按1:1的比例安排配套贴息资金或补助。

    凡为三大产业配套的工业企业的更新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含土地购置款)达到每亩150万元以上或每亩地产出达250万元以上,从项目投产的下年度起,由受益财政的同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当年实际上缴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财政受益部分的30%奖励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生产,时间为连续三年。需新建车间和生产辅助建筑(不含办公楼、宿舍和其他商业性用房),属市、县(市)有权减免的建设规费,经批准,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外资按同期汇率折算)的,减免50%;1亿元以上(含1亿元)2亿元以下的,减免80%;2亿元以上(含2亿元)的,予以全免。

    13、鼓励专业配套园区和企业做大做强。凡专业配套园或基地、专业化协作配套中心年配套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含5亿元),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年配套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凡三大产业的主机企业采购本地配套企业的产品,比上年每新增1000万元奖励3万元。凡三大产业中配套企业(注册地须在长沙)连续三年在国内同行业中综合实力进入前十位或单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入前三位的,市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14、鼓励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和省级、市级优秀新产品的企业,每个新产品一次性奖励企业及其有功人员3万元、2万元、1万元。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力度保护名牌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切实维护本地知名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

    15、加大工业园区用地的支持力度。对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可成片征用,逐步开发;允许农村集体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联营兴办各类企业;允许采取异地交换,只租不征等形式开发建设。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将土地拆成股份,在企业参股、入股或与企业联营。对进入工业园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配套工业企业建设用地,给予保证。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新进区的工业项目用地,免交新菜地开发建设基础、免收征地不可预见费。经批准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基地内,需新建车间和生产辅助(不含办公楼、宿舍和其他商业性用房)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按财政收支两条线,先征后返,扣除中央、省有关费用后,剩余部分由财政返还园区和产业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6、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改善中小配套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加大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担保机构从注册之日起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3年营业税。市财政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充实长沙市信用担保基金,主要用于根据担保机构每年对税收级次在本市的中小企业一年期累计担保金额(担保期不足一年的,按具体担保期限折算)进行1%补贴,具体补贴数额由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补贴实施办法》核定。积极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培育拟上市公司、开发新的资本产品和营造和谐的金融证券生态环境。积极推行票据融资,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大胆探索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

    17、加大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三大产业集群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开发核心技术,对新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10万元。三大产业集群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幅达到10%以上(含10%)的,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据实扣除外,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所得税额,年终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创新人才制度,加紧培训各种技能型人才,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对有利于发展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人才、高级专门人才,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为配套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提供便利和服务。

    18、加大对生产要素的协调力度。促进工业发展要素向工业园区聚集。切实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城区基础设施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衔接,优先规划和建设连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主干道(网)。政府拟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可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先行试点。今后凡是新建属于竞争性领域的重大生产性项目必须进入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市区老企业搬迁、扩建等原则上优先进区,并享受外来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煤、电、油、运、水以及制约三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宗原材料的调控力度,对三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实行倾斜政策,由市经委不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生产要素配置问题。

    四、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组织领导

    19、加强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打造产业集群、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摆在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实行市主要领导对三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项目现场办公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市工业协调领导小组设立发展产业集群办公室(办公室设市经委),负责指导、协调各区、县(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定期研究解决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负责督促、协调推进有关决策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20、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市政府每年组织1-2次全市性的配套洽谈会和分行业、专题性的洽谈活动。建立三大产业集群的配套信息网,加强主机厂和配套企业的信息沟通。各级政府部门要围绕发展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协作配套,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物流、环保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协调解决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配套协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更多企业的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产业链或采购系统,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配套合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与支持。

    21、加大宣传支持力度。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三大产业集群和园区的宣传力度。电台、电视台对三大产业集群和配套产业发展要进行专题报道,报社要开辟产业集群和配套产业发展专栏,加大对工程机械、汽车、家电三大产业集群建设及重大项目的宣传报道力度。

    22、制定长沙市发展产业集群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制定产业集群发展中长期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产业集群和配套协作工作,力争通过3-5年形成中南地区最具优势和影响的三大产业集群。

    以上政策措施所涉及的奖励,均由市工业协调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奖励如与其他文件中有重复的,不重复计奖,但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实施。本意见由市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中共荆州区委

    今年来,荆州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工业兴市”战略,按照“产业 兴园、园区兴工、工业兴区”的发展思路,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扩张,以 产业发展推动园区建设,突破性发展工业,初步形成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拍马纸品工业园、城南纺织工业园、学堂洲建材工业园等四大园区和川店紫 荆、郢城岳山两个工业小区。园区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聚集规模企业近1 00家,石油机械、造纸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 呈集群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GDP23.5亿元,同比增15%; 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27%;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15 0%;外贸出口1660万美元,同比增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 元,同比增366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31%;工 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35.6%;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7.5亿元,五大产业完成产值2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和9 1%。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效益提高的良好 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抓规划引导,明确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荆州区立足已经形成的园区基础和产业特色,按 照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的要求,聘请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对全区未来五年 的园区及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定位。在园区布局上,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九阳大道为轴线,北有拍马工业园,中有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南有城 南工业园和学堂洲工业园的古城西环工业带,规划建设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石油机械制造业基 地;将拍马工业园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烟用品生产基地;将城南工业园打造 成集高新产业与轻纺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将学堂洲工业园打造成为 “两湖”平原最大的新型建材基地。在产业发展上,突出抓好石油机械、造纸 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快速扩张。石油机械制造业,力争 年内实现产值25亿元,“十一五”末达到50亿元;造纸包装业,力争年内 实现产值14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轻工纺织业,力争年内产值 突破10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年内实现产 值12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建材和高新技 术两大新兴产业,力争“十一五”末,新型建材业产值突破30亿元,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全区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抓园区建设,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平台。为了解决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散、园区档次低 的问题,今年来,荆州区从破解园区建设难题入手,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了园 区建设。一是破解“投入难”的问题。在区级财力较弱的情况下,财政预算内 优先安排700多万元,争取开行贷款5000万元园区建设资金。利用省市 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将园区开发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捆绑 申报,向上争取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成立国资经营中心,运用市场手 段,经营园区土地资源,以土地换资金。探索实行“园区共建、设施共享、项 目共引、税收分成”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入园企业、镇办、开发区和交通、电

    力、通信等部门共同建园的积极性。通过“多轮驱动”,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难 题。在去年投入4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了5000万元。二是破 解“用地难”的问题。在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情况下,随着四机厂、江汉建机、湖北四钻等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大批相关企业配套跟进,原四机工 业园的土地供应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荆州区投资2000多万 元对企业周边的四新渔场、园艺场两家企业实行改制;对“园中村”的居民实 行补偿搬迁,建还迁房115套、9200平方米;对其它零散建筑实行产权 互换;对村集体企业废弃地实行集中购买,通过多法并举,新增工业用地20 00多亩,已形成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的基本雏形。三是破解“建设慢”的 问题。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6个工作专班,仅一年多时 间,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就建成了九阳大道、太晖路等7条道路,初步形成了 “一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完成了11万伏的电网改造,绿化、下水、管网配 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年内可全面实现“五通一平”。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 了园区对项目和产业的承载能力。

    三、抓项目引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项目是产业之基。荆州区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增强产业发展后 劲的主动力,通过抓招商、引项目来兴特色、强产业。一是依托产业优势抓引 进。石油机械和造纸包装是荆州区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石油机械产业是全 省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了壮大优势产业,我们采取“延伸链条引项 目、填补空白找老板”的办法,先后引进了华泰石油、众力机械等一批产业关 联企业。投资4000万元的紫江喷铝、投资4600万元的众力机械、投资 2000万元的强盛石油、投资1000万元的宏源包装项目年内均可投产。首期投资1.8亿元的上海宝臣石油套管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上海姚记 扑克纸、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林浆项目也正在积极争取落户。二是依托 资源优势抓引进。学堂洲非耕地和沙石料资源丰富是荆州区的一大优势,利用 这一优势,先后引进了华升商混、中富管桩等8家投资过5000万元的新型 建材项目,其中有6家在建,4家年内有望投产。已投产的商品混凝土搅拌中 心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大学城”科研人才密集是荆州区的独特优势,依托这一优势,引进培育了玉龙科技、华方软件、垃圾发电等近10个高新技 术项目。新型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新秀”。三是依托 客商团队抓引进。客商是我们重要的人际资源。通过上虞市原副市长陈樱牛和 荆州舜隆房地产公司老总金庆荣牵线搭桥,荆州区已形成了一支浙江上虞客商 团队。在这支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独立举办了(上海)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 项目23个,协议引资达10.2亿元,目前已有4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期,这一团队引来的3位上虞老板将投资6亿元,在学堂洲征地1000亩 创建浙商上虞工业园。通过坚持不懈抓招商,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引进项目7 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8个,到位资金3.6 亿元;入园项目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年内园区可新增投产项目1 5个。

    四、抓骨干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骨干企业是产业扩张的强力支撑。今年来,荆州区通过大力实施“32 3”工程(即培育3家产值过10亿元、20家产值过亿元、30家产值过5 000万元的企业),一手抓核心企业带动,一手抓中小企业配套,促进了产 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一是壮大核心企业,增强产业优势。重点扶持四

    机、四机赛瓦、拍马集团、骏马纸业、荣海纺织等行业核心企业,扩大企业规 模,提升产品档次,创新管理机制,促使其加速成长为产业“航母”,带动关 联企业聚集发展。四机厂是荆州区石油机械行业的“火车头”,也是全省百家 重点企业建设项目。近几年,四机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企业发展前景十 分广阔。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和扶持四机厂向园区扩规,扩大产能,膨胀规 模。通过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多次出面协调,帮助四机厂解决了西厂区扩规 所需的300亩用地;出资120万元对西环路进行整治,并将其更名为四机 大道,改善了四机厂物流货运环境。预计年内四机厂产值可达到18亿元,在 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四机厂”。环保治污是造纸 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年来,荆州区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了拍马 工业园治污工程,建起6座造纸污水生化、物化处理厂,实现了东西两线污水 的达标限量排放和循环利用,促进了拍马、骏马两家造纸核心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目前,全区核心企业对行业的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预计年内产值过 亿元的企业将突破10家,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家。二是发展 中小企业,扩充产业总量。一方面,鼓励和促进龙头企业加速裂变,催生一批 专业化配套企业。湖北四钻是一家从四机厂分离出来的独立法人企业,主要为 四机厂配套生产各类石油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在四机厂的带动下,企业产值和 利税成倍增长,一跃成为全省先进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依托核心企业带动,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聚集中小企业规模发展。目前,全区石油 机械制造业聚集企业23家,造纸包装业聚集企业26家,纺织印染业聚集企 业36家,农产品加工业聚集企业20家,新型建材业聚集企业15家。三是 推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引导石油机械、造纸、纺织行业加大技改 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 技术装备水平,使企业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上半年,全区完成技改投入 3.9亿元,实施过1000万元的技改项目12个。石油机械制造行业,四 机厂投资1.6亿元对压裂泵、高压管汇件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进 行扩规批量生产;造纸包装行业,骏马纸业投入3000万元启动了纸品生产 线技改项目,项目投产后,集群纸品年生产能力可达到30万吨以上,销售收 入过20亿元;纺织行业,织机总数已突破5000台,其中剑杆织机380 0台,纺纱能力达22万锭。传统产业通过技改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 力。

    五、抓服务创新,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环境是第一品牌。荆州区始终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在坚持过去一些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 服务形式。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园区工业项目规划 和建设手续市级审批权限的下放。荆州区以此为契机,对入园项目实行超前介 入、手续代办、跟踪协调,加速了项目入园。积极调整城南经济开发区管理体 制,剥离其社会职能,更好地发挥了开发区“招、建、管”的主体作用。扎实 开展“产业发展年”和“治三风、建功业”活动,搭建了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有效载体。建立园区投诉举报中心和经济环境监督网络,形成了投 诉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政府出资组建园区治安巡逻队,全天候开展治安巡逻,改善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依托区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间广泛交 流与合作,强化了产业内部联系。财政列支5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向武汉中信银行争取贷款8000万元,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区域软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本文系中共荆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典型发言材料)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户、建设、生产、经营的“绿色通道”,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优良环境为保证,不断提升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产业带动能力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和省级生态园区。

    第二条

    到2024年实现园区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优势产业支撑力明显加强,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建立符合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及部门联动机制,园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更具活力,及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建设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符合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第三条

    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特色鲜明的要求,切实提高工业园区规划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城市新区和工业新区。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园区配套设施等优势,重点发展金属特种材料、医药食品、机械电子、制衣制鞋、建材矿产等产业,倾力打造循环经济比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资源节约型和创新型工业园区。

    第四条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重新规

    (一)园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入园企业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0%--39%,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上,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下,办公生活用地控制在7%以下;入园企业用地投资强度必须控制在100万元/亩以上,产出密度亩均缴纳税金2万元以上。

    (二)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加强园区闲置土地、使用效率低和无效益土地的整顿盘活,重点清理高升公司、保良生物、瑞洁卫生材料、茂源建材、兴达建材、樱和木业、杭莲生态农业等七家企业闲置土地。

    (三)千方百计用足国家政策,争取多方面支持,尽早报批园区已征收的土地,确保引进的项目有地可用和及时供地。

    (四)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入园协议》操作,对超占土地及时收回,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违规建筑坚决拆除,对停建的在建工程必须尽快复工,对规划内尚未动工的土建工程督促其尽快动工建设,对企业内部分土地撂荒限期增加投资补火。

    (五)办好园区创业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乡镇及县直单位参与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对达不到供地条件的高新科技项目,在场地和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和激励其在创业园进行孵化成长。

    (六)鼓励企业“零增地”扩张。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利用厂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对园区企业采取“零增地”方式新增《入园协议》之外的项目,视项目节约用地量予以相应奖励。

    一次无条件补偿与之签订相关协议企业各2024元的损失。

    第十二条

    强化园区治安管理。公安部门必须加强园区治安管理,对强揽工程、无理取闹、强行阻碍园区企业正常生产和施工的事件,园区派出所在接到报警电话后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控制事态,及时调查取证,对造成严重后果者依法采取相关强制措施。

    第十三条

    实行园区封闭管理制度。县(市)直部门及有关条管部门(税务、消防、环保部门除外)须领取县园区管委会开出的通知书后,方可到企业开展收费、检查等工作。村及村民与企业的一切事务,原则上均由园区管委会直接办理,村及村民不得与企业发生直接关系。提倡联合执法、预约执法、集中执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对未经园区管委会许可,擅自进入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人员,有权拒之厂外或强制带离厂区。

    第十四条

    完善客商保护制度。县委、县政府向入园投资企业业主、高级管理及高级技术人员颁发客商证,对持证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重点保护。有关职能部门在接到持证人求助信息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全力以赴给予无私帮助;持证人若有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在对其有关行为进行处理时,要坚持以教育为主,需采取强制措施时,事先必须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第十五条

    实行园区企业办证代理服务制度。对入园企业的

    问题,每季度由县分管领导在县工业园综合服务大楼召开一次银企洽谈会,积极实施政银企合作,实现银行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

    第二十一条

    实行企业用工投保制度。为解决企业用工风险,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伤保险。

    第二十二条

    实行服务园区工作推广制度。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把支持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分工有体现,在经费列支上有落实,在政策对接上有举措。使我县工业园区在扩大开放、体制创新、功能开发、产业集聚等方面,尽早发挥出应有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十二条

    本意见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青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工业园区是吸纳承接生产要素的有力平台。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集中集约、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举措。为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综合优势,不断加大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培育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理顺管理机制

    工业园区是指目前我县范围内正在建设及今后拟建的所有工业园区,现有园区主要包括:青县工业园区、韩商工业园区(马厂镇)、电子机箱工业园区(马厂镇)、金牛工业园区(金牛镇)、青崇路工业园区(清州镇)、104国道工业园区(上伍乡、清州镇、马厂镇)、古典家具工业园区(流河镇)、缝制设备工业园区(盘古乡)、上伍工业园区(上伍乡)。工业园区分县、镇两级管理。

    (一)青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全县各工业园区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并具体负责青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土地储备及招商洽谈等相关工作。

    (二)青县工业园区之外的各园区实行乡镇负责制,由所属乡镇政府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入区企业的服务等各项工作。各有关乡镇要建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三、营造发展环境

    (一)各县直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国家政策没有明确禁止且有利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胆探索尝试,为园区发展提供一切便利。国土部门要将各工业园区用地优先列入土地调规计划,积极上跑有关部门争取用地指标。交通部门要对各工业园区的交通路网建设给予倾斜。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可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设置派出机构,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搞好服务。

    (二)严格落实审批服务包办制和收费“一票制”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效能,促进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的“封闭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规范对园区企业的检查行为,杜绝对工业园区企业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按照“集体领导、具体负责”的原则,青县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工业园区的统一领导,研究制订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县政府主管副县长负责指导各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

    (二)青县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对全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调度,并将调度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镇(乡、场)或单位给予表彰,对动作迟缓、进展不大的给予批评。

    (三)青县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建立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考核体系,对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财政贡献和管理服务等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与评价领导班子、兑现奖惩和干部使用挂钩。二〇〇八年十月八日

    第五篇:工业园区如何加快发展

    工业园区如何加快发展

    对园区建设的建议

    1、坚持依法规划,提高建设水平。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做到工业园区规划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产业布局相结合。

    2、引进民间资本,完善基础设施。围绕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大手笔、大气魄搞好园区规划设计。按照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3、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支持和鼓励工业园区设立以服务区内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投资公司。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在工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4、培育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资源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加强工业园区宣传推介工作,提高园区产业、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

    5、推行集约化发展战略。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强联合的原则,适时成立集团公司,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市场经营体制,建设公共交易平台,引导整个园区健康稳定发展,迅速做大做强



    推荐阅读:
    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活动新闻稿(精选5篇)
    2024甘肃公务员考试时间 考试内容
    产品营销策划书
    食品研发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