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第一篇: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一种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关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欢迎欣赏。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一
今年五月,我参加“双优”课,讲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课标是列举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若按教学三维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小点……不管从考试看或从其在历史的影响看,这一课都算是很重要的一课。而我班同学历史科基础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同学对初中阶段通史内容几乎没什么印象,现在上课几同于初中高中内容一起上,既要了解掌握最基础概念、知识,又要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还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如何从班级实际出发,在45分钟里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记住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我做了一点尝试。
在讲罗斯福新政五大方面措施的内容时,我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新政内容:
首先质疑思辨:罗斯福当选总统以后,用什么药方来救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做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角色扮演: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通过角色扮演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我觉得这一点是最可取的。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显得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反思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同样在处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时候,借助适当的图表、图片,比如新政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变化柱状图”和“失业率变化柱状图”,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逐渐摆脱危机的困境”。
在学习完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之后,为了引导学生站在全球史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新政,避免学生孤立、静止的看待历史问题,我引入了30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材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会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社会开放、包容、相互借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把中美两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策略横向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各国在结合国情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出的人类智慧之光是同样难能可贵、同样会永留史册的,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抛弃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再认识、再体验、再反思,进而收获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一个个历史情境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提取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而是引领和指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的主导者、合作者,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培养学生勇于思考、主动探究、突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
本节课中对于“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难点的突破是最需要用心琢磨的。新政的实施并不是使美国从“完全放任”的一极走向了“国家干预”的另一极,这一改革的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转变。“完全放任”不是不能干预和没有干预,“全面干预”也不是放弃市场调节的全盘干预。要避免这种二元对立思想的出现就必须将新政出现前的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经济思想给学生交待清楚。
就自由主义理论而言,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人潜力,本身并不排斥国家干预。自由主义确实是消极看待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执政的贵族不懂经济,只会把经济引入歧途。
美国人自建国以来一直警惕的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于垄断资本,需要解决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所以转向政府寻求解决矛盾的手段。20世纪初历时十几年的进步运动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尝试和试验阶段,其中西奥多·罗斯福因为通过反托拉斯法案、拆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等举措赢得了反托拉斯斗士的美称,此后的威尔逊总统在位时期也采取了许多联邦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政策。遗憾的是进步运动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一战结束后,美国又迎来了20年代的繁荣,但繁荣背后却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和矛盾的不断升级。
面对大萧条,新政在经济方面的动作比较大,政府全面介入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但政府并不直接去接管经济,而是协调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前提是承认美国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所以新政的目的是治病,是要使美国体制重新恢复活力,而不是将其置于死地。罗斯福改革的目的不是将现行体制推翻,而是要让它运转起来,还要运行通畅。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证明,罗斯福本人的说法也许更符合新政的实际。他说自己是在为现实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将先验的答案强加在现实之上。新政的改革是通过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权,突破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些定规,将其改造成有管制的资本主义。新政使美国经济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得到加强而且不可逆转。有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依托,学生在理解新政的影响时才会更客观、更清晰。
学习新政从现实角度来看是为了能更好地推进今天中国的改革,因此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主要不是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新政,而是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策略,因此每节课在确立了主题后,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一节课最后的立意和灵魂,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否将决定一节课的厚度和高度,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去探究和实践。
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疑难和困惑,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激励、启发和推动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锤炼自己践行新课程理念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艺术。
这条路,我们刚刚开跋------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是我在2______年10月我上的一节许昌市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我就在对现行的人教版旧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与整合,并在教学方法上以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首先,我备课时认真整理了教学思路。在人教版的旧教材与教参中,是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的认知线索的,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是以模块为主的教学,更突出经济史的专题及对历史人物认识与评价。所以,我在教案设计中以“罗斯福何以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导入,以分析罗斯福实行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以从罗斯福的身上收获一种精神为目标铺开教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能通过学习――亲近历史,即多元化历史文本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以网络、书报、影音等媒体形式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较之课本,更亲近了历史;理解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许多相当有深度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小组探究式讨论中已经提出来了的,如“罗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国家干预的理念来实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在与历史文献,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感悟历史,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思维是相当开阔的。我设计的“大胆假设”环节,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将如何向人们阐释自己的改革理念,以及让学生模拟总统幕僚来谈改革措施,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同时,本课中以CCTV热播的大型系列片《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本课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本课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量真实照片,给学生创建了非常逼真的历史情景,大大增强了课程观点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达到内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个用电脑做影片剪辑的软件,可以将自己的需要的电影素材精确地剪到千分之一秒,事实上,在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我一共用了四段影片,有限的课堂时间决定了我只能剪成一两分钟的片断,所以尽管在电影剪辑软件的使用方面我是新手上路,但无疑这次的尝试已是一个可喜的意外收获。
此外,本课中设计的活动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特别的是在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概述新政的理念时,学生的创造性实在令教者和听课者惊叹!在我课前的设计中,因为“三R”是能够在许多资料中查到的,我想学生答出这几个单词不成问题。可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有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还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了“Rebuild”这一单词,并解释这是重建、恢复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新政来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重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当时赢得了课堂上所有听课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一个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个班级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词汇说出来,这样思想火花的迸发,便是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潜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都能先倾听学生的想法,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避免了形式主义,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一堂课从学生的知识反馈及许多位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自己仍感觉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为准备这一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删减和取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也由四十多张精减到最后的二十来张,但三次授课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设计完整地把课上完。我认真反思后认为原因有二:一则问题过多,课堂容量太大,从未开始上就注定了这是上不完的课;二则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很难真正地把握住学生发言的时间,其中在一个班授课时有一名学生说到兴起时,干脆请求老师再给他时间多说一些。所以,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间拿捏好尺度,还需要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公开课对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罗斯福新政的内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介绍及评价过于简单,而这一概念又相对深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正常教学中无论如何还是要增加教学时间补充并讲透这一概念的。
再有一点,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我设计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表现及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欲让学生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启示。这是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时机,但课堂上仍是时间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罗斯福的身残志坚、锐意改革、勇于挑战等品质,对学生触动多大,能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少启发,我自己也在质疑自己,所以我想,历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课堂外延伸的。
第二篇:2024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作文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完成课标要求,让学生牢记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这取决于教师对这节课的把握程度。对于这节课,我是这么处理的: 1.以清晰条理来方便、帮助记忆。
依据课本,明确要求学生记住罗斯福新政的五大方面措施:“第一,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第二„„”主要是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同样,新政影响:“第一减缓危机;第二„„”把重要的措施、法令、执行机构、作用等用填空的形式制作小黑板“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列表”,一方面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另一发面,通过这种形式将知识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2.以板书来巩固重要内容的记忆。如一边让学生看书说出新政内容,一边逐条快速板书。如“财政金融方面”、“工业方面”“农业方面”„„ 板书不要太杂,关键词要醒目,这样才能有助记忆;同时,板书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构建知识体系。3.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可以尽量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课堂衔接中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出罗斯福为新政施行做的充分准备。穿插“炉边谈话”打造“智囊团”“提拔改革之士”推动改革。具体列出罗斯福为新政施行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在课堂上用医生号脉,开药方,施药,靠疗效等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如在讲实干家罗斯福时,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用心设计了思考题。“罗斯福是如何击败胡佛成功当选的?”“谈谈你认为罗斯福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起到哪些作用等?以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以工代赈”比直接救济的好处,通过分析得出以工代赈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可以福泽万民,泽及后世,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经济政策;“蓝鹰运动”等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再比如在讲有关保护劳工权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两点内容时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目:“新政中有很多措施维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不是说明经过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为什么?”“你认为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对我们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提问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议古论今,现场运用,分析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还可以简要介绍一些史学界不同声音、不同看法,让学生看问题更全面,也有助于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和知识链接的资料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和知识链接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获取信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5.以小黑板展示相关资料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我精心制作了三面小黑板,让学生从小黑板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另一种形象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尽量避免课堂枯燥无味。
新课标之下,总感觉内容很多,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因为学生底子很差,在课堂上没有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提问后给学生给思考的时间偏少,师生互动也不够深入。总之,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学无涯,教也无涯。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要避免这些问题,必须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提高。
今后的改进措施:
1.在上课过程中有点紧张,以后要多参加这种类似的賽教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克服紧张情绪。
2.平常上课时多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现实水平的思考题和活动;课后要在课堂活动后及时发现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从而积累设计和和引导学生课堂活动的经验。3.在课堂上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操之过急;篇二: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反思一: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在2024年10月我上的一节许昌市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我就在对现行的人教版旧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与整合,并在教学方法上以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首先,我备课时认真整理了教学思路。在人教版的旧教材与教参中,是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的认知线索的,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是以模块为主的教学,更突出经济史的专题及对历史人物认识与评价。所以,我在教案设计中以罗斯福何以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导入,以分析罗斯福实行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以从罗斯福的身上收获一种精神为目标铺开教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能通过学习――亲近历史,即多元化历史文本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以网络、书报、影音等媒体形式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较之课本,更亲近了历史;理解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许多相当有深度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小组探究式讨论中已经提出来了的,如罗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国家干预的理念来实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在与历史文献,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感悟历史,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思维是相当开阔的。我设计的大胆假设环节,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将如何向人们阐释自己的改革理念,以及让学生模拟总统幕僚来谈改革措施,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此外,本课中设计的活动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特别的是在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概述新政的理念时,学生的创造性实在令教者和听课者惊叹!在我课前的设计中,因为三r是能够在许多资料中查到的,我想学生答出这几个单词不成问题。可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有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还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了rebuild这一单词,并解释这是重建、恢复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新政来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重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当时赢得了课堂上所有听课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一个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个班级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词汇说出来,这样思想火花的迸发,便是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潜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都能先倾听学生的想法,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避免了形式主义,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堂课从学生的知识反馈及许多位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自己仍感觉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为准备这一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删减和取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也由四十多张精减到最后的二十来张,但三次授课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设计完整地把课上完。我认真反思后认为原因有二:一则问题过多,课堂容量太大,从未开始上就注定了这是上不完的课;二则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很难真正地把握住学生发言的时间,其中在一个班授课时有一名学生说到兴起时,干脆请求老师再给他时间多说一些。所以,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间拿捏好尺度,还需要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公开课对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罗斯福新政的内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介绍及评价过于简单,而这一概念又相对深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正常教学中无论如何还是要增加教学时间补充并讲透这一概念的。
再有一点,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我设计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表现及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欲让学生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启示。这是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时机,但课堂上仍是时间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罗斯福的身残志坚、锐意改革、勇于挑战等品质,对学生触动多大,能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少启发,我自己也在质疑自己,所以我想,历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课堂外延伸的。
反思二: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显得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反思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同样在处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时候,借助适当的图表、图片,比如新政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变化柱状图和失业率变化柱状图,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逐渐摆脱危机的困境。
在学习完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之后,为了引导学生站在全球史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新政,避免学生孤立、静止的看待历史问题,我引入了30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材料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部分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会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社会开放、包容、相互借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把中美两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策略横向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各国在结合国情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出的人类智慧之光是同样难能可贵、同样会永留史册的,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抛弃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再认识、再体验、再反思,进而收获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一个个历史情境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问
题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提取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而是引领和指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的主导者、合作者,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培养学生勇于思考、主动探究、突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
本节课中对于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难点的突破是最需要用心琢磨的。新政的实施并不是使美国从完全放任的一极走向了国家干预的另一极,这一改革的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转变。完全放任不是不能干预和没有干预,全面干预也不是放弃市场调节的全盘干预。要避免这种二元对立思想的出现就必须将新政出现前的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经济思想给学生交待清楚。
就自由主义理论而言,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人潜力,本身并不排斥国家干预。自由主义确实是消极看待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执政的贵族不懂经济,只会把经济引入歧途。
美国人自建国以来一直警惕的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于垄断资本,需要解决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所以转向政府寻求解决矛盾的手段。20世纪初历时十几年的进步运动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尝试和试验阶段,其中西奥多·罗斯福因为通过反托拉斯法案、拆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等举措赢得了反托拉斯斗士的美称,此后的威尔逊总统在位时期也采取了许多联邦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政策。遗憾的是进步运动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一战结束后,美国又迎来了20年代的繁荣,但繁荣背后却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和矛盾的不断升级。
面对大萧条,新政在经济方面的动作比较大,政府全面介入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但政府并不直接去接管经济,而是协调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前提是承认美国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所以新政的目的是治病,是要使美国体制重新恢复活力,而不是将其置于死地。罗斯福改革的目的不是将现行体制推翻,而是要让它运转起来,还要运行通畅。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证明,罗斯福本人的说法也许更符合新政的实际。他说自己是在为现实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将先验的答案强加在现实之上。新政的改革是通过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权,突破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些定规,将其改造成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新政使美国经济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得到加强而且不可逆转。有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依托,学生在理解新政的影响时才会更客观、更清晰。
学习新政从现实角度来看是为了能更好地推进今天中国的改革,因此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主要不是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新政,而是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策略,因此每节课在确立了主题后,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一节课最后的立意和灵魂,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否将决定一节课的厚度和高度,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去探究和实践。
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疑难和困惑,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激励、启发和推动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锤炼自己践行新课程理念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艺术。
这条路,我们刚刚开跋------反思三: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今年五月,我参加双优课,讲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课标是列举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若按教学三维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小点......不管从考试看或从其在历史的影响看,这一课都算是很重要的一课。而我班同学历史科基础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同学对初中阶段通史内容几乎没什么印象,现在上课几同于初中高中内容一起上,既要了解掌握最基础概念、知识,又要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还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如何从班级实际出发,在45分钟里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记住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我做了一点尝试。
在讲罗斯福新政五大方面措施的内容时,我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新政内容:篇三: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定
州
市
息
仲
中
学
王 少 华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一、教师平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予学生的说话的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民主平等,要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的角色感觉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变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只有在这种暖洋洋的教育空气中,学生才会放开胆量发表言论。
二、巧妙引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兴趣,就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即使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很难学到东西。我认为好的课前导入语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罗斯福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呢?因为他实施了新政,关于新政,同学们就会有悬念,带着好奇心去学,学习的积极性高,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巧妙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启发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思想:“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欲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巧妙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第三篇: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俗话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一些列难题,现予以总结反思如下:
一、主题定位问题:本课的主题应是突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淡化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其特点,这样才能够节省时间,提升授课效率。
二、罗斯福新政突出特征的提炼问题。通过制定《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一系列的法案,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运用国家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划时代的转变,经济政策有自由主义过渡到了国家干预主义。
三、本课标题再加工,突出主题。教材标题为“罗斯福新政”,初中教科书是这样的标题,高中教材依然如此,过于平淡,很难对学生构成冲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再加工。在标题设计上采用“罗斯福新政——坐在轮椅上转动世界”。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
四、讲与不讲的处理。经济危机的根源按照教材的说法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过于学术性的话语学生难以听懂,这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可以结合当今现实——产能严重过剩,通俗地讲可以说是生产的无计划性同社会需求想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供大于求。这个问题需要通俗的讲,并且安排到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样既能为讲解《罗斯福新政》提供背景、也能够突显本节课的主题,节省时间。
第四篇: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人教版必修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胜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实干家罗斯福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设计理念】
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案例和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实施情景教学,统合三维目标
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而三
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在一起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本课设计通过自学课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空间,使学生体验了自主之乐,合作之趣,探究之悦,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教学效果。
4.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本课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第五篇:罗斯福新政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的失败,直接为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教材指出:“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但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执政后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这样的表述比较实事求是,说明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时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但改革的决心已定,而改革又是全方位的,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材首先概括了三个方面,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将新政的措施具体分为四个项目加以列叙: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主要措施有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国家公布的法令有《紧急银行救济法》《联邦证券法》《银行存款保险法》和新的银行法等。罗斯福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教学时建议让学生看教材《罗斯福》像和【历史纵横】关于“炉边谈话”的材料,让学生明白,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当时国家整个银行信贷体系陷入瘫痪,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必须尽快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改革也首先从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开始,而罗斯福向公众发出这一重要信息则是通过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成为后来他向公众阐述政府政策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不能不说是罗斯福的一个创造,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美国公众对新政的支持。
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措施有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国家调整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是公布《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复兴工业。主要措施有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制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以蓝鹰为标志,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接受这一法令的企业可以免除根据反托拉斯法而被起诉,其产品则贴上“蓝鹰”标志。公布此法令的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教学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蓝鹰标志》图和【历史纵横】关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的材料。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教材《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图,并适当补充一两则材料加以说明。(3)罗斯福新政的两个阶段
新政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以历时一百天(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的美国第73届国会特别会议为其先导,这届国会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其中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1935~1939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着重改革,1935~1936年,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激化,上述两个法令因被美国最高法院先后宣布为违反宪法而被废止,新政转入后期。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了一些替代性的法令和其他新法令,继续推行新政,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前夕,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从1939年开始,新政渐告结束,主要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可以这样说,是战争终止了新政的继续实施。关于新政的两个阶段,建议教师按照教材讲述就可以了,不要补充其他材料。
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它本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急就章”,也就是说它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是罗斯福生前所没有预见到的。教材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概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未能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这说明,实施多年的新政在恢复国家经济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而新政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所有问题,改革确实是极其艰难的。
第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据《美国史》记载: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首先是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的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材着重分析了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教师可根据教材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理解这一问题:
第一,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
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的高明之处也正在这里。
第二,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材料,这段材料说明,罗斯福“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新政“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目的是“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换句话说,在罗斯福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而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加以干预。事实上,这种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种变化,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建议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既是区别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的显著特征,又是罗斯福新政影响中最为深远的一项。教师在讲述或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过程中,就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学史之窗】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罗斯福高度评价的材料,正确认识罗斯福个人的作用,毕竟新政是与罗斯福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领导能力与人格力量是密不可分的。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一目的教学。历史发展总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没有联系,历史就变成了空穴来风。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本目内容,教师应当联系上一课的内容,和学生共同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然后设问: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德国和日本通过对外扩张来刺激经济恢复,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呢?然后进入本目学习。本目学习可采取问题谈话的方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过程:
(1)胡佛反危机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认识,胡佛没有找到危机的根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他解决危机的指导思想也不对,失败是必然的。
(2)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学生阅读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简要的回答。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三个方面?又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改革项目?为什么要实施这改革项目?收到了什么成效?教师要整合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组织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新政内容概括的三个方面,由于这三个方面内容很抽象,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把三个方面的内容加以具体化,这还不够,教师仍需要指导学生看教材所配置的《罗斯福》《蓝鹰标志》《国土资源保护队的青年》三幅图。通过这样由抽象到具体再到形象的学习过程,将有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新政的内容。解决好以上问题,就为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起到了奠定知识基础的作用。(4)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一目的教学。教师可采用问题讨论的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教师对本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重要概念做出要事先做出简要的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之后给学生8~10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教材。
其次,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罗斯福实行新政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再次,指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把握三个基本点:──评价罗斯福新政,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社会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评价罗斯福新政,要注意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着一定的反作用。──评价罗斯福新政,要遵循“史论结合,以史证论”的基本原则,根据基本史实对罗斯福新政做出客观的评价。
第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具体的引导和帮助。
第五,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讨论意见。
最后,教师对各小组学生讨论的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并根据教材的观点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这是教师引领学生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一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2.教学案例
案例二 在介绍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一幅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图片。
罗斯福认识到让民众理解政府的困难,争取民众对新政支持的重要性。为此,他经常坐着轮椅外出巡视,走遍全国,调查研究,了解下情;他又在白宫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开诚布公,谈笑风生;尤其是罗斯福利用广播,向全国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用亲切的语言,像拉家常那样向人民介绍国家眼下的困难,解释政府的各项决定。以后凡有大事,罗斯福的声音就走进千家万户,在民众中产生了回荡。
案例三 在学完本课后,教学可作以下的小结: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不顺利,有不少反对党人、垄断集团、大资本家大肆攻击他,谩骂他浅薄、无能、狡猾、又有独裁野心,甚至最高法院以《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为由,宣布予以废除,使新政一度陷入困境。而今天谁又能否认他对推动美国整个面貌迅速而激烈的改变所做的贡献比任何人都要大?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做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解题关键:美国建国以来在传统自由放任的思想指导下所构建的经济制度受到了挑战。
思路引领: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实行国家干预和管制的新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答案提示:如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开经营;成立农业调查局;制订行业公平竞争法规;建立联邦救济署等。【学思之窗】
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如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 解题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方面发展。思路引领:对美国历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德、日法西斯国家灭亡已指日可待;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御敌;罗斯福推行新政,引领美国逐步度过了美国有史以来最罕见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思路引领:罗斯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政策。
答案提示: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具体项目有: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等。
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罗斯福寻找到克服严重经济危机的新出路。思路引领:新政对美国历史的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
答案提示: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是最为重要和深远的。2.课文注释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在书中,凯恩斯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理论,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由于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西方一直盛行以经济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的行政干预理论对其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且由于其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三十年代的经济难题,因此凯恩斯被称为经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
然而,任何一种理论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时都不是万能的,凯恩斯主义同样如此。由于凯恩斯主义认为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源于私人投资与消费不足,因此它提出的解决危机的钥匙之一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拉动消费。凯恩斯主义信徒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他们认为个人节俭的美德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储蓄和积累导致失业和萧条。凯恩斯正确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中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相对缩小这对矛盾,但他开出的治疗经济顽症的处方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症状,这就是六七十年代“滞胀”出现的根源。因此西方有学者曾玩笑的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他也是“战后滞胀病之母”。罗斯福新政的一些长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
首先,由于经济的恢复,美国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其次,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而联邦政府的权威也得到了加强。再次,罗斯福解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之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由此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产生了对今天意义深远的影响。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同时是美国连续几年空前严重的风灾、沙尘暴和干旱,在“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再如“新政”促进美国思想活跃和学术文艺的繁荣。在整个“新政”期间,美国政府资助了大批艺术家、作家和戏剧家,使他们一方面能够摆脱经济困难,进行独立创作,另一方面又受政府委托将艺术带到了学校和民间。罗斯福内阁更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新政”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参与,“思想库”一词由此而来。
“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史学界对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启发而提出的,或者说凯恩斯主义是“新政”的理论根源。但八十年代后有学者认为,“新政”出台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实施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虽然凯恩斯在1933年就曾出版《走向繁荣》一书,书中提到把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解决失业投资效果联系起来考虑的想法,但其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许多人不承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是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物,《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就是为了找出危机的根源和应付危机的对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罗斯福的“新政”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都是实事造就,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蓝鹰标志
为了推进国家复兴局的工作,国家复兴局负责人约翰逊决定选用鲜明而独特的标志作为复兴局的象征。受那伐鹤印第安人用雷鸟作为部落图腾的启发,蓝鹰最终被选为国家复兴局的象征。任何一个签署了一揽子协议的企业都能获得一个意味着为国效力的蓝鹰标识。一时间,各种广告栏上、旗帜上、杂志封面上、卡通片上等,都印上了蓝鹰图案,国家复兴局的蓝鹰仿佛注定要成为那一时代的不朽象征了。一时间蓝鹰无处不在,全国都在为蓝鹰而游行,“做守法市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识的地方购物”。
推荐阅读: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招聘官:毕业生简历十大硬伤(5篇可选)
办公场地租赁合同样本简单版[大全]
真爱生命预防溺水建议书[精选5篇]
随笔[精选合集]
相关文章:
- [ 二号文库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 [ 二号文库 ]活动赞助方案详细策划 活动赞助方案(五篇)
- [ 二号文库 ]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做(十五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最新《城南旧事》学生读后感范本
- [ 二号文库 ]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工作总结简短 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024年
- [ 二号文库 ]最新大学校园活动策划方案(三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方案最新模板
- [ 二号文库 ]2024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 二号文库 ]2024年高一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高一下学期班务计划(二十二篇)
- [ 二号文库 ]996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
- [ 二号文库 ]在全镇庆祝2024年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精选合集)
- [ 二号文库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启示感悟[精选5篇]
- [ 二号文库 ]XX同志党性分析材料
- [ 二号文库 ]浅析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精选多篇)
- [ 二号文库 ]关于举办第27届佛山市青少年(佛山市的)
- [ 二号文库 ]计划生育工作讲话稿
- [ 二号文库 ]营销的基本理论
- [ 二号文库 ]2024年班级元旦的策划书模板范本
- [ 二号文库 ]2024年幼儿园教师教学总结通用范本
- [ 二号文库 ]小学教师年终述职报告2024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