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述职报告 英文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5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柔情似水 时间:2024-09-05 10:18:5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新城中心校科研中心执笔人:张亚萍

    弹指一挥间,伴随着“十一五”的春风我们新城镇中心校的科研工作已经,经过了五年的教育教学的洗礼,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已完成了市级一般课题也就是——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校一支科研型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提升个人素质正在成为现实;奠基幸福人生的教师心理已经形成。取得了点滴成绩,现在工作己进入了尾声,为了让个级领导了解我们五年的辛勤工作,也为了能和全镇教师回顾我们走过的艰辛科研历程,下面我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的呼唤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全面的新要求。新课改的要求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此,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长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住处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3.学校发展现实的反思

    我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心理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及学生扩招,教师扩员给我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33.8%的教师认为学生主体性缺失。自主性学习严重不不够,学生学习性不高。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需要运用它们来完成的学科教材内容的教学不协调。

    第二,部分老师思维简单化,从摒弃不尊重演算个性的“满堂灌”,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课堂要热闹。于是,辩论式、角色表演、图示教学法等异彩纷呈,凡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都源源不断地引进课堂。而且,这种观念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成了“优质课”的典型特征,以便至课堂设计,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老师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运用多媒体,运用哪能些方法,哪能些形式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特长等等去优选、组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重于“内容”的本末倒置的倾向。原有课题的深化

    早在2024年,我校就承担了市重点课题——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在三年多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虽建构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并且概括地总结了一些优化教学进程的经验,以及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但大多只是凭经验从一般现象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化运用以及两者的优化组合策略缺乏实效性研究,特别是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缺乏深入的探讨,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决策错误,时机不当,结果收效甚微;

    ⑵分组不科学,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 ⑶规则不明,责任不清,“活而无序”,“活而不实”: ⑷进度难把握,场面难控制,完成不了预定的任务; ⑸教师不敢讲,退居二线。因为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变得不敢评了。结果,该引导的不引导,该点拨的不点拨,该解释的不解释,该指正的不指正,须掌握的知识模梭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此,于2024年12 月确立了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行为的方法和形式,指依据课程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2)构建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理念。(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内函与特征研究。(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价值取向的研究。(4)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教学方式研究。①低年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转变。②中年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转变。③高年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评价研究。

    ①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评价标准研究。②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评价实施研究。③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案例研究。(6)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案例研究。

    重点:学科教学方式的转变;难点: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选程序。

    (四)、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根据课题的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1.查阅文献法

    在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过程中,带着明确的目标和问题,有目的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理论支持和指导,以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理念必须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课题将对教师和学生所从事的课堂与课外教学与学习的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活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主要项目有:(1)《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2)对作业批改的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研究。(3)实验管理。3.实践研究法

    即教师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产生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的研究活动。4.调查法

    通过问卷和深入课堂听课等形式,调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确实如此,我们新城镇历届校长都有超前的领导意识,总是走在课改,教改的前面。用科学的理念,推动全镇的教育教学发展。大家都知道,教育科研工作,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这就是说,这项工作需要漫长的时间,还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果的一项艰巨性的任务,没有发展眼光的校长是不能支持和开展这项工作的。美国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说、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样。他们常说,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搞教育科研,既能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经验,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教育科研能达到兴教、兴校、兴师的作用。为此,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工作计划。

    “十一五”期间,为了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最前卫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学校不惜资金投入,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培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是06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当时是中心校校长陈学会主管,先后派出主管副校长、科研室主任等教学方面的领导到市电机小学、县实验小学、冷云小学等地参观学习,派中层以上分管教育和德育的领导到教改前沿的四马乡两所中学和五所小学进行实地考查学习,并把带回来的资料、信息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观摩、研讨活动。

    五年来,我校到外地参观、培训、听课的领导、教师近百人次。通过学习考察培训,使老师们的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更好的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规范化管理

    十一五开题后,新城镇中心校就及时制定了科培训计划,针对课题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让广大实验教师及时的吸取了科研信息,屏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迅速形成。

    “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科室的工作职能:制订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和方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采取“校长室规划——主任室设计——科研室布置落实——课题组实施研究、检查”的四级管理模式,以校长室为龙头,以主任室为核心,以科研室为纽带,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制度、措施。

    (1)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镇各中小学校全部有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主管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校教研组为龙头,以课题组骨干为中坚力量,各教研组长及校委会成员积极配合,教师人人参与,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使我镇各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在规范运作。

    (2)完善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实验教师 2.营造科研氛围,提升教学品味。

    (1)从学习理论、专题辅导入手,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学校倡导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霍懋征“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相关资料。不定期,不定时的教育新思想、新动态培训是业务学习的重中之中。定期每学期一次业务讲座也成了主管科教研领导的业务范畴。还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对本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2)强化教师写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能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随笔能激发教师的潜能,让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发展。我镇号召在职一线教师人人写教育随笔,并且有计划、有检查。在写教育随笔这项活动的开展上中心小学表现得犹为突出,以校长为龙头的每周三篇优秀随笔的演讲活动是周五晚全体教师工作总结会上必备的项目,并且校长挂帅,从青年教师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响应。

    教育随笔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简单的文字记录,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乐趣。它不单单是对课堂教学感悟的回顾,而且也包括了反思教育行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学校民主氛围„„我们已经坚持五年了,教师在这项活动中剖析自我,完善自我。(3)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开展转变教学方式活动。

    ①为了让教师领会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我们开展了教师论谈活动。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展四次大型教师论谈活动。

    A .城乡差别,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我们开展了第一次教师论谈——城乡交流。这次活动是在启动和佳市电机小学手拉手活动基础上开展的。通过两学期的教师进城学习、待培,让教师感受到了城里教师的知道能力,激发了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论谈谈的深刻可操作性强。

    B.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改、研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举办了《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教师论谈活动。教师的发言,让新课改的课堂充满活力,增添了鲜活的血液。

    C.们的对教师理论学习是逐步形成,在理想课堂、和楷课堂的基础上我们为了打造个性化的课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你的教学更有魅力。这次论谈活动,让教师加强了自身修养的理念,懂得了课堂是一门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地不会教育的老师”。D.当前,我们正常处在新课改前沿,很多多教师认为工作压力重、职业生活单调、工作量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身体状况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影响工作效率,前进步子迟缓,更有甚者,停滞不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一次开展了《幸福人生快乐生活》教师论谈活动。这次活动让教师懂得了教师的教育人生的幸福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让自己愉悦的境遇和使自己感觉温暖的事实。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由于自身的职业理想得到一定程度实现, 并由此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 将决定着他对待工作的情绪、投入程度及工作的意义。②课题的研究要在课堂上找到亮点。

    课题的研究不能只限于纸上,要在实验中检验,并且应用在课堂中去,每学期每个实验教师的汇报课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于海燕老师的朗读教学与众不同——读、读、读,老师的新术,让孩子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李科雪老师的找、找、找,规律遍地跑,让孩子体验到了数学中活动中到处都有金钥匙,它是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谭海燕《Where is wangwang?》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外语那种陌生感荡然无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曲春峰老师在教学《少年聂耳》一课时采用新课改,新课堂——对话、开放、感悟的方式让少年聂耳酷爱音乐的形像和那美妙的音乐潇洒的孩子的大脑中回放;王微老师一节《导体与绝缘体》把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激情激发了——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语文课题组的《快乐识字》确立了低年级“234集中识字法”.“2”指两个渠道.即:课堂内识字和课外识字(环境识字)并行,相辅相成.课堂内识字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这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除了课内的识字教学,我们还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识字(即环境识字),课外识字的范围很广泛,如路上的广告牌,食品包装袋,校园宣传栏,电视上的字幕,报纸,课外读物等等,都是学生生活识字的载体,我们通过晨读时间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等形式,每天都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字在小组内交流,自制生字卡片,不断复习巩固,不断扩大识字量.“3”是指教师识字教学中必须渗透的三个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为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渗透三种理念:一是方法领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识字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用查字典知其音义等方法;注意让学生尽早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和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有效的识字;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识字方法,如用换部首,猜字谜,编识字口诀等方法来识字认字.二是集中呈现.课堂教学中打破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把一堂课中需要认识的汉字用课件或其他的方式一下子全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规律,提高识字的效率.三是学用结合.识字教学一定要注重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识字和词句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而不仅仅是单独的孤立的识字.“4”,是指识字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步骤:

    一是复习引入.上课前,教师把本节课内需要认识的字进行认真揣摩研究,找出和以前学过的字有联系的部首或熟字,进行复习,为下一步集中识字打好基础.二是集中识字.把本节课中需要识记的字全部呈现出来,先让学生自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了解字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来寻找规律,记忆字形.最后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让学生汇报字音,字形,字义的自学情况,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教师适当加以点拨.三是学用结合.让学生在识记字形,字音,字义的基础上进行组词,造句加以运用.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学课本上的词,朗读课本中的句子;第二步就是要仿造仿写,积累词语和句子,锻炼发散思维.第三步是情景运用,充分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是指导书写.采用一看二描三对照四练习的写字方法.一看:看间架结构,看笔画笔顺,看字在图形格中的位置.二描:在图形格中进行描红.三对照:把自己描红的字和范字加以对照,找出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修改.四练习:然后独立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习。

    数学课题组“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五种成功经验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的快速的提高。第一,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可持续性学习。教师通过给学生可操作的获取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迫切要解决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思想和方法;第二,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需要广泛的协作,未来社会的人如果不懂合作,不会合作,只知养尊处优,把自己闭锁在个人的小天地中,缺乏交往,心理脆弱,是难以做出成绩来的,甚至难以生存。“合作学习”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分手友好的竞争精神。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可把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逐步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具体做法是:①合理分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原则,为便于交流讨论,把座位相邻的同学编在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尽最大可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他只是一个“旁观者”。这种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能够非得进行。因此,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以免责职不分,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第三,走近生活,提高应用能力。数学问题在实际中无处在,无时不有。比如春节刚刚过去,老师五问学生:你们中有没有出去旅游的呀?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收获呢?待充分肯定出去旅游的学生所介绍收获后,接着说,我这里也带来了几位同学的旅游收获,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此时兴趣正浓,顺势播放画面,引出旅游团购票问题;第四,提升知识结构与科学方法的系统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来进行,就要自始至终让学生处于积极创造学习的状态。教师要高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即方法的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探究时思维训练是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进而“发现什么”的问题,通过思考、研讨、质疑、探究、发现,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大脑思维,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全面发挥,发展学生的综合智力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真正达到“以活动促创新能力发展”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常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在目前的实践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如果教师能仔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吃透”了的教材内容作些“手脚”,形式翻新,做到源于教材,活于教材,而又不脱离教材,给学生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练机会,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变被动的“听而得之”为自主探索的“思而得之”,就能把课本知识变“活”,把课堂气氛激“活”,把学生教“活”;第五,注重课堂教学的“空白效应”

    (中国教育报载文)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课堂教学上依然存在着“讲解如山”、“练习如山”这“三座山”。

    这三个障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弄得人人“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必须推翻。心理学告诉我们:“满堂灌”的教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容易引起学生的“分心”现象。而留下“空白”,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积极的休息,由听转为思。

    英语课题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总结出了方式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让孩子能说会写,对它产生喜欢的情感。(4)不断探讨,积累经验,逐步完善。①教案、学案一体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长期以来,教案只是教师个人用以施教的方案,教师自己清楚,学生却不甚明了,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走、缺少应有的主动权,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新的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设计教案,优化学案,两案分离,师生共用(学案)。即:备课组长统筹安排主备教师(骨干教师)。主备人提前一周将学案初稿打印出来,并提出教案的设计意见,交备课组长初审,备课组长提出修改的主导意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全组成员讨论、充实完善,定稿后印刷发至教师、学生人手一份,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实施教案、学案一体化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厌学现象减少了,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上长升趋势。②践行新课改。

    各校的科研工作是在科研骨干的动带动下开展起来的,针对一个转变教学的新方式,全组成员都会积极的参与讨论,论证,形成方案,在措施中不断总结,完善。06 年我镇开展了“课堂合格验收”活动。

    当时,全镇各校是刚刚合并的第一年,教师和学生的基础都不相同,针对这一特点,校长没有“拔苗助长”而是循序渐进,先进行“课堂合格验收”活动,提出了课堂的基本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优秀者给予表彰鼓励,对课堂教学稍差的进行定期培训,及时的理顺的教学常规。

    07年根据新课改提出要求提出“践行新课程理念优质课展示”活动。

    接受新课程,在思想上就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然后落实在行动上。对这三个方面认识的不足,是我们科、教研面临的一大困,因此我们开展这次活动。通过活动让教师认识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决定学习质量。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08年至09 年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名师评先活动,用名师的效应带动教育教学。我们把有个性化的教案及上优质课展示突出的教师评选为名师:县级有刘兵、于海燕等6 名同志,镇级有杨春香、王微、李科雪、王晶波等6 位同志。③积极编辑校刊、向上一级输送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为了总结经验,解决教学中的疑惑,给全镇教师打造交流的平台,我镇从05年开始就创办校刊,至现在已经在全镇各校发行14期。内容丰富多彩,有领导的管理——感悟、实践、探索专栏;有展示教师案例、反思、教学心得学习反馈——教师随笔专栏;还有学习外地经验,掌握时事信息、倾听专家讲座平台的——他山之石专栏;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家校共育专栏,给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交流的平台。校刊的发行在全镇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交流、引领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24年是科研成果闪光的一年,我们不单个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集体也硕果累累。我们向佳市教育周刊集体一次投稿26篇被采用,并在2024年第3-4期上发表。科研的成绩调动着广大教师向上的积极性,他们随时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反思工作中的误区,不断轻装上阵,改革着自己,推动着教学的发展。

    每学期每个实验教师的一篇阶段性课题总结,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效果特别显著。及时的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科研课题工作的进展情况,为科研成果得到了正确推广垫定了基础。

    三、教科研成绩显著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地搞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成功。通过系列活动,“十一五”期间我校培养出了一批科研上有成就、教学上有特色的骨干教师——于海燕、谭海燕、刘兵、冯玉平、王晶波等。特别是青年教于海燕,撰写的《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熟读指导》一文,被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选入《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一书中。她能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指导课堂教学,几年来她在全县举行的“春花杯”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市级、县级大奖,青年教师李冬雪、王微、谭海燕、刘兵等都获得优异的成绩。五年来累计共获各级作课证68个,论文证73篇。案例、反思、说课等证书123件。成绩的取得只能让我们更要加倍努力,总之,“十一五”期间我们扎扎实实地抓了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求得了新的生存和发展,取得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水平的升华。

    四、不断的反思。

    回顾五年的科研路,我们觉得科研工作:

    (一)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校本,让科研有再生的功能。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科学化的需要。只有科教才能兴国,科研才能兴校。那种只知用功,不讲方法;只传授知识,不培养能力;只重智力因素,不重非智力因素的作法是不科学的。但是,盲目的领会教改精神,脱离课堂实际,形势化的被动研究,导致课堂教学走了许多弯路,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甚至滑坡,出现生员减少,生存能量力削弱等现象,也是改革大不为。因此,课改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校本,让科研有再生的功能。

    (二)课题的研究必须形成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通过近五年的研究活动反思出:课题的研究必须形成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课题确定后,首先让大家明确的是我们研究的目的、锁定的方向,立足的阵地;其次制定可行的计划、方案、措施;再次,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最后肯定成绩,推广科研成果。

    (三)科研和教研一定要融为一体,科研才能发挥引领作用,教研才能有效推动科研的发展。教研,即指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纵向上看,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发展;从横向上看,教研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研包含着教研;从两者的作用来看,教研给教育科研提供条件,丰富教育科研内容,教育科研促进教研,指导教研工作。所以,科研和教研一定要融为一体。

    (四)总之,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要求我们各级学校都要积极地开展各个领域的改革,要求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改革就是破旧立新,这需要科学研究才能知道。因此,教育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认认真真地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五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 2.中国教育报载); 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湖州中学

    卜志刚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进,新课程走进了师生的生活。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发展。本轮课程改革既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又要求师生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与空间。因此,本轮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难得的机遇。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教与学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与学的方式,这既是对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对政治教师的教与学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人针对课程改革中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与学方式这一问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政治课教与学方式转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从中体会到:中学政治课在教与学方式转变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于帮助教师重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教材中的结论和观点,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精心准备之后,带着学生一步一步钻入自己预先设计的口袋,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是主角,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跟着教师被动地听、记、抄、写,即使有学生活动,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上学生回答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始终无法将知识转变为智慧和能力,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和创新,教师和学生陷入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必须联系国际国内时政热点,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讨论、谈话、协作等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利用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问题,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新课改的目的。比如,学习《经济生活》中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用小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当然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结合自己作为消费者时的心态作好准备。再如,学习效率与公平时,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成员各有分工,有些搜集资料,有些要对材料加工制作,谁担任辩手,谁是主持人,谁是评委等等,都要明确分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辩论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运用书本知识又要联系现实生活。这样既掌握了理论认识,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学习消费时可采用讨论法,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常识,作为学习资源参与问题讨论,要求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让学生对家庭消费结构、贷款消费的发展、中学生消费心理作专题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当然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否认讲授法教学,对大纲要求的重点、难点,还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清楚,只是要避免“满堂灌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知识。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改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把他们看成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中的人,特别是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了解每个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动态,引导学生要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善于合作,从而锻炼思维能力,形成健康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适当的开展探究、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是件容易的事。第一,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提供服务资源,比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网络室及各种教学设施要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在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及作用效率等与本校学生学习相适应。还应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到校就是掌握文化知识,他们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力,所以新课改的春风应吹到千家万户,让家长知道新课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当然,新课改不光是学校、教师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发展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旨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以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因此在教材中“综合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提供独立的学习机会,教学过程,不在是教师面对知识独白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为此,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他们自主发展的愿望,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他们自己参与设计评价体系,可自评,也可互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采用传统的考试测验外,可采取撰写调查报告和政治小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教师要不是时机地肯定他们的成绩,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各式各样的学生榜样,让他们具有一定的成就感,看到成功的机会,感觉到自己正在作一项有意义的事,对追求知识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健康发展。

    学生一入学,就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强但合作意识淡薄。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学生可能会变得狭隘自私和孤僻,新课改要求学生形成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要团结协作,而且在班级和学校开展的活动中更要加强了解、交流和学习。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把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在分组活动中,既要明确个人的责任,又要学会相互支持、配合,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学生根据实际,自主选择课题,给每个学生留有发展空间,尊重个性发展。自愿结合学习小组,分工协作,规定课题完成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自我评价,然后进行评比,检测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可相互交流,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中国教育报》等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转变分析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题上,大多数教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表面上教师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针对考试的特点,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接受这样的应试思维,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题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在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题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题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2.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的观点,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3.改革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久,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在封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图片说明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容上减少了知识含量,在知识难度上也有所降低,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背诵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我觉得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1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方案 更新时间:2024-6-16 来源: 编辑: 阅读次数: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式的变革等,过去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将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时代要求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我校实际,坚定不移实践“目标教学策略”课堂改革,建立起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研究意义

    在新课程体系正处于实施的转型时期,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转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新一轮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许多中小学校、数学教师在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改革,客观上收到了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但是在数学教学方式转变中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被动性所带来的危害如果不解决好,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加强对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能够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巩固和扩大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2.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教学方式的采用,转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的课堂模式,不再是传授给学生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是教他们各种学习与研究的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践价值 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核心的工作环节,课堂教学也能最集中、最充分反映出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因此教学方式转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新课程体系的特征和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审视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能开拓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视野和思路,找到推动有效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把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放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课题组主持人:童先峰

    课题组成员: 朱正峰、罗建宇、陈燕、刘彪、吕兆勇、黄志娟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研究由来己久,应该说自从有教育开始,人们就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不同。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夸美纽斯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角度考虑有效教学,提出“班级教学规模”,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的目的。杜威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开发出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它的魅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有效教学也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出版和发表了很多著作及论文。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等问题,有的结合一些学科实际开展了一定的实践探索等。如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对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和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对有效教学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阐述。总的来说,有效教学作为教学理论在概念的界定、教学过程探究等一般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情况,尤其是针对学校生源变化、不同类型班级等情况的实践研究并不多,因此,在理清有效教学真正内涵的同时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和具体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拟通过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主要解决的是转变课堂中低效和无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专业理论上首先弄清下述问题: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就其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有效---简明实在;教学情境有效---适宜适境;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教学方式有效---扬长避短;教学过程有效---拓展充分;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教学全体有效---面向全体。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和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为学生终身的数学活动奠定基础。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有效教学关注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2)数学有效教学旨在促进数学有效学习。(3)数学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4)数学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没有独立的教学任务,服务于某一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同一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包含于同一教学方法之中。它能使教师的工作方法形成独特风格,赋予教学方法以个人特征,也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人特点。3.教学方式转变 教学方式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指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向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传统教学方式过多地倚重了“讲解——接受性”教学方式,并置之于中心位置,而忽视、冷落了“探究性、交往合作性、实践性、自主性”等教学方式。现在提转向新型教学方式,并不是说“讲解——接受性”教学方式不好,从而贬低其价值或者完全摒弃它,而是要强调突出“探究性、交往性、实践性,自主性”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找回它们在新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中心位置。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转变就是要构建一种适合高中数学课程的不同内容、特点,不同学生,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转变,包括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同时要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理论依据

    1.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教学理论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得最好的效果。最优化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己有条件以及班级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发挥效能。最优化教学理论主要表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优化方面。

    (1)在教的优化方面:综合拟定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其具体化。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其中主要的、实质性的内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法、手段和最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问、新课讲解、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小结等顺序),完成一定的教学、教育任务。根据学生在素质、记忆类型、感知方式、思维主要特征和以往学习经验等方面各不相同,对学生因材施教。

    (2)在学的最优化方面:在教师影响下,学生了解他们面临的基本任务,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上,寻找最好、最合理的学习方案。通过有效的自我检查,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发挥实际学习中的长处克服短处。合理分配时间,在保证学习的高质量的同时,坚持提高自己的学习速度,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时间消耗进行自我分析。

    2.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所有的课堂学习都可以按照两个维度(机械——意义的维度和接受——发现的维度)来划分。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涉及到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重要问题。他提倡在课堂中使用讲授教学模式。认为讲授法是一种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奥苏伯尔这一学习理论的建构,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知识学问题。

    (1)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虽然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但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得不足。

    (2)侧重教的效率,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但在主体如何有效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当前学习材料相关的信息,不断地调节、控制学习过程即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迁移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不足。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不是绝对准确无误概括的法则,对任何活动或问题不可能都适用,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体之外的知识观。(2)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不是简单被动接收信息,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和重组的学习观。(3)能否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被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建构主义的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包括: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3)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4)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5)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6)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7)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六、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进而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2.具体目标

    (1)数学教学方式要从“重教”向“重学”转变,就是要在数学课堂上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体互动,三者对话”。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不是简单地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由重“主导”向重“主体”转变。

    (2)数学教学方式要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数学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培养行为习惯”,而不是以考试分数和成绩印象评判学生,对待学生,甄别学生。

    (3)数学教学方式要从“被动接受性”向“主动探究性”转变。把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思路,给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达到让学生真正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数学教学方式由“单通道传递”向“多通道传递”转变。把过多关注数学演绎性、单向传输数学信息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注重数学实验、数学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多方位传递数学信息的教学方式。

    (5)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由“数学问题的封闭性”向“数学问题的开放性”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也讲数学应用及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但是它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从引入问题,到构造新概念,再到得出某个结论,一切都是教师(或教材编者)预设的,且数学结论被设计成一个固定答案。而新型教学方式强调从多重角度挖掘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没有预定的结果,是开放性的,这样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各种表达方式,全面使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七、研究内容

    1.影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方式的表现及原因。

    2.新课程下教师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研究。针对师生低效教学方式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途径和方法。

    八、研究方法

    鉴于本研究课题实践性强,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1.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科学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研究,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经验总结法。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课题研究效度。

    3.比较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国内外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学科教学的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深化课题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从2024年9月开始起步研究至2024年5月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研究、准备阶段(2024年9月——2024年3月)。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的相关理论。2.教学研讨。

    (1)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课题组的作用,集体备课,探索教材教法。

    (2)教学研讨。上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重点探究“目标教学策略”课堂改革。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3月)。1.课题组提出详细实施计划。2.按实验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3.进行实验的再实践、验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订。

    4.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在新课程下教师有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5.进行教学活动评比。开展优质课评比,汇编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集。6.写出阶段总结,将开设的各类教学活动整理、汇编。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24年3月——2024年5月)。1.总结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收集研究的全部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申请鉴定。

    十、预期成果形式 阶段时间划分

    阶段达成目标

    阶段研究内容

    阶段成果形式

    阶段负责人

    2024.09~2024.0理论假设

    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比较清晰;领会新课程对有效教学的要求。论文等

    朱正峰、罗建宇

    2024.03~2024.0实证检验

    利用展示课、实验课、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等活动,探讨教学过程中问题,探索有效教学方式。

    论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

    陈 燕、刘 彪

    2024.03~2024.06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答辩

    完成本课题的结题工作

    论文等

    童先峰、吕兆勇

    十一、研究保障

    (一)课题组成员科研水平与能力:

    本课题小组负责人系本校学科调研员,是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是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分析与指导研究》课题研究组员;本课题组的组员均是张家港市的教学骨干教师,且均是暨阳高级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朝气有活力,均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障。同时,本课题组所有成员仍将坚持: 1.加强学习和积累,提高认识。课题研究是一项细致工作,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点点滴滴数据、信息、经验。为此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努力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并做好详细记载。

    2.关注过程,求真务实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每月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推出一堂实验课,并及时落实人员、上课时间。每次上课之前,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后采用同课异构等方式组织教学。上课后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实事求是评议。评议过程中相关探讨,取长补短,探索规律,获得共同提高。

    (二)课题组科研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学校“目标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提高效率,对选题、研究内容、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特聘请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获得者、苏州中学副校长夏炎教授担任课题指导专家,引领课题组所有成员的专业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方式》(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获得好的评价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抓住评价也就抓住了牛鼻子。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学生呢?

    首先,要用多把尺子丈量学生。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考试内容又比较呆板,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以加德纳的多元能力理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评价方式上主张多元化。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多元能力理论和建构主义都主张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它们认为学生在意义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问题解决过程往往由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信息搜索、整合信息和解决方案等技能组成;电子作品制作也可分为设计,组织,内容,演示等多项指标。

    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能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都能尝到成功的味道,都对自己充满信心。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的确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推出了诸如故事之星、博学之星、绘画之星、书法之星、创意之星、小孝星等,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登上光荣榜和领奖台。

    其次,要注重过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堂课的目标要从三个方面设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在这“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

    注重过程评价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元化、动态化、互动化的评价方式,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适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改进功能,并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再次,要重视考试成绩

    在现阶段,考试仍然是保证教育公平的主要举措,任何教育改革,如果忽视考试的作用必定会失败。所以我们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反对的是唯分数论,但不是不要学生的成绩。

    第四、要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人说:“当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和忧虑;当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和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和感激。”这是非常正确的观点。我们的评价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推荐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5篇
    借力地域文化 形成新外德育特色
    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康恩贝铁皮石斛系列产品运作模拟思路
    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