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艺术论文 七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五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琴心剑胆 时间:2024-10-01 16:11:1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产业集群与城镇化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

    产业集群,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社会历史过程。目前,在理论上对产业集群化、农村城镇化分别研究较多,而对两者的关联性研究相对滞后,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资源整合不力、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从新的视角审视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探索两者互动发展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义乌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与城镇化推动

    义乌市地处浙江省中部,位于金衢盆地东部,距省城杭州百余公里,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义乌的集群属于以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商贸业集群,它是一个以日用消费品主的综合性市场。1991年被称为“中国小商品城”。

    1978年~1988年,义乌的产业初步集聚,同心圆城市也渐渐出现。义乌稠城镇形成商业贸易中心,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与传统轻加工业开始围绕商业中心进一步集聚。城区不断扩展,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5.88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余人增加到6.18万人。城镇化水平从原来不到8%提升到12%。从1988 年到1998年,义乌的城区迅速扩张,周边中心镇也迅速发展。1988年义乌撤县改市,成为浙中重镇。

    20世纪90年代初,义乌城区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同心圆的城区布局已不能适合时代需要。在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影响下,义乌城区迅速沿交通干线向经济强镇延伸。这一阶段义乌的城镇化进展明显加快。1998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已从1988年的15%升至40%,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1998年以后,义乌城区面积以每年5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大,城区人口也以5万人的速度增长。

    21世纪,义乌城区达到32.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3万人。这一时期义乌市的城镇化水平以年均5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递增,2024 年,义乌的城镇化水平已升达57%,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20余年间,一个露天小商品集市发展成为了“卖天下货、买天下货”的“华夏第一市”。围绕小商品大市场,形成了服装、针织、饰品、拉链、玩具、小五金、印刷与毛纺八大优势制造业集群。重要的是,在商业的带动下,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与各种服务业迅速发展,2024年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达43.7%,而工业、各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就业乘数效应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80年代初以来,义乌市31.6万农村劳动力中,就有22万人转向了第二、第三产业,实质性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8%提高到2024年57%。

    从义乌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例得出的结论是: 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又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同时为区域城镇化要素的空间集聚提供了前提保障和基础条件,而城镇化的推进又反过来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升级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基础依托。

    二、浙江城镇化发展迅速,归因为集群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市县(如上述列举的义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迅速成长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集群经济。通过众多企业的集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再由纵向产业链的延伸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使浙江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见表1,表2显示,浙江产业集群众多,其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浙江的迅速发展大多归功于其产业集群的发展。

    注:整理得出

    魏江:《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科学出版社,2024

    三、产业集群与城镇化

    1.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城镇建设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产业集群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和扩散。这主要归因于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对于区域经济而言, 产业集群就是重要的创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 而且形成了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式创新。因而,集群能加速技术进步, 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此外,集群的另一优势即技术扩散性也有利于产业发展。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互通有无, 技术扩散的速度非常快,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新设备, 采用新工艺, 调整要素投入组合,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 从而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城镇发展。

    第二, 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分工更为细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集群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主要的不是单个企业内部, 而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 合作关系稳定, 效益成本小,因而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的优势。集群内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了区内企业的成本。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日趋完善,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此外, 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 可以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产品, 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他组织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

    第三, 产业集群的积聚力能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这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的出现会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源向产业集群集中。集群使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这四大要素以合理的方式集中起来,形成强大力量促进市场迅速发展,从而吸引集群外的各产业向集群地区迁移再加上产业集群通过发挥集聚经济和竞争优势降低了集群的平均成本, 使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 对其他地区的企业很有吸引力, 能吸引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集群地区,促进城镇经济增长,进而加速城镇化发展。

    第四,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城镇化所必需的其他产业发展。发展产业集群,能够催生和吸引流通业和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域内集聚,为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能,基础设施渐渐完善,学校、医疗机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也逐步配套,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2.城镇化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一,产业集群发展可借助城镇化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可借助城市特有的竞争优势,引起集群发展竞争力的共振并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引起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共振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品的成本、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优势等,而这些优势又得益于城市特有的竞争力。人才、资本、技术、市场是一个地区集群形成的四股主要力量,只有城镇化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为集群提供所需的竞争力优势。

    第二,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一个地区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之前,需要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产业集群并不明显时,政府对外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当地城镇化的建设。而产业集群发展后,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态势,这就对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府对该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政府的协调、规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城镇化的影响。

    因而,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众多方面促进着城镇化,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助推器,而城镇化的发展也为产业集群提供便利,是加快其发展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周树新:《浙江省推进经济于环境双赢战略选择》.《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2024(1)

    [2]魏江:《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科学出版社,2024

    [3]王雷:《产业集群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24年第五期

    [4]刘丽明孙玉玲:《产业集群经济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经济论坛》,2024年12月

    第二篇: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摘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它具有显著的特点,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缺陷需要解决,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好莱坞,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卓有成效的实例。

    集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中国纺织集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里。西安高新区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西电捷通、宇龙等企业为代表,3G技术为支撑的通讯产业集群,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以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4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很多产业集聚群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并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向区域外的市场扩散,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集群同类企业之间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资金成本。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

    但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聚而不群”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是“五脏俱全”,即各自独立完成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二,开发设计能力弱、技工和人才严重短缺、质量提高缓慢、创新能力弱、产品雷同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同业无序竞争和内耗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落后、融资环境差、支撑服务体系欠缺、环境污染加剧等等问题在目前多个产业集群试点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如目前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普遍没有跳出仿制的窠臼。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仍然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车型虽然不少,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更少,总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但在形成企业集群过程中,有些同类企业不是自发集聚形成的,而是各地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靠政府行政命令聚集在一起,但实际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高度关联性,不是价值链自然衍生而成的企业集群,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企业产品单

    一、缺乏协同效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想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定要改变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政府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对已有中小企业集群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对新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来安排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使之改变独立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过程中享有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二是转变集群集中于制造环节的现象,实现产业服务化,将集群提升与产业链完善结合起来。加快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企业集群生存环境,要大力培育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在企业集群发展中要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注重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包装储运方面的整体配合的一贯性,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是加强产学研的互动和一体化,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近5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成立产学研基地,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80所、博士后工作站39个,孵化科技企业2200多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由初期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点对点分散式合作,逐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网已具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由此可见,产学研一体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南安水暖城的发展的思考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去年初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新世纪福建发展的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凝聚成为推进福建新跨越的共识,产业是经济区发展的支撑点,这个经济区内的一系列产业变革正在迅速规划和启动。近年来,福建省产业集群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区。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福州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工程机械、泉州泉港石化、晋江鞋业、石狮纺织服装、南安水暖、惠安石雕、德化工艺陶瓷、福安电机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在全国显现较高知名度,大大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目前福建全省经贸战线正在按照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强规划引导,营造集聚环境,构建公共平台,培育龙头企业,塑造区域品牌。其中,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福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过程中,我的家乡南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几年来,南安以构建全国性专业市场为依托,实施项目带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已形成建材、粮油、家私、水暖、花卉五大专业市场和与之互动的五大产业。仑苍镇的“中国水暖城”、官桥镇的“中国粮食城”、水头镇的“中国石材城”和正在建设的“环球家具城”,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拉动力,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水暖城位于南安市仑苍镇,回到家乡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令人振奋的建设场面,两年多前还是坟墓遍地的大埔山,正被开发成福建水暖专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而与之一路之隔的“中国水暖城”专业市场,成片欧式建筑群拔地而起,即将投用。眼见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在深受振奋的同时,也对这一建设的过程做了一番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

    一.南安市水暖行业现状:

    南安是一个农业大县,不过在南安仑苍和英都一带,却是山地连绵,土地贫瘠。80年代,一批仑苍人,面对贫瘠的土地,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他们最终放弃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经济,转向家族手工业经营模式,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中国水暖名牌之路。仑苍镇,此地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脱胎于本行业的推销员。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这个镇的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苍镇一路上,路牌广告林立,多是些省外的水暖企业,近一点的有浙江、广东的,或是湖南、湖北,远一点甚至西安、新疆,似乎全国的阀门、卫浴洁具企业都来了。今年我国评出的首批水暖业7个“中国名牌”中,南安市就占了4个——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的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目前南安初步形成铸造、机加工、抛光、电镀、装配五大产业链上、下配套的水暖产业集群,共有水暖器材(阀门)生产企业502家,年产值3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目前南安水暖洁具的营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十五”期间初步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南安仑苍“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是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第一个按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等进行的异地分设功能园的专业工业区,分设为高新技术园、辉煌工业园、美宇工业园等三个功能园和一个专业市场中国水暖城。在该工业区内,以中宇集团、申鹭达等龙头企业为中心

    连片发展,已初步形成集铸造、机械加工、电镀、抛光、装配专业化的五金水暖产业链。而在“十一五”规划的蓝图中,它将继续发展,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磁场,吸引更多企业继续加速集聚,成为拉动南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过程:

    技术这一生产力在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26号,我们的报道说到了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许多人在惊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其实,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南安人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名牌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凭借“陶瓷片密封水嘴”这项技术标准勇夺中国名牌,走向自己的名牌之路。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南安市的水暖民营企业星罗棋布,鱼龙混杂。经过一阶段的磨和,南安人意识到应该把发展区域品牌列入议事日程。经过20多年市场洗礼,逐渐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些集群内部,龙头企业、产业链、相关支撑机构形成众星拱月型结构,名牌效应与集群效应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名牌战略是产业集聚的黏合剂,南安市水暖业的名牌企业,成为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主体、产业集聚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三.南安市水暖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安市水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具备了建设专业产品区的良好基础,但目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离建设水暖专业产品区尚有很大距离,体现如下:

    1、产业政策仍然不够明确。水暖产业是我市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我市还没有出台明确、具体和适用的产业发展政策,没有编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具体目标,产业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进行,缺乏政府的全面规划和有效引导,使该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优势不再明显和突出。

    2、产业分布仍然不够密集。专业产品区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相关或同类型的众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其最大优势就是基础设施、资源、信息和人才共享,企业在“扎堆”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形成较强的整体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市水暖行业企业分布仍然较为分散,产业密集度不高,不少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搞“小而全”,缺乏合作意识和意愿,没有形成以专业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机制,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3、产业链条仍然不够完整。产业链条能否不断延伸决定了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尽管水暖行业产值不断增长,但产业链仍然不长,表现在各中小企业一拥而上,受短期利益驱动,重模仿轻开发,很少设立产品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生产的产品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下游制造环节,缺乏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大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关系弱,缺节少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了生产能力部分外流;水暖主要原材料铜合金全部依靠国内外进口,容易受市场的影响。

    4、产业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尽管仑苍镇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但是基本上都是规模大小不一的纯粹产品生产性企业,为专业产品区建设提供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还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服务、市场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水平和层次仍然较低。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处于弱势,导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档次不高。

    四.南安市水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加快水暖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现有和潜在的各种优势,正视并着重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快水暖专业产品区建设,有五个方面值得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1、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形成和发展的。但目前我市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还基本处于政府拉动型,政府适时、适度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专业产品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分期发展目标,注重统筹全面发展,坚持循环经济理念。

    2、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任何经济发展形式都需要一个空间、需要一个载体。建设中国水暖专业产品区,必须克服长期以来因缺乏引导而形成的企业各自为政、产业分布凌乱等缺点,完成空间或者载体的转换。

    一是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在功能分工上,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分设发展高新技术园、美宇集控园和辉煌集控园,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和产业链条。在开发模式上,突破政府行为,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建设主体的“三个转变”,即工业园区的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工业园区投入由财政投入为主向企业投入为主转变,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突出特色,强调分工,注重环保。

    二是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在发展定位上,中国水暖城要按照建设全国一流水暖阀门城和影响亚太、辐射全球的目标规划设计。在发展重点上,当前要加快一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外著名专业市场的发展经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措施,加大市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市场发展繁荣。在发展方式上,推进市场的管理、结构、体制、交易和形象创新,向法制化、特色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优质化方向转变。在发展举措上,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办好产品展洽会、贸洽会等,力争建成全国性的水暖产品展示窗口。在发展思路上,借鉴我市发展建材产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依托水暖优势产业和主要生产基地,建设好水暖城专业市场,使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壮大产业、基地规模,产业、基地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市场繁荣,形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缺少大型国际知名水暖企业的现状,在重点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的同时,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高级五金水暖企业沟通与联系,力争在3-5年内引进一家在我市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寻找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发展水暖配套装备,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我市建立水暖原料资源集散基地。

    3、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和方向是不同的。当前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创新性突破来寻求水暖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二是突破产业链条的局限,三是突破企业结构的局限,通过扶强扶优,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完善产业集群的企业组织结构。

    4、着力打造产业支撑体系。要以专业产业区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加强创新扶持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5、全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能够极大地促进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生,能够保证集群内企业保持正当的竞争,能够不断吸引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是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群体,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鼓励建立水暖产品研发中心。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九大支撑体系,其中“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产业集群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力支撑。在我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南安市水暖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

    第一,产业集聚度高的地方容易造就名牌产品。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自然会产生外部经济性与内部经济性,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领袖型”企业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而“领袖型”企业的增多,又大大促进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第二,名牌产品可以成为吸引产业集聚的磁场。产业集群造就了名牌产品,反过来,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它集聚。名牌产品与产业集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名牌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水暖洁具已经成为南安的一张名片。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以名牌来促产业,以产业集群来造名牌,迎接属于福建人的新的春天。

    附录参考文献:《在“海西”工作品牌框架内进一步做好福建品牌工作》湘竹

    《 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

    《 产业集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社会调查访谈附录: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对与此相关的7人进行了访谈,现附上部分访谈整理。

    一.福建省南安市新华水暖建材厂工作人员小吴

    问:你们厂的重要经营对象与经营模式是什么?

    答:我们厂主要生产水龙头、厨房龙头、脸盆龙头、浴缸龙头、ABS塑料龙头、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延时阀、地漏等等,挺多的品种啊,我们的材料都是很好的,外型设计上都很漂亮,同时我们很注重产品品质、而且因为价格比较实在,所以很受建筑商、代理商、批发商和贸易商的欢迎。目前很多产品都已经被广泛用于宾馆酒店、楼寓、住宅等,这也是我们很欣慰的一件事啊!我们的经营模式应该算生产型的吧。

    二.“腾辉”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黄先生

    问:贵公司的经营销售服务怎样?

    答:我公司生产设备精良,检测设备先进,手段完善,并拥有整套的设计开发技术,更值得骄傲的是公司还具备有一批经培训合格素质高的营销、策划人员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销售服务体系。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特约经销处,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立足变化的市场,面向未来,提供更完善的质量保证及更到位的服务。

    问:贵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答:公司始终秉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的同时,并时刻格守”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切活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已任的服务宗旨,处处为顾客着想。问:你们厂的企业类型与主要市场,年营业额为多少?

    答:企业类型的话应该是私营独资企业吧,现在主要市场是大陆,东亚,东南亚,中东,年营业额可以为人民币 300 万元/年50 人,但我们的年出口额可以达到人民币 200 万元-300 万元。

    三.南安市旭达水暖设备厂技术研发处员工李先生

    问:你们公司实行怎样的方针理念?

    答:公司自创建以来,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牢记“以品质为根本,以信誉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以服务赢上帝”的方针,不断努力,开发,希望能为公司,也为自己多生产好产品。问:你们公司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吗?

    答: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雄厚的技术力量,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制造,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程序,现在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目标是节能与绿色环保。

    四.南安市中宇集团的员工张先生

    问:中宇集团的创业历程是怎样的?

    答:应该说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是说修修补补的那种。刚开始没几个人,店也没店,都是用手工做出来的。一天可能都做不了几个。整个就是靠用麻袋,麻袋一袋袋背出去一个个卖。早年就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600多名员工的大型名牌企业。

    五:南安市辉煌水暖老员工老王

    问:南安市的水暖业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您对次是怎么看的?

    答:很可笑,我们做了20年水暖,还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名牌的影响力。以前的水暖工厂都是一些小作坊、“地下工厂,小企业,还未形成产业集群,更不用说名牌了,是处于一种初生的阶段。

    六:南安市仑苍镇黄镇长

    问:仑仓镇的水暖发展环境怎样?

    答: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问:中国水暖城的发展目前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式?

    答:中国水暖城中,中国十大阀门制造企业就有9家入驻,4家中国陶瓷卫浴协会副会长单位首批抢摊入驻,目前大部分商铺已全面开业,繁荣景象开始显现。在“十一五”期间,它将继续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交易平台”作用。

    问:南安的水暖业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品牌发展过程?

    答: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啊。

    七: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

    问:有人说南安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那您认为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

    答:我想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能够占有一地之位啊,这期间也是很不容易啊。

    问:您看好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前景吗?

    答:虽然我们现在成功了,但是压力也很大啊!只要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还有政府的正确引导与鼓励,相信南安市的水暖业一定会走得更好的。

    第四篇:产业集群

    文章标题:产业集群-遨游经济之海的巨鲸

    随着形势的发展,“产业集群”这条巨鲸已经游进我国辽阔的经济水域,并以其特殊的水性搅动起排天巨浪,充分展示出特殊的经济魅力和力量,从而受到人们的瞩目和青睐。

    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实现转型,必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而大力发展并尽快形成若干

    产业集群,自然就成为我们的一项战略性选择。

    培育和建设10个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这是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实施的“5510工程”的一项重要目标。目前看,这项工作虽然在总体上正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但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已见雏形,有的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但有的悄无声息或动静不大。

    影响和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因素可能有多种,但认识问题没跟上去可能是重要原因。

    为此,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产业集群这条巨鲸,认识一下它的面目,了解一下它的水性和能量。

    我们对产业集群这个概念虽还有些陌生,但说起来也并不复杂。通俗地说,产业集群是由相同、相近与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

    产业集群通过外部经济性、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释放,在经济竞争中能够产生很强的竞争优势。从本质上讲,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有效培育与发展可实现多种经济发展目标,因此,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

    通过以上介绍,产业集群的面目轮廓大致清楚了,那么,产业集群有啥特征或者说有啥特点呢?

    概括说来,特点有四:

    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区域特性。不是以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该产业集群的产品在特定的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是一般都包含供应商、成品商、客商、中介服务机构、规划管理机构等五大类相互作用机构,它们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产业集群化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它有竞争优势存焉。

    专业化是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性。专业化使得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某一产品,而多个同类产品企业的地理集中,则能够生产出较大数量的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

    集中化是通过分工专业化而实现的,充分获得因专业化而产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化,从而刺激集群中的企业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

    产业集群的网络化促进了集群中厂商之间共同行动,强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会资本较厚,彼此之间的交易费用较少。

    产业集群地域化,实际是经济全球化的本地化的体现。产业集群中业主之间天然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构成了本地的社会资本,是集群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的基础,也是厂商之间交易费用减少的重要条件。

    产业集群之所以有活力,有吸引力,还在于它对发展中小企业有特殊作用。

    首先是培育与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一些产业,尤其是那些产业链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业,利用集群化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国内或国际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的地方性和集中性表明,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与机构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域共同发展,它们提升了该地的经济总量,拉动了该地就业,增加了该地税收,推动了该地服务产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此外,也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是企业规模小、市场接近难、融资渠道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等。而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各厂商都只是该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很强,集群内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有效地避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

    综上所述,在当今形势下,产业集群优势多多,力量强矣。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对阜新来说是形势所趋、自身所需。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个产业集群一定能快速推进,迅速形成,条条巨鲸遨浩海,波光浪影耀中华的画面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产业集群-遨游经济之海的巨鲸》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产业集群-遨游经济之海的巨鲸。

    第五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什么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产业,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也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例如我省西樵的纺织、古镇的灯饰、石龙的电子等。产业集群是广东经济的特色,也是形成广东的竞争优势、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制度。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如何

    我省初期产业聚集主要发生在镇域范围,呈现“一镇一品”的格局,镇政府是推动产业聚集的重要行动主体。广东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态称之为“专业镇”。省科技厅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协助下率先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试点推动专业镇的发展,并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随着产业聚集的发展,一些企业在专业镇的周边落户,产业逐步超出镇域范围。同时出现了跨镇域的分工格局,例如顺德乐从以家具销售为主,龙江以家具生产闻名,伦教以木工机械见长,形成跨镇域的生产链条。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产业集群重复产生的现象,例如在汕头市的16个产业集群中,有4个与服装有关,分属4个不同的区县。在这种情况下,镇之间相互竞争,重复建设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再以专业镇指称这种产业聚集现象已不合时宜,以没有行政管辖范围指向的产业集群来概括产业聚集的现象比较合适。

    产业集群升级有哪些模式

    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通过创新实现集群整体附加值的提高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的增强,升级有4种形态。一是流程升级:通过重组生产系统或引入高级技术使投入产出更有效;二是产品升级:通过转向更高端生产线增加产品单位价值;三是功能升级:进入价值链的较佳环节,如从单纯生产进入研发和营销,或者沿着基本加工→贴牌生产→自主设计制造→自有品牌制造的方向提升;四是部门升级:将从一个领域获得能力应用到新领域或进入新的全球价值链。例如从电视机产业转向计算机产业。

    我省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阶段,部门升级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是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已经开始并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枫溪企业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将传统烧煤的窑炉改造为石油气窑炉,推广低温快烧的工艺,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陶瓷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我省目前着力推进的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工作实际也是实现功能升级的举措。

    广东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是什么

    结合我省实际,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可在四条路径上迈进。

    首先是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根据我们的研究,我省推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西樵为典型的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构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模式;二是以枫溪为典型的政府投入少量资金激励、扶持大企业创办工程研究中心。两者各有利弊。

    其次是产业组织优化。我省一些产业集群虽然产业聚集程度较高,配套也较齐全,但是许多企业“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缺乏紧密分工合作,专业化程度不高。如何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营造共赢的分工合作的制度环境,使无机聚集走向有机合作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经途径。

    再次是相关制度、政策的调整。早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是镇政府,由于行政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使产业集群零散化,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合理调整。现在在省政府领导下,成立由省经贸委等十多个部门组成的“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全省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是制度调整的重要举措。

    最后是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提升。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积累和提升需要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沟通、自律的功能。我省的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大涌红木家具协会通过要求运输公司交押金,解决本地企业的运输风险问题。平洲玉石协会通过建立石玉拍卖制度,解决会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问题。



    推荐阅读: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五篇)
    《就业协议书》填写说明1
    销售就是信心的传递,是情绪的转移
    县交通运输局迅速传达学习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三八亲子PARTY”主持词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