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涉外合同 演讲稿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芸轻舞 时间:2024-10-16 10:03: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

    ●下司马场小学校长:蒙炳良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三年来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校长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方面本人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我以马场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对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谈几点自己的经验与看法:

    一、我校寄宿生基本情况

    我校寄宿生有近300人,80%来自边远村寨瓮港村和长江村,寄宿生中70%为留守儿童,其中学前班有12人,最小年龄5岁。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经验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两访”、“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实施寄宿制建设,搞好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

    1、建设初期的学校硬件资源整合与利用。

    当通过动员,教学点学生撤并到中心校后,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寄宿生入住成为首要任务,因为诸多设施还待完善,采用旧房改造成为解决学生宿舍和后勤用房的办法。在我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08年雪凝灾后,为了灾后重建,我们没有“等”“靠”“要”的思想,老师们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放弃整整一个寒假休息时间为学校无私奉献。为了维修破损水管,学校总务处领导的带领6名教师顶着严寒,从早上起徒步四公里进入深山,一米一米地检查和维修被冰雪破损的水管,直至下午3点钟才步履蹒跚地回到学校吃早饭。为了维修被损坏的学校实施,全校老师拿起水泥刀和粉刷工具,边学边做,坚持了26天,共维修了漏水寝室屋顶近200平方米、粉刷受损墙面360平方米,还维护与重建了花坛、水池等多处受损设施。由于当时学生宿舍漏雨严重,多数学生床铺被雨水损坏,为了让学生能在开学时得到使用,学校自己买来木板和油漆等材料,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男女老师一起上,他们锯的锯木头、钉的钉板子,刷的刷油漆,一个假期过后,当老师们手上长的水泡变为老茧时,在学生宿舍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48铺崭新的学生床铺和可供120个学生使用的衣物存放柜。

    2、硬件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与项目的争取。

    在寄宿生并入中心校,且得到妥善安排后,要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

    一是要积极搞好项目的编制与汇报工作。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国家项目投资,2024年我校1200平方米新学生宿舍竣工投入使用,学生住上了宽敞明亮、标准化的宿舍。

    二是积极申请教育经费的投入。本年度,我校在教育局的帮助下,投入12万元资金,配备了50套餐桌、32个标准学生壁柜(学生衣物、生活、学习用品存放柜)、60铺床、120套学生床上用品以及多功能燃煤灶、电蒸饭机等优良设备。

    三是“筑巢引凤”,积极吸引外资。

    自2024年以来,由于我校积极推动寄宿制建设,得到了台湾朱英龙先生关注,4次到马场中心小学考察,共支助14万元建设资金,增加建设宿舍楼一层,建设多媒体教室2个;澳大利亚华侨到校考察后,通过外事部门,帮助我校修建了一栋8万元的厨房。西班牙侨联主席到校考察后,也正在为我校修建太阳能洗澡堂而努力。

    (三)做好后勤工作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工作的关键。

    寄宿制建设初期,资金缺乏、人力不足(又没有校医),在这种的情况下,要保证寄宿学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和生病时能得到及时治疗,实属不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外,我校积极鼓励工作创新,采取如下办法:

    1、成立宿管领导机构:由主任、宿管员、出纳、采购员各一名及食堂操作员组成。

    2、用兼职的方法,由4名老师兼职煮饭菜,这样每年节约人工费3万余元。

    3、学校两个宿管员在工作之余,每周发豆芽5桶、与街坊合作制豆腐30斤,这样每月为学生节约菜钱1千多元,每年节约资金1万余元。

    4、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外。我校在寄宿制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争取,共得到12个上级部门、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大力支持近3万元,使寄宿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了有益补充。

    5、采取村校联合,聘请村卫生员为学校兼职校医,从而让寄宿生的医疗得到了相对的保障。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宿管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奖惩方案》、《教师联系寝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6个,除了规范宿管专、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宿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五)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说实话,在2024年以前,我校的住校管理是典型的“放羊”模式(学校请一个人晚上来守一下即可)管理,这样学生根本得不到有效管理,家长意见很大,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更是让人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学、医、心、育”八方面内容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称保育老师)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2、管“穿”。我校给每个寄宿生床铺都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袜子和鞋垫。为此,我们的保育老师就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18人一间的宿舍,床铺上帖有“学生信息卡”,保育老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保育教师帮助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4、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的瓮港村和长江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里,远至近30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接送学生,有的农村家长一天往返几十里山路。为此,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绘制了住址分布示意图,确定学生集散和情况联络点,并将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编成若干组,选出路长来负责监督该路寄宿生往返学校途中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向保育老师汇报。若遇到特殊天气则由学校安排教师护送,以确保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另外,我校及时召开家长会征求意见,通过集思广益,最后才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按自然寨分组,每6-8名学生由一名学生家长负责轮换接送,加之路长的作用,确保了学生回家路上的相对安全。这样,一学期下来,每名学生家长最多轮换接送次数不超4次,基本实现了接送学生与劳动生产两不误。

    5、管“医”。了解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当地村卫生室的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每天安排两名教师值周,协助保育员员对住校生进行学习管理。两名值周教师中,一人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一人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晚自习、图书的借阅、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奖惩方案》、《教师联系寝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即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中有着70 %的留守儿童,为此,我们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学校共设立了2部 “亲情电话”,每个寝室配备了一名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知道与教育,帮助本室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从而健康成长。

    8、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保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时令变化及每日晨间、午间、课外活动、晚间四个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以生活、保健、心理健康、学法指导、日常礼仪、安全常识、急救寻呼、自我救护、环境保护、艺术欣赏、小制作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两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疑虑变为了信心。自2024、2024年秋季本地在外就读学生转回寄宿就读有78名。

    2、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都说不干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三)两个提高:

    (1)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在2024-2024第一学学期期末总评中,寄宿生获表彰人数27人次,纵向比较成绩提高了近36%。

    (2)随着我校寄宿制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学校知名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2024年9月以来到我校指导工作的国家、省、州、县领导达近40次,其他县、市学校到我校访问、考察和参观学习交流的近50次。台湾嘉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英龙先生4次亲临我校考察,对我校寄予厚望,给予14万元支助,并为我校建设了2个多媒体教室。澳大利亚华侨到校考察后,对我校寄宿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帮助我校修建了一栋8万元的厨房。

    (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社会调研,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较为满意。住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推动了全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我校连续3年被县评为“先进集体”;连续3年被局考核为“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 先后被省、州、县评为“贵州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黔东南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麻江县„五好‟基层党支部”;2024年7月被授予为“黔东南州级环境育人学校”称号,并确定为“黔东南州农村寄宿制试点学校”,实现了寄宿制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双丰收。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是远道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难。我校寄宿生覆盖7个村,居住地距学校有10公里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50%,其中15公里以上的约占20%。每逢放假,虽然学校教育学生及其家长拒乘“三无”车辆和农用车。但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及其家长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低龄寄宿生保育跟不上。寄宿生中的低龄学生较多,吃喝拉撒都要人照料,给低龄寄宿生保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而对于保育员,学校没有编制,只能聘用社会人员,学校贴补费用较大,严重影响其他开支。

    三是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难支。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时间就由8小时变为24小时。学校聘请了保育员,但保育员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必须要教师参与管理。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4小时以上。很多教师极度疲劳,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四是学生生活单调,改善困难。由于学校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器材普遍不足,寄宿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且长期不和家长在一起,一些学生养成孤癖、不合群性格,较难转化。

    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保育员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保育员(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建议上级将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寄宿制建设经费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力度,配备一些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方便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寄宿生提供磁卡电话、电脑视频等联络方式,保证学生和家长有畅通的交流渠道。

    4、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教育与进步。

    5、办与时代同步的教育,让山村孩子放飞梦想。让学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推动教育理念现代化与加快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步伐,用3—5年时间培养一大批省、州、县名师和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室“班班通”;二是把英语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寄宿生们放眼世界奠定基础。

    第二篇: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马泗乡中心小学 樊玉和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人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方面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我以马泗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对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校寄宿生基本情况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主管局的统一部署,我校于二0一一年春学期开始对全乡教育资源进行布局调整,原中心校一至六年级以及村小三到六年级整体搬迁到原马泗初中办寄宿制学校管理。目前全校共有教学班16个,三至六年级学生共有507人全部住校。85%学生来自边远山村,寄宿生中80%为留守儿童。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做法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两访”、“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认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的特殊作用,学校先后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从业管理制 1 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制度》、《守夜教师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创设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学校统一购买床上用品,统一物品摆放要求,床铺上帖有“学生信息卡”,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投资近三万元把每个宿舍楼楼道、走廊用不锈钢焊接围栏。消除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天三次不定时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宿舍内务,帮助指导寄宿生整理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此外,学校还花了近10万元,为寄宿制安装了热水供应系统,目前,我校24间宿舍热水供应全部到各个宿舍卫生间,确保学生住得安心和舒心,使有学生住校有“家”的感觉。.(三)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本学期,从撤点并校以来我校就紧紧围绕寄宿生的“衣、食、住、行、导、育”六方面内容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穿”。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为此,我们的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2、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顺序,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进餐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

    4、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里,远至近20多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 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都要履行家长接送签收手续,并要求每个班级要做好记录。同时在每周学生离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学生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五名教师值周。五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时令变化及每日晨间、午间、课外活动、晚间四个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以生活、保健、心理健康、学法指导、日常礼仪、安全常识、急救寻呼、自我救护、环境保护、小制作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三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有疑虑变为了有信心。

    2、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都说不干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声笑语。

    (三)两个提高:

    (1)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3(2)随着我校寄宿制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学校认可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2024年4月以来广西师范大学专家组、市教育局梁显春副局长、县教育局蓝局长韦副局长到我校指导工作对我校寄宿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是远道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难。我校寄宿生覆盖5个村,居住地距学校有10公里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50%,其中15公里以上的约占20%。每逢周末放假,虽然学校教育学生及其家长拒乘“三无”车辆和农用车。但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及其家长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难支。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时间就由8小时变为24小时。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4小时以上。很多教师极度疲劳,教师的教学教研时间严重不足。

    三是学生食宿改善困难。由于学校基础设施普遍不足,校园里到处是危房,楼房天面漏水,墙体开裂。最为严重的是我校食堂没有餐厅,寄宿学生就餐安全成为学校管理的大块心病。

    四是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生住校以后水电和校舍维修开支过大。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生活老师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生活老师队伍(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建议上级将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寄宿制建设经费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力度,配足配齐一些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

    4、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教育与进步。

    第三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思南县香坝小学

    我校通过二年创建寄宿制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直参与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我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就以香坝小学推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谈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学校硬件建设方面

    (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整合资源、搞好硬件设施是实施寄宿制建设的基础。在寄宿生并入寄宿制学校,要得到妥善安排,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国家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1102.31万元,到目前为止,除教师周转房、行政办公用房未启动外,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858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937平方米、学生宿舍楼3437平方米,食堂(含浴室、锅炉房)1214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309.03万元,2024年我校1200名学生住上了宽敞明亮、标准化的宿舍、教室。

    二、寄宿学生管理方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学校管理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特殊作

    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通过制度把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4个,除了规范宿管专、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宿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1、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生活指导教师)7人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

    2、管“穿”。我校给每个寄宿生床铺都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鞋袜。为此,我们的生活指导老师就会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10人一间的宿舍,每间宿舍门上帖有“住校学生家校联系卡”,生活指导老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生活指导教师帮助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4、管“行”。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来自流水方向的4个村,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10里,远至近20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此,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绘制了住址分布示意图,确定学生集散和情况联络

    点,并将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编成若干组,学校选派教师来负责监督该路寄宿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确保了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解决了家长担忧孩子上放学的途中安全的忧虑。

    5、管“医”。生活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乡卫生院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每天每班安排有两节晚自习,由该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流下班辅导,下班辅导教师工作作为超课时安排。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生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作指导,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班主任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晚自习、图书的借阅、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即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我们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学校设立了“亲情电话”,以楼层为单位配备了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知道与教育,帮助本室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从而健康成长。

    8、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保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的工作方法正确,用全体教师的努力换来了“家长的两个转变”和“寄宿学生的三个变化”。家长疑虑变为了信心。去年刚开学,我校就有100多名学生在外校就读,今年开学,就转回我校70多名。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

    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又不赞成了;寄宿学生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肯定会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我们将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边前进。

    第四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车田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我校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我校寄宿生基本情况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主管局的统一部署,我校于二0一0年秋季开始对车田村委会、龙兑村委会教育资源进行布局调整,原车田小学、龙兑小学合并实行寄宿制学校管理。目前全校共有学生387人,教学班10个,原龙兑小学93人全部住校,85%学生来自边远山村。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做法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两访”、“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认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的特殊作用,学校先后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管 1

    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从业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创设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统一物品摆放要求,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及时消除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天两次不定时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宿舍内务,帮助指导寄宿生整理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本学年,从撤点并校以来我校就紧紧围绕寄宿生的“衣、食、住、行、导、育”六方面内容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穿”。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为此,我们的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2、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丰富学校进餐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值周教师负责。

    4、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公里,远则15公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

    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都要履行家长接送签收手续,并要求每个班级要做好记录。同时在每周学生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清点学生到校情况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两名教师值周。两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三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有疑虑变为了有信心。

    2、担心变为了放心。在动员并龙兑小学并入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家长的观念都改变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声笑语。

    (三)两个提高:

    (1)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2)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是远道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难。我校寄宿生覆盖10个村,居住地距学校有10公里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15公里以上的约占15%。每逢周末放假,虽然学校教育学生及其家长拒乘“三无”车辆和农用车。但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及其家长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难支。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时间就由8小时变为24小时。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特别是值日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4小时以上。很多教师极度疲劳,教师的教学教研时间严重不足。

    三是学生食宿改善困难。由于学校基础设施普遍不足,特别是冬天学生的热水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是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生住校以后水电维修开支过大。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生活老师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生活老师队伍(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教育与进步。

    宜良县车田小学 2024年8月18日

    第五篇: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与管理

    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与管理

    一、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现状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扶持西部贫困地区“两基”攻坚而设立的专项工程,主要是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巫溪县从2024年启动“两基”攻坚工程以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科学规划、合理部署,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寄宿制学校数量较多。巫溪县地理位置偏远、幅员辽阔、山多坡陡、交通不便、住户分散的县情,决定了该县必须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县现有20所中学和 47 所中心小学为寄宿制学校,占中小学总数的73.6 %,高中、初中和小学寄宿生分别达到6192人、25044 人和10229人,占在校高、初中和小学生的比例分别为70.8%、91.6%和 23.3 %。

    (2)社会认可度较高。寄宿制学校由于集中了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规模效应,其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在对住宿生进行管理的同时,许多老师会对住宿生进行额外辅导,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是一些父母无法办到的。同时,实施寄宿制管理,也有效解决了边远艰苦的农村小学生上学难、寄宿难的问题,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社会满意度较高。

    (3)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基础较好。为顺利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巫溪县教育局不仅狠抓规划,将寄宿制工程规划落实到乡镇、学校、项目,做到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教育投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寄宿制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了中央和重庆市寄宿制专款5000多万元,合理使用对口支援、社会捐助资金,正是这些建设资金的充分使用,改变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面貌。除此以外,巫溪县教育局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寄宿制工程建设日常工作和项目管理,保证了对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督导和考核力度,有效促进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金投入少,经费短缺

    农村由于受社会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的的制约,投入到教育中的能力有限。在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教育附加费和社会集资被取消,而我国对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育事业经费的分配则是按学生人头数来拨付的,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寄宿制学校要满足基本的住宿条件必须配备食堂、宿舍等基本的学生生活设施,以及每学期支付大量的燃料费、学生医疗费用等,相比非寄宿制学校而言,寄宿制学校存在的经费缺口更大。为切实做好寄宿制学校的新建和改建工作,国家“两基”攻坚办也对项目学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以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务院决定,从2024年起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率先实行义务教育政府买单的政策。重庆市政府也从2024年春季开始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将继续享受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这些举措使得重庆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大为改观。但在具体建设中,寄宿制学校的的发展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这种现象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尤为突出。巫溪县地处三峡库区,偏远山区的教育成本较高,基础教育

    1经费的投入不足,仍是困扰当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在调研组成员所走访的长渡小学、宁厂镇小学等几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校领导普遍谈到,学校寄宿制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缺乏相应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导致住宿条件差、宿舍设施简陋,煤炭与水电存耗费量大、寄宿制的学生医药费用无法保障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多数学校都背负着债务负担,每年要向银行或企业支付巨额的贷款利息,从而导致学校运转困难,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教师素质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

    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学历普遍偏较低,素质不高,缺乏专职后勤人员,师资结构不合理。首先,人员编制不足,后勤管理人员缺乏。许多寄宿制小学没有专职的学生生活管理、卫生保健和安全保卫人员编制,并且寄宿制学校都没有设置心理健康工作岗位。为了保证寄宿制学生的安全、照顾他们的生活,许多小学的班主任不得不身兼数职,既是生活老师,也是卫生保健人员或者安全保卫人员。而小学的班主任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平时还要兼顾教学任务,繁重的课程任务和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长远发展。其次,师资结构不合理,缺少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师。许多小学教师数量过剩,但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却严重缺乏授课教师。调研组走访的几所小学,均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等素质课程的教师,而是由平时教学任务较轻的老师兼任。这不仅埋没了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再次,部分教师素质欠缺,师德意识不强。许多乡村教师学历较低,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教学胜任能力。并且,由于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丰富以及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等原因,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师德修养不高,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此以外,按照巫溪县教育局的规划部署,目前必须保留的村级学校为202所,其中教学班为517个,共有10890名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村级校将因经费短缺以及生源减少而自然消亡,小学教师将逐渐过剩,且多为新招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城区学校则因学生不断增加,需要不断补充教师。所以,巫溪县教育局采取公开考核,择优选用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乡村教师去城镇教书。虽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的师资水平,加大了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差距,阻碍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三)学校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相关的保障制度,部分寄宿制小学处于管理无序、混乱、现行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计划相冲突的状态。第一,部分小学校长缺乏先进的理念指导,管理水平低下。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限制,校长们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岗位培训与指导。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凭借经验办事,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而巫溪县山高坡陡、地域辽阔的县情也使得学校之间交流困难、信息闭塞,教师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不畅,学校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第二,寄宿制小学缺乏相关的安全制度作保证。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安全防范与管理作为寄宿制小学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校布局不规范、不合理,学校在安全工作上的侥幸心理等原因,使得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行同虚设。而学校基础设施布局不规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资金缺乏,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第三,寄宿制小学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力度不够。由于大部分小学没有专职的生活老师,由班主任兼任后勤管理人员。繁

    重的教学任务使得班主任精力有限,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而寄宿制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厌学情绪,无法有效适应学校的生活。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力度不够,缺乏积极引导,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四,寄宿制小学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与发展。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班主任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体活动、课外生活。一方面,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有效引导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办学条件差,缺乏规模效益

    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简陋是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调研组成员对走访的几所寄宿制小学进行取证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校校舍面积不达标,布局也不够合理。学生宿舍基本上由教室改造而成,缺乏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并且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土木结构、简陋破旧的平房,房屋坚固性不强。以巫溪县农村寄宿制教育发展较好的长渡小学为例,2024年,中央专款拨付4.5万元使其发展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筑面积为168平方米;2024年,中央专款再度拨付21.6万元,增加建筑面积605平方米。现有学生人数231名,其中有113名寄宿制学生。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宿舍为12人间,校内设有两个食堂和一个厨房,而食堂、厨房均由教室改建而成。虽然学校对寄宿生工作的管理较为规范,并且有专门的生活教师轮流值班,但学生的居住条件仍然稍显简陋,没有储物柜、窗帘。在寄宿制教育发展较好的巫溪县人民希望小学都存在着设施简陋、布局不规范的现象,更何况其他发展条件更为薄弱的学校。在对在校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的小学进行抽样调查时,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更为简陋。由于巫溪县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农村寄宿制小学分布较为分散,无法有效集中教学资源,发挥规模效益。这些学校不仅存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这一普遍特征,而且宿舍的采光和取暖设施均不符合标准,厕所、开水房的布局不也规范。并且学生宿舍离厕所、开水房较远,学生晚上行动极为不便,为学生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寄宿制学校本身的一些不规范因素加上学生年龄小,自理和自卫能力较差,使得学生在住宿、吃饭、以及往返学校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三、促进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地方、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家对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应有所区别。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是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寄宿制学校由于后勤人员的工资、水、电、煤等燃料的经费支出,学校的管理费用远远高于非寄宿制小学,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财政运行也相对困难。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资金倾斜和政策支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实行税费改革后形成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应按政府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在上级人民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从财政上保证寄宿制小学的运转。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切实贯彻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并适当保证财政上的配套支持。重庆40多个区县由于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政府仅仅按照学生人数来拨付经费,势必会导致各区域之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所以,政府应该根据各区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战

    略和资金配套措施,保证类似于巫溪县这类偏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增加对寄宿制小学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儿童、孤儿等特殊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缓解寄宿制小学的财政压力。再次,学校应该大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向企业筹集资金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实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对点支持与资助,开展城镇学校与农村寄宿制学校之间的教学扶持活动,支持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寄宿制小学整合资源、教育教学的功能。

    (二)促进教师队伍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与结构

    大力推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完善师资结构。第一,增加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编制,设置专职后勤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承担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双重任务,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培养等工作。因此,寄宿制小学必须配备专门的后勤管理人员,落实学生的安全保卫、生活管理、卫生保健等后勤保障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减少学校的安全隐患,防止因为学生年龄小,无人照看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同时,增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加强与寄宿生的交流、沟通,缓解他们因为远离家人所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让他们明确职能及要求,把握特点与方法,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活动。从08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对农村教师实行免费培训。通过教师结对帮扶、课堂实录观摩、专家典型引领、县内外校际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从师风师德建设开始,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第三,优化师资结构,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去农村小学工作。建立“教师信息资源库”和“教育管理干部信息资源库”,每年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情况,公开合理地选调教师;根据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结合管理干部的能力特点和政绩表现,合理配备学校领导班子;切实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队伍,引导城镇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的寄宿制小学工作。建立城镇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师资的合理流动。除此以外,加强对英语、艺术等学科任课教师的选拔,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无专业的英语、美术教师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减轻兼任多门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课程压力,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完善学校管理,健全相关制度

    通过加强和完善各种常规制度的建设,改革学校管理模式,从内部管理的改善来提升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效益。健全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的依据。明确学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保证信息畅通。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来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校长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潜能。完善学校安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寝室食堂和饮食卫生的管理,实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规范化和科学

    化管理。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阵地, 创建优良的人文环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切实提高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效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班会、板报、座谈会、讲座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成立由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生活老师、保安人员等组成的值班巡查组, 在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场所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做到防微杜渐。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人力、物力、财力、经费都能及时到位,从而避免损失的扩大和事故的升级恶化。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制度来发挥寄宿制小学的综合效益,促进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发展。

    (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发挥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

    在政府增加教育经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财政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后,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建校舍,合理规划校园,设切实开展抓好农村学校的“五改”工程(改水、改厕、改食堂、改宿舍、改运动场)。通过调查摸底,对巫溪县在“两基”攻坚过程中还没有完成“五改”任务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进行有计划地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实施城乡学校教育装备配套工程,分批次、逐步完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音响等系统的装备建设,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比如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添置课桌椅、学生床铺、食堂餐桌等,切实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步伐。所谓“农村教育城镇化”就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村办学校,尽可能地扩大农村建制镇或传统集镇所在地学校的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规模效益。根据巫溪县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区域特点,进一步调整寄宿制小学布局,整合规模较小,学生人数较少的村小,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寄宿制小学,集中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和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在适应农村城镇化需要的同时,也加快寄宿制小学的发展步伐。



    推荐阅读:
    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
    2024年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教师实践三个代表演讲
    哲理故事
    浙教人〔2024〕268号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