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职转正 商标专利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郦道元:.ppt.Convertor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山新雨 时间:2024-10-16 18:54:2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郦道元:.ppt.Convertor

    郦道元:

    著宇宙未有之奇书 人物导语

    是谁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是谁历尽艰辛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博览大量前人著作,参阅437种书籍,查看无数精细的地图,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地理学巨著《水经注》?

    是谁在记述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的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物产民俗、城邑兴衰、人物典故、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等丰富的内容,为后世留下无穷的财富?

    他就是游祖国壮丽之山川,著宇宙未有之奇书的郦道元。

    作家档案

    郦道元:446或472年——527年 字号:字善长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时代:北魏

    仕途: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郦范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5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镇东文化教育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以及河南(今洛阳)尹等职。作品:主要就是《水经注》;

    名望: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特别介绍一:写书缘由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从南朝回来,给他带了一本郭璞的《水经注》,他一看大喜过望,接连几天手不释卷。郭璞是东晋时有名的文学家,《水经》由汉代桑钦所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记述全国河流状况的书,文字简略,郭璞为这本书作了注。郦道元自从有了这本书,总是带在身边,有空就翻阅。他似乎从这部书里领会了一些什么。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据说,一天夜里,郦道元梦见了郭璞,梦中郭璞对他说:“我为《水经》作注时,正碰上天下大乱,北方的河流没法详细记录,很是遗憾。如你愿意为这本书重新作注,老朽愿以笔墨相助。”说完就不见了。郦道元醒来,呆呆地想了很久。从此他的文采大有进步。这当然都是古人的传说。但有一点却是真的,从此郦道元开始了《水经注》的撰写。

    特别介绍二:读书经历

    郦道元平常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有关地理方面的文献,诸如前代的《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以及三国时代佚名作者所著的《水经》等等。在阅读过程中,每有感触,或作眉批,或作笔记,他对《水经》一书尤感兴趣,但他认为写得过于简略,仅记干流137条,不符合我国地大物博的实际情况,而且有不少地方,与前代各种著作的记载颇有出入,譬如同一条河流,对其发源地或河道的变迁很不一致;对同一地区山川形势的描述,也有大相径庭的;还有沿河城邑兴衰的记载,或不明其来龙去脉,或相互矛盾,无所适从。总之,经常碰到不满意的论述。由此,他萌发了一种心愿,意欲亲自对华夏河流及其地理特点作一番细致的考查研究,然后整理出符合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的文字来。他认为这一工作如能圆满完成,对今后如何开发利用国土将会发挥重大的作用,肯定会受到后世人的赞扬。应尽量利用出门办事或旅游的机会,有意识地去搜集第一手材料,为写书作充分的准备。

    特别介绍三:机遇不期而至 正当这个时候,机会来了。孝文帝有意到外地巡视,郦道元本是皇帝身边的侍从,故得以随行。先从平城出发,太和十七年(494年)八月到达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九月到达洛阳,十月到达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太和十八年(495年)正月,又从邺城返回洛阳,二月,自蒲地(今山西蒲州渡口)渡过黄河,北返平城。太和十八年七月,又从平城出发,先到朔州(今山西朔县),八月,北行,直达阴山之麓,到达河套地区的五原城。

    在这两次历时两年的岁月里,行程万里,郦道元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学习司马迁写《史记》前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拜访许多耆老宿绅,参观了许多历史遗迹,使他大开眼界,头脑里充实了大量前所未闻的新鲜材料,为他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介绍四:撰写过程

    在撰写整理《水经注》过程中,更多的时间则花在已有书籍的考证博引上,他阅读过的古籍达437部之多,此外,还大量采用了汉魏以来的各类碑刻、民间谚谣、老人的记忆口述等。这些资料,往往未曾在书籍中见到过,而这些记录,却是郦道元悉心收集的对象,他认为其价值不仅可以印证古籍上的记载,而且还可以将大量失传的资料重新发掘出来流传后世。所以,他所撰写的《水经注》内容特别丰富,资料特别翔实,牵涉到的地域也特别宽广:北起阴山、南达汉水和淮水、西至华山、东到山东半岛。在这些地区,有亲自调查考察累积起来的笔记,也有前人文献中整理出来的论证。至于绝大部分的南方资料,则全部采用前人的记载,经过校勘以后整理而成。特别介绍五:本书概貌

    这本花去郦道元毕生心血的专著《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言,记述了大小河道计1252条。使原先仅记述137条河流,仅一万余字的《水经》扩大了20余倍。所以《水经注》的学术价值在于作者比较系统地采用了以水记山、因地记事的写作手法,探究了祖国大地上河道的源流及其变迁的情况,这里包括了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书中还历述了各地的民情风俗、经济生活、前朝古迹、奇闻逸事之类。所以,《水经注》确实是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甚至有不少篇幅超出了地理学的范围,而涉及到其他学科。《水经注》与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唐代李善的《文选注》合称中国典籍的三大名注。

    特别介绍六:突破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像这样写作严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在当时的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特别介绍七:独特记载

    大同火山群,是第四纪后期喷发的,它属于分布广泛的内蒙古高原火山区的边缘部分,至今尚能清晰地见到15座火山锥地貌,孤立突兀于平原之上,全由玄武岩构成。但在1400年前,残余的活火山景象还能看到,诚如当时郦道元记载的那样:“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如微雷发响,以草爨(烧)之,则烟腾火发。”

    在记述温泉时则云:“火井东五六尺,又有汤井,广轮与火井相状,热势又同,以草内(烧)之,则不燃,皆沾濡露结(水珠)。”如今到大同已看不到郦道元所记述的残余活火山和温泉的景点,所以他的记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记述大同煤田时云:“山有石炭(煤),火(烧)之,热同樵炭也。”这可能是首次提到大同煤田的文献。

    特别介绍八:牺牲

    当时正值胡太后专权,皇帝的兄弟与亲族们滥用职权,为非作歹,国家与老百姓都遭到莫大的祸害。而郦道元的刚正不阿的性格驱使他不畏强暴,敢于挺身而出与皇帝据理对抗。皇族们对郦道元“敢于犯上”的行为深恶痛绝,把他视为眼中钉。当时,适逢雍州(今西安市)刺史肖宝夤(yin2)叛变,皇帝就借机指派郦道元前去镇压。当他来到阴盘驿(今陕西潼关县东)时,叛兵将郦道元围困起来,断粮断水;而朝廷又故意不派兵前往救援,在此困境中,郦道元被叛军俘虏,壮烈牺牲。

    当郦道元赴任行至阴盘驿亭(今陕西临潼县东)时,受到肖部的围困。困在山冈上,而食用的水井在山冈下,被围困后吃水断绝。郦道元一行虽然在山冈上打井,寻找水源,但打井十几丈深,仍然没有水,最后水尽力穷,郦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被杀害。临死的时候,郦道元还怒目厉声呵斥叛贼,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精神。

    评论资料

    郦道元为官“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魏书》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 后世称《水经注》为“宇宙未有之奇书”。宋朝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 清初学者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则袁中郎。”

    原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称郦道元《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

    东南亚学者认为郦道元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毛泽东说:“《水经注》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三峡》片段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有人说这篇文章“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你能谈谈对这篇文章结构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吗?

    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

    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

    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

    全文虽只有几百字的篇幅,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龙 门》(节选)(龙门)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惊魂悸魄,其水尚奔流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浮流竹,非驷马之迫也。译文:在山峰夹峙下的黄河水,相互冲击,撞击出的白色水气像飘浮的白云,就像雾水露水一样沾湿了来来往往遥望黄河的行旅者;而窥视河水之深,则令人惊心动魄。黄河的浪涛就像山崩一样,峰立而起,冲向万丈高空,在空中,浑浊势壮的洪流像鼓着气,发着怒,喧哗得山峰也腾跃起来,深深的河水起伏更迭,一浪击打着一浪,直向龙门的下口汹涌而去。才知道人们说的慎子(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驰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下龙门时,把竹子飘浮在龙门段的河面上,即使骏马都难以追得上。

    高考作文中的郦道元:

    遭遇挫折时请别放大痛苦(片段)

    是的,人生在世,谁都有快乐,也会有痛苦。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商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厂,无论是在疆场还是在赛场,都可能面临挫折,遭受痛苦。面对挫折与失败,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纵观古今中外,从司马迁到李白,从郦道元到徐霞客,从诺贝尔到居里夫人,从贝多芬到梵高„„谁没有遭遇过挫折?谁没有经受过痛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能把挫折作为成功之母,将痛苦化为人生的财富,因而使他们事业成功,名垂青史。郦道元提供给我们的作文素材:

    1、不迷信古人的已有学说,大胆创新,勇于修正;

    2、不辞辛苦,敢于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

    3、记挂兴趣,抓住机遇,实现目标;

    4、精心准备,广泛阅读,为未来所用;

    5、独辟蹊径,访前人之未访,录前人之未录;

    6、对自己的国家充满热情。

    第二篇:郦道元 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4 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第三篇:三峡 郦道元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19)良:实在,的确。(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26)裳(cháng):衣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 岸 / 连 山,略 无 /阙(quē)处。重(chóng)岩 / 叠 嶂(zhàng),隐 天 / 蔽 日。自 / 非 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xī)月。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陵,沿/ 溯(sù)阻 绝。或 / 王 命 急 宣,有 时 / 朝(zhāo)发 白 帝,暮 到 / 江 陵,其间(jiān)/ 千 二 百 里,虽 / 乘 奔(bēn)御 风,不 以 / 疾 也。

    春 冬 之 时,则 / 素 湍(tuān)/ 绿 潭,回 清 / 倒 影。绝巘(yǎn)/ 多 生 怪柏(bǎi),悬 泉 / 瀑 布,飞 漱(shù)/ 其 间。清 / 荣 / 峻 / 茂,良 多 趣 味。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林 寒 / 涧 肃,常 有 / 高 猿 长 啸,属(zhǔ)引 /凄 异,空 谷 / 传 响,哀 转 / 久 绝。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cháng)。”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4.泪沾裳(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6.良多趣味(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⑥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三峡》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三峡》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 绿:绿色。蓝:深青色。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碧:青绿色。青:蓝色。

    三峡 郦道元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天: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 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三峡》总小结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释:从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一层 三峡的山(长、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释: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快风飞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二层 三峡的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释: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上面飞泻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三层 三峡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间一片清寂,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大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层 三峡的秋景(悲寂、凄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寂,经常有处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叫声接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里面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主题思想

    1.主旨:

    《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详细解释: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四、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2.语言生动简练

    第四篇:郦道元 三峡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五篇:三峡 郦道元

    三峡 郦道元(北魏)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岸连山,略 无 阙 处。

    重 岩 叠 嶂,隐 天 蔽 日,自 非 亭午 夜分,不 见 曦 月。

    至于 夏水 襄 陵,沿 溯 阻 绝。

    或 王命急 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之 时,则 素 湍 绿潭,回 清 倒 影。

    绝 巘 多 生 怪 柏,悬 泉 瀑 布,飞 漱 其 间,清 荣 峻 茂,良 多 趣 味。

    每至 晴初霜 旦,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 绝。

    故 渔 者 歌 曰:“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声 泪 沾 裳。”



    推荐阅读:
    郦道元:.ppt.Convertor
    学初工作汇报
    大倪岗学校管理观摩活动汇报材料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工作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