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承包合同 结婚祝福语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精选多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唱梦痕 时间:2024-05-31 03:38:07

    第一篇: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

    仙人掌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长,是因为他学会了怎样生活;松树之所以能抵住严寒的摧残,是因为它学会了怎样坚持;残柳之所以能再次长出新的枝叶,是因为它学会了抵御生命的脆弱,让坚强走进心灵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1

    感动是甘泉,它流淌在你的心田;感动是阳光,他照耀在你的心间;感动是音符,它跳动于你的心底。

    让生活中的点滴感动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株植物带给我的感动。期末成绩考砸后,心情总是闷闷不乐。朋友看出我的心事,他把我带到一株植物旁。眼前的这株植物,一根枝节已被折断,但仍不断的生长。朋友说:“挫折不可怕,但你要学会面对,学会奋起。”听后丝丝感动在我的心地流淌,是的,这是我该奋起的时候,怎么能倒下呢?于是我鼓足勇气,开始新的旅程。朋友,谢谢!植物,你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这分感动我会永远铭记。

    一盆水的感动。闲极无聊的我坐在沙发上,消磨着余下的时光,与其和母亲面面相觑,还不如为母亲洗洗脚。天凉了,洗完会舒服些。母亲小心翼翼的把脚放进水里,我揉着母亲的脚,不禁惊讶的发现,这是母亲的脚么?没有了年轻时的平整光滑,现在变得粗糙。原来这十几年母亲为我付出了这么多。看着母亲青春年华已悄然逝去,我不禁鼻子一酸。谢谢您,母亲。会牢记您的温情,铭记您带给我的感动。

    一个手势的感动。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母亲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突然,这位母亲身旁一阵清脆的响铃声响起。只见那位姐姐连忙用手挡在嘴边,小声的讲着。这样一个手势,让我感动不已,如果连陌生人都能这样关照到,那世界一定非常美好。让我们记住这个手势,关心他人,创建和谐社会,留下丝丝感动。

    小事情,大感动。每一个人身边都会有点点滴滴的感动,只要留心观察,细细品读,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温情。让感动走进我们的心灵,滋润你我的心。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2

    清晨“知了,知了,知了”窗外一声声嘈杂声,却仍没有扰乱我读书的心。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12点,我习惯性地喊“妈妈,饭做好了吗?”可是无人回应,我才恍然大悟,今天妈妈今早因有事外出晚上才回来。哎,要自己给自己做饭了,吃什么呢?打开冰箱看看有哪些菜,哦NO!唉!去菜市场买点青菜做面条吃吧。于是拿着零花钱,带着钥匙出门了。

    一路上,脑海中回放着刚刚在那本课外书所看的故事情节,早已忽略路边一声声的知了声。

    不知不觉便来到了菜场,此时的我是热得满头大汗,放眼望去,街道上买菜的人已寥寥无几。哎!夏天人们都躲在屋里吹着空调,而卖菜的人还要在市场等待顾客的到来。从菜市场门口走到尽头,发现每处菜摊上的菜都已经被炙烤得奄奄一息了。当我正准备打道回府,忽然一个弱小而带有沧桑的声音映入我的耳帘:“小妹妹,看看我的菜吧!”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衣衫朴素整洁的老婆婆在不远处的一颗小树下,她满面笑容的望着我,手上还正拿着一把小菜,身旁还有一个装着菜的小背篓。她见我过去,连忙将手中那把菜中被烈日晒焉了的菜叶给剔除掉,她的此举令我十分地吃惊,但一想今天早上读到的那本书中的黑心菜贩,生怕这位老婆婆也是故意这样引诱我的,于是迟疑了一下前进的步伐。或许是老婆婆看出我的猜疑,她又笑盈盈地对我说:“小妹妹,这菜本是3、5元一斤的,给你算2元一斤吧!”老婆婆说着说着还把手中的菜由里到外的掰开给我看,来证明这菜是里外一致的,而并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见她如此的真诚的举动,与我早上在书中看到的那个黑心菜贩的形象是截然不同。我看看她小背篓所剩不多的菜,再举头看看天空的烈日,我竟然全给她买下了,足足4斤重。老婆婆满带感激的帮我打包,随后收拾好行头,开心地背着小背篓走回家了,望着她那瘦小的背影,我不知所云。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自责,不应该把每一个人都想得是那么坏,其实善良的人很多,我们不应该互相怀疑对方是好还是坏,毕竟人间处处有真情,只有互相信任,才能绽放出善良之花。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3

    茫茫大海中,一轮明月向我照射柔美的光,自信,便是那轮月。在夜幕降临,一颗明亮的北极星指引着我,自信,便似哪颗星。自信,是让我走向成功殿堂的钥匙。

    我,一个不起眼的我,我有大大的眼睛,却一脸无知。面对左邻右舍的高材生,让我觉得非常自卑,没有朋友,成绩也不理想,虽然人非常随和,但我想没有一个高材生愿意和一个不起眼的小女生交流,做朋友。每当我看见一双双的伙伴从身边走过,而我却从始至终一个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嵌在天空上方,给人们一种浪漫的情感,我的背影映在马路上,一堆墨绿的背景倒映在路上,在看见人们有说有笑地走在路上,显得分外和谐。我的大眼睛流露出一丝羡慕的情感,多么希望有一位朋友和我一起谈谈心。

    午自习时,我在看书,老师在前面改作业,我现在是多么希望老师能与我说一句话,学习的也行呀!这是,老师眼前一亮,手上拿着一张作文卷向我的位子走来,因为我同桌是班长,今天她生病没有来,我想老师一定是找我的。我心中沾沾自喜,咬紧嘴唇,看着老师,脚立刻不动了,坐得十分端正。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老师竟点了一下班长的位子,问班长怎么没来,我已经不记得怎么回答老师的……只不过老师一会儿就离开了。为什么!我努力做到最好,为什么他们老是瞧不起我,我失落的走在回家路上。

    哗哗……风大了,雷电闪着,狰狞着。我看见地上的小草在发芽,一抹新绿,让人神清气爽的新绿。我不忍心,拿雨伞遮住她。一位大哥哥走来,对我说:小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你给他撑雨伞,只会让他害怕风雨,让他自己有自信,小草只要有自信自己能挺过这场风雨,以后就能不怕风雨。我对这个大哥哥非常感激,他的话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原来不是没人关注我,而是我少了那一份自信……我以后在人生之路上会非常自信,用双手创造一片自己的天地。

    自信,让我在以后的路上更好的走,自信让我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它指引我走想成功的殿堂。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4

    朱熹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读书的过程中,“心到”排在首位,可见用心读书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让书走进我们的心灵。

    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三国时期吴国的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才干飞速地增长,令旁人刮目相看。昔日的吴下阿蒙,像练习飞翔的鸟儿,却没有时间学飞,怎能进步?唯有从海绵般的生活中挤出一滴又一滴时间用以读书学习,他才可以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吕蒙通过不断地读书与学习,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谋士,帮助孙吴渡过许多难关。

    一个学生如果不读书,那么他进入社会后将无从生存——因为他脑中没有任何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对学历要求日益增高的社会,高中以下——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的途径是什么?读书。唯有让书走进心灵,我们才能用心读书,高效地学习并吸取书中的知识,提高学识与水平。

    读书可以让我们提高素养。回望历史,世上的贤者何人不爱书?陆游的书巢围满其身,使其不受外界世事的干扰,专心致志地读书;杜甫饱读诗书,通古今之精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一代名垂千古的诗圣;伟大的工农红军领袖主席,一生手不释卷,无论狂风还是暴雨,不管是打仗还是在休养,火车上、马上、哪怕在长征途中,他也不愿放下手中的书本,自始至终如饥似渴地啃着美味无比的精神食粮。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放下急躁,从而变得冷静;放下庸俗,从而变得高尚;放下自私,从而变得坦然。

    当今个别年轻时没有读过书或者读书少的老年人,现常做出不文明的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强迫让座,可见不读书素质就无法提高。让书走进心灵,使心灵得到熏陶,提升自我素质。

    心灵渴望着书本,就像干涸的大地渴望一股清泉;像炎热的夏天渴望一场大雨;就像寒冷的冬日渴望一片暖阳——让书走进心灵,使你一生受益。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5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哲人交谈,它能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迷途中的路标,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而我说,一本好书是一瓶洗涤剂,能净化我们美好的心灵。

    说读书,我从小便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牙牙学语之时,就老爱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到处乱读。那时我已会用拼音识字,就自己看着书上的注音一字一顿地读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说勉勉强强能背出个一两句,却无法理解诗的意境,只知道说写得真好。若要让我说好在哪儿,我也就只能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

    等我再长大点儿,能完全独自看书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一个诗人的情感,慢慢懂得了游子那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愁;感叹于诗人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无奈,惋惜一代才子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怀才不遇,更感动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份忠诚。

    我爱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渐渐走入我的心灵。我迷上了一些世界名著,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经典之作一一《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生活中的点滴,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并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仁爱。就像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提倡的“仁者爱人”那样,每一个真正的君子,每一个真正的仁爱之人,都首先要具备一颗博爱之心,先爱别人,再爱自己,我为人人,人人才会为我。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有一句台词说的好:浓缩的都是精华。这本书虽然不厚,但里面蕴涵着的爱却无比厚重,它让我明白了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如果没有了爱,太阳都将变得黯淡天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嗜书如命的女才,它的功劳更是不言而喻。3年级时,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语文成绩也因此提高。这使我更加喜爱读书了。每个单元的作文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名言典故信手拈来,好词佳句如潮如涌。不到一节课工夫,我就把作文写完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每次都有。

    如果说书是快乐的海洋,我愿做一只小船,划入我的心灵。是书走进了我的心灵,是书充实了我的心灵,是书净化了心灵。那就让书籍常驻在我的心灵吧!

    第二篇:走进心灵

    走进心灵,关怀人文

    ——从《心灵点滴》体会到的医学人文关怀

    看完《心灵点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被他的勇敢、执着所震撼,被他的善良、乐观所感动,也被他所具有的医学人文情怀所感染。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值得每一个医学生观看,从中,我收获了很多,对医者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是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认为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能把病看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然而这些想法当我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心灵点滴》后彻底改变了。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病例,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的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渗透,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患者来到医院不仅希望疾患得到治疗,而且更多的希望得到一种人性化的服务,如果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到离开医院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躯体的病痛得到有效的处理、减轻甚至消除,而且情绪情感也得到很好的安抚,心理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那么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信赖的、互相尊重的积极和谐的关系。那么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将最大化,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最高。根据心身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我们知道这对疾病的恢复是最有利的。相反的,如果患者在这里得不到尊重,处于一种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医护人员都高高在上,把患者当做没有思想、感情和意识的动物,那么即使患者的躯体病痛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们的心理仍然是处于病患状态,情绪情感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和疏导,心理需要被忽略。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怀疑的、命令式的不平等的消极关系。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最小化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最低,对疾病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要凸显人类医学与动物医学的不同,提倡人类医学中要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的肯定。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对病人不仅要提供必须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医学模式在转变、医学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一预防一保健型转化。这些都促进了以“健康为中心”这一医学观念的确立,推动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过“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学人文关怀不仅要从患者出发,更要着眼于那些没有患病的群体。一方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普及与共享健康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在无病的时候接受了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降低患病的风险,进一步有效降低疾病经济负担,减少疾病投入,有助于医改深化、推动新医改的实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病人形成健康信念、产生从医行为的必要前提。

    医学人文关怀是存在于医学行为之中的实践,是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对象化的“物化”过程与结果,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的生命本体的现代人文理念。医学人文关怀是高于对民众心理、生理之上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他是为民族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在这一波医学人文带來的思潮之后,我想,作为一个医学生,对于一个医者应该有的素养和理想,理当是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甚至,我想大部分的医学生,心中都有某些共同的标准和模范存在,《心灵点滴》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向帕奇学习,学习他的勇气,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热心、乐观和幽默,更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人文气息,以一颗医者的仁心来真诚对待他人。

    第三篇:《走进心灵》读后感[模版]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开启孩子的心扉,首先要求教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包容孩子的失误,呵护他们的心灵。魏书生老师说过: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不错,其实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给他们一分爱,他们必会回报你同等的爱。

    在班上,有一位小调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却仍然效果不彰,常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的反效果就是他有点无所谓了。在一次我无意地呼叫了他的名字时,他居然自动地站了起来,一副低头认罪的表情。那一刻,我震撼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老师不断地批评在他心中,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或许他在心中已经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了,以后就会破罐破摔吧!该怎么才能走进他的心灵,帮助他摆脱失败的阴影呢?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让我找到了方向。

    一次,他为和同学争座位的事向我告状,我却正忙得不可开交,便随口应了一句:“乖乖,你是懂事的孩子,和同学商量着好好解决吧,老师相信你。”结果这件事居然很顺利地在他的谦让下解决了。我还发现那天他特别兴奋,难道就只是因为我那句无心的赞许吗?他拥有一颗多么可爱而又纯洁的心啊!这无意付出的一份爱给了我启示。于是,从那天起,我特别注意对他的教育。在一些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不再先入为主,一味地认定一切都是他的错,进而火山爆发地批评他,而是尽量使用亲切、信任的语气让他慢慢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讲不清楚的,就让他写说明。渐渐地,我发现有时会先入为主错怪他,我也会不掩饰地向他道歉,并就事论事地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同时也表扬他做得正确的部分。渐渐地,他开始有了转变,不再故意惹是生非。然后,我特意安排他负责拿牛奶,他认真负责的程度甚至高于以前负责这个工作的同学,他也不再频繁地惹是生非,发生在他身上的转变让人为之欣慰不已。他没有让我失望,我对他付出的爱得到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

    当然,仅仅包容与呵护是不够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体察孩子的需要,并适时地帮助与引导,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而这本书,还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细细去体会。

    第四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

    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老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消解着虚假教 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 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教师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即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教师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 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置,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 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历程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第五篇:走进心灵教案

    《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学设计

    大秦乡中心小学 李小平

    让感恩走进心灵 ——感恩父母

    设计理念: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感受关爱,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体会爱的心灵,只要愿意用心灵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从而萌发出感激之情。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3、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人文关怀。教学重点:

    深入孩子内心深处,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教学难点:

    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教学方法:

    以启发引导式活动法为主,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等多种教法相互穿插、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爱

    1、初步感受,了解亲情

    师:现在老师要为同学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24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爬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2、听后随感,畅所欲言

    师: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师:同学们,这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最圣洁的、最勇敢的母爱,我们面对这样伟大而又无私的爱,内心当中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钦佩/敬意,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用队礼表达我们对这位母亲的敬意吧!

    3、情景再现,触动情感。

    师:我们的父母其实也和他们一样,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过许多事,为我们付出很多。那谁能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呢?

    生:讲一讲父母让他最感动的一件事。……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不让他们伤心失望吗?

    4、互动调查

    师:同学们,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你是否了解你的爸爸妈妈?下面我们来进行现场互动调查,知道的同学请举手。①、你妈妈的生日是。②、你妈妈的体重是。③、你妈妈穿 码鞋。④、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⑤、你爸爸喜欢的颜色是。

    ⑥、你爸爸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答对3题以下的请以后多与父母沟通。

    二、回报父母的爱

    1、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有孝心的人都被人所尊敬,你知道那些孝顺父母的故事呢? 生交流、分享。

    黄香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体弱多病。黄香

    便主动承担家务,辛勤劳作,照顾父亲。夏天,天气炎热,1为了让父亲休息好,黄香晚上总是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入睡。冬天,黄香怕父亲受凉,在睡觉前,他先把被窝暖热,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董永卖身葬父,后汉人董永,少年丧父,无钱埋葬,就用卖身的钱葬父。陈毅为母亲洗尿裤,62岁的陈毅爷爷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一次他回家探望母亲,见母亲往床底下藏着什么东西,拿出一看才知道是母亲尿湿的裤子,陈毅爷爷就去洗,母亲不让,陈毅说:“娘啊,我小的时候您天天为我洗尿裤,今天我给您洗一次裤子,也算尽一份孝心啊!”母亲被感动了,陈毅把母亲的尿裤子洗得干干净净。

    子路背米:子路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缺米少面。子路看到自己的父母面黄肌瘦,身体非常虚弱,心里十分难过。他就去一百多里外的亲戚家借米。父母不同意。但子路硬是说服了父母,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到了亲戚家。亲戚被他的孝心感动了,把米借给了子路。亲戚劝他休息两天再走,他却说:“我多歇一会儿,爹娘就多一分担扰,还是快回去吧!”由于走得太急,子路的草鞋被磨破了,脚磨起了水泡,脚底也扎出了血,背上的米袋就像一座小山似的沉重。子路终于把米背回了家。望着父母心疼他的泪水,子路却欣慰地笑了。

    王祥《卧冰求鲤》王祥为了让生病的继母吃到鱼,就解开衣服卧到冰上。《挨杖伤老》:汉朝时的韩伯愈。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因为往常妈妈打他时他都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

    力微弱。所以伤心流泪

    师:这些孝感动天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如何做才能回报父母的爱? 生: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我如何报答您》

    《零花钱怎么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几乎50%—80%的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我们想,也许是因为学生的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口袋里的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有了钱,该怎么使用?我们看到有些孩子能自主地选择自己心爱的书籍、需要的学具;肚子饿了,不用等着晚下班的父母,自己买上一个小面包。但也有学生,因为有了零花钱,口袋里出现了一大叠一大叠的玩具卡,一个又一个小饰品。其实,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处理零花钱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活动目标 :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手中零花钱,学会理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并通过了解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能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3、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收集资料和信息。主要完成零花钱来源、学生零花钱数目 零花钱的主要用途、家庭情况等调查任务。、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请大家仔细观察录象,认真思考。

    (内容:一天,三年级某班的张某、李某同学放学后经过学校门口的食杂小摊,无意中发现食杂小摊里挤满了学生,他们有的从身上掏出一元、两元购买棒棒冰、汽水、羊肉串等零食;有的正兴高采烈地把这些零食往嘴巴里送。接着,他们俩在其它的小店铺里又发现了同样热闹的情景。)

    2、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

    3、过渡谈话:看来关于“零花钱”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那我们今天就以“零花钱该如何花”为主题,把你们进行的调查研究情况汇报汇报吧。

    二、调查汇报、研究成果、1、对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交流,学生汇报展示调查情况。

    (1)这些钱有多少是家长们主动给的?有多少是你们欺骗家长得来的?方式有哪些?还有自己挣来的,有其它方式得来的等。

    (2)你们调查中有无零花钱的吗?他们父母没给零花钱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就不疼爱孩子?孩子要钱就是天经地义的吗?父母挣钱很容易吗?(3)通过汇报和讨论你想对家长说点什么呢? 生作答。

    归纳:应该适当给孩子一点零花钱,灵活给零花钱的方式,让孩子尽早接受新观念,也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还可以将零花

    钱和一个记账本一起放在抽屉里,让孩子需要时自己取,同时让孩子自己记下拿了多少钱,干什么用,这样家长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等。

    2、对学生零花钱数目的调查研究

    (1)填写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数目调查表:

    (如金额5角以下、5角—1元、1元—2元、2元以上的人数比例)(2)这么多的零花钱,你们是怎么用的呢?都用到了哪些方面呢?

    3、对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研究。(1)填写小学生零花钱主要用途调查表:

    (每月零花钱 ?元,用于课外书、文具、零食、上网吧、玩具及其它的金额比例)

    (2)零食就不该吃吗?为什么可吃可不吃呢(3)上网吧就不对呢?

    (4)通过这些讨论你能用最简明的语言说说怎么花零花钱吗?(5)小结:

    孩子合理有序的使用零用钱:首先 给的零用钱要有限制,第二,父母要指导他们合理地使用零花钱,第三,父母给他们零花钱要做到“八不”:不要以金钱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工具。不要养成孩子随意用钱、有求必应的坏习惯。不要让孩子有借钱和欠款的恶习。不要以自己的情感随意增减孩子的零用钱。不要瞒着一方,用钱来讨好、贿赂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宣扬拜金主义。不要引导孩子高消费或超前消费。不要让孩子的零用钱超过家庭成员的人均水平。

    4、对家长的调查及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研究(1)你们都调查了家庭的哪些方面?有什么反映?

    (2)请你填写家庭基本情况:

    (月收入2024元以上、1500~2024元、1000~15001000元以下和要钱理由、给钱原则、给多少零花钱、怎么给、怎么用)

    (3)通过你们的调查和思考你现在认为你的零花钱花得值吗?为什么?(4)小结:家长们赚钱也不容易。这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怎么就这么轻易给呢?我们口袋里的钱来之不易,零花钱要合理使用,零花钱是必需的但量不能太多,定期拿零花钱、养成记帐的习惯、有储蓄观念、开独立的银行帐户、建立理财目标,胡乱花钱后患无穷。听了你们的发言,我感到很欣慰,综合实践活动让你们长大了,懂事了,明白了道理。这难道不是比活动更重要吗?

    三、活动总结(谈收获)

    你们现在明白该如何正确合理花自己的零花钱了吗?

    (经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应该合理使用,不能铺张浪费。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读书、生活,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节约零花钱,寄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四、延伸: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请带着新的问题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吧!做一期题为“节约一角零花钱,奉献一片爱心”的黑板报。教学反思: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个体工商业者家庭收入剧增,金钱代替了对孩子的教育。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又是“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孩子的花用”。再加上市场上的商品为了促销,不断迎合孩子的心理。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手中有了钱,就大把大把地乱花,由此带来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如打电子游戏、上网吧、甚至赌博等。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校、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提出“零花钱该如何花”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处理零花钱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课程:《我的零花钱,我做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想要和必要的关系,会正确区分“想要”和“必要”,初步学会根据际情况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通过交流课前了解的父母工作情况,体会钱来之不易,并能感受亲情,珍惜自己的付出。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区分“想要”和“必要”,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让学生回家调查了解父母工作情况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相关资料收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欢迎阿福童,设置悬念

    1、边唱边跳《左手右手》

    过渡: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团结与快乐,远处的阿福童也感受到了,他最喜欢团结与快乐的气氛了,看,他来了!

    2、出示阿福童图片

    3、让我们一起和他打打招呼吧!

    过渡:你们看,今天,阿福童特别开心,我们猜猜:他为什么那么开心? 活动一:交流零花钱的来由,感受钱来之不易

    1、学生交流阿福童开心的原因

    2、媒体演示:播放阿福童的声音及金银财宝箱打开的图片。预设一:学生猜出。(放“你真聪明!说对了,我拿到零用钱啦”)预设二:学生没有猜出。(放“你们说的这些事都是值得高兴的事,但今天令我那么开心的事情呀,是我拿到了零用钱啦”。)

    3、教师提问:老师知道你们也有零用钱,是爸爸妈妈给你的,对不对?那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钱哪来的呢?

    4、学生调查反馈说说父母工作的情况

    学生交流父母工作情况,老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总结:

    课前,老师让你们去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他们的感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请小朋友说清楚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做了哪些事?一个月大概赚多少钱?

    (2)老师讲述班级中小朋友家长的故事(放背景音乐)(3)学生交流:你对这位家长的工作有多少了解?

    (当孩子提及到资料中的父母扛重物的部分,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比较书包重量让孩子体会重,当孩子注意到家长晚上几乎没有什么睡觉的时间,让孩子和自己的睡眠时间进行比较)

    (4)教师总结:父母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着,而他们那些并不多的工资就是靠他们无数的汗水换来的。这些钱,来得——(板书:钱,来之不易)活动二: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过渡:既然钱来得那么不容易,我们就该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今天,让我们在阿福童的陪伴下一起学习《我的零用钱,我做主》

    1、情境讨论:(情境呈现:小蓝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妈妈给了小蓝30

    元零用钱,他买铅笔、橡皮、尺、水笔、铅笔盒、笔袋)。仔细看阿福童的好朋友小蓝是怎么花钱的?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1)学生交流

    预设1:买得太多了。(引导:是啊,买得多了,用的零花钱自然就多了,赶快帮他算一算,他用了多少?)

    预设2:他不该又买铅笔又买水笔,又买铅笔盒又买笔袋(引导:对啊,他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你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帮他决定什么是他需要的文具用品吧。)

    (2)教师点播:对啊,虽然他想要水笔,但是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必要的。铅笔盒和笔袋有一样的功能,只需要一样就够了。(3)多媒体演示阿福童,进行总结

    教师:看看阿福童的表情,听听阿福童怎么说的?

    (你们说得对极了!小学生为自己选购文具是可以的,但是,要小蓝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这里面只有铅笔、橡皮、尺、铅笔盒是他所需要的呀!我们的零用钱可是爸爸妈妈辛苦钱的一部分呀!应该好好珍惜,可不能像小兰这么大手大脚,什么都想要。)

    2、情境辨析:(情境呈现:小红的书包坏了,小红的妈妈要为小红买一个新的。进入商店后,发现里面有很多书包,其中有一个是小红喜欢的粉红色,粉红的需要200元左右,其他的只需要100元左右。而这两个书包的功能和设计都差不多。小红吵着要买粉红的,妈妈和她讲道理,她还是想买粉红的。)在这家文具店里,又出现了一对母子,让我们听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听完后,说说你们支持谁?

    教师引导:我们都喜欢美的东西,因为它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心情和美丽的享

    受,但是这些小洪想要的东西是不是必要的呢?(1)正反双方表达自己观点

    (2)阿福童笑了,难道他赞成小洪的想法吗?

    (3)老师总结:原来,他高兴的是,你们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慢慢地学会了区分什么是想要的东西,什么是必要的东西。他相信你们会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了。他为你们出了一道题。活动三:为自己制作六一节的用钱方案

    过渡:六一节快到了,为自己或者和小伙伴一同过一个快乐的六一节,如果你们拿到20元钱,你会怎么花呢?

    1、想一想,选一选,算一算,用20元为自己过个快乐的六一节。

    2、小组交流

    组一:引导关注可能通过争星活动得到的小礼品。)

    组二:如果有孩子想到灾区的小朋友,表扬她,鼓励她为灾区献上一份力量)组三:引导孩子选礼物,选择体面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际用途以及零用钱的多少)

    组四:引导孩子可以通过创意制作的方式欢度六一节)

    3、全班交流

    4、讨论交流:学生对结余的处理

    1)教师提问: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并没有把所有的钱花完,那么剩下的钱如何处置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拓展:你们真聪明!存储是明智的选择。下节课,让我们在阿福童的陪伴下,到银行去了解存款的注意事项和过程吧!

    4)教师总结: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感受到了无论是父母给你的钱,还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奖励都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也相信你们以后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零用钱,更会珍惜父母、长辈的劳动,珍惜自己的付出。让我们在这样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和阿福童说:再见吧!



    推荐阅读:
    有关走进心灵作文800字(精选多篇)
    2024解忧杂货店读书感想[5篇范例]
    中班手工活动怎么开展(共5篇)
    2024年镇乡村振兴规划(八篇)
    小学春季运动会颁奖主持词(4篇)
    上一篇:《煮书》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