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自查报告 医疗医药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七色彩虹 时间:2024-06-02 15:41:33

    第一篇: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及时办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党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党员的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切实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

    党员因调动工作、参军、招工、学习、外出务工经商以及其他原因离开原所在地方或单位,经党组织同意方可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组织一项严肃的工作。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必须加强对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避免在这项工作中出现差错,防止坏人钻空子或伪造组织关系介绍信。组织部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使用统一式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应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加盖公章,并在介绍信和存根的连接部位加盖骑缝章。介绍信的有效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不能自己携带的,应由机要交通或机要邮政转递。

    40.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的印制与保管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的印制和保管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须由在全国范围内可以直接相互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按照统一式样,在指定印刷厂印制。印制的时间、数量要进行登记,并指定专人保管。使用后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存根要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一般在l0年以上,方可销毁。

    41.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丢失的处理

    党组织应教育党员妥善地保存自己所携带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一旦丢失,党员要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委组织部门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接转单位在接转时,要对介绍信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第二篇: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制度

    (1)党员在工作调动、参军、招工、升学、转业时,从一个地区或单位调到另一个地区或单位时,需要转移组织关系。

    (2)转移党的组织关系由党支部、基层党委及某委组织部逐级办理。

    (3)转移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期限长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最长有效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4)超过有效期限办理手续,党员应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并取得有关证明,党组织方能予以接转。

    (5)对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转移组织关系,不按指定单位去报到的党员,应给予严肃批评,并限期报到。

    (6)对经批评教育后,仍把组织关系介绍信留在自己手中,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党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或按党章规定,以自行脱党论处。

    第三篇: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通知

    百 利 宏 化 工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Bestgrand

    Chemicals

    Group

    Limited

    随着化工集团的不断发展,在职人员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大亚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按每个党支部的党员人数,每人每年300元标准划拨党员活动经费(要求:在职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我公司党支部或提供党员身份证明,方有可能获得该项补助)。现对我司在职党员作出如下要求:

    1、在职党员尽可能将组织关系转入我司党支部(中国共产党惠州联宏化工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

    转移流程:(1)跨省市(惠州市外)的党组织关系转移,需县级或区域以上党支部开具介绍信即可(介绍信抬头为:惠州大亚湾区委组织部);(2)惠州市内党组织关系转移,需所在党支部上一级党委开具介绍信即可转入我支部(介绍信抬头为: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2、如确实无法将组织关系转至我公司党支部者,需提供《流动党员活动证》、《党费证》、《党员证明信》和《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中的任一种有效证件,以此证明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身份。

    3、请各党员于2024年7月30日前将组织关系转至我公司党支部或提供以上党员身份证明中的任一种有效证件。

    注:目前党员组织关系转入转出都较为方便,均可叫朋友、同事、家人代为办理。

    特此通知!

    第四篇: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程序

    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程序

    党员因调动工作、参军、升学、招工、转业、毕业分配、外出务工经商及其他原因,从一个单位(地区)调到另一个单位(地区),经党组织同意方可转移组织关系。 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就是通过介绍信的方式证明党员的身份。新单位(地区)的党组织根据这一证明,才能承认其党员身份,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因此,转移组织关系是加强对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委组织部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严肃、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程序

    1、党员在转移组织关系时,先由其所在党支部开具党员证明,然后党员本人持证明到上级党委(总支)办理接转手续。

    2、上级党委(总支)根据党支部证明,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介绍信要写明党员转出和转入单位党委(总支)的名称。

    3、如果这一级党委(总支)无权与该党员调往单位或迁居地的党组织直接接转组织关系时,还需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上一级党委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4、党员持介绍信到所去地(单位)党委组织部或基层党委接转组织关系,由其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所去单位的党 支部报到。

    二、转移组织关系的权限

    1、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各乡镇党委之间、县直党(工)委和乡镇党委之间,必须通过县委组织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

    2、在一个市(不包括县)范围内,各机关、厂矿、企业、学校、街道党委(工委)及以上各级党委(工委)或党委组织部。各金融机构地(市)级分支机构党组织可以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市直机关工委可在全市范围内与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直接相互接转组织关系。

    3、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市、县委组织部,省辖市的区委组织部,省委、省政府直属机关党委组织部,大专院校党委或党委组织部,可以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

    4、在全国范围内,县及县以上地方党委的组织部,中直机关和国家机关工委、党中央各部委党委、中央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机关党委组织(政治)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工委《党委)组织部,省、自治区辖市的区委组织部,大专院校党委或党委组织部门,解放军师(旅)一级政治部或政治部的组织部(处、科),各铁路局政治部,中国民航总局政治(组织)部,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及其省级分支机构党组织,可以直接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 系。

    三、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组织一项严肃的工作。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必须加强对转移党员关系的管理,避免在这项工作中出现差错,防止坏人钻空子或伪造组织关系介绍信。组织部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使用统一式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应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加盖公章,并在介绍信和存根的连接部位加盖骑缝章。介绍信的有效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不能自己携带的、由机要或机要邮政转递。

    四、复转军人组织关系的转递

    认真做好复转军人党员组织关系的接收和转递工作,是有关地方和单位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基本原则是:已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应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因某些原因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父母、配偶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党员在落实单位过程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暂时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民政)部门所属复转安置部门的,这些部门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也可以接收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并 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

    五、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转递 

    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基本原则是: 已经分配了工作,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党员在落实单位过程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暂时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也可以接收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对因某些原因,一时还不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六、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组织关系的转递 

    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原则是:①离退休干部的组织关系一般保留在原单位,可单独组建党支部。②就地安置的退休工人和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一般应转到居住地区街道、(或村)党组织。③易地安置的离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应转移到接受安置地区街道、乡(镇)或村党组织。④离退休干部、工人党员因看病、探望子女和亲属,外出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应给他们开具党员证明信,所到单位或地区的党组织应接收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⑤干部、工人党员离休、退休、退职后,又受聘到另一单位工作,如果 时间在半年以上,应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到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

    七、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丢失的处理 党组织应教育党员妥善地保存自己所携带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一旦丢失,党员要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接转单位在接转时,要对介绍信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八、过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党员证明信的处理

    党员自带组织关系应及时转移。不按期转移组织关系是组织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也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对于过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要调查了解,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过期的,应给予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其中超过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要按照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如系经办人工作不慎造成的,要对经办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由开出介绍信(证明信)的单位另行补转。

    第五篇: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2024)

    附件3:

    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2024年)

    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本人携带到所往党组织。

    二、党员应在介绍信有效期内将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所往党组织。

    三、转往地:上海户籍学生:提供具体党组织名称即可。非上海户籍学生:外省市需提供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组织名称方可。

    四、留校工作或学习的毕业生党员,暂时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待下学期开学后,由各

    总支统一向党委组织部提供名单集中办理。

    △ 注意:

    一、未落实工作应届毕业生党员: 上海户籍的同学:转往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非上海户籍的同学:可迁到户口原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组织,然后由其党

    组织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申请组织关系保留学校的情况:

    1、条件:(1)人事档案学校托管。(2)学院总支批准。(3)与学校签订《保管户口和

    档案协议书》,两年内转出。

    2、程序:(1)由总支按批准名单填写《毕业生党员保留组织关系申请表》。(2)持《申

    请表》到组织部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所在总支负责将党员编入一个党支部。

    3、要求:党员持《活动证》,可同时参加学校及所往地党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预

    备党员,定期写思想汇报,及时申请转正。工作落实后,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出。

    二、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如遇到问题,请致电“021-12371”。本校组织部电话:38284055

    „„„„„„„„„„„„„„„„„„„„„„„„„„„„„„„„„„„„„„„.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2024年)

    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本人携带到所往党组织。

    二、党员应在介绍信有效期内将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所往党组织。

    三、转往地:上海户籍学生:提供具体党组织名称即可。非上海户籍学生:外省市需提供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组织名称方可。

    四、留校工作或学习的毕业生党员,暂时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待下学期开学后,由各

    总支统一向党委组织部提供名单集中办理。

    △ 注意:

    一、未落实工作应届毕业生党员: 上海户籍的同学:转往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非上海户籍的同学:可迁到户口原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组织,然后由其党

    组织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申请组织关系保留学校的情况:

    1、条件:(1)人事档案学校托管。(2)学院总支批准。(3)与学校签订《保管户口和

    档案协议书》,两年内转出。

    2、程序:(1)由总支按批准名单填写《毕业生党员保留组织关系申请表》。(2)持《申

    请表》到组织部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所在总支负责将党员编入一个党支部。

    3、要求:党员持《活动证》,可同时参加学校及所往地党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预

    备党员,定期写思想汇报,及时申请转正。工作落实后,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出。

    二、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如遇到问题,请致电“021-12371”。本校组织部电话:38284055



    推荐阅读: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人防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肃南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
    事业单位考试作文
    中学学生纪律检查考评办法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