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800字作文 广告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茶文化手抄报素材资料5张[大全五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唱梦痕 时间:2024-06-08 06:06:0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茶文化手抄报素材资料5张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文化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茶文化手抄报1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应用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饮茶也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饮茶文化。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人们在饮茶和把茶作为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国古老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手抄报2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功夫茶在潮汕地区是最常的一见种茶,它起源于宋代,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

    作为一名潮汕女孩,冲小就开始接触茶文化。众所周知,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和喝几轮。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茶的影子。潮汕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平时,朋友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喝茶,聊聊天,嘴干了之后,喝下一杯茶,味道甘甜润口,感觉心神旷怡。

    潮汕还有许多文化,如:食文化、建筑文化、戏剧文化......如果你来潮汕,一定要看看、玩玩、尝尝再走,才不枉此行!

    茶文化手抄报素材资料5张

    第二篇:军训手抄报素材资料

    有人形容军训短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有人形容军训漫长,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狠绵绵无绝期;有人形容军训辛苦,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有人形容军训艰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人形容军训壮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下面是关于军训手抄报素材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军训手抄报



    军训_800字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军训。军训是一严肃的活动,是磨练我们各方面的一项训练。今年是要住宿一天的,不少同学都对本次活动感兴趣。

    星期五那天,我们告别了父母,踏上了军训的路途。来到基地,教官叫我们换上军服,来到广场集合。听了总教官激动人心的发言,我的心里燃烧起了一股斗志,便下定决心要好好训练。然后教官教了我们一些基本动作,就吃午饭了。

    下午,我们因为纪律不好而被教官罚做蹲下,到后来才发了被套和床单。我们回到宿舍,整理好床之后,便在广场集合。集合之后,我们玩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叫“班级闪电报数”,分三个环节,钢铁报数、啦啦队和闪电报数。最后我们班因为纪律不好而得了“第二”。

    傍晚时分,我们在野炊场内进行野炊,我们女生一个个像勤劳的小蜜蜂,一会切这个,一会洗那个,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大今天也有一个幸运的同学过生日,大家一起为她唱生日歌,过完了她九岁的生日。

    吃过晚饭,大家都各自回宿舍洗澡了。洗完澡后,大家在操场上集合,观看电影《洞穴之光》,《洞穴之光》让我们学到了许多。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玩了一个游戏,叫软吸管建高塔,我们班还是纪律分,得了个“第一”。

    军训很快就到了尾声,下午的结业典礼我们都哭了,是感动的泪水!一个老师以《责任心和领导力训练》为题讲了一席话,他说每个班选出两位领袖,一位男,一位女,我非常荣幸的当上了。选出来之后,总教官会喊出在军训中训练的动作口令,同学们如果做错了,自己主动承认,领袖就跑一圈,如果被教官抓出来的话,领袖就跑两圈。第一次我们班出来的结果是:三十六圈,第二次我们班出来的结果是:二十五圈,第三次我们班出来的结果是:五圈,我和另外一个领袖跑了五、六圈,大家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给领袖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而感到愧疚。而当老师说有没有谁愿意代替领袖跑的时候,全班的手都举起来,而我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一个个把他们的手放下来,因为,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自愿的,同学们已经帮我分担很多了,剩下的由我自己完成。最后,班主任贾老师和爸爸又一起陪我跑了两圈,还有五圈是周教官替我跑的。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一个父母,一位老师,一位教官的辛苦;也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责任,学会了领导,更学会了坚强!

    军训小结800字

    尊敬的各位教官、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明媚的阳光下,我们观看了同学列队汇报表演,欣赏了全体教官的军人风采,心中无限感慨:同学们好样的,个个变得意气风发、精神抖擞,教官们辛苦了,短短的四天训练,就有这样的成效。在此我代表学校行政,向所有关心支持我们教育事业的党政领导、无锡市武警教导队的各位指战员以及全体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短短四天,弹指一挥间。同学们已满载着喜悦的收获和金色的理想,将意气奋发的踏进往日的课堂。但我们又怎能忘怀这短短的四天呢!尽管不是骄阳酷日,但连续的阴雨天气也着实考验了我们。在训练的这些日子里,就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小故事:五(3)班的曾辉同学,隔日里还呕吐吊盐水,但第二天照样和同学们并肩训练;浦艳超同学尽管满嘴溃烂,但没有缺席过一次训练;五(4)班的王建标同学脚上化了脓,老师见了都不忍心,劝他休息,但他硬是咬牙坚持,不愿放弃,脓破了,也只是到卫生室稍作消毒后坚持训练;五(5)班的瞿诚乾同学身体极度不适也没有轻易下训练场;五(3)班的费春凯同学个子特小,连老师都为他担心,怕他坚持不了,但他的训练态度极为认真,每一个动作丝毫不含糊……多么可爱的小军人、小战士,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练就了顽强的意志,抒写了小学生涯最悦耳、最难忘的篇章。同学们,你们真是好样的!我们坚信:短短几天的军训,必将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成长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梁启超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同学们,祖国明天的建设重担要由你们来挑起,祖国明天的强盛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从小学好知识,练好身体,掌握好本领,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感谢你们,敬爱的教官;感谢你们,亲爱的解放军。你们的殷殷嘱托,我们定然会牢记心间;你们的刚强意志,我们也会铭刻于怀;你们的严明纪律,将激励着我们勇往前进,去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诚祝教官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第三篇:中秋节手抄报素材资料

    中秋节,中秋月儿圆圆,故乡远在天边,亲人梦绕魂牵,爱人关爱绵绵,朋友情谊万千,祝愿此情此景,心底温暖无限!下面是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素材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秋节手抄报



    关于“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作文

    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那天,人们吃月饼,赏月,有的地方还有花灯,十分热闹

    称这天为中秋节的原因是: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个,民间称为中秋。

    中秋前夕,亲朋好友都以月饼为礼互相赠送,因为月饼象征团圆。月饼的款式也很多:有板栗、五仁、枣泥……还有我最爱吃的水果。

    中秋那天,人们买来除了月饼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望着即将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点儿出来。

    晚上,月亮出来了,像个大圆盘似的。这时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阳台上,各种月饼也都一齐拿了出来。大家望着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亲人。

    第四篇:中秋手抄报素材资料

    月到中秋分外明,佳节喜气伴你行。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月两圆事业成。心宽气顺身体棒,合家幸福享天伦。亲爱的朋友,无论你天涯海角我都深深祝福你,愿你中秋快乐、团圆幸福!下面是关于中秋手抄报素材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秋手抄报



    国内中秋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

    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岁为止。

    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干、鱼、肉等。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

    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

    国外中秋送礼习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俗流传在岁月中流转,影响周边的许多国家,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中秋送礼习俗。

    日本的传统中秋节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但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不管你是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不同的是,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加上周末的时间,就成为含金量不低的“黄金周”了。人们也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有互相馈赠礼物的中秋送礼习俗。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秋节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在一些没有中秋节的国度,他们对于送礼的态度是很自然的。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德国人过圣诞节不兴送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

    历朝历代的中秋祭月礼仪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

    汉民族的祭祀文化,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这三种基本情感指向,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级分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太阳和月亮就是华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

    远古时代的日月崇拜之俗已遥远难考,但是,《周礼》等文献中已确定无疑地证明,其时对日月的崇拜已发展至宏大而正规的天子的日月祭祀。《周礼·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

    为什么天子要祭天地日月?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天下臣民示范“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

    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谓“两分”。为何要定在这两个日子呢?这要从天文与二十四节气说起。

    每年夏至之后,太阳就从北回归线逐日南移,到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将结束而迎来冬天。这一时刻,二十四节气中称为秋分。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祭日,称“朝日”,祭月,称“夕月”。“夕月礼”就成为了祭月之礼的特有称呼。

    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但日月之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短的王朝),不过,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的日期选择。

    历代天子祭月时间和规格的主要演变过程是:

    周代:

    周代礼仪系统十分完备。两分祭日月,以柴祀日月星辰。建日坛曰王宫,建月坛曰夜明。在南门外祭日、北门外祭月。所用牲和币皆为赤色,祭乐与祭五帝乐相同,以珪璧礼神。

    秦代:

    秦尚法家,除此外,诸子百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阴阳家了,故极看重自然神祗的祭祀。秦在故都雍城就建有日月祠。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八神,月日分属第六第七神,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

    汉代:

    汉承楚风,楚文化之天地日月的信仰在汉代占有一定分量,武帝时在太乙坛祭日月,黎明之时皇帝走出用竹子建造的祠宫,向东方祭拜,夜晚向西方祭拜。后又简化为在宫殿的庭院中行礼。平帝时,改在合祭天地之日,黎明东向拜日行朝日礼,夜晚西向拜月行夕月礼。

    隋代:

    祭祀乃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隋朝匡扶华夏正统,便重修祭礼。于国东春明门外建坛,每年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远门外建“坎”,坎深三尺,广四丈,在坎中建坛,坛高一尺,广四尺。每年秋分夕月。牲币采用周制。

    唐代:

    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用方色犊为牲。

    宋代:

    承唐之制,并升为大祀。

    明代:

    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在阜成门外建“夕月坛”。坛制区分日月。朝日坛的护坛地100亩,夕月坛的护坛地36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春分祭日,在春分日的寅时(大约在凌晨3点到5点,古称“平旦”)迎日出。秋分祭月,在秋分日的亥时(大约在21点到23点,古称“人定”)迎月出。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天子车驾亲祭。其它年份遣文大臣摄祭朝日坛,武大臣摄祭夕月坛。如果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天子驾就小次行礼。

    每年两分祭日月时,日月是礼敬的主神,是祭礼的主角,这种专门的祭祀为正祀和常祀。除此之外,日月还在其它祭祀场合被附带祭祀,此时日月充当的是配祀。比如,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祭等也都要祭日月。

    中秋祭月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传统习俗。祭月既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信仰,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分色彩。传承传统习俗,也能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五篇:法在我心中手抄报精简素材资料

    法律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惩治坏人,也约束自己;它既赋予你权力,也让你肩负责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在我心中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法在我心中手抄报1

    自古有云:“国,无法则乱,民,无法则贫。”法是什么东西呢?法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它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记得暑假的一个晚上,已经7点多了,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爸爸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舅公打来的,只见爸爸越听越严肃,眉毛拧到了一块,放下电话就说:“我出去一下,可能会很迟才回来,你们先睡。”

    第二天早上,我问爸爸昨天发生了什么事。爸爸说:“昨天晚上你舅婆出车祸了!是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骑摩托车太快了,撞到了舅婆,头都流血了呢!那个男的还是个公务员,刚刚成家,昨天晚上加班,因为老婆催他快点回家,所以开太快了,就撞到了舅婆。不过还好他懂法律,及时把舅婆送到了医院,要不然后果难以想象啊”

    后来,舅婆做了手术,在头上缝了好几针,那个小伙子和他的家人也常常来看望舅婆,也积极出住院费,营养费,请求舅婆原谅,后来舅婆看在那小伙子积极改正错误,就原谅了他。

    法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心中有法、遵法、守法、用法,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未来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必将把“法”字牢记心头,作一个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中华好少年。

    法在我心中手抄报2

    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安定;有了它,人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有了它,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有了它,坏人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而言之,法律是人民安全的保障,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坚实屏障。

    小时候,法在我心中很模糊,总记得,妈妈告诉我,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要闯红灯。和小朋友玩时,爸爸告诉我不能欺负小朋友,要跟小朋友和睦相处,互相谦让。那时,我并不知道法是什么,我想这就是法吧。伴随父母的唠叨,法在我心中已有了雏形,法就像一条条的规章,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不过那时的我依然觉得法离我们很远,很远。上学后,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老师的教育小,法自我心中扎根了。我经常在电视新闻报道上,在报刊上,甚至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一幕幕因违反法律而导致的人生悲剧,这让我意识到遵纪守法应该从小做起,让法的警钟时刻在我耳边响起。

    其实,法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心中有法,遵法,守法,用法,我们才能成为守法的公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必将吧“法”字牢记心头,做一个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好少年。

    法在我心中手抄报精简素材资料



    推荐阅读:
    茶文化手抄报素材资料5张[大全五篇]
    小学常见成语班门弄斧造句(最终定稿)
    最新酒店保安年度工作总结 酒店保安员工作总结(20篇)
    最新护理工作个人总结300字(19篇)
    最新护理工作年终总结(二十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