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职业工作总结 其它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推荐五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莲雾凝露 时间:2024-06-23 06:50:3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

    我的人生,我主宰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是什么?人生其实就象一个箱子,不单只是一个外壳,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并不是活得越老的人东西装得越多,一个活的有价值的人,我想他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很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苦痛,也有甜蜜。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传奇和色彩。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鲁滨孙的人生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样,坐着不同的班车,看着异样的风景,但在这班车上总有和你一同上路的亲人与朋友。但惟独鲁滨孙一人坐在沙滩上,与寂寞一同看潮起潮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沮丧、气馁的鲁滨孙,反之,则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平常的小困难是那么地容易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将困难复杂化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耐心呢?

    从心头萌发一个个问号,无需回答,内心已明白。我们不惧怕困难,相信自己,明天属于我们。

    回想当初,鲁滨孙不听从父亲的忠告,放弃舒适的生活,下定决心四海漂泊,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努力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不知道鲁滨孙是否怀念过从前安定的生活,是否回想过父亲的劝说。但我知道,如果他没有出海远行,没有追逐理想的信念,那么,虽然没有如今的身陷荒岛,但他的人生没有一点意义,只剩每天仅有的按部就班完成使命,延续着平庸的生命,又何谈快乐、创造与无悔呢?

    人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航线便是你的人生历程,灯塔也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船是自己驾的,所以,人生的方向和尺度都要自己把握。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还是继续前进,自己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正如鲁滨孙后来遭遇不幸一样。但谁能断言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许这正是和鲁滨孙传奇经历一样,是自己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选择了一条道路后,你就要永远地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既然选择了就没法回头,因为时光也是不会倒流的。在航行的过程中,人生之船也会触到冰山和暗礁,但不会沉没,因为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化解,鲁滨孙在挫折面前,就体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

    记得鲁滨孙初遭不幸沦落荒岛时,心情也甚为沮丧,可以说是低落到了谷底,但马上他就想到利用借贷表的格式,将辛与不幸公

    平地罗列出来,在不幸中寻找自己幸运的地方,使内心得以平衡,重拾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古至今,也许只有鲁滨孙一位来到过了无人烟的海岛,并在此顽强的生活了28年。再从今到未来,是否还会有人和他一样有此奇特的经历?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这几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历险,可在鲁滨孙的眼里,这并不是追求刺激,而是命运之神在挑战他的意志,是考验他生存能力的天大困难,但结果是他胜利了!活下来了!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我的困难要比鲁滨孙的还大呢?他可以战胜,而我为什么又不可以呢?

    所以《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人生来就是被打败的,也没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去向困难低头,每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重塑一个鲁滨孙,在勉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除了鲁滨孙外,小说中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那就是鲁滨孙忠实的佣人兼可靠的朋友——星期五。因为有他,鲁滨孙变得不再孤单,并且,星期五后来又帮助他回到了祖国。从星期五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身上某些不再有的优点,那是一种特别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品质,是善良、忠诚还是老实?这些词语好象都太过平凡不能给他客观评价了,也许就因为他是一个野人,思想很单一,没有接触过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自然没有经历过人心的险恶,所以,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单纯的心,不懂防范,对主人忠心不二。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也同样展现出了鲁滨孙朴实的性格。读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头脑中不应该仅仅只留下那些曲折的情节,应该对鲁滨孙的精神有所体悟,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作为当代中学生,今天的我们在校园努力求知,为未来奠基;明天的我们将走向广阔社会,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打拼;像鲁滨孙一样过着自己独有的人生。鲁滨孙的人生是可以借鉴的,但我们的人生永远是自己主宰的!

    教师评语: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孙顽强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对于正处于人生奋斗期和满怀青春梦想的当代中学生来讲,鲁滨孙这样理想化的硬汉形象无疑是模仿和崇拜的偶像,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部作

    品。作为一名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男生,赵华威同学可以算是《鲁滨孙漂流记》最忠实的读者,他熟读这部作品,其中有些故事情节他甚至能够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而对作品主人公鲁滨孙形象的独特解读和深入思考更体现出他对这部作品的情有独钟。在本文开头,小作者打破常规,没有像通常写名著读后感那样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以一个“人生是什么?”的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亮明自己的观点:人生就象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要很重。然后强调小说主人公鲁滨孙的人生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是什么样的“生命历练”呢?小作者这时才展开对作品人物个性的品评及情节内容的概述,在品评和概述中,小作者又联系现实联系自身,以个人独白的方式,以散文化的笔触,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在肯定和赞美鲁滨孙人生奋斗的顽强和乐观——为张扬个性追逐理想而宁愿放弃安逸放逐天涯,虽深陷绝境却毫不气馁以智慧和勇敢战胜磨难的同时,进一步的阐发他的见解;鲁滨孙人生经历是独特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逢遇的;他的优秀品格却是共通的,是所有时代所有奋斗者都应具有的,当然也包括像小作者这样的当代青少年。具有了这些品格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因为文章的开头小作者已经明确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箱子要去装东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要走自己的路“我的人生,我主宰”。文章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的升华总结,也是对开头论点的照应,首尾对称,结构严谨。作为《鲁滨孙漂流记》中另一主人公“星期五”——鲁滨孙身陷孤岛时的陪伴者也是唯一的陪伴者,他有特殊的身份“野人”,也有特殊的的品格“一种极其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的品质”。他的这种品格是“人类身上不再有的优点”,因为稀有,所以可贵,所以作为未来一代的青少年应当把这种人类渐渐失去的纯真和美好重拾发扬,我想这也是小作者在文章中特别把“星期五”提出来对其品格进行肯定和褒扬的用意所在吧。本文是班级学生在开展名著品读活动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文章,除个别遣词用句尚需雕琢外,全文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整体布局谋篇非常到位,对作品、对人物、对现实、对自身的思考探讨也非常深入,体现出该同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更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的自信自强和意气风发,人和文皆不可多得。

    第二篇: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

    我的人生,我主宰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是什么?人生其实就象一个箱子,不单只是一个外壳,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并不是活得越老的人东西装得越多,一个活的有价值的人,我想他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很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苦痛,也有甜蜜。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传奇和色彩。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鲁滨孙的人生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样,坐着不同的班车,看着异样的风景,但在这班车上总有和你一同上路的亲人与朋友。但惟独鲁滨孙一人坐在沙滩上,与寂寞一同看潮起潮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沮丧、气馁的鲁滨孙,反之,则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平常的小困难是那么地容易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将困难复杂化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耐心呢?

    从心头萌发一个个问号,无需回答,内心已明白。我们不惧怕困难,相信自己,明天属于我们。

    回想当初,鲁滨孙不听从父亲的忠告,放弃舒适的生活,下定决心四海漂泊,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努力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不知道鲁滨孙是否怀念过从前安定的生活,是否回想过父亲的劝说。但我知道,如果他没有出海远行,没有追逐理想的信念,那么,虽然没有如今的身陷荒岛,但他的人生没有一点意义,只剩每天仅有的按部就班完成使命,延续着平庸的生命,又何谈快乐、创造与无悔呢?

    人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航线便是你的人生历程,灯塔也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船是自己驾的,所以,人生的方向和尺度都要自己把握。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还是继续前进,自己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正如鲁滨孙后来遭遇不幸一样。但谁能断言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许这正是和鲁滨孙传奇经历一样,是自己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选择了一条道路后,你就要永远地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既然选择了就没法回头,因为时光也是不会倒流的。在航行的过程中,人生之船也会触到冰山和暗礁,但不会沉没,因为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化解,鲁滨孙在挫折面前,就体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

    记得鲁滨孙初遭不幸沦落荒岛时,心情也甚为沮丧,可以说是低落到了谷底,但马上他就想到利用借贷表的格式,将辛与不幸公平地罗列出来,在不幸中寻找自己幸运的地方,使内心得以平衡,重拾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古至今,也许只有鲁滨孙一位来到过了无人烟的海岛,并在此顽强的生活了28年。再从今到未来,是否还会有人和他一样有此奇特的经历?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这几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历险,可在鲁滨孙的眼里,这并不是追求刺激,而是命运之神在挑战他的意志,是考验他生存能力的天大困难,但结果是他胜利了!活下来了!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我的困难要比鲁滨孙的还大呢?他可以战胜,而我为什么又不可以呢?

    所以《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人生来就是被打败的,也没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去向困难低头,每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重塑一个鲁滨孙,在勉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除了鲁滨孙外,小说中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那就是鲁滨孙忠实的佣人兼可靠的朋友——星期五。因为有他,鲁滨孙变得不再孤单,并且,星期五后来又帮助他回到了祖国。从星期五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身上某些不再有的优点,那是一种特别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品质,是善良、忠诚还是老实?这些词语好象都太过平凡不能给他客观评价了,也许就因为他是一个野人,思想很单一,没有接触过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自然没有经历过人心的险恶,所以,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单纯的心,不懂防范,对主人忠心不二。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也同样展现出了鲁滨孙朴实的性格。读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头脑中不应该仅仅只留下那些曲折的情节,应该对鲁滨孙的精神有所体悟,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作为当代中学生,今天的我们在校园努力求知,为未来奠基;明天的我们将走向广阔社会,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打拼;像鲁滨孙一样过着自己独有的人生。鲁滨孙的人生是可以借鉴的,但我们的人生永远是自己主宰的!

    教师评语: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孙顽强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对于正处于人生奋斗期和满怀青春梦想的当代中学生来讲,鲁滨孙这样理想化的硬汉形象无疑是模仿和崇拜的偶像,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部作品。作为一名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男生,赵华威同学可以算是《鲁滨孙漂流记》最忠实的读者,他熟读这部作品,其中有些故事情节他甚至能够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而对作品主人公鲁滨孙形象的独特解读和深入思考更体现出他对这部作品的情有独钟。在本文开头,小作者打破常规,没有像通常写名著读后感那样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以一个“人生是什么?”的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亮明自己的观点:人生就象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要很重。然后强调小说主人公鲁滨孙的人生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是什么样的“生命历练”呢?小作者这时才展开对作品人物个性的品评及情节内容的概述,在品评和概述中,小作者又联系现实联系自身,以个人独白的方式,以散文化的笔触,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在肯定和赞美鲁滨孙人生奋斗的顽强和乐观——为张扬个性追逐理想而宁愿放弃安逸放逐天涯,虽深陷绝境却毫不气馁以智慧和勇敢战胜磨难的同时,进一步的阐发他的见解;鲁滨孙人生经历是独特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逢遇的;他的优秀品格却是共通的,是所有时代所有奋斗者都应具有的,当然也包括像小作者这样的当代青少年。具有了这些品格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因为文章的开头小作者已经明确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箱子要去装东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要走自己的路“我的人生,我主宰”。文章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的升华总结,也是对开头论点的照应,首尾对称,结构严谨。作为《鲁滨孙漂流记》中另一主人公“星期五”——鲁滨孙身陷孤岛时的陪伴者也是唯一的陪伴者,他有特殊的身份“野人”,也有特殊的的品格“一种极其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的品质”。他的这种品格是“人类身上不再有的优点”,因为稀有,所以可贵,所以作为未来一代的青少年应当把这种人类渐渐失去的纯真和美好重拾发扬,我想这也是小作者在文章中特别把“星期五”提出来对其品格进行肯定和褒扬的用意所在吧。本文是班级学生在开展名著品读活动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文章,除个别遣词用句尚需雕琢外,全文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整体布局谋篇非常到位,对作品、对人物、对现实、对自身的思考探讨也非常深入,体现出该同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更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的自信自强和意气风发,人和文皆不可多得。

    第三篇: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

    挑战困难,激励成长

    —— 读《名人传》有感

    作者:杨继浩邵玉清(市第九中学)辅导教师:王晓鹏(市第九中学)

    我的人生,我主宰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是什么?人生其实就象一个箱子,不单只是一个外壳,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并不是活得越老的人东西装得越多,一个活的有价值的人,我想他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很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苦痛,也有甜蜜。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传奇和色彩。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鲁滨孙的人生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样,坐着不同的班车,看着异样的风景,但在这班车上总有和你一同上路的亲人与朋友。但惟独鲁滨孙一人坐在沙滩上,与寂寞一同看潮起潮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沮丧、气馁的鲁滨孙,反之,则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平常的小困难是那么地容易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将困难复杂化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耐心呢?从心头萌发一个个问号,无需回答,内心已明白。我们不惧怕困难,相信自己,明天属于我们。

    回想当初,鲁滨孙不听从父亲的忠告,放弃舒适的生活,下定决心四海漂泊,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努力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不知道鲁滨孙是否怀念过从前安定的生活,是否回想过父亲的劝说。但我知道,如果他没有出海远行,没有追逐理想的信念,那么,虽然没有如今的身陷荒岛,但他的人生没有一点意义,只剩每天仅有的按部就班完成使命,延续着平庸的生命,又何谈快乐、创造与无悔呢?

    人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航线便是你的人生历程,灯塔也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船是自己驾的,所以,人生的方向和尺度都要自己把握。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还是继续前进,自己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正如鲁滨孙后来遭遇不幸一样。但谁能断言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许这正是和鲁滨孙传奇经历一样,是自己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选择了一条道路后,你就要永远地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既然选择了就没法回头,因为时光也是不会倒流的。在航行的过程中,人生之船也会触到冰山和暗礁,但不会沉没,因为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化解,鲁滨孙在挫折面前,就体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

    记得鲁滨孙初遭不幸沦落荒岛时,心情也甚为沮丧,可以说是低落到了谷底,但马上他就想到利用借贷表的格式,将辛与不幸公平地罗列出来,在不幸中寻找自己幸运的地方,使内心得以平衡,重拾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古至今,也许只有鲁滨孙一位来到过了无人烟的海岛,并在此顽强的生活了28年。再从今到未来,是否还会有人和他一样有此奇特的经历?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这几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历险,可在鲁滨孙的眼里,这并不是追求刺激,而是命运之神在挑战他的意志,是考验他生存能力的天大困难,但结果是他胜利了!活下来了!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我的困难要比鲁滨孙的还大呢?他可以战胜,而我为什么又不可以呢?

    所以《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人生来就是被打败的,也

    没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去向困难低头,每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重塑一个鲁滨孙,在勉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除了鲁滨孙外,小说中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那就是鲁滨孙忠实的佣人兼可靠的朋友——星期五。因为有他,鲁滨孙变得不再孤单,并且,星期五后来又帮助他回到了祖国。从星期五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身上某些不再有的优点,那是一种特别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品质,是善良、忠诚还是老实?这些词语好象都太过平凡不能给他客观评价了,也许就因为他是一个野人,思想很单一,没有接触过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自然没有经历过人心的险恶,所以,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单纯的心,不懂防范,对主人忠心不二。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也同样展现出了鲁滨孙朴实的性格。读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头脑中不应该仅仅只留下那些曲折的情节,应该对鲁滨孙的精神有所体悟,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作为当代中学生,今天的我们在校园努力求知,为未来奠基;明天的我们将走向广阔社会,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打拼;像鲁滨孙一样过着自己独有的人生。鲁滨孙的人生是可以借鉴的,但我们的人生永远是自己主宰的!

    作者:赵华威辅导教师:王杰伟

    附记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职责,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勇敢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让学生吸取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关于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的做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比如说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再比如,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名著名家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以此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另外就是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经常被我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要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经常教育学生阅读时要集中精力,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去想像,去感受,去体验。切忌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心里老想着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头脑中老猜测着会考什么样的题目,这样带着杂念,是读不出原著的味道的。另外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名著中某些内容,学生也无法做到深入理解,所以我也经常告诫学生读名著要学会不求甚解,意即不必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我就要求学生务必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篇目,品味鲁迅先生对过去人和事温馨的回忆,鉴赏鲁迅先生精湛的写作艺术;而其他如《狗·猫·鼠》《元常》等篇目,由于写作背景复杂,文字又不易理解,我只要求学生不求甚解,领会主旨,读出鲁迅的批判精神即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让学生逐渐掌

    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授之以法,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他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3、就是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要让学生学会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使得交流成了学生自主阅读中必需和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另外很重要一点是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目。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名著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指导名著阅读是值得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着眼于人的发展,潜心钻研指导艺术,带领学生走进异彩纷呈的名著世界。

    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

    学生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用激动人心的笔墨写出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着,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

    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学生的文字中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

    而对托尔斯泰的描述更为细致,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本文是班级学生在开展名著品读活动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文章,除个别遣词用句尚需雕琢外,全文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整体布局谋篇非常到位,对作品、对人物、对现实、对自身的思考探讨也非常深入,体现出该同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更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的自信自强和意气风发,人和文皆不可多得。

    第四篇: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

    2024年河南省暨洛阳市初中语文学生小论文评选参赛作品

    我的人生,我主宰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作 者:赵华威(市36中学)辅导教师:王杰伟(市36中学)

    我的人生,我主宰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是什么?人生其实就象一个箱子,不单只是一个外壳,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并不是活得越老的人东西装得越多,一个活的有价值的人,我想他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很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苦痛,也有甜蜜。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传奇和色彩。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鲁滨孙的人生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样,坐着不同的班车,看着异样的风景,但在这班车上总有和你一同上路的亲人与朋友。但惟独鲁滨孙一人坐在沙滩上,与寂寞一同看潮起潮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沮丧、气馁的鲁滨孙,反之,则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平常的小困难是那么地容易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将困难复杂化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耐心呢?

    从心头萌发一个个问号,无需回答,内心已明白。我们不惧怕困难,相信自己,明天属于我们。

    回想当初,鲁滨孙不听从父亲的忠告,放弃舒适的生活,下定决心四海漂泊,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努力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不知道鲁滨孙是否怀念过从前安定的生活,是否回想过父亲的劝说。但我知道,如果他没有出海远行,没有追逐理想的信念,那么,虽然没有如今的身陷荒岛,但他的人生没有一点意义,只剩每天仅有的按部就班完成使命,延续着平庸的生命,又何谈快乐、创造与无悔呢?

    人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航线便是你的人生历程,灯塔也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船是自己驾的,所以,人生的方向和尺度都要自己把握。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还是继续前进,自己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正如鲁滨孙后来遭遇不幸一样。但谁能断言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许这正是和鲁滨孙传奇经历一样,是自己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选择了一条道路后,你就要永远地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既然选择了就没法回头,因为时光也是不会倒流的。在航行的过程中,人生之船也会触到冰山和暗礁,但不会沉没,因为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化解,鲁滨孙在挫折面前,就体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

    记得鲁滨孙初遭不幸沦落荒岛时,心情也甚为沮丧,可以说是低落到了谷底,但马上他就想到利用借贷表的格式,将辛与不幸公平地罗列出来,在不幸中寻找自己幸运的地方,使内心得以平衡,重拾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古至今,也许只有鲁滨孙一位来到过了无人烟的海岛,并在此顽强的生活了28年。再从今到未来,是否还会有人和他一样有此奇特的经历?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这几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历险,可在鲁滨孙的眼里,这并不是追求刺激,而是命运之神在挑战他的意志,是考验他生存能力的天大困难,但结果是他胜利了!活下来了!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我的困难要比鲁滨孙的还大呢?他可以战胜,而我为什么又不可以呢?

    所以《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人生来就是被打败的,也没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去向困难低头,每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重塑一个鲁滨孙,在勉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除了鲁滨孙外,小说中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那就是鲁滨孙忠实的佣人兼可靠的朋友——星期五。因为有他,鲁滨孙变得不再孤单,并且,星期五后来又帮助他回到了祖国。从星期五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身上某些不再有的优点,那是一种特别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品质,是善良、忠诚还是老实?这些词语好象都太过平凡不能给他客观评价了,也许就因为他是一个野人,思想很单一,没有接触过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自然没有经历过人心的险恶,所以,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单纯的心,不懂防范,对主人忠心不二。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也同样展现出了鲁滨孙朴实的性格。读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头脑中不应该仅仅只留下那些曲折的情节,应该对鲁滨孙的精神有所体悟,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作为当代中学生,今天的我们在校园努力求知,为未来奠基;明天的我们将走向广阔社会,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打拼;像鲁滨孙一样过着自己独有的人生。鲁滨孙的人生是可以借鉴的,但我们的人生永远是自己主宰的!

    作者:赵华威 辅导教师:王杰伟

    附 记

    一、关于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的做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的简单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比如说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再比如,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名著名家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以此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另外就是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经常被我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经常教育学生阅读时要集中精力,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去想像,去感受,去体验。切忌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心里老想着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头脑中老猜测着会考什么样的题目,这样带着杂念,是读不出原著的味道的。另外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名著中某些内容,学生也无法做到深入理解,所以我也经常告诫学生读名著要学会不求甚解,意即不必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我就要求学生务必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篇目,品味鲁迅先生对过去人和事温馨的回忆,鉴赏鲁迅先生精湛的写作艺术;而其他如《狗·猫·鼠》《元常》等篇目,由于写作背景复杂,文字又不易理解,我只要求学生不求甚解,领会主旨,读出鲁迅的批判精神即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授之以法,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他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最后就是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要让学生学会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使得交流成了学生自主阅读中必需和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另外很重要一点是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目。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傅雷家书》、《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名著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指导名著阅读是值得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着眼于人的发展,潜心钻研指导艺术,带领学生走进异彩纷呈的名著世界。

    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孙顽强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对于正处于人生奋斗期和满怀青春梦想的当代中学生来讲,鲁滨孙这样理想化的硬汉形象无疑是模仿和崇拜的偶像,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部作品。作为一名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男生,赵华威同学可以算是《鲁滨孙漂流记》最忠实的读者,他熟读这部作品,其中有些故事情节他甚至能够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而对作品主人公鲁滨孙形象的独特解读和深入思考更体现出他对这部作品的情有独钟。在本文开头,小作者打破常规,没有像通常写名著读后感那样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以一个“人生是什么?”的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亮明自己的观点:人生就象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要很重。然后强调小说主人公鲁滨孙的人生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是什么样的“生命历练”呢?小作者这时才展开对作品人物个性的品评及情节内容的概述,在品评和概述中,小作者又联系现实联系自身,以个人独白的方式,以散文化的笔触,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在肯定和赞美鲁滨孙人生奋斗的顽强和乐观——为张扬个性追逐理想而宁愿放弃安逸放逐天涯,虽深陷绝境却毫不气馁以智慧和勇敢战胜磨难的同时,进一步的阐发他的见解;鲁滨孙人生经历是独特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逢遇的;他的优秀品格却是共通的,是所有时代所有奋斗者都应具有的,当然也包括像小作者这样的当代青少年。具有了这些品格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因为文章的开头小作者已经明确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箱子要去装东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要走自己的路“我的人生,我主宰”。文章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的升华总结,也是对开头论点的照应,首尾对称,结构严谨。作为《鲁滨孙漂流记》中另一主人公“星期五”——鲁滨孙身陷孤岛时的陪伴者也是唯一的陪伴者,他有特殊的身份“野人”,也有特殊的的品格“一种极其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的品质”。他的这种品格是“人类身上不再有的优点”,因为稀有,所以可贵,所以作为未来一代的青少年应当把这种人类渐渐失去的纯真和美好重拾发扬,我想这也是小作者在文章中特别把“星期五”提出来对其品格进行肯定和褒扬的用意所在吧。本文是班级学生在开展名著品读活动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文章,除个别遣词用句尚需雕琢外,全文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整体布局谋篇非常到位,对作品、对人物、对现实、对自身的思考探讨也非常深入,体现出该同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更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的自信自强和意气风发,人和文皆不可多得。

    第五篇: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鲁宾孙漂流记》这篇外国长篇小说。读完之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舒适的生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与死神的殊死搏斗。种种困难与不幸,并没有压倒鲁宾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

    一次航海,途中遇到了大风浪,全船除了鲁宾孙无一幸免。他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把船上的食物、衣物、枪、火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后来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就这样,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7年。一天,他发现野人在这座岛上举行人肉宴所留下来的痕迹。鲁宾孙惊恐万分。从此,他更加注意周围的情形,时刻保护自己的安全。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孙把被救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又过了四年,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变,抓住了船长等三人。鲁宾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等三人,并帮船长把船夺了回来。船长带着鲁宾孙和“星期五”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不怕困难,永不放弃,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

    从鲁宾孙的事迹中,我明白了:彩虹,总在雨后出现;成功,总在失败后取得。只要像鲁宾孙一样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凡事都会成功。



    推荐阅读: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推荐五篇)
    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考前冲刺题及解析五5篇
    张俊林观后感1
    2024年县长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进一步落实设备人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