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医学论文 整改措施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浅谈加强党员干部素质和亲和力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回唐朝 时间:2024-06-23 09:44:5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浅谈加强党员干部素质和亲和力

    党章提出,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理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团结、要联系群众,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等,这些构成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容,也是党员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

    党员的素质不是空泛的,而是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实实在在地蕴藏着并表现着。党员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

    欲,但党员既是人中的优秀分子,就应该比普通人有更高的修养,更好的总体素质,更宽广的心胸,更具人格魅力,更会团结和吸引群众。也就是说,要更具有亲和力。本文结合党员干部的素质修养谈谈党员干部的亲和力。

    一、亲和力是在人际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号召力、吸引力。

    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因此,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离不开一定的人际关系,而平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反之,则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根据人际关系联系纽带的不同,现实的人际关系可具体分为如下五种。

    一种是亲缘人际关系。这是以血缘或亲缘为联系纽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家庭中的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关系;家族中的叔侄之间、舅甥之间以及家门中的远房同姓亲属之间的关系。亲缘人际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形态。

    第二种是地缘人际关系。这是以人居住地域的邻近和以方言相通为媒介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关系、邻里关系等。

    第三种是业缘人际关系。这是由同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诸如同一社会职业群体内部的同事、战友、同学关系;因工作上的交往而形成的顾客与售货员、政府的公务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等。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业缘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现实的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

    第四种是趣缘人际关系。这是由相同的兴趣爱好为媒介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牌友、票友、球友之间的关系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趣缘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多。

    第五种是志缘人际关系。这是由相同的志向或信仰为纽带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如各种政治团体和宗教团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上述五种人际关系,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既彼此相互区别,又有相互重叠的方面。所谓亲和力,就是能够正确地处理和协调好这五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在彼此的交往中能够相互从对方那里获得各自需要的满足,使彼此间感情融洽,关系亲密,发展和谐,在亲缘和地缘人际关系中有凝聚力,在趣缘志缘关系中有吸引力,在业缘关系如同事中有号召力,党员干部尤其要正确地协调处理好亲缘人际关系、地缘人际关系和业缘人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亲友、老乡、上下级的关系。要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善于根据对方的秉性、文化水平、职业和生活习惯等特点,选择最适合对方心理的交往方式;善于寻求性格、兴趣爱好接近点或互补性;善于寻找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善于表达和领会情感,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亲和氛围,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环境。

    二、亲和力是共产党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人际亲和是人的心灵感受幸福的重要晴雨表。人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所体验到的幸福与快乐,一是物质享受之乐;二是主体休闲之乐;三是事业成功之乐;四就是人际亲和之乐。物质享用有满足,主体休闲会厌倦,事业成功有巅峰,而人际亲和没有饱和。人际关系融洽,会激发人的各项潜能,以饱满的情绪去迎接各种挑战并取得成功。

    人际亲和是维系“三情”的纽带。琼瑶写过一首歌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看多少人间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这个情讲的是男欢女爱的情。其实,人生有三情:爱情、友情、亲情。爱情是一种纯度,卿卿我我,神秘无边;友情是一种广度,五湖四海,浩荡宏大;亲情是一种深度,血脉相连、不求回报。人生一世,三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在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有亲和力的共产党人,应该能成功地把握三情,拥有三情,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挥洒自如。

    人际亲和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一靠机遇,二靠能力。能力有体能、智能、情能,亲和力就是一种情能。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新的名词“情商”,被人们普遍使用,有研究者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情商因素远远大于智商因素,我们这个情商的“情”不是男欢女爱,它与“智商”相对应。就是情绪商数,如情绪智力,情绪智能,情绪智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智、明智、理性、明理,主要是指的人的信心、人的恒心、直觉,人的毅力,忍耐力、抗挫力,人的合作精神等等一系列与人心理素质有关的反映程度。他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绪一种情感的能力。

    在人们对智商和情商研究中,有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乡镇党员干部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乡镇党员干部素质

    加强乡镇,根本在班子,关键在干部。乡镇党员干部是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不折不扣地实施各项方案的坚强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乡镇党员干部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乡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基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实际上是党员干部长期不注重学习或学习浮于表面,政治觉悟较低,理论水平不高造成的。如果长期怠于学习,党员干部在中就会形成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不能解放思想,固步自封,跟不上形势,对各种新政策持抵触情绪,影响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种是不顾现实,脱离实际,盲目冒进,引起群众的反感。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当前农村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就成为当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迫切要求。

    坚持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习考评制度。以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为载体,规定每周学习总时间,建立学习考勤、考评制,通过“三会一课”电化教育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教育,开展宗旨教育,保

    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吃透文件精神,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的目的。同时要通过不断学习,分析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乡镇改革所处的环境,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头脑。思考问题,从全局出发,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真正成为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开拓进取的优秀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基层党建,推动经济发展,使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改进作风,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

    乡镇党员干部天天都要和群众打交道,要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制度。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将本职做好,端正态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中,为群众做出表率。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犯错误,有时即使一个微小的错误,也会给群众带来很大伤害,造成恶劣影响,使群众对干部失去信任,从而影响各项的开展。同时要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掌握领导艺术,把握的特点和规律,协调各方面的,驾驭全局,带领群众不断提高致富能力,增加收入。当前,某些基层仍不规范,处理问题存在“土办法”、“土政策”等不良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形势教育,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

    党员干部要勤政廉洁,经得起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良好状态,率先垂范、凝聚人心。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方法,让基层党员干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三、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

    一是选派部分乡镇党员干部到北疆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使他们学到更多的好经验、好作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为改善村级班子文化结构,增强乡镇干部实践经验,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庭,了解群众的疾苦,帮资金、帮技术、帮知识,在鼓励贫苦户发展自然经济,提高脱贫致富能力的同时,体现出党的宗旨。立足实际,研究确定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从整章建制入手,不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通过到村锻炼,使党员干部丰富实际经验,提高领导能力。三是开展实践培训。充分运用现场参观、情景教学、观看电教片等手段,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大棚、养殖场,积极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点,提高乡镇党员干部服务农民、帮助农民致富的本领。四是鼓励乡镇干部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方法,参加经济管理专业或农业科技专业学习培训,对学有专长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党员干部授予相应的技术职

    务,对业绩突出的予以重奖,从而在导向上激励干部努力自我更新、完善自我,从而尽快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党员干部只有提高了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加强了作风建设,廉洁勤政,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路线,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团结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三篇: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白凤国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员干部是推动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党员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理论素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一个政党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大大加快。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学习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紧要、迫切。党员干部要有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据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为适应新形势,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谦虚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1

    着重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习理论要同实际相结合,同国家的实际、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个人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在实际中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要真正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本领,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机械性,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在着力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掌握工作所需的一切必备知识和技能,实现努力拓展掌握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成为工作中的骨干、能手。

    投身实践,增长能力和本领。学习开启智慧,实践成就事业。古语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基层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实践是最好的课堂,通过学习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形成能力、形成意志和品格。党员干部要到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主动到艰苦的基层、改革发展的前沿、矛盾困难集中的地方去,接受考验、磨炼意志。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学习提高,在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的磨练中锻炼成长,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和驾

    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党员干部提高实践能力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培养锻炼的艰苦过程。当前,党员干部应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培育和增强战略思维,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更加深入地研究发展的内在规律,善于发现危机中潜藏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行动,认真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增强党性,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思想统一到振兴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为民造福上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狠抓落实上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党员干部要牢记根本宗旨,真正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行动上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仆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领导干部要从迎来送往、文山会海中解

    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事,千方百计抓落实,打牢发展基础,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从一件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抓起,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第四篇:浅谈“亲和力”

    浅谈“亲和力”

    编者:张雨润

    亲和力是一种情感信息的传达,是人格魅力的载体。作为一名公司职员,无论他身处基层还是管理层,说得再好都不如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这就是俗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亲和力是企业尤其是服务业行业发展背后一双无形的推手,使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提升了绩效。

    企业的管理者,为员工服务、对企业负责是其必不可少的管理理念,除了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和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还要让亲和力成为日常管理的润滑剂。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一种让别人易于接纳乐于倾听的气质,这样发出的号令才有感召力,才能一呼百应,事半功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是以和蔼可亲的大使形象征服竞争对手,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在工作上潘基文一丝不苟,下属工作如有含糊其辞或错误的时候,他都会立即指出,但绝不严词呵责,而是用缓和的语气提出改进建议,因此他对工作要求虽然很高,但与他相处的官员都没有怨气,反而都很尊重他。所以,正人先正己,以优雅的姿态协调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互通的把工作做到位,提高团队管理魅力。

    企业的员工,具有亲和力有助于改善同事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人与人交流时坦诚相待,多为他人着想,对企业、对领导有什么看法开诚布公,就会形成一种相对透明、相互信任的状态,不仅拉近了员工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这种良性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减少内耗,增强战斗力,从而在无形中推进企业发展建设。

    亲和力不仅仅是礼仪,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工作作风,它来源于每个细节,它能真正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让亲和力变成一种习惯,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润物无声却又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伟业的明日更辉煌。

    第五篇:亲和力

    容摘要:

    关键词:亲和力爱心和谐情绪管理

    刚开学时发生了一件让我始料不及的事:因客观原因,在五年级重新分班时,有两位学生坚决不肯进入某个教师的班级,而且直言不讳地说是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这让我十分诧异——那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教师,教学能力很强,工作认真负责。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是现在的学生太任性了吗?还是因为学生和我们这些成人判断问题的标准不一样?在深入细致地做了这两名学生的思想工作后,通过她们的谈话,我了解到这位教师不受欢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位教师总是对学生板着面孔,尤其是在学生偶然犯了一点小错误的时候,喜欢对学生冷嘲热讽。虽然找到了根源,后来也圆满地解决这起不愉快的小**,但却促使我反思: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喜爱的?领导、同事、家长眼里的好教师为何学生不认可?答案很显然,那就是作为一名好教师更应该具备较强的亲和力。

    那么,如果简单地概括为几个字,那就是:亲切、亲近、和谐。

    我以为教师的爱主要应该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二是对教育事业的爱,三是对学生的爱。教师的亲和力则主要来自于对学生的爱。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学生之幸。教师的爱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曾有一个美国教授对一个黑人贫民区的200名孩子进行了前途预测,结果全部被认为“无所作为”,但多年以后其继任者又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却发现除了20人无法联系外,其余180人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不少人成为银行家、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当调查者问道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时,他们都说应该感谢当年的小学教师,是她用细心和爱心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而已老态龙钟的教师告诉调查者的是:“因为我爱这些孩子”。诚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作为教师要坚决摒弃对学生的冷漠、歧视、嘲讽,甚至打骂等行为。在不受欢迎的教师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不当言行的影子。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几位可敬可爱的老师形象,他们中有一生教书六十载,把上课铃声当音乐、把学生的作业本当纪念品收藏的克洛赛谛先生,有爱生如子、积劳成疾的波巴尼先生,和善可亲、爱岗敬业的校长„„这些人物形象身上闪烁着师爱的光辉,打动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霍懋征老师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的“国宝”。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这是无言的大爱,是不朽的师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2024年9月10日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鉴于此,我认为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师生之间讲求平等、民主、互相尊重。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能用居高临下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用命令式的语气跟学生交流。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包括相貌、性格、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多从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凡事讲民主,不搞“一言堂”,“家长制”,能让学生自己决定的事,让他们自己决策。形成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的良好人际环境。第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国现行的教育状态是学科之间划分很细,每门课都由专门的教师去任教,教师有专门的办公室,教师除了上课时间进教室,其余大多数时间都在办公室工作。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则不同,一般是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课程,而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就在教室里,用我们的话说叫“坐班制”。这两种模式的利弊暂且不说,仅从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上来看,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比美国的教师跟学生接触的要少得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了解地肯定也要少得多。这一点不利于教师深入地接触学生。因此,我们的教师有人说教师像农民,是农民就要了解庄稼的生活习性,了解土壤情况,适时施加肥料,道理很清楚。第三,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培养学生不像工厂里生产产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一个充满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的友谊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教育技巧的顶峰”。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品尝成功的快乐。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融进

    学生的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激励学生,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喜悦,感受到幸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平时看上去很内向、拘瑾的学生,一到春游、参观、社会实践、才艺展示等活动的时候,往往会让人刮目相看,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热情和能量。这时候他们大多愿意和教师接近,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这是教育的良机,也是增加教师亲和力的良机。当然,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感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不能简单地认为仅仅是“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坐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举个例子,许多教师在节日来临之际都会收到学生送来的贺卡,但是不是向学生说一声谢谢就完了呢?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一直提倡教师在收到学生节日贺卡的同时,也要给学生赠送贺卡,写上一两句名言或激励语,这样做比只收不回效果要好得多,既促进学生进步,又增进师生情谊。

    赞可夫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一场大雷雨中,闪电击中了一棵高大的橡树,狂风吹折了一些树枝,雷雨过后,虽然又是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但是大雷雨留下的痕迹却将长久地提醒人想起它。教师的不良情绪就像是闪电和狂风,哪怕是偶然的一两次,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痕迹。况且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逊,举止失当,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造成师生情感隔阂。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样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呢?情境转移法。当教师因为某件事情陡然冒火、生气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下,然后暂时离开那个场合,可以到室外花池边去走走,也可以去办公室听听音乐,换个环境,能够有效地将火气消除。理智控制法:有位老教师说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在心里默念《莫生气》歌,其中有两句写得很好:“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办法既简单又实用。还有人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在心里数数默念:“一二三,莫生气;四五六,坚持住;七八九,笑一笑。”如此几遍,也很有效。转换角度法。一是换个角度说话。作为教师,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总是会说“你看你„„”、“你真„„”等具有攻击性的语言。心理学专家陆晓娅在其《父母的情绪管理》讲稿中,提出一个变“你信息”为“我信息”的方法,我认为对教师也很实用。二是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情况确实如此。如果学生与老师亲近,说明老师具有“亲和力”,则会教学工作不只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研究教师亲和力的目的是为得出教师亲和力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效果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的结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本研究,试图将教师亲和力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寻找理论上的依据,探讨教师亲和力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且在实践中从教师、学生的真实感受来进一步证明教师教师亲和力对教育教学效果确实有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提出“教师亲和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假设,然后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找出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来验证这个假设,得出肯定的结论,旨在总结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做出微薄的贡献。从而在今后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教师懂得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不断地调节丰富发展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以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往往用自己的亲和力、人格魅力去吸引感召影响学生,才能圆满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教师亲和力,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亲和力;轻松的微笑;民主的作风;有原则的宽容;身体语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讲的是一个问题,可有的教师讲,学生就爱听、就乐意接受,而有的教师讲,学生就不爱听、不乐意接受,甚至很反感。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问题。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毫无感情,冷若冰霜,即使你讲的道理多么正确,学生根本都听不进去,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特的亲和力。

    1.轻松的微笑——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研究表明,微笑是人类交流最有效的语言。当我们对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作近距离微笑的表情时,婴儿也能作出微笑的回应;不同国度的人相处时,尽管可能语言不相通,但微笑能让他们拉近距离,促进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上课,能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放松,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师生的沟通是快乐而积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准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准备一个好心情。如果课上能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微笑,就一定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从而教师也就有了“迷人的魅力”——这也许是一节成功的课的必要前提。为此,我要对你说:“今天,你微笑了吗?”

    2.民主的作风——做学生可信任的老师

    在今天,如果我们教师仍死守“师道尊严”,视学生为“子辈”的话,那么我们就远远背离了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会自然地将“上下级”的色彩带入教学中,用命令式的语气同学生谈话,甚至慢慢忘记了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讲的“请”、“谢谢”、“对不起”等用语;在班级管理中,搞“一言堂”,教师独揽一切;在课外时间,教师将同学生交流简单吝啬地领悟为进办公室“训导”,几乎让学生看不到老师有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建议的迹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必然对教师产生失望与冷漠的情绪……这些,也许就是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因素。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爱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懂得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能让学生享受真实而广泛的“基层民主”。因此从课堂上的民主讨论到班级生活中的集体事务公示、征询和群议,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到成为他们可信任的老师,教师的民主作风是不可忽视的。

    3.有原则的宽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教育界一位资深教授说过一句话:“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学生不犯错误是可怕的事情。”我们的教育理念往往易受传统的影响而苛刻地去要求学生,让他们不能有一丁点的错误,否则就要经常地被教师“提醒”,一次又一次地被揭“老底”和“伤疤”,甚至使出“杀手锏”,请家长来“培训”。这实际上在无情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剥夺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粉碎他们做“强者”的信心和决心,而逐渐情绪低落、消沉。

    对于这种“严厉”式的教师,学生除了表面上的“怕”或“敬”,剩下的恐怕就是腻烦和仇恨了。他们轻者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小麻烦”,重者很容易与教师发生逆反对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其实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多有原则的宽容,在学生出现错误以后,化“暴风骤雨”为“和风细雨”,指出其错误之所在。为此,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真诚地与之交谈,如到安静的场所个别谈话,或推荐一篇哲理性的美文,或友好的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期望等。这种“从宽”方式的教育效果比起大发雷霆的训斥不知要强多少倍!与此同时,教师的亲和力也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你的有原则的宽容已悄然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对你的爱戴自然而生。

    4.亲切的身体语言——富有激情地教学

    教学是一门多种要素结合的综合艺术。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高度重视有声语言外,还要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对自己的教态充分把握好,如站姿、手势、面部表情等,都要使用到位,使之充分为教学服务。教师的一个轻松幽默的耸肩,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号召性的手势……这些足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迅速进入角色之中,这也许是许多教师吸引学生的一个秘密——激情的力量。

    教师要力戒身体语言单一呆板(如趴在讲台上头也不抬地照本宣科),而应经常在教室的多个位置走动,注意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和调适自己的身体语言,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5.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召唤效果的潜在说服力

    教师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是极大的,它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起到引导作用。如果教师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开拓视野,积极学习,使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得到扩充,那么教师不经意间的谈吐便会留给学生美好的印象,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的奋斗方向。事实说明许多学生就是从对某个老师的“崇拜”和“敬佩”开始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这种影响力其实更具有强烈的潜在召唤效果。因此,我又要问一句话:“你今天读书了吗?”

    6.与时代同行——感受你的“年轻”

    如果说今天教师仍然认为只要自己有“一桶水”、“一缸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碗水”的话,我们说这种思想已经落伍了,当前是信息时代,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而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果说教师至今不懂一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懂一点英语的话,就应产生一点危机感了。因为学生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你!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该是与时代同行的,对于学生关注的许多“新潮”的新鲜事物,教师应至少略知一二。

    有人说,那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自然没有优势了。但我认为,教师“走进时代”并不是年龄的问题。我校就有许多老教师在教坛上仍是风采不减,教学技艺精湛,坚持精心准备每以节课,给学生最精彩的知识,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教

    学心理年龄更需要“年轻化”,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强烈吸引力。

    7.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贴心人

    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没有必要将自己和学生之间划上一道遥不可及的“银河”。在学生看来,能融入他们生活的教师是平易近人的,是和蔼可亲的,因此乐于将自己的知心话和教师倾诉,与教师分享彼此的信任与快乐。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也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这样更能得到学生的敬意。记得有一次,我外出学习坐公交车回家,人很拥挤,我旁边上来一位年迈的老人,我急忙让了座。这时车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老师,您坐我这里吧!”原来是我教的学生。见我执意不肯坐,他也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妇女。说实话,那时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因为我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和带动了我的学生,同时也进一步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因此,教师只有多去了解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在教育园地中有丰富的收获,体验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我们教师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培养自己独特的亲和力,才能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有独特的魅力。



    推荐阅读:
    浅谈加强党员干部素质和亲和力
    153 规范汉字书写教学工作总结
    研修报告
    评审建筑工程中级工程师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5篇
    教学常规检查汇报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