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党思想汇报 入职转正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五篇范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天地有情 时间:2024-08-16 03:15:4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1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2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3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4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二篇: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1

    1.重力:G = 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 = 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FN(注意:这里的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2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③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注: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解题,同时认真画出受力分析图,标出运动情况,那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6)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5)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3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 Δx/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1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3

    牛顿运动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第四篇: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024

    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024,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

    若F>F1>Fsinθ有两组解

    若F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024

    第五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推荐阅读: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五篇范文]
    2024支付宝集五福的福字图片附攻略[五篇材料]
    土建工程承包合同范本[5篇范例]
    小学六年级重阳节作文[推荐五篇]
    2024情系重阳节学生满分作文(共五则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