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400字作文 入党材料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与效率提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繁花落寂 时间:2024-09-01 22:01:1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与效率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与效率提升

    据密歇根大学全球人力资源能力调查与研究结果,高绩效企业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财务表现至少10%归结于人力资源的竞争和实施,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的整体影响力高达43%。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传播人力管理技术,担当动员工群体的沟通、宣传和倡议者角色。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逐渐加强,希望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低效率使大约60%-90%的时间和成本集中在人事事务管理上,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由传统的“职能事务性”向“职能战略性”的转变的一大困境。

    走出困境并不是简单的抛弃传统的人事事务管理,再好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从基础扎实的传统人事事务上发展起来的。企业的人力资源要继续履行好人力资源部门的传统职责,否则人力资源系统就会瘫痪。故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实现其角色的转变,就既履行其行政专家的角色,更要充当战略性角色,解决办法是提高处理人事事务的效率,从人事部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把节约出来的时间和资源用于高附加值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那么,企业怎样提高处理人事事务的效率呢,主要有以下方法;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2O世纪末,当人力资源信息化被引入国内,就立刻被当作一剂“把人力资源管理者从日常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的灵丹妙药受到很企业管理者追捧,e—HR的概念风行一时。HRMS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专门的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2、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的内涵就是以流程管理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的束缚,提倡战略导向、结果导向、在重视结果的过程中寻找和建立最佳渠道,利用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传统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日常事务管理上,与企业客户、业务脱节。新型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转变旧有的管理模式,将员工视为内部顾客,服务于员工与企业业务,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BPR)可以实现更多人力资源事务与顾客、业务活动相对接,提升效率同时进行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企业实施“回归主业,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流行起来的一种战略手段。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商,有利于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冗杂的日常行政管理职责中解脱出来,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高层的战略规划中去,实现其战略性职能。

    企业的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薪酬管理、福利和

    津贴。在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将校园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人才机构去做,例如广州移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壳牌、广州本田等知名企业将校园招聘工作外包给了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由这些专业公司为他们宣传、组织考试、安排面试等;而不少公司将高层管理人员的甄选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猎头公司;一些专业化培训公司为企业度身定制培训服务;还有一些公司把薪酬、福利核算进行外包。企业人力资源业务外包有利于提高日常人事事务处理的效率,转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能。

    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以效率、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非核心人事事务外包大大提高人力管理活动中事务性工作的效率,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

    【摘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探讨和认识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对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继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说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指出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正文】:

    近些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很快。以前我们一直是向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学习,最近也开始关注一些亚洲国家,例如临国日本、韩国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这些关注意义重大,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是炒概念,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定义就是为企业能够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关系,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资本,是战略的贡献者,因此,“以人为本”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核心理念。

    一、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比国际,在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选人基础工作薄弱,造成因人设岗,直接影响企业组织架构

    (二)用人缺乏科学性,造成人才流失,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

    (三)育人不到位,造成人才技术瓶颈,直接影响企业业务流程

    1.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2.没有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3.留人方式单一。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机制不顺畅,制度不健全的表现。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其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忽视了员工素质的培训和潜能的开发。

    再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模糊。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全公司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考,没有与战略相结合,尤其是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也没有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职责,造成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其次,公司相关人员没有掌握系统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工作分析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同时公司没有从系统的高度来认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作用,导致公司相关资源的投入不足;再次,公司在考虑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没有考虑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绩效考评等方面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方法,没有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造成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缺失等等。当然,针对具体不同的企业,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原因都是不一样的,还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根据具体的企业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产生原因,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作与发展的保障,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依托和展开,是企业中最具多样化的要素。企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通过管理的整合而使之成为有效的资源。当技术、资本、环境、政策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人成为实现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且人力资源的构成及动作模式,竞争对手更难模仿。现代的企业文化也成为经营的一种手段,本身也带来市场价值。企业可对人力资源进行最多样化的选择和组合,以完成和适应不同的任务、环境,这在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能适应环境的企业,不能保持适度灵活性、可塑性的企业,是很容易被市场淘汰的。

    推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将企业的注意力集中于:改变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和文化、组织效率和业绩、特殊能力的开发(包括企业战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以及管理变革。推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确保企业获取具有良好技能和良好激励的员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企业的战略能力,依靠员工实现战略目标和依靠核心人力资源去建立竞争优势。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主要作用与要求是:

    1、对达成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提供支持,确保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都产生附加值。

    2、加强企业文化管理,释放并开发员工的内在能力。

    3、开发流程使员工的贡献达到最大。

    4、在企业范围内,使每一个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持续学习和发展成为其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

    三、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般原则

    (一)建立合法规范、健康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二)建立持续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持续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用业绩激励人。

    2.用待遇留住人。

    3.用文化凝聚人。

    4.用培训发展人。

    (三)建立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当今的信息是开放的,市场是开放的,人才竞争也同样是开放、透明的。如果说在产品经济时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产品观念、质量意识成为诸多企业致胜的关键,成为市场竞争力的主流。今天,在信息开放和人才竞争时代,谁拥有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谁就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同时拥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WTO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市场的冲击,无论传统企业改造,还是现代企业创新,都要求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拉动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比如企业改制,通过股权变更与改造,员工由“主人翁”变成“打工仔”,或由“打工仔”变成股东。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新的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需求,如何进行股权设置,实施股权分配、内部持股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途径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二)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1.政府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人才流动进行调控。

    2.企业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商业秘密流失进行控制。

    (三)采用多元化的薪酬体系

    (四)加强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

    (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人力资源规划

    (六)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人才使用机制

    (七)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的分配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力量的新理念。在21世纪,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企业只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构筑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支撑人力资源的整体运作;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员工和企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不断提高,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及其战略转型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及其战略转型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本,人才的争夺的战烽烟四起,谁凝聚了优秀的人才,就占领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成为了企业核心工作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在中国企业运用开来,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业务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提高,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挑战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出相应调整,实现战略转型。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

    1、人本主义脆弱,人本主义管理的基础薄弱。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积淀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在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里或深或浅地留下一个烙印,严重影响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在国内,人本管理思想的最大对手不是“资本”,而是“官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即意味着选择与传统主流文化对抗,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人本管理的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以及人才观还没有形成。

    2、理论缺乏,基本没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界,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很多都并没有经过与中国企业实践有效结合,形成自己特色的理论、制度。一些企业照搬照抄西方企业成功的理论、制度、和管理系统,在自己的企业的不能发挥作用,甚至半途而废,进行不下去。一些西方知名咨询公司在中国搁浅,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土不服,同样也表明了,西方的理论在我们企业的生命力很小。

    因而,我们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严重的理论危机。

    3、机制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在管理中,由于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但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

    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仍很严重。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往往出于应付企业一时的人才短缺,不注意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不能为引进的人才作出合理的、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

    4、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角色把握不准。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成天沉迷与繁琐的日常事务,简单的档案管理,没有将时间花在战略性规划、管理技术咨询和人力资源发展上,角色定位严重不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

    但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业务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提高,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挑战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出相应调整,实现战略转型。也就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从平庸—优秀—卓越的转变。

    为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实现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即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一是战略决策的参与者和主导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结构、素质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战略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参与甚至有时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使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的客观环境。二是战略决策的执行者。通过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种能够通过强化和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的盈利性、质量改善以及其他经营目标做出贡献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人力资源战略转型的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改革转型;

    1、内部改革转型。一方面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战略地位,把企业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紧密结合,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同样使现代人力资源的理念牢固树立在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的心中。

    2、人力资源职能的外包。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加速,企业的一些职能、业务开始“外包”给一些专业性的公司或机构,如果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始终埋头于行政性事务,“外包”将是必然的结局,众多的猎头公司、培训机构和跨国咨询公司正虎视眈眈,如若人力资源部门不进行反思、转型,将永远逃脱不了“陪衬”的命运。

    二是人力资源职能的外包。在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缺乏战略转型能力的企业中,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战略转型可借助“外脑”,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一些职能、业务开始“外包”给一些专业性的公司或机构。外部专业性的公司或机构拥有专业和人才优势,可以迅速地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转型,同时,通过与外部智囊合作过程中的培训等手段,也可提升自己人力资源管理素质。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从权力型到战略型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的战略目标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文/谢克海

    传统人事管理在具体事务上拥有强大的决定权,如:人事部能够直接决定每个员工的工资待遇、职位头衔、考核结果、人员去留和职位升迁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要求弱化人力资源部对具体事务的裁决权力,更多地扮演战略管控、参谋与伙伴的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改变,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宏观战略意识、宏观管控能力和扎实的人力资源专业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的影响力,依赖的是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不是能够直接决定具体事务的权力。

    企业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的战略目标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人力资源管理者首先必须清楚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再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需要做哪些调整和补充。在此基础上,与直线经理(相关职能部门和下属机构、公司管理者)积极配合,开展招聘、培养、考核、激励、保留与淘汰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见图1)。

    根据平衡记分卡的逻辑,企业出色的财务结果源于满意和忠诚的客户,而要保证客户持久的满意和忠诚,企业必须要有清晰和可靠的管理流程,只有有激情和专业能力的员工才可以创造和维护高效的管理流程。然而,谁又能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专业能力?经理,具有一流领导力的各级经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专业能力。为此,我们可以提出企业业绩驱动模型,如图2所示。

    与传统的人事部相比,现代人力资源部在工作内容和角色定位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工作内容来看,传统人事部处理的是一些简单的常规性问题,关注的是行政事务性工作。现代企业处在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中,人力资源部更多地面临着复杂的、非常规的问题,需要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人力资源部在处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将更多的工作内容转向战略管控和参谋咨询。两者的差异如图3所示。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和人力资源部角色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传统人事部是基于权力的事务性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部是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战略管控、参谋咨询和人事服务,如图4所示。

    转变组织架构,实现战略贡献

    为了适应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人力资源部的组织架构也必须相应做出调整,增加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研发职能以及面向直线经理的业务支持职能,如图5所示。

    1.研发中心的工作职责包括核心人员(现任经理和专家、后备经理和专家)管理、员工关系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组织发展等人力资源各项核心工作模块,主要职责是体系模式的研发建设,研究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策略性的、规范化的解决方案,保障人力资源工作专业性、战略性的原创动力。

    2.业务支持中心负责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模式的落实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各项客户支持服务,充当直线经理的合作伙伴。

    3.运营中心负责日常运营、基础统计、档案调配、外事管理、工资发放、保险福利等日常性人力资源运营工作。

    因企业规模不同,人力资源部组织架构的形式有所不同,对大型企业来说,三大职能可以由专人负责,小型企业则可以一人身兼数职。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人力资源部门70%的责任是进行集团整体的人力资源管控,而剩下30%的工作在于运营和业务支持。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人力资源部则侧重于执行即运营和业务支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趋势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重点,再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各项核心流程,重新审视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架构。

    方正集团的实践

    方正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2024年到2024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阶段,2024年到2024年的体系完善阶段。2024年方正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当时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松散,集团总部没有人权、事权和财权,所有二级公司独立运作,各自为战。为此,集团领导层明确要求从 “统一人事管理”开始强化整个集团的管控能力。

    按照这一要求,方正集团人力资源核心工作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核心队伍的管理,主要是现职干部和专家与后备干部和专家;二是人力资源体系的搭建与推动。2024年,方正集团创建了干部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招聘管理体系、离职管理体系及人力资源工作考核体系等五大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干部管理体系。2024年,方正集团进行业务重组和整合,成立IT和医疗医药等事业群,以加强主业的发展。配合集团战略,人力资源部除了持续不断地在实践中充实和完善原来的五大管理体系外,还推行了其他一些体系和工具。2024年,方正集团开发了培训管理体系和技术人员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工作由监督更多地转向沟通和关注,开始侧重于关注核心员工流失、考核、管理、梯队建设、人才引进、士气提升、培养、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强调对干部队伍、技术专家和核心骨干等重点人群的关注。2024年,方正集团人力资源工作完成转型,拟定了生产人员管理体系,形成了薪酬、招聘、离职、培训等八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方正集团还研发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如素质模式、员工士气调查、职位评估、竞业禁止及离职调查分析等等。在组织架构上,方正集团组织架构分为集团、事业群/产业集团、所属企业三级管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分为集团层面、事业群/产业集团层面和所属企业层面,三者人力资源部定位不同,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也有所不同。

    集团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架构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性贡献的组织保障。在职能分工上,集团人力资源部根据总体战略和市场变化等方面来确定大的原则、方向和体系,进行战略性和整体性的推动。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体系开发职能(R&D Center),包括核心人员(现任干部和专家、后备干部和专家)管理、员工关系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组织发展等人力资源各项核心工作模块;业务支持职能(Business Partner Center),负责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模式在企业内的落实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各项客户支持服务,充当直线经理的合作伙伴;运营职能(Operational Center),负责日常运营、基础统计、档案调配、外事管理、工资发放、保险福利等日常性人力资源运营工作。

    具体而言,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重点工作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开发人力资源核心管理体系和核心管理原则;对核心人员(包括现职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家以及后备梯队)的管控。其中,实施管控的关键之一是对干部的人事考评与任免;战略推动、支持;评估、审计以及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事业群/产业集团人力资源主要是传承方正集团的战略思想,在方正集团大框架下进行任务目标分解,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体系和工具的推广执行,寻找共性问题,进行考核反馈指导,推动人力资源工作促进所属企业的业务发展、提高效率。

    所属企业人力资源对方正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体系、工具进行具体操作和执行,接受方正集团和事业群/产业集团的指导及考核,负责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日常运营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涵盖以下方面:(1)集团统一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层面的执行;(2)作为所属企业的业务伙伴,为业务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以员工满意度调查为例,可以清晰体现集团、事业群以及企业层三个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不同分工。

    2024年,方正集团人力资源部开始在全集团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由最初12道问题发展到后来的70多道问题。集团人力资源部提出大的原则和方向,各企业有一定自主权,在保证方正集团统一的问题以及保密性的前提下,在问卷上增加本企业特别关心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本企业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方正集团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各企业根据改进要求制定改进计划并付诸实施,方正集团长期跟踪、及时改进、检查其改进效果。

    谢克海: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人才官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定稿]

    文章标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一、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具有如下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它是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经营战略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为实现组织预期目标而运用资源的策略。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企业竞争的最主要的资源。人力投资是谋求企业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投资。这样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一跃成为企业管理方面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就上升为战略部门。

    2、人力资源管理更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它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它更多地以投资的目光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及激励士气方面的投入。因此,在预算方面不以“最省”为主要目标,而是谋求在可以预见的计划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值及最佳方式。

    3、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将企业现有的全部人员,甚至包括有可能利用的企业外的人力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制订恰当的选拔、培养、任用、调配、激励等政策,以达到尽可能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1、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将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薪酬管理等。这部分内容虽然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几乎相同,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建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运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进行不断的管理创新。

    2、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主要是使人力资本得到增值,并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即能为企业的生产增加新价值。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角色定位也由传统的控制人工成本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员工接受“再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在以前,培训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培训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它的投资成果即培训效果很难通过直观手段检测出来,从而很容易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误解,使人们对培训后的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形成连锁反应,使企业更加不注重员工的培训。

    为加强培训效果,企业应建立可靠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培训的效果和效益,需要对受训者横向地与同行相比,纵向地将受训者培训前后进行对比,对受训者未来能力的提高做出判断。

    建立可靠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受训者展开跟踪评估调查,其基本方法包括座谈与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考察、考题研讨。其中问卷调查是指为了实现评估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弥补座谈的不足,并根据培训的目的,列出岗位前后在素质方面的变化和提高程度,也就是对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工作态度(能否有效履行其工作职责及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使培训效果可以得出一个较为确切的初步结论。专题研讨则主要针对学员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操作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调研组和学员一起,以学员为主,对他们工作中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进行重述和讨论,分析当事者的行为与事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评估者从中体会而非主观猜测学员解决这些事件的行为方式与能力水平。

    培训效果是检验培训活动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检验培训效果的方式是必须到学员的实际工作中去,看学员受训后实际应用的成果。通过跟踪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培训过程中阶段性评估和培训结业时综合性评估的一种补充与深入,既定性又定量地改进培训质量、为评估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它是评估培训效果的必要途径。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但培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人力资源开的上的力度和效果。培训效果的反馈,则是一个将企业培训的效果进行量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既定性又定量的过程,加大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受训者的受训质量,进而为企业赢得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

    2、实现有效的激励

    现代企业在充分考虑物质激励的基础上,也普遍考虑精神激励,即如何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争相提升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以吸引和留住他们。最频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断的加薪

    和股票期权。实际上,人才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钱,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培训机会和可信赖的领导应该成为企业必有的激励手段。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员工也得到了锻炼,公司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晋升培训机会:企业可以向

    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诸如部门岗位轮换、灵活的工作任务和“拜师学艺”等方式。

    可信赖的领导。员工们通常希望在他们信赖的领导手下工作。什么样的领导是可以信赖的呢?可信赖的领导应是具备技术背景又超脱于技术之外的管理者。他应当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像员工的“教练”和“导师”一样,在企业内部倡导鼓励冒险和创新的氛围和企业文化。

    灵活性和信任感。企业员工希望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只要他们能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应给予他们这个自由。企业应充分信任他的员工不需要在经理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生活和工作。

    所有者身份。企业员工们希望得到公司的股份,以分享公司的剩余利润。企业可以通过授予股票期权或将员工的薪酬与公司、部门或项目的业绩相联系。没有作出员工股权安排的企业可以通过给予员工业务授权的方式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联在一起。给予员工所有者身份也可以以另外方式进行,如授予员工自治权、尊重他们和认可他们的工作成绩等。

    沟通。企业员工希望不断地与他们的经理交流沟通,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贡献能被认可。他们乐于与公司内的其他员工打交道。他们不想等到被提拔到主管层以后才与公司内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群进行沟通。此类沟通可以是高级管理层与员工间的例会,也可以是“技术集市”。员工在这种小型的“集市”上,可以将他们的项目和创意展示给高级管理层。

    自由地发挥创造。企业员工渴望能够在工作中自由地展示他们的才华,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意味着领导不应告诉员工去做什么,而是在员工“迷途”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愉快的工作环境。企业员工希望有愉快的工作环境,如便装、优良的办公设备、舒适的就餐和体育锻炼空间等。企业也可选择向他们提供免费饮料和午餐。

    灵活的福利计划。自助餐形式的福利计划使员工可以从一系列的福利中选择最佳方式。公司可以为每位员工提供同样的基本福利计划,如医疗保险和休假等,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从附加的福利中进行选择,如每年他们可自主选择参加一次专业会议,费用由公司承担,或者更多的休假时间及向他们发放周末旅游的优惠券等。

    3、建立360度绩效评估系统

    (1)、应把360度绩效评估作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坚持不懈。

    首先,360度绩效评估是实行控制的有效手段。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经过精心的战术设计、实施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得以顺利的实现。无法想象一个缺乏有效控制的企业会获得成功。360度绩效评估为企业实现目标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有助于决策者在知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决策,从而确保企业动作的效果不偏离企业的战略目标。

    其次,应定期开展360度绩效评估。企业组织行为的变革要经过解冻和冻结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解冻是实施变革,而冻结就是促使变革的成果保持下去。只有经过这两个完整的变革过程,变革的措施才能变成组织的习惯和文化,否则人们会习惯性地回复到过去的行为中。如果进行绩效评估只是为公司领导人的一时之念,那么即使在一次绩效评估中发现了问题,员工也没有积极性和压力去改进。因此只有绩效评估后,相关领导帮助员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设定下一步努力目标,且在下一次的绩效评估中检验设定的目标完成情况,才能使员工的行为融入公司的这种学习型文化氛围中。

    (2)、做好平时的事件记录,增加评价的客观性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非业务人员的工作仅对经营目标起辅助和保障作用。因此可从非业务人员完成本职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节省经费的情况以及对业务部门的辅助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评

    4、实现有效沟通

    沟通存在于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有效的沟通能为组织提供工作的方向、了解内部成员的需要、了解管理效能高低等,是搞好企业科学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效能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有效地进行沟通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往往被丢失或曲解,使得信息不能被有效地传递,造成沟通的障碍。

    要实现有效沟通,必须消除沟通障碍。

    (1)、领导者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思想付诸行动。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十分重要。如果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认可了沟通,这种观念会逐渐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去。

    (2)、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要克服沟通的障碍必须注意以下心理因素的作用。首先,在沟通过程中要认真感知,集中注意力,以便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和接受,避免信息错传和接受时减少信息的损失。其次,增强记忆的准确性是消除沟通障碍的有效心理措施,记忆准确性水平高的人,传递信息可靠,接受信息也准确。第三、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沟通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高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对于正确地传递、接受和理解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四、培养镇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有助于人们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3)、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4)、学会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倾听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使用目光接触;二是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三是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四是要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充分聆听的心理提问;五是复述,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六是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七是不要妄加批语和争论;八是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5)、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

    信息传递链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并造成信息失真。因此,要减少组织机构重叠,拓宽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管理者应激发员工自下而上地沟通。例如,运用交互式广播电视系统,允许员工提出问题,并得高层领导者的解答;公司内部刊物设立有问必答栏目,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疑问。此外,在利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可以开辟非正式的沟通渠道,让领导者走出办公室,亲自和员工们交流信息,坦诚、开放、面对面的沟通会使员工觉得领导者理解自己的需要和关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效的沟通在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企业把沟通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组织成员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为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5、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力作为一项资本进行投资,并通过管理使人力资本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以及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性的管理资讯。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1)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但教育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作为企业,在进行教育投资时,主要是支持员工进行在职的继续教育,在此我们所谈的教育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层面的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成本包括(a)[此篇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呕心呖血之作(wenmi114.com)-未经过feisuxs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为教育支出的各种费用和劳务即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对个人而言为因教育而放弃的收入,对企业而言为员工在受教育期间为企业少创造的价值。

    (2)培训投资,培训是直接服务于现实的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源的技能存量。培训分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使员工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设备性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哪种培训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有支付受训人员所需的直接货币成本和为培训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成本,而间接的成本或机会成本一般包括:对个人而言为因参加培训而损失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收入,对企业而言为企业因受训员工参加培训而损失的工时和收入。

    (3)劳动力流动投资,劳动力流动是现代经济社会普遍现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动态中不断的组合,形成最优配置,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对于企业而言,流动成本主要包括:劳动者在流动期间,企业损失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收入,同时新员工上岗所增加的培训费等。

    (4)卫生保健投资,卫生保健投资主要是为了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使员工保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卫生保健的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各种保健待遇。

    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它由企业中的人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并能用于他们工作的能力所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不断地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分析,本人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与效率提升
    研究所2024年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部经理任职资格
    公司网络管理规定范本
    人力资源部经理岗位知识_曹越(定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