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党材料 法律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大学生村官刘颖:同智营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夜色温柔 时间:2024-09-05 10:31:2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刘颖:同智营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本文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并根据实地下村走访调研,指出了同智营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客观环境与历史因素,为村里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及调整的重要性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它是指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其产业各层次内部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包括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

    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是在农村经济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同时又受着消费需求、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索的影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高级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农村产业结构是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农业结构是基础的基础,而农村非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沟通着全国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同样的经济总量基础上,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失调,虽然也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从整体上和长远上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差,效益低,后劲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整个农村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认真研究的战略性问题。通过下村走访,摸清村庄情况,进行如下介绍。

    2.1 地理优势:同智营村位于古云镇政府街西端,距古云镇政府仅3·5公路,是莘县乃至聊城的西南门户,处于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好的刺激了该村的贸易。此外,该村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岩盐资源,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坐落在此,三厂占地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使村里的经济产业迅速发展。

    2.2 人口状况:全村共1640口人,340户家庭,老党员占一定份额,适龄青年应征入伍两户。由于该村自主产业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少,留守村民基础好,对发展贸易具有远展目光,并抱有很大期望。

    2.3 经济状况:由于石油三厂入驻,村里大部分四十多岁村民被当作三厂驻地用工,收入有保障,条件堪优。并且村里有海峡连锁等企业开办,涉及到玻璃制品、饭店、石砖等产业,经济效益较好,产业利益蒸蒸日上。另外该村有一个小型经贸商城,十分繁华,部分村民在此经商或从事贸易工作,目前正在扩建,建成后直通村中央,形成商贸一条街。

    2.4 产业结构现状:同智营村在镇、村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天然气、岩盐资源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利用村里良好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商城、蔬菜市场,并初成规模,形成农业与贸易经济相携的产业局面,逐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村的商贸一条街正在进行规模化建设,此项目将对我村乃至全镇产业结构进行,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更好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内部因素。

    综合看来,同智营村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县市各级领导对该村发展极为关注,村里群众基础好,产业结构初具当代规模。目前,受政策、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公共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瓶颈。调查中总结出在产业结构中存在一些问题

    3.1 该村村民谋生方式多样化,工农商兼备,贫富差距较大。同智营村由于地理、资源等优势,村民很早就涉及贸易、工厂等产业,贫富差距明显呈递增状态。

    3.2 农村贸易形式较单一,供需不平衡,收入增长乏力,处于瓶颈状态。其中贸易形式以服装、菜市为主,较为单一,如不改善其产业结构,不利于长期发展。

    3.3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限制产业发展与产业调整。

    3.4 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关联度非常低,不能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3.5 农村工业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自我制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型经营非常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很低;“五小”企业比重较大,不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面临国家强制调整转向的现实;众多农村工业企业是短缺经济的产物,在当前需求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的形势下,不进行结构调整,难有前途;诸如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等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资料阅读与积累,归纳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追寻的定位原则。

    4.1 采取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特点的要求,不同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能否与当地的资源、地理、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状况相适应是农村产业结构是否具有长期合理性的基础。

    4.2 坚持二元导向原则。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同等重要,特别在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更应兼顾政策主导与市场主导作用的适宜发挥。市场导向是农业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它对商品性生产、农村工业和农村非政府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都起着导向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必须坚持

    以市场导向为主兼顾政策导向。

    4.3 农村产业部门的比例协调原则。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能做到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对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优化组合,互相促进,以实现农村中的农、林、牧、渔、工、商、运、建、服务等各个产业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4.4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即综合效益原则。结构调整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努力提高结构的社会效益,在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5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我国全球化背景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点和归宿。

    4.6 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相统一,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尤其要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粗放经营模式转向集约经营模式。农村经济不仅要有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提高,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除应注意上述几点原则外,还应做到如下调整,以确保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5.1 调整有关政策,转变政府职能;

    5.2 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推进三次产业共同发展;

    5.3 调整产业内发展重点,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道路上来;

    5.4 调整经济发展手段,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它关键在于调整政府行为,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也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政府才能在一个宏观的位置上放长线钓大鱼,实现全面和谐。

    第二篇:×××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村产业结构发展调研报告

    一、×××村的自然环境和基本情况。

    ×××村位于金峪镇所在地以南4公里处,地处渭北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90米,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年日照2400小时,年降雨量500毫克,无霜期190天。交通便利,王皇公路、黄侯铁路穿境而过,通村路基本覆盖全村。

    全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辖5个村民小组,306户,1151口人,耕地面积31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苹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养猪、牛为主;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次。全村共有大小运输户8户,个体工商户10户,民营企业两家。2024年人均纯收入5526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村的产业结构以典型的传统农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中全部为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基本空白;在第一产业内部,畜牧业产值占15%,种植业占85%;在种植业内部,传统玉米种植业占84%以上,经济作物比重很小。

    在2024年以后,我村的产业结构才了有明显的变化。至今,在果园建设方面,杂果林樱桃、核桃栽植已初显成效,但苹果树的面积逐年减少,花椒成为退耕还林又一经济效益。其次农田和蔬菜发展方面,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已成为副二代的经济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以背河大葱辐射带动的蔬菜也成为我村发展的一个方向。更多的还有一些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产业也在零星散落,同时在全村的经济指数上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

    来源。

    三、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近一两年内,我村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忽视了培育品牌,没有抓住从根源上栽植优质产品的意识,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村虽然已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牵头,乡镇相关站所、中心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以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农业普查,全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 68.5%,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服务手段落后,全村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4名。另外自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全村农业技术推广

    体制不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或者被抽调到其他部门,无法开展农业专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四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近几年来,我村着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五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村虽然有两个厂带动村经济,但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六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建议及规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要在全村组织开展一次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使全村干部、群众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树立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种意识,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调整的倾向。二是使全村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路子。三是提高全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增收致富这个道理。四是营造出一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区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而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以正确的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2.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总结我村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可试行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财政支农周转金制度,取消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拨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资法,引导农民及社会资金进行生产投入,即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一定比例由集体、农民和社会资金匹配投入,组成对特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整体。三是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多元化投资。四是以优惠政策、优势农业项目、优质服务吸引社会融资,即:广开劳动力资源市场,放宽土地使用范围,取消一切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对优势、龙头、骨干涉农项目择重优先扶持,稳住投资者。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体、农民、社会资金等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在投资方向上,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要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和培育市场的力度;既要加强有形项目的建设,更要加强信息服务等无形项目的建设。

    3.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种和先

    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当前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特优产品价格在超出同类产品价格几倍乃至十几倍以上仍然畅销。因此,要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4.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从产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这是农业新阶段区别于过去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专家测算,在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决策目标从产量最大化转变为效益最大化,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10~ 30%。

    5.运用和推广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积极性不断得到发挥。推广适用科技,促进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桥头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桥头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落实袁书记的讲话精神,打造我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实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泉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7月29日,我乡召开关于“围绕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大摸底、大调研、大讨论”动员大会。组织30名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填写《万泉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摸底入户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确定我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扎实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建设。

    8月1日至8日,2名包村干部组成调研队伍前往桥上村驻村入户走访,通过大力宣传、召开户代表座谈会、入户问卷调查等,了解该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基本情况

    桥头村位于万泉乡西南方向,孤峰山阴坡,海拔800余米,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5个居民组,1

    250户,950余口人。耕地面积3300余亩,共有深井4眼。

    二、摸底汇总情况

    桥上村总户数250户,入户183户,占73.2%,并户17户,占6.8%,无劳动能力(常年在外)50户,占20%,从事农业生产476人,占63.47%,经商打工63人,占8.4%,旱地2575.4亩,占总耕地78.04%,其中,水果1306.6亩,占50.74%,蔬菜724.9亩,占28.15%,粮食474.4亩,占18.42%。在你认为种植什么作物效益高,见效快问答中,同意种植西红柿133户,占72.68%,大葱7户,占3.83 %,苹果40户,占21.86 %,梨1户,占0.55%,玉米1户,占0.55%,桃1户,占0.55%。通过调查,76.51%同意将蔬菜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在你认为制约发展农作物的主要原因问答中,认为缺水179户,占97.81%。缺技术144户,占 78.69%,缺资金98户,占53.55%,缺市场30户,占16.39 %,缺组织10户,占5.46%,缺地1户,占0.55%。通过调查,认为缺水和缺技术是制约该村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你需要政府从哪及方面予以扶助问答中,认为需要灌溉179户,占97.81%,技术指导144户,占78.69%,小额贷款101户,占55.19%,拓展市场29户,占15.85%,劳动力32户,占15.3%。通过调查,认为政府应从灌溉、技术、小额贷款几方面进行扶助。

    在你愿意加入哪种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从事生产销售问答中,同意加入西红柿合作社110户,占60.11%,大葱10户,占5.46%,苹果51户,占27.87%,梨1户,占0.55%,养殖7户,占3.83%,桃1户,占0.55%,蔬菜1户,占0.55%。通过调查,有户同意加入蔬菜合作社。

    在你认为在农村发展、和谐、稳定上存在着哪些问题问答中,通过调查,认为

    三、效益分析

    通过为期一周的进村入户调查,桥上村主要发展蔬菜,其中以西红柿为主。目前,我们大力推广发展的西红柿正常情况下亩产在2万斤左右,以去年平均价格0.6元/斤计算,年收入1.2万元/亩,除去投资3000元,纯收入在9000元左右,如果水利能保障、技术措施能跟上,我们的发展前景会很乐观。

    四、前景规划

    利用五年的时间,我们的西红柿发展将会产业化、规模化,如果按人均0.8亩西红柿种植面积计算的话,人均纯收入可达7000元,这样到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调研员:李英丽 郭晓红二0一一年八月九日

    第四篇:张营乡刘营村调研报告

    张营乡刘营村调研报告

    青干三班学员孙树其

    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我于11月12日入驻张营乡刘营村进行实践锻炼,入村后我利用5天的时间,深入到部分党员、群众家中通过听汇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获取了刘营村整体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并结合这些材料深入分析了刘营村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展好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刘营村基本情况

    1、概况

    刘营村与张营乡政府所在地张营村相邻,全村150户,人口606人,劳动力37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年流量65人,耕地899亩,下辖3个村民小组,党员21名。已通公路、自来水。

    2、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以农业为主,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850亩以上,近年发展西红柿大棚6个,机井17眼,其中深井一眼。2024年人均纯收入1375元。

    3、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刘营村党支部共有3名成员,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刘华岗同志兼任,另有支委、村委2名,均交叉任职。刘营村“两委” 1

    在刘华岗的的带领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全村共有党员21名,预备党员2名。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没有集体资产,没有收入,可支配收入有限办公经费紧张,办公条件简陋。由于集体收入匮乏,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债务累累,导致修桥、铺路、医疗和教育设施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加之一些村民经济上并不宽裕,对频繁实施的新型合作医疗、新农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等公益活动热情不高,致使各项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2、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刘营村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高效农业方面发展落后,虽然新发展了6个大棚,但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纯农业的发展模式很难使经济的发展有大的飞跃。

    3、基层党建薄弱。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仍然不够强,有个别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创新不够大胆,致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村级阵地建设滞后,至今没有自建“两室”,仍然依靠租赁;党员成员素质低、年龄结构老龄化,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缺乏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

    4、干部责任心欠缺。党委政府布臵的工作执行能力不高,上级分派任务到基层,基层的干部就开互相的推诿,不能够予以重视,最终导致工作不能按时的完成。

    5、远程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村里虽然拥有了远程教育的平台和载体,但是几乎没有使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6、村民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由于在家的村民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村里缺少文化生活的载体,大多数时候以打扑克、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生活。导致少部分村民缺少脱贫致富的意识,没有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也是全村发展步伐滞后的原因之一。

    7、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党支部和村委会没有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

    三、对刘营村发展的建议

    1、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可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能人带动、建立合作组织,发展村级特色经济,打造特色产业,既可增加本村收入,也可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充分利用我村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发高效农业,加强经济作物新品种推广,发展规模反季节蔬菜大棚。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

    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行“四三二一”运行机制,发挥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加强阵地建设,争取项目“两室”。让全村党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推手,为新时期推动我村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争取上级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有限的可用财力,全力搞好村级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可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办好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大事。

    5、强化村干部责任心意识。一是实行定期坐班办事制度,并记录工作日志;二是提高村干部自学积极性,在会上让村干部走上台,汇报本村工作情况,在村社为农民讲解国家惠农政策,使村干部学习自觉性得以提高。不断深化“创先争优”、“三双”、“对标”等系列活动,真正让党建工作在基层叫得应、进得去、办得好、看得到,有效推进基层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6、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一是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如实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内容全面完整,公开时间及时,重点公开上级下拨的款项内容,彻底消除群众心中疑虑;二是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村级财务走上规范化道路。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审计、专项

    财务审计。对农村离任的村干部在任职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专项财务应逐项进行审计;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村干部有违反规定虚报、谎报、白条子入账和贪污、挪用村集体资金等问题的,无论其平时工作好坏,个人感情的深浅,均要及时对其作出处理,使其不敢谋私利。

    7、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高村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8、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建设和谐村庄。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村民参加农村医疗保险,把这些惠民政策真正地宣传到位,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对村民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遵纪守法意识,维持良好治安秩序,构建和谐形势。

    第五篇:环保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局办公室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当今社会城市化发展成为主旋律,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城市的运转在很大程度是完全依赖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煤炭、天然气、水等能源的日益减少支持着我们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大多以生活办公中的能源消耗为主而办公能源消耗占主要部分,办公室节能成为节约能源的一大战场。

    一、现在的办公室场所不但建筑面积宏大而且中央空调、装饰灯具成为必备设备。一到晚上或是重大节假日,灯火通明煞是好看,殊不知需要耗费多少电能?我认为要在办公楼或着说办公室中做到节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文件或政策支持,对办公场所的内装外装饰用灯具和空调及耗电设备的大小作出明确规定,并对超标配备的给予罚款或其他处罚。对于执行相关标准的办公场所给予奖励。

    2、提倡办公场所的建筑材料必须用节能环保材料,对于用节能环保材料的给予资金奖励或税收方面的减免。

    3、可以探索对整个办公楼或商场等大型楼群实行用电总量控制,以月或季度为单位计算总量。

    4、延伸到其他行业也是这样例如企业也要在政策和法

    律层面作出明确规定,对采用新技术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的企业给予法律政策上的支持。现在环保系统执行的以奖代补等政策就非常好,建议将这一政策扩大行业支持。使之成为覆盖全行业的鼓励使用情节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好办法。

    二、水资源缺乏正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现在办公场所或大型商贸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现在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从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措施。

    1、我认为对这种公共场所应该实行水量的总量控制,每月或每季度不能超过多少立方。

    2、对公共场所实行差额水价,征收比居民要高的水价。



    推荐阅读:
    大学生村官刘颖:同智营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广东一大国隆日用品有限公司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亮点
    成本管理建议
    文明礼貌演讲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