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装修合同 承揽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2024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报告[5篇范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日斜阳 时间:2024-06-25 01:39:4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报告

    2024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按照《行政审批局关于做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分工任务的函》和《关于创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全面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持续推进服务渠道。依托领导信箱、互联网、微博微信、新媒体等载体,畅通并拓展群众诉求,通过新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窗口等方式,加大对省政务服务网、“天府通办”app等办事渠道的宣传,提升群众和企业知晓度。持续抓好热线知识库更新和受理、办理、反馈、回访、重办、办结等工作。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省、州、县“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一是平台向基层延伸。强化乡镇主体责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齐满足工作所需的设施配备,全面推进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政务外网全覆盖,行政效能视屏监察系统全覆盖,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更新升级并全面开通运行,实现县、乡、村政务服务中心互联互通,缩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距离。二是权力向基层延伸。各行权部门自查的方式,全面排查全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通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事项授权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三是办事流程向基层延伸。编制事项公开服务办事指南手册,发放13个乡镇便民中心,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实行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切实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四是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原则。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即部门(单位)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向审批股集中、审批股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进驻事项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中,事项进驻到位、人员派驻到位、对首席代表授权到位原则,将全面实现线上一张网、线下一扇门。

    (三)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标,正在梳理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高频事项清单,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梳理县、乡(镇)、村同一事项县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事项清单;梳理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一证通办”“一照通办事项清单”,积极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部分事项仅需凭营业执照和居民身份证等就能“网上办”“掌上办”。

    (四)加强推进“一卡通办”。争取在年内梳理形成县“一证通办”、“一卡通办”、“一照通办事项清单”,积极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部分事项仅需凭营业执照、社会保障卡和居民身份证等就能“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掌上办”。

    (五)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改社区和村(社区)调整工作,整合“六站一平台”配套建设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站综合服务设施,将积极给县委政府汇报,为每个村在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中争取2万元的经费,待资金到位后,在2024年,依托全县村(社区)级活动室,完成89个村,3个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将配合其余相关部门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编制一部办事指南、一张明白卡、一本台账、制作一个公示栏。

    (六)推进“12345”服务热线。积极做好圣洁“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省“12345”热线平台对接工作,实现热线数据全量归集应用。圣洁“12345”政务服务热线目前受理工单共139件,办结、回复139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

    (七)按照政务服务“好差评”原则。县政务服务中心、13个乡镇便民中心已全面覆盖“好差评”评价范围(自建系统)。评价标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较差”和“不满意”5个等级。评价依据为,根据办事流程、服务办理和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便民度等政务服务评价指标。由于我县“好差评”是自建系统,目前因资金原因无法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已经按照州局下发的《政务服务统一“好差评”平台评价二维码》转发至中心各部门窗口,要求将二维码张贴在办事窗口显眼处,积极引导办事群众评价,确保差评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确保评价满意率达95%。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权力规范运行。督促各行权单位优化行权平台建设,强化事项在线受理办理和行政权力网上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正在整理《高频事项精简材料清单》、《容缺受理事项清单》、《一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同一事项县内无差别、同标准受理清单》等全县精简纸质申请材料清单,进一步减少申请人实际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和繁琐证明,为下一步达到“零材料提交”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全面推进“好差评”端口对接。按照州局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好差评”端口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办事群众评价及时反馈,确保政务服务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三)推进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为每个村在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中争取2万元的经费,待资金到位后,在2024年,依托全县村(社区)级活动室,完成89个村,3个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

    (四)扎实开展其他工作。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和工作安排,扎实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引导部门平台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全面实现政务事项100%“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其他各项工作。

    第二篇:平安建设暨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9月10日,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召开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动员部署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县创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动员部署暨县2024第8次依法治县工作例会精神,安排部署我局平安创建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工作,动员全局上下奋力开展此项工作。目前,我局正在草拟《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平安企业建设工作方案》,让各企业认识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与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企业单位参与社会治理。

    (二)明确目标 ,狠抓落实。一是明确任务,制定工作目标。按照县平安建设暨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局从这个月起,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上商贸企业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总体目标是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我局坚持把“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稳定压倒一切”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全局中心工作抓落实,真正做到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同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社会治理责任制的落实不放松,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把社会治理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与干部的工作目标考核相挂钩,进一步把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社会治理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社会治理的各项措施上来。三是健全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为确保我局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各股室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做到社会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确保平安建设落到实处。四是注重宣传,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了让企业深入了解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我局正在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营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氛围,提高了企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调动企业单位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平安建设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此项工作现还处于起步阶段,以致于部分干部认识不够到位,不能主动投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在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营造氛围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针对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开展整治,深入排查摸底,加强安全生产检查与防范,坚决消除不安全隐患。

    第三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心得 体会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从价值维度、制度维度、主体维度、文化维度去认识和理解,有利于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实践逻辑和基本要求,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使全社会在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价值维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看,社会治理首先要解决“为谁治理”的问题,这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芒,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尊重人民群众情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同时,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这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

    制度维度:法治建设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力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其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强化依法治理至关重要。社会治理目标是建构一个善治的社会,而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积极践行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善治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如果没有法律的维持,善治社会就不可能形成。因此,社会治理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托,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同时,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更好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

    平,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对于社会治理,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制度层面,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促进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协同发力,才能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一方面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及时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加强疫情防控配套制度建设,确保始终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促进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实现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一批高科技成果在战疫中大显身手,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主体维度:责任担当与治理能力缺一不可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征。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取决于治理主体的人格和能力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诉求也水涨船高,对治理主体的人格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人格要求的核心,就是是否有强烈的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否具备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学习研究、形势预判、群众工作、执行落实等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社会治理主体包括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畅通渠道,支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社会治理的参与机制、协商机制和反馈机制,让城乡居民、社区、地方、行业和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并在治理实践中实现有效合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文化维度: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间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期发展、不断改进中循序生成的结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区别于其他任何社会制度最显著的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灵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更好发挥其价值重塑、培根铸魂的功能。要本着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原则,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摒弃与时代要求不符的陈规陋习,广泛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有益营养,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治理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总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既要批判继承,也要创新发展,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加快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第四篇:市委宣传部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汇报

    市委宣传部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市委宣传部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谋大事、抓重点、攻难点,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点创建中宣传部相关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政治建设,提升理论武装工作向心力。

    一是着力提升理论学习水平。坚持中心组“三位一体”学习制度,推动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巡听旁听、调研、讲党课、考勤等制度。二是着力增强理论宣讲创新力度。打造“1+3”宣讲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宣讲“七进”活动,全年开展各类宣讲1500余场次,受众5万人。

    (二)注重主体责任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引领力。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抓好上级党委巡视组专项检查意识形态领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增设意识形态工作科。二是强化阵地管控。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预警、处置等制度,针对论坛、讲坛、讲座等意识形态阵地出台管理细则。三是狠抓工作落实。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会,将意识形态工作考评机制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对市委办公室等21个部门和6个县(市)区机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违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三)注重内宣外宣建设,提升舆论引导工作影响力。

    一是抓好主题宣传,围绕“两会”“一带一路”等重大活动,邀请中央、区、市三级媒体进行集中采访,报道XX市稿件4500余篇。同时将直播现场搬进社区、走进群众,围绕热点难点问题,举办“整改创建文明城市大家谈”直播节目4期。二是抓紧外宣契机,国庆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等栏目将镜头对准XX市,先后6次直播报道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情况。三是抓实媒体融合,制定融媒体中心改革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陆续挂牌运行,县域媒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四)注重核心价值建设,提升道德建设工作凝聚力。

    一是做好道德模范选树工作。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第六届最美XX人”等典型模范推荐评选工作。共推荐全国、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24人,评选出“最美XX人”61人、“最美集体”1个。二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举办了集体婚礼、老人集体庆生宴等活动。目前,全市28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白理事会,修订新村规民约,天价彩礼基本得到遏制。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印发《XX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金凤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县区,截至目前,县(市)区相继成立1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五)注重文艺精品建设,提升文化发展工作创造力。

    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逐步增强。对纪录片《我的城》等14部文艺作品、“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重大主题宣传等30余项重要文化活动扶持资金共计848.4万元。创排大型红色革命舞台剧《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一批优秀剧目。二是重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等9项大型文化活动。围绕民族团结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少数民族迎春大联欢晚会。成功举办“中国XX2019第三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文旅活动56项近百场次。

    二、存在问题

    与此同时,我市相关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武装工作学习质量不够高、效果不够实,一些学习活动结合工作实际不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传导还不彻底,阵地管控仍有盲区;舆论引导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媒体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水平总体不高,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质量还不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还不明显,文明城市创建质量不高,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的覆盖面还不够宽;文化事业整体上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化产业规模偏小、贡献率低,与首府城市的经济总量不相符等。

    三、2024年工作预计完成情况

    (一)理论武装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预计到2024年,我市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马克思理论研究保障制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制度得到扎实落实。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和机制能够切实发挥起作用。

    (二)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届时,意识形态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协调联动、各类阵地审批备案等机制、制度已经得到细化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三)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升。

    届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原则毫不动摇。正确把握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4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宣传节点,重点挖掘XX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亮点成就,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切实发挥作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得到完善。

    (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延续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XX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紧密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培养起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建成并发挥作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有所探索突破,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文艺精品。打造起文化、旅游、体育、广电等多领域集聚融合的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第五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报告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报告

    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xx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和“重要窗口”建设添彩。

    一、健全处置高效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一)健全政治安全体系。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巩固提升路地警务融合改革、人员密集场所“四联三防”建设、“xx”快速反应圈建设等工作。深化反邪教斗争,扎实推进“关爱之家”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市“智慧防线”建设,提升人民防线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和合化解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社会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敏感案(事)件“应评尽评”。总结提升推广我市防疫维稳工作经验。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实行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包案化解”。深化诉源治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全力打造调解工作xx品牌。

    (三)健全经济金融涉稳风险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回溯、打击经济犯罪联席会议等机制,创新推动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政法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深化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项目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十大行业乱象整治,出台落实长效性、规范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扫黄打非”“缉枪治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专项打击整治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挂牌整治机制,完善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动各类治安案件不断下降,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二)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健全“精密智巡”机制,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网格等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完善市级统一指挥、合成作战、专业研判、分类打击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合成作战平台,提高对大要案、多发性案件的防范打击能力。健全网格综合治理体系,坚决打击遏制各类网络违法犯罪。

    (三)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举措,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深入推进预防“民转刑”全民大行动,“民转刑”命案得到有效防范。

    三、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十大标志工程、百个重点项目、千个样本点位”的“十百千”工程,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聚焦深化治理体制性机制性难题、基层基础工作短板、影响市域安全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全民参与,乡村联动、三治融合,全科网格、责任捆绑,源头管事、就地了事”的xx版新时代枫桥经验。到2024年,达到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要求。

    (二)推进“一四一”工程。构建市级统筹、县级实施、乡镇(街道)主抓的工作运作机制。加强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规范提升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运作管理。总结推广抗击疫情网格管理经验做法,严格落实全科网格地方标准,持续深化网格责任捆绑制度,强力推进“党建+网格”工作,健全完善专职网格员职业保障。

    (三)推进“两智融合”。一方面,依靠群众智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完善民主协商体制,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协商,画好“同心圆”。探索“群团+”工作模式,培育壮大一批社会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突出智慧治城,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能效。加快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广应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实施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推进xx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城市大脑提升雪亮工程整体效能,加快推进网格地图和标准地址库建设,建立社会治理风险监测预测模型,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

    (四)推进“三治融合”。加大“三治融合”模式建设推广力度,推广运用“三化十二制”“民主协商议事制度”“社区治理委员会”等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推动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垦荒精神”等优秀文化资源,建成一大批“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探索完善执法司法公正评价制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四、健全平安xx建设工作体系

    (一)规范提升大平安建设机制。加强党委对平安xx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健全风险共防、难题共破、责任共担的部门协作“大联动”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平安建设定期通报、重点约谈、挂牌整治等制度,完善常态化平安暗访机制,加大考评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平安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规范提升精准化行业监管体制。深化基层和系统平安创建工作。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持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治行动,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风险,促进多类事故持续下降。重拳整治“三无船舶”“两船”等隐患,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提升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措施,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规范提升平安队伍建设。实施以“凝心聚力工程”“战斗堡垒工程”“雁阵领航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品牌创优工程”等“五大工程”为主要载体的政法队伍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党组织配齐配强政法委员,完善司法辅助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健全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政策,完善社会治理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平安巡防队、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动平安建设力量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推荐阅读:
    2024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报告[5篇范文]
    查摆问题自我剖析材料
    2024年党建工作要4
    最新社区党支部2024年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
    建党99周年专题党课严以律己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会干部讲稿
    上一篇:2024年党建工作要4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