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问候语 五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2024年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字优秀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无殇蝶舞 时间:2024-06-25 14:00:59 下载.docx文档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字篇一

    01卷《祖先》

    这一卷中有一个新的看法,即我们的祖先女娲、夏娃、伏羲并非指特定的某一个人,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对祖先的统称,他们可能在不同地点同时或者先后出现的一群人。应该是女娲们,夏娃们,伏羲们。祖先都是来历不明的,说不清道不明。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的都一样,所以何不把他们的名字看做是一个代号,而非确定的个人。因为最n次方那个祖先已经无证可考,去追究便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所指代的社会发展时期已经脉络清晰了,即母系、父系、族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时代的更迭,朝代的变换,每一次都需要大动作的“改革”,或实行新政,或否定前朝,用以显示改对了,换对了,至少比之前的好,是英明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出现体现了智慧,智慧是如何产生的?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尧舜禹夏商周,夏禹的水利技术,殷商的青铜技术,周代的农业技术。

    书中给我们列出了时间表,约五万年前,母系社会出现;约一万五千年前,母系社会结束,进入父系社会;当代我们倡导男女平等,是否再过五万年,可回归到“母系社会”?其实上一句的“母系社会”与五万年前的母系社会并非同一个意思,而是指没有了权力与统治。

    02卷《国家》

    首先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在初高中政治课上已经学过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行使国家的根本属性。可能我上文中说的5万年后的“母系社会”也包括了阶级的消失。在5万年前的母系社会里面没有阶级,有的是对生命的崇拜。书中给出了国家的解释:依靠公共权力和公共规则,按照公共规定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关。

    美国国家精神:独立、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法治。《独立宣言》和国家宪法是美国的标志: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每个人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自己中间建立起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中国国家精神:我在想中国国家精神首先想到的是这12个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信我们从小对很多事情都感到过好奇。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此卷中有解答。中国,最原始的意义来源于城市,或中心城市,而且是天下或世界的中心。远古的地理位置在西周,甚至具体地点就是洛阳,因为周公营建成周洛阳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天下之中。于是他们“宅兹中国”,这边是“中国”一次最早的出处。

    03卷《奠基者》

    为什么以前古人有名又有字,是什么意思?我也一直很希望给自己取一个字。03卷《奠基者》中介绍,在男二十,女十五的年纪,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把头发盘在头顶,叫“束发”,然后女子叫笄;男子戴帽子,叫冠。第二是请嘉宾为他们起一个字。名是卑称,字是尊称。前者用来称呼晚辈学生子女和自己,后者用来称呼同辈和同辈以上的他人的。有了字,就可以进行社交,意味着成人。

    易中天先生采用了很多金文,甲骨文,通过字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其含义及其演变,告诉我们历史的秘密。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字篇二

    lt;易中天中华史>,这是一部适合略有基础的但是又急需普及历史知识和观念的人群甚至也适合读书时间少的人。如果您不在此列,以下内容可以全部跳过。

    易中天中华史计划共36卷,至今才写完第六本,分别是《祖先》、《国家》、《奠基者》、《青春志》、《从春秋到战国》、《百家争鸣》,还不包括一本薄薄的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总序大概三万字左右,其它每册约十万字。

    在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的作者后记中,易中天提到了一部好的史书的标准:有史观,史观是灵魂;有史识,史识是骨骼;有史料,史料是血肉;有史感,史感是神采。秉承之前《品三国》系列生动有趣的说史风格,易中天将历史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的的人来关注历史、了解历史。

    我们需要严肃的历史书,让我们能以史为鉴,对历史充满敬畏。但我们也需要轻松、入门、引导型的历史书,让历史常识得到普及,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多读历史,树立起自己的历史观。若历史永远都是一堆枯燥乏味的名字,繁琐艰深的文字,那不论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多么光荣伟大、优雅有趣,读者都提不起兴趣。

    然而好的书,也并非适合每个人。有朋友听过我推荐易中天中华史,就去买来读。结果发现此书史料甚少,不合自己口味,随便翻过几下就束之高阁了。也有朋友本身酷爱历史,常常阅读各种专门史,少数民族、服饰、器物、饮食等方面的专业史书,便对易中天中华史不屑一顾。在此,我总结一下此书的几点特点,给大家做个参考。

    首先是内容上的宏观性。宏观性集中表现在第一二册以及总序言中。总序言中分析比较了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华夏文明三大文明体系,认为“只有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种类型、三个时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时具有世界性。因此,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体现,当之无愧地可以成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们民族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这就是作者认为的中华文明的位置。另外,在《祖先》和《国家》两卷中,将中华民族的发源于其他古老民族和文明的发源做了比较,甚至互相印证,将中华民族的史前史放到人类发源的体系中去考察,互相印证,互为参照,梳理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和国家的发源和演变过程,有不少新鲜的观点。要理解这种宏观性,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学、人类学的基础知识,才不会被作者跳跃的思维弄的一头雾水。

    其次,注重史观,脉络清晰,逻辑严密。如果想要通过阅读一本书,就了解了历史的全部,那几乎没有一本书能够到达这个要求。编写一本史书,必须要有自己的脉络和逻辑。如何勾勒历史,不失真、不偏颇,有自己的观点,是作者在下笔写作之前就要认真考虑好的问题。我们民族早期的史书有两种范例,一种是编年体,以时间为线索;一种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而易中天中华史,则是以总结和判断为落脚点。他先根据时间划分大的段落,每一卷讲一段时间的历史。时间段上的划分大致与我们“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的基本常识一致,每一卷对应一个时间段。每一卷又为一个重要观点所统辖,在这个重要观点下,又分出几个小的重要观点。再往下就是一些典型的史实、史料的支撑。史实、史料的罗列都不是根据时间的线索。而是围绕着一个个观点主题(或者说是一个个故事的中心)而展开。比如第三卷《奠基者》,着重叙述的是周文明的建立,即中华文明的核心来源。第四卷《青春志》所要表达的是:人之初,性本爽。东周时,男子义气血性,女人浪漫多情。书中分别描述了刺客、情人、战士、人臣、使节、鬼神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体现了那一时期的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社会风尚。

    再次,不变的是史实,创新的是角度、观点和梳理的脉络。我们笼统的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第一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次思想大爆炸时,但常常被数不清的国家、英雄人物、哲学思想流派搞得晕头转向,迷雾笼罩。易中天中华史对这段长达五百年的历史分为两个部分来描述,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分析的是制度的流变、政治的更迭,这是一部大国崛起的历史;第六卷《百家争鸣》则着重分析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大爆炸。不能采用全部史料,那就必须有所选择。在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的后记里,作者也列出了选择史料的标准:首先看是否不可或缺;其次是代表性、典型性和故事性;第三是可读,尤其是要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

    以上三点足以证明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适合略有基础的但是又急需普及历史知识和观念的人群甚至也适合读书时间少的人,因为每卷书才十万字,文字也足够有趣。我一般用半天时间就能读完一本。

    易中天中华史很长,据说要写三十六卷,但是这部书也薄,毕竟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不是一部书就能完全囊括的。我认为这部书的意义是梳理了清晰的历史脉络,并且分析了重要的历史节点,辅以史料,语言又足够有吸引力。若真要认真了解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光是读一本史书是不够的,在易中天中华史的引导下,会找到阅读历史的突破口和兴趣点,从而按图索骥,自发去找寻和发现我们魅力十足的千年文明历史。



    推荐阅读:
    2024年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字优秀
    最新导购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二十一篇)
    长城导游词作文500字(五篇)
    万盛石林导游词1000字 贵州万峰林导游词(八篇)
    三峡导游词 写一段三峡的导游词(3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