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策划书 银行信托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副市长在市政协“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竹清香 时间:2024-08-14 22:00:2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副市长在市政协“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25日)

    副市长***

    各位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们:

    受赵市长委托,十分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专题议政会。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市政协召开这次“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题议政会,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是积极推动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具体举措,必将为我市进一步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明确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了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战略部署,并将其作为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我市顺势而为,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快了实施“一区三带”、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带的步伐。这次专题议政会议程安排紧凑,开得很好,富有成效。昨天,我们实地考察了****等5家大型企业,今天上午和刚才,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政协委员站在推动****加快发展的高度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深受教育和启发,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发展和全市284万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席就如何加

    1快推进蓝色经济区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下步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后我们将会把这次专题议政会精神专门向市政府领导班子做好汇报。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对政府工作给予支持和监督的各位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特色和优势,团结和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政协组织积极开拓履行职能的新途径,通过多种形式,为委员们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搭建新平台、开辟新渠道,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固树立起了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奋勇开拓,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市政协召开的这次专题议政会十分及时,十分重要,是一种很好的参政议政形式。各位委员对当前我市面临的发展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紧紧围绕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提出了大量科学性高、针对性强、可行性好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这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凝结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对****发展的深刻思考,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对大家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将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梳理、归纳和吸收,特别是其中条件相对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要尽快落实。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下步,政府工作将按照胡总书记的这一总要求,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一是要主动协商重大问题。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协的政治协商,在重大问题上充分听取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政府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二是要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继续扎实做好提案办理工作,积极采纳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付诸实施,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积极支持参政议政。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不仅为政府工作提供了广泛、可靠和重要的信息资源,集中反映了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而且能够促进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工作中要提供多种平台便于委员参政议政,高度重视政协参政议政成果的研究、吸收和转化,积极采纳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鼓励和支持委员们更多地建言献策。

    今天有幸参加这次专题议政会,感到收获很大,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希望各位委员在今后工作当中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建言献计,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市政协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通报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发展”的基本情况,×位常委围绕本次专题议政作了发言。先伟同志所作的情况通报,让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前的情况,更有利于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此次专题议政,由×同志牵头,前期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调研对比分析、召开座谈会讨论等,统筹安排把工作做得比较细致。从发言情况来看,效果也不错,分行业和专题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思考,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对策建议。这也是我们政协搞调查研究、搞专题协商应该秉持的原则和方法。我始终觉得,我们政协的调研必须要下深水,这样才会摸清摸准情况。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营商环境在发展的大潮中有过傲人的成绩,秘诀在哪里,核心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过去凭借减税让利,通过拼资源、拼政策换得了外商投资的青睐;今后更需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营造持久的吸引力。”纵观我们的发展历程,就是改革的过程,就是开放的过程,也是营商环境改善和优化的过程。

    就全国而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都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痛点难点,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面改革。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政府投资条例》《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通过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举措,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体系,激发市场发展动力和活力,从而固牢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发展高地。

    就全省而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抢抓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聚力“全域开放”发展战略,打造西部开放发展新高地目标,持续不断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去年,省政府印发了《×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4—2024年)》,提出26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并附带5个专项行动方案——《×省政务服务对标专项行动方案》《×省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专项行动方案》《×省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方案》《×省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省推进“一网通办”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项具体措施,聚焦全省营商环境当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召开了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进一步明确了全省

    “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

    就×而言,作为新建市,20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当年,“三年树形象、五年大变样”“艰苦创业、苦干兴区”的目标和信念,既是我们最大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更因此而锻造出了超凡脱俗的干劲儿、拼劲儿,也创造出了“×营商环境”。当年,在无基础、无实力、无优势的情况下,×开创性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国是先例、在全省是首创,成为各级各地学习的范例;还率先建立365政务服务中心,一年365天,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天天为群众、为企业服务,把“马上办”做到了极致,全国各地来×学习;当年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投资三十多亿元的启明星电解铝项目搞定且落户×,并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等等,×人当年创造了这么多的“×经验”,靠什么?靠闯、靠试,靠拼、靠干,靠诚信、靠诚意,靠快速、靠效率!之后,×众多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实现“两集中”,工业实现大飞跃,工业强市初见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在当时的政策背景和大环境下,有些东西似乎不符合所谓的规定和条条框框,但结果逐步合规了、逐步合法化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人民,看准了就奋勇向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改善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才有了数千亿的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落地,才有了通威集团从接触到谈判,从签约到落地,从开工到投产,仅仅

    1年时间的“×速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业绩,我个人理解,核心在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全市上下特别是全市政协系统应达成基本共识,市委市政府是非常开明、开放的,是有魄力、有胆识的,多数部门、多数干部是敢作敢为、担当有为的!市委×届×次全会,吹响了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都市圈副中心”的号角,标志着×驶入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今年又遭受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怎样持续保持和提升优良的营商环境,确保我市经济长期向好态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夺取“双胜利”,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全市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和重要考验,尤其政协人要想清楚、看明白、提建议,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支招。

    二、×营商环境在前进中遇到了新困难新问题,症结在哪里,值得思考和研究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从近年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用力服务投资项目建设、全力保障服务民生等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市纪委监委还专门出台了《×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是在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释放了政策红利,催生了经济发展新动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各项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应当说,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不可否认,但是不是最好呢?肯定不是的。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呢?当然可以。从刚才各位委员的发言情况来看,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开放发展”工作上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全省考评中靠后(2024年全省第×位),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别人能办的我们不能办、别人办得到的我们办不到?为什么说的是限时办结、可总是要拖延?为什么落实政策只讲条条框框、不研究执行的策略?我想,恐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艰苦创业的担当精神有所减弱。

    建区设市20多年来创造的“×精神”是全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本应在前进中越来越丰富和充实,可事实上在逐步被消耗和流失,尤其对少数部门和干部而言,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不求回报的敬业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是在做加法和乘法,而可能在做减法甚至除法,有的人为了求稳宁愿到清闲部门、清闲岗位,或为了求稳则少干事、不干事,总是怕这怕那。这是奋斗的精神状态问题,是根子所在。

    二是行政审批的办事效率不高。

    学习先进地方,我们也推出了“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好东西,但是不是不折不扣落地了呢?在与企业和群众接触中,普遍反映,规定是规定、要求是要求,并未全面实现,甚至有的部门有的科室,某个人出差了或生病请假了,居然就办不了事了,一天找不到人,两天找不到人,大家意见很大,还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水电气报装时效过长等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并不浓厚。

    总的来讲,为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各区县委政府是非常用心用情的,多数部门、多数同志还是非常卖力用力的,但有的部门、有的人“怕”字当头,执行政策,机械照搬、只讲原则,不讲策略、不讲灵活,让好的政策得不到好的落实,所有这些可能是个别部门、个别科室、个别人,但破坏力极大、影响极坏,群众在受访中肯定打个“不满意”。这是服务的软实力问题,是关键所在。

    四是优惠政策的优势还不明显。

    比如,我们的登记税费较×、×、×、×就高一个百分点,无疑是加重了企业税费负担。这是服务的硬实力问题,是企业的利益所在。

    这些问题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发展中必须逐步或快速解决的,有差距不可怕,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各级各方面都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升。

    三、×营商环境要更优更好,破题口在哪里,关键在于落实好执行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市委×届×次全会作出了《坚定贯彻×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都市圈副中心的决定》,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都市圈副中心”这一发展定位,明确了“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的发展战略布局和做强“一市一地一区一城”的四大战略支撑。要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完成好目标任务,就必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刚才谈的一些问题和差距,结合×实际,我提几点工作建议。

    第一,坚持念好“闯、快、干”三字经,继续传承好“×精神”。不论是×23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上海浦东、广东深圳等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要有“闯”的精神。要敢闯敢试,在闯中、在试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改进问题,把不敢想的想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做不到的做到做成做好。

    ×作为×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可以充分学习借鉴,打破固有的壁垒,把“自由”二字和“先行”的要求做活做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斗志奋力改革。二要有“快”的速度。快就是机遇,快就是效率,快就是廉洁。对于企业而言,很多机会和机遇耽误不起,必须以快取胜。近年,我们也创造了不少“×速度”的案例,应进一步总结经验,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把个案的 “特殊化”变成众案的“普遍化”,负面清单可以再清理再减少,让各类约束少点少点再少点,预审制度继续向纵深推进,尤其坚决杜绝互为前置的“怪象”。三要有“干”的拼劲。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早早地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他们的干部职工及创业人,精气神十足、干劲十足,他们敢干、苦干、实干、巧干,没有因为早已是全国标兵而骄傲,没有因为改革的坎坷而放弃,没有因为任务重压力大而抱怨。×近两年在对外开放上已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非凡的实绩,广大干部也付出了不少,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不是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必须长期保持奋斗姿态,以忘我的精神投身事业,以干部的辛劳换来发展的新飞跃。

    第二,要进一步转观念,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要重点坚持看齐×、对标国际,结合《×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工作要点》要求,全面摸排当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全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提升政务服务履职能力。要着力在平台系统等硬件设施、人员素质培养上下功夫,突出标准化、法制化、程序化建设。要依托成眉同城,深化与

    ×的合作融入,共建成眉营商环境最优区域。要落实好各项政策,全力服务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落实,切实深化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在降税减时上下功夫,继续喊响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打造高效便利窗口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水平。要不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提升全市金融产业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能力,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

    第三,要探索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工作。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就是要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发展、监管与服务为基准,进一步推动压缩审批、登记等事项办理程序和时间,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的目标。创造宽松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打造便捷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形成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国际上都在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要不我们国家去年怎么能排名全球第31位呢。世界银行发布的《2024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继

    2024年大幅提升32位后,2024年又跃升15位,升至全球第31位。世界银行称,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国家要建立符合国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我们也要探索建立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这方面目前我们×应该说还是个薄弱环节。

    第四,全市政协系统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有所作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决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届×次全会决定精神,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和战略布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尤其要在助推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发展,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上献计出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可以作为大家今后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的委员和常委中有不少企业家,你们都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细胞”,对于营商环境,你们最有发言权。希望你们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展好企业的同时,也应该在提升优化发展环境上多关注、多思考一些,多提实际可行的对策建议,帮助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从而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服务和发展环境。

    今天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三篇: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

    突破重点实现海陆统筹发展

    胶州市市长 刘赞松

    胶州市地处胶州湾核心圈层,对内是环湾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产业高地,对外是青岛辐射内陆联动发展的海陆枢纽和开放前沿。近年来,胶州市充分挖掘陆海统筹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海凭湖沿铁路,构建起110平方公里的“三大发展平台”,为融入青岛环湾型城市布局、纵深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动了强力引擎,带动形成了沿海岸线纵深布局的17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开启了我市由陆域支撑、腹地拓展到陆海统筹、一体联动的跨越发展新局面。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7.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标志我市已整体跨入“工业化调整优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的新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更为我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加快跨越夺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着力突破四大重点。

    一是突出区域带动,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平台。充分挖掘海岸线辐射区域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城市空间潜力,坚持把“三大发展平台”作为融入大青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打造引领蓝色经济率先发展的增长极。依托胶州湾产业新区打造承载蓝色经济的滨海新城。全面推进滨海开发与产业繁荣互促共兴,加快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风景优美、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目标迈进,利用3-5年时间在产业新区建成高度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和功能环境,与青岛市主城区全方位对接。依托少海新城打造连接蓝色经济的湖景新城。加快建成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集自然生态、滨水休闲、高档居住、历史人文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成为青岛市民和周边群众休闲购物、观光度假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依托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打造辐射蓝色经济的物流新城。推动中国铁路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实现350万标箱运量目标,建成蓝色经济区与内陆及海外市场紧密相连的陆路口岸,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化货物中转与分拨中心。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打造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准确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实质,按照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四轮驱动”的思路,打造高端主导、优势集聚、特色鲜明、彰显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传统制造业的扩张升级,推动机械装备、服装鞋帽、食品加工、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升船用锅炉、冷藏运输设备等一批行业领先产品制造基地的研发能力和规模效益,加快实现由加工制造到研发制造、自主创造的跨越转型。着眼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加快建成产值过千亿的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集聚发展一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机电产业集群、大型数字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品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据工业经济半壁江山。围绕服务业比重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的目标,打造钢材、家居、辣椒等一批区域性产品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促进商贸物流业规模扩张、业态升级;依托亚星信息(胶州)产业园、海湾〃天泰金融广场等项目,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和金融业规模,加快将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支撑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是提升人居环境,打造蓝色经济区特色精品城市。进一步激活腹地空间,依托16.7平方公里城市西部新区改造开发项目、10平方公里三里河下游综合整治项目、6平方公里英蓝服务外包科技城项目,再打造三个新的发展平台,实现与“三大发展平台”和中心城区一体 联动、聚合发展,加快建成蓝色经济区人才集聚、功能集聚、产业集聚的中等开放城市。提升人居环境功能档次,做大做活“水”文章,纵深推进城市水系治理及沿线改造开发,完成总长24公里的3条市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重现“北国江南”城市风采;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建成开放3.5公里城市中轴线公共景观、“三大中心”、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和金融商务区,促进功能集聚与人口集聚良性互动,加快向青岛特色新区跨越。

    四是坚持城乡一体,打造蓝色经济区新型城镇组团。突出抓好镇域经济发展,推动各镇工业集聚区与镇驻地有机融合、联动发展,李哥庄、铺集两个重点小城镇加快向小城市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园林化、多彩化、乡土化”原则,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生态胶州建设,在所有镇村建成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逐步健全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厂及雨污管网功能布局,集中一年时间完成1080万平方米工程绿化和306.6公里道路绿化,全面构建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环境。

    彰显特色打造蓝色经济增长极

    胶南市市长 姜军建

    胶南市有海岸线156公里,海域面积3949平方公里,港口和海洋是胶南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在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胶南优势突出,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董家口港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大学科研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引进培育了一批与海洋有关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港口物流、休闲度假等新兴产业,为构建蓝色产业基地奠定了较好基础。下步,将进一步强化海陆统筹意识、机遇意识和率先意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彰显胶南特色,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率先建成蓝色经济示范区,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一、在港口经济发展上实施突破。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做大港口经济规模,提升港口经济发展质量。在突出做好董家口港区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物流交易港区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好港区组合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港口物流、海洋高新科技、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区和生活配套区招商开发,年内着重抓好中石化LNG、海湾集团石化深加工、信泰怡和科技园、中盐物流等大项目建设。在产业把握上,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坚持高起点、高质量,走绿色、环保发展的路子。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形成一批临港配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值过千亿元,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重化工业基地和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加快推进“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以综合保 税为核心的仓储、物流、加工功能配套区和蓝色经济服务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实施突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加快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级海洋渔业科研中心和青岛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特种贝类保护开发示范区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推进积米崖国家级中心渔港改扩建,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吸引优质开发商建设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植引进一批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建设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制造业,加快建设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现代造船和北船管业等专业性海洋装备企业改造提升,发展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新加坡三泰膜工业、信泰高分子材料等项目,重点开发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建设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明月海藻、东海药业、聚大洋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海洋化工、生物医药等项目,力争明月、聚大洋等企业2-3年内实现上市,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与食品药物基地、中国最大的微生态药品产业化基地。依托26.5平方公里的大学科研区,积极引进建设涉海科研院所,推进创新孵化器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开工建设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和哈工程青岛产学研基地,加快推进中国水务海水淡化技术示范基地、水科学研究院等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科研园区。

    三、在滨海旅游发展上实施突破。胶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42公里优质沙滩岸线和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灵山岛等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9%,发展滨海旅游特别是休闲度假产业潜力巨大。充分发挥山、海、岛、生态等资源优势,以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为重点,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 专业运营商参与重点景区开发,逐步把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培育成胶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突出抓好灵山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加快今典红树林、小珠山休闲度假、新加坡万邦旅游综合开发、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香港鲤鱼门国际海鲜城、灵山湾滨海旅游度假酒店集群等项目建设,努力将胶南打造成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

    四、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实施突破。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引导各级集中资金和资源,全力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理顺工作体制,提升服务效能,着重解决好重点区域规划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蓝色产业项目引进、投融资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形成有利于蓝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做好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四篇文章,制定落实赶超措施,在蓝色经济发展中争先进、创一流。

    建设四大中心抢占蓝色先机

    莱西市市长 孙利国

    地处半岛地理中心的莱西市,必须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依托半岛交通大格局,发挥优势,高点定位,以强有力的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抢占蓝色经济发展先机,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建设半岛现代制造业中心 加快调整转型和创新升级,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到“十二五”末九大主导产业产值超2024亿元,工业增加值超500亿元。一是建设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橡胶轮胎四大传统制造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实现食品加工业产值超8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食品加工基地,其他三大产业产值各超200亿元。年内重点签约开工投资1亿美元的雀巢咖啡项目,建成投产投资3000万美元的阿菲尼亚制动系统项目,完成泰光制鞋新增产能项目和耐克森轮胎三期工程。二是建设合成橡胶、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信息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末,五大产业产值过600亿元。年内重点抓好投资74亿元的伊科思新材料一期达产和二期投产,投资20亿元的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城市矿产项目按期推进,瀚生生物上市取得实质进展,搞好南墅、日庄风电场建设。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半岛餐饮、旅游和物流中心 围绕形成服务业发展特色,着力培育壮大餐饮、旅游、物流三大产业,到“十二五”末,完成增加值350亿元,年均增长18%,占GDP比重达到43%。一是半岛餐饮购物中心。重点发展城区和姜山新城两大商贸区,加快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半岛大型 购物中心和星级酒店集聚区。年内重点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利群莱西购物中心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星级酒店2家,争取总投资27亿元的佳源丰臵业等2个地产开发项目签约开工。二是半岛休闲旅游中心。保护性开发江山湖、莱西湖、大青山等景区,培育发展高端娱乐、民俗文化、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会展、节庆、商贸、体育联动发展,形成半岛特色旅游度假地。年内重点推进投资151亿元的锦绣江山国际旅游城、35亿元的奥润熙湖、12亿元的白鹭湖温泉度假村等项目。三是半岛物流集散

    中心。重点规划建设城区综合物流中心和姜山物流园区,积极发展钢材、医药、盐业、建材等物流业,打造半岛陆路物流集散区。年内启动姜山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钢材市场、联富建材装饰城。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半岛品牌农业中心

    努力推进农业生产向高端、高效、生态转型,到“十二五”末实现农业生产品牌全覆盖,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0个以上,完成增加值42亿元,年均增长2%。种植业重点建设优质花生、高产粮食、出口创汇蔬菜、优质果品四大基地。“十二五”末粮食、花生、果品、蔬菜总产分别为60万吨、10万吨、25万吨、200万吨以上。年内发展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更新改造果园4500亩,建设花生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畜牧业重点建设奶牛、肉鸡、生猪三大基地。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动物保护等5大体系建设,“十二五”末全市肉蛋奶总产75万吨,保持全省首位、全国领先。年内重点改良奶牛5.5万头,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0处以上。建设农业生态支撑体系。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年内整理土地8000亩,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9000亩,完成水利工程326项,森林覆盖 率达到33.9%。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半岛生态宜居中心 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打造“绿城水乡,宜居莱西”,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3%以上。推进城乡一体规划。按照“提升中心、突破姜山、发展湖滨”思路,形成科学完善的城镇发展体系。年内推进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姜山新城和南墅等3个重点镇规划编制。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加快城乡开发建设步伐。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要支撑,努力构建辐射半岛的半小时经济圈和1小时经济圈。年内重点筹划建设市民文化中心,搞好洙河、大沽河景观水系建设。配合推进209省道改建和龙青高速、青荣城际轻轨建设,大修12条城乡道路。推进城乡一体服务。同步发展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联网对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平安莱西”建设,综合整治城乡环境,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加快建设蓝色制造中心城市

    平度市市长 于显祥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在青岛当好建设蓝色经济区排头兵中责任重大。我们将奋勇争先、抢占先机,学张家港、赶吴江,加快融入青岛、接轨半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打造半岛蓝色制造业中心城市。

    突出思想解放,切实增强蓝色发展内动力。跳出平度看平度,善于搭乘国家发展战略“直通车”,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发展,主动与港口、主城区、临港产业对接,把机遇运用到极致、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用足用好上级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城乡统筹、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开辟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快启动、快争取、快推进,把机遇转化为平度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突出转型升级,切实增强蓝色发展竞争力。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特色名牌农业为支撑的蓝色产业体系。一是转型升级制造业。重点推进青啤、海湾、海尔、海信等园中园建设,抓好总投资81.4亿元的31个工业重点项目,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份改造、重组嫁接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形成机械配件、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四个500亿级甚至千亿级产业。二是快速崛起新兴产业。着力培育蓝色经济先导性产业,依托大唐风电、华润风电、雅能都化成等大项目,崛起以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石墨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区、中科院中试基地,培育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 项目,形成产业链完整、竞争优势凸显的新兴产业基地。三是跨越发展服务业。主动融入山东半岛大旅游格局,规划1000平方公里平东北高端特色时尚休闲旅游精品区,加快大泽山、蓝树谷等景区开发,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依托海青铁路规划建设国际化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服务半岛蓝色经济的陆路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四是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发挥本土优势,彰显地域特色,推进马家沟芹菜产业示范园三期及优质花生、优质果品、肉牛养殖示范区建设,引进培育农副产品精细加工龙头企业,率先建成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突出开放创新,切实增强蓝色发展驱动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是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依托总投资60亿元的青啤工业园等11个过亿元项目,加快扩容升级,争取国家级园区。新河化工基地创新运营方式,依托总投资150亿元的海湾化工产业园等37个过亿元项目,建设近期20平方公里、远期100平方公里生态化工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依托总投资120亿元的新华锦新材料、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中试基地等7个过亿元项目,争创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区。平南板块依托总投资65亿元的裕龙南村国际旅游度假园区、氨纶和降解树脂生产等8个过亿元项目,打造承接蓝色产业转移前沿阵地和低碳生态产业新区。二是高效能推进项目落地。打响第二轮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大会战“八大战役”,围绕电子家电、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墨精深加工、无机精细化工、高端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开展定向招商,重点跟踪推进总投资210亿元的72个在谈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打造蓝色产业基地。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区、中科院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

    突出城乡一体,切实增强蓝色发展推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蓝色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一是推进城区空间拓展与功能提升。全面启动生态商务区建设,打造融合自然生态元素、特色地域文化、现代建筑风格、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位、典范式城市新区。加快推进旧城中心区改造,打造现代金融、高端商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生活商业服务区。二是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一中心四轴线多节点”城镇网络布局,推动南村镇建设富有特色的小城市,灰埠镇、新河镇打造商贸物流强镇、北方特色水城,建设区域性人口、产业集聚中心。三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海青铁路2024年建成通车。超前推动青岛西部南北大通道建设,启动国省道拓宽工程,优化区域公路交通体系。四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打造水清、城绿、路净、景美的城乡环境,建设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城市,推动平度实现蓝色发展、绿色崛起。

    第四篇: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美国80%的GDP受海洋经济、海岸经济驱动,75%的就业率与海洋经济有关。日本和韩国国土面积一个是我国的1/25,一个是我国的1/97,但2024年他们的GDP却分别是我国的1.12倍和1/5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海洋经济和临海产业的带动发展。从世界范围看,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拥有海洋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的18%,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优越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教等综合优势,使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东北亚蓝色经济高地,成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山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此举准确把握了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对内,可以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延伸发展腹地,为山东省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集群化布局海洋优势特色产业

    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加深、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依托或利用海洋,将生成、演化出越来越多的新的产业分支。从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实体经济,到海洋金融保险、海洋产品期货等虚拟经济,都有希望发展成为大产业。要借打造蓝色经济区之机,合理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海洋优势特色产业,要注重比较优势。应当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对山东海洋经济作一个科学定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实施突破。目前,山东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也已起步,正孕育着激变。因此要大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既抓产业高端也抓产品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要充分发掘山东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全省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表现在由注重海洋一、二产业发展向注重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海洋服务业发展转变。临海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服务业来支撑。山东沿海城市,特别是要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全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辟海陆统筹联动新途径

    海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把握海陆经济的内在联系,打破海陆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海陆统筹布局可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即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布局,同时,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二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三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提升入海河流和沿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

    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四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

    构筑蓝色经济区,统筹海陆联动,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定位。以沿海港口城市群为依托,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将吸引蓝色经济要素在内陆的扩散和交流,为发展蓝色经济搭建陆海联动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蓝色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现代化港口集群。进一步完善重点港口之间、城市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

    建设全方位区域协调合作经济体系

    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区域协调与合作必不可少。半岛经济与相毗邻的日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基础好,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条件优越。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协作。使内源和外源经济发展更为协调,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避免新形势下“诸侯经济”的抬头。蓝色经济区既是一个区域经济,也是一个整体经济。山东沿海城市要建立健全城市协调联动机制。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在充分集聚各市的比较优势,体现各自的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要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城市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间协调。市长联席会议确定的关于海洋经济的重大事项,由相关的协调会来具体实施和推进。加强半岛蓝色经济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推进各个大项目、大工程的实施。促进民间团体的交流。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内海洋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产业布局、产业遴选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政策。同时,还要将山东半岛经济区建设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省“五点一线”等环渤海开发战略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山东半岛不只是山东的半岛,也是全国的半岛。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跳出山东看半岛,眼界要宽,眼光要远,要有开放的胸怀和举措。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搞好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真正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发展新格局。

    以现代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坚持科技兴海,用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产业发展,把“第一生产力”真正打造成领跑蓝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建设蓝色半岛经济区,必须大力培养应用科技人才,调整海洋科技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把基础科学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在大型科学仪器与试验基地、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和网络科技环境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二是要在政策层面加大创新机制。例如以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多种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给予支持。三是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也是获得收益的前提。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必须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协作与联合攻关,提高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海陆协作,依托龙头企业,引导重点突破,培植壮大新兴海洋产业集群,强调集群在技术、物流、产品配套等方面的互补和共享,推动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五篇: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

    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国税局立即行动,组织相关人员加强了对海洋交通运输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渔业、生态型化工、大型临港加工制造、海洋生物等产业的经济税收分析,从税收角度提出发展蓝色经济的对策和建议,扶持企业健康发展。市国税局局长宋修广说:“围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临海临港高端产业聚集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严格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好对相关企业的税收减免、税前扣除、先征后退、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按国家税收调控取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

    与此同时,市国税局着力调整优化办税流程,对各项办税业务的流转环节、审批权限和办理方式重新审查论证,本着能简则简的原则进行集中清理和优化,切实提高涉税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另外,他们还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深入实施税务人员和企业之间的“一对一”个性化税收辅导工作。宋修广说:“在宣传税收法律政策、帮助企业正确核算账务的同时,充分发挥部门能动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蓝色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阅读:
    副市长在市政协“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英语组课改总结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2024大学生新员工入职月度总结
    中B班 李静 教师个人总结
    上一篇:辅导员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