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建筑工程合同 采购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无言 时间:2024-06-14 21:50:3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的理念,必须努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大连”,加快推进旅顺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公开、平等、竞争、择忧为导向,构建有利于忧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工作机制一是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党政机关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逐步深化党政于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企业积极落实竞争上岗制度,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为企业面向市场搭建人才平台。事业单位以聘用制为重点,抓住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通过全员聘用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二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合理流动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的用人原则,开辟灵活多样的引进人才途径,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以惜调、兼职、技术合作、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投资创业等形式自主择业,开辟“人才引进”新的空间和新的渠道。大力调整人才结构,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积极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互动,促进青年人才向企业转移;鼓励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

    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必须进一步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变政府办市场为政府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信息机制,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努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把高级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使各类人才在广阔的空间选择职业,使用人单位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人才。重点发展网络人才和网络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开发的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培育发展社会急需的各类专业化的人才中介机构,全面建立门类齐全、设施先进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

    二、以求贤若渴的“大人才”观为动力,构建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整体素质的培训机制一是确定人才引进的条件和重点。抓住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落户旅顺的机遇,依托“大大连”建设对旅顺的功能定位,充分考虑城区、产业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分析地域性、外部人才竞争环境等因素对人才引进的影响,合理确定人才引进条件。在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招聘引进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扩大人才总量。重点引进以下方面的人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才,具有高级资格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我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如软件人才和高级技师等)。

    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投入机制。与大连市平均人才密度14%相比,我区低近4个百分点,可见,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匾乏是我区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注重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培养纳人发展规划中,坚持“谁用人,谁培训,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人为主体,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教育培训投入机制。研究有偿培养、有偿转让的有效措施,规避用人主体因人才流动而带来的人才教育投人风险,保护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投入上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人才长效培训机制。首先,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培训部门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需定产”,分层次培训。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其次,要注重人才的“继续培养”。借鉴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对人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继

    续培养,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终身学习,尽快构建开放式、终身化教育体系。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及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和完善后备人才库。

    四是提高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农业技术培养相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培养管理和技术型复合人才,支持一流人才向企业集聚。努力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园。适时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进行中、短期培训,到经济发达地区或市以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挂职学习,到革命老区、艰苦地区挂职锻炼,增强实践经验。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丰富实践经验,为其成长成才提供舞台。

    五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要广开思路,加大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重大项目,把吸引人才同资金、项目、技术的引进密切结合起来,对重点科研项目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依托重点工程、项目,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建立地区人才信息网,加强与外地专家、技术人才的合作,通过便捷的交流和良好的服务吸纳人才。继续推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选调工作,每年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我区工作。通过人才流动站、区校联姻、企校联合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

    三、以营造敬业乐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程,实行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岗定薪,突出分配差距,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探索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做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鼓励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奖励红股或股份期权。

    二是制定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养老、福利等方面可分别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多渠道奖励的方式,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政府奖励和社会奖励相结合,调整和完善现行人才奖励政策和办法,建立经常化、规范化的人才奖励政策。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将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包括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有形和无形的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作为对人才进行激励的依据,同时建立起一套完善、规范、科学的激励制度。

    三是规范人才评聘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分配激励制度和来聘人员的安置制度,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岗位聘任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调控的人才评价新机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可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职业资格。拓宽人才评价的服务领域,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审标准、条件,规范评审程序,强化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四是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完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福利和待遇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对特殊人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的体检、休假和高层次人才疗养等健康福利待遇。做好人才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流动中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健全衔接相关政策。

    第二篇:创新工作机制 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星火司法所按照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引发的各类矛盾的重要手段,使人民调解工作在创建“平安星火”、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乡各级调解组织已调处民间纠纷68件,调解成功68件,调解率达到100%,无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发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

    一、创新组织领导责任机制。司法所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支持,将开展人民调解作为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基础工作,成立了星火乡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计划,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主要目标责任体系,定期对各村各单位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完善了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为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工作环境。

    二、创新专业调解指导机制。一是成立了乡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全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二是充实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配齐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为民服务。三是在村社设立调解信息员,及时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全乡共建成调委会12个,建成率达到了100%,从而形成了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社调解信息员队伍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需求。

    三、创新业务教育培训机制。司法所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重点培训等方式组织调解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今年来,已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4期,全乡42名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使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创新调解工作宣传机制。针对农民群众不熟悉人民调解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的现状,司法所加大了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合理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减轻负担。积极开展了《人民调解法》宣传主题活动,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发放《人民调解法》等人民调解宣传资料3000余份,得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同。

    五、创新排查调处机制。司法所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因人、因地、因事、因时等预防机制,主动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实现了矛盾纠纷及早、及时得到有效解决。

    第三篇:新华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第74期

    平顶山市司法局办公室编2024年10月22日

    新华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新华区司法局按照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妥善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引发的各类矛盾的重要手段,使人民调解工作在创建“平安新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已调处民间纠纷529件,调成518件,调解率达到100%,调成率达到98%,协议履行率98%,无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发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

    一、创新组织领导责任机制。新华区司法局积极争取支持,区委政府将开展人民调解作为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 1

    进和谐的基础工作,成立了新华区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华区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主要目标责任体系,定期对各级各单位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完善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司法行政为主协调、各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工作环境。

    二、创新专业调解指导机制。一是成立了区级人民调解“三支队伍”(成立了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区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区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巡回指导小组,负责对全区重大矛盾纠纷进行业务指导,积极参与调处群访案件、突发事件和有影响的疑难案件;组织新华区司法局调解能手成立了联合调解小组,对较重大复杂的纠纷案件实行专门调解)。二是壮大镇(街道)人民调解委

    员会,形成立足一地、稳定一方的地区性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三是充实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配齐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为民服务。四是在农村村组、社区楼院设立调解信息员,及时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全区共建成调委会104个,建成率达到了100%,从而形成了以区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及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巡回指导小组为龙头、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人民

    调解委员会为基础、村组、楼院调解信息员队伍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需求。

    三、创新业务教育培训机制。新华区司法局建立了严格的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按照分层次、轮训的方法,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重点培训等方式组织调解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学习教育。今年来,已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15期,全区778名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使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并统一颁发人民调解员证书,做到了持证上岗。

    四、创新调解工作宣传机制。针对社区和农民群众不熟悉人民调解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的现实状况,新华区司法局加大了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性质、功能、效益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村(居)民合理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减轻诉累,积极树立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威信。6月17日,开展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宣传主题活动,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发放《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人民调解宣传资料3000余份,得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同。

    五、创新“三调联动”大调解衔接机制。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宏观指导性文件,新华区司法局与信访局联合出台了《信访调解衔接工作实施意见》,并分别与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相互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相互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切实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的衔接配合,更好的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

    六、创新排查调处机制。新华区司法局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推进分级调处制,建立因人、因地、因事、因时等预防机制,主动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三抓”(即抓早、抓小、抓苗头)、“二在”(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不”(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

    通过各项机制的贯彻落实,初步实现了辖区群众能自觉把人民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首要选择;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调解协议执行率明显提高;人民调解员选拔与培训机制健全,调解人员运用法律、政策能力和调解技能明显增强;人民调解工作体系与工作机制运转良好。

    第四篇:努力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林业工会在推动职工自营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是林业系统的一项特色工作,它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分流安置下岗职工、解决职工基本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显著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来又陆续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都是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我省林业职工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工作条件艰苦,全系统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职工家庭生活水平还相当困难,对这些现实情况我们林业各级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有充分的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林业职工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与扶贫解困结合起来,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与增加林业职工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与充分调动林业职工在林业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自营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几年来,厅党组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每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都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项目补助。省林业工会每年召开工会工作会议把职工自营经济现场会议相结合,用成功的典型经验来推动职工自营经济工作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现了许多创业典型和发展大户。今天上午我们参观的被国家林业局、中国农林水利工会联合表彰的全国林业系统再就业明星刘建章创办的三恒木林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目前全省林业职工自营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区发展进度仍然缓慢,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不适宜。因此,要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把林业职工自营经济向高层次发展,做强做大,使我省林业职工自营经济工作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一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只要对林业建设有益,只要能促进林业职工增收,都可以大胆去做。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研究制定相关鼓励优惠政策,协助行政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引导,争取多方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服务技术保障体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能更加积极、更加大胆地发展各种自营经济项目。二是加大对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工作的项目研究和探讨,以项目带动发展。要注重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效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实现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基地,以基地建设发展龙头企业,走大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不断使职工自营经济工作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是积极拓宽发展林业职工自营经济的投融资渠道。当前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各级林业工会要在解决资金渠道上努力探讨。有条件的单位或地区要探索成立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基金会,并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面向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同时还可多方吸收林业职工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强资金运作,用于发展林业职工自营经济。四是要注意培养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林业职工内部区域间的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寻求互动发展,不断扩大职工自营经济的覆盖面。积极探索职工自营经济民间协会和经纪人的作用,努力解决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使林业职工自营经济工作成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不断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使林业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第五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师宗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等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人才9317人,其中:党政领导人才14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66人,专业技术人才5335人,高层次人才195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90人。

    一、营造“三个环境”,奠定人才工作基础

    全县各级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师宗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组织、人事、劳动、计划、经贸、科技、财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部门专设了办公室,并制定各成员单位和人才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了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为全县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各级党委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等形式,深入学习和传达党和国家及省市的人才政策,并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县委把制定政策和完善制度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师宗县委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宗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对创新人才理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良好的机制和体制,以及人才的学习、培养、开发、培训、使用、引进、管理、流动、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结合省、市委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有关文件精神,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对全县各类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调研,建立了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制定了《师宗县“十一五”人才规划》。

    三是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一是制定出台了引才引智的“九项优惠”政策,采取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二是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出20万元专款,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同时,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初步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业技术人才制度》和《县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科级干部联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乡镇领导联系农村实用人才,2024年以来,各级领导走访慰问各类人才730余人次,解决各方面困难问题60余件。



    推荐阅读: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思修复习整理[推荐阅读]
    在人代会上的讲话
    2024年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科学防控新型肺炎保平安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