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读后感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推荐五篇)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青灯古佛 时间:2024-07-04 00:08:2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减法】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的合成与分解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习。1+9=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二,我拍二,互助友爱好伙伴。2+8=10,10可以分成8和2。

    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习惯。3+7=10,10可以分成7和3。

    你拍四,我拍四,放学认真做值日。4+6=10,10可以分成6和4。

    你拍五,我拍五,质疑答问要举手。5+5=10,10可以分成5和5。

    你拍六,我拍六,勤奋努力争上游。6+4=10,10可以分成4和6。

    你拍七,我拍七,创建先进班集体。7+3=10,10可以分成3和7。

    你拍八,我拍八,全面发展人人夸。2+8=10,10可以分成2和8。

    你拍九,我拍九,反复验算不马虎。9+1=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十,我拍十,为人做事要诚实。10+0=10,10可以分成0和10。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方法1

    提高口算能力-基础性训练。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方法2

    小学一年级数学涉及到的知识有:数一数、比一比、1-10的加减、11-20数的进位加法、认识简单物体图形等,都是基础的知识点,但是相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简单的知识却未必简单,我们针对一年级数学的特点总结了这个学习方法,希望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有所帮助。

    方法3

    交叉线验算法,就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交叉的直线,再分别把被乘数、乘数和积的每一位上的数横着加起来,看是不是一位数,如果不是就再加一次,直到成为一位数为止。这样可得到三个一位数,分别是a、b、c。把它们分别写在交叉线上。

    第二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准备课

    3、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4、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

    4、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5、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6、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3、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4、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半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4、把半学期所学知识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10各数。

    2、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会对物体的高矮、轻重、长短等进行比较。

    3、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看一幅图列一个算式或二个算式。

    4、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复习重、难点:

    重点: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难点:从量的意义上揭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关系。

    复习措施: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上半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

    5、根据平时辅导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计划

    郭楚丽

    复习内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9以内各数的组成。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9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复习措施: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把上半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具体安排:

    1、数的组成,物体的位置与顺序。(2课时)

    掌握数的顺序及组成;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课时)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球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分类(1课时)

    掌握分类的方法。

    4、9以内加减法计算(3课时)

    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激发学

    生积极思考问题,在复习中感知数学思考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5、图文题(2课时)

    从量的意义上揭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关系。提高学生理解图意的能力,能根据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渗透图中所反映的事物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

    第五篇: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 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数学第一章相交线

    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垂直

    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做a⊥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法:①一靠(已知直线)②二过(定点)③三画(垂线)

    4、空间的垂直关系

    四、平行线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 同位角:“同方同位”即在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② 内错角:“之间两侧”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③ 同旁内角“之间同旁”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①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五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说明: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图形的位置;②“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这也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为平移的关键。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推荐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推荐五篇)
    2024东京奥运会赛程时间表(推荐五篇)
    高一青春的议论文[本站推荐]
    学雷锋手抄报小学生精简5张(5篇可选)
    冬至节气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习俗[五篇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