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读后感 医疗医药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轻吟低唱 时间:2024-07-30 04:02: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浅淡科学人才观

    中组部长李源潮指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让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能得到社会尊重。

    一、人才与科学人才观

    人才,一直都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唯有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人才观,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地让人才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经济发展正从依赖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依赖智力人才资源为主。在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资源已上升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和资本,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直接的动力源泉。掌握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需要、第一力量,是国与国竞争、民族与民族竞争、企业与企业竞争、事业与事业竞争的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高素质的人才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一项事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二、人才兴国的重要意义

    大国崛起,首先是人才的崛起。经济繁荣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比重不断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对科学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2.6%,其中人才贡献率达到26.6%。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要牢固树立这一科学理念,大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

    人才,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

    三、人才兴国存在的问题

    记得小平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我们的“人才强国战略也提了多年。但是就中国而言,人才工作有喜有优,可惜的是当代中国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令人忧虑的是人才工作还有比较严重的弊端,亟待面对和解决

    1、分配不合理

    目前,中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精、尖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初中级人才较多,高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源中低、中级劳动力富裕,中、高级人才紧缺。还有产业分布不合理,行业分布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合理等

    2、流失较严重

    从1978年到202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58万人,到目前为止,累计回国的只有15万多,只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5.86%,王选院士赴美考察归来后说:“美国硅谷集中了一大批中国工程师,人们说,硅谷的公司中没有美国人并不稀奇,而没有中国人的高科技公司则是罕见的。”据统计,华人约占美国硅谷科技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多为技术部门的骨干。在新成立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中,华

    人所占的比例则高达三分之二。

    四、人才兴国的措施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时候,作出了一个时代性的判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在党内和全社会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在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

    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重新认识人才的地位、标准等问题,我们的人才工作才能有大的起色,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有坚强的思想保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人才工作,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第二篇:以人文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能否适应包括内部员工和外界顾客在内的所有与企业发生各类关系人群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问题,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地建立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企业基础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文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等有关的方面,都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使员工感到宽松和谐的、有一定的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使顾客、潜在用户、周边人群等与企业接触和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优质服务、细微服务和温馨服务的氛围。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既要通过有形的品牌、产品、司容、司貌、司徽、服装等予以展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工作”的范畴,因而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增长而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优秀企业文化赖以建立、保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造而成。全体员工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只能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在良好的舆论氛围影响下得以巩固和完善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既是衡量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也是造就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

    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员工,推行的效果如何,也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就必须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来予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和不断予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既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又是优秀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证。因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内部和外部等各个方面相互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优良的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要建立、保持和不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体员工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因为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各项活动要靠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是非标准、日常行为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

    倡导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协作奋斗的团队精神,使广大员工普遍增强“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思想意识,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同时从提升服务品位入手,大力提倡亲情介入和换位思考,组织全行开展大讨论,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切实提高文明规范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还能够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达到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推进企业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生存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期盼,它必须满足多种因素。在这众多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惟有人的因素最重要位居第一位。因为其它因素最终都要通过人这个载体去实现去完成,没有人因素的存在,其余因素的价值将无法得到体现。因而,在一个企业内,人的智慧、力量得到了有力发挥,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资源优势呢?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呢?

    我认为:首先,强化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开阔视野。

    在我们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作法,或从优秀的企业中邀请某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全体员工业务技能的目的;或将少数员工送出去到别的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人先进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他们的治企管企方略,不断开阔思维,从而发现本企业的治企管企不足,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及时“调频”,让员工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

    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似过去那样无论企业条件好坏与否,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死抱一个单位不松手。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如果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

    第三,相互沟通,让员工时时刻刻融入到家的亲情中。

    每当企业有较大举动时,往往是企业高层领导有参与决定权,而占绝大多数的员工就要享受到这种献言献策的权利。但是在现在员工们眼里,企业中的大事都是领导们说了算,认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领导层。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作为企业员工只有埋头苦干的份,丧失了为企业大家庭建言献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员工们虽有微词却无人理会,大伤其感情,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感情貌合神离,影响着企业的精神状态。为此,要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不能使员工只满足于作为各项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主动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缔造者。只有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建设的东西,才更能够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才更能够被广大员工所接受,才更具有可行性和约束性,才更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实现良性沟通,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群体性的舆论氛围。

    总之,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优势竞争,人的智慧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与否决定着企业发展壮大的势头。从中外优秀的企业管理方法中可以看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方能缔造出优秀的企业,建设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三篇: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公开课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肖世才

    《以虫治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感知全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了解生物防治与环保教育方面的契合点,知晓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懂得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绿色环保事业,科技能够让环境和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

    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施。

    三、课时:一课时

    四、设计思路

    1、教师引导语:请大家看大屏幕,有这么一则新闻报道:‘国际在线消息:内蒙古兴安盟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草地螟虫害。截止到6月28号下午,15个乡镇的32.5万亩耕地,不同程度地遭受了草地螟幼虫侵害,灾害带来的损失还在进一步的详查当中。

    从5月25号以来,兴安盟蛾量迅速增长,兴安盟共发生草地螟成虫在块达到239万亩,平均百步惊蛾高于20-40头,最高达到2024头以上。

    目前,兴安盟制定了防治方案,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统防统治工作。’

    虫害发生时,昔日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仿佛变成了茫茫大漠一般,青草失去了它们蓬勃的生命力,灰白色的枯草向人类伸展着他们瘦弱的身躯,大地满目创痍,蓝天也失去了他透明的容颜。不见了牛儿、马儿在青葱的芳草从中悠闲自在的身影。按照我们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一般我们会采取哪种方式去进行治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导语:对,我们在当今条件在下就是用农药来控制治理这些螟虫害的,(图片)一位农民在喷洒杀虫药。

    2、古时候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现了另外一种不同与我们现代人使用的这种方式。

    说到中国古代科技,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提到沈括,就不能不提到一本书——《梦溪笔谈》,此书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的伟大著作。这本书记录了北宋之前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篇文章——《以虫治虫》。

    3、请大家打开书,172页,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我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字音是否读得准确了

    读准字音:狗蝎喙大穰钳 旬日傍不肯

    读清停顿

    尽量读得通顺流畅,富有感情

    4、四人一个小组,把你不理解的字、词、句说出来,疏通文意,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

    老师会请小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组疏通的文意是什么,如何理解的。(请第一组的代表来翻译第一句、接下来的一组翻译)其它的同学仔细听清楚,他们说的正确么?你有什么补充的,等这个同学说完后再补充。

    5、下面请大家关注以下这些重点字词

    (1)、方为秋田之害。(2)、其喙有钳(3)、千万蔽地。(4)、则以钳搏之(5)、悉为两段

    (6)、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7)、土人谓之“傍不肯”。

    6、字词诊所(它出了毛病,看哪位同学是一位好医生,能又快又准找出它的毛病,并且为它治治病。)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刚刚(正在)成为秋田的危害。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其中一些(它的)嘴上长有钳,千万小心地伏在地上(成千上万,遮蔽了大地);它遇到子方虫,就用钳与它搏斗,子方虫全被咬成了两段。

    经过一整天(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杀尽,这一年(年成)因此获得了大丰收。这种虫子破破烂烂(以前)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种虫子(傍不肯)治理另外一种虫子(子方虫),一物降一物,害虫的天敌使庄稼大丰收的事情.

    8、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对你有何启示?

    庄稼会大大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就需要我们去保护益虫,而益虫要在一定环境下才能生长,因此我们更要保护然资源,才能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9、学习了这篇课文,如果你现在是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发生严重草地螟虫害的某个乡的乡长,你还会采用哪种方法?

    教学综合概括:除了在大面积的农田里,可用飞机喷洒农药,小面积的用人工喷洒,而较小范围内的可放螟虫螟虫的添丁青蛙、蜻蜓等去吃,或者出动人力用网捕捉。防治时要集中,全面。

    10、也许有同学也会有疑问,很多农药它们虽然杀死了害虫,但农药有毒,对环境和人类也有害,有毒副作用,所以老师期望在座的同学能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技术,将来能发明一种对环境和对人类损伤率最小的药物来杀灭害虫。就像现在的环保油漆,它克服了以前气味浓,污染空气和环境、对人体造成损害的缺点。

    那么内蒙古就会永远拥有蓝天、碧水、绿原的美丽景象。就象一句古诗这样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让科技和环保同步,让科技使人类、使大草原、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以虫治虫》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以虫治虫》这篇文言文精简、短小,较容易理解,并且知识点较少,所以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在知识能力方面是疏通文意,掌握几个重点的实词,这符合中考和课改注重基础的要求;其次,本文虽说是古文,但是极具现实意义。《以虫治虫》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本单元是让学生关注科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习科学;再者,也可以深入挖掘本文以虫治虫生物防治与环保教育方面的契合点,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感知全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 “悉”等。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了解生物防治与环保教育方面的契合点,知晓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懂得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绿色环保事业,科技能够让环境和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三、说重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 方”、“悉”等

    感知全文

    难点:了解生物防治与环保教育方面的契合点,知晓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懂得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绿色环保事业,科技能够让环境和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四、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结合以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我设计的教案如下:

    1.由一则关于今年内蒙古地区发生严重虫害的新闻报道引入以前古人是怎么对待虫害的,即密切联系了实际,又让学生从关注现实的兴趣当中去迫切的想了解过去的古人的做法,这能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2.简单了解作者、作品后,今年进入知识学习的重点,围绕着这个重点进行了三个步骤的教学,先是小组活动,把不理解的字、词、句说出来,疏通文意,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再是关注重点字词,由教师点出重要的实词让学生回答,接着是字词诊所,让学生充当医生,找出翻译错误的词语,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比较及时有效的进教学反馈。最后总体感知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3、最后几个环节一步紧接着一步进行深化拓展是本节课程的一大亮点:

    第一个问题是承接上面“用一种虫子(傍不肯)治理另外一种虫子(子方虫)”的答案的,我叫学生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对你有何启示? 很自然的学生就回答出庄稼会减产或者颗粒无收,我们去保护益虫,而益虫要在一定环境下才能生长,因此我们更要保护然资源,才能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由此第一个主题就会从学生的嘴里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是与本课导入相呼应的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是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发生严重草地螟虫害的某个乡的乡长,你还会采用哪种方法?

    这样让学生能够运用当场所学的知识(生物防止)结合现在实际的科学发展水平(用飞机、人工喷洒农药)来综合考虑问题,教学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不仅仅有一种教学的美感,并且可以检测到学生是否通过这节课深化了认识。

    到此为止,似乎可以结束本节课程了,但是我又提出了一个当今还存在的科学与环保没有完全相结合的现实状况:“也许有同学也会有疑问,很多农药它们虽然杀死了害虫,但农药是否对环境和人类也有害处呢?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肯定会回答,农药也有毒,对环境和人类也有害,有毒副作用,解决的办法就是发明一种无毒无害的药物,即能消灭害虫,又对环境和人类没有危害的药物。

    教师就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出本文的两大主题的结合处:所以老师期望在座的同学能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技术,将来能发明一种对环境和对人类损伤率最小的药物来杀灭害虫。就像现在的环保油漆,它克服了以前气味浓,污染空气和环境、对人体造成损害的缺点。让科技和环保同步,让科技使人类、使大草原、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这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以不同的形式来学习文言文知识点;深化拓展是亮点,教学结构前后呼应,把两大主题:科学与环保通过深化拓展的环节较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以虫治虫》教学反思

    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的初衷和目标,教学有亮点,但是仍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而最主要的是知识能力的落实环节有待调整以及教学反馈没有做到位。

    在理解文章时,我开展了四人一个小组的活动,让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句说出来,疏通文意,然后全班一起来讨论解决字词问题。在走进小组进行辅导时我就发现,学生在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已经对文章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懂得它是写用一种虫子来吃另外一种虫子的事情。那么这时候就不应该对文章字词做过多的纠缠,再花费那么多时间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讨论,课堂效率在没有多大用处的讨论中被降低了。

    这时候应该首先就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原来教学设计里后面的环节提前,问: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接着就进一步提问引导,是用什么虫子(傍不肯益虫)来治什么虫子(子方虫害虫)?什么原因导致这件事情的发生,于是学生就回自然而然的翻译出第一句话-——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所害。

    傍不肯长得这样?它是如何来消灭子方虫的?学生就可以回答第二句——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悉为两段)

    结果怎样?答案——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这样的形式,避免了学生仅仅只是翻译字词的而感到枯燥,而且让学生知道行文的内在规律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来写的。

    然后教师着重点出几个重要的实词,让学生重点记忆,进行快速抢答,目的是反馈学生是否学到并且记住了。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行文的顺序来背诵全文,着也是根据本文短小,容易理解来决定的教学环节。可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背诵,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多的知识。最后再进行字词诊所环节,这样知识能力的落实和反馈就更加丰满起来。文言文的学习才会踏踏实实的进行。

    最后的深入拓展效果比预想的好,教学结构前后呼应,把两大主题:科学与环保通过深化拓展的的几个环节结合得非常紧密,学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不仅仅有一种教学的美感,并且可以检测到学生是否通过这节课深化了认识,学生发言和讨论得非常积极,并在讨论中产生了思想的火花,自己说出了要发明环保药物来发展农业,甚至说出了要培育出一种没有害虫的产量又高的农作物。

    第四篇:以港兴市

    2.作为靖江人,我们都深深明白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想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地方所拥有的资源,所以我们靖江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以港兴市,港城相依”的主体发展战略。

    3.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说:“以港兴市,就是要依托港口兴产业、兴生态、兴生活。要充分利用岸线资源优势,着力把靖江港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港口。”

    1.蓝天,碧水,绿地是我的家乡靖江的缩影,而奋发,赶超,腾飞是靖江的未来。

    4.是啊,当我们品味着海鲜,观看着江边潮起潮落的时候,不难联想到靖江依托港口建造港城,从而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且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好的战略方针,其中包括建造临江产业园,发展产业,建设滨江城市和沿江开发区,而建设沿江开发区是很重要的,其主要围绕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培育地方优势产业,总的来说分为国际性的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这些都使得靖江发展得更快更好。

    5.而其中以船舶业最为突出

    6.有数据显示靖江造船业居全国第三,占据江苏36%、全国11.1%份额。

    7.靖江的造船业在新世纪,新扬子等大的造船厂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竞争趋势,使靖江的造船业规模扩大,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并使之技术创新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国际地位更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靖江的每个造船厂都在为此付出努力。

    8.我们每个人都有信心靖江港将被建设成为亿吨大港。

    9.当然,我们都只坚持高效的生态开发的理念。靖江的沿江开发拒绝重污染项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民众广泛的好评。

    10.这样不仅能发展工业,更能做到科学地发展。

    11. 正是这样,“以港兴市,港城相依”的战略思想,完善的沿江规划,突出的产业,带动了靖江的经济发展,让我们展望明天,展望未来!

    第五篇:以虫治虫教案

    《以虫治虫》教案

    知识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具”、“以”等。能力目标

    欣赏课文简练的语言风格。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短的科技片断。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施。

    3.教学课件: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展示,以虫治虫的动画。

    设计思路

    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 技能 要素

    学习行为(学生活动及预想回答)

    一、导入

    教学

    1.我们的教材第五单元设计的主题是“关注科学”。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发现同学们知道许多对人类有过贡献的外国科学家。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之一。你知道我国古代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吗?

    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投影。

    4.从上面的投影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

    二、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简介《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2.全班齐读课文。

    3.小组进行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排查字音、词义并进行翻译 4.

    针对字音、词义,针对课文内容互相提问。5.

    提示重点字音、实词含义及虚词用法。

    三、体会语言

    1.我们已经把握住了本课的大意。? 2.老师写的文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一本记录科学发展的典籍,都用老师文段中的这种语言好不好?

    四、拓展。

    1.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的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

    2.你知道在生物界中还有那些“天敌”的现象吗? 3.放“以虫治虫”的投影。

    4.这些都是昆虫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现在我们在遇到虫害时还是和过去一样坐等虫害的天敌出现吗?

    5.你知道这样“以虫治虫”的例子吗? 6.放“以虫治虫”的动画。7.分小组交流。

    8.生物技术已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可见生物技术的应用,你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吗?

    五、结语

    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象许多大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记忆重点字音、词义。

    2.将你获得的启示,参考别的同学的感受与体会整理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岁以大穰

    之---------这样,指消灭子方虫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言文的学习,感知语文的内容,了解“以虫治虫”的生物科学想像,并且在学生练笔过程中了解文言文表达的简洁精炼,更为重要的是,科学设计还能让学生联系实际,开阔了视野,明白各科知识是相通的,互相依存的,懂得了科学无处不在的道理,从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为荣。



    推荐阅读: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主持人稿和串台词(合集)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辽宁沈阳铁西区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长春近期大型人才招聘会
    上一篇:广汽丰田企业介绍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