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合同样本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8-28 16:05:1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

    一、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小数的意义 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引入:生活中我们会碰到——些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

    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4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3、完成练一练。教学反思:

    课题:测量活动

    内容:用小数表示数量 课时:1 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问题:(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师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113克=()千克

    为什么?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第7页练一练。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比大小

    (一)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为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比大小

    (二)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2.03 0.23()0.31 2、0.2()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

    内容:小数的意义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二、重点练习

    1、第12页第1题。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样迅速找到1.5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你对这条线怎么看?

    2、第12页第2题。有参加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怎样评判?飞得时间越长成绩越好。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课题:小数加减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课题:购物小票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课时:1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第19页第5题。注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10-2.85

    二、重点探究

    1、第18页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直接比较。

    2、第19页第7题。让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3、第19页第6题。

    关键是激励并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三、总结,布置作业 第18页第1、2题

    二、认识图形

    课题:走进乡村

    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6、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教学反思: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2、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3、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4、第23页。第2题。(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

    (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5、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课题:三角形分类

    内容:三角形分类 课时:1 教学准备: 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1、第28页第1题。

    2、猜三角形。3、画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拓展:维恩图。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与发现

    (一)三角形内角和

    内容:三角形内角和 课时:1 教学准备: 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与发现

    (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内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时:1 教学准备: 直尺、教具(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教学反思:

    课题:数学欣赏

    内容:图形欣赏、分析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漂亮吗?

    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3、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三、总结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内容:数图形的方法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

    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三、总结——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

    四、拓展——数学游戏:层层叠 教学反思:

    三、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内容:P40~41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

    2、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二、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根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

    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3的。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1、完成P41的涂一涂。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

    3、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教学反思:

    2、有趣的小数点

    内容:P42~43 课时:1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2、(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 0.80元, 0.08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

    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4、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2、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3、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4、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5、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6、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7、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8、尝试P42的算一算。

    9、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10、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

    三、练一练。

    1、完成书后的算一算,集体订证。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反思:

    3、有趣的小数点

    (二)内容:p44~45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礼堂 长30米 宽20米 屏幕 长3米 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 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礼堂:(1)30×20=600平方米 屏幕:(2)3×2=6平方米 地板砖:(3)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礼堂面积和屏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总结: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3、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结果是—0.06。

    5、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6、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教学反思:

    4、世界人口

    内容:P46~48 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读信息,提问题。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师演示竖式计算。

    5、学生尝试计算:3.4×21 1.24×1.7 4.47×0.72 3.5×28

    6、集体评议。

    7、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时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47的第1题

    1、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

    2、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特别注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问题

    2、P48的第5题。

    1、生读题,了解题意。

    2、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24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

    5、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问题

    3、P48的第7题。

    1、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

    2、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大吗?

    1、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

    2、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教学反思:

    5、人口与环保

    内容:P49~50 课时: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8+0.8)×1.25 2.8×3.6+2.8×1.4 2.5×2.8×4

    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题

    1、P49的插图信息。

    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汇报交流。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问题

    2、P50的第1题。

    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

    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

    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课后总结: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教学反思:

    6、练习三

    内容:P51~52 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

    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列式解答。——问题

    2、第2题,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总结估计的方法。

    四、观察物体

    1、搭积木比赛

    教学内容:教材60页~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游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按照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10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教师用5个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点评,订正。

    3、教师再搭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再画一次。

    二、搭一搭

    屏幕出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用5个小立方块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指名上台搭一搭,其他同学对照。

    再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搭一搭。

    从左侧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三、试一试 1、61页,“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先看图猜一猜,再搭一搭验证。

    2、“试一试”第二题,先猜一猜,再搭一搭。

    四、练一练 1、6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独立思考、判断,再组内交流,并用正方体搭一搭。2、6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在集体评讲。

    3、第3题,先搭再交流。教学反思:

    2、新建小区

    教学内容:第57页~59页内容

    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得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到路边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小区大门、商场门口经过,仔细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

    2、房子、大树、石凳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二学习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57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下面三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编号。

    2、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老师用正方体搭一搭,验证。

    3、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向全班说。4、58页试一试,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再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如:大树在房子的右边,石登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等,用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也可以。

    5、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对有困难的学生让其上台用模型摆一摆,看一看。

    6、判断58页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可借助模型验证。

    三、灵活运用

    1、第59页第1题,先独立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

    2、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做题时应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比较醒目的标志,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再按一定方向排序,应由两种答案,分别是2、4、1、3或3、1、4、2。教学反思;

    3、节日礼物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教学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教学反思:

    五、小数除法

    1、课题:精打细算

    内容:p65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2、交流方法:(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问题

    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

    2、除不尽怎么办?

    二、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P65,试一试。教学反思:

    2、课题:参观博物馆

    内容:p66~67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巩固与应用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

    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四、总结。教学反思:

    3、课题:打电话

    内容:p68~69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 ——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5.2÷0.325=□÷325 161÷0.46=□÷□ 2.笔算。6.84÷0.912 25.84÷1.799.6÷41.5 220.5÷147 3.判断。1.44÷1.8=8 11.7÷2.6=45 4.48÷3.2=1.4

    四、总结。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教学反思:

    4、课题:人民币对换

    内容:p71~72 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2024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教学反思:

    5、课题:动物乐园

    内容:p72~7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三、巩固与应用

    书P73——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 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667千米。

    四、总结。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6、课题:电视广告 内容:p74~75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创设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看懂问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三、巩固与应用 试一试:

    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进行计算。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张收费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问题,再独立解答。

    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教学反思:

    7、课题:练习四

    课时:P76~7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课时:2 教学过程: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是前一个数除以2。5等于后一个数,两个方格中填0。4和0。064。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8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提出一个大“中国结”多用多少米彩带?

    第9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六、游戏公平

    课题:谁先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等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判断规则是否公平。

    教学难点: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并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吧?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回答。

    师:你喜欢下棋吗?如果你和老师下一盘棋,咱俩谁先走啊? 生:老师先走。

    师:正式比赛的时候往往谁先开始很重要哦!你们能帮我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开始吗?(抛硬币、石头剪子布、掷骰子、猜单双等等)

    师: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公平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游戏公平”。

    二、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等可能性 活动一:掷骰子

    师:刚才同学谈到了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行,这个方法行不行呢?老师想好了一个游戏规则,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掷骰子决定谁先行的规则: 点数大于3,老师先行;点数小于3,同学先行。)师:可我心里一直有个问题(板书:问题):这个规则公平吗?大家仔细读读,说说你的想法?(板书:猜想)要想知道到底公不公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实验,检验一下

    师:这是个好办法,你们真聪明!实践出真知,对吗?(板书:试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掷骰子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由操作员随意掷20次骰子,记录员记录结果,其他同学观察;

    2、掷到3时本次不算,重新再掷一次;

    3、小组完成后由汇报员汇报结果。

    4、思考:观察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看明白要求了吗?那就赶快行动,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师深入小组活动中。)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师随学生汇报填写全班的数据汇总表。

    师:观察我们获得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发现:老师先行的可能性大,同学先行的可能性小,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师:通过实验,确实证明了老师想的这个规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原因到底在哪呢?我们再来看看规则,分析一下原因。生概括。(师板书:可能性不相等,不公平)

    师:接下来,你们能不能根据“猜想——试验——分析——结论”这样的过程来研究一下“抛硬币”方法是否公平呢?(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正面朝上,老师先行,反面朝上,同学先行。)探究要求:

    1、猜想:这个游戏规则公平不公平?

    2、试验: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员抛20次硬币,记录员记录结果,其他同学观察;

    3、分析: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

    4、结论:这个游戏规则是()的。汇报员汇报内容:

    我们组共抛了()次。其中正面朝上()次。反面朝上()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与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接近/差距大);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不相同)。由此判断这个游戏规则()的。(公平/不公平)

    师:各位两党明白要求了吗?在试验前各组操作员看老师是如何抛硬币的。记住了吗?好,可以开始了。师组间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交流。再选择一个数据相差较大的记录单。生回答有公平的,有不公平的。

    师:你们的结果把老师也弄糊涂了。我们还是来看看数学家们的实验数据吧!(课件出示数学家的实验数据。)

    师:几位数学家做了上万次的实验,结果发现正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几乎是相同的。师:你们组的数据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师:次数少,偶然性就很大。如果有时间再做几千次,几万次的话,结果会怎么样? 师:现在我们认为抛硬币这个规则公不公平?(板书:可能性相同 公平)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根据这样的原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修改掷骰子的游戏规则,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呢?

    (生组内讨论,汇报)

    三、创设应用情境,判断、设计公平游戏规则

    1、石头剪刀布:

    师:根据我的了解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常常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开始。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和一名同学上台玩。(分三步:故意后出,每次都赢;猜怎么会赢;真正玩,体会虽然赢的可能性相同,但结果还会有输有赢。)

    2、玩扑克游戏:

    3、抽奖游戏:

    师:这回我们来玩抽奖的游戏。愿意吗?怎么玩呢?老师有要求:

    出示要求:

    1、两个小组为一队。

    2、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每队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以后,由每组的汇报员到台前来参与抽奖。

    四、实践作业: 家庭实践作业:每人各抛60次瓶盖和60次硬币。记录下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分析一下原因。和数学老师交流。

    师:马上要下课了,能不能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做个谁先退场的决定呢? 教学反思:

    七、认识方程

    1、字母表示数

    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儿歌引入: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

    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学生汇报: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妈妈和淘气比年龄:

    学生初步体会妈妈年龄和淘气年龄的关系:

    淘气1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淘气2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

    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怎么表示:

    2、摆图形:

    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出示图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摆a个呢?

    生发现寻找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寻求规律的必要性。为了简洁、清晰地表示规律,需要引入字母,用a代表摆任意的三角形。

    生列式:师强调a×3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练习:试一试:

    第一题: 回到刚开始的儿歌,老师再添两句。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为什么?

    第二题:哈雷彗星这道题是难点,学生容易错,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用字母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计算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三题:

    还可以表示什么?(运算定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四题:

    四、总结: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2、方程

    内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出示92页的天平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课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学生汇报:

    师:x+5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92页的月饼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不能写一个等式吗? 同桌讨论: 一生汇报:

    生:每块月饼的质量×4=400克。

    师:如果用x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学生汇报:4x=400 出示92页水壶图的左半幅: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这幅图,你能不能说出一个等式呢?(同桌互相说)一生汇报。

    师:如果每个热水瓶能装x毫升的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生汇报:

    2x+200=2024;

    2x=2024-2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同学交流。师: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谁能说一说方程有什么特点?

    二、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方程,那么怎么列方程那?

    1、第93页第1题:

    看图列方程:你是怎么想的?

    2、第94页第2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第二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3、第94页第3题: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日历中尽可能多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在讨论书上的 问题。

    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3、天平游戏

    内容:天平游戏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出示95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每人在纸上写一写)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在纸上写一下)

    一个同学汇报。

    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

    二、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当天平平衡时)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三、拓展提高:

    1、第96页第1题:

    解方程: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说一说: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尝试解方程:4x=400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4、猜数游戏

    内容: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请你心理想一个数,乘2再加上20,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知道你想的是多少?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其中的奥秘。

    分组汇报:如果老师心理想的数是x,那么:

    2x+20=80,左面减去20,右面也减去20,得到2x=60,两边都除以2,得到x=30 那么格式应该怎么写那?

    解:设这个数为x。2x+20=80 2x =60 x=30 怎么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呢?

    2×30+20=80,说明做对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做猜数游戏,列出方程并解答。试一试:

    第99页第一题 到黑板上板演:

    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第99页第二题: 练一连:

    第一题:列方程求x。第二题:看图列方程。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5、练习

    内容:方程的意义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基本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说出你的理由。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第103页第4题

    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103 页第7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教学反思:

    6、邮票的张数

    内容: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 =6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内容:图形中的规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三角形还可以这样摆,出示图形。

    二、探索规律: 请同学们看图填表: 分组讨论: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小棒根数 3 5 7 9 …

    三角形个数 小棒根数 1 3=1+2 2 5=1+2+2 3 7=1+2+2+2 4 9=1+2+2+2+2 … …

    n()

    同学们观察图和表格:寻找所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并加以对应,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

    谁能说一说摆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三、运用规律:

    如果(1)摆26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想呢?

    (2)现在有63根小棒,能摆多少个三角形?应该怎么想呢?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35人。从整体来看,全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能力弱,尤其是阅读理解、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较欠缺。二是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有少数同学因非智力因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同时,还普遍存在贪玩,粗心,不爱动脑等不足之处。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针对本班语文学习的现状,将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科成绩。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严格遵循课标要求,着力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奠基以及学会学习奠基。基于中年级学段目标,本册教材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安排了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7单元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第八册教材“主题鲜明,体现了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每单元有主体2—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课文“选文丰富多样,文质兼美,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有新意。其中新选篇目占一定比例,且有不少优秀作品,富有儿童情趣和感染力。”“语文天地”包括“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金钥匙”等栏目,对单元主题“加以拓展和深化”,由丁丁冬冬“以儿童对话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提示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目标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求会写200字,认清字形,了解在语文

    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步骤、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力求通过朗读、思考、想象、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单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本学期的习作中,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具体地表达:把一件事写明白:写作中力求有条有理、有声有色、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学重点: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阅读、写作能力。

    2、体会句子的意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2、字、词、句的掌握及段、篇的理解。

    3、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高。

    4、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把阅读时间交给学生,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注意阅读习惯的培养,合理利用《阅读文库》,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增加阅读量。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爱学、会学。

    课时安排

    1、话语 10课时

    2、春潮 9课时

    3、花 9课时

    4、手 8课时

    5、智谋 9课时

    6、眼睛 9课时

    7、纪念日 4课时

    8、舟船 10课时

    9、太阳 8课时

    10、路 10课时

    11、快与慢 9课时

    12、回归 10课时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七个单元(不含总复习),共分为三大版块来复习。其中:

    第1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七单元(认识方程)这四个单元为“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这二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

    第六单元为“可能性”。

    四、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能正确读写小数,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解决数学问题;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法。

    4、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理解“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观察事物,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

    6、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根据可能生的大小分析、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7、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能依据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9、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六、内容安排

    周 别项目具体内容

    19数与代数

    1、小数的读写及近似数(第1题);

    2、小数的四则计算(第2、3题);

    3、小数四则计算的运用(第4题);

    4、小数乘除法计算(第5、9题);

    5、小数除法的应用(第6、7题);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8题);

    7、编小娄和加、减、乘、除的应用

    题。(第10题);

    8、用字母表示数(第11题);

    9、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第12题);

    10、利用方程解答应用问题(第13~

    15题);

    空间与图形

    1、三角形的分类(第1题);

    2、图形的变换(第2题);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第3题);

    4、观察物体(第4、5题)。

    5、拼图形,复习各种图形的特征。

    (第6题)

    可能性

    1、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第1题)

    2、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第2

    题)

    20综合复习及检测

    通过习题练习(复习试卷),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查漏补缺,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七、课时安排

    第19~21周,共计15课时。其中,总复习内容“数与代数”部分第1~5题为第1课时,第2~10题为第2课时,第11~15题和“可能性”为第三课时,“空间与图形”部分为第四课时。借助复习试卷进行综合复习共计11课时

    第四篇:北师大第八册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概念)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复习——概念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83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这样的单位就可以得到最小的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23

    千克表示()。也表示()。

    3、把95分解质因数是()。

    4、把4千克的白糖平均分放在5个塑料袋中,每袋白糖()千克,每袋白糖是4千克的()。

    5、4

    5

    ÷4=

    811220小数

    6、如果3x+8=20,那么0.5x+4.5是()。

    7、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最小的合数是(),2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9、24÷8=3,8是24的(),24是3的()。

    10、把1克盐溶于5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二、判断: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3、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4、9能被3整除,3能被9除尽。()

    5、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6、因为3

    16,所以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

    7、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8、5÷b,b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9、假分数一定都大于1。()10、12是倍数,5是约数。()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互质的两个数()。

    A.一定是质数B.一定是合数 C.只有公约数1 D.最大公约数是12、数A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数A()。A.9B.18C.36D.13、大于1,小于132的分数有()。

    A.只有1个B.有无数个C.有2个D.无法确定

    4、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相乘,积是()。

    A.质数B.合数C.质数或合数D.无法确定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A.100B.102C.105D.120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人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教 案0 1 4年 下 期

    单 位:蓬溪县红江镇小学

    年 级:三年级上册

    教 师:



    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
    在2024年全市抓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公文标题的撰制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版权贸易对多元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