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篇:农村小学“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农村课改存在不少困难,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农村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深层次要求。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走不出去、专家请不进来等因素制约,校本教研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基本策略和课改推进的内在机制。就农村而言,校本教研的有效运作主要是通过建立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与大学合作的立体化校本教研,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为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观念引导和“技术”支持,研究推进、课题带动,创立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点带面、联片发展、整体推进,建立和规范立体化校本教研制度等具体策略进行,从而促进农村教师逐步实现专业成熟和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课程变革向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立体化;校本教研;专业发展
2024年秋季,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学校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快凸显出来。主要问题有: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缺乏课改的内驱力,教师缺少专业支持等。[1]其中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适应不了课改深层次的要求。笔者的调查发现,农村教师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我发展意识差;职后教育和培训机会少,缺乏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育评价影响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缺乏合理的师资输入与交流机制;培训制度亟待创新等。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结合农村学校师资现状,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研合一,以研促教。
一、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理论和专业人员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性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目的。教学是教师从事的主要工作,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有效策略,教师的在职培训应融入教师的教学生活之中,这样教师才能得到一种基于“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的现实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产生需要,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此意义下,校本教研便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对农村小学校而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必须立足开展校本教研
教育部的评估报告显示:经费投入不足“以农村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经费支持方面,第一批国家级实验经费基本可以保证,当实验范围扩大时,省级以下的实验区课改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个别实验区地方财政甚至对课改工作没有投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1]国家级和省级实验结束,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进入常态以后,农村学校新课程的经费投入也许更难保证。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机制的运行,成为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资金紧张和短缺使得学校很难抽出专用资金用于教师的培训、进修与学习,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不得不立足于本地区和本校来进行。
(二)工学矛盾突出,“走出去”很难
师资紧缺、岗位缺编、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缺少专业发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委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进修,所空岗位无人顶岗,聘请代课教师又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即便能够外出培训学习,接受的主要内容也多为理论性和观念性的,脱离教学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不仅教师对此类培训积极性不高,学校一般也不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教师“走出去”很难。
(三)“请进来”不是长久之计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如聘请专家讲学,在关键时期予以点拨,确实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只能偶尔为之,绝非长久之计。除了支付专家讲学费的困难外,更重要的是,专家对农村学校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作用有限。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内驱力,需要本土专家,需要自己的专业引领队伍。笔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向高校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学习与发展途径不被农村中小学教师所认同,而且农村学校较少使用“请专家到校作报告、送教师外出培训”等方式。农村教师较常用的学习发展途径依次主要有:第一,反思,90%的教师认为这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最主要途径;第二,自学;第三,同本校教师交流,通过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由此看来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或者说“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自救”的现实选择。[2]
二、立体化校本教研的运作
(一)立体化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类型
校本教研为教师、学校、各级教研部门以及高等师范院校搭建了发展和发挥才能的平台,通过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动,逐步实现校本教研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整体推进农村课改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层次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就新课程改革而言,校本教研更多的是专业研究者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的校本活动。立体化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类型有如下几种。
●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它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意识,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本校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教师主动争取同伴互助,形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研。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教研员与学校合作的校本教研。教研员、科研人员与学校合作,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区域协作式的校本教研。从传统的结对子、对口扶持薄弱学校的做法进一
[3]步走向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以结对形成校本教研“流动站”的新形式,以联片、结对式活动为载体,以强带弱,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亦被称为US联合体)。[4]构成双方是大学的专业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是推进新课改、促进新课改发展、实现参与双方双赢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与大学合作的研究共同体──立体化校本教研共同体。通过教学反思常规化、研讨活动系列化、专业引领全程化、教研科研一体化、展示平台多样化的“五化”策略,整体推进农村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
(二)立体化校本教研的运作 1.建立农村学校与高校的研究共同体
这种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教育专家指导下设计“科研兴校”,实施校本教师培训的方案;建立科研兴校和校本教师培训的相关组织和制度;每个基地学校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教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引导全校教师把课题设计、研究与学习结合起来;教育专家作教育科学和科研辅导报告,并对每个子课题进行个别指导;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行动研究,以与高校合作研究模式为主,以高校支持模式和学校独立模式为辅,通过教师的行动、培训和研究过程的联结,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是校本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通过校与校间的交流,教师互换等形式,促进教师发展等。
2.建立中小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与大学的合作机制
制度是对处于某种社会环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因此一种制度的建立,关键在于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主体应对这种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和认同也同时为这种“制度”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一种持续性的动力来源。建立立体化校本教研合作机制,有利于学校、教师在相互的经验交流分享过程中,形成对校本教研的价值、意义的共同感悟和认识,有利于促进农村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立体化校本教研合作机制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农村学校为参与主体;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城乡互动机制,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以“会”引“家”,实现跨区域的合作交流。立体化校本教研合作应该以学科组为基点,以学校为基线,以联片为平台,以与高校成立共同体为轴心,组成“以校为本”而又纵横交错的流动型立体式校本教研模式。增强农村学校、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使校本教研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建立立体化校本教研合作机制的根本所在。这种机制的建立目的在于:落实教育部和省、县“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施意见;解决自课改以来,农村地区校本教研由于地域不同、学校条件不同及教师素质不同,在不同学校中存在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实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农村地区合点并校后,学校布局改变及数量减少的形势变化,结合过去联片教研、结对子、送教下乡及送研下乡等活动的成功经验,组成“以校为本”而又纵横交错的流动型立体式校本教研模式,从而提升农村地区及各个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开放式、流动性的校本教研,达到农村各学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校本教研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
课堂是教学的发生场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现实起点。课堂教学旨在体验文化共同体的创造,课堂教学是集体文化的传递与创造的过程。[5]因此应该把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筛选,进而确立研究课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作为教师的角色,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教师是一个‘解构者’,在解构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文化的建构。”[6]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校本教研对象的授课教师与校本教研的研究者,共同从事着“文化实践的参与”。[5]他们在参与中对话,在对话中参与分享,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课例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块”和对教师教学发生过程的一种“真实记录”,其间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对教育理念与价值的现实追求。因此,校本教研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这既是对“校本”概念的一种重要诠释,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4.专业引领,为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观念引导和“技术”支持 农村地区校本教研的开展面临来自观念和“技术”层面的困难,在观念上给予引导,并给予“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已成为农村地区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迫切需求。“专业引领”是指由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提供的有关课程、教学与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专业引领”的主体主要来自高校、地方教育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在“专业引领”活动中,中小学教师既是“引领”的主要对象,又是“引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一般来说,“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有:理论学习辅导、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听课、评课)和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其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根据“引领”对象的需要来进行。因此,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情景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其中“情景性”指的是“专业引领”与教学的“真实场景”相连接,或者说“引领”活动本身就存在于教学的“真实场景”之中,而“交互性”则强调专业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互动。显然,“专业引领”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场景”而提供的一种专业性“技术”支持,它有利于农村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但是,在校本教研方面,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1]等现象。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改下,以高师院校和地方教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教育研究群体已开始走进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研究,这无疑为农村地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种专业性“技术”支持的良好机遇。
5.研究推进、课题带动,建立立体化校本教研活动平台
校本教研的开展要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但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而言,由于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在解决诸如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问题时,往往缺乏对问题本身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意识,而且对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所具有的长期性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此即使在专业引领下开展校本教研,也可能难以持久。以科研课题为主线进行专业引领,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的熏陶以及成果展示时的成功体验,无疑是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平台。
6.创立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点带面、联片发展、整体推进
建立评选和竞争机制,鼓励各中小学校积极创建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实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辐射周边、联片发展、整体推动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县级教育行政层面评选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的主要条件可以包括:学校积极投身课改实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能对区域性的校本教研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校长及领导班子专业能力强,立足于本校培养骨干教师,且成效明显,校本教研活动扎实而富有成果;学校业务研究的氛围浓厚,学校在课改开放展示活动、课题研究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表现。
7.建立和规范立体化校本教研制度,保障农村课改和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必须明确自己的以下责任: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健全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年级组的建设,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教研网络;组织、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读书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实践;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问题能及时得到研究,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联系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使校本教研活动得到必要的专业支持。
(2)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建立理论业务学习制度,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学校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把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实行集中教研制度和“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即每周利用两个晚上,每两周利用一个半天时间,把实验教师集中在一起,选定一个主题,进行集中学习、研讨。通过集体交流、个人自学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学校教研活动制度,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乡镇中心校可以根据实际,以分片协作教研为主要形式,形成中心辐射、区域协作、分片互动的校本教研格局。学校坚持开展集体备课、议课,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组织和纽带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建立学校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及时予以奖励和表彰。学校根据实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示范活动、课改开放日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良好平台。
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营造浓厚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必须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学校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把课题研究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扎实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学校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建立县级奖惩机制。教育局根据构建立体化校本教研的精神和要求,制订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的标准及要求,增加年终考核中教研分值的权重;根据活动方式颁发各项证书;每学期对各乡镇中心校、各普通学校进行全面考评;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进行重奖,对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校长,在职称、职务晋升上给予优先照顾。
农村“立体化校本教研”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笔者的调查显示:98.9%的教师表示学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并且所有教师都认为校本教研对自己的教学有程度不等的帮助,其中64.2%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31.8%的教师认为有帮助,只有3.4%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少。农村“立体化校本教研”作为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和课改推进的内在机制正在部分地区推行和实施。但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还需要许多其他因素,如时间、经费、技术设备、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因素的支持。目前校本教研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边缘性”问题,如校本教研经费不足,自筹经费进行研究的比例过大;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间投入不足;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技术、设备准备不足;校本教研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这些边缘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校本教研目的的实现,是校本教研的外部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课程改革实验区追踪评估的最新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24,(5):1823.[2]杨磊.农村课改的问题与出路[N].教育时报,2024-07-06.[3]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24,(4):4352.[4]王长青,等.新课程校本教研[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4.227.[5]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4,(1):4858.[6]孟宪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4.2.
第二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笔记
现在的终身教育,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学生才会不断成长,如果老师不发展,还用老师原来的思想,观点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学生还如何去发展呢?所以老师的发展必需走在学生的前面,不然老师就会落后,也就无法再当老师了。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把机会给他们吧 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它对于实践经验的整合、提升更为有力,它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对于农村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应该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对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中,在对教学的现实反思、探索和创新中,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校本教研,有利于学校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校本教研是教师对知识的改进,每位教师都有进步,以课例为载体的文本教研,更多关注教学环节的改进,同一本教案不同的教师会上出不同的课,这就是教师的感悟不同,认识不同。
校本教研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着力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校本教研把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业务学习时进行交流、研讨,获得共识,力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高层次的提高。
第三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手上有技术 脑中有智慧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陶行知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应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 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开辟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教师学习的机制与原则如下: ①建立学习型学校。②倡导“全息”学习方式。
“全息”学习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它强调三“到”: 手到——坚持记笔记。
心到——养成“研究性”阅读习惯。身到——把学到的东西及时用到课堂。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可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已有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四、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
最后提出几点思考与同行共勉:
1、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教知识的知识;不仅要会教,还要讲究教的艺术性。
2、最具学习力的团队是最优秀的团队,最具学习力的老师永远走在最前。
3、三年前的课和今天的课以及三年后的课没有区别,原因在于没有反思。
4、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把错误的经验变成正确的经验就是反思。
5、书是最好的专业引领,多多少少买一点书,工资不高,节约一点也就够用了。买一本书读20遍并用于实践,先学一家,融会百家,独成一家。
6、教师在工作中是痛苦还是快乐,在于能否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机制,是否做到得心应手。
7、如果你还有问题,你会成长;如果你已成熟,你将腐烂。
第四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张会来
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1个教学班,836名学生,其中外来打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6%。现有教师4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教师总数的77%。校舍新了、教师多了、学生增了,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改变。且随着学校的合并,有三位骨干教师调出,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骨干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成为校领导班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们,引领我们走上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之路,并以此模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就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做一汇报:
一、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诊断问题
“校本教研”我们的理解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对教师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首先教研员通过听课、座谈,为我们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教研组长自行诊断本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行剖析在实施新课程中最大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四个层面的诊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二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师的学科底蕴差,把握不住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不能有效监控与指导。
2.课堂教学中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教研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研组人员的构成和教研活动制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
2.教学后,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缺乏互动,被动参与教研活动。
要想切实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单靠常规的教研方式,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树立自觉反思问题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
(一)重建教研组,构建学习型组织
过去旧教研组按年级化分、缺少骨干教师领衔、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处于同一层次和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重新组建了教研组。我们的思路是:打破年级界限,跨越学科,确定头雁,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师分成了六个组,并让有奉献精神,能够引领课题研究,长期参加区中心组活动的教师做教研组长。
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建立后,我们着重从教研组活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入手,初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每位成员都具有参与和组织的双重身份。要求教研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在研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开展专题培训
1.在区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从教师中征集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然后凝练问题,聘请专业人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其次,在每次的专题讲座中都留有互动时间,让教师提出问题,专业人员再次凝练问题确定下次的专题讲座内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课标要求、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如何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等专题讲座。
2.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
每月我们都分学科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员每两周来我校一次进行专业支撑服务,他们对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进行具体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3.引领组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让教研组长先行一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一是,学校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二是,推荐到区中心组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三是,派出去学习,把新信息带回来,向本组内教师传递;四是,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对教研组长进行“听课、上课、评课”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学校的头雁,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构建了新的教研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在以上的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了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
(一)抓集体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规定教师听完课后都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工作策略,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每次集体研讨,教师都能获得新收获,明确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们在彼此合作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教研组真正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互相观摩,开展“三课活动”
1.上“模仿”课
听区级研究课后,教师要模仿研究课在校内上一节模仿课,体会研究课的内涵,互相研讨交流。
2.上“创新”课
根据学生实际,在“模仿”课基础上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3.上“样板”课 在“模仿”课、“创新”课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智慧的新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
(三)抓教学案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培养教师自主反思意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每周对“重点课例”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反思案例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每周二选取部分教师的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每月评选出学校级“十佳“案例刊登在学校的月刊上。通过反思交流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使教师逐步养成时时分析自己教学中 得与失,知道为什么得和失的道理。
(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研讨 每周五下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情况开展研讨。使教师周周都有机会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互助中发展。
2.录像课研讨
研讨的方式有:①“课例”研讨。抓住录像课中教师的优点、创新点、生成点、不足点和上课教师进行对话。②重点研讨。抓教师普遍认为有欠缺的地方进行切磋、争论,探索解决此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到课堂中再去实践。③跟踪研讨。对重点问题不求一次彻底解决,反复实践与改进,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沙龙式研讨
研讨的方法有:①分组研讨。按学科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②“引领式”研讨。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引领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教师群体的潜能,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③“任务驱动式”研讨。提前把研讨主题告诉教师,并把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教师认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沙龙
研讨活动产生实效。教师能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使教师在漫谈式的研讨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理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问题意识,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确立要源于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效果就是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科研就在身边,就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本教研基本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师课后反思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五、校本教研成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迈出了自己成长的坚实脚步。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获奖。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区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合校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家长的赞誉,社会的满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六、今后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讨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关系,以及专业支撑模式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学习计划
白沙小学:王世超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特别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又是教师履行专业责任,提升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就要求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要求每一个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在校本教研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为了满足广大中小学校和中小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之需而作的,其立意鲜明、结构严谨、文笔流畅、突出实践。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这一本书,现将个人学习计划制订如下:
一、学习内容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章校本教研概述、第二章校本教研的形式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校本教研”的产生、内涵、意义,知道校本教研的主体和对象及校本教研的原则。
2、掌握校本研究的形式,理解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的内涵。
3、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4、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三、学习措施
1、按时参加集体组织的培训。
2、以自学为主,认真完成所有作业。
3、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4、注重自察自省。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多提问。多参与集体的学习与讨论,做好案例分析,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写心得体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参与教研活动可以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研的天地中,我能清楚的看到别人的教学风采,能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寻找不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求自己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向别人学习、取经,并积极参加我校定期的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培养成具有高尚师德,业务力强,具有高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人民教师。
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2024-2024第二学期小学教务工作计划(合集五篇)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不得不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就业的压力(共五则)
初一班值周班总结
相关文章:
- [ 六号文库 ]农村小学“立体化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 [ 六号文库 ]准备要上初二日记600字最新[合集五篇]
- [ 六号文库 ]企业培训服务协议[合集]
- [ 六号文库 ]挫折议论文800字高一[五篇]
- [ 六号文库 ]中学生初一军训日记600字作文[共五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质押合同汇编(14篇)
- [ 六号文库 ]项目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年终工作总结(十九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医院收费员个人工作总结(十九篇)
- [ 六号文库 ]政治思想方面的总结(十七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100字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 [ 六号文库 ]仓管员的工作总结简短(十六篇)
- [ 六号文库 ]2024年读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6篇)
- [ 六号文库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简短(17篇)
- [ 六号文库 ]第三季度个人工作总结 教师第一季度个人工作总结(十九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中学春节印象心得体会模板
- [ 六号文库 ]2024年教育著作读书心得(7篇)
- [ 六号文库 ]2024年大学健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四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深化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十五篇)
- [ 六号文库 ]2024年农村建房承包合同书(8篇)
- [ 六号文库 ]大班教师工作总结 个人(二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