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策划书 口号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西部大开发工作总结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6-26 09:46:4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西部大开发工作总结

    西部大开发工作总结

    一、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1999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西部大开发“十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这一奋斗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1亿元,较1998年的5.074亿元增长了673%,超额16.1亿元完成年初28亿元的计划任务,增速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名列全市第一。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33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较1998年的0.46亿元增长464%,财政收入增速和地方财政总量位居全市首位,提前四年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24年财政收入目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较1998年的0.91亿元增长35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187元,较1998年的2226元增长447%;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较1998的1010元年增长205%。在2024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我县位居第20位。

    (一)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先后编制了《*县朱家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煤化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县规 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了小庄煤矿、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GM改性甲醇汽柴油项目,组织实施了官牌工业广场、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建成了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和大佛斯瓦斯发电厂,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煤电-煤化工-煤建材”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2024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8.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46.8亿元,工业经济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70.8%。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果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农业产值连续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4年达到11亿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7.04亿元,实施了156个新村建设,已建成新居1.44万户8.65万间173万平方米,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劳务经济迅速崛起。在“珠三角”地区考察确定了32户企业作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并在东莞设立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处,对我县在“珠三角”地区的务工者进行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及权益维护等服务;县财政投资50多万元,对由县上组织转移的务工者,以奖代补体检费、交通费、培训费,并办理人身路途保险,有力地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2024年,全县累计输出劳务人员9.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8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村一品稳步发展。制定出台了《*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启动建设了5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初步形成了城关镇朱家湾村奶牛养殖、炭店乡虎家湾村大棚西 瓜、小章镇卧龙村养猪、香庙乡上新庄村无公害苹果生产等10个省级示范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全县累计修筑通村水泥路(柏油路)72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目标;完成了太峪河引水、李家川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农村人饮工程44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2%,较1998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建成了190个村电网改造工程,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实施了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宽带网接入工程,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较1998年增长了78%,有线电视用户较1998年翻了三番,移动电话、宽带网用户分别较2024年翻了三番,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日臻完善。聘请了省内7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城建工作顾问,为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审核把关;修编了《*县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泾河新区控制性规划、紫薇山生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区重要节点部位、区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初步形成了城市建设三级规划体系。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投资12.1亿元,实施了83项城市建设工程,城区面积扩大到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7万人,“五纵三横”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其中,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县级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一体化生化池主体工程,县城区排污能力明显增强;投资8000多万元,完成了公刘街开发、高速公路引线工程、姜嫄街改造工程、中西街道路改造工程,实施了隘巷等38条背街小巷硬化改造工程,彻底解决 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3000万元,在全市各县(区)率先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初步解决了城区群众冬季取暖问题;投资4.3亿元,建成了豳风苑、开元广场一期、紫薇山亮化、*州商城、火石咀物流汽修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了紫薇山生态公园、城区集中供热二期、集中供气续建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签定招商引资合同113个,到位资金63.58亿元,陕西煤化集团、陕西中达集团、深圳东部集团、浙江虎豪集团、山东新汶集团、浙江家福乐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投资兴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累计完成投资94.96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62个,全面建成*蒋公路改造、火石咀泾河大桥加固、李家川水库除险加固等58个项目;今年计划实施63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34.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0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9.35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县把加快林业发展、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制定出台了《*县绿化美化总体规划》、《重点区域绿化规化》、《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和“三化一片林”规划》,绘制了生态保护宏伟蓝图。累计投入6397.8万元, 实施了十大绿化工程,建成了大佛寺文物绿化区,李家川水库、太峪河水 4 库等生态示范区和三北防护林、泾河沿岸水土保持、农田林网三大生态保护体系,完成了紫薇山、七星台、公刘墓及侍郎湖四大旅游景区绿化任务,全县森林面积达到75.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4.1%提高到42.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0平方公里,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累计投资近亿元,改造校舍1648间32972平方米,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目标;县财政列支1200万元,在全省率先彻底化解了全县上世纪3347.4万元的“普九”债务,消除了困扰乡村两级和农村中小学校多年的沉重债务负担;先后招聘中小学教师1490名,提高了572名临聘教职工工资待遇,全县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建成了县疾病防控中心、县医院住院楼、传染病区,改造了16个乡镇卫生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2024年,全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3.7‰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9.6%,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七)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增强了义务教育发展活力。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撤并了48个乡镇办事机构,压缩了72个乡镇行政事业编制,裁减了18个乡镇领导职数,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职能的转变,大大提高了乡镇政府的办事效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集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在全省率先启动 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摸底调查及勘界确权工作全面完成。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对县招待所、农机公司、工业品公司、林产品贸易公司、粮油议价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改制,依法关闭了硅铁厂,完成了朱家湾电厂改制重组,组建了县自来水总公司,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八)民生质量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实行县长包抓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煤矿安全监督员驻矿跟班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开征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加强了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双拥优抚安置体系、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城乡群众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和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了城区电子监控系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我县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安全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西部大开发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二是地方财力依然薄弱,建设发展资金匮乏;三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四是煤炭工业发展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五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扣“富民强县”的工作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农惠民、城镇带动、民营崛起”四大战略,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特色农业、商贸流通、劳务输出、观光旅游”五大产业,努力实现“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农村经济、城镇建设、民营企业、社会事业”六大跨越。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按照“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思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今年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作为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全县工业企业技改及工业园区建设。到202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建成5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30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努力打造关中能源接续地。具体来讲,一是上产能,二是抓转化,三是建园区。上产能。投资60亿元,重点实施水帘洞等煤矿技改工程,新建雅店、小庄和文家坡3个煤矿。今年全县原煤产量达到1500万吨,2024年突破2024万吨。同时,不断提高煤炭附加值,使精洗煤、高炉喷吹煤占到40%左右。着力加大煤矿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升煤炭资源开发水平,使全县百万吨左右的矿井回采率达到75%,百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回采率达到80%。抓转化。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加工等转化产业。投资400亿元,建设2×20万KW、2×30万KW煤矸 石电厂和粉煤灰综合利用、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50万吨煤制汽柴油、120万立方米残煤气化等重大项目,探索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形成园区小循环、区域中循环、社会大循环。建园区。以重点企业为纽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程,投资10亿元,重点抓好煤炭工业园区、煤电工业园区、煤化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陕西省第二大能源化工基地奠定基础。

    (二)实施“强农惠民”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加大资金投入,全力实施“十大惠农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到2024年,财政、企业、扶贫等累计投资达到3亿元,建成100个新村、35万亩水果、10大龙头企业。一是加快发展农村富民产业。今年县财政列支500万元,继续用于农村富民产业培育。具体措施是,千方百计建管好35万亩水果、15万亩干杂果和15万亩饲草。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巩固壮大大棚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业,烤烟、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奶牛、肉兔、生猪等养殖业。积极推广“草-畜-沼-果-菜”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一批极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园,推进现代农业的良性循环。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柿子、核桃、红枣、果脯、果粉等10个加工、流通企业,每年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5000万元,大力发展果品储藏、销售、加工业。到202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500元。三是积极实施新村建设。在捆绑使用涉农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列支500万元,用于实施“告别土窑洞” 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4年全县建成100个标准化新村,使3万户15万名群众受益。坚持以“水泥路、新能源、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超市”六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卫生间、互联网、广播电视”六入户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着力培育“双能”增收型农民。实现“打工—创业—置业”良性循环,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到2024年,使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12万人以上,年创收7.2亿元。

    (三)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围绕建设“咸阳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统筹经济、人口等因素,到2024年,累计投资20亿元,建设滨河大道、泾河防洪、城北泾河大桥、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县城新区水上公园、南北两山生态公园等重大工程,建成十大商贸物流中心。拉大城市框架。按照“硬件”与“软件”并重建设、“外延”与“内涵”同步发展的要求,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鸭河湾和新民塬化工区,完成11公里泾河防洪治理区,形成“一城三区”的功能框架。到2024年,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27.3%提高到35%以上。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工业区、行政区、科教区、商业金融区等,明晰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断优化城市休闲、娱乐、购物等服务功能,建设中山街、家福乐、*州商城等商业购物中心,以及火石咀、姜嫄街等汽修物流中心,把*县建成咸阳北部商贸物流集散地。发展城镇经济。按照“充 实功能、改善环境、聚集产业、构筑框架”的建设思路,突出发展餐饮、服务、商贸、旅游、运输、修配、房产开发和物流配送等城市产业,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推进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的新城镇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把小城镇打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充分发掘*县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重点抓好紫薇山生态公园、七星台公园、泾河沿岸景观带、城区绿地建设等绿化美化工程。到2024年,完成城北新区文化广场等建设任务,通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实现“能源产业雄厚、生态环境良好、人文蕴涵丰富、市场繁荣发达”的城市发展目标。

    (四)实施“民营崛起”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全力发展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全面落实多项扶持政策,积极牵线搭桥,加强银企联合和财政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今年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担保基金,撬动金融信贷资金1亿元,培育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到202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51亿元,占到生产总值的60%。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可”的原则,不限范围、不限形式、不限数量、不限规模,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发展领域,催生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群体。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鼓励、引导在外能人带资金、带技术、带客商回乡创办企业,扶持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城镇失业人员不等不靠实现再就业,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古丝绸之路大佛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 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发花果山,绿化美化大佛寺景区和下沟矿区。开发包装旅游产品,以大佛寺梨、枣木工艺业加工包装为重点,全力挖掘我县刺绣、根雕、小作坊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古豳旅游特色产品,力争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使旅游产业很快成为我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火石咀物流汽修中心、粮油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运输业,支持引导货运业主组建货运集团,实行联合经营,把我县运输业做大做强。

    (五)实施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围绕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到2024年,投资10亿元,将21所初级中学建成寄宿制学校,新建县委党校、职教中心、紫薇中学、泾河新区小学、泾河新区幼儿园;完成19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建成24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完成县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县城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搬迁煤炭采空区及农村危房、土窑洞居住的群众,基本解决全县城乡干部群众的安居问题;建成县文体中心、图书大楼、群众文化艺术大楼、乡村文化站(体育室);同时,继续实施农村新型能源、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卫等项目,实现户户使用新型能源,人人喝上洁净水;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做到应保尽保,建成县城容纳500人的敬老院和5个乡镇敬老院,逐步使全县“五保”人员实现集中供养。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

    胶州四中 张作伟

    (一)要点内容:

    1、总体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明了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是: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2、成果扫描:

    “十五”计划确定的四大工程即“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全部开工。

    (1)2024年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开工;2024年7月,“西电东送”工程开工,目前,南、中、北三大输电通道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2)2024年7月4日,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它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目前,工程进展基本正常;

    (3)2024年7月12日,西部大开发的又一实质性成果“内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起四川内江,南到云南昆明,是沟通云、贵、川、渝三省一市的又一条主要干线,成为西南地区南下的出海的便捷通道;

    (4)2024年11月,三峡导流明渠截流和三峡库区清库工作全面展开,标志着三峡截流和库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202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3、重要意义:

    (1)经济意义: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善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意义:对于保持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

    (3)社会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整个国家的长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加快西部大开发,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4、要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二)与基础知识的结合:

    1、经济常识角度:

    (1)社会主义本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掌握政策界限,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大投资等体现了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东部地区的优势(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和西部地区的优势(主要是资源、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4)国家财政的作用。我国出台的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如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大金融信贷、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必将促进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促使资源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加快西部大开发,能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使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

    (6)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西部地区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市场状况,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使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资源。

    2、政治常识角度:

    (1)国家的职能。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2)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3)党的领导和党的性质、宗旨。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西部大开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最实际体现。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地区,又地处边疆,实施这一战略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3、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党中央提出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要从本地区的条件出发,加快发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西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普遍联系的观点。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同东部发达地区的支援、国家政策的扶持分不开的。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这是西部大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一个全局性的发

    2展战略。另外,进行地区结构调整,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等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4)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西部大开发建设重点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对社会稳定等问题也不能忽视。

    (5)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西部地区能否自力更生、努力奋斗,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其次还需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财政支持,需要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

    (6)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西部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们要下决心通过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7)发展的观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相关热点: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标志性工程”、地区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产业化经营、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团结、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第三篇:西部大开发

    11级土地资源管理班庞炳坤

    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区

    成渝地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

    关中—天水地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

    北部湾地区: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临海石化、钢铁基地。

    呼包银榆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和原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兰西格地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区域性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天山北坡地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资源生产及供应基地,现代化农牧业示范基地,西北地区重要国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对外合作加工基地。

    滇中地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商贸物流基地和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黔中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烟草工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宁夏沿黄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藏中南地区:全国重要的农林畜产品生产加工、藏药产业、旅游、文化和矿产资源基地,水电后备基地。

    陕甘宁革命老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

    西部重点生态区划分

    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包括内蒙古草原、宁夏中部干旱带、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天山北麓、塔里木河上游等荒漠化防治区,涉及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4个省区122个县(市、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相关团场,总面积约151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包括陕西北部及中部、甘肃东中部、宁夏南部等水土保持区,涉及陕西、甘肃、宁夏3个省区116个县(市),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

    括祁连山、环青海湖、青海三江源、四川西部、西藏东北部三江水源涵养区等,涉及西藏、青海、四川和甘肃4省区61个县(市),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

    西南石漠化防治区:包括贵州、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重庆东部等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涉及广西、云南、贵州和重庆4省(市、区)100个县(市),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包括秦巴山、武陵山、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广西北部、西藏东南部高原边缘、新疆东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森林综合保育区,涉及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9省(市、区)175个县(市、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相关团场,总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

    第四篇:西部大开发规划

    李总参加市、区全委会议心得

    李少平

    前不久,应邀参加市、区全委会议,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了西安市关于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感受颇多,受益非浅,愿与大家分享。

    西部大开发。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会议上强调,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在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特指陕西、内蒙古、重庆等12个省、区和直辖市。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带面,逐步形成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贵,成昆等跨行政区域经济带,带动其它地区发展,有重点地推动西部大开发。

    2024年7月5日—6日,中央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会议。胡总书记指出,今后10年西部开发的目标是:西部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上大台阶。温总理指出:到2024年,经济总量翻一番,西部地区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根本改变落后面貌,显著缩小地区差距。把西部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各民族人民生活安定富裕的美好家园。

    西部大开发10年,陕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生产总值从1592亿增加到8187亿元,翻2番,年均增长12.9%,财政收入从172亿增长到1391亿,增长7倍,人均产值达318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654元增加到14129元,年增长11.7%。贫困人口减少60%。西安的十年也是如此。西安市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77亿增长到2024年的2724亿,年均增长14%。居民收入从6000元增长到18967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发展形成新格局。

    10年大开发的重要经验是:一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科学发展。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五是必须弘扬延安精神。

    关—天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务院把关中—天水,成渝,广西北部湾区域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担负着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规划在阐述该经济区“空间战略”时提出,要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就是西安(咸阳)大都市。要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24年,都市区域人口发展到1000万以上,主城区面积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基地。

    西安市的实施意见是:2024年形成建设关—天经济区的工作方案。到2024年实施规划要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大力推动西—咸一体化,沣渭新区初具规模,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4年发展目标全面实现。西安经济总量占经济区的比重超过5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形成以西安钟楼南北线为中轴,渭水为水脉,秦岭和渭北为生态屏障,北跨,西接,东拓,南融,卫星城和城市组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方面。制定市区规划,分阶段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全面开展产灞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商品期货,利率期货,产权交易,资源及能源交易,黄金交易等现代化金融工具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

    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方面。加强西安—宝鸡---天水丝绸之路旅游走廊,华山—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太白山自然生态旅游走廊,西安—延安—榆林红色旅游走廊,西安大慈恩寺—宝鸡法门寺—天水麦积山宗教旅游走廊,周秦汉唐文化旅游精品走廊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方面,重点打造“八大产业基地”,即汽车制造,电力电子,兵器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食品饮料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服务外包和生产性服务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和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建设西安—成都,西安—合肥,西安—安康快速铁路。扩建西咸机场地铁。

    国际化大都市。从目前看到的国家级权威性文件中,明确定位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全国只要3个,北京、上海和西安。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主要着眼国家发展战略。西北需要有国际化都市。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发展空间,影响力,基础条件等综合考虑,西安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国际化都市是指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地理位置,良好服务功能,一定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地区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国际化都市分为综合性和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都市两类。判断国际化都市标准。第一类是经济指标。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0-12000美元以上。二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70%以上。三是外贸依存度,30%。四是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以上。五是人口,800万以上。第二类是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指标。一是人文指标,长寿,教育,生活标准。二是人均住房面积,25平米以上。三是受高等教育不低于50%。四是航空吞吐量在4500万。五是轨道交通客运比例50%。六是信息化指使。七是空气污染指数。第三类是反映国际开放性指标。一是跨国公司入住数量。世界500强有50%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三是入境旅游人数。600万以上。四是国际会议。每年举办150次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五是外籍人口比例。常住5—20%。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定位是:把西安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发展,共享繁荣。世纪蓝图,催人奋进。结合实际,任重道远。

    第五篇: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24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必要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一)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

    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还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更为艰巨。加上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

    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二)西部地区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件关系西部地区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

    第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先搞好实施规划和试点示范。试点的规模要适当,不宜铺得太大,防止一哄而起。要加强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

    第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第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逐步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

    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对西部地区开发工作的领导,当前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所有的重要建设项目都要纳入规划,进行充分论证。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不能乱集资、乱收费,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证西部开发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

    (三)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必要性

    1.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我们这两年来取得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适时调整与部署。在市场供求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证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全国人口中近1/4居住在西部地区,只有加快西部的发展,提高西部民众的收入水平,使庞大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才能为经济增长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只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况,将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拖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要素秉赋各异,相互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表明区际经济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动力的需要,使整个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4.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居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的上游,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只有加快西部发展,使居于高山深谷者尽快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中走出,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才有保证。5.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保证。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聚居于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使愈来愈多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走上繁荣之路,是巩固、加强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边境安宁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

    三、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五大特点:

    1.在开发目标上,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这次西部大开发开发的区域特定在西部地区,包括与西部相似的内蒙、广西在内,共12个省区。它与横贯东中西部的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陇海·兰新经济带开放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山川秀美”和“西气、西电东输”等重点工程就是西部大开发项目直

    接惠及东部、中部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所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既是一个全国性的总体战略,又是推动西部经济大发展、环境大改善的一个区域性大战略。

    2.在开发时空上,长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它是一项世纪工程,它是在国家总体设计、综合协调、规划指导下的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搞好基础设施,开发矿产、生物、水电等物质资源;而且要开拓市场,开发智力、人才、技术、信息、资金,以及人文、旅游等种种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特别注重合理开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3.在开发机制上,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它突出表现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积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在产业发展上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在资金投入上实行政策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资。国家和地方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要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方面。

    4.在开发布局上,点、线、面相结合。点,主要指大中城市特别是重庆、成都、西安等跨省区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区、旅游度假区;重要资源开发基地;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国家和省市具有实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线,主要指铁路、高等级公路、航运交通干线;跨区域的城乡通信电缆、信息网络;大型水利设施和电力网站。西部大开发将建立起有效的传导机制,来壮大点,形成增长极、辐射源;畅通线,带动面。

    5.在开发部署上,突出重点与发挥优势相结合。这次大开发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经济、科技教育、改革开放等五大课题。联系各省区实际,又互有侧重,各有特色。

    加快西部改革开放步伐包括加快西部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形成与壮大;加快西部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使国有资本集中布局于优势产业,实行有进有退,以退求进;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加快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由过去按行业隶属原则管理所属企业,转向按属地原则,面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市场主体,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诱导,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使来自各个国家、国内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投资者,在西部投资能取得合理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



    推荐阅读:
    西部大开发工作总结
    九年级政治 勤俭节约 文明消费教案 教科版
    二年级下册4.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同步练习
    教师在2024年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村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