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自查报告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7-14 18:47:0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

    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传统教育必要和有力的辅助形式,网络教育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的。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作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信息化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这种网络教育对自身素质有哪些新的要求。对于我国沿袭已久的传统教育而言,信息化教育无疑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走出来的教师们,对互联网这个新事物还普遍比较陌生。鉴于这样一种教育现状,学习对于教师就变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了。我们首先需要寻求一种解渴的网络教育资源,来提升我们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综合素质。

    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内的一流中学,看看它们在这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较早地进行了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该校不仅很早就建成了校园网,还通过与联想集团的合作,建立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www.feisuxs),通过互联网络将北大附中的优秀教育资源传播到全国各地,共同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的进步。作为一家专业的中学远程教育网站,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不仅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还为全国的中学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信息和服务。在经过精心的组织和筹备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学校版日前已经全面开通,全国的中学教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北大附中提供的优秀教育资源和服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学校版充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设计内容,提供教师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服务。在这里,教师们随时可以查阅到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教学改革动态,可以到资料库中查询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可以查阅北大附中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笔记,还可以在海量的试题库中为学生挑选试题。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学校版涵盖了北大附中几十年来的教学精华,还联合全国200多家知名中学,荟萃多方面的精华资源,为中学教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随时把握最新的教学动态,揣摩特级教师的课堂设计思路和教学细节,开阔自身视野,提升教学效果。有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学校版,老师们备课、授课都倍感轻松了。

    通过优秀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提升我们的信息化教育的素质,只是为我们从事21世纪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基础。至于如何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那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研究

    一、培训前端分析

    在本次培训开始之前,对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是调查问卷、访谈相结合。问卷是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调查问卷”。

    (一)学习者分析

    1.年龄特征分析: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6一41岁之间,其中有7人年龄在31到35之间,学员比较年轻,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同时,大多数教师具有10年以上教龄,有的甚至达到20年,因此,她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一点既是优势又是劣势:一方面她们可以把本次培训的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定势、教学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要把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对她们而言又有一定的障碍。我们在具体的培训中,要尊重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

    2.技术水平分析:在涉及“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情况”的问题时,大多数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但是对powerpoint、flash、网页制作等软件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仅停留在“只是了解”的层面上。使用计算机网络只限于查看新闻和资料,而对于网络的深层次应用,比如下载课件、搜索图片等与教学息息相关的技能则不很熟练。教师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学员的这些专业背景和教学经历的迥然差异,导致培训初始时的水平不一致,给培训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前所述,对学员的分析和学员间的种种差异成为设计和制定培训课程的重要依据。然而,仅有这些分析是无法保证培训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这些分析基本上还属于初步的、总体的和比较模糊的分析。随着培训的不断推进,如何不断深化对学员的了解并根据个人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就迫使指导教师必须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员的情况和需求。

    因此,在整个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员的观察和分析,指导教师经常深入到学员中去,和他们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从而与学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学员的信任。

    (二)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的总体学习需求相似,主要集中在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二、培训内容的设计与调整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计是指对培训进行系统的设计,并对培训的各个要素分别进行详细具体地安排。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其要素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与评价及其他事宜的安排等。

    (一)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的设计

    培训设计应为参训教师设定较明确的日标,以激励教师的学习行为和积极性。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规定以及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学员的个人需要,我们对本次培训的目标进行了定位:(1)要求老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2)培养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技能和素质,掌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在获取、运用、处理、传递、评价信息的培训中逐步书里信息意识。这一目标的培训主要以技能操作为主要内容。

    (3)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具备信息时代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意识到教育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并且具备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和效率的评价和反思能力。

    (4)树立教师的“终生发展观“以及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根据调查分析,参训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是很低的。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2.个体目标的设计

    我们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构建学习目标的方法来设定个体目标,教师所有的培训和学习活动都是为达到此目标而进行的。这种由参训教师个人创建的学习目标比较符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这种目标是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创建的,所以也符合整个培训的总体要求。

    另外,在实际培训中,我们要求教师制订一份自我发展计划,以使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充分体现参训教师的主体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培训内容的设定与调整

    在本次问卷调查,在问及“您最希望补充的知识”时,81.8%的老师选择的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其次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因为这两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如何用于教学,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图1:教师需要补充的知识图

    为了保证培训结果达到目标的要求,培训应该有恰当的、合乎需求的内容。培训内容的设定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其次还应解决参训教师“如何学”。结合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把本次培训的内容设为四部分,主要包括: 1.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 心理学知识、学与教的心理学

     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应用 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

    2.技术知识

     各种技术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  各种技术应用训练

    3.虚拟学习

     利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学习 利用blog、社区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

    4.科研能力

    设计课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具体课程计划安排表见附录2.本次培训的内容体系是理论与实践双重目标导向,以任务驱动、师生共创多种媒体资源库为特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一超文本一自组织一个性化的高效课程体系。

    (三)相关学习活动安排

    1.教学观念:通过理论学习与新旧案例对比来促使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2.软件学习: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并把最终作品交给指导教师,以便作为评价的依据。

    3.理论学习:组织学员集体听专家报告或讲座,安排学员与培训者共同学习理论,并要求每个学员建立自己的blog,在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利用教学理论的情况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想法,及时利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或疑惑请教同事和指导教师,并对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4.整合实践:利用参与式学习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说课、角色模仿或现场听课、评课、写反思日记,结合学科教学,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5.教案设计:由培训者提供“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模版”(见附录3)并向学员介绍“模版”的使用方法,给学员布置教学设计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并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见附录4),通过展示、讨论、评价、修改的方式掌握写作教学设计方案的步骤和方法,并在自然教学环境下实施教学。培训应让学员对整个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拓展了课程的概念,不仅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每一分钟,在课堂外也设计了适量的学习任务,使得学员能合理利用课外时间,高效发挥集中学习的优势。

    考虑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特色与学员的个性差异,我们摒弃了由专家或教师从头讲到尾、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培训课程的形式安排也是多种多样,有传统模式的授课,有讲座形式的课程,有活动课的形式,也有有讨论课的形式。每门课程的教材也不再是单独的一本书,而是一系列参考书、辅导资料、网络资源和视、音频资料,教材的概念在培训中也得到了拓展。总而言之,培训的课程包含了为学员提供的各种教学、指导、资源等服务,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教学服务,一切为了学员服务”。由于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对学员特点和需求的分析,而这种分析是不断细化、不断清晰的,因此,课程的设置要随着分析的深化进行调整。此外,学员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学员在通过学习后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修改了自己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就必须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再者,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教学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者的设想严格进行,这种调整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应把握好课程的动态变化与培训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住培训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不致使培训失去控制,陷入彻底的混乱中。

    三、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关系到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教学应该是能不断激发学习者探求知识的欲望,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师培训,更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不断激发学员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强化学员责任意识和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教师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主张把师德教育提升到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职业使命感的高度,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来进行。

    2.树立信息时代优秀教师的榜样和不断发掘、宣传学员中的优秀学习案例。培训伊始,就由专家向学员介绍信息时代教师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标准,同时邀请一些优秀教师为学员介绍经验,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推荐给学员一些优秀教师的blog和网页。通过这种“榜样的力量”,帮助学员树立发展和奋斗的目标,也帮助他们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自己也能到达和超越这些前人的成功。

    (二)培训方式

    1.讲座式

    讲座式是指主讲教师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授培训内容。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培训方式。新培训策略有所改革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一切旧的形式,但我们不主张从培训开始一直到结束都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由于一些知识性、理论性、观念性的课程的需要而采用这种方式。培训伊始,我们就请有关专家给教师作《信息时代的学与教》的精彩报告,从思想、理念等高度给学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对本次培训起了提纲掣领的作用。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教学实例作为教材,培训者与学习者通过分析、研究、评价教学实例,掌握教学原理和规律。

    本次培训的学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要尊重他们己有的这些经验,因此我们在此次培训中引入了大量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导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促进学员去思考、争辩,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或感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员不仅分享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也在分析别人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自觉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可以真切地使参训教师认识到这种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

    3.自主一协作学习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愿意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特点密切相关,培训应尽力满足这一需要。同时,网络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而且教师之间可以利用网络互相交流,并能够方便地得到专家学者或其他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基于以上分析,本次培训创设“培训虚拟社区”,以促进学员更好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我们采用了“深入研讨会”的形式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员对某一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学员之间可以讨论、争辩,进行脑力激荡,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指导教师引导学员对主题的深入讨论,记录下学员讨论的过程,观察学员的特点,并提交给组织者,作为本次培训的反馈,以便培训者及时做好调整。

    本次培训采用的是集中培训和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学员的时间紧、工作重,本次培训集中授课的时间为巧天,主要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技术的入门,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求学员自主完成。因此远程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学员的学习,我们建立的一个QQ群,群号是28751518。在此群中,学员可以写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组织者或其他学员共同讨论,及时得到回复。除此之外,组织者定期回访学员,对学员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详细总结并在群里发布。通过这些方式,加强了组织者和学员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学员的肯定和信任。

    (三)培训的评价与管理

    1.培训管理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为了让学员顺利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因此我们制定了一套可行的管理体制。

    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对学员进行管理和记录。同时,指导教师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紧密配合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使用自我管理策略,培养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策略的使用有利于教师自主地安排参与培训的计划,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活动等,并自觉地把培训成果应用在教学中。因此,我们要发挥学员的自主作用,让学员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能减轻培训组织者的管理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培训评价

    本次培训很多内容的评价无法通过传统的考试进行客观、真实、有效评价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本次培训的评价体系时,采用由教师指导、学员主动参与的个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总结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充分发挥反馈调节机制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员,我们对学员做了前期调查;而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技术课程比如课件的制作,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自己所教课程和下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课件,并举行了课件大赛,制定评价标准(见附录5),实现“产学结合”;对于小组学习,在学习结束时我们要求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发布到培训网站上,采用小组内成员互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另外,我们把教师的blog、学员在论坛或QQ的发言、也纳入过程性评价的范围,允许学员在blog上做出个人的评价。

    附录:

    附录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为了做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施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本问卷.我们将认真考虑您在问卷中提出的对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等的有益意见.希望您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这将非常有助于我们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

    问卷的填答方式是将您的选项写在题后的括号内,还有少部分问题需要您在横线上填答.您回答的每一道题目对我们的研究都非常有价值,所以请您不要漏答题目.本次研究的可靠性将有赖于您回答的真实度.调查数据仅供研究使用,对您的回答我们将按规范严格保密,诗您不要担心.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以下问题想涉及您的基本资料

    1.性别______年龄_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__。2.教龄_________职称________担任课程________。3.是否有个人电脑()A有B没有

    二、以下问题想了解您对培训的态度 4.您对参加培训的态度是()A非常愿意参与B愿意参与C无所谓D排斥培训 5.您认为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可多选)()A学习电脑技术B提高实际整合的教学能力C提高理论素养 D转变教学观念E学习教育科研方法F其他 6.您认为您急需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可多选)()A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B教学设计知识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应用D各种技术的特点E如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F各种研究方法G________ 7.您认为影响您参加培训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以下问题涉及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8.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文字处理软件?()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9.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10.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电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11.您是否能够熟练应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A非常熟练B能够使用但不够熟练C只是了解但不会使用D一窍不通 12.除了以上提到的软件,您认为还需要培训其他那些软件 A Acess数据库 B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立体动画制作软件3Dmax D其他(请写出软件的名称)13.您目前备课和做科研时采集资料的手段按主次依次是()(排序)A通过因特网,校园网,使用搜索引攀网、CNKI等资源 B到图书室找印刷资料C使用中国期刊 14.您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A未使用过B很少用C经常用 15.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感觉()A教学效果很好B教学效果一般C教学效果有下降D不知道 16.您认为将信息技术整合进课程教学时您最主要的问题是()A担心自己的技术差,做不了B不知道在哪里用C不知道怎么用 D用了效果不太明显E效果好但太花费精力F其它 17.您了解本学科的优秀网站并时常浏览吗()A知道、常浏览B知道、很少浏览C不知道

    四、以下问题想了解您对信息技术培训效果的评价 18.您以前参加过这类培训吗()A是B否 19.如果参加过,你对培训的评价是()A效果明显B效果不是太大C效果差D说不清 20.如果你认为效果不错,那是因为(可多选)()A培训的课程内容符合您的期望B培训的教师能力好C培训的教学方法得当 D培训的活动设计合理E其他

    21.如果您认为效果差,那是因为(可多选)()A培训的课程内容不符合您的期望B培训的教师能力不好 C培训的教学方法不得当D培训的活动设计不合理E其他 22.您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值是()A期望很大B时间太短,可能学不到什么C会有一些收获D可能会让您失望 23.您认为采用那些培训方法会对您的学习更有效(可多选)()A集中授课B自主学习C网络交流D进行案例分析,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E小组分工与合作F其他(请写出您认为对您比较有效的方法)

    五、以下问题想了解您对科研的看法 24.您是否愿意进行教育科研()A非常愿意B比较愿意C无所谓D不愿意

    25.如果您不愿意进行教育科研,您认为使您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什么 26.您在做教育科研时碰到的主要问题是()A想研究却找不准选题B有经验总结不出来C不懂得研究方法D研究条件差 27.您在平时做教育科研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文献研究法B问卷调查法C实验研究D实地观察法E行动研究法F其它方法 28.您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29.您认为新课标与课程整合的关系有哪些关系?

    填写日期:年月日

    附录2:课程安排计划表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初探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初探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2100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和教育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因为这两个因素已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两个核心动力。用互联网来创造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将成为我国能够持续发展的必要的原动力。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 网络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在新世纪的竞争力。本文拟就物理网络教育的意义、原则、实践探索和发展前景几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物理网络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把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称为“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已过渡到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即WBI)阶段,我们认为教学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由服务器、教师、主机和学生工作站联接而成,教师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网络的每一个终端,与学生进行交互会话,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与电教、CAI存在本质的区别,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我们把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称为“物理网络教育”。那么物理网络教育带给我们物理教育的意义何在呢?我们认为,首先极大地提高了知识更新速度,其次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引起了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学体制的深刻变革。大量电子教材的出版,各种形式网校的兴起,以及众多专业网站的出现,互联网使得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做到全国共享。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可以是课堂式的,也可以是个体式的或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是探索式的,也可以是渐进式的或跳跃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按照创设网络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网上讨论、学生在线练习和师生共同总结几个环节进行。在个体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选择教材、安排时间、搜集资料、复习检查、评价矫正,极大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物理网络教育的原则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明确指出,最优化教学就是如何选择能使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当前教学任务的解决花费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一理论,要求从整体上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模式,从而推动教学现代化的进程,而合理使用网络环境在教学过程最优化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最优化教学理论为物理网络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得到的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对话与合作自然获取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营造、设计和改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激发者。

    因此,物理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条:

    1、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

    2、网络传播的互动性、灵活性;

    3、网络环境的适应性、人本性。

    三、物理网络教育的实践探索 ——《谢璞物理教育网》网络平台解剖

    3-1.首页显示

    3-2.模块设计

    《谢璞物理教育网-http://www.feisuxs、搜网中国、时剑信息平台、聪慧搜索引擎、线索中国、中国网等网站的搜索引擎系统,并且在3721中文网址有关“物理教育”的网站中排列第二(“中国物理教育网” 排列第一),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海淀物理教学网、杭州市中学物理网络中心、吉林市教育信息网等众多专业网站都为本站进行了友情链接。谢璞物理教育网在第三届全国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物理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四、物理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严重,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称,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我国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的教育手段体系。这项调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开展的,共调查了100余名教育专家和60座城市的2024余位居民。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以几何级数在增长。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三个发展阶段。

    1、展示阶段,是基于传统教学媒体下的“常规模式”阶段,它包括幻灯机、大屏幕投影、电影录像等视听设备、语音实验室等教学设备。

    2、互动阶段,是基于Internet网的逐渐普及下的“网络模式”阶段,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这一阶段。

    3、灵境阶段,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开发运用而派生出来的“虚拟现实模式”阶段。灵境阶段的教育将是依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英文缩写VR)”技术而产生和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生成实时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演练者(操作人员)可以进入其中,产生逼真的身临其境感,并象在真实世界中一样地与该环境进行实时操作和相互交流。

    二十一世纪是虚拟现实技术更加成熟的时代,我们从现在起就应当认识到网络教育发展到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灵境教育的必然性,在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技术的同时,密切关注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关注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且主动的、不失时机的投入到灵境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之中,为网络教育发展到灵境教育阶段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法学

    谈网络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导学

    [摘要] 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来开展网上课程导学,这就需要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提高法学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网络条件 法学教师 课程导学

    随着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导学,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法学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网上导学是指网上课程辅导,法学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远程网络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指导。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1)课程学习之前的导学:主要是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制订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网络教育为法学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导学的首要任务是法学教师应根据法学专业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制订出科学务实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课程学习之前法学教师有责任让其了解课程的难易程度、媒体资源情况,供他们自主选课,确定学习任务与目标,并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情况指导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2)阶段性导学:当课程学习开始后,法学教师导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时发布阶段性导学材料,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把握学习进度节奏,明确各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多种教学媒体中获取知识的技巧。

    (3)考试后的导学:课程考试结束后,法学教师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反馈及时矫正偏差,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再提高。师生之间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教与学后,法学教师要根据多向的反馈信息,特别是通过试卷分析,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与其就学习成绩、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个性化问题进行再沟通,及时修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组合、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其克服自学中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导学任务。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技术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网上辅导,法学教师在导学中要着重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在课程导学中首要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不按传统的教学班形式组织教学,而是成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辅导、网上答疑 等活动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程导学中,法学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计划的指导者、学习方法的咨询者、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成功的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法学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首先,法学教师要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完整的自主学习计划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同时,法学教师也能根据计划有效地督促、检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法学教师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要素组合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指导他们把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设计一份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把自主学习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进度安排意见和教学进度安排结合起来,使教与学良性互动,构成有机的整体。再次,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法学教师可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首先要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按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段、各个行业的学生组织起来,力求使每个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小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围绕每个阶段课程导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结合网上讨论答疑活动,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既有对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他们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依托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共享性、在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点,设计出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以达到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仅让学习者学到特定的课程知识,还要使法学专业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课程导学设计中必须着眼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条件下的课程导学突破了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程导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扩充学习过程中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未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不应该仅仅是接触教材中的内容,而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个意义上,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让他们在面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在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中将所 2 需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或网页的相关窗口中,让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便的方法能够访问到或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事件、人物等,通过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由此引导大家进一步去阅读相关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让法学专业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并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由其自己对大量素材进行快速提取、加工整理和再应用。这一阶段的课程导学过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的流畅及表达能力,围绕课程导学要求,形成使大量的信息转化为法学专业学生内在知识的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融合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使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服务环境。网络学习的基础是个别化学习,但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化学习有助于促进法学专业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在课程导学设计的操作程序的指导下,可通过竞争和角色扮演等途径来实现协作化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法学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充分提供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BBS讨论区、留言板、QQ群、电子邮件等,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让法学专业学生在相互的协作学习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共享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显著特征,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对于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技术训练、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法学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资源设计、网络交互等激发、唤醒法学专业学生网络学习的潜在能力,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与交互,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在网络课程导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法学专业学生感到乏味、疲劳等情况。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调动了法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法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比,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交流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法学教师的网页、QQ群、聊天室、在线回答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远程学习3 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法学教师及时并充满热情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维持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地位无疑大大增加了协作的有效性,使法学专业学生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是在这种协同学习和学习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时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不断变换角色。

    参考文献:

    [1]刘新萍、赵铁成:网络环境下的导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 2024,(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3] 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6)

    [4] 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24,(6).[5] 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法学专业学生评价[J].教育评论, 2024,(6).[6]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24,(1).[7]王国清:远程教育中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4,(9)



    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
    等差数列认识 (教师版)三年级 奥数
    夏山学校(5篇)
    支教个人总结
    委屈感言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