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婚礼大全 满分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霞与孤鹜齐 时间:2024-07-19 00:54:4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市辖一区、两市、8县和**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综合开发区、华山风景名胜区四个管理委员会,地处中西部的结合点,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总人口548万,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属于农业大市,曾是陕西的“粮仓棉库”。历史文化悠久,曾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和一大批文化名人。**是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的故里,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爱国将领杨虎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著名作家杜鹏程等也都是**人。**市境内资源能源丰富,煤、钼、金、石颇具优势,以渭北“黑腰带”闻名全国。全市列入保护和开发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国家级24处,特别是以山(西岳华山、少华山)、水(黄河古渡、洽川湿地)、圣(司马迁祠、仓颉庙)、陵(唐桥陵、泰陵)及“民居瑰宝”党家村为主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近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一、202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各项决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新推进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呈现出“增势强劲、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

    --全市生产总值实现801.42亿元,增长15%,完成年预期770亿元的1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8.94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394.5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完成277.93亿元,增长1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25亿元,增长45.7%,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65亿元,增长32.7%。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4.91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占年预算33.29亿元的102.1%,增长20.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1.8亿元,占年计划226亿元的102.5%,增长18.6%。

    --进出口总额完成1.69亿美元,增长47.1%,其中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18元,完成年预期目标的99.6%,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4372元,完成年预期目标的104.1%,增长2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万人,较年计划6万人目标多出1.3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1%,低于年计划4%目标0.79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超额完成年计划4.8%的目标任务。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4%。

    (一)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努力在项目建设上谋创新、求突破,全市18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1%。渭-蒲高速、连霍高速渭潼段改扩建、富平实丰200万吨水泥、韩城裕隆100万吨焦化等46个项目竣工投产或建成投用,西包、大西、西南铁路正在抓紧建设。170个前期项目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20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从发改渠道共争取到位中省各类项目投资达22.1亿元,吸引了金融信贷向重点项目大量注入,激发了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合同项目368个,到位资金达230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5%。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继续发挥了主导拉动作用。

    (二)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大力支持重点行业和支柱企业发展,龙钢集团跻身全国500强,金钼集团产值突破百亿元,**中联重科挖掘机整装下线,拓日太阳能、安信电子、舜天锂电池等新能源项目投产运营。坚持“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思路,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3个工业园区当年投资60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00户。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卤阳湖开发区基础环境加快建设。紫兆环保、永泰LED光电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富平陕汽物流园汽车制造项目破土动工,富平苏陕产业园规划也在抓紧编制,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创了“飞地经济”的新模式。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强化64户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4.5 %和4.7%。大力推进“关小上大”工程,淘汰水泥、钢铁、铁合金等落后产能436万吨,韩城阳山庄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陕焦集团95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5.17亿元,同比增长23.1%,在GDp中占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

    (三)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粮食产量达264.2万吨,增产19.2万吨,增长7.8%。水果总面积达到221.4万亩,总产254万吨。蒲城成为全国酥梨标准园创建县,渭北千亩优质葡萄示范园基本建成,大荔黄花菜、华县大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41个,2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项目落户大荔。扎实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277户企业对口帮扶367个低收入村联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富平东亚、韩城浦发村镇银行开业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6家。农村饮水项目建成井座塔池等工程327处,46.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1平方公里。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建成户用沼气池2.46万口,完成造林面积41.58万亩,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四)商贸旅游稳中见旺。积极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等扩内需政策,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4万台(件),销售额12亿元,发放财政补贴1.96亿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消费持续活跃,农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2个百分点。**陆路货运口岸已经省政府批复设立,**海关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在积极申报之中,现代物流和陆港经济正在孕育勃发。**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和2024陕西**卤阳湖国际通用航空节圆满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启动五省八市 “一证游”活动,成立“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华山创建5A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渭华起义纪念馆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少华山森林公园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3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31.4%。

    (五)城镇化进程加快。深入推进“一城四创”和“市县联创”活动,优化中心城市,美化县城和重点镇。**中心城市通过省级园林城市技术评估和初步验收,新修城市建设总规已经省级评审。全年共完成投资58.3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18个,中心城市面积扩展到41平方公里。信达体育广场、310国道绕城改线、**客运中心站建成投运。市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前进路北段、三贤路等多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国际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市区东大门、北大门、湭河两岸拆迁和“城中村”改造等工程抓紧实施。西禹高速绿化全面启动,渭河近堤绿化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中心区新增绿地面积55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7%。全市10个县城、102个重点镇完成规划修编,31项关中百镇工程任务全部完成,全年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7个垃圾处理场,新增日处理10.5万吨污水和850吨垃圾能力,城镇设施功能明显改善,承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0%。

    (六)民生事业和谐推进。全年十大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8.2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类完成21.3亿元,政策补助类完成26.9亿元。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46所149.8万平米,“蛋奶工程”在公办寄宿制学校全面实施。市中心医院迁建和中心医院综合门诊楼主体建成,新建成华阴、富平等5个县级医院和27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教育园工程进展顺利,陕铁院、西北新世纪和扶贫学院入区建设。为37.2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3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韩城、华县试点推开。新开工建设廉租房43万平方米,8600户低收入家庭将会得到安居。研究制定了农民进城五方面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当年有11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通过省级验收,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9.8万人次。公安、信访等平安**建设和谐推进。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繁重。二是经济综合实力较弱,人均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五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项目策划和建设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快,投资和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202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动赶超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居民增收、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进一步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全民创业,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兼顾基础和可能条件,建议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力争达到96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增长40%以上。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6亿元,增长19%。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辖区财政总收入达到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1亿元,增长20.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600元,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增长16%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3亿美元,增长3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

    --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市县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成立工作组包联跟踪推进,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千方百计落实规划、土地、环评、节能等建设条件,采取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月度协调推进、季度新闻发布、半年督察观摩、年终考核奖励等行之有效措施,促使投资快速增长。

    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10个,年度投资788亿元。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进大西高铁、西南复线、黄陵-韩城煤运专线建设,全面开工榆商高速罗敷-韦庄段,积极衔接建设**-玉山高速公路项目,继续建设沿黄公路、开工建设108国道**-大荔段改扩建工程,提高通行能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渭河下游综合整治和抽黄供水工程。加大“气化**”工程实施力度,建成韩城-**煤层气管道工程。在产业项目方面,继续抓好龙钢集团煤-电-焦油及炼钢一体化、渭化集团“双醋”联产、蒲城70万吨烯烃、合阳300万吨煤炭开发、韩城500万吨焦化等项目建设,力促富平苏陕工业园提早开工。在社会事业项目方面,完成市职教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中心医院迁建项目。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体育中心、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国家救灾储备库、市县殡仪馆改造、华县金堆灾后重建等项目。

    二是加强项目策划和前期推进工作。继续坚持重大产业项目策划工作目标责任制,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项目,按照“有中做强、无中生有”的理念,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物流服务等领域,超前策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着力策划一批百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项目,重点抓好航空物流中心、中石化1000万吨炼油厂迁建、体验式红色旅游产业园、南山支流整治和平原水库建设等一批大项目策划工作。切实加大市级重点前期项目推进力度,完善建设手续,争取有一批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其他项目完成前期推进任务。

    三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模式,重点到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上市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总部上门招商,招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招商项目合同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00亿元。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争取更多民间资金进入。加强银企项目对接,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大跑省赴京力度,力争使更多项目进入中省计划,全年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增长20%以上。

    (二)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民生十大工程,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使用,全面完成年度48亿元投资任务。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施高中进城工程,加快**职教园区建设,规范民办教育机构,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等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基本药物制度,强化药品市场监管和整治,启动县级公立医院试点,继续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门诊报销范围和比例,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加强城乡公共健身场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快完善8个县市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中省改善民生政策措施,发挥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全民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5万套162.6万平方米,落实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妥善解决县乡干部、农村教师和乡村医生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2万人、107万人、29.1万人、14.5万人和9万人。努力稳定价格水平,强化市场价格监管,抓好市场供应、煤电油运总量平衡和应急调度,切实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带来的影响,增加低收入群众、离退休职工及相关群体的生活补贴。

    (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增强园区产业聚集功能。坚持集团化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按照“一业主导、多业配套”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优化园区功能和项目布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引导园区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协调配套的工业聚集区。力争2024年园区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面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和创新,积极实施卤阳湖调配供水工程,尽快引进一批航空物流项目和企业入驻卤阳湖,实现通航产业招商新突破。

    二是狠抓骨干企业扩能升级。围绕做大做强煤及煤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协作配套,延长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机电配套等产业链条,扩大产能规模。支持龙钢、金钼、渭化、陕化等企业集团加大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年内龙钢集团产值突破400亿、金钼集团突破150亿元、渭化和陕化突破100亿元。重点抓好合阳西卓子、山阳等煤田开发,使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提升到2024万吨以上。切实推进渭化双醋联产、陕化节能减排、陕港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华县10万吨丁二醇、中联重科、雨润集团、舜天能源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创建省级低碳城市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韩城循环经济经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进经开区、卤阳湖低碳示范区试点。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促进节能项目实施,全面推进紫兆垃圾分类处理设备项目建设,形成年生产垃圾环保设备50台的能力。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继续扩大奶畜、果蔬生产,以建设富平奶山羊,临渭、合阳奶牛,澄城、潼关生猪,大荔、蒲城秦川牛等畜牧产业重点县为重点,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华阴农垦区建设,做大做强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的百万亩优质粮果、绿色瓜菜基地。

    二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抓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村、特色乡镇。采取财政贴息、信贷等方式,引导支持雨润集团、安德利果品、陕富面业、兴隆乳业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产、加、销联盟,推行农业标准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培育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发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三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水平。继续实施抽黄大型灌区泵站改造,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解决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切实抓好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搞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加快实施黄河滩区、临渭和二华夹槽群众外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千村千企扶助行动”。

    (五)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建设。

    一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一城五创”(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业型城市和省级环境模范城市、低碳城市)活动,加大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完成城市东大门、北大门、湭河两岸、西岳中段、西南京路中段拆迁改造,新建改建17条城市道路,打通主城区全部断头路。规划渭河景观建设工程,实施渭河近堤、310国道、渭清路两侧、滨河大道、西潼高速、老城区景观绿化工程,构筑南源绿色屏障。抓好国际商务中心、城市综合体、商业圈拓展、老货运站片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凤凰国际酒店、鸿基大厦、五星级酒店建设进度。进一步配套完善电网、供热、供气、给排水改造等市政工程及主题公园、休闲广场。年内中心城市建设工程实施157项,计划投资完成110亿元左右。

    二是全面加强县城及小城镇建设。以韩城、华阴、富平、蒲城为重点,扩大县城规模,提高产业和人口的聚集能力。加大县城创卫力度,力争县城全部实现省级卫生城市。继续抓好一批人口规模在3-5万人的重点镇建设,配套建设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商住小区。实施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工程,重点推动富平、华县、韩城等县市有选择地确定一批试点村镇,积极开展农村新型社区试点。

    三是落实好城乡统筹配套政策。启动编制韩城-蒲城-富平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完善农村居民进城就业落户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土地流转、经适房购买等切身利益问题,全年推动农民进城达到20万人。

    (六)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华山“5A”景区创建成功为契机,做大做强华山旅游集团,加快华山文化创意园、华山主题公园及西岳庙保护性开发项目建设,加大“华山论剑”品牌策划宣传力度,将华山建成我市旅游的龙头和精品。实施白水仓颉庙、韩城梁带村古墓、党家村民居、大荔沙苑旅游等开发建设,形成市域间、县域间旅游精品线路。办好第三届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抓好旅游营销和服务工作,丰富旅游内容,扩大旅游消费。借助西安世园会平台,举办多项营销主题和宣传活动,加大旅游促销推介,与组委会签订旅游协议,推出分流世园会游客的联动计划并列入世园旅游专线,力争承接世园旅游人数200万人,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600万人,旅游文化总收入达到130亿元。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升级。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竞争机制,加大投入,加快谋划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富平陶艺、华县皮影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重点抓好**鸿基世业文化园、富平汉唐石刻艺术文化产业园和**文化艺术中心、文豪国际中心、电影传媒大厦、**报业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报业集团、演艺集团、影视集团等文化改制企业加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促进城乡消费快速增长。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培育汽车、住房、养老、培训、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文化消费,增加教育、文化娱乐、影视消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消费。切实扩大农村消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等农村流通工程,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和农机具下乡规模,改扩建18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农家店1000个、农资配送中心120处。

    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建设核桃、棉花、苹果、精细化工等一批产学研服务平台,积极申报组建3-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取列入省级服务业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富平汽贸物流园、潼关物流港、白水昌盛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积极策划和组建**华山银行,重点引进1-2家大型商业银行来渭布点分设机构。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按照县人民政府全会安排,现将谭家山镇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2024年,仍是谭家山转型升级、经济调优巩固之年。全年围绕“突出一个中心,做好三篇文章”的政府工作思路(即突出矿区综合治理为中心,做好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基层基础三篇文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保稳定,推进了全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有序开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着力培植财源,招商引资形势较好

    近年来,我镇积极落实小煤矿关闭退出政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目前小煤矿基本关闭到位。然而,谭家山镇的财政税收95%主要依赖于煤炭采掘及其相关产业,财政税收急剧下降,镇域经济严重退化。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税收289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88万元,地税完成101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877万元;联网直报49148万元;实现规模企业税收30.4万元。同比均下降。

    为逐步摆脱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我镇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总量带来的巨大影响,我镇一是加大协税护税力度。配合税务部门对全镇应纳税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税收台账,勤征细管,努力做到应征尽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强化招商引资理念,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优化企业周边环境,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今年上半年,我镇调解了原禾镰厂职工晚年生活保障等各类企业纠纷矛盾20余次,全镇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0万元,引进醉有味槟榔厂、湘潭吉湘建材有限公司和湘潭同庆洗煤有限公司3个项目。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如石洪村蔬菜、石坝口村乌梅、长塘村林泉山油茶苗木、月塘村“百里醇”茶油、榜塘村蚕桑种养殖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2.着力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和矿区综合治理工作,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我镇除老屋煤矿未关闭外,其余全面关闭,且各小煤矿的关闭善后工作都在平稳有序进行。同时,矿区综合治理工作在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项目申报和落实进展顺利。一是启动了矿区水利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4口山塘的维修加固,其它项目工程的简易招标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向省水利厅申报了应急水源建设项目和小农水建设项目。二是稳步推进矿区自来水安装。今年以来,涉及长岭煤矿周边棠霞村5个组150户的自来水主管道已全部铺设到位,新安装自来水用户40余户。三是根据矿区脏乱差的现实,将紫竹等9个矿区村全部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村范畴,并制定单独的考核方案。四是积极推进谭煤转供电的4个矿区村和2个社区转供电改网工作,目前,电力局已完成勘测和设计工作。五是150万/村的国土治理项目已完成摸底工作,正在进入申报阶段。六是积极探索矿区农业转型。结合重金属治理替代种植项目,流转矿区农田。目前,矿区蚕桑种植达2300余亩,玉米种植达500余亩,油菜种植达600余亩,林泉山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茶苗、珍稀苗木中药材培育种植基地面积达300余亩,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雏形。3.着力做实民生工作,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一是不断完善镇区功能和管理。上半年镇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0万元,项目建设投入280万元;投入30万元完成镇卫生院至s313道路硬化建设;投入58万元对107国道谭家山路段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的扫尾工作;全面推进分路口社区创建工作,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已完成办公场所选址等前期工作,居民入户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纵深推进。强化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把联村干部与联村党政负责人均列入考核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列出环境整治专项经费180万元;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山等4个“秀美村庄”,建设24个村级“美丽屋场”,4月1日XX市电视台法制频道对我镇坪塘村的“美丽屋场”建设和肖冲村的“一户一池”等亮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三是社会保障全面到位。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优抚、五保、城乡低保、残疾、特困户等共计1200余户,发放各类慰问金35万余元;发放农机购置、五保户分散供养、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9项补贴资金229.95万元;2024年参合群众3.8万人,共计缴筹新农合基金180多万元,群众享受住院补偿金额694万余元;新农保缴纳保费87.8万元,截至目前共有7856人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四是计划生育服务优质。提升计生基础工作,优质服务推进节育措施落实,明确由镇长分管计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调整计生队伍,加强队员培训,强化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全镇共出生38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2.36%,出生性别比122;征收社会抚养费88.95万元。五是文教卫事业有效开展。XX县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落户谭家山镇卫生院并于7月2日开工;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完成《谭家山文史》印发工作,全镇有线电视升级为数字电视,加强对网吧的监督;投入96万元,完善全镇12所中小学公寓护栏、综合楼、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4.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大局整体稳定

    一是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上半年,积极开展以“听民意、访民情、聚民心”为主题的民调大走访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群众工作名片1.5万余份,我镇群众工作站共接待群众来访2800余批次,协调解决各类具体矛盾356起,民调工作取得全县11名、全市28名的成绩;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活动,共计验收贴牌“平安家庭”1.2万余户,扎实开展佩戴“红袖章”义务巡逻工作,全镇居民安全感指数大为提升;圆满完成“六五”普法目标任务。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58起,调处58起;辖区刑事案件立案75起,受理行政案件83起,结案62起,治安处罚54人,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安全生产做到“逢会必讲,人人有责”;结合“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活动,对全镇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多批次摸排检查,上半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1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36条,累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决定书15份,责令关闭非法洗沙场、纸厂、油厂共4家。同时,对已关闭的茶园等4家煤矿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巡查,防止出现盗洞、塌洞等安全隐患;对停工停产的老屋煤矿进行巡矿,杜绝非法生产。坚持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消防安全工作基础,4月24日,我镇消防安全工作接受了国务院消防安全考核组检查并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5.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干部作风不断转变

    谭家山是一个资源型乡镇,税收曾过亿元,而因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今年预计完成税收在800万元以内,按照我县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没有税收分成,而我镇刚性支出没有减少,镇财政运转极度困难,政府干部待遇与往年相比也大幅下降,工作积极性受挫。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镇一是加强干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型。定期分析形势,查找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落后思想、不当言行和工作习惯;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层级管理和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坚持党政负责人每月例会制度和中层干部会讲评制度,在全体镇村干部中树立“不能吃老本,要积极干事以实绩论英雄”的意识,营造了顾全大局、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和管理。成立谭家山镇党校,每月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党政干部和站办所负责人带头上党课,目前党校组织5期集中培训;开展党员干部日常廉政谈话,加强督查,今年我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82份,个人承诺书156份,开展督查7次,印发督查通报3期,通报批评单位3个,廉政警示、诫勉谈话11人,立案3起,处分党员干部3人。三是压缩开支,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制度,积极压减各类支出;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阳光村务,5月底完成了村级财务移交工作,24个(除石坝口村)、2个社区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我镇有目标,有措施,有亮点,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稳定经济发展困难;二是矿区综合治理工作推进难度大;三是小城镇建设缓慢,分路口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四是综治维稳任务仍然艰巨,小煤矿的关闭带来的系列不稳定因素还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待这些问题,我镇将高度重视,务实创新,在下半年工作开展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继续做好小煤矿关停退出及善后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继续推进新源、邓公、长岭三家煤矿的关闭善后工作;继续做好老屋煤矿的关闭引导工作,在2024年9月底前我镇小煤矿全面关闭退出;加强对小煤矿关停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巡矿驻矿制度;加强协调,力争做好湘潭矿业公司井洞关闭带来的系列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矿区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市县各级会议精神,积极做好在建项目及已申报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与上级衔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综合治理项目在我镇实施。拟聘请专业设计院对矿区恢复治理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坚持科学治理,确保争取的项目有的放矢,确保争取的各类项目和投入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积极创新招商引资,规范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转型。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市场操作,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等支农项目,支持全丰蔬菜、林泉山科技有限公司、杨梅、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积极改良技术,引导和支持申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XX县百家示范工程,打造农业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加快产业转型,调优产业结构,培植新的财源,缓解矿区群众的就业压力。

    4.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民生。继续做好分路口社区创建工作,充实社区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坚持省道313周边的整体开发理念,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后续推进力度,完善和夯实镇文化广场和卫生院的配套设施,完善分路口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XX县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强合格学校创建,搞好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长岭小学、月塘小学、朝连小学合格学校创建工作;继续完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镇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区综合治理规划,不断提高镇区的综合承载力,不断推进矿区项目的有效实施。5.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夯实群众基础,确保镇域稳定。今年是我镇面临矛盾和纠纷最为尖锐和复杂的一年,也是谭家山保运转、转型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为凝聚人心,缓解社会矛盾,下半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充分关心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镇,坚持政府工作依法依程序决策,在镇域范围内强化依法行政的氛围,确保政府的职能依法履行到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做细做优群众工作,强化变上访为下访,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一、基本情况

    星沙街道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4.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人,现有社区建制15个。20**年以来,街域经济全面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基础税源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成为全县首个唯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镇(街)。连续两年获得XX市“十强街道”首强荣誉,经济指标和经济实力在全市位列前茅,荣获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先进单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基础税源总收入3084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9336万元,预计完成全年5亿元的财政收入任务。

    二、工作特色

    作为XX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街道历来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品质,重视人防宣传工作的推进。在县人防办等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街道和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防空改革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遵循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从基层基础抓起,广泛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教育,为全县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创新试点,注重实效。按照关于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的工作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做出安排部署,在县人防办的精心指导下,在望仙桥、开元路、金茂路、凉塘路、封刀岭、松雅多个社区开展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工作。召开了人防宣传工作座谈会,下发了XX县人防办《关于加强人防宣传进社区的工作建议》,连续三年来,社区各项宣传活动正在逐步开展并形成特色,每一个社区每年都定期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

    二是与社区农家书屋结合设立人防知识专柜,为社区送去了百余册人防知识书籍,实行登记借阅手续。二是设立人防宣传橱窗。为每个社区制作了一块不绣钢宣传橱窗,张贴人防知识图片,分季度进行更换。三是编印防空防灾知识手册发放给社区居民。四是利用社区短信平台和电子屏幕发放人防知识信息。五是利用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平台演出人防节目、举办人防知识有奖问答、人防知识讲座、播放人防专题片等一系列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设立“防空防灾器材展示柜”,使社区居民掌握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居民人防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争创市级“人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优秀社区”和“省级人防宣传教育示范社区”称号,以点带面促进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抓住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加快助推人防建设,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宣传教育、机构队伍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抓紧编制和完善街道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做到先地下后地上,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建设,搞清建设需求和建设能力,扩大人防建设效益;突出人防宣传教育,落实人防教育的法定职责,提高居民的防空防灾知识技能;要根据街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推进人防工作向社区延伸;要按照“准军事化”要求,加强辖区党政机关人防机关建设,提高人防队伍素质能力。

    四是夯实基础,搭建平台,拓展宣传点和面。利用社区活动日、512人防日、防空警报鸣放、国防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人防知识“五进”活动,15个社区每年都在通程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广场、市民学校中开展大型人防宣传。9.18防空警报鸣放期间,各社区均设点宣传,印发多种宣传品,制作宣传展版,悬挂横幅,张贴通告。鸣放期间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达到了增强国防观念、人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目的。五是巩固实效,扩大影响,形成常态机制。每年,社区都会组织居民参观人防工程,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进行防化服的穿戴学习、消防灭火器使用以及应急医疗救护等,有效提高居民灾害事故应急避险能力。组织动员辖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积极参与防化服的穿戴、消防灭火操作演练和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升学生的逃生自救技能。通过解答问题,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人防知识专题讲座,加大对人防知识的宣传,提升星沙街道居民的人防意识,目前全街道的人防知识普及和宣传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第三篇:2024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汇报

    xx乡2024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就xx乡今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xx乡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乡深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建功立业示范区”主题实践活动,全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由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具体项目的衔接与跟踪,其他人员做好前期工作,提供服务,通过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积极谋划工业项目,卓有成效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从珠海引进注册资金达到4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个。二是引荐了重庆市丽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来凤县全民健身中心和龙凤新区两个项目的竞投标。三是与金凤建材合作引进外资开展旋窑搬迁项目。四是与长沙客商洽谈xx乡旅游码头水上娱乐的商业开发项目。

    (二)致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工作得到不断夯实

    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和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全乡25个水利项目(堰塘6口、饮水池9口、水渠10条)目前已全部完工,工程总投资达到680万元、覆盖8个村的小农水项目正有序推进。二是“161”模式示范养殖户按照计划已经发展了10户,目前开工建设7户。三是完成了3000亩刺槐基地、100亩桂花树基地、130亩金银花基地、15亩玫瑰花基地和300亩桑蚕基地建设。四是全乡共计发展烟叶种植面积885亩(完成计划任务1200亩的73.75%),目前正在进行施肥覆膜、新修维修烤房等工作。

    (三)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完成了xx乡新修公厕的选址征地工作,目前正启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完成了垃圾焚烧处理场的选址征地工作。三是完成了xx乡新拱桥片区综合开发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专班集中开展了集镇规划区的“两违”整治,完成了集镇民居改造的设计、工程造价预算等工作。四是完成兴隆坳村毛坡户间路及公路硬化2024平方米,白柚基地培管130亩,新造150

    亩,枣木桠基地产业公路1.7公里。五是完成了xx旅游码头选址征地工作。六是完成龟塘老区建设项目。

    (四)重点加强各项社会建设,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乡党委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出动宣传车50余次,深入宣传新农合、新农保政策,为顺利完成两项资金征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共查处影响正常教学的摊点6个,缴获并摧毁水果机两台,关闭无证网吧一个,关闭5处儿童彩票销售摊点。三是检查机动车80余台次,暂扣机动车5台,治安拘留3人次。四是查处xx乡境内两家非煤矿山(凉水井采石场和桃子坪煤矸石开采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整改率达到100%。五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1宗,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调处结案20宗。六是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群众生育观念明显改变,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七是加强卷烟销售与管理工作,组织专班开展不定期的市场巡查,下发宣传单120余份,与卷烟经营户签订协议32份。截止3月底共计完成地产卷烟销售72箱(完成全年任务429箱的16.78%)。八是完成塘口库区3户移民危房搬迁(已经通过县移民局和审计局的验收)。九是全乡出动

    护林防火宣传车52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有效遏制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十是狠刹“整酒风”,劝退“吃酒”600余人次,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5户取消“整酒”计划,为村民节约开支3万余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xx是典型的库区乡,稳控压力大,社会矛盾多,发展基础弱等问题凸显。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全乡干部群众不抱怨、不退缩,严格按照全县“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三项活动”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生态xx、富裕xx、和谐xx”而尽心竭力。今后一段时期,全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做好金凤矿业、金凤新型建材建设,并依托这两大企业扩大招商面,在xx乡集镇内建成一处大规模、高标准的商业文化休闲中心。一是利用人脉资源拉动招商,组织专班按照全县“六大任务”中的招商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二是利用网络宣传招商,进一步宣传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在达成一致意见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洽谈。

    (二)积极推动库区稳控建设。库区稳控工作是我乡一大难点,全乡13个村,有10个村、76%的人口处在库区,矛盾多、压力大。为着力解决稳控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我乡将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措施:一是全面抓库

    区两岸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库区收入。二是狠抓惠民政策的落实,解决库区人民的困难。三是强化宣传与教育工作,以县开展“三项活动”为契机,做到防控与惩治并重,打防并举,确保平安。

    (三)努力促进基础设施改善。稳步推进我乡“十个一”工程建设,做好乡集镇和社区以及新农村示范点等特色民居改造。修建一所公共厕所,打造好一条示范街,对xx乡集镇绕行线路(248省道)进行规划和选址,并争取在202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附属设施,完成垃圾处理场建设,搞好商业文化休闲中心的规划编制。利用片区开发资金,整修集镇下水道2024米,向集镇两端延伸下水道1500米,新修后街下水道718米,治理集镇污水沟690米,切实解决集镇居民居住环境排水不畅的难题。

    (四)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重视卫生事业,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确保达到95%以上。三是狠抓计生工作,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质服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落实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

    和就业扶持力度。五是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参保率达到85%以上,不断健全社会救济、优抚及移民安置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第四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0718

    ***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镇位于*************,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是***市口子镇之一,同时也是***三个建制镇之一。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人,国土面积23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977亩,林地10万余亩,境内高、中、低山垂直分布,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350毫米,无霜期长达240天,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市 “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为目标,制定了“打基础、壮产业、保民生、创特色、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全镇上下围绕这一思路,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9%,农民人均收入131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社保费征收152万元,占全年计划的80%,人口自然增长率5.41‰,控制在6‰以内。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实现全年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大提速。近几年来,烟叶、魔芋、畜牧业三大传统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通过积极培植茶叶、蔬菜、桔柚等新兴产业,全镇逐步形成了高山烟叶、魔芋走廊,国道沿线蔬菜、商品流通走廊,低山茶叶、桔柚走廊的产业格局。

    一是烟叶生产稳步发展。2024年,落实白肋烟种植面积8108亩,占市下达计划数8100亩的100 %,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幅度。大田管理规范,防雹减灾措施齐全,管网配套服务到位,烟叶大田长势良好,预计可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收购量、税收收入等指标。

    二是畜牧产业持续发展。2024年,通过招商引资,武陵山区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在我镇兴办加工基地并顺利投产,极大地带动了我镇及周边乡镇畜牧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一路走低,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各级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克服困难,通过努力,生猪产业总体稳定,形势逐步向好。半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9869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0%,出栏2450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半年生猪产业实现产值2450万元,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山羊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拟定新建的山羊交易市场已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

    三是魔芋产业健康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成了***、***两个种芋基地,2024年,全镇魔芋种植面积达到6500亩,预计收入可达1500万元。

    四是桔柚产业快速发展。为彻底解决低山村组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镇委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论证,确定引进宣恩白柚新品种,改造和发展桔柚产业,力争三到五年产生规模效益。加大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28万元,用于高枝换头和柚园新建。因地制宜,抓好示范,我镇***村柚子种植历史悠久,通过建设,目前该村改造老柚园1200亩,新建柚园600亩,管理老柚园1200亩,白柚产业面积近3000亩。明确责任,落实了以农业服务中心为责任单位的技术服务保障机制,确保白柚生产时时有技术保证,解决了重发展、轻管理、不问效的问题,2024年计划再发展白柚1000亩。

    五是茶叶发展初显成效。去冬今春,管理老茶园2024多亩,新发展茶园600亩。在春茶生产上,积极组织鲜叶采收、加工,实现收入60余万元,我镇茶叶产业正按照逐步恢复,逐步发展,逐步生效的思路稳步前行。

    二、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2024年,投资220万元实施了***水库二期工程建设,投资400万元实施了集镇供水设施改扩建工程,完成了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了***、***两集镇、国道周边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在烟叶生产主产村,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高山村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年新修公路19.6公里,维修村组主干线公路73.4公里,改善了群众安全出行条件。

    2024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做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国道整修为契机,实施集镇路面硬化升级工程,着力打造***、***新集镇。继续组织实施***集镇新区开发,加强集镇规划和管理,扩大集镇规模。二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在公路建设方面,着力抓好4条公路20公里通达工程项目,启动***移民复建项目,投资611万元的***大桥,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今年内可开工建设。投资100万元的***村公路改扩建工程,投资20万元的***至***公路维修工程,投资25万元的***集镇硬化工程等利用移民资金组织实施的近30公里村组公路改造升级项目已获上级批准,正在进行招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年内可逐步实施,预计2024年全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突破1800万元。启动了规范化管理养护示范线的建设,各村都选择了一条路线参照执行规范管护,全镇规范养护总里程达50余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抓好卫生院、国土所、学校等部门的办公场所建设,投资500万元的综合楼已进入装璜阶段,投资80万元的国土资源所办公楼正进行主体施工,投资60万元的集镇下水道维修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投资250万元的安臵小区教师周转房和投资6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投资200万元的****综合楼,投资250万元的****教学楼和周转房,投资100万元的****小学食堂等基础设施工程正抓紧实施。四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按“三个原则”、“五个环节”的要求搞好科学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着力抓好***市级建设重点示范村建设。

    三、构建维稳大格局。稳定是第一责任,半年来,维稳工作以服务经济,保障民生为先导,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着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力改进社会管理,着力加强基层工作,着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半年村级以下调处矛盾纠纷66起,上报信息181条,反映情况283条,入户宣传巡查2260次。每月组织综治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执法或监管,强化事前监管,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监管力度,提升了工作效果,半年共组织联合行动80余人次,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突出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按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加强安全隐患和重点人口排查,确保了校园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信访领导包案责任制,突出对信访案件的化解处理,到市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四、对外形象大提升。一是工作办亮点树形象。抓住****电站建设和库区移民的机遇,在***库区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2024年,在市直部门的帮扶下,投资110万元硬化了小区公路,完成户建工程建设50户,将昔日落后的村庄打造成了小有名气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创办了国家级白肋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24年,成功通过国家局的验收,巩固了省级优质白肋烟之乡的地位。二是对外宣传树形象。加大外宣工作力度,组建外宣工作机构,加大了外宣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创办了政府信息网,推介出了先进典型人物和一批本地文艺创作者,产生了本土文艺作品。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树形象。深入开展“干部形象建设年”活动,坚持从上下班、会风会纪等小事抓起,着力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狠抓学习,坚持制度,镇委中心学习组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安排财政、国土等业务执法单位对班子成员进行专题辅导。经常邀请专家、领导授课,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和镇直单位干部职工参加集中学习300人次。按照“三知两懂两会”要求,在五、六月对全镇所有集体干部进行了电脑培训,参训人员80余人,收到较好效果,提升了干部素质。四是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投入,切实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由政府安排资金对各村(社区)“基本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制作,目前12个村(社区)的党务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积极发展新组织,培养新党员。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支部,成为全市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切实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班子团结一致,队伍风清气正,今年七月,镇委被市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着力打造干部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存在问题:

    1、农村产业发展路子还是不多,经济增长方式很难根本性转变,农民增收的幅度很小,高产值、低投入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2、受市场行情的影响,生猪价格回升迟缓,影响生猪产业的壮大发展,减少了农户收入,造成部分大户喂养亏损。

    3、全民创业发展步子不快,项目选择余地不大,支持帮扶的措施不多。

    4、重点工程遗留问题多,给维稳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第五篇: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按照xx政办明电(2024)105号通知要求,现将我市今年上半年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主两翼”发展思路,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坚持实施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两区一带”格局,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1-6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8.24亿元,同比增长2.8%;财政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41.3%。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一举两翼”战略,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工业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2%。在工业布局上,着力完善“两区一带”发展格局,积极推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整合土地、电力和人力资源,提升省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东三角、港口、中溪、汪溪、河沥溪工业集中区建设初见雏形。在行业结构上,着力培育六大主导行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在产品结构上,新增国家科技引导攻关项目1项,国家科技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3项。中鼎公司汽车橡胶零部件基地综合扩建、双津集团医用输液包装薄膜、飞达工业园、聚隆公司双搓式减速离合器计改等项目加速推进,飞达集团高低压电力电容器、华普建材非采暖地区板块节能复合外墙结构与外墙用硅酸钙开发、源光电器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挤进省“861”行动计划。

    (二)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兴市、园区兴工”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载体功能和集聚效应,促进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承载能力,我们提出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大会战。截至目前,开发区新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2.8亿元,开工建设了千秋南路、创新路、万福路、太平路、东津南路、杨山路、双龙大道等11条主干路网和污水处理、排水工程,同步推进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征地6300亩,完成了3450亩土地平整,建成区已达4平方公里。60余家浙江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24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2个配套园区、4个乡镇工业小区和2个农产品加工小区,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管理限制,推行“异地办工业”,引导企业跨乡镇向特色园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目前,以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河沥、汪溪园区为配套,乡镇工业小区和专业园区为补充的园区经济群体已初步形成。

    (三)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突出“奖罚并重”的考核机制,兑现招商引资奖励资金80余万元,营造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注重开发区、办事处招商,先后10余次组织小分队赴江浙发达地区招商,组团参加徽商大会、西洽会和日本世博会。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中鼎公司引进德国史密特公司。1-5月份,实际引进省外资金3.6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214万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对上,加大项目申报力度,6个项目挤进省“861”计划,中鼎公司电子商务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评审,2个省级“三高”项目已批准实施。对内,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源光公司电容器生产线已部分投产,中鼎公司橡塑密封件扩建、飞达工业园、聚隆公司洗衣机全自动离合器、双津公司医疗用大输液包装薄膜等项目进展顺利。

    (四)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错位竞争和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山核桃、竹业、畜禽等主导产业。完成人工造林1.77万亩,新增经济林面积近6000亩,家禽饲养量达1100万羽。蔬菜、中药材、日本大葱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组织实施了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太阳禽业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詹氏、健宁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我市连续第三轮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太阳禽业、五星集团畜禽屠宰深加工建设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农交会、徽商大会,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0多场次,参训农民近8万人。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25个,积极推广大棚蔬菜机械管理、山核桃机械病虫害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建成沼池200口,积极申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组织开展了农民负担大检查,及时纠正涉农不合理收费。组织开展了村级财务规范年活动,初步建立农村财务规范化运行机制。

    (五)着力抓好旅游经济发展。立足构建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市,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宁国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完成规划评审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了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积极筹措1000万元建设资金,加快青龙湾基础设施建设,中鼎度假村景区道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周塘景区道路顺利开工建设,平湖长堤正在勘查设计。旅游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划海山庄、天缘度假中心正式开工,恩龙旅游度假区列入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考核验收名单。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制定了“农家乐”行业标准,确立50个“农家乐”标准示范户,并实行挂牌动态管理。

    (六)着力抓好城市和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完成了宁城南路等主干道路排水专项规划,制定了《宁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基本建成济川大桥、东津河大桥,全面贯通宁国大道,打通了城市南北主干道。启动东津河防洪工程,完成了宁城南路、宁阳路综合改造工程,宁阳公园二期工程竣工开园。在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城区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的集中治理工作,完成了邮电南巷、双龙巷、津南街的整治改造。开展了取缔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集中专项整治,完成了市区公交车站点设置工作。在继续推进环卫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模式改革,推行了ABC管理模式,规范城市管理执法和审批程序。进一步做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连接苏浙沪地区的快速通道。目前,连接浙江的河塘公路已全线贯通,通往江苏、上海的宜黄公路今年可建成通车。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我市被确定为全省11个村村通油路试点县(市)之一,全面启动了总长490公里的村级油(水泥)路建设工程。

    (七)着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就业培训,新增就业岗位1186个,其中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50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征缴养老金1565万元,失业保险金94万元,医疗保险金687万元,工伤保险金8.5万元。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计划生育率达99.5%,人口出生率2.53‰。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顺利通过省“两基”复查考核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督导评估,高考再创佳绩,专科达线率96.78%,本科达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均居宣城各县市之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群众文化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经历“3.15”等一系列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后,全面开展了高危行业市场整顿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对台、侨务政策,审计、物价、统计、档案、老龄、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上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较为平稳,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宁国水泥厂生产效益严重滑坡,预计影响全市生产总值增速2个百分点,影响财政收入增速20个百分点,全年财政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二是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相对滞后,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发展后劲亟待增强。三是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应,扩大就业和致富群众的任务较为繁重。四是少数部门的全局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办事环节“肠梗阻”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干部工作作风还不扎实,自律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再争“百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坚持“一主两翼”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着力构建对接平台,加速建设“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速构建要素支撑平台

    坚持增量挖潜与存量盘活、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调度,保障需求,加速形成对接长三角的比较优势。

    第一,针对土地紧控的情况,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提高集约用地水平。首先是盘活存量,向内部挖潜要地。全面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情况专项调查,分类处置,抓紧盘活用好,尤其是充分利用荒坡地。其次是扩大增量,向项目审批要地。积极争取用于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业项目的省批单列计划用地指标。第三是增加容量,向深度开发要地。建立用地预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有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建设用地的跟踪管理,确保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加紧推进土地收储工作,为大项目、好项目预留发展空间。第四是用足政策,向置换指标要地。充分发掘我市在土地整理和耕地复垦方面的潜力,置换用地指标,为项目建设储备土地。

    第二,针对信贷趋紧情况,做到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与拓宽融资渠道相结合,努力缓减资金紧缺压力。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和平台,促进沟通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加强对上衔接,争取将宁国列为全省金融生态安全区,开辟信贷投放绿色通道。紧扣工业经济主体,在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地方发展之间找准结合点,争取信贷政策,增加有效投入。着手编制《宁国市主要建设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建议表》和《宁国市商请银行贷款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定期召开银企联席会议,协调金融机构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

    第三,针对电力紧缺形势,做到节约与挖潜相结合,努力缓解用电压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保主保重、兼顾一般”的原则,积极对上争取用电计划指标,千方百计搞好电力调度,科学实施限电预案。加紧完善电力设施,加快推进汪溪110KV输变电建设,尽快完成宁阳、梅林110KV输变电工程。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针对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做到培养与输入相结合,保证企业用工需要。坚持内部培训就业与外部输入保障两手齐抓,超前谋划人力资源问题。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网络建设,继续组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金钥匙行动计划,尽快培训一批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工人。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务工环境,吸引市外人员来宁务工,逐步形成人力资源的集聚优势。

    (二)加速构建产业对接平台。

    立足自身优势,按照“产业互补、合理分工、实现双赢”的原则,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第一,强力推进工业对接。一是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组织实施主导产业腾飞计划。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汲取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经验,抓紧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细化产业目录,明确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主导产业腾飞计划,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发挥中鼎、亚新科的品牌效应,推进合资合作,加速资本运营,构建汽摩配件协作配套生产基地;依托凤形的龙头作用,整合耐磨材料生产行业,形成块状经济强势;通过飞达、源光的带动作用,着手组建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二是紧抓主导产业链条的配套,加速构筑集群优势。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的数据库,拿出详细的发展计划,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长三角地区零部件加工企业加速涌入,引导市内中小企业加快产品转型,拓展产品门类,形成龙头企业领军、中小企业簇拥的产业集群。三是紧抓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合作,打造共生互补的优势。认真研究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发展趋向,掌握产业的转移动态,找准产业切入的方向,通过错位竟争和差异发展,尽快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的强势,培植一批小件精品、小件巨人,使宁国工业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基地中不可或缺的链条。

    第二,强力推进农业对接。抓住时机,按照错位竞争的原则,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深入开展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年活动,组织实施“315”强龙工程,促进资源整合和规模经营,突出抓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产业链条延伸。推进太阳禽业、五星集团畜禽屠宰分割项目,加快建立省内一流、辐射苏浙的畜禽加工基地。二是注重加工能力扩大。支持山里仁、詹氏公司实施农产品加工扩建项目,提高山核桃等特色产品加工规模;扩大中鼎健宁竹胶板生产能力,加快培育品牌企业。三是注重新产品研发。支持喜乐林公司新上中药材生产项目,加强林佳青梅酒、玉盘山山核桃油和凯瑞山楂饮料的产品深度开发和规模生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禽、毛竹、山核桃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快山核桃、肉鸭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适应长三角大中城市的准入要求,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鼓励龙头企业申报质量认证,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组建山核桃检验检测中心。鼓励建立面向苏浙沪的专卖店和营销网点,组建山核桃、竹业协会,开展农产品系列促销活动,扩大我市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抓住国家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机遇,精心编制农业项目,积极开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扶持笼子。

    第三,强力推进旅游业对接。围绕《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聘请业内人事开展深层次研究,探讨确立并包装推介创意新颖、彰显特色的宁国旅游主品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平湖长堤和周塘景区道路、码头等重点工程年内建成。积极推进全省旅游经济强县争创活动,开展旅游项目筛选推介工作,制定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实施办法,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推进旅游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速构建转移承载平台

    第一,继续推进省级开发区建设。继续按照大会战的目标和建设现代工业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四通一平”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宜黄线沿线的土地收储与开发,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集中力量,加强衔接,狠抓签约项目落实,确保签约企业尽快开工建设。推进开发区规范管理,加紧组建开发区服务中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的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跟踪服务制。同时,积极创新开发区的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第二,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认真贯彻《关于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科学规划,加快发展,确保“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组,集中区组建管理委员会,具体履行集中区的规划、建设等管理职能;二是抓好集中区规划编制。尽快聘请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紧紧围绕集中区的建区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编制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尽快成立集中区建设开发公司,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区创办“区中园”、“区中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中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城镇建设相衔接,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第三,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观念,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以项目建设的大推进,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提速。一是高起点编制项目。在深入研究长三角产业结构状况,了解苏浙企业投资意向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本地特色资源,精心编制一批重点项目;二是要对上争取项目。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对上衔接工作组,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全省“861”行动计划,争取在土地、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三是积极抢上大项目。加紧做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前期准备,加强省水泥厂四期扩建协调,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密切与大田集团的衔接,超前做好供地、用工等前期工作,争取大田国际刺绣工业园项目落户宁国;四是加速推进在建项目。加速推进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综合扩建,抓好凤形工业园、飞达工业园和司尔特1830项目建设,力促双津液体药剂包装基材、亚新科高尔夫球场配套设施、聚隆洗衣减速离合器等项目竣工投产。

    第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增强招商的针对性。立足本地比较优势,找准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流入的切入点,尽快编制《宁国市承接苏浙沪产业转移资源简介》,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招商方案,向苏浙沪地区进行系统、全面推介。加强与长三角城市政府、行业、企业的互访交流,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提高区域合作成效;二是增强招商的灵活性。强力推进园区招商,加速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推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三是增强招商的实效性。明确挂钩领导和责任人,定人员、定进度、定质量,形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使推介项目早达成意向,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实施。

    (四)加速构建对接的环境平台

    第一,加快城市建设。一是推进新区建设。全力开展征地拆迁,进一步加快西津河北新区开发建设步伐。超前做好济川西路、仙霞路和仙霞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开工条件。创造条件贯通人民路,延伸东岸路,启动建设火车站 广场,加快城北新区发展。二是整治改造旧城。加速中溪中路、山门中路旧城改造;开展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薄弱地段环境整治,实施星河、小南河改造二期工程,着手筹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三水厂建设,开展城区烟尘、噪声、油烟污染治理,实施排污企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尽快归并相关部门执法职能,理顺管理机制,抓紧制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第二,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协调沟通,解决S104线、石千线东向衔接问题,消除“肠梗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积极争取溧黄、宣千高速公路立项建设和宁国火车站等级提升,加速构筑连接苏浙沪的便捷交通网络。加紧建设广宁线宁国段,尽快拉开外环通道。推进凤板线、宁大线、虹竹线拓宽改造,突出解决宁港线建设制肘问题,确保按期建成通车。同时,加大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力度,全面改善乡村道路状况。

    第三,致力优化软环境。一是加快观念更新,重点解决思想观念落差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向发展、再争百强”目标,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发达地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冲破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进一步确立宁国改革创新的新优势。二是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从严打击不法行为。妥善解决征地难、拆迁难、强供地材等突出问题,从重从严打击少数蛮横无理、蓄意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的不法行为。三是切实改进政务环境,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作风,继续简化审批、办事程序,从严控制各类检查活动,规范部门收费和检查行为。

    (五)加速构建对接的社会平台

    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扎实抓好生态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依法推进养老、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完善医疗保险监管运行机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做好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健全和完善临时救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继续抓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认真组织开展生产救灾、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第二,扎实开展生态村试点工作。制定《生态村建设实施办法》和《生态村建设考核办法》。做好态村建设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水平地抓好整体规划设计,力求做到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坚持多策并举,通过农民出一点、市乡财政补一点、有关部门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第三,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围绕新一轮城市规划要求,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基地。加强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计生技术服务水平,努力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推进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制假售假行为。加速推进电视信号进村入户工程,规范乡镇电视网络建设和管理,深化电视新闻改革。继续做好物价、统计、气象、民族宗教、残联、对台和侨务等各项工作。



    推荐阅读:
    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2024年泰安服务业现场会典型发言1(最终定稿)
    海文名师:考研英语小作文冲刺急训之介绍信(精选五篇)
    高二升高三表决心演讲稿(精选五篇)
    临川区政府工作报告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