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医学论文 教育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精选五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醉花间 时间:2024-08-04 00:55:3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是一篇幼儿园说课稿技巧,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说课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的说课才能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针对自身注重扬长避短。

    一、讲课的内涵。

    讲座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讲课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育设计的过程。简而言之,有必要说明教什么、教什么、教什么。教师在说话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教育方案,还要说教育方案后面隐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从显示中隐藏起来,从隐藏起来。

    二、讲课的基本格式。

    讲课的基本框架。

    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准备。

    四、说流程五、说亮点或特色。

    (1)教材:分析教材。主题、来源,即从哪里来,为什么选择(主要渗透设计意图)

    教材:教材内容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征,表明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说明这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二)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感情、认知、能力。目标正在挖掘。挖掘的前提是教材的分析。目标的评价重点是是否明确、具体、能否检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原因或突破。

    (3)准备: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监护人的工作、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玩具、教具等资料包括幼儿用书、教育挂图等)。活动筹备是为了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发展的,所以活动筹备一定要适应幼儿的能力、兴趣、需求等。

    (4)流程:这个环节往往是扩大课程距离的环节。重点是什么?你怎么说是流畅的?你被听到了吗?

    一般来说,“总共有几个环节”“各环节的主要目标”。分阶段说明“教什么”“教什么”——如何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保证重点难点的突破,如何保证所有孩子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这要从“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突破教育的重要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训练幼儿在感情、认知、能力等方面提高”、“为什么这样教育”这一点上说。

    (5)特色和亮点:讲义的核心是讲义,重点是为什么这样教,教育的重点和教育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因此,在审视自己设计课程的思维活动后,必须强调说明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最不同的是多角度挖掘。

    三、讲义原则:

    1、反思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关注幼儿发展原则4、创新性原则。

    四、讲课的技巧。

    讲课整个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听众,能否调动听众的感情和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讲课的成败。因此,在准备准备和课程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课前讲课是课前预案,想象空间很大,所以讲课设计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自己的讲课带来基本思想。

    2、因为上课准备时间很紧,所以上课前可以准备各个领域的课程框架,让目标心里有数。重点考虑教育设计的框架,以大纲的形式写作,特别要记住幼儿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和教育对策,遇到不熟悉的教材,要仔细分析教材的价值和内涵,确定教材和幼儿发展的关系。

    3、课程整体流畅,不报告,流水式介绍,流程中多个部分的介绍过于自然。

    4、讲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对面地讲课。因为讲课只是教育计划。谈谈幼儿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育战略。

    5、讲课要有信心。热情和个性化的课程可以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重视自己避免长处。

    第二篇: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

    一、说课的内涵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再简单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将隐含于教学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由显说隐、由隐论显。

    二、说课的基本格式 说课的基本框架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准备

    四、说流程

    五、说亮点或特色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题目、来源,即从何而来、为何而选(主要渗透设计意图)

    说教材: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二)说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情感、认知、能力。目标贵在挖掘。挖掘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分析。目标的评价重点在是否明确、是否具体、是否可检。与此同时,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原因或突破的方法。

    (三)说准备: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四)说流程:这一环节往往是拉大说课距离的环节。要点是什么?怎么说才是流畅的?受听的?

    一般要说清“总共有几大环节”“各环节的主要目标”。分环节讲清“教什么”、“怎样教”——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保证重点难点的突破、如何保证所有孩子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训练帮助幼儿在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获得提高”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

    (五)说特色与亮点: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重点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因此在对自己设计课程中的思维活动进行审视后,要突出说明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最与众不同的,要多角度挖掘。

    三、说课的原则:

    1、反思性原则

    2、生成性原则

    3、关注幼儿发展原则

    4、创新性原则

    四、说课的技巧

    说课整个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听众,你能否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的成败。所以在说课准备、说课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课前说课是课前的预案,想像空间圈较大,所以说课设计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自己的说课赋于一些基本思想。

    2、因说课准备时间较紧,在课前可先准备好各领域课程的框架,使目标心中有数。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幼儿的特点,问题和需要以及教育对策,遇到不熟悉的教材要仔佃分析教材的价值与内涵,教材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然后再确定目标。

    3、说课整体要流畅,不作报告式,流水式的介绍,流程中许多分环节的介绍过度要自然。

    4、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将说课说得很细,因为说课只是教学预案。要多谈谈幼儿在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

    5、说课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的说课才能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针对自身注重扬长避短。

    第三篇:幼儿教师说课

    谈幼儿园的“说课”

    一、“说课”的含义和特点

    说课通常被定义为:“在一定的场合下,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说教学方案,然后让听者评说,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的教学研究形式。”

    从这一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说课”,应是指执教老师在一定场合说说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活动内容的分析、活动目标的确定、或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活动准备的一部分,这与活动后的反思总结有所不同。它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重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重在分析:“说课”不仅要摆过程,还要说道理,要对教案作出分析。

    “说课”和“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二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许多共同点。有些教师往往分不清“说课”和“教案”的区别,甚至有的教师把教案拿来读一遍,就以为是“说课”,这是不正确的。

    从目的上讲,“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节教学活动。“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活动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并根据活动内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活动内容,但它们的侧重点却截然不同。“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说课”和“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它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它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幼儿传递知识,不需要教师向幼儿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二、“说课”的意义与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活动内容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笔者阅读过很多教师的备课本,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她们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不仅要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阐明“为什么要这样教”,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它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有说又有评,特别是课后的说评结合,围绕活动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不仅锻炼了参与者说与评的能力,而且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课” 的内容和要求

    关于说课的内容,目前有“四说”(说大纲内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五说”(大纲、内容、教法、学法、练习)等。笔者认为,幼儿园“说课”的内容和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分析活动内容、分析幼儿。

    内容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深入细致地分析内容、把握内容是设计好每一节活动的基础,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纲要》的要求,分析内容选择的意图、内容的前后联系、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力点、情感态度教育点,以及学习类型、前次概念与新知的联系、自己的个性见解等。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幼儿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就要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维品质、品德状况等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2、说明活动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活动目标的基本思路。

    活动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确立活动目标,要根据《纲要》、所选内容、幼儿学习的特点及发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目标体系:

    (1)确立情感态度目标:即通过学习,幼儿所应养成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

    (2)确立能力目标:即通过学习,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如能力、意志、性格、体力的发展上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一般而言,能力是由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构成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3)确立知识、技能目标:即通过学习,幼儿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是掌握还是理解、知道等等。

    活动目标制约着活动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活动目标,以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说明实现活动目标的进程、步骤、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检测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3、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一般来说,教学重点是活动内容知识结构中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强的知识,教学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难点有三种:一种是与教学重点相同的教学难点,即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种是教学难点并不是重点,但与重点有着直接关系;一种

    是与重点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难点要依据内容知识体系、幼儿认知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等,并要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精力最大、付出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内容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

    4、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那些引起教学活动系统状态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说明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思想;说明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明典型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说明教学媒体的选择及如何对幼儿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幼儿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幼儿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这是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主要考查我们对学法的关注和探索。在这里,教师、幼儿、内容、教学条件是教学系统本身比较稳定的基本要素,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因此,在说课时,首先要说明教学过程运行中怎样处理好教师、幼儿、内容的关系,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主体,在哪些环节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幼儿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其次,教师要说明怎样组织好教学过程,通过导入、组织教学、游戏、反馈强化、结束等控制手段和语言、提问、演示讲解、指导等基本技能,促进教学过程有序地发展。

    5、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使用。

    说出根据活动内容、幼儿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这是说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考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如果我们对传

    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等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主题探究法、方案教学法(瑞吉欧)、上海二期课改经验、单元教学法、整合课程等都有一定的理解,并清楚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特点、选择标准等,则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个人教学观念之下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结合。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它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的根据、作用、适用度等,阐明其价值性。因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怎样教会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当前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入教学领域的情况下,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从传统的手段发展到了电化教育。在教学手段上,由单一媒体的教学转变为采用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说课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幼儿特点出发,说明使用教学媒体的有机性、适度性、以及电教软件编制的构想等基本想法和这些媒体的使用价值。

    6、说明教学效果的预测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教师在说课时,要对幼儿的认知、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作出具体的、可能的预测,说出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的措施及构想。这一点,是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全面(兼顾全体)、及时,并且要有多种应变的调控措施。

    总之,说课一定要要以内容分析和幼儿状况分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方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结构,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说明其基本的教学思路,并提出按照教学思路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

    四、“说课”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内容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节活动内容在本领域、本年龄段的地位、作用及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学习本活动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地、客观、准确地分析学情,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纲要》要求、活动内容和幼儿实际。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目标、发展智能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其确定都要与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实途径。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符合活动类型特点和领域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节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节活动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内容的分析应以各领域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学情的分析则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教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和教学法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教学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

    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通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人的准备以及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纲要》和活动内容,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教学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教学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是备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

    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诚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1)把握要求,容量适当。把握好程度份量,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处理好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的要求、容量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单位活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步子应该迈实,对活动内容应能基本掌握。实际上,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速成”。教师的素养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程度、份量的“度”的准确把握上。

    (2)立足于“活动”,寓技于“活动”。说课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上。说课不同于教学基本功比赛,不同于教学技能表演,它必须立足于“活动”本身。

    (3)掌握详略,突出重点。说课时,应在全面介绍情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那些教师较为关心、渴望了解的重点问题,展示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办法,以充分发挥说课的交流作用。

    (4)避免空乏,力求实在。既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又要有落实的措施,使人看得清,抓得住,发挥好说课的交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这一全新的教研形式正悄然兴起,其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我们希望能通过“说课”这一形式,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雨中乐

    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二、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三、活动目标设计: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设计思路:

    《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所以设计整个活动时,我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我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实现师幼互动。

    五、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雨天开展活动。(但雨不能太大)因为在真实的情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无拘无束地去观察、感受、表达。

    2、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等(可以是不同材质做的)。

    3、每个孩子准备一套雨具:一双雨鞋、伞或雨披。

    六、活动过程:

    1、看雨。首先,我让孩子站在走廊上,直接导入课题:“看,外面下着什么?”“雨落来时象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

    2、听雨。“雨落下时有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孩子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根据已有经验,他们会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师这时便可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时有不同的声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大雨是哗啦拉、下小雨是淅沥里;雨落在窗户上是叮叮当当、落在树叶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有意识地去倾听,发展了孩子的听觉,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

    3、接雨。“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同时,教师可质疑:“雨接在手里会很快掉到地上,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吗?”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尝试,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又可结合着让孩子倾听雨落在不同材质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声音。

    4、踩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孩子撑起雨伞(披上雨衣),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拥抱雨。他们一定会兴奋地去踩水坑、抛接雨,从而进一步满足孩子对雨的好奇、好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

    第四篇:幼儿教师说课

    《蔬菜好吃有营养》说课稿

    《蔬菜好吃有营养》是我园围绕《新世纪主体探究活动》开展的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众所周知,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番茄、土豆、黄瓜、白菜、辣椒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对蔬菜有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活动重点:通过猜谜、多媒体课件、游戏体验及品尝蔬菜沙拉,让幼儿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幼儿猜谜、动手操作、分类、制作等活动,在看一看、摆一摆、玩一玩、尝一尝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展示各种蔬菜的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并共同学习与成长。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卡通飞飞这个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探索的欲望。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演示法:教师在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找朋友扮演蔬菜娃娃,共同体验分类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蔬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玩一玩、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对蔬菜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进行分类。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利用了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蔬菜分类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猜谜游戏——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制作延伸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情境:小飞飞来和小朋友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小飞飞和蔬菜宝宝来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了。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以上我为幼儿创设了语言情境和物质(蔬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特征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飞飞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猜谜游戏(课件演示法):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胡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问:

    (1)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材,翠绿的皮肤,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荚)。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油菜)

    4、提问:这是什么 ?(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体验:分类游戏:《找朋友》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去找朋友。

    利用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并能自由地、夸张地表现可爱的蔬菜宝宝形象。

    (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做的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活动结束,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蔬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蔬菜还有很多吃法,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制作蔬菜沙拉,引发幼儿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香蕉香蕉变变变》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整体——>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1)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蕉有它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给孩子们不断想象的空间;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

    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一根游戏主线——“香蕉香蕉变变变”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4、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想象结果;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在分享活动中,我又充分给予幼儿尝试自己剥香蕉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出示一个方纸盒,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中表示香蕉特征的语句,如: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教师在表述时语速要慢,咬字要清晰,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地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始提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不管他们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经开始变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看!香蕉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孩子们就全都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还可以学别人说,学别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

    结束部分

    这一环节是一个分享过程。首先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这里幼儿尝试自己剥开香蕉皮,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观察、想象剥开的香蕉像什么?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

    第五篇:说课的基本要求

    说课的基本要求

    说课的基本要求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言之,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它能较好地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修养、对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熟练程度,反映出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且不受场地、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制约,灵活方便、便于反馈,因此,说课活动已成为教学研究中一种非常活跃的形式,并被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选作评价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考核项目。

    说课的形式有整体性(基础性)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及设计)和专题性(局部性)说课(点式说课、线式说课、面式说课、块式说课等)。专题性说课:对整个性说课中的某一环节进行阐述。包括: 点式说课:说重点、难点、拓展点、创新点、导入点、切入点、突破点、生成点…… 线性说课:说教学的主线,如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个案…… 层面说课:说学情、目标、教学策略、拓展练习、课堂评价、课后反思、教育故事…… 块状说课: “块状”说课主要指说课程(某一学科)、说教材(某一学段、某一册、教材整合等)、说单元(某一单元、某几单元等)、说模块(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数学分数教学、图形教学,英语字母教学、口语教学等)。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区别

    (一)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师为了上好课,在分析学情、研究课标、吃透教材、确定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或设计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编写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有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它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技术问题。说课则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采用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说课除了要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体的静态活动,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直觉去思考,多是教师个体的隐性思维活动。说课是备课结果的理性化表述和检验,要求教师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述说出来,是由说课者与听评者共同参与的教师群体的动态活动,是教师的显性思维活动。所以从备课到说课,是教师从个体活动到群体活动、从隐性思维到显性思维、从静态到动态的 “转变”和“飞跃”。其间不仅有“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显示了“质”的变化与飞跃。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上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开展活动,它有具体的教学主体对象,有具体的师生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说课则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或专家,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信息的相互传递,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同时,侧重于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理性地阐述理论依据和实际依据,研究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三、整体性说课的内容 说课一般应简要地概括说明所定课题的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包括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设计及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标本的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内容(但也不必面面俱到)。说课不同于上课,它不仅要说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运用什么教育教学理论。但在目前的各种说课比赛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对“怎样做”说得头头是道,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说得不足,甚至是只字不提,这样的说课就不够深度了。说课时更重要的是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课程标准》中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一般要作以下几方面的阐述:(1)教材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为以后哪些内容提供基础、编写者编写的意图及特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学习该内容应具备的基础知识;(3)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及确定的依据(重要的是要说明为什么把它确定为重点难点)。

    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是一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网,重点知识就是这张网上的纲,抓住了重点知识,就能以纲带目,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学重点是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重点往往是学科中基础的、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强、理论性强的概念、原理、规律性知识,或是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知识、技能、方法。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困难之所在,教学难点除决定教学内容外,还与学生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多少等因素有关,不同的学生对学习难点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对中学生而言,缺乏感性认识的抽象知识、逻辑性强的知识、容易浑肴的知识、应用时需要考虑相关因素较多的知识、思维要求较高的知识及难以记忆的知识均属于难点。一般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知识抽象,形成难点。人的认知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一些理论性知识、一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与此相关的感性认识,就很难理解,如力、电流、原子结构、宇宙等等。

    2、缺乏基础知识,形成难点。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近入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新知识的获得都需要旧知识作铺垫,空中楼阁是难以造就的。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没有先决知识作支撑,学生就会难以接受,更谈不上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就形成了知识难点。

    3、思维定势,形成难点。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结果人们就以习惯的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导致的错误。在学习知识时,人的大脑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构成了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拟制作用,使新知识成为知识的难点。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刺激来加以刺激,新思路就难以形成和发展,如《科学》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经常受到数学解题方法的干扰。

    4、知识相近,形成难点。有些知识,内容相近或相似,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有些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很相似,学生很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想像来理解;有些知识,科学上的解析与日常中上的解析不大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结果造成差错,形成了难点。

    5、知识难点多、难度大,形成难点。有些知识本身难度就大,再加上难点不止一个,使学习者不易理解;一些知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结果形成难点。

    关键点是教学内容中对顺利学习其它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作用的知识,抓住关键点,在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纲举目张的作用。确定教学关键点必须抓住两方面的矛盾,一是学生在学习认识过程中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矛盾,二是教材内容安排与合理的认识顺序之间的矛盾(如课文中无关键点,也可说说课文中的拓展点、创新点、切入点、突破点、生成点、疑点)。重点对教材而言、难点对学生而言、难点是相对的。重点难点有时相同的,有时无关联。2教学对象(学生)情况分析: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3、教学目标的定位:在说课中要着重阐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来确定目标),教学目标一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课程标准一致,但有时也可按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说课者制定的目标与课程标准、教参不一致,则应说明理由。新课程有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细目标可参考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如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知识目标有:了解(说出、描述、知道、识别、举例、记忆、确定等)、理解(说明、比较、概述、区别、解释、懂得、对比、看懂、查找等)、应用(使用、分类、归纳、概括、综合、解决等);技能目标有:模仿(尝试、模仿、模拟、再现、重复等)、独立操作(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测量、计算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受(感觉、接受、注意、关注、感到)、认识(认得、区别、经历、描述、明白、表达)、运用(选择、采用、解释、交流、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经历(感受)(萌发、体会、体验、参与、讨论、观察、感觉、感触等)、反应(认同)(关注、选择、注意、感知、领悟、领略、激发、懂得等)、领悟(内化)(建立、树立、形成、养成、提高、增强等)。

    4、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学具

    (2)课件

    (3)多媒体硬件、软件

    (4)网络 要说出所应用媒体的“设计思路”(以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科特点,分析选用教学媒体的需要);阐明选用该媒体的目的;说明应产生的作用及所追求的教学效果等。

    5、教学方案设计:包括:(1)整体设计思想:(最好能说明所依据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如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多设计问题情景及反馈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等。(如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时,把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时,要多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学会评价、学会反思,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2)教学媒体的选择:包括教具的准备和使用;实验器材、目的、设计、改进;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特点、作用。(3)教学方法的确定:对于确定的教材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教材内容、教育对象、教学资源等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作用,营造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教学最优化。一节课中教学方法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组合,要针对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并说明几种教学方法的补偿效果和组合运用的方式。(4)学法指导及依据(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教学预设:“凡事预则立”,教学设计就是广义的预设。狭义的预设是相对生成而言,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思、策划。预设意味着都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假设性预案(具有假设性、科学性、预见性),一个好的预设是解决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成果的前提,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往往是低效的。巧妙且富有创意的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使得课堂亮点闪烁、流光溢彩。课堂预设要预设学生会想到的问题,更要预设学生没想到的或者根本想不到的问题。

    6、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部分):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和典型环节的设计(特色或亮点)。

    整个教学流程:以教学模式或教学步骤的形式呈现。(化学:设置问题、创设情景――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历史:渲染气氛,吸收注意――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语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拓展延伸――自我总结――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典型环节的设计:(1)新课引入设计:怎样引入、为何要这样引入、理论依据是什么?如悬念导入法(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2)媒体呈现:呈现的时间、方式、如何观察、操作、讨论、如何拓展知识;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技巧(如旧知迁移、众星捧月、举例点拨、反复对比、设置情境、互助讨论、问题揭示、化整为零、架桥铺路、直观演示);

    (4)问题等设计艺术(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情境的创设方法(能影响和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和感情的外部环境和事物);练习设计;(5)教师引导:引导参与、引导认知、引导交流、引导探索

    (6)反馈调控: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如没落实又如何补救。

    (7)归纳小结(梳理内容式、首尾呼应式、悬念中止式、延伸拓宽式、展现成果式、联系实际式、检验巩固式、表格填空式、左右沟通式、引导观察式、存疑探索式、指明规律式等。

    (8)板书设计: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所书写的文字、公式、符号以及所画的图形图表等等,它展于空间,表现为静态,感之于视觉,以展开知识的“核心”而存在于黑板上的一种艺术。是教师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浓缩,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工具,能起到“引导学生定向注意、定向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为此,板书在设计时要从教学目标(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需要(醒目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及易混淆、易错的地方)出发,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直观性、简洁性及艺术性的结合。所以在说课中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板书的内容、编排、个性化设计的特色,说明是如何突出显示重点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记忆。从属式板书、辐射式板书、图文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箭头式板书、问题式板书、答案式板书都是常用的理想板书形式。难点突破方略

    1、旧知迁移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地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学生如不能有效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能有效地领会新知识(这就产生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来突破教学中的某些难点问题。

    2、直观演示法:人的认知过程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有些知识(理论性知识),由于缺乏与此有关的的感性知识基础,学生很难理解。对于这类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运用活生生的实例、采用形象的比喻类比等方法来讲解外,更要运用板画、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条件。

    3、架桥铺路法:有些知识起点比较高且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一些先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暂时遗忘),那么学生就难以接受、搞懂新的难点知识。这时教师应设计一些铺垫,通过架“桥”铺“路”的方法,扫清知识障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问题揭示法:把教学难点化解成问题形式,通过提问、提示、讨论等方式,解决难点。

    5、化整为零法:有些问题是由于小难点较多叠加后使难度加大,如果把各个小难点进行分解来逐个突破就显得不是很难了,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我们可采用把一个比较难懂的问题化成几个小问题,先让学生搞清小问题,再把小问题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

    6、互助讨论法:有些教学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十分卖力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当时听得懂,但课后很容易就会印象模糊甚至混淆。如果将该知识点交给学生自己探究、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看法、相互帮助,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好地消化难点知识。

    7、设置情境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遇到的一些教学难点,其难就难在学生在这方面没有生活体会,有的学生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生活体会,所以很难理解。针对这个原因,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措施,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形,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8、反复对比法:有些知识内容相近、相似或相反,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有些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很相似,学生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理解或思维定势产生负迁移,结果造成差错,这就要求教师能对这类知识要反复对比,多次练习,强化巩固。

    9、举例点拨法: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思维会受阻或产生偏差,教学中如能抓住学生的结症所在,巧妙地进行点拨,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迷茫困惑中走出绝境,变得豁然开朗。

    结束语: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讲课,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像正常上课那样讲。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应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地说出来。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或书本上的内容。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注意避免过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



    推荐阅读:
    幼儿教师说课的基本要求(精选五篇)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精品教材
    党风廉政专题党课稿[合集五篇]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公开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液压与气压传动》机考八套标准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