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服务合同 英文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教育部:高水平大学聚焦本科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雾凇晨曦 时间:2024-08-04 04:06: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育部:高水平大学聚焦本科教学改革

    教育部:高水平大学聚焦本科教学改革

    教育部今天在沪召开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推进会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水平大学齐聚上海交大,探讨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与做法。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蕙青指出,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各地和一大批高校重视人才培养,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学在升温,教改在推进,成效已显现,十分令人振奋和鼓舞。她表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是最复杂、最艰难的系统,范围最广,涉及每所学校;重心最低,需要广大教师甚至学生直接参与;周期最长,显效慢;惰性最大,缺少自在自发的动力。无论是面上全局性的推动,还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都需要付出艰巨的、不懈的努力。

    林蕙青强调,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水平大学是高校的领跑团队,希望高水平大学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第21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上的讲话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大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要实施“优势转化战略”,把“985工程”建设形成的各种办学优势自觉地、主动地、优先地汇集转化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上,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聚焦人才培养,转变发展理念思路,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重心和发展方式转变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二是狠抓教学改革,要广泛动员,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要抓好改革试点项目,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三是要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方面出台鼓励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把教师的精力兴趣集中到人才培养上来,多开课、开好课;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四是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国际教育机构等合作育人,实现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五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以学校自我评价为基础,建立起学校自我评价,自觉改革,不断前进的学校教学文化。积极推动建立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公开、学科专业认证评估、国际化评估等多种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六是加强学生管理,加强良好科学道德教育和优良学风建设。

    会上,39所高水平大学围绕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视频公开课程建设、自我评估和国际评估情况、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进展情况等几个主题,逐一交流了各自的改革思路、主要改革举措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改革探索中面临的问题。通过会议交流,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增强了信心。大家认为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会前,39所高校公布了《202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总结了有关改革项目的进展。据悉,教育部将把向公众公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形成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召开高水平大学教学工作年度交流会也将形成制度,定期交流改革经验,共享改革成果。(记者 唐景莉)

    第二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24〕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2号)等文件精神

    2024: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2.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 1号)的有关规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4.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

    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要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要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设置新的本科专业,要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要有成熟的学科支撑,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拥有相配套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图书资料等,并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6.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培养。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强与产业和行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作用,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发布、行政规范等多种措施,加强对特殊专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保护特殊专业、国防急需专业、面向艰苦地区和行业的专业,扶持和培育国家急需的新兴专业。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7.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8.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

    9.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10.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造就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研究建立四、六级网络考试系统。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11.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积极支持高校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高等学校建成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精神家园。

    12.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要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国内外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引进国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要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华授课或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动。要制订学分互认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选修课程学分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13.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要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教授、副教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不断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

    1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鼓励高等学校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五、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16.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教育部将根据国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和公布制度,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7.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18.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

    19.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0.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要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及时制定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 育 部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七日

    第三篇:大学全日制本科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

    大学全日制本科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高水运动队是指由学校作为高水平运动员招收的全日制本科学生组成的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上体育赛事的不同项目团体。其中高水平运动员分为在校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外挂生两类。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由招生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新生录取名册认定。

    第二条

    在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期间,学籍管理、日常管理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训练及比赛等相关事项由体育学院负责,遇到不能单方面解决的问题,双方协商处理。体育外挂生须为获得国家一级及以上资格证书的运动员,且在入校时仍为国家或省级运动队现役运动员。体育外挂生资格必须由体育学院在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向教务处提供相关证明认定,承担管理责任。

    第三条

    高水平运动员除应参加主修专业综合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修读,还应按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训练及比赛,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训练及比赛的管理细则。

    第四条

    课程成绩评定按如下计算:

    (一)高水平运动员主修专业课程(不含重修、重考和辅修课程)成绩评定按下式计算:

    课程成绩

    =

    训练成绩(30%)+

    课程总评成绩(70%)

    如计入训练成绩后的课程成绩低于课程总评成绩,以课程总评成绩记录课程成绩。

    (二)体育外挂生的成绩评定按下式进行:

    课程成绩

    =

    训练成绩(50%)+

    课程平时成绩(50%)

    (三)高水平运动员经选拔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集训、比赛者,期间的课程(不含重修、重考和辅修课程)成绩评定参照下式:

    课程成绩

    =

    训练成绩(50%)+

    课程平时成绩(50%)

    根据每学年比赛层次,以最好的比赛名次进行加分。按上式评定的成绩,不能作为参加校内评优、转专业以及推免的依据,只能作为毕业的课程成绩,训练成绩加分标准见附件1所示。

    第五条

    单独编班的高水平运动员,实行双班主任制,由主管部门和学生所在学院各派一名教师(教练)担任班主任,共同负责学生的训练、比赛和课程学习等有关管理。

    第二章

    注册

    第六条

    所有高水平运动员在每学期开学,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报到注册,未经请假同意,不按时报到注册的学生将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第七条

    体育外挂生因训练和比赛未能按时返校注册,应及时上报学院,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另行安排注册时间。

    第三章

    训练及比赛

    第八条

    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各项目训练和比赛时,由体育学院管理。各项目的教练员及每学期的训练和比赛计划由体育学院确定,经教务处核准后,在每学期开学时向学生公布。

    第九条

    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考勤情况由体育学院按月汇总。

    第十条

    训练成绩由各项目的教练员根据学生参加训练的态度、效果及出勤率评定,经部门主管领导核准签字后,于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报送教务处。

    第十一条

    高水平运动员应按学院规定参加训练。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训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教练员同意后,报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擅自不参加训练者,每学期累计10-20次,训练成绩记零分,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累计20-30次,训练成绩记零分,并给予记过处分;累计30-40次,训练成绩记零分,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累计超过40次,给予退学处理。

    第十二条

    除因训练、比赛所致伤病外,其他原因造成缺席训练时间超过1/3者,训练成绩记零分。

    第十三条

    因伤病无法参加训练和比赛者,应向体育学院申请停训,批准后由教练员根据情况适当安排辅助性工作;或因队伍需要无法参加比赛者,教练员根据其工作态度和训练表现给予训练成绩,但最高不得超过27分,外挂生最高不超过40分。

    第十四条

    高水平运动员应按体育学院的要求参加各种比赛,确实无法参赛,本人应申请停训或退队,由部门主管领导批准,退队后按全日制本科学生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比赛者,给予退学处理。

    第十五条

    高水平运动员参加的规定赛事获得的成绩,由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对于参赛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违纪现象,除比赛组织部门做出的处理外,还将根据《***大学本科生违纪处分规定》报学生工作处予以处理。

    第四章

    课程修读

    第十七条

    高水平运动员的课程修读按《***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其中体育外挂生的课程修读由学生所在学院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作适当的调整,课程的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并送学生所在学院办公室。

    第十八条

    体育外挂生在学习期间退役,并转入学校学习,采用分段培养计划,即退役前按体育外挂生的相关规定执行,退役后按在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高水平运动员的课程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效果及出勤率给出,并与课程考核的卷面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后得出课程总评成绩,由任课教师负责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第二十条

    高水平运动员各学期的课程成绩,由教务处根据体育学院报送的训练成绩及任课教师提交的课程总评成绩按第四条规定的公式加和后,给出总的课程成绩并予以记载。

    第五章

    免试攻读研究生

    第二十一条

    高水平运动员免试攻读研究生基本条件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热爱体育事业;勇于担当,愿意为学校争光添彩;

    2.申请运动员应为本科阶段单项或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且所获得的运动成绩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全国学生运动会或以上层次比赛前三名或全国单项赛事冠军;

    (2)获得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第一名或破省大运会纪录;

    (3)

    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单项比赛冠军或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第二、三名,两次以上;

    (4)如出现运动员申请推免的成绩相等且符合上述条件情况时,由主管部门根据学生对学校的贡献率及其他条件择优推免。

    3.申请推免的运动员其前三学年本科综合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原始成绩百分制平均学分绩点一般情况下须在本专业排名前50%,运动成绩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4.在学校推免工作开始时,由运动员本人将自荐表及申请书交各队教练员上报体育学院,并由体育学院和学生所在学院审核后确定推荐名单,并进行公示。

    5.学生所在学院将公示通过的推免名单及相关材料汇总报送教务处,由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审定材料,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最终推荐名单。

    第六章

    其它

    第二十二条

    除本办法所规定的内容外,高水平运动员在校期间的其它管理按《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全日制本科的普通学生、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入选运动队或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取得成绩后,成绩评定参照高水平运动员成绩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所有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训练成绩经教务处网页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统一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学校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解释权归教务处和体育学院。

    附件:

    训练成绩评定标准

    赛事级别

    名次

    训练竞赛分

    全国性大学生比赛

    前三名

    25-30分

    四至六名

    24-29分

    七至八名

    23-28分

    省级大学生

    比赛

    第一名

    24-29分

    第二、三名

    23-28分

    四至八名

    22-27分

    其他未涉及的情况,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参加训练的表现给予适当训练分数。

    0-27分

    以上训练成绩结果,在学院网站公示一周,并设立学生投诉信箱。

    外挂运动员的训练竞赛分由注册分(20分)和竞赛成绩分(30分)两部分组成。注册分(0-20分)取决于外挂运动员是否能及时到校注册;竞赛成绩分(0-30分)按上述办法计算。

    注:全国性比赛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国体育协会各项目分会协办的大学生比赛;省级比赛是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体育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体育艺术联合会协办的大学生比赛。

    第四篇: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

    关于印发《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教高司函[2024]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直属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我司于2024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总结了自2024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研讨了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师资培训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网络考试改革等方面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附件: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附件: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

    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24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总结了自2024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研讨。会议由高等教育司杨志坚副司长主持,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尧学院士出席会议,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外语教育专家、出版社和学生代表共约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张尧学司长讲话。张司长首先从为什么要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如何改革、改革取得的成效等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八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形势,从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为突破口,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不断推动大学英语学习朝着立体化、个性化、自主式、交互式的方向转变,达到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张司长指出,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教师等八年来的努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使用大学英语学习软件,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显著提高,近千万学生从中受益;英语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论文发表、教材出版等各类科研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加,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外语的学科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社会媒体、用人单位等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少,总体反映良好。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好这件事情是对学生、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搞好教育是振兴民族之本。

    与会代表围绕张尧学司长的讲话,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形成了以下共识。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直接关系着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实施八年来,在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得到高度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地位和学科地位显著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都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部分高校都专门成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工作,并出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列文件,明确工作方向,加强组织管理,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培训,大学英语的教学地位和学科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3.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通过八年的改革,大学英语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了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以听说为主的应用能力明显增强。高校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外教讲座、英语竞赛、虚拟国际会议等,不断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统计,自2024年以来,高校本科生的四级考试成绩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对比通过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

    4.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正逐步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教育部推荐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系统,大部分高校建立起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络,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系统进行自主学习。目前,有近千所高等学校的1000多万大学生正通过新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学习,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5.高校英语教师积极参与改革,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增强。高校教师抓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遇,积极参与改革,勇敢迎接挑战,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论文发表、教材出版等各类科研成果的数量明显增加。根据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革前的调查,311所高校1998-2024年间大学英语教师共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外语论文736篇,平均每校2.4篇,在其他刊物或论文集发表论文6645篇,平均每校21篇。而在改革后2024-2024年这三年中,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215所学校进行调查,大学英语教师在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035篇,平均每校4.8篇,在其他刊物或论文集发表论文19558篇,平均每校89篇。可以看到,教师参加改革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6.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积极地稳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24年,教育部从考试内容、分数报道方式和考试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2024年,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支持下,又启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网络考试改革。目前,已顺利组织了两次各5000考生规模的大学英语四级网络考试试点。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专家和网络技术力量,加快试题库建设,完善考试系统,积极地稳步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网络考试。

    在研讨会上,学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等与高中阶段有很大不同,大学英语学习更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场景,学了就能用,而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代表谈到,新教学模式使得自己对听说类课程非常感兴趣,多次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对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很有自信。

    学生代表还认为,公共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可以促进本专业的英语学习,提高专业英语的交流和实践能力。学生代表谈到,公共英语的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学习中,由于有了很好的英语听说基础,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促进和提高,在应聘外企实习职位的英语面试中顺利通过,获得了难得的实习机会。

    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会代表还就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改革意识。个别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改革投入不足,或对如何进行改革研究不够,影响了改革的推进。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改革意识,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以听说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高等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大纲,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3.进一步处理好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新模式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现有的优秀教学软件,使英语学习成为真正不受时空限制、模拟现实进行人机交互、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备的学生自主学习,并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推动英语学习朝着立体化、个性化、自主式、交互式学习转变。

    4.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教师推进改革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如何将现有的优秀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更好结合,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5.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软件,加强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针对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最后,杨志坚副司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杨司长强调,八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绩巨大,并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尤其是大学生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杨司长进一步指出,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应该清醒地看到,改革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继续根据部领导“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不断升级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系统,全面推进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网络考试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开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局面。

    第五篇:高水平大学

    高水平大学 “自考”题目例析

    (五)四、现代文阅读

    考查内容和思路:

    ㈠理解把握文本:1.关注文本题目,据此把握主旨和思路;2.关注关联性词语,据此把握语句关系;3.关注概括性词语,据此把握主要内容。

    ㈡选择题目要点:1.根据题目和选项,择定文本相关内容;2.将选项与文本相关内容进行对照判断;3.对照判断专注于找出选项的关键误点;4.在读文本和答题中充实自己文化内涵。

    ㈢简答题目要点:1.根据题目择定文本的相关内容;2.在相关区域内提取重要的信息;3.将重要的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4.连缀要点形成清晰连贯的答案。【例1·2024“华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哥本哈根精神-----见前文

    [思路结构脉络]

    设问一: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

    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平等自由讨论和紧密合作的浓厚学术气氛。

    具体例子之一:玻尔和海森堡 具体例子之二:玻尔和泡利

    小结:玻尔、海森堡、泡利的合作形成哥本哈根学派核心。设问二:哥本哈根精神是怎样产生的?

    条件一:玻尔立志在哥本哈根发展物理研究工作; 条件二:玻尔指导青年科学家,转化为丰硕成果; 条件三:玻尔的人格魅力、爱才如命和积极倡导。

    总结:哥本哈根精神随着量子力学的诞生而诞生,并成为物理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文中的“科学国际化之父”和“上帝的鞭子”分别是指 A.卢瑟福 泡利 B.玻尔 泡利 C.玻尔 海森堡 D.卢瑟福 海森堡 [解析]参考答案:B(文本相关内容:①这个圣地的中心人物,当然是玻尔。他积极提倡国际合作,被誉为‚科学国际化之父‛;②在他的研究所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的海森堡和作为‚上帝的鞭子‛的泡利。)2.从原文看,下列对哥本哈根精神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玻尔的挚友、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森菲耳德下的定义,是指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

    B.玻尔给聚集在他周围的青年物理学家的一种鼓舞和指导,体现了领袖与群众的互补关系。

    C.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完美结合。

    D.哥本哈根精神是在玻尔创导下形成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是在玻尔创导下形成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其余三项是某些人的看法,不是“原文”的表述。)

    3.下列关于玻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玻尔看来,1922年6月他应邀赴德国哥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就是遇到了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海森堡和泡利。

    B.面对导师卢瑟福的盛情邀请,玻尔不为所动,仍愿意留在丹麦,发展祖国的物理学事业,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玻尔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吸收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让他们熟悉科学研究的结果与方法,而不是依靠少数科学家的才能。

    D.玻尔具有极强的事业心,日以继夜地工作,但又幽默好客,不摆架子,爱才如命,因而吸引了不少有希望的青年人。

    [解析]参考答案:C(文本相关内容:35岁的所长玻尔说道:‚极端重要的是,不仅仅要依靠少数科学家的才能,而且要不断吸收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让他们熟悉科学研究的结果与方法。‛——选项“不是依靠”与文本“不仅仅是要依靠”不符合。)

    4.下列对海森堡和泡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玻尔一次演讲的末了,海森堡对玻尔的一些看法提出强烈的异议,显然是他经过仔细研究之后提出来的。

    B.海森堡对玻尔邀请他到附近山区散步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他真正的科学生涯就是从那次散步开始的。

    C.在玻尔的邀请下,泡利来到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他对所里的各项工作发表意见,受到玻尔的高度评价。

    D.由于泡利毫不客气的批评,所以玻尔研究所的很多人都怕他,只是在他离开哥本哈根之后,大家才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虽然研究所里很多人都怕泡利,但是,逐渐地,大家都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甚至在泡利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他的每次来信都被看作是一件大事,在所内广为传阅。——选项“只是在他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与文本“逐渐地,大家都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甚至在泡利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不符合。)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泡利之所以后来成为近代物理学中最著名的评论家,正是由于他敢于对别人提出非常尖锐的批评,有时甚至是挖苦、讽刺。

    B.作为终身的好朋友,海森堡和泡利这对科学家总是互相批评,甚至多次骂对方“你这个笨蛋”一类的话,但也从不见怪。

    C.玻尔的努力和不少青年物理学家的加盟,使玻尔研究所成为国际知名的物理研究中心,被誉为“物理学界的朝拜圣地”。

    D.玻尔研究所虽然繁忙、紧张,但能使人感到激动、活泼、欢快、无拘无束,这种学术气氛,已成为科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参考答案:B(文本相关内容:海森堡曾说:‚不知多少次,他骂我‘你这个笨蛋’或者类似的话,这对我很有帮助。可是,我们总是好朋友,我们互相批评,从不见怪。‛——选项“甚至多次骂对方”与文本“不知多少次,他骂我”不符合。)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玻尔1913年发表了《原子和分子结构》以后,美国、英国一些高校纷纷邀请他前往工作,可见其轰动效应非常巨大。B.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例子总是互为补充的,所以在说明一个事物时,下一个准确定义和举一个确切的例子都很重要。

    C.卢瑟夫给波尔写信,再次邀请玻尔去任职,并许以200英镑的年薪,可见英国具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风气。

    D.朗道跟人开玩笑不讲分寸,伽莫夫几乎把画漫画、做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说明这里的科学家并不是那种认真严肃、一本正经的。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玻尔事业心极强,日以继夜地工作,但又幽默好客,不摆架子。他爱才如命,到处物色有希望的青年人来所工作。在他的研究所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的海森堡和作为‚上帝的鞭子‛的泡利,又有开玩笑不讲分寸的朗道,以及‚几乎把画漫画、做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倒把物理变成副业‛的伽莫夫。——选项“说明这里的科学家并不是那种认真严肃、一本正经的”与文本所说波尔、海森堡、泡利的表现不符合,推论不正确;朗道和伽莫夫也并非不严肃认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玻尔在与海森堡的讨论时,十分坦率地谈到自己的认识不够严密,并承认上午说得不够小心,这使海森堡感到十分亲切。

    B.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已经倾其全力支持玻尔的工作,但在财力、人员能力以及实验室管理上仍未能尽如人意,远远达不到英国的水平。

    C.经过玻尔及其合作者的共同努力,玻尔研究所于 1921年3月3日宣告成立,终于实现了玻尔在丹麦建立一个物理研究所的理想。

    D.在玻尔的指导下,他周围那些有经验的合作者很快就把他们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朝气不断涌入科研工作,并转为丰硕的果实。

    E.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是玻尔、海森堡和泡利,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解析]参考答案:A.1分,B.2分,C.0分,D.2分,E.0分(文本相关内容:A.在讨论中,玻尔既肯定海森堡的很多想法,又十分坦率地谈了自己的认识过程,还承认‚我今天上午说得不够小心‛。既讨论科学,又拉家常,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波尔没有“谈到自己的认识不够严密”,“海森堡感到十分亲切”的原因是“既讨论科学,又拉家常”。B.哥本哈根大学已经尽全力来支持我的工作,虽则它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的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选项“远远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与文本“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不符合。D.丹麦和外国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朝气,在玻尔及其周围一批有经验的合作者的指导下,不久就转化为丰硕的成果。——选项“把他们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朝气„„转为丰硕的果实”与文本“在„„的指导下,不久就转化为丰硕的成果”不符合。)

    【例2·2024“卓越”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现在,这些与原初形式几乎面目全非的成就,已由初级的或高级的教材详尽地阐述了。科学教科书阐发了公认的理论,列举出该理论许多的或所有的成功应用,并把这些应用与示范性的观察和实验进行比较。在19世纪初这些书变得流行以前(在新成熟的科学中甚至更晚)许多著名的科学经典就起着这一类似的功能。这些著作和许多其他的著作,都在一段时期内为以后几代实践者们暗暗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这些著作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paradigm)‛,这是一个与 ‚常规科学‛密切有关的术语。我选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这些传统就是历史学家们在‚托勒密天文学‛(或‚哥白尼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动力学 ‛(或‚牛顿动力学‛)、‚微粒光学‛(或‚波动光学‛)等等标题下所描述的传统研究。研究范式,包括研究许多比上面所列举的那些名称更加专门的范式,主要是为以后将参与实践而成为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学生准备的。因为他将要加入的共同体,其成员都是从相同的模型中学到这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的,他尔后的实践将很少会在基本前提上发生争议。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所产生的这种承诺和明显的一致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亦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本文中,范式概念将经常取代已熟悉的种种概念,所以需要对引进它的理由做更多的说明。为什么具体的科学成就,作为专业承诺的一个焦点,要比可能是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各种概念、定律、理论和观点更在先呢?在何种意义上共有范式对研究科学发展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基本单位,这个基本单位又不可能充分地划归为具有同样功能的逻辑原子组分呢?对这些问题与其他类似问题的解答将为理解常规科学和与之有关的范式概念提供基础。然而,更抽象的讨论将取决于对常规科学的范例或对范式的范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当我们注意到,没有范式或至少没有像上面所举的那种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范式,也可能有某种科学研究时,常规科学与范式这两个相关的概念就将会得到澄清。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过渡,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节选自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思路结构脉络]

    一、常规科学的定义和两个基本特征

    二、范式的定义、涵义和研究的意义

    三、范式延续是成熟科学的发展模式 1.以下各项,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教科书对于科学研究范式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B.范式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也限定了研究对象。C.“牛顿动力学”与“微粒光学”均是科学研究的范式。D.范式的确立,是以定律、理论的提出为先导的。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我选择这个术语(范式),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作为专业承诺的一个焦点,要比可能是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各种概念、定律、理论和观点更在先呢?——选项“为先导”与文本“在一起„„更在先呢”不符合。)2.以下各项,不能由本文推导出的一项是 A.遵循范式展开科学研究,应能获得预期的成功。B.某一科学研究领域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范式。C.科学研究是范式的存在基础。

    D.理论作为一种范式被接受,必须优于它的竞争对手。

    [解析]参考答案:A(文本相关内容:科学实践所产生的这种承诺和明显的一致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亦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过渡,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选项“应能获得预期的成功为先导”没有根据。)

    3.根据本文的表述,如何理解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参考答案:⑴范式标志着科学发展的成熟。⑵范式留下了科学发展的空间。⑶范式更替是科学发展的通常模式。(更好的回答:⑴范式可以让科学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成效的发展,同时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预留下广阔的空间。⑵范式是科学发展成熟的标志;范式的更新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

    【例3·2024“北约”联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我从小认识梭梭,见了亲切的很,就像看见一个亲人站在那儿。我对这个村庄也一下有了兴趣。一棵本来只能当烧柴的梭梭,在村里枝条完好地长了这么多年,一直长到老,谁在护着它呢。迪坎儿村紧挨沙漠,走进一户人家,门前一渠沟水流,葡萄藤蔓覆盖了整个院落。转到屋后,发现后墙已经被流沙淹埋掉大半,沙漠从这户人家的后墙根,一望无际地远去,没有一点绿色。

    我生活的新疆地域辽阔,大块地存有一些自然风光,除了几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相对疏松的村镇之间,连绵的农田间隙,还有幸能看到荒野草原、沙漠戈壁,这些暂时没被人侵占的地方,长野草野树,或寸草不生,任风沙吹刮。不像内地中原,城市村庄紧凑相连,农田密布,整个大地住满人长满人吃的粮食,没有一块闲地供野草生长,更别说有野生动物了。自然退居到偏远边疆和那些不易人居的荒芜山岭。城市的野生动物只剩下苍蝇和老鼠,乡下也差不多。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佑我们的苍天。古人云:厚德载物。宽厚的大地承载江河山岳,也承载毛虫小草;承载秀水江南,也承载荒漠西域。它的德是公正。而说出厚德载物的人,则听懂了大地语言。庄子懂得自然的语言,那些古代优秀的文学家都懂,他们通过草木虫鸟、云霞水土跟自然交流,心灵在天地万物中神游,获得启迪和智慧。

    《诗经》中上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开篇,这是古代诗人给一只鸟的待遇,有声音有名字,有尊严有位臵。如果在现代诗人笔下,很可能就写成‚一只鸟在河边叫‛了。至于是只什么鸟,大概没多少人在意。

    现在大地上所有动植物都有名字,我们却不知道或不懂得用名字去称呼它们,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读到的多是对动植物笼统的称呼,把地上长的都叫草,天上飞的都叫鸟,不懂得去单个地叫出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一方面是不认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中或许没有对所书写对象的敬重。

    有一颗能跟自然交流的心灵,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才可能听懂自然,知道一棵草一朵云在说什么,漫天星星在说什么。自然跟我们交流的惟一渠道是心灵。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小时候,夜晚躺在草垛上,看见身边的狗在看星星,也跟着看,我从来不认为狗看不懂星星,狗大概也不这样认为我。看星星其实再简单不过,抬抬头,就可以看见那些遥远的星星,你能感到它们一直在注视你,你也在注视着它们。

    包括地上的一块石头,一个土疙瘩,也一直这样注视着我们。只是我们的心不灵了,感觉不到一个土疙瘩的注视。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鄯善迪坎儿村的人们还在自然中,他们从来就懂得怎么和沙漠荒芜一起生活,怎样和仅有的一点水源、一架葡萄还有一棵梭梭树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思路结构脉络]

    一、①迪坎儿村护着梭梭树

    二、②新疆还存有自然风光 ③人们常忘记大地苍天

    三、④自然启迪着古人心灵 ⑤古代诗人知尊重生命 ⑥现代文学却轻忽自然

    四、⑦心灵应懂得尊重自然 ⑧心不灵难与自然交流

    五、⑨迪坎儿村人懂得自然

    1.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解析]参考答案提示:行文线索、情感依附、思想寄托。

    具体回答示例:

    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都起到重要作用。

    从行文脉络上看,梭梭树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开篇由梭梭树写起,扩展开来,最后以梭梭树收束。

    从情感表达上看,梭梭树是作者的情感寄托。从小熟稔,像亲人一样亲切,应该永远尊重相伴生活。

    从思想意蕴上看,梭梭树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作为象征意象,它展现出大自然的古老、朴实和宽厚。

    2.如何理解“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

    [解析]参考答案提示:“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具体回答示例:

    “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代人从生理上是有心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尊重自然,不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所以已经不灵了,感觉不到自然与我们的交流,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自以为是,变得自私、贪婪、闭塞、愚昧。

    3.文末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有评论者认为,作者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你对此怎么理解?(200字左右)

    [解析]参考答案提示:要从“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的角度思考。

    具体回答示例:

    有评论者认为文末所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解。

    文章所说的“贫穷的生活”,不同于评论者认为的“贫穷的现状”;文章所说的“懂得”也不同于评论者认为的“安于”。文章所说的“贫穷”是就人类总体而言,是针对那种穷奢极欲、破坏自然的行为而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盲目自大地与天争斗,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无限制地索取、掠夺、破坏。但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也只有这一处家园,人类必须从懵懂走向文明,“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节制膨胀的欲望,和自然和谐相处。

    而评论者认为的“安于贫穷的现状”,脱离了全文内容,脱离了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说的“贫穷的现状”,是就经济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而言的,这里的“安于”是不思进取的懒汉思想。

    显然,这些评论者的认为与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推荐阅读:
    教育部:高水平大学聚焦本科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高校新校区建设隐藏风险
    理智对待 生命人寿为您讲解保险的重要性(精选5篇)
    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
    学习商务礼仪——会面礼仪有感
    上一篇:保险公司总裁高峰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