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观后感 装修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岁月静好 时间:2024-09-04 15:23:5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夯实民族团结教育

    推进学校稳步发展

    -----谈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经过长期不断的民族迁徙、融合,到清朝末年,新疆地区已形成了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13个民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成份并存的民族分布格局。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当代的新疆各民族,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他们都是或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首先,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黄金阶段。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其思想和性格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塑形期。在这样一个接受外界事物能力很强的成长阶段,就让他们接受与民族团结有关的教育,会让学生们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和各民族团结友爱意识。这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也极符合当前中小学生教育实际。所以,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要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民族常识课程,而后,将以爱国主义为价值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贯穿整个中学阶段。

    其次,从娃娃开始抓民族团结教育,将增进民族团结,也能最大限度让我们从容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也会因为习惯和传统产生种种不和谐因素。从中小学生阶段就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无疑是抓住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牛鼻子”。这是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血浓于水深厚感情的着力之举,民族之间的和谐与纽带,从中小学生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会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友爱之基。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多年民汉学校工作的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学习,增强意识

    1、深入开展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和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六史”宣传教育,组织好《新疆历史》、《新疆巨变》、《民族团结在新疆》、《“四个认同”教育读本》等教材的学习。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知党史、报党恩、讲团结、爱祖国”及中国共产党“三史”和新疆“三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了解新疆历史,增进各族群众对党的感情、对祖国的感情,增进各民族大团结。

    二、开展“手拉手”、“一家亲”等活动,增进友谊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专题活动。开展了民语言班级与汉语言班级“手拉手”活动、汉语言教师与民语言教师结对帮扶工程、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开展“民族团结”征文比赛

    2、结合“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开展“红色经典”歌曲大家唱、“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双语演讲比赛、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植人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团结、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教育目的。

    3、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慰问困难师生活动。一是对我校贫困教师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建立“爱心屋”工程;二是开展慰问家庭困难的各族学生活动,把党的恩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送到困难教师和学生当中,体现了和谐、温暖的大家庭氛围。

    4、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军民共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每年的9月初以开学为契机,我校开展“警民共建鱼水情民族团结心连心”共建活动,通过双方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发挥学校和部队各自的优势,共同提高,从而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同时增强学生团结稳定的思想。

    5、组织开展教职工、学生竞赛活动。如组织开展乒乓球、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等以年级组为单位,广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使之凝聚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校作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应让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民族团结的思想在青少年头脑中扎根、发芽。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只有这样,在遇到涉及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时,青少年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各种分裂势力的煽动、蛊惑、唆使和利用,才能始终站稳立场,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当然,从娃娃抓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形式也不应仅局限于课内,应该创造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形式和时机,对中小学生开展广泛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

    第二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王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1977年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话,也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必要以这句话来深刻反思教育现状。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是指社会上下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学前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塑造孩子心理、培育健全人格的奠基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造就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是全民素质提高、民族强大的的基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从简单的事情上施教。学前教育是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性格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就像熔化了的铁水,将来可以打造出任何形状,而真正等到它冷却的时候,却很难再进行铸造。目前,社会更多的关注知识教育,自然就更关注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结果导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习小学的知识,小学的时候学习中学的知识,中学学习大学的知识,等到了大学才重新开始培养自己小时候应该养成的好习惯,而这个时候木已成

    舟,难以修补,大学毕业后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很难适应社会的挑战,甚至会酿成不良后果。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识到,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因此,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才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培育出非凡的创造力,长大成人后才可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是要按照娃娃的成长规律施教。《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直接翻译就是说幼儿首先要讲孝悌,其次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得贤人,尚有富余精力,则读书多做学问。学前教育既要着眼学生成长的起点,又要立足教育逻辑的起点。目前,幼儿园在基本办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应该在教学设施上盲目攀比跟风,而应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真正用力,应该遵照孩子的天性施教。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是要满足娃娃的成长需要,尤其是孩子的精神需求。与优越的物质条件相比,孩子的精神需求更不可或缺,因为它影响着孩子将来健康的人格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孩子的精神需求中,爱是第一位的,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有了爱就有了安全感,自然、稳定、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勇敢、冒险、吃苦的精神随之慢慢形成:成就感是成长的要义所在,自尊心、自信心是人在“成就”一些事情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被

    聆听、被了解使人成长的营养素,是人在成长中对爱的理解和感受;独立自主是成长的本质要求,教育中要允许、保护、鼓励孩子的自我意识,更要有耐心去等待、捕捉孩子的自我意识;玩耍是每个孩子的需要,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对于7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游戏是这一时期的一种生活形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他们通过在游戏中的身体和情绪的体验来获得乐趣,并且满足了许多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他们在玩耍中构建自我,舒解情绪,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是一个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任务。幼儿教育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性格,孩子长大之后才能适应各种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心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是要把娃娃放在真实的环境中施教。所有的成长都只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正如健康的身体不是在无菌环境中养成的一样。比如,要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应该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里做客,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学会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和文明礼貌。做客前当然应该对孩子做些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在做客中指导孩子,做客后及时评价孩子的表现并给以鼓励。社会生活中没有“纯”的环境,社会、学校、家庭也不能试图为孩子创造“纯”的环境,更不能制造虚假的成长环境。当前,我们必须谨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做起。良好的学前教育会带来一个人健康的品格和习惯,从而带来一个民族素质的全民提高。

    第三篇: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即一个人道德品质教育。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应该在幼儿园。有一篇报道介绍,在75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记者采访一位老学者:“请您谈谈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学者略想了下说:“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与会科学家都表示赞同。这篇报道虽不长,但极大地震憾了我,这位老科学家的话给了我启示: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即一个人道德品质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四要素组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一、从道德认识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首先,我们要向孩子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是应该做的,哪是不应该做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识特点,幼儿的是非、善恶观念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性。如:有一次上数学课结束后,我发现有几个胶水还摆在桌子上,于是我就对一名幼儿说:“肖玲,请你帮老师把这几把胶水放回篮子里再去玩好吗?”肖玲说:“老师,我的胶水早放好了,这是玉玉、鑫鹏和欣怡的。”肖玲并没有动,这时玉玉跑过去把那几个胶水放好了。我对玉玉的行为给予了及时地肯定与表扬。肖玲转过头不敢看我,我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肖玲,你看,胶水也不是玉玉的,可是她能帮助别人把胶水放好,她真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以后你也要向她学习。”通过具体的事情,让肖玲明白了什么是对的、应怎么做。二、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幼儿对事物爱憎、褒贬的态度。作为一种高级情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在成人长期的教育培养下和情感陶冶下发展起来的。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成人要以自己的情感来打动、感染孩子。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模仿学习能力较强,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成人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如: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在看电视时看到一则公益广告,广告的内容是孩子的妈妈为孩子的爷爷打洗脚水,孩子看到以后也模仿妈妈,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这时,我邻居的孩子问她:“妈妈,爷爷这么大了,怎么还要别人帮他洗脚呢?”这位邻居说:“爷爷老了,走也走不动了,妈妈帮爷爷洗脚,可以帮他按摩脚,让爷爷感觉到还有人在关心他、爱她。妈妈有时下班回到家感到特别累,还要给宝宝做饭、做家务,妈妈也累了,”这时,邻居的孩子说:“妈妈,以后我听你的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妈妈做,不让妈妈那么累了,也让我来关心你。” 当孩子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赞扬,使他能够感受到道德行为带给他的愉快、自豪等内心体验。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成人要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让孩子体验到错误行为带来的不安。

    三、从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同时又是在他的日常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要帮助幼儿具体了解行为规范,同时要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如从小尊重父母、尊敬老师、尊重长辈,说话文明,行为礼貌。如见到人时要主动问好,与别人分别时要说:“再见。”接受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另外还要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当别人受伤或不开心时,要引导幼儿关心别人,学习安慰别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建设者、劳动者。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于保护,片面强调孩子年龄小,轻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这种爱孩子的方式是不明智的。更具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首先,我们应指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脱衣服、吃饭、洗手、洗脸、整理床铺等等。还可以让幼儿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帮助成人拿东西,吃饭前擦桌子,收拾物品等,学习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诚实勇敢是个体品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归还原主,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四、注重孩子道德意志的发展。道德意志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幼儿道德意志的发展水平是很低的,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遵守成人的要求,经常发生言行脱节的现象。如有的孩子打针时会边哭边说:“我很勇敢,不疼的。”有一天早上,小飞的妈妈拉着她走到我身边,说:“老师,刚刚为了不迟到,跑得太急了,小飞摔了一跤,膝盖、手都摔伤了,麻烦你给她擦点药。”我一面答应,一面观察小飞的伤口,只是擦破点皮,小飞见我看她,眼眶湿润了,他妈妈看见她想哭了,忙说:“小飞乖,老师帮你擦药,不痛的。”可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说的这句话而不哭。于是我说:“小飞,擦药时伤口会有点痛,小飞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哭。”小飞听了后看着我,果然勇敢面对擦药时带来的痛苦。另外,在孩子做事情时,要让幼儿坚持做完,不能半途而废,培养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5—6岁的幼儿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能较长时间的服从自己或别人提出的要求,甚至根据成人的要求完成一些自己不甚感兴趣的事情。幼儿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教育,而应充分重视社会、家庭教育在幼儿道德品质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总之,为了培养跨世纪高素质的人才,以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品德教育绝不能忽视,应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

    第四篇:写作要从娃娃抓起

    写作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陕西省淳化县铁王中学教师魏晓鸣

    邮编:711206

    欣闻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打破了中国作家在这一奖项面前寂寥无人的尴尬局面,令人振奋不已。尽管中学生写作训练,并不是为了培养作家,或是培养知名作家,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提到写作这个议题,一是觉得它在历来的考试中分值较大,是试卷构成的重头戏;二是觉得目前学生的写作水平令人堪忧,语言表述与表达能力不敢恭维。

    就拿当地每届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习作中普遍存在书写差、错别字多、篇幅不合要求、语言表述不清和语言积累运用能力低下,等问题。这样的一些学生升入初中,让新接手的老师想提高其作文水平的愿望落空,觉得无从下手,脑仁直疼。

    由此看来,写作要从娃娃抓起。

    对如何引导孩子写作文,我的心得有一下几点:

    一、多看书。

    我们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多阅读能增强孩子对文学的爱好。通过阅读,能使孩子在博览群书后感悟到表达方法,积累到的辞藻句式。有些作品, 我还要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

    虽然她不一定理解,但是日积月累总是有所感悟。现在我女儿先

    后看了《365夜童话故事》《床边的小豆豆》《上过月球的兔子》《绿

    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月亮的味道》《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等名著。我们可以这样规定,有条件的每星期必须去一次书店(一般

    都是星期天晚上)一次图书馆(一般是星期六下午1:00-3:00,有时去看书,有时去做作业),每月至少在网上买一次书,一次购书

    5-8本(一般孩子的4本,大人的 4本)。同时要让孩子学会词语

    搬家,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干什么?明确告诉孩子学了就是在作文中

    用的。平时多留意孩子语文教材里的词语,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她用

    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形成习惯。

    二、多读书。

    从小就要给孩子读书。要求学生必须是大声朗读,读的时候应

    该感情丰富,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孩子文学知识面。特别注意给

    孩子读些古文和散文。重点句子要求她要背诵。这个学期,学校没

    有给孩子们订阅课外阅读课本,我就到互联网上寻找,给孩子挑了

    一本《日有所诵 二年级》,每天晚上洗漱后读2篇,读完后闭上

    眼睛想一想,重要篇目要求背诵。背诵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背诵意境优美的中外歌谣,熏陶孩子的精神境界,丰富孩子的语言

    积累。

    三、多观察。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让孩子从中体

    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

    学会让孩子多观察事物,产生联想。

    教给孩子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点滴细节,用耳朵聆听万事万物的声音,用手触摸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用鼻子嗅出各种气味,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用心灵品味四季更替喜怒哀乐人情冷暖。

    俗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把孩子带入美好的大自然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一定能锻炼出他们“发现美”的眼睛,从而写作成别具一格的文章来。

    四、多讲解。

    对好的文章,自己先学习,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孩子听。如在中秋节赏月之时,就可以赏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或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想象文中的优美境界,感受作者的美好情怀。回味之余,可以体察良宵趣味,要求孩子动笔把它记下来。

    五、多指导。

    孩子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提要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

    学生毕竟是学生,每星期写作文、周记,要求教师都会事先和他们商量,先听学生的想法,再指导他们“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 给他一个小小的框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因为学生们初学作文一般不会起头,这样,有了大概的结构,不怕一件事讲不清楚了。孩子打完草稿后,先让学生自

    己读几遍,自己修改,然后老师再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他们一起修改。

    六、多学习。

    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不要闭关自守,堵塞思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方面我们主要是给孩子推荐《奇快作文》、《简妙作文》以及《读写周刊》等,让他们课余时间看看读读,对孩子的作文启发也很大。

    七、多鼓励。

    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写作上,我会认真对待孩子写的每一篇文章,哪怕很差很差,我也会认认真真给她一个评语。看到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对孩子在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她以信心。还有就是千万要鼓励写长,千万要避免写短。因为初学写作的阶段还不是写精、写短的时候,也不是要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时候。只要学生作文写得很长,就要大大表扬,罗罗嗦嗦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要鼓励写长呢?我觉得因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无话可说。小时候不练习写长,长大后连短也是写不好的。也就是说,长是短的基础,先练写长,后练写短。短就是精,我想孩子才二年级,是没有能力做到精的。如何指导学生写长?举例说,低年级写日记,写“今天我很高兴”,我就可以提醒他们: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呀?今天天气如何呀?为什么高兴呀?“很高兴”是个什么感觉呀?采取这样的办法,引导学生写长。

    八、时时为孩子留一份心。

    我们在看书读报的时候,可以留心哪些知识说给学生听,学生能如果理解,就对他们有帮助,怎样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说给他们听。其实,只要我们用一点点心,就能为我们的孩子们拓展出很大的天空!

    玉不琢不成器。我知道我们的学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我一直坚信,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的配合和行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文提倡的是我手写我心,只有培养孩子从小善于思考,让思考者不断地去思考,从书本中思考从生活中思考,投入地思考,动情地思考,用心地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文还难吗?

    初中生在作文训练中还存在这些通病:好高骛远,迷信“精选”;华而不实,辞藻堆砌;应付差事,盲目涂鸦。等等,导致作文水平大跌,渐渐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结合自我教学实践与理论认识,我觉得,学生写作应当注重实际,不要求他们每次习作写的有多漂亮,但必须写的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在日记、语段积累与课内外作业拓展等之中,都应该让学生进行些观察感受的小练笔,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并适时予以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生活是一部大书,人类生存的首要任务就是尽里读懂它。要适时布置写作任务,注重乡土题材的挖掘,民俗风气的体现。

    读写结合,也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文章的阅读与鉴赏水品。读写促进,才能达到快速弥补学生在小学起始阶段写作先天性的不足,语言表达水平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可能

    多读课文,读得深;课外多读名著,读得广。语言得到训练,思想得到教育,人格得到熏陶,心理得到感染,写作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大师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何况一个平凡的想写好作文的中学生。

    你有训练孩子们作文能力的“金魔棒”吗?不妨也来“过过招”„„

    2024-11-28

    第五篇:公民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公民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南方周末》 2024-04-29

    □何三畏

    一旦面对“道德滑坡”或者青少年“被人利用”,时常会总结说,是因为放松了这样的教育。同时,我们每进行一次这样的教育,都总结出了很大的成绩。当然,成绩是肯定的,不过,有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主题,总是在不断调整。远的不说了,就在前不久,有的学校就把赖宁的画像从墙壁上取了下来。取下来当然有其道理,因为我们意识到不应该鼓励未成年人去冒险。但另一方面,这说明,对青少年的教育,有时在价值上是错误的,或者与不断进步的社会观念发生矛盾,或者不能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接轨,没有“可操作性”,以至不得不调整。

    那么,现在可不可以看得长远一点,对下一代提倡一种稳定的,与时俱进的,不那么容易“过时”和需要调整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呢?

    其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取向上,应该没有什么可迷茫的了,至少,其方向已经是明朗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人文观念和公民人格。公民政治是最大的政治,人文观念是公民道德的基础,我们对下一代的价值观培养,注定了只有一种选择,就是人文观念和公民人格。反过来说,除此以外,还能选择什么呢?当前,建立公民社会已经成为时代最主流的愿望,“公民”成为媒体上的热词,“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已经写入宪法。要建立公民社会,必须要有公民意识,要实现人权,必须要知道什么是人权。如果没有公民意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人权,怎么能知道如何保障自己这份与生俱来的权利,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没有公民意识和人权观念的人就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就不能建立公民社会。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现在的教育决定将来的社会品质。要想成为足球大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要想成为软件大国,“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要想成为“人权大国”呢,公民人格和人权观念有什么理由不从娃娃抓起。一个人一生的人文情怀,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而现在的教育是很成问题的,应该从现在开始,改变我们的教育,没有必要再羞羞答答,应该理直气壮地说,要培养青少年的公民人格,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不是别的,就是公民教育,这不应该有异议。而一旦我们对青少年选择了公民教育,就像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一样,这是与时俱进的选择,它具有可持续性,可以平稳地推进,没有必要再时不时地展开教育高潮。

    但是,长期以来,“公民”和“人权”这些美好的词汇受到有意无意的忌讳,怎样做一个公民,什么是我们的权利,成为需要重新启蒙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我们还需要进行自我教育。首先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和观念准备,有了教育者的准备,才能言传身教。但这还不够,还没有一本公民教材呢。公民教育当然应该深化到日常教育之中,但公民课决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手上的好人好事登记簿。公民课应该有公民教材,这个教材要吸收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成果,代表最先进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连公民一词的美好名分都不愿意沾染,是不能胜任时代的要求的。这么说来,要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公民人格,还不只是一个“从娃娃抓起”的事情,还得先从娃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抓起呢。



    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中班幼儿上学期健康教学计划
    八个严控学习总结
    朋兴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样例5]
    农村初中班主任聘用现状及管理初探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