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集体合同 整改措施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产业经济学期末重点总结(缩印版)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暖阳如梦 时间:2024-09-15 04:00:5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产业经济学期末重点总结(缩印版)

    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

    产业组织: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完全可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乏阻止力

    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卖方或买方各自供求规模及其分布情况。对市场集中度得分析大多从卖方的角度展开。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

    规模经济的成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学习曲线的影响

    产品差异度量方法: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广告密度(=产品广告费用/产品销售额)

    进入壁垒:芝:在位企业相比,新进入企业需多承担的成本。哈:长期中在位厂商所具有的优势,即能够把价格提高到竞争性价格以上,而又不会招致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策略性进入壁垒:强调在位者主动利用自身的在位优势,通过各种策略性行为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吧进入和进入阻挠看作是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

    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在位厂商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厂商的进入决策

    静态限制性定价:假定潜在进入者相信进入发生后在位厂商不会改变它的产量。因此,它进入后行业的总产量是它的产量与在位厂商现行产量之和,超过需求的产量将导致价格的下降。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它的产量水平以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商进入的诱因。

    两部收费:是指先向消费者收取一定数量的固定费用,然后再按消费数量向消费者收取使用费。即企业向消费者收取获得购买权的费用,而后以某一特定价格对消费者期望购买的产品数量收费。

    捆绑销售:是指供厂商出售的商品包中包含多于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方式。

    搭配销售:是指企业出售的商品包中至少包含两类不同的产品。在策略性行为中,搭配销售的目的是实施价格歧视。

    主导产业:是指那些能够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回顾效应:对后向关联的部门提出新的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发展。旁侧效应:引起周围一系列的变化,在广泛的方面推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前瞻效应:激发了一种“刺激力”,引起了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

    主导产业的选择:1.关联度基准2.筱原二基准(1)需求的收入弹性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有较高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生产率上升基准(按这一原则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经济效益好的产业)3.其他基准

    幼小产业的扶持政策:1.国际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采取限制有关产品进口或削弱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竞争力,并对本国相关产品出口给予优惠和补贴的措施,为本国幼小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

    2.国内生产扶持政策,是指为配合贸易保护政策,利用政府所拥有的权利,将资源向幼小产业倾斜,以迅速增强本国幼小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具体措施包括:财政扶持、金融扶持、技术扶持和直接规制扶持保护等。

    实施衰退产业政策的必要性:1.降低社会撤让成本:一个产业在退出产业结构系统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社会沉没成本。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由于退出壁垒的存在,撤让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2.维持社会的稳定:衰退产业在退出产业结构时,会带来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直接动因。

    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产业结构渐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跨越式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升级的途径:

    1、用信息技术更新传统产业的装备,并大力改造发展装备制造业

    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

    3、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管理现代化

    传统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改进传统产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强技术进步立法。

    前向关联关系: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

    后向关联关系:是一个产业通过需求与其它产业发生的关联。

    产业集群:是指由一群在地域上相近,品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具有专业分工又紧密协作,彼此维持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此形成了比较完成的产业群体.规制的分类:①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②按照规制的性质和内容划分: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激励规制:是指在特定的规制结构下,通过设计激励方案,诱导企业正确运用信息优势,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实现规制者预期的规制目标。

    结构性进入壁垒形成原因(大题):结构性壁垒产生于欲进入的产业本身的特性,即进入某一特定产业时遇到的经济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导致的成本的提高,包括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规模经济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障碍。新企业在某一产业未能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前,由于不能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经济性,相对于产业内在位企业其生产成本必然较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所必须投入的资本。在不同产业,必要资本量随技术、生产、销售的特性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必要资本量越大,筹资越不容易,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别化也是形成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产品差别明显的产业,在位企业的商标已为人们所熟悉并有了良好的信誉,他们的广告宣传和推销只需维护这种信誉即可,而新企业则需从头开始。绝对成本优势通常是指与新企业相比,在位企业具有一些有利性,这些使得新企业进入市场时成本总是高于在位企业。造成绝对成本优势的主要原因(大题):第一,原有企业垄断控制了各种稀缺原料以及支持生产的基础设施和产品的销售;第二,专利。因为专利限制新进入企业取得最新技术的机会。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取决于仿制的难度。第三,与潜在进入者相比,在位者能够以较低的利息借入资金,或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同样的货物配送与售后服务,或者有获取更有效率生产技术的快捷途径。第四,进入方面的法律限制和政府政策。企业实施搭配销售的理由(简答):可以提高效率,暗中给予价格折扣,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企业并购动机:1.企业发展动机(1)增强市场控制力(2)减少交易费用(3)实现多元化经营(4)突破进入壁垒的限制2.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动机(1)股东财富最大化。(2)经营者的利益驱动。投入产出表定义及构成(大题):也称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它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一般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第Ⅰ象限。第Ⅰ象限主要反映了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故称部门交易象限。它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第Ⅱ象限。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它反映了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或者使用的产品,故称作最终产品象限。它的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第Ⅲ象限。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要反映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品价值,说明了增加值是由哪一个部门提供的,所以又称增值象限。它的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大题):①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出②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③总投入=总产出④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⑤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的分析: 最终需求=总产出-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附加价值=总投入-中间投入; 附加价值率=1-中间投入率 产业结构演变基本规律:见原打印 雁行发展、产品循环发展的区别:见原打印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期末总结

    产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

    3.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有地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4.霍夫曼定律: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5.产业融合:是指原有的产业边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被打破,以前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被视为不同的产业现在 正融合在一起,变成新的产业的过程和现象。

    6.马歇尔冲突: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7.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8.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9.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10.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11.竞争力: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12.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中,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本国各个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分配的充分,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贯彻的彻底。

    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产业安全。

    2.产业形成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的出现和形成源于劳动分工的出现,产业一旦形成,其自身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对任何一个产业,一般都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一)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

    3.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产业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内涵、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即伴随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及观念意识的变化或变革。

    产业发展包括的基本内涵为:1.产出增长;结构变迁;福利改善。

    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产业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产业发展是产业进化的过程。

    4.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一)交易成本解释;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

    解释;可剥削租金解释

    5.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

    (一)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阿治理;一体化治理

    6.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决定因素:6因素:(1)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

    7.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产业进入壁垒分类可分为高度、较高、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

    8.市场行为的内容: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9.价格协调行为,又称价格共谋。常见,卡特尔;价格领导制;有意识的平行调整

    10.不合理的排挤竞争对手策略: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排挤行为

    1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资源稀缺;聚集效益;技术创新;增长所需的扩散与转移;生态环境的压力

    12.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的具体体现:前瞻影响;回顾影响;旁侧影响

    13.问答题

    1.促使产业融合的因素:1.新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低廉的技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沟通和接受资讯,从而促进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各国政府对通信产业、传媒产业、有线电视等产业放松规制导致这些产业中的厂商可以通过兼并等方式进入新的市场。3.很多企业通过提升管理能力,使得自身能够通过购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的跨产业融合活动,从而使得众多合作伙伴可以分担经营成本和风险,并分享彼此的资源和利润。

    2.规模经济的作用:减少组织管理成本;规模扩大,研发力量壮大;基础设施共用,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等

    3.产品差别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原因:(1)产品的物理特性;买方的主观印象;销售的地理差别;销售服务的差别。特点:产品差别化的不确定性;产品差别化的迟滞性。

    4.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产品差别化与市场集中度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影响;产品差别化是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差别化将影响企业价格的形成;产品差别化给企业间的价格协调带来了困难;产品差别化的存在使得非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差别化不仅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还最终影响市场绩效。

    5.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一)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模式,平衡发展模式:

    1.大推进理论;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

    (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6.国际分工与产业梯度:

    (一)国际分工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斯蒂德曼的新李嘉图主义;克鲁格曼的产品差异贸易理论。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梯度。

    (三)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演变

    7.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与“标准结构”的差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是持续的发展。

    8.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产值结构的高级化;资产结构的高级化;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

    9.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

    10.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关联强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和上升率基准。

    11.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成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

    (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威廉姆斯倒U曲线;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四)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

    12.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角,主导产业的特性:主导产业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具有层次性;主导产业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13.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市场潜力;相对优势度;产业规模指标;产业关联度指标。

    14.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空间集聚性;柔性专业化;社会网络化;根植性

    15.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纵向集聚;横向集聚;区位指向集聚

    16.国际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7.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业绩分析视角;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产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18.钻石模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政府行为

    19.关于竞争力的概念:宏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微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中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

    论述题

    库兹涅兹法则: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理论

    马歇尔夫妇《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梅森《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范式

    谢勒《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以梅森贝恩为代表啊的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称为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 斯蒂格勒 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

    规制经济学

    鲍莫尔、帕恩查、韦利格《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安全测度的指标体系

    (一)反映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成长状态的指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增值率;

    劳动生产产率;资本利润率;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二)反映外商对国内产业控制度的指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

    外资市场控制率;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

    (三)反映经济体制竞争力的指标:企业产前服务状况;企业产后服务状况;政

    府经济凋节状况

    (四)反映政府对产业控制力的指标:反映国有经济凋节力、保障力的静态指标;

    反映国有经济活力的指标

    (五)反映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指标:国内经济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

    国内产业的科技素质

    第三篇:缩印重点

    基本建设含义

    把一定的物资、材料、设备通过设计、购置、建造、安装和调试等活动转化为固定资产的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工作。

    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决策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设计阶段 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技术方案的确定设备的选用

    限额设计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再按照初步设计的概算造价进行施工图设计,然后按照施工图预算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作出决策。

    投资估算是建设单位向国家申请拟立项目或国家对拟立项目进行决策时确定建设项目在规划、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等不同阶段的相应投资总额而编制的经济性文件。

    设计概算 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各类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建设地区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和设备预算价格等资料,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文件。

    施工图预算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计算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国家现行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以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和设备预算价格等资料、建设地区的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计算和确定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施工预算在施工图预算的控制下,施工队根据施工图纸计算的分项工程量、施工定额(包括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分部(项)过程设计和降低工程成本、技术组织措施等资料,通过工料分析计算和确定完成一个单位工程或其中的分部(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及其相应费用的经济文件。

    工程结算是指一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完工,并经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验收后,施工企业依据施工过程中现场实际情况的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工程更改签证、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和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等资料,在概算范围内和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按规定编制的向建设单位办理结算工程价款、取得收入,用以补偿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确定施工企业盈亏的经济文件。

    竣工结算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在一个单位工程或单项建筑安装工程完工、验收、点交后,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最后工程价款清算的经济技术文件。竣工决算

    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由建设单位编制的从项目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施工单位的竣工决算:又称为企业成本决算,是施工企业内部单位工程的成本决算,以工程结算为依据编制的从施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后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概预算价格的形成

    概预算价格的形成,首先是确定划分项目,将项目由大到小细致划分,然后具体计算出每一个小项的工程量,从而确定每一个分项工程的价格,在由小到大累加起来,从而确定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应价格。

    工程造价的计价特点单件性计价多次性计价(分阶段)动态性计价组合性计价计价方法的多样性计价依据的复杂性

    影响工程工程造价的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地区和市场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编制人员因素 经济分析与造价管理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路线走向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重要构筑物形式

    控制材料预算价格是降低成本的根本保证合理使用定额,正确计算工程量,确保工程造价准确 设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与造价管理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节约造价 定额概念

    在合理的劳动组织下和合理使用材料和机械条件下,对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包含的各生产要素(人工、材料和机械)及资金规定的标准额度。施工定额

    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直接用于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定额,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为测定对象,确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某一施工过程或工序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劳动定额的时间定额

    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施工技术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包括: 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工人必需的休息时间:

    机械台班时间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及合理的劳动组合和合理的使用施工机械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施工机械工作时间

    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合理使用和节约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一定规格材料的标准数量。

    预算定额的概念指在正常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条件下,规定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或结构构件所必需的 人工、机械、材料数量标准。预算定额的作用

    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基础; 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单位确定标底,投标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

    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确定工机料的依据,是施工企业管理及经济核算的依据。预算定额是工程结算的依据。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预算定额中消耗量的确定方法

    人工消耗量的确定方法人工消耗量=基本用工+辅助用工+ 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

    材料消耗量的确定方法材料消耗量=材料净耗量+材料损耗量

    幅度差 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施工定额未包括,而在施工过程中又可能发生而增加的附加额。幅度差是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重要区别。

    地方单位估价表概念地方单位估价表是以货币形式表达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各个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定额单价计算表。它以全国统一工程预算定额规定的工机料消耗量,按一个城市、地区的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及机械台班预算价格计算出来的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单位预算价值。

    估价表中计价材料与未计价材料未计价材料:一般为主要材料,必须考虑价差调整,对造价影响大,未包含在定额基价中。计价材料:辅助材料,包含在基价中。

    材料预算价格是指材料由其来源地(或交货地点)到工地仓库(施工单位指定地点)的出库价格。机械台班预算单价

    为使施工机械正常运转一个台班所需支付及分摊的各项费用之和,即一台施工机械在正常条件下运转一个工作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概算定额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根据有代表性的建筑建筑工程通用图和标准图等资料,进行综合扩大和合并而成。确定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工程建设产品(扩大结构构件或分部扩大分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数量和费用的标准。概算定额的作用

    概算定额是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建设项目概算和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的依据。概算定额是进行设计方案优选的重要依据。概算定额是编制主要材料需要量的计算基础。概算定额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指标的基础

    在实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时,其项目包干费通常也以概算定额为计算依据。概算指标概算指标以统计指标的形式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生产单位合格工程建设产品所需资源消耗量的水 概算指标的作用

    概算指标可以作为编制投资估算的参考。概算指标中的主要材料指标可作为框算主要材料用量的依据。概算指标是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方案比较,建设单位选址的一种依据。概算指标是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

    投资估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是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进行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投资估算指标作用

    投资估算指标是编制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阶段投资估算的依据 作为编制固定资产长远规划投资额的参考。

    投资估算指标为完成项目建设的投资估算提供依据和手段

    在固定资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投资预测、投资控制、投资效益分析的作用,是合理确定项目投资的基础。设备购置费设备购置费是指为建设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用,它由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等组成。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新建或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规定的,保证初期正常生产必须购置的没有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仪器、工卡模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内容

    定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从工程筹建起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止的整个建设期间,除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土地使用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为了进行建设项目的筹建、建设、试运转、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估等全过程管理所需的各项管理费用。

    勘察设计费勘察设计费是指委托有关咨询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决策及设计文件等工作按规定支付的前期工作费用或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工作按规定支付的勘察设计费用,或在规定的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自行完成有关的可行性研究或勘察设计工作所需的有关费用。

    研究试验费研究试验费是指为建设项目提供和验证设计参数、数据、资料等进行必要试验所需的费用 以及设计规定在施工中必须进行试验和验证所需的费用,主要包括自行或委托其他部门研究试验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试验设备及仪器使用费等。

    联合试运转费联合试运转费是指新建或扩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按照设计规定应进行有关无负荷和负荷联合试运转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大于费用收入的差额部分费用。

    支出费用包括:试运转所需的原料、燃料及动力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低值易耗品及其他物品的购置费用,施工单位参加联合试运转人员的工资等不包括:应由设备安装工程费开支的单台设备调试费和试车费用。费用收入一般包括联合试运转所生产合格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联合试运转费费用一般可按照不同性质的项目需要试运转车间工艺设备购置费的百分比进行计算。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是指在初步设计及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主要包括:

    ①在批准的初步设计范围内,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增加的工程费用;设计变更、局部地基处理等增加的费用。

    ②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费用,实行工程保险的工程项目费用应适当降低。③竣工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复费用。

    基本预备费一般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三者之和乘以基本预备费率(5-10%)进行计算。基本预备费率一般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涨价预备费

    涨价预备费也称为价差预备费,它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留费用。费用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和施工机械的价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所增加的费用。投资估算编制方法(会计算)

    费用模型法 生产规模指数法 比例系数法 设备费用比例估算法 造价指标估算法 投资估算作用

    (1)它是国家决定拟建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研究的依据,也是国家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投资估算是国家决策部门领导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用来判定建设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列为经济建设的长远规划或基本建设前期工作计划。

    (2)它是国家批准设计任务书的依据,是实行限额设计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是研究分析拟建项目经济效果和各级主管部门决定是否立项的重要依据。它是决策性的经济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后,投资估算作为控制设计任务书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起控制作用。

    (3)它是资金筹措及建设资金贷款的依据

    (4)它是编制国家中长期规划,保持合理比例和投资结构的依据 设计概算作用

    1、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

    1978年4月《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概预算、决算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明确指出:不论建设项目的大小,在审批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同时,必须附有设计概算。

    2、是国家确定和控制基本建设投资额的依据。

    根据设计概算确定的投资数额,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就成为该项目的基本建设项目的最高限额。这一限额未经规定的程序批准,不得突破。

    3、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国家规定每个建设项目只有当它的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被批准后,才能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4、是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5、是衡量涉及方案经济合理性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的依据。

    6、是编制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

    7、是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

    8、是基本建设进行“三算”对比的依据。

    工程造价含义建设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投资):是指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组成。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

    施工图预算作用(1)它是确定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预算造价的依据。(2)它是签发施工合同,实行预算包干,进行竣工结算的依据。(3)它是建设银行拨付工程价款的依据。(4)它是施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搞好经济核算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是指根据计价依据计算工程造价的程序和方法 具体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程序计价方法最终价格的确定 根据单价形成的不同,可以分为工料单价法、综合单价法; 根据计价依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定额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法

    工料单价法概念工料单价法是以分部分项工程量乘以单价后的合计为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汇总后另加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生成工程发承包价。直接工程费以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及其相应价格确定

    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步骤)

    1、熟悉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踏勘现场

    2、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项工程量

    3、汇总分部分项工程量

    4、套预算定额单价计算定额直接费和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并汇总

    5、计算直接费用和工料机的价差

    6、计算其它各项费用(间接费、利润、税金)汇总工程造价

    7、校核

    8、编制说明填写封面并装订成册 工料单价法计价程序(例题)(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2)、以(人工费+机械费)

    为计算基础(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

    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综合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3.413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建制镇:3.348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县城、建制镇:3.220 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并按照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一般方法(步骤)(1)计算工程量清单项目费(分部分项工程费)(2)计算施工措施项目费(3)计算其它项目费(3)计算专项费用(规费等)(4)计算税金

    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国内)部分费用综合单价计价程序各分项工程量乘以部分费用综合单价的合价汇总 加上项目措施费、规费和税金生成工程承发包价 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统一格式,一般应由下

    列内容组成:(1).封面(由招标人填写、签字、盖章。)(2).填表须知(3).总说明

    (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5).措施项目清单6).其他项目清单

    其他项目清单是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所包含的内容以外,因招标人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与拟建工程有关的其他费用项目和相应数量的清单。

    招标人部分预留金是指招标人为可能发生的工程量变更而预留的金额。工程量变更:工程量清单漏项或有误引起的工程量的增加工程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引起的标准提高或工程量的增加。材料购置费是指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由招标人采购的拟建工程材料费。投标人部分

    总承包服务费是指为配合协调招标人进行的工程分包和材料采购所需的费用。

    业主将部分专业工程单独发包给其他承包人,与主体发生交叉施工,或虽不发生交叉施工,但要求主体施工单位履行总包责任,业主应向总包单位支付总承包服务费,主要包括了管理费和配合费。管理费:现场协调,进度控制、管理安排、竣工验收资料整理等;配合费:为分包工程(单位)提供协助,如脚手架、运输设备、临时设施的使用,施工用水电 零星工作费是指完成招标人提出的,不能以实物量计量的零星工作项目所需的费用。

    零星工作项目表应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详细列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名称、计量单位和相应数量,并随工程量清单发至投标人。

    (1).封面(2).投标总价(3).工程项目总价表(4).单项工程费汇总表(5).单位工程费汇总表

    (6).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7).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8).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9).零星工作费表(10).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11).措施项目费分析表(12).主要材料价格表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工程量计算采用表格形式,在工程量计算表中列出公式

    工程量计算时,计算时中的每一尺寸,均以图纸所示和计算规则规定的尺寸为准 计算工程量的项目与相应的定额项目在工作内容、计量单位上要一致; 工程量计算精度应统一;

    以“t”为单位,应保留三位小数,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

    ②以“m3”、“m2”、“m”为单位,应保留两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③以“个”、“项”、“套”、“樘”等为单位的,应取整数。

    填写长度程序统一:长×宽×高 掌握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

    掌握室内外管道界限及管道定额执行 1 土石方工程的内容

    挖地槽——按体积计算槽长大于槽宽3倍,槽底宽在3m(不包括加宽工作面)以内的挖土。挖地坑——按体积计算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不包括加宽工作面),且坑底的长与宽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挖土工程称为挖地坑。

    挖土方——按体积计算凡图示槽底宽度在3m以上,坑底面积在20m2以上,平整场地深度在300mm以外者,均称为挖土方。

    管道界线

    1、室内外管道界线划分(1)给水管道室内外界线以建筑物外墙皮1.5m为界。入口处设有阀门,以阀门为界。室外管道与市政管道界线,以水表为界。无水表井者,以市政管道碰头点为界。(2)排水管道室内外系统以 出户第一个检查井为界,无检查井者,以化粪池为界。室外管道与市政管道界线以室外管道与市政管道碰头点为界(1)按供水方向

    阀门井以后的给水管道执行《全国统一安装预算定额》第六册(工业管道工程)或第八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以前的执行《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按排水方向

    检查井(或化粪池)以后的排水管道执行《全国统一安装预算定额》第六册工业管道工程)或第八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以前的执行《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3)凡属城市供水、城市排水系统的管道,不管长度如何,均执行市政工程定额

    (4)作为界点的水表井、污水井、总表或总阀门等,包括在市政工程的按市政工程定额执行,包括在建筑或安装工程的按建筑或安装工程定额执行。

    给排水机械设备安装工作内容: 1.)设备、材料及机具的搬运,设备开箱点件、外观检查,配合基础验收,起重机具的领用、搬运、装拆、清洗、退库。2.)划线定位,铲麻面、吊装、组装、连接、放置垫铁及地脚螺栓,找正、找平、精平、焊接、固定、灌浆。3.)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调整、试验及无负荷试运转。4.)工种间交叉配合的停歇时间、配合质量检查、交工验收,收尾,结束工作。

    5.)设备本体带有的物体、机件等附件的安装。

    施工预算的概念

    施工预算是指在工程施工前,在施工图预算的控制下,施工企业内部根据施工图计算的分项工程量、施工定额,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通过工料分析,计算和确定完成一个单位工程或其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及其相应费用的经济技术文件。

    “两算”对比“两算”对比是指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的对比,即工程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对比。“两算”对比的意义

    (1)“两算”对比是企业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来加强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2)通过“两算”对比,可以了解施工图预算的正确与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通过“两算”对比,可以对该单位工程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使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控制不合理的开支,以免造成亏损;4)通过“两算”对比,可以预先找出节约或超支的原因,研究其解决措施,防止亏本。

    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价款工程价款清算的经济文件。或定义为一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完工,并经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验收后,施工企业依据施工过程中现场实际情况的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工程更改签证、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和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等资料,在概算范围内和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按规定编制的向建设单位办理结算工程价款、取得收入,用以补偿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确定施工企业盈亏的经济文件。工程结算的方式(1)按月结算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的方法。跨竣工的工程,在年终进行工程盘点,办理结算。(2)竣工后一次结算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建设期在12个月以内,或者工程承包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可以实行工程价款每月月中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3)分段结算 即当年开工,当年不能竣工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按照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进行结算。(4)目标结算方式即在工程合同中,将承包工程的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控制界面,以业主验收控制界面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将合同中的工程内容分解成不同的验收单元,当施工单位完成单元工程内容并经业主验收后,业主支付构成单元工程内容的工程价款。

    工程预付款的预付与扣还施工企业承包工程,一般都实行包工包料,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备料周转金。在工程承包合同条款中,一般要明文规定发包人在开工前(不迟于约定的开工日期前7天)拨付给承包人一定限额的工程预付备料款。此预付款构成施工企业为该承包工程项目储备主要材料、结构件所需的流动资金。因此也可称为预付备料款。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备料款的预付时间应不迟于约定的开工日期前7天。发包方不按约定预付的,承包方在约定预付时间7天后向发包方发出要求预付的通知。

    发包方收到通知后仍不能按要求预付,承包方可在发出通知后7天停止施工,发包方应从约定应付之日起向承包方支付应付款的贷款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工程备料款开始扣还时的工程进度状态称为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 工程预付款起扣点计算:

    每次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应扣还预付款的金额第一次扣还预付款=(第一次扣还预付款时累计完成工程造价-起扣点)×主要材料所占比重第二次及以后各次扣还预付款= 当次结算完成工程造价× 主要材料比重 工程进度款拨付若累计工程款没有超过起扣点,则根据当期工程量计算出的工程款即为该月应支付的工程款;若累计工程款已超过起扣点,则应支付工程款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累计工程款超过起扣点的当月应支付工程款=当期完成工作量-(截止当月累计工程款-起扣点)×主要材料所占比重累计工程款超过起扣点的以后各月应支付的工程款= 当期完成的工作量×(1-主要材料所占比重)竣工结算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在一个单位工程或单项建筑安装工程完工、验收、点交后,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最后工程价款清算的经济技术文件。

    竣工结算工程价款竣工结算工程价款 =预算合同价款+施工过程中预算或合同价款调整数额―预付及已结算工程价款―保修金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竣工结算的规定:

    ①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方认可后28天内承包方向发包方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双方按照协议书约定的合同价款及专用条款约定的合同价调整内容,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② 发包方收到承包方递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发包方确认竣工结算报告后通知经办银行向承包方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承包方收到竣工结算价款后14天内将竣工工程交付发包方。

    ③ 发包方收到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无正当理由不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从第29天起按承包方同期向银行贷款利率支付拖欠工程价款的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④ 发包方收到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不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承包方可以催告发包方支付结算价款。发包方在收到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56天内仍不支付的,承包方可以与发包方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由承包方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承包方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⑤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方认可后28天内,承包方未能向发包方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造成工程竣工结算不能正常进行或工程结算价款不能及时支付,发包方要求交付工程的,承包方应当交付; 发包方不要求交付工程的,承包方承担保管责任。

    ⑥ 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竣工结算价款发生争议时,按争议的约定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工程,只需办理一次性结算。跨的工程,在年终办理一次年终结算,将未完工程结转到下一,此时竣工结算等于各结算的总和。

    竣工决算

    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由建设单位编制的从项目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施工单位的竣工决算:又称为企业成本决算,是施工企业内部单位工程的成本决算,以工程结算为依据编制的从施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后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作用反映基本建设实际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其投资效果。作为核算新增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价值。是国家或主管部门验收小组验收和交付使用的重要财务成本依据。是建设单位进行“三算”对比的基本依据。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 竣工结算与(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关系

    编制单位不同。竣工结算是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决算是由建设单位编制。

    编制范围不同。竣工结算主要是针对单位工程编制的,单位工程竣工后便可以进行编制,而竣工决算是针对建设项目编制的,必须在整个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才可以进行编制。

    编制作用不同。竣工结算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是核实施工企业生产成果、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是施工企业确定经营活动最终收入的依据,是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依据。而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考核基本建设基本效果的依据,是正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和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的依据,同时,也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交付使用的依据。

    保修费用的处理勘察、设计原因造成保修费用的处理施工原因造成的保修费用处理设备、材料、构配件不合格造成的保修费用处理用户使用原因造成的保修费用处理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保修费用的处理

    一、设计方案比较技术经济指标组成及计算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基建劳动力(工日)土地占用(亩)主要材料:水泥、钢材、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t)、木材(m3)主要动力设备(kW)

    自来水厂制水成本(计算)水资源费E1动力费E2=QHd/ηk1Q最高日供水量m3/d,H工作全扬程m, η电机效率,k1日变化系数药剂费E3=365Q/ k1×106(a1b1+a2b2+a3b3+----)工资福利费E4=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定员折旧费E5 =固定资产原值×4.1%摊销费用E6 =固定资产原值×(0.2~0.4)%大修理费用E7 =固定资产原值× 2.4%日常检查维护费用E8 =固定资产原值× 1%利息E9其它E10

    污水处理厂制水成本(计算)动力费E1 =8760Nd/k2 N所有机电设备功率总和kW, d电费单价,k2污水总变化系数药剂费E2工资福利费E3=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定员折旧费E4 =固定资产原值×5.3%

    摊销费用E5 =固定资产原值×(0.2~0.4)%大修理费用E6 =固定资产原值× 2.4%日常检查维护费用E7 =固定资产原值× 1%利息E8其它E9 固定资产含义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或其它经济组织中,可供长期使用,其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

    固定资产折旧含义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而逐步丧失其使用价值,将这部分减损的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回收的过程叫折旧。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例题)平均年限法:按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折旧额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固定折旧率计算的方法,是快速折旧法的一种,其年折旧率是直线折旧法的2倍,并在计算折旧率时不考虑预计净残 值率r年数总和法

    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为基数,按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进行折旧的方法,也是快速折旧法的一种。

    二、(静态)经济效果计算投资效果系数法投资偿还年限法抵偿年限法年计算费用法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期末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讲 导 论 教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产业经济学的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政策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 论

    一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二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的涵义。

    2、什么是有效竞争?克拉克(J.M.Clark)的 “ 有效竞争理论”的内容。

    3、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

    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P2。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马歇尔冲突:简而言之就是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竞争活力)和导致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和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见书p15-p19 要点:(1)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 范式。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佛学派认为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政策主张: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2)芝加哥学派

    形成于60年代后期对哈佛学派批判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政策取向: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中,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市场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3)可竞争市场理论

    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出版,标志该理论形成。认为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竞争压力会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包括自然垄断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和效率并存。

    .政策取向: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关键是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4)新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针对SCP范式的缺陷,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位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在市场经构和行为的关系上,重视对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随着信息博弈的引入,对市场行为的分析转向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及企业间的动态竞争关系。

    政策主张,主张政府应对垄断行为进行规制,而不是垄断结构。新产业组织理论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反垄断重心从结构转向行为,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也开始受到反垄断当局的认真对待。

    第二讲 产业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教学重点:

    产业组织理论下的企业理论和古典企业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企业理论的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企业异同。

    教学内容:

    第二讲 产业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 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 现代企业理论

    三 产业组织理论下的企业理论

    本章考点:、企业的内涵和性质。、简要介绍三大产业组织流派的企业观:科斯企业理论、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书p39):

    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

    2、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

    3、企业对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简要介绍三大产业组织流派的企业观

    1、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企业开始研究,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它把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是在收入和价格的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即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2、现代企业理论的特点则是侧重从制度角度来研究企业问题:(1)科斯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 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 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 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 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 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织的边界,企业成长的动力就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2)威廉姆森是交易成本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对交易成本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从特定的分析对象和角度对交易成本的涵义进行了研究。他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交易成本的定义、契约人的行为假定: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威廉姆森(Williamson)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效率三个维度定义了交易费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边界确定的原则,认为企业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的实体。(3)阿尔钦、德姆赛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他们认为企业理论也可以不是通过市场,而是更容易地通过企业的管理费用来确立,在其他条件不变地情况下,管理费用越低,企业内部的组织资源的优势就越大。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剩余权利等一系列概念,从另一条路径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三讲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教学重点:

    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及其政策主张。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产品差别化与广告

    绩效指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企业理论的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企业异同、“马歇尔冲突”、产品差别化与广告

    教学内容:

    第三讲 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 一 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形成二 市场结构 三

    市场行为 四

    市场绩效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基本内容。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p50

    3、什么是市场集中度?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有哪些?p57,p64

    4、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哪些。P54

    5、什么是产品差别化?其形成原因是什么?p65,p66

    6、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含义及形成原因。P73,p74

    7、企业有哪些定价策略?价格歧视政策、两部收费制的基本含义?

    价格差别(价格歧视):企业向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企业向购买产品的每一个消费者索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实行统一定价,由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数量,对购买不同单位的同种产品,实际上起到了规定不同价格的效应。

    三级价格歧视:指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出售同一产品。两段收费:指消费者先支付一定的费用(入门费),再支付使用费。如固话、打印机等。

    1、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基本内容

    要点:20世纪30至50年代,以梅森和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SCP框架。理论体系主要由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中,S-C-P之间存在着递进式的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2/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有两种定义:(1)一是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

    二是施蒂格勒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认为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等不构成壁垒,突出政府管制(进入控制)构成壁垒的作用

    第四讲 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

    教学重点:

    静态和动态、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以及两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的决定 教学内容:

    第七讲 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 一 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

    二 限制性定价理论

    掠夺性定价理论

    企业并购 五

    合作与串谋 六

    研发与创新 本章考点:

    1、什么是策略性行为。P102

    2、限制性定价与掠夺性定价的区别。P109

    5、企业并购这种策略性行为的产生原因。P110

    6、在实践中默契合谋和明确合谋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P116-121

    第五讲 规制经济理论 教学重点:

    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教学难点:

    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

    教学内容:

    第十讲 政府的规制政策

    一 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

    二 政府规制的类别、目标及执行机构

    三 政府规制政策

    本章考点:

    1、政府规制涵义及其类别。Pp135

    2、传统自然垄断理论所指的定价矛盾是什么?为何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p141

    要点:当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时,若政府不规制,企业会按MR=MC原则将将价格定的高于MC,而P=MC时,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因当P=MC时,企业的MC

    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认为,由于自然垄断产业是成本递减行业,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政府有必要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以便让一家经营,以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存在定价矛盾,政府要进行规制,以在企业效益和社会资源效率之间取舍。

    第六讲 产业组织政策

    教学重点:

    产业组织政策体系的构成反垄断政策

    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教学难点:

    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教学内容:

    第六讲 产业组织政策 一 产业组织政策概论 二 反垄断政策

    三 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本章考点:

    1、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2、什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和产业竞争政策?p163

    第七讲 产业结构

    教学重点:

    三次产业分类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教学难点: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教学内容:

    第十一讲 产业结构

    一 产业及产业结构

    二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政策

    本章考点:

    1、什么是产业结构?p189

    2、简述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基本内容。P188-p190

    3、什么是主导产业?其选择标准有哪些? P211-212

    简述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基本内容。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1、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2、定理的意义: 该定理通过揭示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规律,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库兹涅茨法则

    1、法则的基本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其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2、法则的意义

    法则说明了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一种阶段发展的有序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进一步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三)霍夫曼定律

    1、定理的基本内容

    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2、定理的意义

    霍夫曼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霍夫曼比例越高,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越大,资本资料工业比重越小,表明工业化水平越低;反之,霍夫曼比例越低,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越小,资本资料工业比重越大,表明工业化水平越高。(四)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五)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1、雁行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赤松要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其中,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2、雁行形态理论的意义

    雁行形态理论认为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产业在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梯度转移和传递过程,一国产业结构如果国际化,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国际产业间的梯度转移来实现。这为后进的工业国或者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可能。

    第八讲 产业关联 教学重点:

    产业关联

    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教学难点:

    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教学内容:

    第十二讲 产业关联

    产业间的关联和投入产出分析

    二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三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本章考点:

    1、什么是产业关联及其方式。P220-221

    第九章 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 教学重点:

    产业布局、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 钻石理论模型

    教学难点:

    钻石理论模型

    教学内容:

    第十三讲 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

    一 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二

    产业竞争力

    三 产业安全

    本章考点:

    1、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p245-249

    2、产业集群的含义及其特征。P260

    3、产业竞争力的含义。

    4、简要介绍钻石理论模型。

    1、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一)古典区位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09年撰写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

    (二)近代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P247

    (三)现代区位论p248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1.成本-市场学派理论。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韦伯之后成本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胡佛、赖利、艾萨德等。

    2、行为学派

    3、社会学派

    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是主导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体。

    4、简要介绍钻石理论模型。

    产业竞争力:一个产业相比较其他产业所具有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优势最终通过该产业中企业主体能具有较强的获益能力。波特认为:是指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所反映出来的生产率,并提出国际竞争优势六要素:行业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者、政府和机遇。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即所谓的钻石模型。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期末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A)A.节省交易成本 B.便于管理 C.密切人际关系 D.提高生产力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C)A.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产业集中度较高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 6.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7.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A)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最低 B.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低,利润为零 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低,利润最高 D.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8.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9.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10.重工业化是指(B)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11.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C.生态平衡目标 D.国家安全目标 12.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D)A.谢费尔 B.费特尔 C.帕兰德 D.韦伯 13.下列关于产品差别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因素越小 B.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竞争因素越大

    C.在物理性上的差异是产品差别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D.广告密度越小,产品差别化越大

    1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C)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15.下面哪种市场结构具有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特征(B)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16.下面哪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C)A.耐用消费品行业 B.工业品行业 C.非耐用消费品行业 D.中间品行业 1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A.定价是为了扩大需求量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18.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9.某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应该采取(D)A.前向兼并

    B.后向兼并 C.混合兼并

    D.横向兼并

    20.交易成本的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一位经济学家最先提出的(A)A.科斯 B.张五常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21.(D)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贝恩的《产业组织》 22.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B)A.行业集中度 B.市场容量 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D.熵指数 23.下面哪项不属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A)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24.古诺模型中两寡头的产量水平之和比两寡头勾结确定的产量水平之和(A),而利润()A.更高,更低 B.更低,更高 C.相等,相等 D.不确定,不确定

    25.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种政策可以被认为是(A)A.价格歧视 B.掠夺性定价 C.限制性定价 D.垄断 26.沉没成本是(D)A.可以回收的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边际成本 D.无法回收的固定成本 27.伯特兰德模型中的寡头是以(B)作为决策变量

    A.产量 B.价格 C.成本 D.利润 28.劝说性广告与产品差异的关系是(B)A.劝说性广告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 B.劝说性广告提高了产品的差异性 C.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D.劝说性广告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29.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 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 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30.厂商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弹性为同一商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属于(B)A.非线形定价 B.三级价格歧视 C.欺行霸市 D.不正当竞争

    31.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的是(B)。A.韦伯 B.杜能 C.胡佛 D.赖利 32.我国国家标准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B)个门类

    A.16 B.20 C.22 D.18 33.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是指(A)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布局理论 D.产业关联理论 34.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A.市场结构 B. 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35.哈佛大学的教授张伯伦和(C)同时提出垄断竞争理论

    A.贝恩 B.谢勒 C.罗宾逊夫人 D.克拉克 36.(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7.沉没成本与可竞争市场之间的关系是(D)A.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垄断 B.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高,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D.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38.技术与经营支持是政府对(D)产业的调整政策

    A.基础产业 B.战略产业 C.新兴产业 D.衰退产业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A)A.自然垄断产业 B.农业

    C.竞争性产业 D.高技术产业 40.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1.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支柱产业是处于(C)的产业 A.成长期 B.衰退期 C.成熟期 D.形成期 42.不平衡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罗斯托

    B.赫希曼

    C.植草益

    D.克拉克 43.后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C)A.第一产业地位下降 B.信息产业增长加快 C.产业知识化 D.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44.(C)着重研究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A.赤松要 B.钱纳里 C.霍夫曼 D.配第 45.克拉克在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时,使用的是(D)指标

    A.产出 B.资本 C.需求 D.劳动力 46.下面(B)能够限制不同类别的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A.书籍 B.医疗服务 C.面包 D.电影票

    47.电影公司推出新片时通常先收取高价,放映一段时间后再降价,这是属于(C)定价方式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时间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48.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A)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49.熊彼特认为(D)A.创新和企业规模大小无关 B.完全竞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

    C.小厂商具有更大的创新动力 D.大型企业和垄断势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50.信息性广告具有(B)作用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高进入壁垒 D.夸大产品的差异 51.下面(B)属于经验性商品

    A.服装 B.电脑软件 C.家具 D.个人电脑

    52.认为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是(A)学派的观点 A.新制度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53.价格协调在下面(D)情况可能发生

    A.市场集中度低 B.厂商数量多

    C.成本差别大 D.产品差别化程度小

    54.(C)是处于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55.当产品同质时,(D)模型的均衡结果具有竞争性产业的所有特征 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豪泰林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川德模型 56.古诺模型中,当两寡头合谋时,结果是(B)A.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B.产量降低,价格提高 C.产量不变,价格上升 D.产量下降,价格不变 57.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C)A.平行于横轴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 D.垂直于横轴 58.下面(C)不是其所处行业中的主导性厂商

    A.微软 B.通用电器 C.先科电器 D.柯达 59.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鼻祖是(A)A.科斯 B.威廉姆森 C.西蒙 D.阿尔钦 60.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A.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61.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62.(D)书的出版,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贝恩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63.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 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64.下列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类型中,哪种市场结构的进入壁垒最高(C)A.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B.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C.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65.下面哪项属于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A)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66.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A)A.熵指数

    B.贝恩指数 C.勒纳指数

    D.利润率指标 67.下列对贝恩指数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贝恩指数代表的是产业的超额利润率 B.贝恩指数区分了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C.贝恩指数越高,一定是垄断因素越强 D.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的数据更容易取得 68.资产的专用性与沉没成本之间的关系(B)A.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小 B.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大 C.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成本的大小无关 D.二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 69.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B)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 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 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70.产业组织是指(A)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7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规模经济会形成垄断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72.在寡头垄断的价格领导模型中(C)A.成本最低的厂商将决定市场价格

    B.单个厂商对他们将一致索取的价格明确表示同意 C.由一个厂商领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追随其后 D.所有厂商索取相同的价格,获取相等的利润 7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A.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B.市场必须是能够统一的 C.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 D.市场必须是完全垄断的 74.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A.中观经济理论 B.微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75.霍夫曼比例是指(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76.(C)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产业的扩散效应 A.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 B.马歇尔 C.罗斯托 D.周振华 77.产业布局条件是指(B)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 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C.物质化的硬环境 D.物质化的软环境 78.下列哪一个分析范畴不属于实证分析(C)A.“是什么” B.“为什么” C.“该怎么办” D.“怎么样” 79.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是按照(A)分类法划分的

    A.战略关联分类法 B.方向关联分类法 C.用途关联分类法 D.技术关联分类法 8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C)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81.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有(A)A.产品差别化

    B.静态竞争 C.产品同质

    D.以上都不正确 82.以下哪种价格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最难做到(A)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83.在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中,潜在进入者通常认为在位企业的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发生变化(B)A.价格

    B.产量 C.成本

    D.利润

    84.下列那种价格行为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嫌疑的(C)A.因清偿债务而降低商品价格

    B.企业转产而出售商品

    C.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而出售商品以扩大市场份额 D.厂商歇业而进行的降价行为

    85.在位企业的下列那种行为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不可置信威胁(B)A.广告 B.对潜在进入者的口头警告 C.对政府的游说 D.建立新的工厂进行扩大再生产

    86.工业化是指(A)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87.1817年,古典经济学家(B)提出了基于国家之间生产技术相对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休谟 D.凯恩斯

    8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89.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等是属于(C)分类方法 A.技术关联分类法 B.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生产流程分类法 90.打开“企业”这个“黑箱”是(B)学派

    A.哈佛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91.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是(B)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92.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主要取决于(A)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产业内企业的数量 D.交易成本

    93.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短期内企业的最优规模是由(A)原则决定的 A.MR=SMC B.P=MR C.LMC=SMC D.LAC=SAC 94.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D)A.《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B.《垄断竞争理论》 C.《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企业的性质》

    95.(A)认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A.张五常 B.科斯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96.(A)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 A.股票市场 B.管理者内部市场 C.管理者外部市场 D.产品市场

    97.(A)本来是经济学家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标,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市场集中度 A.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B.HHI指数 C.行业集中度 D.熵指数

    98.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9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100.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买者为了得到下次购买时0.5元的折扣而剪下折扣券。这是企业实施的一种(A)A.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1.电信公司的一种定价方式是先按月收取月租费,然后再按用户通话时间收取电话费,这种定价方式是(D)A.时间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2.通常认为,劝说性广告主要针对的是(A)A.经验品 B.信任品 C.搜寻品 D.工业品

    103.随着(A)特征越来越明显,广告竞争开始取代价格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A.寡占型市场 B.竞争型市场 C.垄断竞争型市场 D.垄断型市场

    104.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05.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对市场条件的变化更具有敏感性和预测能力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属于(C)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06.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B)国家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 107.早在17世纪,(A)就第一次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A.配第 B.斯密 C.克拉克 D.马尔萨斯

    108.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业的开发,这是属于(A)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09.(A)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A.创新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市场需求 D.资本积累 110.主导产业选择中的赫希曼基准是指(D)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11.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C)A.竞争性产业 B.垄断行业 C.自然垄断产业 D.垄断竞争产业

    112.经济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逐步缩小,因此,可以用(A)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比较劳动生产率 C.平均劳动生产率 D.边际劳动生产率 113.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114.某些厂商在出售其产品时,批量越大折扣越大,这是(出题有误,BC均可)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115.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是(A)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116.从资产的专用性角度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的是(B)A.张五常 B.威廉姆森 C.科斯 D.阿尔钦

    117.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18.两个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A)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19.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规模大,甚至占据50%——95%的市场份额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小企业则自愿或被迫采取跟随策略是属于(A)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20.所谓产业结构,是指(B)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21.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道路系统建设,这是属于(B)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22.主导产业选择中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C)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23.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向(B)转变

    A.轻工业,基础工业 B.基础工业,高加工度工业 C.轻工业,重工业 D.农业,轻工业 124.广告密度和产品差别化之间的关系是(B)A.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 B.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

    C.广告密度与产品差别化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D.广告密度无法衡量产品差别程度

    125.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但没有可变成本,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为:厂商1的需求曲线为:Q1=18-3P1+P2 ,厂商2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B.串谋时,P1=P2=3.6,Q1=Q2=10.8 C.非串谋时,P1=P2=4.5;Q1=Q2=9 D.串谋时,P1=P2=4.5;Q1=Q2=10.8 126.豪泰林模型说明的是(D)A.通过引入产品物理性质的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B.通过引入生产能力约束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C.通过串谋来获取最大利润

    D.通过引入产品位置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127.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纵向一体化安排是为了(A)A.降低交易费用 B.避免政府干预 C.提高企业利润 D.扩大市场势力 128.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D.P<AC 129.HHI指数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0.洛伦兹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表明市场集中程度(A)A.越高 B.越低 C.相同 D.不变

    131.当创新带来的是新产品开发或原有产品的改善时,该产业部门趋于(B)A.收缩 B.扩张 C.不变 D.无法预测 132.(A)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 A.迈克尔.波特 B.大卫.休谟 C.李嘉图 D.凯恩斯

    133.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B)的形成及发挥 A.比较优势 B.竞争优势 C.区位优势 D.政策优势

    134.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方法,钢铁业、石油化工业属于(C)产业 A.最终需求型 B.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C.中间产品型 D.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135.限制性定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B)A.在位者 B.潜在进入者 C.供应商 D.零售商 136.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反映了(A)A.先行者优势 B.后发制人 C.比较优势 D.成本优势 137.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的

    A.里昂惕夫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 赤松要 138.行业集中度指标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9.通过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等一系列概念来建立企业理论的是(B)A.科斯 B.阿尔钦 C.威廉姆森 D.张五常 140.最先把产业组织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是(A)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李嘉图 D.张伯伦 141.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A.市场结构 B.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142.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43.沉没成本与退出壁垒之间的关系是(D)A.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低 B.两者之间无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小,退出壁垒就越高 D.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高

    144.所谓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状态是指(A)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145.关于技术进步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C)A.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B.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作用更大。C.技术进步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有所作为。D.技术创新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146.主导产业选择的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是(A)提出的

    A.筱原三代平B.罗斯托 C.库兹涅茨 D.赫希曼 147.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农业是属于(B)产业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148.对外投资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进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都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49.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A产业是B产业的(B)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下游产业 150.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是(A)A.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 B.政府产业政策 C.充足的资金 D.廉价的劳动力 151.产业关联度基准是指赫希曼基准和(A)A.罗斯托基准 B.筱原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收入弹性基准 152大力发展(C)有利于提高就业弹性水平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本密集性产业

    153.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过(B)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A.6 B.5 C.7 D.4 154.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155.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56.分别计算每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收入弹性,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D)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57.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是(B)提出的 A.李嘉图 B.波特 C.俄林 D.赫希曼 15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159.X非效率是(A)提出的

    A.莱宾斯坦 B.马场正雄 C.渡边经彦 D.罗斯托 160.需求交叉弹性与产品差异化的关系是(C)A.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大 B.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产品趋于同质 C.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小 D.没有关系

    161.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62.不平衡”增长学说的创建者是(A)A.赫希曼 B.筱原三代平C.库兹涅茨 D.罗斯托 163.下面(D)构成沉没成本

    A.具有较强应用性的金融业的经营诀窍 B.运输业中的卡车

    C.没有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往返于两城市间的航空飞机 D.用于研究开发、广告、员工培训的专用性支出 164.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理想状态是指(C)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165.下列(A)属于一级价格歧视

    A.根据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收取不同的价格 B.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C.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市场,对每个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D.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方式 166.规模经济壁垒是指(B)A.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竞争者 B.新进入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以维持经济规模导致的成本劣势 C.在位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比新进入企业具有的优势 D.在位企业控制了专利或技术秘诀

    167.以产量为决策变量、动态的寡头垄断市场博弈模型是(A): A.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古诺模型 D.豪泰林模型 168.一家房地产企业兼并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是属于(D)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69.所谓产业的产值结构,是指(B)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70.将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产业工业和其他工业是属于(B)分类法 A.生产流程分类法 B.霍夫曼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171.在SCP分析框架中,对(A)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A.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B.消费者剩余 C.生产者剩余 D.贝恩指数 172.(A)通过对管理者的声誉评价,使得代理人不敢过分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A.管理者市场 B.股票市场 C.要素市场 D.产品市场

    173.1980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以HHI为依据将市场结构分为(A)类 A.6 B.5 C.4 D.7 174.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质是(C)A.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B.优化资源配置 C.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间的矛盾 D.促进技术进步

    17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总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带动产业结构递进升级。这是(C)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76.产业结构优化是指(C)A.投资结构优化 B.供给结构优化 C.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D.产业间比例协调 177.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B产业是A产业的(A)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上游产业 178.筱原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D)A.罗斯托基准 B.产业关联度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179.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业弹性水平会(C)A.上升 B.不变 C.降低 D.难以预测

    180.在主导产业转换和发展的第五阶段,(B)是主导产业部门 A.汽车、石油和钢铁产业 B.信息产业 C.耐用消费品工业 D.电力、化工工业 181.衡量企业(工厂)规模经济的指标系数是(A)A.AC/MC B.MC/AC C.P-AC/AC D.P-MC/MC 182.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是(B)A.竞争促进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反垄断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83.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B)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84.竞争促进政策主要是(B)A.限制过度竞争的政策 B.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C.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 D.中小企业政策 185.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186.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直接干预是属于(C)的产业组织政策 A.控制市场结构 B.控制市场行为 C.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D.反不正当竞争 187.衡量产业素质是否协调,可以用(D)指标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需求结构 C.供给结构 D.比较劳动生产率

    188.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起飞阶段的主导部门是(C)A.食品 B.水泥 C.纺织工业 D.汽车工业 189.产业成长的实质是(A)A. 产业的选择 B. 产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产业的技术进步 D. 产品升级

    190.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的手段有:(D)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19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一国的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供给因素 C.需求因素 D.国际投资因素

    192.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这说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处于(C)A.低效率状态 B.理想状态 C.过度集中状态 D.高效率状态

    193.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是:(B)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94.在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MES与进入壁垒的关系是(B)A.MES越大,进入壁垒越低 B.MES越大,进入壁垒越高

    C.MES越小,市场集中度越高

    D.没有相关关系

    195.以下(C)不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供给因素 A.投资结构 B.资源条件 C.消费结构 D.自然条件

    196.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是(C)A.幼小产业 B.夕阳产业 C.淘汰产业 D.衰退产业 197.差别化的内在来源包括(B)A.产品质量上的识别性、产品品种的可挑选性 B.企业长期建立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C.产品的外观特征、产品的价格 D.售后服务

    198.韦伯是(A)理论的创始者。

    A.工业布局

    B.成本—市场学派 C.点轴

    D.增长极

    199.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200.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201.以下(C)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

    A.资本结构 B.资源条件 C.个人消费结构 D.技术进步 202.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203.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204.对产业组织概念的拓展是将(B)纳入研究范畴 A.同一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B.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205.(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206.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 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207.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 208.在(C)情况下,厂商攫取了消费者的全部剩余

    A.二级价格歧视 B.三级价格歧视 C.一级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209.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 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

    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 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

    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 210.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

    A.提高进入壁垒 B.形成产品差异化 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211.在克拉克看来,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C)的差异 A.成本 B.价格 C.相对收入 D.绝对收入 212.造船业属于下列(C)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21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

    A.产业技术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214.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了(B)A.关联方式分类法 B.三次产业分类法 C.农轻重分类法 D.生产要素分类法 215.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B)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216.直接规制政策是属于(C)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技术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发展政策 217.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产业布局实施了(D)战略

    A.区位优势 B.平衡布局 C.生产要素优势 D.非均衡布局 218.赫希曼认为主导产业部门应当选择(A)的产业 A.后向联系系数大 B.前向联系系数大

    C.收入弹性大 D.技术进步率高 219.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20.从狭义上讲,产业是指(C)A.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的某些企业的集合 B.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C.生产具体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集合 D.经济活动的总称

    221.新产业组织理论主要运用(C)研究方法

    A.S—C—P分析 B.计量经济分析 C.博弈论 D.案例分析 222.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223.产业组织理论把(A)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A.市场集中度 B.企业集中度 C.行业集中度 D.买方集中度 224.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225.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二、多项选择

    1.经济发展的内涵是指(ABD)A.是一个包含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B.包含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C.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D.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E.不引起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标准有(BCD)A.产业内厂商数量 B.附加值高低 C.产业产值 D.产业关联效应 E.竞争程度

    3.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ABDE)A.形成期

    B.成长期

    C.萌芽期

    D.衰退期 E.成熟期

    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BCD)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E.消费结构优化

    5.可用来定量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ABC)

    A.利润率指标

    B.勒纳指数

    C.贝恩指数

    D.基尼系数 E.恩格尔系数

    6.产业间联系的纽带包括(ABCDE)

    A.产品劳务联系

    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

    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7.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有(BCD)A.调整衰退产业 B.控制市场结构

    C.控制市场行为 D.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E.行政干预

    8.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BCE)A.产业组织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E.产业布局政策

    9.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

    A.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以轻纺工业为主导阶段阶段

    C.以工业为主导的 D.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E.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10.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有(ABC)A.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B.产品同质 C.自由进入和退出 D.市场集中度高 E.信息不完全

    1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一产业的有(ACDE)A.种植业 B.采矿业 C.畜牧业 D.林业 E.渔业

    12.贝恩指出的构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A.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进入壁垒 B.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 C.产品差别化因素 D.政府的政策法规 E.必要资本量

    13.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市场集中度 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增长率 E.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14.市场行为主要包括(ABCDE)A.竞争性行为 B.协调行为 C.企业兼并与重组 D.企业定价 E.广告

    15.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ABCD)A.产品同质

    B.两个厂商同时作出决策 C.厂商边际成本为常数

    D.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价格 16.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有(ABD)A.产品同质

    B.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C.产量竞争模型 D.价格竞争模型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

    17.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有(ABC)A.消费者剩余 B.生产者剩余 C.社会总剩余 D.中间商剩余 E.X效率 18.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ABD)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D.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E.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

    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20.下哪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ACE)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的程度

    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E.主张经济自由化

    21.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是(ABC)A.资产专用性 B.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C.交易发生的频率 D.交易成本的高低 E.纵向一体化

    22.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A.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E.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23.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C.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E.霍夫曼比例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2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ABD)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供给结构基准 D.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E.国家基准 25.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有(ACD)A.足够的资本积累 B.先进的技术资源 C.充足的市场需求 D.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E.较强的扩散效应

    26.罗斯托在其著作中所阐述扩散效应的表现包括(ABC)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结构效应 E.棘轮效应

    27.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是(ABC)A.禁止限制竞争协议 B.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 C.控制企业兼并 D.直接规制政策 E.中小企业政策

    28.产品差异化策略有(ABD)A.品牌差异化 B.渠道差异化 C.融资差异化 D.服务差异化 E.成本差异化

    29、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包括(ACDEB)A.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B.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 C.开辟新市场 D.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E.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30.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 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 E.规模经济性

    3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有包括(ABCD)A.行业集中度 B.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C.HHI指数 D.熵指数 E.勒纳指数

    3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ABC)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 D.完备信息 E.存在替代性产品

    33、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ABC)A.产业集聚化 B.产业融合化 C.产业生态化 D.产业知识化 E.产业合作化

    34、影响卡特尔稳定性的因素有(AB)A.经济人理性假说 B.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 C.卡特尔成员之间具有协调问题 D.存在市场进入问题 E.政府干预

    35、判断市场是否是有效竞争的三分法标准指(ABC)A.市场结构标准 B.市场行为标准 C.市场绩效标准 D.资源配置效率 E.生产成本标准

    35、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ACBD)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E.产业规制政策

    36.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CD)。

    A.结构 B.政策 C.行为 D.绩效 E.价格 37.下面(ABCDE)是属于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个人消费结构 D.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E.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38.工业化过程要经历如下(BCE)阶段

    A.信息化 B.重工业化 C.高加工度化 D.农业工业化 E.技术集约化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价格规制 E.规格规制

    40.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CD)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A.进入壁垒 B.政策 C.完全可竞争市场 D.沉没成本 E.市场价格

    41.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原因有(ABCD)A.利益集团目标分化 B.规模扩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C.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压力 D.成员“搭便车”动机强烈 E.技术进步 42.说明静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CDE)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豪泰林模型

    43.制定战略产业扶植政策时,要防止(BC)A.设备加速折旧 B.战略产业选择失误 C.资源浪费 D.市场过度竞争 E.企业转产

    44.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的主要特点有(ABC)A.主体是企业 B.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C.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 D.决策权仍集中在中央政府 E.地区经济利益被忽视

    45.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A.政府扶持 B.竞争不充分 C.产品差异化 D.廉价劳动力 E.技术进步

    46.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A.供应商 B.购买者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E.政府 47.评价市场绩效可以从(ADE)方面进行 A.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B.产业结构 C. 产业布局 D.产业技术进步 E.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48.衡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指标有(AB)A.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B.广告密度 C.AC/MC D.贝恩指数 E.勒纳指数 49.可用来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ABCDE)

    A.职工人数

    B.固定资产原值

    C.产量

    D.销售额 E.附加价值

    50.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有以下(ABCD)市场关系 A.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B.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买卖双方的关系

    D.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E.潜在进入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 51.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D.社会舆论 E.消费者喜爱

    52.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E.奢侈品大量涌现

    5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ABC)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A.经济学 B.管理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E.美学 54.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有(ABC)A.马歇尔 B.张伯伦 C.罗宾逊 D.兰凯斯特 E.贝恩

    55.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这一比例的提出是在1931年

    C.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E.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5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 诱导手段有:(BCDE)A.配额制 B.税收减免 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 E.融资支持

    57.下列各项中(ABD)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B.市场潜力巨大,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C.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D.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E.必须处于垄断地位

    58.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价格理论的两极是(AD)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E.垄断 59.说明动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ABE)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60.企业兼并有哪些类型(ABDE)A.水平兼并 B.纵向兼并 C.联合兼并 D.混合兼并 E.垂直兼并

    61.根据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AC)A.消费资料产业 B.重点产业

    C.资本资料产业 D.支柱产业 E.主导产业 62.三级价格歧视就是(BE)A.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

    C.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 D.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价格 E.根据消费者的年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6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A.前工业化时期 B.工业化初期 C.工业化中期 D.工业化后期 E.后工业化时期

    64.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包括(ABCE)A.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B.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 C.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 D.运输费用

    E.获取市场信息需要支付的一定费用

    65.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对在位企业成功实施掠夺性定价产生负面效果的行为有(ABCD)A.被掠夺方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 B.潜在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专用性资产 C.消费者与被掠夺者签定了以竞争价格供货的长期合同 D.商品可以转售

    E.在位企业可以获得行业或地区的交叉补贴 6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包括(ABCD)A.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B.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C.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D.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E.必要资本量壁垒

    67.贝恩依据(AB)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类 A.CR4 值 B.CR8值 C.产业规模状况 D.HHI值 E.熵指数

    68.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经历(ABCD)阶段 A.重工业化

    B.高加工度化

    C.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 D.高信息化 E.规模化、标准化 69.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主要有(CD)A.定价行为

    B.广告行为 C.价格竞争行为

    D.价格协调行为 E.兼并行为

    70.下列(ABC)描述的是哈佛学派的观点?

    A.高集中度导致到利润率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反对政府干预

    71.在(BC)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协调越困难

    A.集中度高 B.集中度低

    C.产品差别化程度高 D.产品差别化程度低 E.进入壁垒高

    72.一级价格歧视下,(ABCDE)A.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B.厂商对每个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C.厂商攫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D.没有扭曲效率,但影响了分配 E.是所有市场形式中最低效的 73.在寡头垄断模型中,下列(BC)是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豪泰林模型 D.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E.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74.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包括(ABCDE)A.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B.技术进步

    C.消费需求 D.投资需求 E.国际贸易

    75.根据产业间前向和后向联系程度的差异,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ABCD)类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E.先行产业

    76.主导产业选择中的罗斯托基准是指(AB)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E.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

    77.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先导的代理理论包括(ABC)A.团队生产 B.测度、监控、偷闲 C.剩余权利 D.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E.垂直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78.度量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包括(ABCDE)A.需求的交叉弹性 B.广告密度 C.广告费用 D.销售网络状况 E.顾客对服务的评分 79.横向并购的福利效果是(ABC)A.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规模经济

    B.形成卖方集中 C.造成了垄断 D.福利影响为负 E.福利影响为正 80.下列(ABD)描述的是可竞争市场理论?

    A.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

    B.认为即使是独家垄断企业,也只能制定超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以防止潜在竞争者进入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主张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是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81.科斯的现代企业理论包括(ABCDE)A.企业和市场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 B.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C.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有成本

    D.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划花费的成本要低 E.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82.资产专用性有如下(ABCD)种类型

    A.场所专用性 B.物质资产专用性 C.人力资产专用性 D.专项资产 E.无形资产

    83.混合并购的原因包括(CD)A.扩张市场势力 B.降低交易成本 C.资产充分利用 D.降低风险 E.获得规模经济

    84.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BCDE)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关联理论 D.产业布局理论 E.产业发展理论

    85.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BDE)A.生产要素 B.需求因素 C.比较优势 D.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E.企业的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 86.构成产品差别化的因素包括(ABCDE)A.物理差异 B.心理差异 C.服务差异 D.空间差异 E.品牌差异

    87.配第.克拉克定律描述的是(ABC)

    A.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B.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C.反映了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D.资本品工业优先于消费品工业增长的规律 E.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

    88.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包括(ABCDE)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设备规制 E.价格规制

    三、问答题

    1.S-C-P三者间的关系。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7.试述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9.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0.试述兼并的主要类型及动机。

    11.试论述如何综合评价某一产业市场的市场绩效。12.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

    1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14.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15.论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6.论述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 17.论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8.论述贝恩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19.试述产品差别化的实现途径。20.论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21.简述产品差异性的度量方法。22.简述广告的类型及其特征。

    23.简述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产生的原因。24.简述规模经济的三个层次。

    25.分析不同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势力。

    26.简述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新特点 27.阐述科斯的企业理论。

    28.简述行业规模经济水平的测量指标。29.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

    30.简述管理者市场是如何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31.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32.简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33.简述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及联系。3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

    35.简述勒纳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6.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37.简述贝恩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8.分析大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39.简述规模经济壁垒。

    40.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41.简述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4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43.简述HHI指数及其优劣势。

    44.简述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45.简述纳什均衡的哲学含义。

    46.简述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形成原因。47.简述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48.简述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

    49.简述股票市场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50.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筱原基准。



    推荐阅读:
    产业经济学期末重点总结(缩印版)
    2024年11月份顶板管理专业会议纪要
    盐亭县音乐家协会2024年工作总结(推荐)
    关于2012_2013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的通知
    2024王莉班主任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