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商标专利合同 技术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在开发区2024年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大全5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里花落 时间:2024-09-15 09:50:4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在开发区2024年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开发区2024年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对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真正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转型主战场、项目落脚地、改革试验田、创新大平台,为在新赛道上开创新时代美丽X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强劲支撑。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X日我专程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建议。今天,在会议第一阶段,X同志围绕开发区改革创新,以《X》为题,为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介绍了近两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做法和战略思考,讲得非常好,从思考层面把开发区的发展阐释清了,从实践层面把开发区的事情说透了,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借鉴;在会议第二阶段,申连太同志通报了全市开发区重点任务指标推进情况,各开发区汇报了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总的来看,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有问题不怕,说明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只要我们抓住要害、积极应对,相信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开发区改革创新在蹚出转型新路中的重大意义

    2024年,在X政治生态由“乱”转“治”,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要求我们“用好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机遇,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2024年5月,在全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X,并在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时强调:“要有长远战略谋划,久久为功,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指明了金光大道,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擦亮转型综改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最有力抓手,更是走好转型发展新路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把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作为一以贯之的战略重点。省委书记X去年履新后调研的第一站是转型综改示范区,专题听取示范区改革创新成果汇报,强调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2024年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X就深入X调研开发区改革发展,要求开发区要在转型发展中交出优异答卷;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的主战场主引擎,就在全省各级开发区,要求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今年,省里对开发区改革创新开展了常态化督导,并出台了考核办法,不仅考核开发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还考核开发区所在市、县党委政府相关领导。考核优秀的开发区,最高发5倍绩效工资,连续3年优秀,最高发10倍工资;考核不合格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直接免职,市、县相关领导干部降职使用;连续三年不合格的,退出省级开发区。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双管齐下,既是机遇也是考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让开发区工作出现问题,影响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

    市委对开发区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开发区的发展,作为决定X转型成败的关键来抓。我到X工作后调研的第一站就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我讲,要举全市之力,办好开发区的事情。随后专门拿出一个市委常委兼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这在全省是第一个。并先后召开了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和招商引资推进会、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对开发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开发区作为“五个三”战略部署中必须补齐的三大短板之一重点发力,开发区已成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

    经过近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开发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就没有X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只有开发区改革创新“一子落”,X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满盘活”。我们必须坚定扛起加快开发区发展的重大使命,把深化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作为战略之举、全局之要,立足发展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信心,抱定“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拿出“舍我其谁、追赶超越”的勇气,以更新的理念、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定不移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再出发,以开发区的大发展推动X高质量转型发展出雏型。

    二、坚定信心,准确把握我市开发区改革创新的良好态势

    开发区强则经济强,开发区兴则经济兴。刚才,X同志讲到的“十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变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推动新时代美丽X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主力军,按照“九有”要求,推动开发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化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一是谋篇布局已经形成。全市开发区经过两次整合扩区,由原来X平方公里的“一区”,到X平方公里的“一区四园”,再到现在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X%的X个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目标。二是转型雏型正在显现。我市“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的高质量产业转型格局中,光机电依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层气依托沁水开发区,煤化工依托巴公园区,铸造业依托南村、X钢园区,全域旅游依托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各生态文旅示范区,开发区转型主战场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光机电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群集聚效应,2024年产值达X亿元,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年均增幅X%,是增幅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产业集群,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三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支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黄金18条”和加快发展“8条”措施,“管家式”服务、“承诺制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在开发区全面推行,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创造了X月项目落地、X月产品下线的“开发区速度”。“上午签约、下午进驻”已经成为常态。四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4年,各开发区创造了全市X%的GDP、X%的工业增加值、X%的战略新兴产业产值、X%的税收收入、X%的固投和X%的利用外资额。尤其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全市X%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X%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X%的进出口总额和X%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综合实力在全省X个工业类开发区中排名第二。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全市开发区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全面恢复,第一时间组织口罩生产企业恢复生产、推进富士康分组精细化防控管理等做法,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上企业和建设项目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开工,成为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的“排头兵”,继“洞头速度”“丹河速度”“白马速度”之后,又创造了“开发区速度”,为稳定全市经济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开发区尽管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块短板仍然没有完全补齐,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一是质量不优。开发区作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在蹚出转型新路上虽然迈开了步子,但走得还不够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康独大”的结构不够合理,需要优化布局;各省级开发区新兴产业有苗子,但不大不强,在新动能培育上还有欠缺。二是效益不高。去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X家开发区的第X位,X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上半年,尽管签约项目数排全省第二,但签约投资额仅排全省第五,大项目、好项目仍然不多。三是创新不足。去年开发区“国考”,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板块13项指标中,10项低于全国,年度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技术合同交易额3项为零。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是我们必须补强的短板。四是改革不到位。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仍需深化,有的省级开发区由于设立时间不长,“三化三制”改革仍不到位,要素保障上还有不小差距,存在既当管理者、又当服务员的“双重定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欠缺,干部的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五是发展不平衡。除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各省级开发区发展程度不一,客观上都存在土地利用率不高、项目引领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上下游产业链契合度不够、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在全省工业类开发区考核评价中,几个省级开发区整体处于中游偏下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开发区的发展,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深化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用好成功经验,全力破解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我市各开发区做强做优、争先进位,勇当蹚出转型新路的“开路先锋”。

    三、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更大成果

    开发区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局。我们必须紧盯开发区改革创新这个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全力攻坚,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更大成果。

    一要进一步强化开发区主战场定位。转型为纲,转型的主战场就在开发区。要在战场上打胜仗,必须要有战略谋划、战役组织和战术支撑。在战略谋划上,要坚持立足长远,树立超前思维,科学谋划全市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出台全市开发区协调发展实施意见,为今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壮大打牢基础。在战役组织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开发区管委会全权负责,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各省级开发区由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层层压紧压实领导责任,牢牢把开发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在战术支撑上,要坚持走差异化竞争、错位式发展之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光机电为重,各县市区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在做大、做强、做优的基础上,加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互补协作的产业集群。

    二要进一步为开发区赋权赋能。开发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契合性。要通过重塑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在人、事、财和政策四个方面,进一步为开发区减负担、增动力、提效能。在人的方面,要将中层干部初始提名权全部下放到位,组织部门只负责备案,相关文件已经印发,各县(市)、各开发区要抓好贯彻落实。在事权方面,要将审批、规划、执法等经济管理权限充分授权给开发区,企业的公共属性审批事项,由开发区整体申报或转报,真正做到“能放尽放、能授尽授”。在财权方面,要推动各省级开发区实行财政独立运作、自我循环,实施合理的投入分配制度,推行市场化竞争、目标化管理、实绩化考核,既考存量,更考增量。在政策方面,在“18+8”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马上要制定出台新的支持开发区先行先试的16条措施,从要素保障、土地政策、财政倾斜、政策环境四个方面给予开发区更大力度、更加灵活、更大幅度、更加宽松的支持,让开发区率先形成新赛道起跑线优势。大家要用好用足政策,大胆探索试验、勇于改革创新。还是那句话,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一律可以先行先试;凡是别的地方用过的管用政策,拿来就用,无需请示和报告。开发区只有干别人不敢干的、干别人干不好的,才能成大事、立大业。

    三要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先行先试。X要实现换道领跑,开发区必须先行先试、先走一步。要把“一股独大”通过混改转变为新赛道上的资本优势。通过对部分国有股份进行混改变现,适当提高市级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布局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各县(市)也要大胆探索,通过建立开发区专项基金,引资本、引企业、引人才,推动开发区做大做强。要把“一煤独大”通过改革转变为新赛道上的要素优势。市里的20条招商新政要全部落实到位。各开发区要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打造属于自身的要素优势。比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光机电上做文章,沁水要在煤层气上做文章,陵川要在生态上做文章,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把我们的特色,变成我们的要素优势,形成错位竞争。要把“一统独大”通过“补考”“赶考”转变为新赛道上的改革红利优势。深度赋能人才、科技和创新,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在开发区全面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加“项目承诺制”,推行项目容缺审批和全程代办制。各省级开发区要学习借鉴“开发区速度”,加快标准地和标准厂房建设,今年至少要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要把生态优势转变为新赛道上的产业优势。坚定践行“两山理论”,把生态优势作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底气和资本,进一步在全域旅游、康养等产业上持续发力,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四要进一步夯实开发区项目支撑。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省委书记X反复强调,开发区必须坚持“项目为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X重要讲话要求,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工程”,滚动接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牵引带动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围绕“签约一批”,有三个方向:一是瞄准中原城市群、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坚持以根寻链,坚持招大招强,打造全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二是放眼长远、把握未来,积极谋划和培植一批“潜力股”,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龙头企业。三是聚焦“六新”差异化招商,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实现开发区综合实力的提升。围绕“开工一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当好“金牌店小二”,开展“保姆式”、全过程服务保障,推动各类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围绕“投产一批”,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搞好跟踪服务,为企业牵线搭桥,既要推动政银企合作,也要推动产学研融合,还要在产销一条龙上下功夫。要以“亩均论英雄”,把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作为重要检验指标,加强对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的考核,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助推开发区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更大成果。

    同志们,对待企业和项目,我们必须要有对待富士康的那种战略眼光和胆略气魄,多算长远账、少计眼前利,只要是为开发区好、为X好,我们就是要比别人的条件更好,比别人的投入更大,比别人的服务更优!

    五要进一步深化开发区各项改革。核心是“三化三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在深化拓展、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各省级开发区要充分学习借鉴、加快推动改革,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全员聘任。要加快推进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管理三项工作,开发区空编全部面向社会选人,全面构建“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良性机制。要加大自主聘用力度,对涉及开发区建设、市场运作、金融服务、政府基金管理等紧缺人才,要高薪诚聘、择优录用。二是管运分离。坚持向内挖潜,切实发挥“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的作用,加快推进管运分离,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在共建园区上求突破,做好产业转移承载、项目对接,实现产业联动、利益共享。三是创优环境。加快设立开发区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复制推广X转型综改示范区经验,积极推行重点项目全程领办代办,全程为企业落地、投产、运营保驾护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强磁场”,真正让企业家、科学家在开发区找到“家”的感觉。

    六要进一步打造开发区创新生态小气候。要构建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开发区创新平台作用,依托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在开发区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体系。要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取得更大突破,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要完善创新链条,大力推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特别要聚焦“六新”,延伸布局、谋划储备、加速招引一批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强化数字化赋能,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创新的集聚地。要树牢人才导向,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坚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就人才、包容人才,打好乡情牌、产业牌、政策牌,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做到引进一位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吸引一批高新项目。要在开发区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宽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创业潜力、激活创新动力。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就讲过,在此我再次强调:“一切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一切不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进行改革。”市委将一以贯之、说到做到。大家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开发区这个主战场上、在改革创新这块试验田上,开荒拓土、建功立业!

    四、担当实干,努力交出开发区改革创新的优异答卷

    加快开发区发展,是我们认准的事、认定的事。各级干部必须下决心去干、铆足劲去拼、放开胆去闯,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标杆。

    一要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后的开发区一定程度上是参照企业进行管理的,开发区的干部一定要学习企业思维,重整体效益、重自身业绩、重个人贡献率。要从思想深处“换血”“造血”,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坚决摒弃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别人干过的就要想办法干得更好。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创新问题,只要是为了发展,只要忠诚、干净、担当,出了问题个人不负责任,全部由组织负责。

    二要压紧压实责任。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始终把开发区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各县(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高标准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开发区的事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始终从“一切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打破界限、握紧拳头,协作配合、同向发力,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最新出台的各项招商、人才等优惠政策,要优先在开发区落实。各开发区要扛起主体责任,发扬“主人翁”精神,强化改革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激活内生动力,真正把开发区的事情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三要严格考核激励。以落实《X省开发区考核办法》为契机,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市)开发区,要紧盯各项考核指标,加强分析研判,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考核优秀的开发区,我们将进一步在项目、资金、土地、扩区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开发区负责人和相关干部优先评优评模和提拔使用;对于在考核中上了“黑名单”、拉了全市后腿的,除按照省里的要求处理外,市级层面还要加大问责力度,向下问责到科长一级,倒逼部门责任落实。

    四要加强党建统领。切实加强党对开发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四句话要求,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领导和保障“第一要务”,解决好党建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做到发展和党建一体推进、互促共进。今年,省里出台的开发区考核办法,把党的建设也纳入了考核范围。大家一定要把开发区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充分激发“红色引擎”,形成“乘数效应”,为深化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进,千帆竞发奋勇者先!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时不我待、重任在肩,我们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X指明的金光大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下恒久之功,坚决打赢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这场硬仗,为在新赛道上开创新时代美丽X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表彰奖励2024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安排部署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刚才,玉民同志宣读了2024被省级以上认定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园区等奖励名单。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坚定创新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创新发展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和更佳的业绩。民权县和4家企业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充分体现了我市大力支持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民权县围绕主导产业奋力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投资15.5亿元建设了“中国冷谷双创生态园”,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民权)研究基地等4个博士后研发基地,现拥有博士后工作站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引进科技人才1500余名,组建了民权籍500余名成员的“博士团”,开创了全国县级组织博士团的先例;2024年企业新增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2项、外观设计专利129件。其中,自主研发的冰箱冷柜用压缩机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国内首辆太阳能冷藏车获得6项国家专利。民权县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实用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一个疫苗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有研发团队、研发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全产业链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主要得益于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视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注重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河南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在众多钻石加工企业中异军突起、加快成长,核心原因也是依靠科技创新,引进创新团队,联合创新机构创新研发了工业级金刚石、多用途金刚石微粉、特种金刚石、首饰级合成钻石产品,实现了产品创新。河南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一些产业实现转移,销售和生产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坚持以“精密加工技术、智能终端应用、信息化智能制造”为重点研发对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实现了产品由主要供应苹果向供应华为、苹果、小米和联想等多家企业转变。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公司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注重创新人才引进和新产品研发,依托商丘及周边市场推动创新发展,迅速由上海现代哈森在商丘的一个生产基地转变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法人机构,在今年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增长、快速发展。这些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的效益所在。希望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企业家能够从中感悟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发展的目标,向榜样和标杆学习,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组织领导,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创新发展的决心,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强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随着疫情带来的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中感悟创新发展要求,进一步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企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建立在创新发展之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党中央在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规划建议把创新放在了新时期12项重点任务的首位,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完成这些任务靠什么?靠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建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与国外的小到家电、剃须刀,大到汽车、机械设备等产品质量差距在什么地方?差在工艺、差在材料、差在设计。要弥补这些差距靠什么?靠科技创新。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了大范围、宽领域的引进吸收消化的条件和基础,最主要还是靠企业的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16日至18日考察调研河南时强调,要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近期,省委省政府也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推动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

    一方面,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强化创新引领意识,构建创新生态链,营造创新发展浓厚氛围,积极支持扶持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中大显身手,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和鼓励以企业为主的各类创新主体坚持创新发展,在人才引进、创新扶持、平台建设以及新产品研发与投入方面加大支持与扶持力度,多出创新成果,形成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为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为企业创新助一把力,对于设立省级以上创新技术中心的企业,要落实好各项奖励和支持政策。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力争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同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落实好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药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今年7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主要目的就是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创新发展引领商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市还没到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国家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研究的发展阶段。当前,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创新发展。这是结合商丘发展实际推动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企业要认清发展新形势,把握发展新阶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创新发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环节创新,开展技术创新、生产环节创新、产品创新、降低成本创新、提升安全创新等。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担当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今年9月份,我们对睢县、柘城县、永城市和夏邑县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观摩,参观了足力健等企业,目的就是让大家认清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业态,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从今天发言的几家企业发展情况看,未来企业发展是信息化支撑下的智能化发展,是各种层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创新的发展。我们要深刻全面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二、在肯定成绩中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尽管我市目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但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走好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市持续加快“四个一批”建设,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6家,居全省第1位;省级高新区4家,居全省1位;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5家,居全省第1位;国家级科技孵化器5家,居全省第3位。同时,我市还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星创天地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备案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院士工作站5家。另外,我市还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国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家,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44.7%,居全省第3位。2024年全市没有一个县(区)财政收入超10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市有6个县(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从今年发展态势看,除宁陵县之外,其他县(区)财政收入都有望接近或超过10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创新引领发展的成果,也是企业质量效益提升的成果。

    回顾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加工车间发展到地方法人机构,再发展成为生产基地、分拨中心、结算中心,不断把特色企业、特色板块经济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委市政府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构建创新生态链,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就在于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中奋发有为、敢于突破、善于创新。比如,我市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平均增幅达37.4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57%)20多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5位。从目前增速看,到今年年底我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将双双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我们多年的梦想,取得与我市区位交通和人口总量相匹配的发展地位。我们迈出这样坚实的步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创新,靠的就是一批创新型企业引领发展。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中,我们在坚持质量效益第一的情况下,推动创新引领发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我们一定要坚定加快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落实各项创新举措,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不断在增量上实现新突破、在存量上实现新提升,从而推动我市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实体经济发展迈出更加有力的步伐。

    三、在实施“四个一批”中推动创新引领发展

    (一)搭建一批创新发展平台,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要让更多的前沿科研院所落户商丘,就必须搭建“双创”载体。各县(市、区)要围绕产业集聚区和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前沿科研院所的联系,按照绘制的产业发展图谱,建立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和弹性工作机制,搭建集科研成果研发、孵化中试、转化于一体,与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创新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要提供必要的住宿场所、研发实验室、研发工作基地和研发装备,确保科技研发团队能够安心入驻。这不仅是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推动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实施,大力推进“双创”综合体建设,确保明年年底前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建成“双创”综合体,力争其他产业集聚区“双创”综合体全部建成投用。

    (二)持续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创新的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各县(市、区)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招引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工作重点。一要培育和招引一批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和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二要扶持现有企业建立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市科技局要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作为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考核内容,进一步树立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

    (三)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各县(市、区)、各产业集聚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围绕这一目标谋划工作。

    (四)培育一批“十百千”科技型企业。

    要深入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重点做好“十百千”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以及企业创新产品的培育。同时,今天会上还印发了《商丘市关于加强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商丘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商丘市“十百千”转型升级示范专项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4个征求意见稿,希望大家认真审阅,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会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学习和领悟,切实在学习中增强创新发展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要结合商丘发展实际,着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以“有为政府”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助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这是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情况,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对深化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刚才,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情况,X家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从重视就业、培训、维权、创新、技能竞赛、完善制度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和做法。

    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和任务分工,精准把握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健全工作机制,采取务实举措,紧密协同配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落实改革任务进展不平衡、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合力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等,有些工作还需要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开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扑下身子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细。下面,我讲三点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发挥产业工人作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市委书记王建军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奋力拼搏;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也离不开产业工人的锐意进取和忠诚奉献。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其次,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市经济欠发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需要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第三,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产业工人2亿左右,但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级技工数量占比不到4%。据调查显示,我市职工总数近X万人,其中技术工人仅占X%,有专业技术等级的职工仅占X%。改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五四战略”的顺利实施,“一优两高”的全面推进,“五个示范市”的建设步伐。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坚定信心决心,不断增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聚焦重点难点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了工作部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提高认识抓落实、聚焦重点抓落实、健全机制抓落实、改进作风抓落实”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意见》明确的X个方面X条措施,聚焦重点难点、建立工作台账,逐一攻坚克难、实行销号管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以政治保证为根本,着力强化思想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改革的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载体,充分运用“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渠道新平台新载体,推动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融入日常、做到经常。

    (二)以素质提升为关键,构建技能培训体系。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我市产业工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这个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统筹推进。一要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适应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工人。二要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依托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引导企业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发挥劳动模范、X高原工匠、工人技术明星等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向更大范围拓展。三要完善赛后技术等级晋升制度,落实“培训、帮带、竞赛、晋级、激励”五位一体职业技能提升机制,以劳动和技能竞赛引导职工增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四要顺应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势,准确把握农民工的需求,加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做好供需对接服务,将农民工培养成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

    (三)以制度落实为支撑,营造良好成长空间。扩大和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关键要使产业工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突出工资激励和技能提升,落实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推行体现技能与薪酬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使产业工人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要树立技术工人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发展空间大的鲜明价值导向,鼓励引导企业实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制度,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引导更多的产业工人精研技艺、苦练本领。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集体、劳动模范、高原工匠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典型引领产业工人,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X精神。

    (四)以权益维护为保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彰显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是发挥产业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要落实和完善技术资格评定、企业民主管理、工资集体协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培训、参与管理、收入分配、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权利,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注重政策集成,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制度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政策联动,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社会多元投入机制,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和经费保障。关注重点领域和新型领域,维护农民工和快递员、货车司机、拉面工等新业态就业群体权益,吸引更多劳动者及后备军加入到产业工人队伍中来。

    三、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政治品格、党性觉悟、能力作风。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发扬滚石上山的实干精神、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越是艰难越向前,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要坚持统筹推进。各单位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别是要统筹兼顾、科学施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和手段,加强对本系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统筹安排、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政策衔接、政策配套和政策创新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性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还没有行动起来的部门和地区,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抓好落实。市协调小组要加大督导力度。

    二要压实工作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强化问题意识,紧盯目标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具体举措细化落实《实施意见》分工任务,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加大对本系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指导督导,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形成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局面。

    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各方面关心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要实现信息共享。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沟通、信息汇集、经验总结等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编发简报、形成报告等形式,及时向市委、市委改革办报送改革进展情况。各单位最新的工作进展、探索的有益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及时报送协调小组办公室,形成良性互动。

    同志们,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紧迫而任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持续发力,一以贯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建设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保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全面落实、圆满完成。

    刚才,XXX部长对我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了说明,这也是对改革方案的解读。我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全面贯彻了党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经过了深入调查摸底、充分谋划论证,通过了省委编委的审核,符合我市实际,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党政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三个方面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一,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之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接续,要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治理效能,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平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4月5日,省委书记XXX同志在省委第二十九次专题会议上,对深化全省事业单位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要求真改实改彻底改,进行“重塑性”改革,实现涉改事业单位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心、保持改革定力,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切实提高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加快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务实之举。“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切厚望。当前,XX正处于爬坡崛起、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把“转型为纲”这个导向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加鲜明地树立起来,着力构建与高质量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则是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市的事业单位集中了全市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通过深化改革、转变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释放其创新创造活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把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激活人才技术资源,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蓄势添能。

    第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推动公益事业均衡充分发展的迫

    切之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公益事业的要求更高、更多样。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去营利性改革,在强化公益属性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职能相近或交叉的事业单位重复分散设置在不同主管部门,导致人财物力重复投入;事业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突出,偏离了公益性宗旨;一些事业单位规模过小,专业技术人员少,服务功能弱化;一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编制资源短缺,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短板。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历史性,导致了我市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平衡不充分。这次改革,就是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发挥好机构编制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事业单位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敢于向事业单位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开刀”,真正改出动力,改出活力,改出事业单位人员的获得感,改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任务

    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这次改革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稳步扎实推进为基本原则,在精简机构编制的同时,围绕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事业单位调整优化;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推进事业单位资源均衡配置;围绕公益事业集约化可

    持续发展,推进事业单位科学规范设置。要重点从整体重塑事业单位、统筹推进相关专项改革、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坚持和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突出“三个环节”(科学优化设置事业单位、规范制定“三定”规定、稳妥做好人员分流转岗和岗位的设置工作),具体落实24个规定动作。省委要求,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各县(市、区)在2024年6月底前完成。这个时间节点只能提前,不能延后。目前,市级改革方案和各部门(单位)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或机构编制调整文件已经制定完备,要在会后由指导组进驻发放。各级各部门要“照单作业”“按图索骥”“下棋落子”,确保各项任务蹄疾步稳、圆满完成。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贯穿始终。一是要把握政治建设这个灵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涉改单位职工真心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热心投入改革。二是要注重制度安排这个根本。健全党对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要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紧盯薄弱环节,完善工作

    机制,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把所有事业单位打造成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和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注重精准施策,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的领导制度安排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实际效果到位;在改革中要同步设置或调整党的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确保党的工作不间断、党组织作用不削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落空。三是要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认真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政策规定,把事业单位改革放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机构编制的全流程中统筹谋划推进,规范领导职数和岗位管理。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改革发展要求,选好配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二)以精简优化为目标,着力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功能重塑再造。

    优化协同高效既是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市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一是着眼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的变化,对党委职能部门及其统一归口领导管理部门所属相关事业单位进行了系统优化;二是着眼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按系统、领域对相关事业单位进行了整体重塑;三是着眼实施国家战略,应对风险挑战,对相关事业单位进行了功能再造。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推动事业单位优化协同高效。一是要抓好顶层设计。从市级到县级,从部门到单位都要把改革方案设计好、制定好,把专业性、技术性、研

    究性作为事业单位设立、保留、重组、重构的必要前提。要切实厘清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不能将由机关承担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承办,不能以机关的名义把该由市场做的揽在手中不放。二是要整合优化机构。对职能严重弱化甚至消亡、职能任务不饱满、长期不开展工作的事业单位,要采取直接撤销或者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等方式进行改革。要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对职能单一、规模过小、职能任务相近或交叉的事业单位,进行合并重组。三是要严格精简编制。总的要求是,机构的总量和编制总数要大幅度减下来,这个坚决不能突破。要统筹盘活用好编制资源,重点用于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问题,切实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充实的全面加强,把编制用在该用之处,用在“刀刃上”。四是要妥善分流人员。省委明确提出,这次改革不搞“断崖式”精简分流。因改革中机构调整出现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超岗位聘用人员的,保留现有待遇逐步消化;超编单位可实行“退3进1”,逐步将人员调整至编制以内;由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整合组建的单位,暂维持原有经费渠道和保障政策,条件具备的同步调整到位。撤销整合单位聘用的编外人员、临时人员,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各部门(单位)妥善处理。

    (三)以建章立制为根本,着力完善事业单位治理体系。

    中办、国办《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逐步建立政事权限清单,探索实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完善

    章程管理。这是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举措。我们要把这些举措落实到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是要建立政事权限清单,理顺政事管办关系。这是规范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关系的载体,针对的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注意做到定位准、边界清、责任明。定位准,就是要把重心放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上。政府职能部门要从单纯注重本行业本系统公共事业发展向创造更多的公平机会和公平环境转变,从“办事业”向“管行业”转变,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赋予事业单位更大自主权。边界清,就是要全面梳理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各自的管理事项,该规范的规范、该清理的清理、该下放的下放,真正划清两者在干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务资产、业务运行等方面的权限。责任明,就是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准确界定相应责任,健全制度规范,既防止有权无责,又避免有责无权。二是要明确“三定”规定,明晰功能定位。探索实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是落实机构编制法定化的重要举措,是明晰定位、规范运行、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的基本方式。去年党政机构改革过程中,我市实现了党政机关“三定”规定的全覆盖。这次改革将重新制定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作为落实机构编制法定化的重要举措。实施过程中,要规范履职行为,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职能、以机关名义向社会实施管理,不得以机关影响力参与或干预市场竞争;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要突出主责主业、破除逐利机制。要规范机构编制,根据事业单位服务性和专业性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

    人员编制,精干设置综合管理机构。要规范制度执行,切实维护“三定”规定的权威性。三是完善章程管理,健全治理机制。对于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章程管理,是推进事业单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把体现党的领导作为制定章程的大前提,实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学民主管理与依法依规运行有机统一。制定章程要专门对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规定,对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程序加以明确。要考虑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特点,尊重教学科研等内在规律,健全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章程制定、备案、执行的制度,构建形成运行顺畅、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现代治理机制。

    (四)以服务大局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事业单位设置。

    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我们坚持以服务政治大局、发展大局、民生大局为目标导向,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政策框架内,在机构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和调整了一批体现XX特色的事业单位。一是着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重塑再造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对XX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我们将市文化和旅游局的5个副处级事业单位调整为1个正处和4个副处,在机构编制规格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予以加强;在XXX文物保护所增挂关公文化研究院牌子,并从编制周转池中保证10个全额事业编制用于专项招聘历史、文化、考古等专业化人才;保留XX博物馆、XXX保护研究院、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副处建制;组建市文物保护中心,机构规格设置为正处级,并在编制分配上予以倾斜保障;

    整合市蒲剧艺术研究所、市蒲剧音乐舞蹈研究所,组建XXX蒲剧艺术院,机构规格设置为副处级。二是着眼服务“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重塑再造事业单位。保留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和市政务大厅服务中心,将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并入市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将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并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整合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与市政府公共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服务中心组建新的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三是着眼服务保障民生重塑再造事业单位。针对果业高质量发展,保留市果业发展中心,同时做好理顺归口和强化中药材事业发展工作;针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编制上予以倾斜;针对强化公众生命安全工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市矿山救护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更名为市应急救援大队,并调升为副处级规格,同时保留市防震减灾中心。四是着眼服务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塑再造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加强党的建设、“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党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领域的社保、扶贫、社会救助等机构,并在编制资源分配上给予适度倾斜。各县(市、区)也要坚持以服务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在政策范围和机构限额内,立足重塑再造改革要求,因地制宜调整、设置和优化事业单位,确保实现改革效益的最大化。

    (五)以专项改革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

    这次改革,我们坚持将专项改革和基础性改革同步实施、一体推进,全面理顺行政执法、教育医疗、生产经营和委托代管等事业

    单位的管理体制。一是要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眼提高综合行政执法质量,加大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力度,有效减少冗余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实现执法效益最大化。我们严格控制行政执法机构种类和数量,除市场监管等5个领域和城市管理领域外,市县暂保留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卫生、劳动监察等领域执法机构,列为公益一类。同时,整合其他事业机构承担的执法职责,交由相关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或划归机关。二是要推进学校医院改革。着眼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将XX市信息工程学校并入XX市财经学校;积极推进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三个研究所”和市文化艺术学校改革工作,按照“校团合一”,推进教学、研究、创作、演出实现更高质量协调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市级层面保留适当示范学校,其余学校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逐步稳妥下放盐湖区管理。着眼持续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XX市急救中心(XX市体检中心)更名为XX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挂靠XX市中心医院,将市头针研究所更名为市脑病医院,将XX市口腔卫生学校附属口腔医院、XX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由市教育局管理划转市卫健委管理,理顺医院管理体制。三是稳妥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理顺政府和市场、事业单位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把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坚决交给市场,推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我们按照转企一批、撤销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的要求,将XX宾馆、市北赵引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夹马口引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等7个经济效益

    较好的单位转企改制;将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汽车修理所等3个转企单位“封存”,实行人员只出不进、编制退一减一,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四是要理顺代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根据省委要求,市直事业单位一般不再委托县(市、区)管理,可由属地管理的单位原则上予以下放。我们将市XX水库服务中心、市XX风景名胜区服务中心、市驻XX工矿区办事处、XX工程移民事务中心等10个代管单位下放所在县(市),纳入所在县(市)事业单位改革范围统筹设置。这些单位下放后,县(市)党委要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有效发挥作用。

    三、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纪律观念,严格落实责任,推动我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在市委统一领导部署下,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地推进,决不能自行其是、擅自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党组(党委)是改革的责任主体,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抓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挂帅出征、靠前指挥,当好“施工队长”。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对接,积极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重大问题提请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审定。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要超前预判领导配备、人员安置、工资待遇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早谋划

    制定配套的人事、财政、保险等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和任务落实,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改革风险。各级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一体推动、有序衔接、环环相扣,共同把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这篇文章做好做实。

    二要稳妥有序实施。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部门多、整合力度大,是对现行体制机制和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段时间,从市级改革方案的制定,到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实施意见的出台,全市上下经历了一个增强改革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激发改革动力的过程,进展都比较顺利,彰显了浓厚的改革氛围。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和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研究政策措施,把问题考虑得更复杂一些、办法考虑得更细致一些、预案准备得更周全一些、工作做得更周到一些,做到蹄疾步稳、有序推进。要将改革实施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查任务和巡察范围,对履行责任不力造成改革严重滞后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三要做好思想工作。事业单位改革必然涉及到职能、人员和编制的调整变动,直接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好思想工作至关重要。涉改单位要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涉改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正确对待个人进退流转,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正确对待岗位职务调整变化,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始终做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革大局放在第一位,确保改革过程中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宣传部门要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党中央改革方针和省市改革举措,宣传我市改革的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宣传机构改革后新组建部门和各涉改部门焕发的新气象,集聚推进改革的正能量。要高度关注舆情,正确引导预期,防止和杜绝炒作。

    四要严肃改革纪律。严守各项纪律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迟滞拖延,决不允许搞变通,决不允许借改革之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进人、突击花钱。上级部门不得通过项目资金分配、督查考核、评比表彰等方式,干预下级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配备。要全面加强执纪监督,对改革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同志们,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意义重大。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改革定力,落实改革举措,圆满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为奋力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乘势而上书写XX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第五篇: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最近,全国、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会议相继召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村综合改革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农村综合改革在整个农村改革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以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目的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综合改革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务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把中央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精神融入到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决策、部署中去,把这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

    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程中,我市起步早、抓得紧、布置实,抢得了改革先机,总体进程快于全省。从2024年7月1日的开化试点,到2024年11月9日的全面推开,再到今年4月4日召开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各县(市、区)工作扎实,改革各个阶段环环紧扣,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控制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的工作框架。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已由139个精简为106个,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由630家精简为181家,事业编制从3139名精简为2314名。同时,在其它四项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是十分初步的,改革中涉及的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充分暴露,离中央提出的“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乡镇机构改革虽然基本到位,但工作方式尚未有效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基本建立,教育布局得到优化调整,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和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要求,各地在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但要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框架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在乡村两级债务管理方面,目前只能说是基本摸清了家底,出台了控制发生新债的管理制度,要消化长期积累形成的乡村债务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方面,各地对经济薄弱村的财政专项补助制度基本建立,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进展顺利,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探索。

    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在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一)消除片面认识,更加重视改革。当前,有两个认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对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我市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没有必要再花更多的精力去抓了;二是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存在畏难情绪,对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不敢触及,担心会激化矛盾。特别是有的同志对转变乡镇职能感到无从抓起、对化解乡村债务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心理、对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存在矛盾心理。这些认识对于推进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应该看到,我市农村综合改革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改革正逐步由“浅水区”进入“深水区”,随着改革的深入,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但难度越大,越要深入推进,否则改革就会功亏一篑。特别是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说,只有通过更加强有力地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才会有更强大的动力。各级各部门对于改革的难度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持之以恒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二)把握工作重点,务求改革实效。从我市实际看,下一阶段的改革要突出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总的要求是,通过改革,增强乡镇政府改善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使乡镇能切实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稳定,以及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各地要在乡镇机构、人员调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疏理,真正明确乡镇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能,并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培训教育,提升干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确保职能转变落到实处。关于乡镇必须的审批权、执法权授权问题,各地可大胆探索,摸索出一些既符合法律基本精神,又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办法。二是要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当前我们面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历史任务,根本上要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来保障。突出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要逐步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户籍、财政、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内容的配套改革。去年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已作了专题部署,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7个配套文件,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探索,不断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第二,要着力建立便民高效的办事机制,主要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如何规范运行的问题。目前,各乡镇设了“四办三中心”或“三办两中心”,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块”与“线”的关系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要着力在乡镇干部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上下功夫,继续发扬民情沟通日等一些好的做法,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便民、高效。第三,要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这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整合力量,充分发挥乡镇综治中心和村级调解机构的作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第四,要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重点是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村级组织运行的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完善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力争三年内全市农村基本达到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各地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市委、市政府将通过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总结和推广。

    (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这项工作是党政一把手工程,根据年初全省工作会议和省领导的要求,要继续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体系。市委组织部、市财政、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等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落实任务,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各县(市、区)要根据改革进程,充实完善农村综合改革的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加强农村综合改革队伍建设。



    推荐阅读:
    在开发区2024年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大全5篇)
    最新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在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乡下人家 教学反思
    新时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思考
    党课讲稿:当好党支部书记[精选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