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租赁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花开彼岸 时间:2024-06-14 21:52:2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枣庄是鲁南重要的中心城市,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等五区和滕州市,总人口386.79万,面积4563平方公里。枣庄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闻名遐尔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有滕州红荷湿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峄城万亩石榴园、山亭抱犊崮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枣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乡俗民风淳朴,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淮海经济区的日益隆起,枣庄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健康轨道。

    近几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以“三六九五”总体思路为指导,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转型,特别是大力实施资源城市转型战略,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2024年5月,组织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推进城市转型理论研讨会。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城市转型战略。2024年3月,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制定的《枣庄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纲要》,转型工作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2024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市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是山东省、也是东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市,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央财政连续四年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2024年底已到位3.02亿元。作为首批利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的8个试点市之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60亿元的贷款协议,为转型项目建设争取金融资金支持。省政府专题研究枣庄城市转型工作,给予我市的省级配套资金达到3.54亿元,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24]134号),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批准我市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

    城市转型战略的稳步实施,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24年,全市GDP完成1201.3亿元,人均首次突破3万元;预算内可用财力达到114.3亿元,人均首次突破3000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9.8亿元,增长2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5元,均增长9.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实际到账外资等多项重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五名;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我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占比较高。近年来,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24年的12.2︰56.4︰31.4调整到2024年的8.6︰62︰29.4,一产下降了3.6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

    5.6个百分点。虽然2024年三产占比较2024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相比2024年仍下降了2个百分点,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服务业发展依然滞后。

    (一)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较快。2024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64.4︰2.2︰26.1︰1.9︰5.4。与2024年相比,农、林、渔业分别下降

    1.8、1.0、1.3个百分点,牧业、农业服务业分别提高1.8、2.3个百分点。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峄城石榴”、“滕州马铃薯”和“山亭火樱桃”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榴栽植基地、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和重要的樱桃栽植基地。全市共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84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总数达到286个。

    (二)优化产业布局,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加

    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已建成煤化工企业16家,形成固定资产总额110亿元,在建煤化工项目8个,总投资121亿元,已完成投资40.9亿元。已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12种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良性发展,枣庄已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获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全省煤化工产业编制的“蓝本”。二是机床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拥有机械制造企业713家,其中规模以上233家,拥有11大类、1000余个品种。滕州市先后被省和国家授予“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荣誉。三是电力产业“上大压小”进展顺利。我市已累计关停小火电容量67.32万千瓦,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关停25万千瓦任务的2.7倍,关停容量居全省第一位。在“关小”的同时抢抓“上大”机遇,目前十里泉发电厂第一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拿到“路条”。四是“拆立上旋”推动水泥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来,坚决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2024年,启动了“中国水泥第一爆”,目前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170条,淘汰熟料生产能力1654.8万吨,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期间关停和淘汰任务。2024年全市旋窑水泥产量占总产的70%以上,初步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五是科技和品牌引领支撑作用增强。2024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2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4%,提高2.1个百分点。华润纸业、鲁南机床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实现了“零”的突破。内丰面粉等19家企业的20个品牌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三)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6个服务业重点城区、15个重点园区、30家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和“四引”、“七个一”工程建设,努力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整合资源,培育龙头,重点抓好鲁南铁水联运、大运河物流二期、新奥化工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培育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节点。继续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成功举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山东省首届运河龙舟大赛、“春之声”温泉节等51个节会活动,发展节会经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枣庄优惠二日游”活动蓬勃开展,台儿庄古城一期核心景区基本建成,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58.6亿元,增长30%;旅游业营业税增长4.2倍,直接拉动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长34%,旅游业日渐成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亮点。

    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建材、电力为主的产业体系,能源消耗和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任务较重,产业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第二产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但工业大而不强,初级产品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高,产业层级较低。第三产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需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推进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服务业,抓好“四引”、“七个一”项目建设,突出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容。

    二、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抓住了投资结构就等于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市牢牢把握中央和省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作用,引导投资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2024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8.9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3亿元,同比增长55.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42.7%,增幅比2024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10.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投资成为新亮点。2024年是全市服务业投资力度最大、项目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53.4和43.4个百分点,与2024年相比,增幅提高15.2个百分点。67个“四引”、“七个一”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55%,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个,过5亿元的6个,过亿元的28个。

    (三)城市建设和投资进度加快。截至2024年底,新城区完成投资12.87亿元,累计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启动高铁站前广场、市民中心一期和城中村搬迁工程,新城幼儿园、中医院加快建设,医疗保健中心投入使用,光明大道BRT快速公交系统全面建设,老城区热源置换及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功。枣庄火车站实现动车组停靠,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鲁南“门户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从第二产业内部投资比例构成看,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幅明显提高,但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的投资占比依然很大。虽然三产投资增幅速较快,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市投资结构偏重,第三产业投入基数小,欠账多,总体上仍然偏小,三产投资比例分别低于全省、全国7.7和17.9个百分点。在今后投资安排上,应更加突出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域,投向产业链长、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领域。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载体

    项目建设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培植一批好项目”作为全市各级执政的重要理念,实施“项目年”活动,积极争项目招项目建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力度,围绕煤化工、机械、旅游等重点产业,储备一批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联系,加大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筛选、评估、分析等各项前期工作,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好格局。

    (二)抓项目立项。对市级立项的项目,只要符合要求,做到快速高效服务。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基础工作,完善手续,积极争跑,牵头或会同有关部门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八大工业集群、四大特色服务业等项目在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平流层飞艇项目先后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庄里水库、十电60万千瓦机组、八一热电厂扩建新城供热电厂等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在省发改委立项的项目个数逐年增加,2024年,共有57个项目在省发改委办理了立项手续,总投资160.2亿元,较上年增长64.5%,其中,备案的工业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居全省各市首位。

    (三)抓项目建设。2024年以来,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537.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2个,完成投资460.7亿元,有219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2024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市重点项目建设逆势而上,全市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08个,同比增加29个,完成投资346.8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4个,同比翻了一番。市定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64.6亿元,完成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38.3%。有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占17市总数的8.5%。

    (四)抓协调服务。突出抓好金融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组织“银企会”、“企业联谊会”,引导各种资金投入到好项目、大项目上。2024年以来,枣庄已连续四年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485个,签约资金412亿元,累计资金到位率在80%以上,为我市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深入企业,到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现场办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上门服务、特事特办等方式,帮助项目单位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0个城市转型项目中,民生项目3个,城市公共事业项目4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4个,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9个,工业项目28个。工业项目中,既包括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又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充分体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四、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建议

    虽然我市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省委、省政府继续给予倾斜和扶持。

    (一)加大对枣庄城市转型支持力度。枣庄作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和东部唯一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城市,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并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我市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是枣庄市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切实落实好中央、省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同时,恳请省里从政策、用地、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运用税收调节手段,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两高一资”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节能降耗的奖励力度,对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给予超额奖励。积极向中央建议调整税收返还体制,在确定税收返还时,不仅仅以“两税”增量作为基数,而要以当地全部上缴税收的增量作为基数。尽快下达我市开征可持续发展准备金标准,并将枣矿集团在我市转型扶持期间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返还我市,用于生态修复。二是在人才资源储备、引进上给予支持。加快城市转型,打好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但相关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严重阻碍了转型步伐。建议省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两院院士、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枣工作,在枣庄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促成枣庄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市共建,冠“山东省”名称、执行省政策、省先期投资,枣庄市出场所,省市两级共管,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省级人才专场招聘会,为枣庄招聘急需的文化旅游、煤化工、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并在招聘、培训人才所需的资金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

    三是帮助解决在转型过程中,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近年,因大批资源型企业政策性破产或依法破产、关停,就业安置压力很大,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不完善等有关问题逐步显现。建议省里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筹资渠道,完善财政补助机制,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推进“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结合工作。将枣庄市全部纳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财政上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扶持枣庄建设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一处,继续对区(市)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逐年加大对枣庄市的就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失业保险调剂金支持力度。

    四是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我市结构性污染突出,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基础设施尚未完善,需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一方面我市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山亭区、峄城区属于全省重点贫困县,财政非常困难,环保工作处于“两难”局面。建议中央和省加大对我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原来按比例上交到国家和省的排污费,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全部下放归市级财政使用,用于解决治污资金不足的问题。增加我市环保资金项目,扩大资金支持范围,降低或减免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充分考虑我市地处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要求的水质标准高的实际,加大“以奖促治”的力度。

    五是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房建设的扶持力度。财政上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争取中央财政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在2024年至2024年期间,省财政将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等全额返还我市,并帮助争取中央留存部分全额返还,对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所有公司应上缴省级的企业所得税(8%)、营业税(20%)增量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补充资金。政策上,今年及今后三年列支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分配方面对我市给予倾斜和扶持。对我市已列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的村庄“腾空地”整理复垦项目给予支持,对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全额返还或提高给枣庄的分成比例,用于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增建设用地规划和计划指标上向我市倾斜,重点对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项目给与扶持。批准并适当扩大我市城中村改造“建新拆旧”项目区,并在筛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时,优先安排枣庄“挂钩”项目。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与扶持,支持我市申报2024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二)帮助枣庄争取享受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的优惠政策。尽管我市地处东部地区,但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来看,仍是欠发达地区。如果能享受到中西部地区政策,对加快我市城市转型步伐,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整,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建议省里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积极帮助枣庄争取享受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的优惠政策,推动枣庄加快转型。

    (三)提升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层次。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准了十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鲁南经济带作为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和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里充分考虑鲁南地区作为山东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尽快将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上报国家审批,提升其层次,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第二篇:转方式,调结构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突破。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烟台实际,更是我市贯彻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后,市直各部门坚持认识深化和工作深入紧密结合,周密部署,迅速行动。17日,市发改委召开党组会,围绕全市大讨论活动如何推动、发改委活动如何落实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成立临时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市经信委也于当日召开会议,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着力探索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举措和方法路径。市商务局迅速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从企业、园区和县市区商务局、政策及市级四个层面,进一步查找差距和不足,逐项研究整改措施。市中小企业局、市环保局等部门也纷纷做出部署,抢抓工作主动,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转方式调结构是一场涉及方方面面的重大转折和深刻变革。对此,市直各部门党员干部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必须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转方式与转观念、调结构与调思路紧密结合。按照大讨论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市国资委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积极做好我市国有经济整体布局优化调整,着力引导市管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开展大讨论活动作为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专门建立征询意见和建议台账,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等也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转方式调结构要早见成效、快见成效,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指导、狠抓落实。在连日来开展的大讨论活动中,扎实整改、务求实效成为市直各部门共同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市交通运输局迅速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讨论,深入查找影响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矛盾,并细化分解活动目标,完善具体实施措施,集中力量靠上、跟紧、推进。市城管局则重点围绕“五比五看”进行自查剖析,力争以大讨论的成果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发展。市旅游局、财政局等市直部门和单位在大讨论活动中也着重做好统筹结合的文章,坚持边学边改、边谋事边干事,扎实推进求实效。

    张新起指出,要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央敏锐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洞察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山东时,强调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并就重点工作提出了八点要求。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当前,潍坊正处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构层次低仍是制约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能否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决定潍坊发展的未来,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现实考验。如果我们决心大、行动快,把握得当、措施得力,就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争创新的优势,为“十二五”跨越发展赢得战略主动。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努力使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张新起强调,要以加快实施“一三**一”为主体,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一要更大力度地实施“三个突破”。要加快突破城镇化和镇乡经济发展,着力推进镇级市和镇乡扩权的改革试点。要加快突破新兴产业发展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抓住关键环节,集约各种资源,加快新兴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努力打造促进潍坊经济未来增长的产业链和科技研发平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加快突破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北部沿海开发。滨海开发区要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制定水平更高的新一轮发展规划;要加快北部沿海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强化北部开发和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联动。二要更加科学、快速、高效地推进“六大投入”。要把好投入方向,加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服务业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大片区、大项目、大集群发展;房地产业要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当前国家住房政策的根本性变革,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项目建设,狠抓项目立项,加大项目报批力度,切实解决好项目用地不足的矛盾,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开工建设。要推进节能减排,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节能降耗。三要更加有力有效地提供支撑保障。“四个支撑”,要紧紧围绕“一三**一”的推进落实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做到目标更集中、资源更集约、方式更有效、支撑更有力、效果更明显。“一个保障”,要重点抓好能力提升、作风建设和有关干部资源的配置,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坚强保障。

    张新起强调,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具体深入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一要更加广泛、深刻、具体地查找问题。要在全市广泛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的根本性问题,查找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贴近各自实际,认真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要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不同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指导经济结构调整,用结构调整的成果来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分别查找转方式、调结构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转方式方面的问题,要重点从发展理念、发展导向、发展模式、增长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查找;调结构方面的问题,要重点从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自主创新等方面查找。在查找问题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在尊重历史发展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逐条归纳汇总,切实把问题找准、找透、找具体。二要制定转方式、调结构的规划方案。在目标确定上,市里将从转方式、调结构两个方面各梳理汇总100个具体工作目标,形成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双百”目标体系,各级各部门也要确定具体的量化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三要加快工作推进和落实。要按照“快”的要求,快推进、快落实、快出成果,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转方式、调结构新的内涵,加快调整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张新起要求,要以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全过程,靠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来支撑、引领、推动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闯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寻求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方式和结构,勇于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努力找出新办法、适应新变化、实现新发展;要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资源要素和政策环境集约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做到目标更集中、精力更集中、资源更集中;要着力强化激励约束措施,对转方式、调结构不搞一刀切,但对当前影响科学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市场等手段,坚决“切一刀”,特别要对节能减排不达标的镇街、区域实行重点管理,坚决落实问责制。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统一起来,以“六项投入”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靠优质增量投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许立全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他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一三**一”思路举措,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多数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是好的,而且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更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当前一些干部的思想状态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转方式、调结构不能从全局上加以把握,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明确,措施不够有力,落实不够到位。这种状态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我们就不可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不可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不可能打赢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许立全强调,下步工作在宏观把握上,各级要以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谋划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抢抓机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良好回升势头,努力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取得更大成效,特别是要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牢牢把握好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一抓到底,不抓出成效决不罢休,以使我们的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科学投入方面,要在投入方向上坚决体现好、突出新,高度重视金融的支撑作用,坚持多条腿走路、更好地解决项目用地问题,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方面,要突出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抓落后产能关停并转,抓企业运行服务;农业生产方面,要落实好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搞好麦田管理和春播春种,突出抓好以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生态农业,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和美国白蛾防控;服务业方面,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要正确引导我市住房消费和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和市场波动,强化住房保障,积极引进知名投资商和品牌地产商参与我市城市开发;外经贸方面,要大力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落实好各项外经贸鼓励政策,促进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城镇化方面,要继续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着力突破小城镇,积极开展“镇级市”培育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北部沿海开发方面,要抓好规划编制和落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区域开发,切实加大支持力度,争取更多资源和更大支持;节能减排方面,要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切实解决“六大流域”、“六大片区”污染治理问题,确保6月底前达到省定治污标准;改革创新方面,今年是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全面推进年”,要坚持围绕发展出题目,紧扣发展做文章,将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以落实“一三**一”总体要求和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全面推动机制体制创新;改善民生方面,要积极促进就业,切实提高保障水平,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社会稳定。

    姜大明指出,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主攻方向,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发展高效农业,强化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要加快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要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

    姜大明强调,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是几代山东人的愿望,要抓紧出台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今年开好头、起好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基础先行,提升发展承载能力。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抓好生态建设,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建设,真正做到该开发的开发好,该保护的保护好。要推进区域一体招商,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区域招商引资新平台。要加强对规划政策的深度研究,促进土地开发、地方金融等政策尽快落实。

    会议认真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关专家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明确的三个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我省城镇化水平有关情况的汇报》、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并通报了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大家在认真学习后一致认为,在潍坊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无论从指导思想、总体布局、重点工作上说,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北部沿海开发三个板块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加快城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这也是潍坊的亮点和特色,是“一三**一”三大突破中的重中之重。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要坚持抢抓机遇、有限选择、迅速扩大,通过大力发展若干新兴产业来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北部沿海开发,承接着加快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增长空间,对补充完善、优化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理应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张新起强调,各级领导特别是常委一班人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理论政策和导向问题,抓住关键和要点,结合潍坊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决打赢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在高效推进节能减排刚性任务指标方面,必须对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坚决“切一刀”,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财政、金融保障机制,认真做好职工安置等工作,确保“关停并转”有序进行;要切实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探索实行融资租赁等方式,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节能减排责任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达标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管理,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要把城镇化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步伐,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充分认识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各地在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方面呈现出的强劲发展态势,对照规划实施意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把我们的具体发展计划与省里的规划搞好衔接,既要有综合的发展目标,又要抓紧研究出台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指导计划和行动计划,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北部沿海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考核体系。

    张新起要求,在全市深入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中,不仅要解决理论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对转什么、怎么转,调什么、怎么调的问题必须思路清晰、回答清楚。要增强转方式、调结构思维和行动的自觉性,立足各自工作岗位,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要把大讨论活动持续引向深入,在全市形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创新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积极借鉴、大胆采用绿色GDP等考核理念,从体制机制上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工作给予更大支持。

    6月13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努力取得转方式调结构更大成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市委副书记侯法生、李迎春和市委常委出席会议。

    刘慧晏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最近召开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坚定转方式调结构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坚持走内涵发展路子,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不断开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刘慧晏强调,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重点、协调推进。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高端化为引领,着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分层级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积极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壮大区县域经济,努力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要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布局调整、文化事业发展、“两区三村”综合改造等工作,全力做好第22届省运会筹办工作,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刘慧晏要求,各级要始终保持充满激情、科学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振奋精神,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要把科学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项目上,对工业百项重点项目、服务业百项重点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要继续落实领导挂包、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抓项目推进,抓实物工作量,确保按期投产达效。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全面完成“双过半”工作任务。

    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市委、市政府特邀咨询,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各区县委书记、高新区工委书记,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宗禾)

    市委书记焉荣竹,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华东,市政协主席徐长玉,市委副书记殷鲁谦和市委常委出席会议。

    焉荣竹在讲话中指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全面总结工作,认真分析形势,提出了做好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大家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着重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着重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经济工作的重要指针,着重把握我们所处的关键时期和阶段性特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明年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济南面临的新的形势任务上来,努力在新起点上开拓省会现代化建设更为广阔的前景。

    焉荣竹强调,明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着眼于推进济南的跨越提升、转型升级和全面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保持建设、投资、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焉荣竹要求,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工作指导上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促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既做到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又做到毫不放松促增长,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大力推进结构转型,加快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软件、物流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济南的首位经济和主要支柱。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改造提升。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调整过剩产能,鼓励兼并重组,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二是把推进城市建设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支撑能力。要强力推进城市“扩大”,高起点、高标准加快新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西部新城、东部新区和小清河两岸三大新区规划建设。要强力推进城市“长高”,精心组织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通过转变规划理念释放城市发展潜能,通过加快老城改造促进城市形象转变,通过加大有关项目搬迁力度拓展建设空间。要强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精心规划建设一批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枢纽中心。三是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要把加快推进城市化作为重要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推动科技、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都市经济做大做强,带动县域经济做特做优。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业园区、转移农村劳动力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植富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大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把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用现代都市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和推动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四是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要从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要强化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地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要强化基本保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要强化济贫解困,重视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抓好城乡困难家庭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城市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焉荣竹强调,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明年各项目标任务。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境界标准。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有大视野,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在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思考、谋划我市的建设和发展。要有高标准,坚决防止自满自足思想旧病复发,坚决防止畏难发愁情绪再度蔓延,坚决防止懒惰漂浮作风重新抬头。要有新思路,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打破常规,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努力把济南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吃透上级精神,摸清基层情况,加强督促检查。要严格实行工作问责,进一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转变领导方式,提高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突破瓶颈的能力,承认矛盾而不回避矛盾,面对困难而不畏惧困难,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建设发展与政治保证的关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张建国在讲话中对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作了回顾总结,提出了明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说,做好明年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首先,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切实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必须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和拓展性;第三,必须在惠民生、保稳定上实现较大突破,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张建国要求,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对调整经济结构的先导作用,努力培育拓展消费增长点,把外经贸工作重点转到拓市场、保份额、促平衡上来,加强要素供应和政策保障。要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着力建设高端高质高效现代工业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都市型、城郊型现代农业。要切实把城市建设作为促发展、惠民生的战略措施抓紧抓好,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特色和生态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推动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抓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着力做好惠民生、保稳定工作,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点,努力扩大就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推进教育更好服务于城乡发展,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尽快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确保改革中取消、下放、转移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落实到位,逐步理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式决策,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更多资金用到促进科学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上。

    会议结束时,张建国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科学判断形势,抓住精神实质,把握宏观取向,明确工作重点,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尽早分解落实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落实责任。要抓好岁末年初的重点工作,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抓好经济运行调节,抓好财政税收工作,抓好政府机构改革,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安排好元旦春节期间的民生工作,让全市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临沭镇四项措施促“转方式调结构”

    一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奠定经济发展实力。按照党政班子成员、其他脱产干部、村居、镇直单位、工作区、企业六个层面层层分解细化指标,坚持园区招商、能人招商、以企招商、蹲点招商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引进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和生态环保节能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城北机械工业集中区已有6家机械加工企业落户,完成投资1300万元,城南工业集中区佛光照明科技园主体工程完成;远通汽贸、史丹利、雷华二期等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

    二是坚持把富民强镇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镇政府制定《2024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指导村(居、社区)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细化奖励优惠政策,激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使全镇基地和品牌建设跃上新台阶。现已建成了山西村优质瓜菜生产、苍隆居优质茶叶、曙新村大棚西瓜、后官庄野猪生态养殖等一批规格高、设施强、规模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示范点,实现人均纯收入净增1000余元。

    三是坚持把打造发展平台,建设特色园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快工业发展步伐。该镇建立可落户30个机械加工项目的城北机械工业集中区和融化工、商贸、出口加工和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对五金机械加工、优质复混(合)肥生产基地、机电化工等项目进行重点培植。目前,全镇拥有肥料生产企业36家,年生产规模达800万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金飞重工机械公司无缝钢管生产设备项目、东泰农机公司装载机项目和金种子农业机械厂等新上、新建项目已动工生产。

    四是坚持把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目标,着力培育城乡服务业体系。不断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居民服务业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聚集和整合。结合乡镇特点,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现有以苍山叠翠为依托的苍马山休闲度假风景旅游区、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红石湖公园、被誉为“江北周庄”的仿古一条街等旅游品牌。

    和谐发展看八陡——八陡镇转方式调结构促产业华丽转身纪实

    八陡镇为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大项目支撑带动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富民强镇道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新型经济强镇。今年一季度,该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6.52亿元,同比增长32.15%;完成工业营业收入61.86亿元,同比增长35.28%;全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2.99%,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全镇完成工业利税31638万元,同比增长29%。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动力,加强项目建设既是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长远之计。2024年八陡镇开工建设项目100余项,总投资20亿元,该镇充分发挥大项目的“井喷效应”,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如今,宏马集团投资1亿元的汽车驱动桥总成、盘式制动器总成二期工程项目,黑山玻璃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机车配件生产线项目、八陡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5000万元新型电熔砖生产线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八陡镇作为老城工业区的牵头单位,博山工业的发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该镇坚持以老城工业区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机械制造、陶琉、新材料已成为该镇的三大支柱产业,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该镇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机械制造产业以宏马集团、山东机器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发挥规模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步伐,促其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陶琉产业重点扶持黑山玻璃、福泰陶瓷等骨干企业,进一步淘汰玻璃行业落后产能,进行窑炉改造,更换清洁能源燃料,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新材料产业以八陡耐火材料、飞乐焊业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健康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自主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壮大八陡镇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八陡镇坚持向技改要生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宏马集团新上的静压铸造流水线、淄博四方电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无负压自动给水节能环保设备相继投产,成为了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这是八陡镇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真实写照。2024年,该镇共申报专利46项,区级以上科技计划4项,宏马集团的汽车驱动及制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开始正式组建。目前,该镇已拥有山机、宏马两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白塔镇转方式 调结构 全面推进新区工业区建设

    一是结构调整开创发展新布局。2024年计划投资过千万元工业重点项目15项,总投资19亿元。围绕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加快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集中打造汽车部件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汽车部件产业集群以北汽海华汽车部件生产基地为龙头,充分利用汽配行业商会的交流平台,加强企业协作,拉长产业链条,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海洲粉末冶金为龙头,重点抓好上新创新、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化工新材料通过集中整合化工资源,发挥两个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促进产业聚集,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实施工业提升工程,抓好节能降耗,注重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由加工到制造,由制造到创造的升级过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快企业梯次建设,力争利用3年时间,实现产能过5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2家,过5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0家。按照“产业促进市场,市场拉动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张博路为主线,以专业市场为重点,逐渐向两侧延伸,在已形成的泵都商贸广场、钢材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汽车部件、装饰材料、建材石材等专业市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做到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相结合,切实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快培育人才队伍建。

    二是科学规划打造靓丽城市。围绕“博山区靓丽北大门”的建设目标,以规划为龙头、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型城镇。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的思路,完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以“三路一河九社区”为主,构建城市主框架,形成沿张博路的赵庄、簸箕掌、小庄、凤凰园、海眼社区,沿北山路的掩的社区,沿孝妇河的饮马社区,北外环的国阜、万山社区,实现集中建设,连片居住。加快“两区三村”改造步伐,重点做好罗圈、小海眼、赵庄社区旧村拆迁及饮马社区北外环两侧拆迁工作;加快掩的村旧村改造进度。完成北山路、张博路交界处拆迁改造工作。继续做好镇域道路改造升级,做好小海眼、大海眼至张博路附线道路连通、沿河东路及园区道路建设。完成天然气管道东延西扩工程,扩大天然气工业和社区覆盖面。做好白塔供水西线工程,解决张博路以西社区饮水问题,确保全镇饮水安全。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实施道路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健全完善道路保洁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巡查力度,通过拆迁、设计、植绿等措施,提升道路景观形象。开展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活动和“四个杜绝”环保专项行动,通过引入天然气和脱硫改造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美化城市环境。

    三是团结务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积极改善机关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要求,抓班子,建制度,强队伍,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努力构建维稳网络,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发挥“一村一警”作用,掌握村情民意,消除治安隐患。畅通信访渠道,抓早、抓小、抓苗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重点做好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推广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白塔中心校硬件配套设施,提升软硬件水平。一刻不放松的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一切措施坚决遏制违法生育,切实提高查体率、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生育现象。

    王坟镇转方式调结构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该镇将招商引资任务层层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领导、每个站所,形成整体合力。抓好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制订完善综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办法,坚持园区招商、委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引进了多个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是把做活生态旅游大文章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该镇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加快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加大包装宣传促销力度,利用召开旅游促销会等手段,积极对外宣传推介王坟旅游资源,不断开发独具魅力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推动生态旅游开发进程。仰天山、清风寨、八喜谷等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次,年旅游业总收入670万元以上。

    三是把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该镇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重点打造建设六大核心示范基地、三大加工服务带和一个监管服务中心的有机农业“631”新格局。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有机农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中德农资公司有机农业、“一正”有机食品开发等标准高、规模大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建设;实施品牌化战略,以实现镇村、企业和农户的多方共赢。

    四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支撑,努力打造发展新平台。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型小城镇的目标,依据全域城市化的发展要求,结合迁村并点总体规划的实施,提出了“一个中心、两大区域”建设目标,以镇区为中心,东西改造,南北扩展,东部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西部建设高端生态农业发展区,促进小城镇建设稳步发展。

    我镇认真贯彻全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暨“双百工程”大会精神,采取五项措施推动全镇经济内涵发展。

    一、把招商引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招商责任,层层分解细化指标,坚持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企招商、蹲点招商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力求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和生态环保节能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把培植装饰原纸、精细化工、铁矿采选、不锈钢厨房设备制造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积极展开项目建设大会战,力促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三、把培植产业集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着力构筑以优势产业为支撑、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以山东齐峰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海利德装饰材料、永泽装饰材料、万利装饰材料、珺凯装饰材料等多家装饰原纸下游产品加工企业资源,逐步做大做强装饰原纸产业,以山东广恒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舜天力、诚光工贸等企业资源,逐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邯邢高阳铁矿为龙头,整合金拓矿业、鑫利达矿业、金润矿业、鲁德矿业、华兴矿业等企业资源,逐步做大做强铁矿采选产业,以宇丰厨具为龙头,整合银都伟业、亿达厨业等企业资源,逐步做大做强不锈钢厨房设备制造产业。

    四、把富民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商贸业发展。积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重点扶持禾丰种子公司、龙正食品、宏夏农牧业、高阳农牧业、新盛牧业等涉农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五、把加强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

    第三篇: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大讨

    论活动总结

    5月31日,我社区召开了 “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动员会,标志着我社区“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活动的正式启动。

    该讨论活动以“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奉献”为主题,活动从5月底到7月初共三个月的时间,分为宣传发动、研讨、论坛、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四个阶段,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会重点工作如何寻找切入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等讨论提纲,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更好的服务大局的新思路,新途径,新载体,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护和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会议要求,工会组织要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作为事关全局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来抓,强化措施,全面推进,为我社区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推动,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工作。

    要立足基础工作,用全方位的标准体系来规范工作。以职工为本,从规范的工作标准管理入手,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牢牢把握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 1

    身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教育和工会工作,重点突出职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适应超常规发展的新形势,建设好职工之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理念和模式有很大的转变,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跨跃。工会组织和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都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准确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定位,因此,要尽快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完成工作转型,全面落实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开展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寻找适宜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勤勉工作,做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努力在新的层次上推进建设职工之家工作。

    三、抓好民主管理,深入公开制度。

    继续推进公开制度,力求公开工作达到“三求”、“四规范”:即求共识、求公正、求突破;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程序上规范;对职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对待和热心帮助解决。继续完善公开的形式,开辟民主管理有效渠道,如定期召开恳谈会,以面对面谈心、对话以及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员工的广泛沟通与交流;要适时组织开展合理化建活动,推动本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围绕社区中心工作,组织劳动竞赛,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

    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优良传统。在新年里,我们要以“一本三提高创一流”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大胆创新。

    一是要抓住三个层面。即劳动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三个层面。竞赛的主体是劳动者,要积极启发劳动者的觉悟,抓住劳动者最关心而又是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竞赛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管理者要把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引进竞赛,把劳动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社区、搞活社区上来。监督者要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竞赛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二要把握三个结合。即劳动竞赛与社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心工作、职工素质工程有机结合,使竞赛成果体现在经济效益、服务中心和提高职工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改革创新的能力上来。三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社区由大变强、职工素质结构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激励机制由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工会要重视职工素质、业务能力,要积极倡导岗位成才,调动职工学习业务,使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五、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落实工会“维护”职能。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坚持一条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3都必须把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认真履行好工会的四项职能,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通过具体而深化的重点工作,不断使“突出维护”得以真正落实,使工会的维权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的全过程,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使广大职工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拥晖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拥晖社区居民委员会二0一0年七月二日4

    第四篇: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

    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

    今年,莱钢开展了“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超越、系统提升”主题系列活动,作为掌握着莱钢未来的我们团员青年,更应该认识到这次活动的特殊意义。

    2024年是莱钢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更是板带厂落实公司做专板带任务要求的重要一年。公司给板带厂下达了全年354万吨的任务目标,作为莱钢带材生产基地,板带厂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跟机遇:众所周知,今年钢协签订的铁矿石协议中,铁矿石价格较去年加价90%,钢铁企业真正的春天还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之下,职工的危机意识就愈发重要。

    作为企业的一名职工,已经深刻体会到身上的重担,尤其是山钢整合后重组带来的变化给大家增添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每名职工不能坐以待毙,为了企业,同样为了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首先是转变职工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决定人的上层建筑,做为新时代的企业员工,我们团员青年应该不断以新思想、新认识、新观念武装头脑,时刻具有危机感和争做企业主人的精神。“主人翁”精神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它要求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去解决阻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能激发出员工热爱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之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朝着既定的目标前

    进。只有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潜力,时时刻刻心里装着企业。“企盛我荣,企衰我辱”的思想深入人心,职工与企业才能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做实事、做好事。

    其次是转变职工行为方式;拿行车作业来说,行车工属于特殊工种,职工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团员青年更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履行行车作业“十不吊,五不准”,充分利用工闲时间苦练操作技能,认真对待车间组织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应付,不虚与委蛇,努力快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再次是转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为天”,“向安全要效益”,“不安全不工作”这些俗话我们再熟悉不过,透过这些话,足以折射出安全工作在企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是企业的命脉,更是“以人为本”的最基本要素,企业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了生命,谈何“以人为本”,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是空话。安全工作不仅需要严格到位的管理,更需要职工这个“安全的基本单位”来保障,只有转变“要我安全”的“被动安全”意识为“我要安全”的“主动安全”意识,每个人都把安全工作做到位,才能让安全真正趋于“本质化”。我认为,每名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要做自己的“安全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担当起编外安全员的角色,经常性地督促身边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监督安全行为,检查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发现的安全行为和隐患要勇于制止或向有关部门反馈。当好“安全员”既是为了保证个人的安全跟健康,同样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幸福。

    最后,转变工作方法;去年一年来,集团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降本增效效果显著,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但是我们的成本较一些私营企业还有一定差距,我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够强烈,没有把企业的东西当做自己的来对待,没有达到“能修则修”的良好状态,有时候为图省事“一换了之”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成本控制从一滴水、一张纸抓起没有问题,但如果仅仅从一滴水、一张纸上“抠”成本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只有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从加大设备维修时监督检查和备件更换的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方法,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上多管齐下,降本增效,成本控制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勇于超越自己;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现状(即使这种现状相对于别人而言 是如此优越),在其心目中必然有一个远远高于现状的远大理想。而这个理想的实现又成为激励其不断学习和进取的动力,在此我们把这种理想和远大目标称之为“愿景”。也许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名职工都要有自己的一个愿景的原因所在。愿景不仅仅是一个美

    好的构想,而且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自我超越是一种建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过程,一种学习、创造和个人成长的过程,我们团员青年要把这个过程做到最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这包括思想和技能两个方面。使自己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企业有用之人!

    第五篇: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

    ‚转调‛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棒材厂二轧车间 宋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二轧车间的宋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转调‛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在这片热土上长大的孩子,莱钢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震撼着我的心灵。‚在学习中点亮无限希望,在创新中壮大着无穷力量‛,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莱钢,用一腔火热情肠,为祖国铸造起钢铁的脊梁。骄人的成绩面前我们并没有自满,而是在钢铁企业的‚严冬‛中认真审视自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求新思变。用‚转方式、调结构‛为企业带来新机遇,创造新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如一阵春风吹活了棒材,吹出了车间的新举措。转变现场管理方式。实现了现场由单纯的物的定置管理向人的习惯行为的转变,由突击清理逐步向日常保持转变。‚客厅式‛的车间不禁让大家赞叹:‚转调‛給力,车间环境一新。看着一批批来车间的参观团,职工的心理更是自豪的乐开了花。转变观念,把好备件数量、质量可控关,科学使用关和修旧利废‚三道关‛,向成本要效益。转变激励方式,提升指标。‚负差稳定性攻关劳动竞赛‛、‚全线‘万吨无轧废’劳动竞赛‛‚热停工时劳动竞赛‛,每一场竞赛都是一次精彩的角逐,都洋溢着工友们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豪情。车间成了舞台,大家在‚比、学、赶、超‛中为车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记录。

    为何大家在生产中干劲十足?为何大家在‚转调‛中争先恐后?感恩!是感恩!感恩企业的养育之恩,感恩企业的培育之情。一颗感恩的心让职工心系企业,思企业所思,想企业所想。一时间,报纸上讲述着转调的典型事例,班组里讨论着‚怎么转,如何调‛的难题,‚转调‛成了大家心里放不下的头等大事。如何才能做好‚转调‛,我们在思考中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自我的转变。

    从单一技能向一专多能转变。李师傅在电工班可谓是响当当的技术骨干,但是在一次设备故障的维修中,他发现一个小小的机械故障同时存在,因为不懂机械维修,致使他干着急。只好等到钳工赶来处理,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间。事后,李师傅便决心要学习机械维修。为此,他放弃了平时最喜欢的扑克牌,全



    推荐阅读:
    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70个农业项目找到合作伙伴
    NLP生活心理学介绍
    威海市金融保险业基本情况
    我市印刷行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常)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