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闭幕词 婚姻家庭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主要观察幼儿游戏中的各个要点(5篇范例)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尘埃落定 时间:2024-06-15 16:55:2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主要观察幼儿游戏中的各个要点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主要观察幼儿游戏中的各个要点

    1、幼儿园游戏主题是否健康。

    2、是否有发展和推进游戏情节。

    3、游戏情节与幼儿生活经验关系怎么样。

    4、角色本身的职责。

    5、不同主题之间的联系。

    6、不同角色之间的交往。

    7、大班能否能解决纠纷。

    8、幼儿喜欢哪些材料,你所提供的材料是否恰当,使用材料是否以物代物和一物多用。

    9、能否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玩具材料。

    10、游戏中是否能注意环境卫生。

    表演游戏中教师最常用的介入方式有两种:内部介入和外部介入 内部介入:

    (1)平行介入:教师与幼儿扮演同一个角色,以自己的动作和语言对幼儿进行示范,对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更为适用。

    (2)合作介入:适合对新主题游戏开展时出现的问题比如:无人愿意当的角色,教师可以适时介入,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3)指导介入:在开始一个新游戏主题时,教师介入为固定角色进行指导。外部介入:属于显性介入,也称为直接指导。教师以自己真实身份出现,对幼儿进行指导。

    第二篇: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浅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似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能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价值,主要取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就目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游戏的主人——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很少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总是习惯于把现成的知识及答案告诉幼儿,让他们达到教师的要求,存在不尊重、不平等、不对话的现象。有时还会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幼儿游戏的权利不同程度地被剥夺了。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游戏是幼儿的工作,而不是成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工具;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不是成人作为奖励的物品。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自身能力和经验的表现,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牵制而言,游戏是幼儿独立驾驭的世界,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为好玩而玩,幼儿有权决定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2、对游戏的过程——情节的发展缺乏真正的观察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放手不管。他们把游戏看成是自己放松的机会,根本没有观察游戏的意识。况且,游戏与教学活动相比,不如教学活动那么好驾驭,因为幼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他们的行为是教师难以控制的,主宰游戏的是幼儿而不是教师。而且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幼儿,确实难以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3、对游戏的结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

    幼儿对活动兴趣、能力的不一,导致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的不同。不同的游戏对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影响,有的教师对游戏结果毫不在乎,认为游戏结束就结束了,并没有及时的给予反馈和思考。同样的游戏对于不同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玩具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玩法,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而且有些教师对个别胆小或某方面技能、知识基础较差的幼儿,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好的帮助,耐心的指导,良好的辅助。并没有让他们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通过一个个难以渡过的关卡,消化一个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增强自信,获得和同伴们应有的快乐感。

    4、对幼儿游戏的特点——年龄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他们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止,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师面对幼儿游戏时,往往会以自己的既定标准去看待不同的幼儿,对他们游戏的不同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

    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如果不去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愿望来设置游戏环境,而忽视幼儿是否能在这种活动中产生游戏性体验的话,那么,教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游戏就不可能被幼儿认同为“我们自己的游戏”,而是“老师要我们玩的游戏”。

    所以,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能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并确定什么样的角色对游戏有正面影响,什么样的角色对游戏有负面影响,从而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三、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成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以及游戏过程的参与者。

    (一)教师是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游戏环境这一隐性的影响对孩子想象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来创设这种能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与欲望,又能引发想象,创造的游戏环境呢?

    1、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幼儿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计划和完成游戏,如果游戏时间太短,幼儿经常会在刚开始进入游戏状态的时候就不得不停下来,进行结束整理。当这种情况多次发生后,幼儿可能会完全放弃这种游戏类型,或者进行一些简单低级的游戏,这就造成了幼儿的挫败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一般,学龄前儿童在30-50分钟,要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内和户外的游戏,特别是中小班的幼儿尤其要有保证。

    2、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

    幼儿需要游戏的空间。以往,每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纠纷,我们总是认为幼儿是肇事者,而忽略了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研究发现,当游戏空间不够时,幼儿身体之间接触增多,社会交往包括攻击性行为也增多。年龄较小的幼儿喜欢在一些较小的空间里玩各种游戏,似乎觉得更有安全感和

    趣味,但他们同时又希望能看到别的幼儿在干什么。教室空间的安排应让幼儿明确地知道各个角落的玩具材料的功能,知道玩具材料的放置和取用,并知道在各个活动区域中应该遵守的规则,但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以引起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幼儿人数多于玩具材料时,争抢玩具材料的可能性也大。因此,足够的空间是游戏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空间。

    3、为幼儿提供所需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高品质游戏的另一元素,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是幼儿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也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直接和偶然的学习机会,是他们各种技能发展的源泉。

    4、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准备

    幼儿的游戏水平往往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如角色扮演要求幼儿依其以前的知识为基础,依据其对角色的理解来进行角色表演,如果幼儿对他要扮演的角色根本一无所知,这个角色游戏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让幼儿有预先的经验准备,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二)教师是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很好的成为游戏过程的观察者。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制定游戏计划,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以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应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亲自动手操作,使幼儿重新激起探索的兴趣,观察到某一个幼儿碰到困难,游戏无法进行时,我就适当的给予指导,鼓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探索,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促进游戏的发展,同时,教师也通过“观察——思考——观察——思考”不断循环发展,有利于教师深入,全面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对于观察所得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整理和反思,这样才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三)教师是幼儿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在幼儿游戏进展的过程中,幼儿难免出现游戏材料,游戏空间不够的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支持,幼儿的游戏才能进行,为此,教师在幼儿游戏进展中充当支持者的角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游戏材料的支持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②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游戏的进展,当原有的材料不能满足当前的活动需要时,可适当添加材料。

    2、对游戏空间的支持

    足够的空间是开展游戏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以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

    3、鼓励、赏识的语言支持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当教师看见幼儿在毫无意义的摆弄一个娃娃时,老师可以走过去对她说:“你的孩子好像生病了,你是不是可以带他到医院去看医生,给他吃点药。”这时,老师是在鼓励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把娃娃想象成自己的孩子,去与医院游戏的幼儿进行语言交往,促进社会互动。因此,老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收获新的经验,从而提高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与能力,鼓励、赏识的语言能使幼儿感受自信,感受成功,感受爱,是幼儿活动成功的动力。

    (四)教师是幼儿游戏过程的参与者

    幼儿的年龄小,经验有限,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但是,如果教师仅凭主观愿望,过于积极主动的给予帮助,可能会好心的干扰幼儿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观发展。

    1.旁观者

    旁观者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欣赏性观众,旁观者置于游戏空间附近(但不处于其中),观看幼儿的游戏作出点头或其他表示赞同的非语言信号,对游戏者作出口头评论,教师有时会问孩子们正在玩什么,但是,旁观者不会参与游戏,也不会做任何事来破坏游戏,以便让教师知道幼儿在做什么游戏,以便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指导方法。

    2.舞台管理者

    舞台管理者仍处于游戏的边缘,不参与游戏,但是不同于旁观者,舞台管理者积极地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教师对幼儿关于材料的要求作出回应,帮助幼儿准备材料,也可能提出适当的故事情节建议,以延伸幼儿的游戏。

    3.共同游戏者

    共同游戏者即教师参加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但是游戏进程由幼儿所控制,幼儿有时会主动邀请教师参加,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表现与当时情景有关的游戏行为,如扮演一个顾客,自然的加入游戏,这种方式能起到赞同和鼓励幼儿游戏的作用,并给幼儿示范新的游戏行为,它还使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4.游戏带头人

    如同共同游戏者一样,游戏带头人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但是,游戏带头人施加了更多的影响,有意地采取步骤来丰富和延伸游戏情节,他们提议新的游戏主题,介绍新的道具或情节元素以扩展已有的主题,通常是在幼儿很难自己展开游戏或正在进行的游戏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成人会选择游戏带头人这一角色。

    总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帮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看什么、怎么看?”这是我们在游戏中首先要思考的;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也是需要判断和思考的。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和思考,交流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

    一、扫描观察与定点、追踪观察有效结合,让观察更从容

    其实,角色游戏的观察也不外乎这三种: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要把握好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我通常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的5-10分钟和游戏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的是扫描观察。主要是比较粗线条地掌握全班孩子开展了哪些的游戏主题;幼儿选择了哪些游戏内容,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的行为特点。我是这样想的: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孩子们要寻找游戏内容、玩伴,有的孩子还会争抢角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而在游戏快结束时,有的孩子又会因为游戏热情减弱,产生无聊、逗留、打闹等消极行为。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我觉得教师是有必要进行扫描观察的。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站位应该是在一个视线相对开阔的区域,要能够环顾到所有的孩子,避免产生视觉的盲区。

    那么在游戏的中间环节,大概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通常采用的是定点与追踪观察。定点观察也就是定点不定人,即对某一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交往、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而追踪观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据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可以观察与了解个别幼儿真实的全游戏状态。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随意确定的,我们要根据前一次幼儿的游戏来确定。举个例子:在前一次的游戏中,某某孩子在点心店中表现特别兴奋,出现多次打翻餐具、扔点心的现象,那么,今天的游戏,我可能就会去跟踪这位幼儿,看看他在今天的游戏内容中的表现如何。如果换了一个游戏内容,他还是出现类似的行为,那么,我就要来分析孩子最近情绪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要和这个孩子进行个别交流了。如果这个孩子今天的状态比较稳定,那么我就要分析是玩伴的行为(选择)影响了孩子的游戏,还是这个游戏本身在环境创设或材料提供上因为数量太多、品种太杂、环境拥挤等原因对孩子的刺激过强?又如,前一次的游戏中,我发现小超市的生意冷清,担任角色的孩子无所事事,那么今天游戏我就会选择定点观察,看看不同的幼儿在“小超市”担任角色的情况,以此来分析,生意冷清的原因是否因为幼儿的经验缺失?或者是游戏玩了比较长时间,幼儿已经没有兴趣?这个游戏内容是否需要进行调整、补充或者完全替换成新的游戏内容?。

    所以,每次孩子游戏结束后,教师应该在心中基本确定下一次的游戏观察重点。而在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环境调整和材料补充等,才会帮助幼儿的游戏不断推进,促使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发展。

    二、仔细观察与耐心等待作为前提,让介入更适宜

    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看两个幼儿游戏片段,然后思考两个问题:

    1、你观察到孩子在玩什么游戏内容?

    2、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观看游戏片段)

    互动:在刚才的片段中,你认为哪几个片段中,需要老师介入?为什么?(教师自由讨论,然后随机请某个幼儿园的代表来互动)

    案例

    一、(孩子喝用彩泥做的珍珠奶茶)类似于这个案例的画面在孩子的游戏中其实常常会发生,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经常会把模拟的玩具放嘴里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卫生、窒息)。我们新教师可能会有顾虑,觉得这是孩子的游戏,而且孩子们很投入,担心介入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游戏。作为教师,我是肯定会介入的,告诉孩子这是不卫生的,吃了会有危险,并引导幼儿游戏中模拟喝奶茶,也一样很好玩。通过这个案例,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我们教师需要及时介入。

    案例

    二、(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虽然,在这个游戏中,也是孩子对周围生活的一种再现,但是,游戏中出现了消极内容——搓麻将,我们教师就一定要及时介入。我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搓麻将是不文明的现象,我们不能学。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和朋友在一起,玩哪些游戏既文明又有趣?这样既制止了孩子的消极行为,又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行为。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班的孩子玩小医院的游戏,能干的护士为了吸引同伴,出去发了很多免费体检的单子,这样就有很多孩子很感兴趣来参加体检,而碰到今天来做医生的是一个不太声响的男孩,他听到小朋友来体检,他好像不太会,小朋友就埋怨他,他很紧张,想放弃游戏。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当然需要介入,那么,我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孩子的游戏,在宽松的氛围中和幼儿聊天,了解幼儿放弃的原因;然后,肯定幼儿今天选择这个角色是大胆的,告诉幼儿做医生这个工作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老师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之后,要帮助幼儿回忆经验:你以前体检过吗?幼儿园每次体检,老师都带你们到医生那里检查什么?游戏中,我通过观察,了解原因,在孩子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适时介入,用角色语言和情节加以引导,让孩子的游戏出现兴奋点,使游戏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另外,当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比如,孩子玩开飞机的游戏随便招手上下客人,这个就是认知经验有冲突了。);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当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都需要我们教师介入(打闹,扔玩具玩等)。但是,教师何时介入,最要紧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作为新老师我们要知道介入游戏的重要性。那就是:

    1、教师介入游戏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安全性。

    2、教师介入游戏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两个幼儿游戏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想一想平时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处理?

    案例

    四、(幼儿在游戏中有时会到处游荡)看到别的孩子都开始游戏了,这个孩子还在游荡,很多新教师可能心里很着急,通常会去引导孩子:“你怎么还没找到地方玩?”“到××地方去做××”有的老师可能比较委婉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对孩子说:“你要不要到××地方去玩呀?”“你愿意去和××一起做××吗?”大家会这样想很正常,至少反映一点:你关注到了这个孩子!那么,我在这个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我会静静地观察,等待孩子,看看他会做什么,当我发现孩子到各个区域去都会到一些小电器上摸上两下、摆弄两下后,我明白了,这个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了——修理工。这个时候,我选择的是不介入孩子的游戏。(播放幼儿当修理工的片段)

    案例五:(新开设的糖果屋,孩子非常拥挤)每次有新的游戏内容出现,通常就会出现刚才的那一幕,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充当一个“老娘舅”的角色,进入了解谁先进来玩的,谁就留下来,其他孩子会引导疏散到其他游戏中。那我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同样会在一旁观察,看幼儿争抢中是否产生危险,比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推打同伴了或者挤翻物品有砸伤危险时,我肯定会马上介入,但是,如果孩子只是为抢某些角色涨的小脸通红,僵持不肯相让,那我会再等待一会,看看孩子是否能自己解决。因为角色游戏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在争抢后,能够自己协商,游戏继续进行,教师也就不必介入。

    上面的两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是你观察到孩子的游戏出现问题后都需要教师介入。有时候,适当地退后,合适地等待,或许,你会看到惊喜的一幕。

    所以,作为新老师,我们也应该知道,教师的不适宜介入,会影响游戏价值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教师介入的频率过多,主观介入过强,会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游戏中过度干预,会丧失幼儿的主体性,挫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幼儿潜能的发挥。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令人困扰的游戏现象,使教师处于一种是等待还是介入的两难境地,这里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游戏实例:

    案例六:(能干的孩子从无业游民到新闻记者)有一些很聪明,很能干的孩子喜欢在游戏中扮演小丑或是其他一些特别微不足道的角色,穿梭在各个游戏区域,而且乐此不疲。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想引导他们能够有所作为,给他们介绍工作,但是孩子并不接受,这个时候怎么办?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它最重要的价值是愉悦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要学会认同。

    认同之后,我们要等待适合孩子的角色出现,也就是游戏中出现的契机。有一次,孩子们想到了玩世博新闻播报的游戏,可是,每天的新闻从哪里来呢?大家觉得需要有一个记着到处采访,寻找一些讲文明的新闻,这个时候,我们的天才就第一个报名当记者,并开始了新闻采访的工作,但是,走的地方一多,他会把很多新闻忘记,于是,我建议他把拍到的新闻记下来,他马上想到了简单记录,然后到电台播报新闻,在这个角色中,他既满足了游戏的兴趣,又找到了角色的胜任感。

    这个游戏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认同并理解

    思考并等待

    关注并支持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本身就有很多随机性、不确定性,他们在与游戏环境的互动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和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等待的基础上,解读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行为,在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要介入,以哪种方式介入更适宜,相信你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会逐渐积累经验,成为一名智慧的老师!

    第四篇:如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角色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料的联想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更生动、更富想象与创新,并且随着操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均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角色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为此,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甚至盥洗室等等角落,被教师尽可能地利用起来,为幼儿设置了多样化的“游戏乐园”。在这片游戏天地里,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的材料,经过摆放营造出“家”、“饭店”、“超市”、“理发店”„„等等氛围的活动区,吸引了幼儿在这里玩着不同的“角色”,那孩子究竟在玩什么?怎样玩的?玩得快乐有意吗?教师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教育地位呢?就让我们一起到游戏中,去观察去感受几组游戏片段,在思考与实践中,引领幼儿一起畅游“游戏乐园”吧。

    (一)宽容“违规”行为,让幼儿主动发展,大胆创新

    “娃娃家”里,有小巧精致的餐具、家具、电器模型,有造型逼真的蔬果,有各式点心,„„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爸爸”、“妈妈”随心所欲地选择材料,进行“炒菜”“做饭”,“带娃娃”。你看,扎着两只小辫的叶儿细心地把彩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放在“锅”里翻炒了几下,端到桌上边招呼大家,边自我夸耀:“快来尝尝我做的菜,这黄的是笋丝,红的是肉丝,白的是香干丝,色香味齐全!”大家高兴地坐下来品尝,忽然“爸爸”觉察出这些菜丝是他刚才从“照相馆”带回的“照片”剪成的,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照片,赔给我„„”,一帆、彤彤几个见状,也说要告诉老师,叶儿见势吓得哇哇大哭,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游戏就此终止,我边安慰叶儿,边与围过来的幼儿讨论:“彩纸有什么用处?”“什么游戏也需要彩纸?”“象这样的彩纸还有其他东西,老师没有摆在你活动的区域,可是你做游戏时又需要它们,到哪儿去取呢?”经过讨论,幼儿理解了叶儿的行为出于游戏需要,可以谅解,由此也推出了“宝物箱”的设置,解决再次出现的材料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为叶儿剪坏了“照相馆”里的彩纸,甘愿放弃游戏中“品尝”的过程而加入指责叶儿的行列,使本来还沉浸在游戏欢乐中的叶儿刹那间失去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而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担心害怕。幼儿园里创设游戏的环境,初衷就是为了回归幼儿喜欢自由自在活动的天性,离开教师的“指挥棒”,让幼儿享受自然发展的活动乐趣。我们也常常鼓励幼儿利用玩具、寻找替代物、半成品进行创新游戏,应该说叶儿的行为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难道就因为使用了“照相馆”的材料就要全部否定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认为这张彩纸不能改变它的用途,随意剪开来?追根究底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活动常规在作祟,常规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方便于我们的日常管理,然而过于细密的常规常常变作绳索捆住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成为行动的包袱,幼儿由于不能完全把握那些行为是允许的,为了避免出错就克制、压抑自己的游戏行为,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于使用教师设置的“道具”开展游戏。

    “彩纸事件”使我们意识到,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幼儿发展游戏情节,游戏的环境不是模仿生活的“舞台”,幼儿必须有选择材料的自由,才能在操作中发挥出主动性,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精简不必要的活动常规,特别要废除那些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工作而用来约束幼儿行为的所谓规则,在这起“彩纸事件”中,如果不是“常规”要求幼儿不能随意使用其他区域的材料,也就不会有指责叶儿“破坏”行为停止游戏的现象,或许我们的幼儿也不会顾忌这样那样的规则,而压抑自己的活动,那么我们的游戏中类似叶儿的创新行为就能大量涌现出来,我们的游戏也就更精彩更生动。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能图省事,用规则来统一、限制幼儿,而是应该关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反映,视不同的情况分析幼儿的违规行为,及时理解幼儿的意图和需要,给予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在模仿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与同伴一起享受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逐渐成长起来。(二)关注弱势幼儿,让幼儿共同游戏,共同发展

    “小医生”在用“听诊器”给几个幼儿“看病”,接下来轮到“护士”给他们“打针”了,杰非常羡慕正在游戏的幼儿,而“医生”毓以人太多为由,拒绝杰加入到游戏行列,杰无奈又到别的区域转了一圈,又来到“小医院”里,这次毓动员“护士”一起阻拦杰,不让他坐下来“看病”,这下杰生气了,一把抢过“听诊器”,拉扯中听诊器断线了,毓大声说:“老师,我们在好好地游戏,杰捣乱把听诊器弄坏了。”而杰嘟嘟嚷嚷重复着:“我也要玩,我也要玩。”毓对他吼道:“你什么都不会,你只会拆坏玩具的,不要你玩。”我自然明白毓和杰两人各自的心理想法,一边与他们修复“听诊器”,一边与他们交流,“杰不懂怎样使用听诊器,我们这么多做游戏的小朋友,谁能教会他呢?”“如果是你,大家都不让你游戏,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后来,毓和其他幼儿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杰扮演“病人”,在看病中学习怎样使用“听诊器”。

    我们平息了这例源于幼儿能力之间差异悬殊引发的矛盾冲突以后,不禁对我们的角色游戏的环境与组织方式产生了思考。因为随着幼儿从小班升入中、大班,角色游戏也要从平行游戏向联合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发展,期间能力强的幼儿会在游戏中显出自己的优势,不管是轮换角色还是轮换区域,他们都能处于主角地位,有些幼儿还喜欢支配别人配合他们的游戏,如果习惯于这种局面而不加以改变,一些幼儿就会产生“骄气”与“霸道”,另一些幼儿也会失去主见听从于别人的支使,少数幼儿还会失去游戏的机会。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你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一类幼儿会主动退却,失去进取心与积极性,另一类则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心理受挫,更是失去了成长过程中特殊的学习途径。

    因此,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坐等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随幼儿游戏中不同的进展情况,成为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等等适合于当时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所以遇到上述事例教师首先应该干预幼儿的游戏,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援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让水平相差不多的幼儿重组游戏玩伴;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担任游戏中的“配角”,用语言等形式协调、平衡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游戏,总之教师既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也要观察幼儿之间的差异,特别要关注弱势幼儿,让他们也能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游戏中成长起来。(三)倾听幼儿心声,让幼儿展现个性,发展能力

    科学区里辰辰把“钓鱼”游戏里的磁性“小鱼”搁在桌上,用小棒蘸着气味瓶里的糖醋、酱油加工“糖醋小鱼”;美工区里佳佳利和同伴用橡皮泥和其他辅助材料制成的“蛋糕”以后,玩起了“过生日”游戏;“娃娃家”里的枫枫、敏敏抱着娃娃躲进了午睡室,在里面轻轻地唱起了《摇篮曲》;„„

    我们常会发现幼儿不是游离了知识性区域的活动目标,就是看到幼儿离开了指定的游戏地点,而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观察,就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回到原来预设的活动中去,却不知幼儿的游戏受到教师干预时,很少再会有幼儿继续坚持下去,粗心的老师也就很少能够体验到这些有着独特个性的幼儿,在中断活动以后内心产生的失落感。其实幼儿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上述事例中幼儿从“蛋糕”联想到“过生日”,从“睡觉”需要安静联想到带娃娃离开热闹的区域到午睡室活动,这都表明了幼儿的想象上了新台阶。事实上幼儿游离其他区域的活动目标,也是生活经验的反映,幼儿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是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起来的。幼儿能够自觉地以物代物,展开联想角色游戏的情节便会有所发展,这样就使幼儿的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活动变得频繁,就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走进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仔细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幼儿的言行,呵护幼儿探求事物的兴趣,让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替代物进行角色游戏,保证幼儿在宽松开放的活动氛围里,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发展。

    第五篇:如何增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中班上期的幼儿在游戏中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现象很多。以上分析的情况就是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产生的角色语言和行为,作为教师要能观察了解,捕捉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情感加以引导,从而将幼儿的最初不很明确的角色表现逐渐变成简单的角色意识,并培养幼儿具有简单的角色意识。

    如何增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

    来源:黑河市教育信息中心 作者: 福建永春仓满幼儿园 尤桂香 发布时间:2024-12-28 09:42:13.53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往往被玩具吸引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缺乏角色意识。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使游戏内容得以丰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呢?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打好角色基础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地再现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活动。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幼儿的游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枯燥、单调。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角色的行为及作用,初步建立起他们的角色意识,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熟悉、贴近生活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如带领幼儿去参观理发店,了解理发师理发的一般过程;观察商店的售货员是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的;观察医务人员怎样给病人看病,从中体验不同行业的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如开展“我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有谁在工作,教师教小朋友学什么本领,阿姨怎样关心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在园一日做了哪些事情,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等。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观察,使幼儿认识角色的行为,理解角色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再次,引导幼儿留意身边的活动,如庆祝“国庆节”、“教师节”活动,组织幼儿谈话、讲故事,观看图片、录像,观看其他班的幼儿做游戏等,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不断积累,幼儿玩起游戏来就不会无所适从,能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进而采取相应的角色行为。

    二、提供游戏道具,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角色游戏的道具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选取适宜、有趣、好玩的玩具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首先,教师可根据游戏的内容选择游戏道具。如玩过家家游戏提供玩具娃娃及煤气灶、碗、勺子、锅、衣服、床等,提高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其次,提供角色标志,达到提醒幼儿认清自我角色的作用。如给扮演娃娃爸爸、妈妈的小朋友制作胸牌,给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制作帽子,给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制作工作服等,使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更快进入角色,产生角色行为。

    三、加强指导,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1.树立榜样,模仿学习。我们知道,幼儿是好模仿的,成人及同伴的行为或故事中的良好形象都可以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成为其模仿对象。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通过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介入游戏,通过具体的、自始至终的行为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角色意识及行为,或在游戏中启发、引导角色意识淡薄的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怎样进行游戏的。这样,幼儿的行为有了一个可模仿、学习的榜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和游戏质量。

    2.扮演角色,随机指导。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不必慌张,可以旁观者角色参与游戏,并随机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建议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如在玩购物游戏时,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很可能会因为没有顾客买东西而无所事事。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扮演商店的经理出场,故作惊讶地说:“今天我们商店进了些新货,大家快来买啊!。”还可引导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给小朋友送些礼物去,好吗?”于是扮演送货员的小朋友马上说:“我去送。”送货回来后,这个小朋友似乎受到启发,说:“今天小红的奶奶过生日,我得给她送礼物去”。可见,教师介入游戏进行指导,既深化了游戏的主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又使幼儿的角色行为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使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

    四、重视评价,加深印象

    所谓评价就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认识去分析、辨别是非,作出相应的评价,促使幼儿懂得如何扮演游戏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促使幼儿自律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强角色意识的目的。如在一次游戏中,一位小朋友扮演“交警”。开始时,他指挥得很认真,可玩了一会他便对重复枯燥的动作失去了兴趣而结束游戏。此时,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交警在上班时间不在岗,没有指挥车辆、行人行走,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那样做对吗?”有的小朋友说:“没有交警,汽车会相撞的,行人过马路也会发生危险”。通过讨论,幼儿明白交警随便离开岗位是不对的,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责任编辑 付淑霞)



    推荐阅读: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主要观察幼儿游戏中的各个要点(5篇范例)
    辰州矿业发布整改报告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聘用合同(参考范本)(精选5篇)
    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2024年度工作总结(精)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