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证券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政治选择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芸轻舞 时间:2024-06-20 00:52:1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政治选择

    1.2024年3月5日至14日,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近3000名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

    A.十五民事诉讼B.十一五刑事诉讼 C.十一四行政诉讼D.十二五刑事诉讼 22.上述材料表明

    ①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 ②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代表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2.2月14日,202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2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

    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颁奖。

    A.谷超豪孙家栋B.闵恩泽吴征镒 C.谢家麟吴良镛D.师昌绪王振义

    3.自2024年国家设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以来,每年召开一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奖励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这一举措①推动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②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③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跃居世界前列

    ④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阅读右边漫画《期盼》,你认为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最根本的是

    A.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公平正义 B.减轻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

    C.提高工资,降低物价,满足人们各种愿望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5.三年前李某开饭馆向王某借了5万元,承诺在一年内归还王某。但一年后王 某拿着借条向李某追要,李某却不肯还钱。两年来王某多次找人与李某进行协商 调解,但仍无结果。于是王某向法院起诉,法院做出判决,依法强制李某限期偿 还借款。这一案例说明

    ①法律具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的作用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是制裁犯罪保护人们的行为规范 ④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第三届济南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孙昊,八年如一日帮助残疾同学孙传德,每天搀扶着他上学、放学,陪他说话,护送他上厕所„„成了同学孙传德的“拐杖”。这告诉我们

    ①每个人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②孙昊是一个富有善心和爱心的同学 ③在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④人类社会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山东交通学院有一家店铺,不仅东西随便挑,而且没有收银员,付款全都凭自觉。无人照料的小店,从没丢过一分钱。诚信小店的事迹,已在全国广为宣传,很多地区也采取不同的形式向他们学习。这告诉我们

    A.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讲诚信B.山东交通学院对学生管理严格 C.讲诚信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D.讲诚信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第二篇:2024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选择部分

    一、选择题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7、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9、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1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4、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1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6.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无运动寓于其中)7.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践)8.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1.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1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1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4.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

    1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6.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17.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8.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哲学)1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0.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21.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唯心主义)22.“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3.“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4.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说(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5.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上升性)6.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8.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依据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14.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具有特殊性)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1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7.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1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19.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2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22.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2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对抗和非对抗)

    24.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5.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同该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工人的积极性、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一果多因)2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7.系统是指(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28.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29.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加速或延缓的作用)30.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31.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3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3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4.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科学含义是(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4、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6、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7, 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

    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1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16.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17.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19.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21、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2.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

    2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24、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5.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26.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劳动)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劳动工具)5.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6.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组织者)7,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暴力工具)8.不属于社会存在的是(社会心理)

    9。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下列观点错误的是(社会历史发展并不存在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

    10.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12.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1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14.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5.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16.有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却超过了先进国家,这说明(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语言学)1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0.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5.“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根本含义是(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6.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科学技术可以直接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

    7.关于社会形态的演化,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社会形态的演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9.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1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1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1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4.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9.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

    1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11.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12.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3.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大)

    1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15.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与时俱进)16.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5、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6、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

    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8、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9、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的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11、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势力)

    12、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15、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1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7、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18、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0、中国共产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21、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

    2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23、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27、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2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30、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定息)1.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6.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邓小平完整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

    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1.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13.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6.将“和谐”加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会议是(党的十七大)17.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18.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是在(党的十五大)

    19.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20.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政治保证)

    21.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2.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2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26.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小康)

    2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4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202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一番)

    2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4.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6.1979年党中央批准试办的经济特区有(深圳)7.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9.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10.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11.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2.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1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5.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16.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18.进人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1.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2.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

    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人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5.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划分,可分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1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不包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2.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14.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控股的股份公司(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15.某人到一集团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得到了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经营风险收入)

    16.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认识到(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1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18.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经济以及市场活动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19.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一般都采用(公司制)

    20.宏观经济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22,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6.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是(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28.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29.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30.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31.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3.下列各种收入中,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农村乡镇集体企业中职工工资收入)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5.“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6.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12.民主属于(上层建筑)

    1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1.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5.繁荣学术和文艺,要贯彻“两为”方向,即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6.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的问题)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9.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批判地继承、发扬)10.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指(把“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1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2.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7.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必须坚持我国教育的(公益性质)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杜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11.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5.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6.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8.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和平)

    9.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1.“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中英联合声明》)4.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5.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6.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9.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0.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1.“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2.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上的)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7.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在基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就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9.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10.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11.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三个代表”)

    12.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把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4.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从认识到实践)

    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10.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是(教育)

    1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

    1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1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6.从社会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

    18.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9.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20.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21.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分配方式的是(生产方式)

    2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其(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又好又快)24.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的文明发展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

    2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7.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个方针主要是指(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9.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教育)

    3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自此世界格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首先解决的是(香港问题)

    32.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34.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党的领导)35.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36.2024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进行,最终成为冠军的是(西班牙队)

    37.2024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38.为期6个月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24年10月31日闭幕。历史上,世博会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次世博会是(第一次)39.2024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男性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男性略高于女性)

    40.2024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5月26日至27日在法国多维尔召开。这八国之中有一个是亚洲国家,即(日本)

    第三篇:2024年成考政治模拟题选择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

    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狄德罗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唯心主义 B.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5.否认相对静止是()A.相对主义 B.唯心主义 C.存在主义 D.诡辩论 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突破“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的变化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发展规律 B.客观物质世界 C.社会实践 D.物质统一性 11.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2.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 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 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13.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六大 14.1905年孙中山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A革命政府 B.革命政党 C.革命政权 D.革命团体 15.延安整风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党的()A.作风问题 B.道德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6.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统一战线的名称是()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7.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8.毛泽东全面论述实事求是思想的著作是()A.《整顿党的作风》 B.《改造我们的学习》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1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小资产阶级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20.于1927年召开的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A.到农村去建立根据地 B.建立统一战线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政治与经济

    22.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平等原则 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族联邦制 2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A.合议制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2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祖国统一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D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5.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基本方针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略 D.指导思想 26.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A.-极独霸世界 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 D.多极化 2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实行公司制 B.实行股份制

    C.抓大放小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8.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A.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 B.独立自主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反对霸权主义 29.我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A.武力统一 B.争取和平统一、C.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争取和平统一,但不首先使用武力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3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2.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是揭示事物()A.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B.产生、发展、灭亡过程的一对范畴 B.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D.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33.对立统一规律是侧重于揭示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34.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是()A.直接和间接关系 B.运动和静止关系 C.联系和发展关系 D.对立统一关系 35.毛泽东论述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 D.《反对本本主义》 36.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A.工人阶级 B.青年学生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7.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彻底完成土地革命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38.从本质上说,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 D.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 39.在产业结构中。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是()A.国有企业 B.公有制经济 C.农业 D.工业 4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制的主要主体是()A.市场 B.计划 C.企业 D.政府

    一、选择题:

    1D 28 3D 4C 5D 68 7A 8A 9A 10C 11D 12D 13C 148 15D 16C 17D 188 198 20D 218 22C 238 24D 25C 26D 27D 28C 29C 30B 31D 32D 33D 34D 35A 36A 37D 388 39D 40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1.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意识的形式是()A.客观的 B.主观的 C.主客观的统一 D.人脑的机能 3.否认世界统一性是()观点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旧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4.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5.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系统就是指()A.事物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B.由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 C.事物运动过程的广延性 D.事物诸构成要素相加之总和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A.相互对立的 B.直接同一的 C.相互包含的 D.相互转化的 8.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9.真理问题上的()认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二元论 10.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A.客观世界 B.实践 .‟‟ C.经验 D.学习理论 11.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人口因素 D.科学技术

    12.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上层建筑 B.精神文明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文化教育水平1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共识是在()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1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6.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7.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18.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林则徐 B.魏源 C.洪秀全 D.龚自珍

    19.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显著特点是着重从()A.思想上建党 B.组织上建党 C.政治上建党 D.作风上建党 20.“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党的领导 2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而写入我国宪法的会议是()A.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和平与发展 D.“三个有利于”思想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D.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2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关于()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B.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26.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一般采取()A.合作制 B.公司制 C.合伙制 D.个人业主制

    27.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论断科学地说明了 A.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B.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D.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2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9.依靠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就是主要依靠()A.增加劳动力人数和产品产量

    B.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发展

    C.增加资金和资源消耗增加产值

    D.上新项目来扩大生产规模 30.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是在()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31.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33.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A.执政为民 B.党的先进性 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

    3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成为中国国家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3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36.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A.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C.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D.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38.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宗教问题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C.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问题

    D.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问题

    39.从根本上说,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质是()A.人民民主性质 B.爱国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性质 D.政治联盟性质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A.伟大决策 B.伟大方针 C.伟大纲领 D.伟大方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仿真模拟试题

    (二)参考答案

    1D 28 38 48 5B.6C 78 8C 98 10A 11A 12C 138 14D 15D 16A 178 188 19A 20B 21A 228 23C 248 25C 268 27A 28C 298 30D 318 32A 338 34D 358 368 37A 388 39C 40C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1.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理在事先(朱熹语)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群渊语)C.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D.心外无物,心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庸俗唯物主义的主张是

    A.只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只承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不承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C.既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不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只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和主要内容的重要会议是 A.十六届四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4.“扬弃”是

    A.既保留又继承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矛盾的调和 D.既批判又克服 5.正确的意识来源于物质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内容 B.方向和道路 C.内因和外因 D.动力和源泉 7.原因和结果是揭示

    A.事物联系和发展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B.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的一对范畴 C.事物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D.事物之间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8.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社会形态是指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用三种划分法划分出来的社会形态是 A.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信息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A.唯物史观 B.阶级斗争理论 C.辩证法理论 D.社会主义学说 12.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 A.“三大法宝”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党指挥枪”理论 D.“三三制”政权理论

    1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明确提出把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首位的人是 A.李大钊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14.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理论是 A.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 D.系统地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体系 15属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内容是

    A.“两个务必”思想 B.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乡村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D.争取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

    16.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区间是

    A.1919年5月到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至1966年12月 D.1953年1月到1957年12月

    17.中国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概括为

    A.开展武装斗争 B.进行土地革命

    C.两没收一保护 D.-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8.在社会主义改造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途的政策是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四马分肥” D.利用限制改造

    19.毛泽东认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时期国家

    A.政治生活主题 B.经济生活主题 C.文化建设主题 D.外交政策原则

    2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把()写入宪法,成为中国的国家指导思想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2.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道路问题 B.发展战略问题 C.发展模式问题 D.发展目的问题

    23.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既基本适应又不完全适应 B.完全适应

    C.部分适应,部分不适应 D.基本不适应

    24.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低级社会主义和高级社会主义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25.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私营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6.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A.“一个发展生产力,一个按劳分配” B.“一个按劳分配,一个共同富裕”

    C.“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按劳分配” D.“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27.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

    A.最显著特点 B.最显著的成就 C.最突出的标志 D.最关键的抉择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法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D.行使民族自治权利

    3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

    A.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B.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31.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主线是

    A.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B.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C.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32.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A.对外开放 B.人才 C.技术 D.体制创新

    3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34.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D.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C.人民群众和领袖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6.2024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新中国的()五年发展规划

    A.第九个 B.第十个 C.第十一个 D.第十二个

    37.2024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亚运会,是中国代表队连续()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

    A.5届 B.六届 C.七届 D.八届

    38.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增产,是战胜自然灾害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其中连续4年稳定在

    A.5亿斤以上 B.5万亿斤以上 C.l亿斤以上 D.l万亿斤以上

    39.2024年底,加入“金砖国家”的新成员国是

    A.巴西 B.阿根廷 C.印度 D.南非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24-2024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4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A.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B.创新型教育体系

    C.统筹兼顾教育战略 D.学习型社会 仿真模拟试题

    (一)参考答案

    1A 28 3A 48 5C 6D 7A 88 9C 10D 11A128 13C 14D 15A 168 17C 18D 19A 20B 21C22D 23A 248 25C 26D 27A 288 29C 30D 31A328 33C 34D 35D 36D 37D 38D 39D 40D

    仿真模拟试题

    (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A3C 4C 5C 6C 7C 8D 9D 11A 12C 13D 148 15A 16A 17A 21D 228 23A 248 258 268 27D 31A 32D 338 34A 35C 368 37D

    10D

    18A 19A 288 29C 38D 39A 20C 30C 40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般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2.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4.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一 5.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特殊矛盾 6.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8.相对真理是指()A.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

    B.相对谬误

    C.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误的成分

    D.正确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精确和完善 9.经济基础是指()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全部自然界 B.人口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11.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不属于上层建筑 B.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C.属于特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上层建筑中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1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13.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A.《新民主主义论》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5.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文化工作的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7.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18.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2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工农民主专政

    2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2.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3.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问题开始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24.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25.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2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B.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D.建立经济特区 2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手段、稳定是条件、发展是目的 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 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

    30.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3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以()A.经济效益为中心 B.发展速度为中心

    C.扩大规模为中心 D.有计划按比例为中心 32.假象是()A.不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直接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3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A.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B.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产生、发展、灭亡的一对范畴 C.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D.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3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突破“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的变化 35.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段是在()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B.党的创立到土地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前期 D.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3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37.被视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是()A.孙中山 B.魏源 C.龚自珍 D.林则徐

    38.人的本质属性在于()A.心理特性 B.阶级本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39.我国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宪法和法律

    第四篇:七年级政治让我们选择坚强教案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第一节

    让我们选择坚强

    教师:年级:学校:和布克赛尔县第三中学教案

    阿依曼·海如拉

    七年级双语班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第一节

    让我们选择坚强

    教案

    阿依曼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能力目标:

    1、2、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理解坚强意志的表现及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面对困难挫折、自觉抵制诱惑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坚定学生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

    [教学重点] 坚强意志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意志品质的表现 [教学方法] 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手段:

    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提示下课堂上积极探究讨论问题,用例归法、讨论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思路及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以舞蹈“千手观音”、洪战辉,和桑兰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坚强的思考。学生活动:

    就“千手观音”和桑兰的背景故事表达所思所想。设计意图及依据: 教学内容就依据既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以我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舞蹈“千手观音”这一话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直接从情感上感受问题情景,自然进入问题情景。

    一、坚强意志的表现 教师活动:

    由学生所发现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探究“你眼中的坚强是什么?” 请学生阅读教材73─74页的故事 回答两个问题:“①、说出四个小故事分别体现了坚强意志品质的哪一方面?②、你能说出类似事例吗?”并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

    学生活动:

    观看幻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1、分组阅读教材上的小故事

    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归纳举出类似事例。

    2、通过学与用这个活动来巩固坚强意志的表现。设计意图及依据: 教师始终按照“认知、理解、运用”这一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加深认识,突破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考虑到本内容老师如果过多讲解有说教之嫌,易显得空洞。因此以学生总结归纳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教师活动:

    1、以“一个人的成功是靠什么?高智商?良好的客观环境?还是?”切题,请学生就成功要素这以话题展开讨论讨论。

    2、根据初步结论进一步引申话题对越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以及居里夫人①、个性:

    巴尔扎克的特点是?(1组)托尔斯泰的特点是?(2组)居里夫人的特点是?(3组)②、共性: 他们都具有什么品质?

    这种品质决定了他们最终都怎么样了?结论是什么?(4组)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引出结论。

    3、实践坚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点滴小事来实践坚强、端正态度,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

    学生活动:

    1、展开讨论两个话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做好准备并发言。

    2、从生活中自我检讨、或者自我肯定实践坚强。3.参与“想一想”这个活动。设计意图及依据:

    1、通过既大同又小异的三则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认识。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2、回归学生生活,学以致用。

    三、坚强意志的作用: 教师活动:

    扼住命运的咽喉活动。

    1.在老师的引导下简单的讲述国内外名人的坚强的故事。如:贝多芬、罗斯福、张海迪、谢坤山、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故事说明坚强的作用。2.与大家共勉。

    学生活动: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实践活动”。设计意图及依据: 1.懂得那些名人的成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意志品质来完成的。2.通过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来学会坚强。总结本课与课后作业:

    1.教师通过名人名言来总结本课,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言。2.布置作业。

    第五篇:2024年中考政治选择预测题

    2024年中考政治选择预测题

    2024-03-11

    2024年中考政治选择预测题

    1.“网络反腐”表明()

    A、网络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利用网络夸大不法分子的违法事实,有助于惩治腐败

    C.我们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利D.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媒体监督

    2.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到()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一切法律的总和B.宪法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2024年3月上旬,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全国人民的重托,聚首北京,共商国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根本政治制度C.基本经济制度D.民族区域制度

    4.“微博一转,关注数万”。近年来,微博反腐可谓风生水起。随着越来越多官员微博“触礁”,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升级成了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微博反腐()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表明人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大事

    C.表明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有利于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5.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互帮助。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D.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

    6.从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九二共识”至今,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两岸交流“破冰”前行,两岸和平发展从构想转变成现实。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

    A.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要方法D.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7.邓小平同志说:“牢牢把握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下列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②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④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4年中考政治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2024-11-07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024年中考政治选择题练习(含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抗震救灾中流传着这样一条短信:“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就会成为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个人献出的一点点爱心微不足道

    B.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C.只有人人主动承担责任,才能共创美好幸福的生活

    D.“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敬业奉献模范”„„从2024年首次评出的53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我们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只有人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②要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④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2024年元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着我国南方地区,中国人民以气吞山河的气概,不屈不挠的精神,血战到底的勇气,一举夺得抗击冰雪灾害的彻底胜利。这告诉我们中学生()

    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④D.①②③

    4.“沙是散的,堆积起来就是无限的沙漠;水是散的,积聚起来就是辽阔的海洋;风是散的,汇集起来就是威力无穷的风暴。”由此可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

    ①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②个人与集体互不相干③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

    在④个体只有依存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把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理解编成了几句顺口溜,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初级阶段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下②初级阶段有发展,日新月异成就显 ③初级阶段很简单,就是经济发展慢④人口素质不算高,科技水平需赶超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80多项基建工程为西藏经济腾飞奠基,特殊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西藏发展;援藏汉族干部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这表明()

    A.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B.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7.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一心一意搞建设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文化交流D.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8.“节约能源造福后代子孙;减少排放建设良好环境。”这副对联说明节能减排()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③有利于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24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图案设计:福娃欢欢、舞动的北京、祥云火炬共同体现了()

    ①中国文化特色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③当前时代特征④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4年中考政治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1970-01-01

    10.作为中华文化基本载体的汉字,为书写、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经常会出现手写时“提笔忘字”的现象。据网上调查显示:“好多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稍微想一下就能记起来”、“基本上没有忘”分别占45.2%、41.2%、13.6%。这一调查结果表明()

    A.科技和教育的创新使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越来越低

    B.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C.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最主要内容

    D.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然会阻碍传统文化的发展

    11.2024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A.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我国的根本制度 12.2024年6月1日起,由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办法》(即“限塑令”)正式实施。这一法规的实施,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中()要求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3.物权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物权法根据宪法来制定表明

    ()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B.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C.普通法律与宪法是“子法”和“母法”的关系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14.初三学生李某的妈妈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季季有奖金,年终还有一些出勤奖和贡献奖。爸爸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智能玩具厂,因经营管理有方,年收入比妈妈还要高,家庭生活过得很殷实。小李同学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情况表明()

    A.公有制仍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B.按劳分配已不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C.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我国坚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

    15.某市在交通要道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的内容()

    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体现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的交往原则④可以避免一切交通事故的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是我国()的结果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②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自主创新④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B.①②③④

    ④D.②③

    答案:

    5、ACDDB 6-

    10、CBDAB 11-

    16、CACDAB

    ①③C.



    推荐阅读:
    政治选择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在乡(镇)人大工作联席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汶川地震救灾款物情况公布[范文模版]
    老板们,为什么顶尖人才总是离你而去?(5篇)
    上一篇:英美陪审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