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口号 英文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寂静之音 时间:2024-07-03 06:54:0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王彩霞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

    摘 要: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自主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的研究是我园(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课题研究当中的一个分支,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同时又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方式,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就教师如何对区域活动有效指导来进行阐述。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主要包括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主题的确定、制订区域活动规则等,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后,才能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1.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投放的材料来体现。在投放材料时,除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丰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探索性,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订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

    (2)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地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3)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的游戏需要是不同的,教师

    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如,幼儿对烧烤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教师就与幼儿设置了烧烤吧,一起制作烧烤食品,并投放了服饰、收银台等,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更好地创造了条件。

    2.确定区域活动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最有效的措施。

    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表现,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确定游戏的主题及幼儿玩什么,是幼儿自己商量的,有时也是和教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玩法的活动材料,并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3.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

    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如,在活动前的明确规定,用小脚印控制幼儿进入娃娃家的人数等。

    二、区域活动中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地思考学习,还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会成功和愉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注重观察、确定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创设

    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幼儿的学习。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一头扎进某一个区域同幼儿游戏而忽略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把握时机,适时适度介入指导

    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地随意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学习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幼儿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幼儿的思维、影响幼儿的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三、区域活动开展后的指导

    活动后的指导就是游戏后的评价,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要求。教师多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能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区

    域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指导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要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方法。通过调整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第二篇: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一幼中二班 袁芳

    摘 要:区域自主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关键词:区域活动 有效指导

    一、本班区域情况:

    本学期,我们班(区域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哪些删减和扩充)共有创设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建构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语言区、表演区,其中数学区和语言区为我班重点区域。由于教室的局限性会使个别区域活动受到一些阻碍,但我们尽可能的根据现有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区域环境,及时投放、更新区角材料。本学期我们将不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整改问题,并将重点放在幼儿区域活动时的进行指导上。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是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分别对各区的材料是如何投放的作一个说明,对重点区域重点介绍

    三、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丰富,并要有层次性,使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比较受局限性。我们发现,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棒、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未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提高主动性。

    (四)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不够 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只有观察的到位,了解每一位幼儿性格特点、操作水平等,才能更好的进行指导。

    (五)加强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则,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

    我们设臵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四、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活动中,我们不能把角色停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等等问题上,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下面我有几点建议:

    (一)善于观察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盲目地介入活动中去,而是作为一名观察者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去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我们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孩子们水平,是否是孩子们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是否还有孩子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再次观察区角设臵布局是否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掌握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材料,因势利导地进行介入指导。

    (二)适时介入

    当幼儿反复操作没有进展时,比如在科学或数学操作活动中(或是角色游戏中),在面对幼儿的重复性行为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要仔细观察,当幼儿有“球”(问题)抛向自己,或是幼儿一直无法前行时,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出现认知偏差时,在教学或是游戏中,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实际上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再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步骤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当幼儿之间冲突出现时,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有些教师会担心幼儿不能很好解决而马上介入,进行阻止和规劝,这就使幼儿丧失了一次自己解决冲突、体验情绪、达成理解的机会,甚至会造成幼儿社会化过程中某些方面的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急于判断,留给幼儿更多的真实的交际空间,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支持,使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当幼儿不遵守某些规则时,幼儿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的状况时有发生,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幼儿正处于一个对世界认识和探索的阶段,对许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同时自我约束能力又十分有限。面对幼儿出现的一些行为,许多教师会依据心中早有的好坏标准去判断,予以制止或批评。

    (三)巧妙引导

    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巧妙介入,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的位臵、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四)及时评价 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不足,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小,X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可在每一段最后提供实际的案例。

    第三篇: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纬十附属幼儿园

    魏萌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甄别、筛选、提炼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势在必行。因为活动的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所以说要善于根据教育意图制定教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近年来,我园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投放幼儿喜欢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但教师如何能根据材料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我们几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二、区域活动的目的

    (一)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2、因为区域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缓解了教师上课时因幼儿人数过多而不能全部照顾的局面,既方便了教师的个别指导,又能使上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延伸和解决;

    3、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精神状态下自主的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三、案例描述

    周三下午,无疑是大班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区尽情玩,甚至还像个小大人似的指挥别人。当我们循着叽叽喳喳的嬉笑声走进大一班的活动室时,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三位教师正在和幼儿有序而又忙碌的准备区域活动的材料。一边是科学区: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着充气玩具;一边是操作区的材料:服装设计;一边是运动区的材料:有毽子、沙包、跳绳。当老师拿出科学探索区的充气福娃时,孩子们大叫起来,看,是福娃,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高兴的鼓起了掌。哇,还有毽子、跳绳、沙包,惊喜的叫声一声高过一声。瞧!那边还有环保衣服!随着明明清脆的叫声,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活动就这样在老师精心的准备和小朋友惊奇的发现中开始了….四、指导策略

    (一)明确区域活动的目的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到底该为幼儿准备什么材料?这是每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最爱问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停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变化、技能的掌握程度。本次活动中就是依据开放教育模式中,幼儿的主动学习被看作是发展过程的核心,幼儿学习的效果与其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直接程度有关。当老师呈现出所有的材料时,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极致,兴趣高涨,他们的创造力可想而知。反之,如果老师只是随心所欲的准备一些材料,幼儿在极为勉强或不情愿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何谈积极、发展、创造?

    (二)明确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的区域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结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加一个区域,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实践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的种类。这既要求教师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本案例中老师仅为幼儿设置了三个常见的区:操作区、运动区、科学区,但投放的材料却是新颖的,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再加上幼儿与老师共同准备了材料,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幼儿知道这些材料是什么?能做什么?在这样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是没有机会敷衍塞责的,也就听不到大声说话的声音,看不到无所事事的这边转转,那边瞧瞧的现象。老师的辛苦得到了认可,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1)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

    目标是为材料服务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因此,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的活动目标尽可能与其他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主题背景下的活动目的很明确,这三个区有很大的联系性。不管是服装设计区也好,还是运动区也罢,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的平台。所以在指导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活动后的反思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通过积累“非正式学习”中的经验、感受实现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提高等。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可以说有些知识不是靠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亲自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幼儿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上进行学习,把环境中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得到课堂时得不到的东西。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

    角色区:巩固加深生活印象,使有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系统化。

    学习人际交往规则。学习社会角色行为。学习理解他人的情感。增进同伴关系,发展合群性。学习自我控制。

    发展语言增进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共秩序。发展社会认知能力。学习想象、表征能力。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

    建构区:认识基本形状,学习分类、排序等。形成大小、多少、长短、宽窄等概念、感知比例关系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培养专注力。学习协商沟通等人际交往技能,学习与人合作、分享。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收放玩具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表征能力。

    美工区:使幼儿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并掌握绘画、泥工、剪贴、小制作等技能。对自然、艺术广泛接触,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陶冶美的性情和品格。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和协调能力。

    操作区:认识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为自己和他人的服务意识,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感受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益智区:认识各种棋类,掌握他们的玩法;学习数概念,几何形体概念,理解长度、形状、空间方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学习分类。培养幼儿竞争意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谦让等良好品格。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科学区:在观察、操作和科学小实验中,了解简单的物理化学等现象及简单的科学常识。激发幼儿的操作与探索的兴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忍耐力。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

    语言区: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闻消息,且乐于表达。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爱护图书、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启迪幼儿的智慧;学会看书的方法。

    表演区:掌握一些歌舞剧、木偶剧、童话剧等良好的表演技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了解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知道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培养幼儿的创造表演能力。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一、美工区

    1、折纸: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粘贴:废纸、色纸、香糊、湿巾等

    4、装饰画:提供钩线笔、油画棒、图画纸等

    5、吹画:提供广告颜料、墨水、图画纸等。

    ★训练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初步学习用正方形的折叠方法。

    ★初步学习吹画的技能,能选用颜色来进行装饰。

    ★引导幼儿运用搓、团、压、印的塑造技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二、科学区:

    1、好玩的磁铁:磁铁、各种含铁的和不含铁的物品等

    2、好玩的水:水枪、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

    3、颜色变幻:主色颜料水、玻璃瓶、棉签等

    4、溶解现象:盐、沙子、果冻、食用油、洗发水等

    5、虹吸现象:玻璃杯、塑料卡纸等。

    ★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感知探索磁铁的特性。

    ★能运用多种工具了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水的快乐。

    ★激发幼儿对色感的兴趣,尝试用主色调配变成另一种颜色。

    ★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益智区:

    1、图形分类:分类盒、不同形状的图形等

    2、数字分类:数字分类盒、写有数字的汽车若干

    3、图形排序:排序卡、图形粘贴纸等

    4、图形拼图:七巧板等。

    ★学习不受大小和颜色干扰,要求幼儿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培养幼儿学习根据数字投放相对应物体的数量。

    ★学习有规律的图形排序。

    四、语言区:

    1、看图讲述:提供语言图书等

    2、故事拼图:提供拼图等

    3、表演讲述:提供指偶表演台、小指偶等

    4、双语认读: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养幼儿喜欢看图书,初步学习按顺序翻阅图书并能边看边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教育幼儿爱护图书。

    ★初步学习用小指偶来进行表演,并能讲出简单的故事内容。

    ★激发幼儿对文字、英语的兴趣。

    五、建构区:

    提供自制的大型纸箱积木、小型积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辅助材料。

    ★在模拟结构中学习各种基本的建构技能和建构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根据意感或命题进行有目的建构活动。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幼儿懂得爱护玩具和与同伴友好的行为习惯。

    六、音乐区:

    提供:录音机、音乐磁带、各种打击乐器、节奏卡、头饰、纸制服饰等;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学习用不同打击乐器演奏2/4拍的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

    ★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家乡的美好情感。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中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

    在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

    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实录: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带上各自的进区牌,在区角旁用彩色笔做一个记号后,陆续进区活动了„„

    区域名称 活动内容与投放材料 活动情况 教师行为

    美工区 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的有关材料 教师:今天,陈滢带来了一个她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陈滢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我在家里折的小鱼!“那你教我们好不好呢?”傅一凡小朋友问,陈滢“好呀,你们每个人要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小朋友们开始学习折小鱼了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让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语言区 活动内容:讲述录音投放材料:录音机 欧阳正林小朋友正在私密区里对着录音机自编故事。不介入,用听磁带的方法了解幼儿讲述情况

    动手区 活动内容:使用筷子提供材料:练习区——筷子、各种小动物的模型、各种食物模型;比赛区——筷子玻璃珠、篮子、计时钟、统计表、规则标志等 比赛区中,幼儿正进行夹珠子比赛。其中“裁判”正认真数着秒针移动的圈数,控制比赛时间„„突然,黄澜小朋友拿着小动物食物的盘子跑过来说:“我们用它来比赛吧!”小朋友们着急地说:“不行,这里有标记,比赛只能用珠子!”黄澜小朋友站在一旁生气„„ 教师立刻明白黄澜小朋友一定还不会夹珠子,便把她带到练习区,鼓励她和小朋友们比赛给小动物喂食物 用标志进行隐形指导;发现幼儿的困难,及时介入

    科学区 活动内容——观察“小蝌蚪”投放材料:装有小蝌蚪的盆子 钟晓华小朋友来到自然角大叫起来:“快来看,小蝌蚪长出前腿了。”几个小朋友围了过去,你拥我挤地寻找长出前腿的小蝌蚪。教师问:“怎样才能让大家看清楚、数清楚长前腿的小蝌蚪呢?” “在它们的身上挂个牌子”,“不好、这样小蝌蚪很辛苦,给小蝌蚪涂上颜色”,“那不是一下子就掉颜色了吗?”,教师:“那怎么办呢?”连扶涛小声地说:“可不可以把它们分开放?”教师接着问:“怎么分开呢?”“把长前腿的小蝌蚪放到另外一个盆子里养。” 连扶涛小心地回答。教师:“小朋友们,这个方法怎么样?”幼儿们都点头说好。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舀蝌蚪的工具和盆子„„ 直接介入,以问题促进幼儿不断探究

    自由区 活动内容:棋类游戏投放材料:幼儿自带各种棋类玩具 幼儿自由结伴,带着草席到自己喜欢的角落玩起了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这时,有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教师注意倾听他们的话语,认为他们还无法形成对游戏规则的共识,便走了过去 幼儿发生纠纷时介入

    整个实录展现的是孩子们在一次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较好把握,为幼儿完成学习过程提供了条件。

    二、研究结果——灵活调控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材料、开放性的教师指导配合多样的记录,将大大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以环境材料为媒体,将

    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

    1、层次性策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

    动手区——“使用筷子”的创设,从情感体验入手,根据幼儿原有水平的差异,在材料中予以区分:对初学使用过筷子的幼儿,我们创设了练习区——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尝试夹方形或有棱角的“食物”,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帮助小动物喂食的乐趣;对已有使用过筷子经验的幼儿,我们创设了比赛区——夹珠子比赛,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每人十粒珠子、两个小碗、一双筷子,墙上还有他们夹珠子的数量记录表、名次统计表。以这种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战性,幼儿在比赛中,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2、阶段性策略,满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实录中的语言区:讲述录音,是为欧阳正林小朋友专门创设的。活动目标是帮助相对胆大的欧阳正林首先在同伴面前讲故事。而到了后来,当小朋友们逐渐对操作录音机产生了兴趣时,我们把“讲述录音”发展成“新闻播报”活动,并根据 “能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这一近期目标,提升了录音机的功能,让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以新闻的形式记录在录音机里并定时播放„„不同的阶段运用的不同策略,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

    3、多样性策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动手区——夹珠子比赛中,幼儿不仅活动了肌肉,而且在比赛的点数、记录、比较多少、统计名次中,感知了10以内数量的关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感受到,将目标、材料、形式进行的有效结合能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动手区的

    活动:我们引导让幼儿将积木分类摆放,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习惯。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不断地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1)整齐但不便于取放(2)三角形的积木不好整理(3)怎样让大家都遵守一种摆放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与同伴合作、感知了图形间量的不同及组合变化、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教师开放式指导,满足幼儿不断尝试、探索的需要

    1、观察先行,教师的介入要适时

    适时指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例:美工区中陈滢小朋友的作品展示;(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例:动手区中黄澜小朋友的提议被小朋友们否定时;(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例如:自由区中棋类游戏时幼儿的争执,面对新玩具无所适从时等,教师都应该找准时机予以介入。

    2、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观察区——小蝌蚪,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问题对幼儿学习的推进:当一位小朋友发现小蝌蚪长出前腿时,教师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但教师没有直接让幼儿数长出前腿的蝌蚪数量,而是问:“怎样才能让大家看清楚、数清楚长前腿的小蝌蚪呢?”让 幼儿在讨论中寻找合适的分类方法——寻找舀蝌蚪的工具和盆子,也渗透进了环保意识。

    3、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在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先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与此同时,还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相互协调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作为教师,若能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而不是居高临下,那么实录中美工区——我来教你来学、自由区——棋类游戏中那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好情景将自然呈现。我们也看到,由于自由区追踪了幼儿的兴趣,体现了中班幼儿开始与同伴合作学习的特点,成为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一个区角活动。

    (三)多种形式的记录,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1、记录的作用。

    (1)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它可以促进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等奠定基础。(2)记录成为隐性的教师,我们看到实录中教师不介入语言区,但通过播放录音机中的磁带,就可以了解到欧阳正林小朋友的讲述情况。(3)记录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夹珠子比赛中的记录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2、记录的多样性。

    (1)记录的内容包括过程记录、猜测记录(2)记录的形式包括个人记录、小组记录、集体记录。(3)记录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笔录、三用机录录等。



    推荐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课后辅导小结
    教育局开展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小结
    卫生保健工作总结2024
    县水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精)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