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主持词 租房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农广校体系建设征文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暖阳如梦 时间:2024-08-14 00:49:2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农广校体系建设征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几点思考

    ——以安徽省和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例

    朱祖荣

    【内容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为了解和掌握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我们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各地开展调研,对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及分布、年龄文化结构、培养程度、政策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从调查情况看,“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近年来,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安徽省和县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培养工程,评选农民专家,认定家庭农场主,发展合作组织等,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具备创业技能的乡土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队伍建设现状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截至2024年底,和县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5655人,其中:种植能手3517人,占22.5%;养殖能手971人,占

    6.2%;捕捞能手899人,占5.74%;加工能手360人,占2.3%;乡村企业经营人才2024人,占13.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106人,占0.68%;农村经纪人343人,占2.19%;各类能工巧匠553人,占3.53%;科技带头人690人,占4.4%;农业各类服务人才2024人,占12.9%。

    从人才结构方面看,以生产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为主,而技能服务型人才、科技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所占比重较小;

    从人才年龄分布看,农村实用人才趋于老龄化,40岁以上占据人才总数的35.6%;

    从人才培养情况看,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93.2%的人才只接受过高中及以下教育,接受专业学校培训的只有429人,仅占2.74%。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抓培训,努力提升实用人才整体素质

    和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积极协调组织、人事、科技、教育、农业等多家单位,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县农广校、农函大、技校及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网点等教育资源,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职业教育培训。近年来,该县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实施“三沿”发展战略,沿路现代农业园区化、产业化特色明显。鉴于此,该县着力开展“四类人才”培训:一是家庭庭园经济型实用人才,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培育“菜篮子工程基地”、“粮油棉高产创建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民,年培训规模15000人次;二是种养专业型实用人才,着力以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种植能手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县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人才达7000多人;三是加工营销型实用人才,重点培育农民经纪人、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全县此类人才已达5000多人,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四是农村经营管理型人才,重点培育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农企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年培训规模50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农民寻找到了科技致富之路,而且带动农民科技致富观念转变。

    (二)抓管理,努力提升实用人才服务水平

    初步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统计系统,加强了对农村实用人才应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帮带效果等考核,及时了解和掌握业绩较突出的实用人才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便于跟进帮扶、指导和服务。并实行优胜劣汰,动态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通过聘请大专院校及科研部门专家教授开办科技讲座,组织“土专家”传技带徒,选送 “土专家”到农业院校学习深造,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大力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层次

    水平。充分利用1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近万会员、社员等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使众多实用人才集聚到协会和合作社组织中来,实现了对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

    (三)抓环境,努力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

    近年来,和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和县农村实用人才十年规划(2024-202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近、中、远期工作目标,在经济、政治、待遇和环境等方面规定了扶持优惠政策,特别是为农村第一线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申报职称给予政策倾斜。2024年首次评选表彰15名县级“农民专家”,授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优先安排学习培训。近年来,全县有200多名实用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300多名农村优秀年青人才加入党组织,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担任村正职等。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充足。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不到4%,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屈指可数,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和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初步统计的数据看,人才大多集中在种植、养殖、企业经营及农机、植保等服务领域,达到8590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4.9%,而加工、捕捞、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及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少,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从性别结构看,女性仅3161人,占20.2%,不及男性。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仅有2379人,占15.2%,40岁以上占35.6%,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74%,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达到93.2%,其中56.9%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

    (三)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虽然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面广、载体多、培训人次数多,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头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培训资源形成浪费。二是集中培训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和行业领域,工学矛盾比较难处

    理。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由于农村实用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课程设臵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

    (四)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2024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落户和县,集中区建设挤兑了农业生存空间,绝大多数有专长的农村人才特别是蔬菜种植人才流失严重,不得不离开本土到周边的南京、合肥、扬州等地搞蔬菜种植。二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青壮年劳动力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纷纷离乡到城市谋求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五)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村实用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统筹性、针对性、前瞻性较差。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在培训、人员、经费保障方面明显不足,管理思路、办法方式滞后,农村实用人才管理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况,服务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三是政策扶持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成长激励机制。

    四、建设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肩负起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任务,是整个农广校系统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主动作为,突出一个“为”字。2024年7月,农业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24]7号)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这个定位高瞻远瞩,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只有主动作为,农广校的“主体地位”才能突显。

    (二)保持特色,突出一个“实”字。农业部7号文件明确对农广校体系建设作出了“三个不变”的阐述,为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始终坚持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员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广校的培训教育主体,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退耕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冬春大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项目与“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结合起来,“空中”与“田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延伸培训教育形式,讲究实效,注重质量,达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发挥得了作用的目的。

    (三)强化队伍,突出一个“合”字。马鞍山市是个地级市,1所市级校、6所县级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看,教师不到15人创建一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协调县农委、县科协、县科技局、县人社局等单位联合办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县农广校、农函大、技校及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网点等教育资源,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二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充分依靠现有师资力量,建设好适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要从农业院校、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选拔一批优秀专家,为开展农民培训提供师资力量。三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好各类培训。要深入开展培训调研,摸清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四是丰富培训形式。除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外,要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塘头),还可组织优秀人才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也可开展“送教下乡”、“农业科技入户”等活动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还可选送优秀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

    (四)完善机制,突出一个“扶”字。一是政策机制。要在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评价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标准及评选办法,建立健全以生产实绩、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优秀的农村

    实用人才可以进行重点培养,吸收入党,使他们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激励机制,把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逐步把实用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荣誉激励,加大奖励和表彰力度,继续开展“农民专家”评选等活动,推进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四是保障机制。积极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问题,彻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五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分类登记,实行动态管理。要抓紧制定出台县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列入对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建立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认真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工作措施。

    (五)增强活力,突出一个“引”字。加大力度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实施农业技术人才“引智工程”。一是积极争取主渠道引进人才,主动到中等高等院校联系争取引进急需专业人才。二是突破区域界限,广泛招纳贤才。三是对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来往自由,不转工作关系,允许各单位用高薪聘请具有特许技能的人才,签订短期聘用合同的办法,以解决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四是妥善解决好引进人才家属、子女等问题,免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朱祖荣,男,1963年7月出生,现任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县分校校长。

    通讯地址:安徽省和县历阳镇南门大街245号县农委大院内。联系电话:0555-5327187,***。

    邮政编码:238200。

    邮箱:986906983@qq.com。

    第二篇:农广校体系建设

    关于如何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0日 来源:山东省农广校 访问次数:72

    农广校的体系建设工作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农广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优势和作用,逐步建立和健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省级农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市级农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以县(市、区)农村科教教育培训中心为基础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一种从中央到省、市、县、乡五级联动、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有效地整合农业教育资源,达到科学规划、组织和协调各项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和工作的状态。

    一、农广校体系建设的灵魂和内涵

    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凝聚力,就是农广校体系建设的灵魂和内涵。体系凝聚力的提高首先要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作风。面对目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所遇到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任务,农广校体系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充满各种新的挑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农广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特殊的时期,提出新时期农广精神的核心,即: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这为农广校体系各级办学人员注入了强心针、凝聚剂,如果真正在思想上和认识上能够做到,那么在工作中就会体现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开拓创新,提升能力、不断超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通过对各项任务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农广校体系招之能干、干之能胜、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力量;第二要靠密不可分的情感和关系。针对农广校的现有职能和工作实际,在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其他部门的联系中要善于从“工作中建立感情、靠感情去推动工作”,只有与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基础,上级主管和行政主管部门才会客观的去认知和认同农广校的工作,这样会更有利于加强工作中正常和深入的相处,在农广校前行的路上才会有很多的感情积淀,从而更加方便工作的承担和开展,这也是作为农广校管理者应具备和修炼的基本功;第三要靠实实在在的利益做驱动。首先要找准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积极切入政府中心工作,通过不断的争取和努力,获得任务和工作,目前部分基层农广校存在一种可有可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锅锅不硬、有火火不旺、有米米不多,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无米下锅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具有两面性,也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没有任务、没有压力,越是出不了好做法、好经验,相反会出现一种消极的工作状态和影响,更无法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信任和认可,在与其它从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比较中会处于被动和劣势。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个口号不但要喊出来,而且要做出来,应该在工作的承担和项目的安排上由上至下给予基层农广校多压担子、下任务,勤指导、促质量,在当地农民教育培训这个领域作出成绩、作出特色、多出精品、打造品牌,只有有活干、才会好好干,只有干好了,才会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信任和授予重托。

    二、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原则

    针对现阶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需要,建设农广校体系的根本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的原则

    强化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独立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独立性的工作局面,形成属于农广校体系自身和独立的造血和输血管道,规划、设计和形成符合农广校职能实际,独立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有效解决依附在其他机构和部门,受其牵制的现状,真正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二)自下而上的原则

    要努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由下至上的建设原则,基层农广校是农广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市级农广校是农广校发展的纽带,农广校体系要始终保持一种自上而下的扶持状态和一种由下至上的维护状态,在有关政策支持、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上应从中央校、省校等层面上对基层校首先给予支持和投入,使基层农广校能够获得展示和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

    (三)各地突破的原则

    有效发挥各级农广校的积极性,逐级进行突破。各级农广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认可,努力成为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打造当地的农民教育培训名优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

    三、农广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新形势给农广校体系建设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职能的建设;二是能力的建设;三是文化的建设;四是项目的建设;五是体制机制的建设。

    在职能的建设中,要明确提出农广校的职能定位,即:运用远程教育培训手段,面向农村,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制定农民培训规划、计划,组织指导并实施全省农民培训工作,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农广校的性质应明确是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在能力的建设中,一是要加强条件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层级和特点,规划和确定一系列能够满足农广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项目,形成一种常态性、规范性的投入和建设。有骨无肉或有肉无骨,甚至部分基层校基本是无骨无肉的状态,根本无法保持和稳固农广校体系的健康发展,在体系这个词上是不完整的,存在着有名无实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广校体系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推进,建立健全人员、工作、管理、业务开展、项目管理等规章和制度,形成有序的工作环境;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内提外稳”的原则,真正提高农广校队伍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农广校的办学人员和教师队伍必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服务能力,必须建立一支作风硬朗、勤于思考、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办学队伍。

    在文化的建设中,农广校的文化建设是整个体系工作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有力体现,新时期农广文化的核心,即:品格高尚、行为规范、思想活跃、目标同一,农广文化的提出和发扬是整个农广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项目的建设中,要根据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实际,设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和不同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库,做好项目库的储备和建设,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中,必须注重实效,适应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政策机制;能够激励社会各部门支持和参与的协调机制;能够完善有效保证农广校体系高效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运行机制;能够调动农广校广大办学人员投身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激励机制和能够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断走向法治化管理轨道的保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和加强体制机制的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要。

    四、农广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1、做好职能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这标致着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已经开始,作为农广校系统要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明确职能和定位,确定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动摇。

    2、加强条件建设。条件建设是体系建设中的骨架和基础,要从基层进行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农广校的各项基础条件建设、充实设施设备、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同时要成立和加强乡镇、村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力量,提出量化的标准,有重点的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到三个地方,一是建设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二是建设到农业企业,三是建设到大型的标准化农村社区。突出农广校办学特色,加强基层校“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的配备和补充。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在各地搭建和设臵农民教育培训专门广播和电视频道。

    3、提高队伍素质。要根据教育培训任务的需要,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师的需求量和专业结构,制定出农广校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和长远规划,确定“对内抓提高、对外搞引进”的队伍建设思路,对专职办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知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深造,同时按照办学任务的要求,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教授、高水平教师、农村能工巧匠、农村土专家等充实到农广校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交流和评选优秀校长,再由优秀校长现身说法等形式,促进和加强校长队伍的能力提升。

    4、进行项目储备。职业农民的教育,要重新挖掘“绿色证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针对农民对学历证书不需要的现实情况,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形成适合农民需求、具有农广校教育特色教育形式;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农广校要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普及性培训三大培训工程中寻找突破口,分层次、分领域进行农民培训项目的编制和设计,组织、筹备和实施各地的农民技能大赛。

    5、开展各项活动。要依靠开展和组织各项活动为载体,确定和开展主题年活动,在体系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交流活动,拉动体系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三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成为摆在农广校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中央一号文件对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因此,应把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

    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是1990年,实行与海南省农业干部学校、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三位一体”的形式开展工作。目前在职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人。在省内曾设有市县级分校友会8所(始设在农业局)中专学历教学点47个,其中农学、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点各18个,林学专业教学点11个;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省校教学点心个,琼海、五指山、昌江、保亭等市县级教学点4个,目前正在进行市县级保点建网工作。

    学校拥有省校卫星接收站1个,多媒体教学平台1部,基本满足与中央校同步开展教学培训、举办业务会议的要求。每所市县级分校都拥有录象机及电视机各1台,每个中专后继续教育教学点则配备了VCD机与电视机各1台,初步满足了教学需要。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依靠省财政资金支持,于2024年投资创办了试验示范农场,农场内种植了香蕉、菠萝蜜、珍珠石榴等多种名优特热带水果,长势喜人,部分已进入采摘期。学员有了实质性的实习试验示范场所。海南省农广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成立于1999年,主要负责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开发应用。作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最年轻的集体,在农广校体系和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青年集体是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2024年8月被命名为农业部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他们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人才机制健全,集体凝聚力强

    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围绕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技术含量高,人员流动性强。根据这一工作特点,该处室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人才机制,留住、用好人才。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人,年龄最大 41岁,平均年龄 30.9 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名,本科学历6名,大专学历2人。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下,每位留在这里的技术人才都有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领导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实行责任到人激励保证机制,明确每位成员的岗位责任,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同志,给与相应的奖励。促使处内全体成员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青年集体成员争先创优,不断提高、进步,形成了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同时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把懂技术、善管理的同志选拔到管理岗位,并先后派多人次参加各种初、中、高级等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几位大学毕业生很快成为了业务骨干,分别担当了网站管理、卫星培训主管和项目负责人。

    思想政治过硬,职业操守一流

    该青年集体近几年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狠抓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通过党、团组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督促全体人员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并邀请有关同志给体系建设处的同志介绍农广校事业创建、发展的历程,帮助大家深刻理解艰苦创业、不断进取、改革创新的农广精神,增强对农广校事业的热爱,并定期进行工作思想、经验的交流,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

    在狠抓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放松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处里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要求和纪律。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青年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工作,热爱本职工作,把农广精神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在提高青年团组织的战斗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团队精神培养的同时也尊重年轻人的个性,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领导鼓励年轻同志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并在处内开展了积极向上的电脑游戏比赛、篮球训练等活动,为年轻同志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工作成效显著,发展定位明确

    1999年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成立之初着手制定互联网网站建设方案,克服各种困难进行筹备和建设,“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网站于2024年5月由陈耀邦部长点击正式开通,在2024年国际农业信息研讨会全国优秀农业网站的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教育网站”。2024年制定了统一冠名和规范英文域名、统一整合和分配网络资源的全国农广校互联网网站建设方案,至2024年9月,在全国31个省(市、区)建设了60个卫星远端接收站,配套建设了远端培训教室。利用已建卫星网络,与世界银行学院、FAO等国际组织和部办公厅、科教司、农学会等单位合作培训学员1万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24年初,全体成员利用短短的2个月时间,高效优质完成了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主办的政府网站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方案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该网站于2024年4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由张宝文副部长点击开通,成为指导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沟通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培训单位的阵地和桥梁。

    面对信息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民教育培训新阶段的要求,体系建设处(网络中心)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农业远程教育的巨大意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他们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立足实际,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新思路。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在瞬息万变的网络发展中寻求到适合农广校体系网络发展的契机,为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远程教育手段的建设和发展,加快教育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农广校体系开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争做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领军力量。

    近日,安徽省农广校在合肥召开工作会议。全省85所农广校校长和省农委领导及委科教处负责同志、土肥专家共106人参加了会议。

    在认真总结工作基础上,会议表彰了农广校系统2024年在学历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发行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主要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安庆市农广校等24个先进单位;部署了2024年学历教育,科技入户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省农委许伟副主任、委科教处赵熙玲处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农广校系统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会议启动了全省农广校系统测土配方施肥(补钾工程)项目,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校长培训班。会议还就农广校发展与改革思路组织了研讨。

    许伟副主任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省校新的领导班子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当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新的成长期,发展机遇难得。要求各级农广校在工作中和即将开始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拓宽工作职能,以为争位。一要紧紧围绕农村中心工作,紧抓学历教育不放松,积极做好远程教育、绿证教育工作,继续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认真实施好“阳光工程”,要与劳动力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二要明确工作对象,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和各类用工企业开展教育培训,以适应农村市场主体和农村结构调整的变化。三要不断提高农广校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争取支持和竞争,做好测土配方、科技入户等项目的培训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解放思想,各级农广校可以通过以训招商、以学招商、以校建企、校校联营等方式配置资源,抓好技物结合,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努力创新机制。四要不断加强体系建设,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天长市农广校这个标杆,加强宣传,宏扬“和谐农广人”的奋斗精神,同时还把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好,要加强工作研究,通过项目建设,传播信息,传播技术,增强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实力。委科教处赵熙玲在讲话中总结了2024年全省农广校积极配合农委科教部门在“四个一”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与监管等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赞扬农广校是农委科教部门的有力助手。她阐述了当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农广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快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农民培训项目监管工作,认真完成好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百万中专生”计划等教育培训任务。

    会议要求,各位与会校长要将此次会议精神向主管部门汇报好、贯彻好。在2024年工作中,各级农广校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拓宽职能领域,以典型引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拓宽职能领域,以典型引路,加快发展,积极探索技物结合、校企结合、校校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注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积极参与农民培训项目监管事务,认真完成好各项农民教育培训任务。

    各县区农业局:

    为进一步加强农广校办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现就加强全市农广校乡镇教学班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广校乡镇教学班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乡镇教学班是农广校五级办学的基础,承担着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教学环节落实,指导学员生产实践和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的重要任务。乡镇教学班作为农广校实施科教兴农的前沿阵地,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稳步推进,特别是各级对新型农民培训规模逐步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内容的重大调整,部分县区农广校乡镇教学班的基础设施、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各县区农业局要站在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 增强加强农广校乡镇教学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把加强乡镇教学班建设纳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二、借助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加强农广校乡镇教学班的基础建设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24年,我市有4个县被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5个县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12个县区全部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这些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都要求要健全完善包括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在内的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各类农民培训的承载功能。各县区农业局要积极争取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对已经成立乡镇教学班的,要及时配备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教学班班主任;对尚未成立乡镇教学班的,通过在农技部门内设、联合等不同形式,加强农广校乡镇教学班机构建设。要结合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社区、大村庄、重点村等抓好村级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点建设。市农委将把各县区农业局农广校乡镇教学班建设情况,作为今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要考核内容之一。真正通过完善农广校乡镇教学班、基层教学培训服务点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认真履行职能,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

    1、明确工作职责。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农民教育做为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农业局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做好乡镇教学班班主任的选聘工作,要把农技推广、新型农民培训等各类培训项目实施中责任心强、工作主动,热爱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熟悉农民教育特点和农技推广工作的优秀农技指导员、农民辅导员、项目技术指导员等,选聘为农广校兼职乡镇教学班班主任。各县区农业局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规定,明确乡镇教学班工作职责,制定班主任管理办法。班主任要自觉接受县区农广校的业务指导,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农广校培训学员宣传组织发动、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班日常管理,确保完成承担的各类农民教育培训任务。

    2、强化工作考核。各县区农业局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对考核成绩优异的乡镇教学班班主任,要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乡镇优秀农技人员评比,优先安排承担农业推广项目。市、县农业部们要加强农广校乡镇教学班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典型经验宣传,对作出优异2024年,地区农广校在农业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发展目标,结合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历教育和农牧民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我校根据自治区校工作要点及地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注重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国办32号文件精神,以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根本,认真组织干部参加各类政治学习活动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听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在今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单位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的局面;同时,单位还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各类理论知识及业务考试,今年七月,在单位积极鼓励下,全体干部参加了地委组织部组织的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考试,通过考试进一步检验了学习成效,有效的促进了干部学习积极性,单位上下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热情高涨。

    (二)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多形式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2024年农广校系统继续依托地区实施的“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培训工程”、“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等载体,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及就业技能,通过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了农牧民掌握科技知识、运用现代技术科学致富的水平,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发展农牧业生产、进行生产管理和农产品经营,实现增收致富。体系内完成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达21236人次;农牧民党员培训1139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致富技能培训等项目培训达3800人次;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培训达6001人次,科技入户及三进村工作已下派教师139人次,入户1563户,咨询人数10462人次,指导天数达102天次;发放明白纸、图书资料5501份(册)。其中地区农广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达3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50份册,开展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301人,发放资料1000份册,科技光盘100盘。

    一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2024年各县(市)校组织专业教师与农口部门的农技人员配合,积极参与 “科技之冬”、科技入户“三进村”等活动,组织并下派农业专业教师开展科技入户“三进村”工作,派专业教师认真作好对示范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工作,征求农户的技术需求,掌握农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造册,收集第一手资料,解决了生产当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培训农牧民21236人次。同时各分校克服无财政投入的困难,根据当地实际,投入38250元资金,选购科技光盘、书籍及编印技术资料等,补充到科技书屋,供农牧民闲暇之余翻阅学习。

    布尔津县校为了增强农牧民培训效果,巩固培训知识,便于农牧民在整个生产周期中随时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自筹资金20000元,聘请专家把关、审核、编印了当地实际的农牧民科技教材2500册,用于充实农民科技书屋和培训时免费发放。

    阿勒泰市农广校积极承担全市小麦种植技术培训的工作任务。组织本校专业教师,并聘请地区农业专家为各乡镇的十几个村讲授了小麦科学种植技术、实用技术,并发放资料。共培训700人。

    吉木乃县农广校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的示范表率作用,根据《吉木乃县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成了以农广校校长为主编、农广校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吉木乃县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教育读本》编纂委员会,在县直各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经费13000元,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制完成了10万余字的《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教育读本》。该读本分汉、哈两种语言版本,印量总计1000余册,内容涵盖部分党的农村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等,全面细致,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出了吉木乃特色,为使全县农牧民党员率先成为“知法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和培训资料。

    哈巴河县校结合地区校年初下达的工作指标,在以往对示范户科技扶持的基础上,增设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示范村(博旦拜村)1个、巩固扩建“三进村”示范户10户。通过重点对示范村、示范户开展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使示范村村民及示范户自发地成为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员,起到了以点带面、以点带线的辐射效果,不仅发挥了农广校的科技教育作用,同时为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添砖加瓦的效果。

    青河县校为了进一步抓好加勒特塔斯村音像资料库、农民科技书屋建设的建设工作、配发价值1000余元的科技资料。针对哈语种植养殖实用技术资料短缺的问题,根据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及时为该村刻录了哈语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光碟,帮助农牧民解决了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派骨干教师对该村建设蔬菜大棚进行技术指导,确定4户哈萨克族农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目前蔬菜大棚正在建设中。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全县五乡两镇农牧民进行了灾后重建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8场次,培训农牧民达890余人次。

    二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2024年的工作计划安排及地区农业局的有关文件,在抓好各县(市)校学历教育及其他培训工作的同时,地区校又积极与多部门联合,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中旬,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针对旱情较为严重的情况,地区校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到该乡举办了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在全乡推广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培训采取了多媒体授课,专家现场解答等形式,共有78人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参加培训,发放节水灌溉资料300 余份,通过培训对膜下滴灌技术有了更深了解,增强了节水种植意识,为今后推广节水灌溉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各县市农广校组织专业培训力量,与相关单位部门合作、与地区内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专业有烹饪、计算机、电焊、汽车驾驶、农机修理、美发、阿魏菇栽培、针织刺绣、装卸工、宾馆服务员、缝纫技术及村干部学历班学员农艺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已培训5754人。富蕴县校开展电焊工培训人数585人,电工培训44人,中式烹调231人,计算机操作218人,客房餐厅服务19人,汽车驾驶41人,美发18人。

    三是积极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工作。2024年农广校系统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600人,有阿勒泰地区农广校、阿勒泰市农广校、富蕴县农广校、哈巴河县农广校、青河农广校、布尔津农广校分别承担培训任务,占地区总任务的53.3%,农广校已成为地区“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主力军。一年来,能严格按照阳光工程培训规程开展培训工作,完成了1601人,完成计划的100%。地区农广校2024承担的300人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并且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培训,培训专业为装卸工、餐饮服务等,共培训301人,完成计划的100%。布尔津校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开展餐饮旅游服务类专业培训,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富蕴县农广校结合本地实际在五乡两镇启动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严要求,高标准,按照“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狠抓培训质量,落实文件精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农牧民党员培训工作超额完成。农广校体系根据地委启动的“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工作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将“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大力开展农牧民党员培训,全年完成1139人农牧党员培训,超额完成计划的330%。党员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农牧民党员致富就业能力和党员的 “双培双带”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和基层优秀领导者。

    (三)大力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强学历教育培训力度

    2024年,我校继续落实自治区校“百万中专生计划”,进一步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在各县(市)分校共同努力下,较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的招生、教学任务。全年实现招生人数786人,其中春季招生220人,秋季招生566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招生任务的196%。

    1、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2024年我校认真借鉴07年招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工作重心下沉”的办学思路,加大中专班招生宣传力度,多次召开招生会议研究部署招生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招生宣传,通过落实行之有效的招生措施、激励政策、目标责任制,多种手段并举,组织动员了一大批农村党员、村干部及社会学员参加农广校学历教育,确保了学历教育工作的圆满完成。一是村干部招生工作有新突破。今年村干部招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已圆满完成地委组织部下达的三年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各县市分校又抓住今年“两委”班子换届之际,仍有部分村干部没有取得中专文凭,积极向组织部汇报工作并提交了村级两委班子学历教育培训计划,得到了组织部门的重视和采纳,继续执行前三年的办学政策,村干部招生又出现了新的转机,全年共招村干部332人。二是社会招生稳步开展。面对社会招生生源的逐步缩小的严峻形势,为使我区各行业各领域干部全部具有中专以上文凭,我校积极想办法,不放弃任何机会,继续采取广播、电视、短信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招生宣传不留死角,同时还利用首批社会学员圆满毕业所产生的影响力,积极组织动员,形成了良好的招生宣传氛围,社会招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全年共招学员360人。三是努力拓宽办学层次。在抓好中专学历教育的同时,地区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分校开展联合办学,今年福海县分校与电大联合开办大专班80人,同时还争取到“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任务,共招乡村经济管理大专班43人,为农广校学历教育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环节的落实

    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维护学校信誉的保证。今年我校仍把教学管理作为办学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落实教学环节,切实搞好教学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目前农广校体系有在校生1761人,42个教学班,其中村干部729人,因此抓好在校生的教学管理,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今年针对教学管理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严格制定教学计划。按照自治区校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同时制定了我校教学实施计划,全面落实教学环节,加强考试考核管理。根据自治区校2024级中专教学日程与考试日期安排,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校及时对二个语种、6个专业的春季、秋季中专教学日程与考试日期安排,对各专业、各语种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二是以第三个教学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对制度的落实、教师的聘任、教学计划安排、学员出勤率、教学硬件建设等内容严格把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认真落实,同时我们进一步抓好学员自学、辅导、考试关,由于我们学员大部分是在职干部,为使学员不耽误工作,都能按时参加辅导,我们利用每一个周末对学员进行面授辅导,保证辅导质量。三是及时征订教材。按要求征订和上缴教材款,做到人手一套,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四是严把考试质量关。我校每次考试都派有专人进行巡考,按照标准化考场的设置要求,做到单人单桌、对号入座、密封运行,坚决杜绝考试作弊和违规评卷现象。五是做好毕业生毕业工作。为保证学员都能顺利毕业,我校通过近一个月时间,完成了2024级村干部班及2024年会统、汽修等专业,14个教学班473名学员的毕业生照片采集、电子信息核对上报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使学员们都能够圆满毕业。

    3、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促进体系健康发展

    为不断提高农广校体系办学水平和培训能力,加强体系间的沟通与交流,今年我校曾多次到各县(市)分校开展调研工作,加强了教学检查和教育督导。(1)按照第三个教学质量年工作安排,地区校校领导一行四人先后两次对各县(市)校进行调研检查,主要针对当前我体系师资培训工作、教学管理、招生及农牧民培训工作进行调研督查,通过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年建设活动,各县(市)分校的教学培训工作总体得到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水平有一定提高。(2)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通知》要求,我校积极组织,制定评估实施方案,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对各县(市)校进行督促指导,力求查缺补漏,建全档案,规范管理,并于今年9月通过了自治区校的复评,通过评估,推动了农广校的体系发展,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逐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目的。(3)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工作。根据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结合农广校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由校长亲自带队,前往各县(市)分校进行专题调研,有针对性的对农广校工作做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并形成调研报告,对农广校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做了部署和规划。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兴农的主阵地。

    作好学校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为此我校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注重教师平时的业务学习。采用集中领学、观看电教片、听课评课等措施,不断充实知识,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二是选派教师下乡锻炼。为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加了解农村,体验乡村工作生活,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下基层一线,积累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当地农牧民进行技术指导,其中阿勒泰市、青河县今年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下乡锻炼。三是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师资库。我校定期对兼职师资库进行充实,并对兼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素质,规范管理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更合适当前各类培训需要。四是组织教师考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今年体系先后有8名教师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农广校第十六期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学习,5名教师到自治区参加业务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借鉴发达省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经验,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目的。同时地区校利用农广校远程教育培训手段卫星小站,组织教师培训、收看讲座和农业部召开的视频会议共5次,培训人数达70人次。

    (五)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双证制”工作跃上新台阶。

    2024年农广校系统村干部中专班首次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据要求,我校专门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并于4月、6月先后2次出勤达8人次下到基层开展技能鉴定调研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使用农业部的鉴定管理软件。三是积极参加了中央校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暨考评人员培训班,我区共有12名教师取得考证员证。四是结合有关项目,拓展鉴定渠道,扩大鉴定数量。原计划鉴定人数是199人,实际鉴定农艺工达201人,圆满完成自治区校下达任务指标,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健全网络体系

    2024年我体系积极申报中央校卫星小站建设项目,我区共争取到中央农广校卫星小站项目8个,累计金额达16.8万元,目前小站运行良好,通过“双向卫星小站”不仅能直接参与中央校的各类培训,同时还可以利用小站节目为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充电,收看有关人员讲座和农业部召开的视频会议等,改善了农广校远程教育培训手段,提高了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业信息服务的能力,扩大了教育培训规模、范围,提升了培训层次,卫星小站的培训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地区校利用卫星小站开展培训达4次,培训人员40人次。

    (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壮大农广校体系建设 2024年,地区农广校带领各县(市)校紧紧抓住中央、自治区及地区对“三农”工作的扶优政策,抓紧申报各类有关项目,用项目培训工作来促进农广校的发展。全系统积极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600人,争取培训资金共59.2万元;争取建立中央校卫星小站8座价值16.8万元;争取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75万元;同时地区校还积极争取其它各项培训资金达140.3万元,到目前为止,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达291.3万元。

    (八)其他工作

    1、认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2024年,地区农广校承担了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克孜勒加克村扶贫工作,一年来单位领导三赴该村摸底调查,逐项落实帮扶计划,解决实际问题。在自己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拿出2万元作为扶贫经费,并为该村购买干骆素机、草鹅等,用实际行动让农牧民看到了实惠,上半年,单位委派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哈萨克同志常驻该村培训、指导农牧业生产,引导农户开展多种养殖,并为该村制定了扶贫培训计划,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印发科学养殖技术、观看科学技术光盘等途径向他们传授技术信息,为他们提供科学技术服务,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自谋出路,尽快就业,真正把“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同时,农广校还积极响应地委、行署号召,积极踊跃,伸出友爱之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先后参与为四川灾区、新疆乌洽县灾区及社区组织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社区、为帮扶特困户捐款2280元及大量衣物,为四川灾区爱心捐款3350元,全年累计捐款达5630元。

    2、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

    宣传工作是加强政策引导、争取领导支持、树立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领导、更大范围的社会人群,认识了解农广校、支持建设农广校。今年我校加强了信息宣传力度,年初针对信息宣传工作专门下发了阿地农广字〔2024〕02号关于印发《阿勒泰地区农广校系统信息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将上报信息任务与各校年底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了信息上报及采用量,各县(市)上报信息达210篇,其中中国远程教育网、新疆电视台、阿勒泰电视台、阿勒泰日报(汉、哈语言)、县(市)电视台上共播放(报道)新闻达65期次,发表论文8篇;这些信息的及时发送,有效反映农广校的工作动态,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广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事改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年初,我区首次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我校能严格按照阿地党办[2024]16号文件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地区农广校岗位设置方案》及实施方案,事改工作的开展,转换了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合理化、科学化,将有效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单位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4、积极承担小杂粮区域试验工作任务

    地区农广校为了达到农科教结合,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2024年起,积极承担了国家小宗粮豆品种区域(芸豆组)试验任务,属国家级试验,每年开展了两轮试验,试验材料共有50份次。并由专人负责,及时观察记载,加强管理,使每年的试验都取得成功。通过区域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芸豆品种,为国家芸豆品种鉴定、登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发展我地区花芸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宣传花芸豆优质、无公害化的生产优势,促进外贸出口创汇提供第一手资料。

    5、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使我校的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单位今年连续2次派档案员到自治区参加档案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增强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档案法律法规的理解,规范了档案管理,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农广校办学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农民教育培训的讲授和技术咨询、指导任务,为推广普及农业和农村实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缺少系统、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机制,他们自身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明显滞后。

    二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困难尤为突出。农广校承担的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公益性、非赢利性的事业,必须依靠各级财力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缺乏应有的力度,缺少系统的全面的规划。

    三是农民教育培训哈语教材严重缺乏。由于我区属哈萨克地区,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员,由于没有适合的哈语教材,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及少数民族学员学习积极性;同时,农民教育培训使用的各类培训教材一部分知识老化,整体更新较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新要求。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三全会精神,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新思路,新举措。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2、大力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努力完成自治区校下达招生任务。

    3、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培训评估督查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的内涵建设。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窗口的作用,传递办学理念,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多方面支持和合作。

    5、积极参与并配合主管部门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

    工作

    总结 阿勒泰地区农广校

    2024年11月28日印发 成绩的乡镇教学班和班主任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篇:论农广校体系建设

    论农广校体系建设

    农广校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加强农广校的体系建设工作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农广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有效地整合农业教育资源,履行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传播和科学普及等公共服务职能,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基础依托。

    一、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内涵

    创新农广校体系建设,就是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内涵。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战略任务,我国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明显不足,存在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主体比较脆弱、社会资源分散等问题;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和硬约束,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滞后,存在“低水平简单重复”问题;教育培训条件不配套,基本建设长期欠账,存在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工具、实习缺基地等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加快创新农广校体系建设。

    面对目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所遇到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任务,农广校体系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充满各种新的挑战和困难,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构建一个符合新时期新阶段的农广校体系。一是创新原则,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原则,通过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设施综合配套,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农广校制度体系,更为严谨的为农民服务;二是创新机制,以“百万中专生计划”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模式,建立“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农民学历教育制度;要以“阳光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培训”模式,构建一个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多方面教育培训的农广校教育体系,更为全面的为农民服务;三是创新方法,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要以“管理制度”、“组织保障”、“学习氛围”三到位为基础,“田间学校”、“创业培训”、“农业基地”三结合为抓手,办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更为实效的为农民服务。

    二、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原则

    针对现阶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需要,建设农广校体系的根本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并有章可循的原则

    强化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独立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独立性的工作局面,规划、设计和形成符合农广校职能实际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真正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自主的定好教学规划与项目。并且做到教学要规范、制度要健全,比如从制定中专班招生计划工作开始,就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各级中专教育管理制度、章程、方法来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抓好每个环节,认真做好台账管理,做到每一个学员有一份完整的档案,每个一学期的每一个科目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按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班会制度、班干会制度,严格考勤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二)重心下沉并自下而上的原则

    农广校的根基在农村,要下沉重心,贴近农民,采取下乡教学、集中教学等多种办学模式,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补助补贴,既解决工学矛盾,又能体现了农广校办学特色。并且努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由下至上的建设原则,基层农广校是农广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市级农广校是农广校发展的纽带,农广校体系要始终保持一种自上而下的扶持状态和一种由下至上的维护状态。

    (三)各方突破并学以致用的原则

    农广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认可,努力成为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打造当地的农民教育培训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对于农村劳动者而言,花费时间学习,目的不是拿文凭,而是通过专家技术员的讲解,能从实践中去感悟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掌握一技之长,并结合当地的农村实际,可以灵活增设一些实用技术的培训,比如我县是农业大县,作物主要以大米、油菜、食用菌、桑蚕为主,在开设中专教育课程时,可以侧重从这些作物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方面入手,教学员一些比较实用又特别需要的技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紧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形成农民职业化和种地科学化的基础,亦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利器。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户群体快速分化,出现了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经营和服务型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非农产业农户等,相应的农民也快速地职业化,出现了产业工人、专业技能人员、社会服务型人员、家庭农场主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能有相当一部分高素质农民留在农村以农业为职业,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制度性变革。

    “职业农民”是针对“身份农民”、兼业农民而言的,是农民从生活在贫穷乡村、社会地位较低的“身份”走向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的根本转变,是完善生产关系、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安排。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高素质劳动力无疑向劳动力定价高、生存环境好、有较高社会保障的地方流动。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消除市场缺陷,让留在农村的劳动者与城镇居民一样,能得到一份与城镇教师、医生等同等待遇的职业,把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受人尊重的光鲜的工作岗位,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距。因此,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的吸引力。

    农民职业化后更要通过农广校的培训来做到种地科学化,从而破解“如何种好地”的难题。在培训方式上,一定要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坚持教育和培训并重,理论与实践并举。要以“百万中专生计划”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模式,建立“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农民学历教育制度;要以“阳光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培训”模式,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农民培训制度。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根据农民从业年龄、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等,科学设定认定条件和标准,研究制定具体的认定管理办法。同时,要明确农民教育专门机构在认定和服务上的主体地位、管理协调作用,加强建设和管理。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信息档案,并向社会公开,定期考核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是基础。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都市农业,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积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村致富能手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远程科技教育等培训工作,踏踏实实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为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贡献。

    为确保我县农牧民各种培训任务的完成,并且在工作上按上级要求做实做好。农广校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自治区、地区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及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文件要求,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同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扎实热心地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2、做好职能定位,加强条件建设是重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这标致着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已经开始,作为农广校系统要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明确职能和定位,确定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动摇。条件建设是体系建设中的骨架和基础,要从基层进行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农广校的各项基础条件建设、充实设施设备、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同时要成立和加强乡镇、村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力量,提出量化的标准,有重点的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到三个地方,一是建设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二是建设到农业企业,三是建设到大型的标准化农村社区。突出农广校办学特色,加强基层校“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的配备和补充。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在各地搭建和设置农民教育培训专门广播和电视频道。

    3、提高队伍素质,保证教育质量是关键。

    要根据教育培训任务的需要,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师的需求量和专业结构,制定出农广校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和长远规划,确定“对内抓提高、对外搞引进”的队伍建设思路,对专职办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知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深造,同时按照办学任务的要求,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教授、高水平教师、农村能工巧匠、农村土专家等充实到农广校兼职教师队伍中来。

    五、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内容

    新时期、新形势给农广校体系建设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职能的建设;二是能力的建设;三是文化的建设;四是项目的建设;五是体制机制的建设。

    在职能的建设中,要明确提出农广校的职能定位,即:运用远程教育培训手段,面向农村,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制定农民培训规划、计划,组织指导并实施全省农民培训工作,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农广校的性质应明确是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

    在能力的建设中,一是要加强条件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层级和特点,规划和确定一系列能够满足农广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项目,形成一种常态性、规范性的投入和建设。有骨无肉或有肉无骨,甚至部分基层校基本是无骨无肉的状态,根本无法保持和稳固农广校体系的健康发展,在体系这个词上是不完整的,存在着有名无实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广校体系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推进,建立健全人员、工作、管理、业务开展、项目管理等规章和制度,形成有序的工作环境;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内提外稳”的原则,真正提高农广校队伍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农广校的办学人员和教师队伍必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服务能力,必须建立一支作风硬朗、勤于思考、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办学队伍。

    在文化的建设中,农广校的文化建设是整个体系工作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有力体现,新时期农广文化的核心,即:品格高尚、行为规范、思想活跃、目标同一,农广文化的提出和发扬是整个农广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项目的建设中,要根据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实际,设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和不同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库,做好项目库的储备和建设,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中,必须注重实效,适应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政策机制;能够激励社会各部门支持和参与的协调机制;能够完善有效保证农广校体系高效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运行机制;能够调动农广校广大办学人员投身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激励机制和能够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断走向法治化管理轨道的保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和加强体制机制的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四篇:农广校论文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专后继续教育

    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

    毕业分校:高陵县农广校 级 别:二0一0级 专 业:农村经济管理 姓 名: 工作单位:

    二0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摘 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搞好农村基层民主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加强

    近年来,广大农村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设,全面实行村务公开,狠抓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暴露不仪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而且造成一些地方公务难以执行,党的农村政策难以落实,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

    1. 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部应向村民公开,尤其村级财务要公开。村级财务公开一定要按国家有关管理条例要求,一是公开内容要全面完整。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公开。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特别是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公布,重要财务活动 应逐笔公布。三是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要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五是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六是要把财务公开的监督落到实处,村组财务要臵于群众的经常监督之下。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围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因此,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人账、坐支现金等现象。

    3.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清理工作

    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编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内容。各乡镇至少要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农村财务,经常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暑农村财务管理上作。要随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对村级财务进行及时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通过清理农村村级财务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4. 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上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5. 试推行“村财乡管”

    “村财村用乡管”是指在保证村级集体财产所有权不变、独立核算权不变、资金管理权不变、资金审批权不变、债权债务归属不变前提下,由乡(镇)一级政府代管村级账务,在乡镇设立“村级财务管理中心”,负责管理村级各类资金,但不准平调资产,不准借支挪用;不准强行代扣和垫交各种费用的做法。“村财村用乡管”是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理念创新。

    各地区可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推行“村财乡管”制度。村里不设会计,只设出纳,村级账目由乡镇经管部门代管,财务收支实行“报账制”。

    6. 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合作制度

    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制度与规范的合作制度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社员股东没有收益分配权、决策权和对经理人员的选择权。因此,我们建议: 6.1将农村信用社改合作制为村民委员会控股的股份制

    入股资金可由村集体提留,也可以由农民入股,组成控股会,再由控股会对信用社入股。在控股比例上,应打破平均化的倾向,在要求每一个村集体都应该有入股资金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大股东。这种做法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解决广大农民缺乏监督知识、无力承担监督职能的问题。二是解决农民由于股金投入少,监督成本高而存在的“搭便车”问题。防止产生监督“真空”,可以因此全面提高监督效率。三是可以有效防止单纯由社会资金入股,重视股本效益而忽视对农业投入的情况。因为村民委员会本身是村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能够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由其代理行使对信用社的控制权和表决权,可以使农村信用社根植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四是有助于全面解决目前严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五是全面解决农村信用合作一人一股一票选举制度所产生的弊端,防止选举失效。6.2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将经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同经营业绩全面挂钩,实行经营风险抵押。对于超过预期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对经理人员进行奖励。对经理人员实行期权制度,以促使其经营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

    7. 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7.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它的组织形式包括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专业联合社或综合社、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技术协会、研究会等多种形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势,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

    7.2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坚决防止推行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合作。

    二是要完全依照农民个人意愿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归大堆”,坚决防止人为“拉郎配”。

    三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按照农民的意愿,独立自主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销售合作等;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坚持正确引导,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的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无偿服务、保护价收购、定单农业、利润返还等办法,让成员享受真正的经济实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要把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出发点,突出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提供市场信息、应用现代科技、推行农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特别是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服务,以切实增加成员收入。

    第五篇:农广校发言材料

    引领职工学员“走过无知的荒漠 迎来知识的绿洲”

    --***农广校工作站汇报材料

    新疆兵团***

    二○一二年二月

    引领职工学员“走过无知的荒漠 迎来知识的绿洲”

    ——***农广校工作站汇报材料

    2024年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邵艳红,来自七师农广校***工作站。非常感谢兵团农广校能给我们一线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如此宝贵的机会,能作为七师农广校工作站的一名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近年来,***农广校工作站在兵、师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三农”“服务职工队伍,服务团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提高教学培训质量,提升学员能力素质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业一线”办学,着力创建“重视基础,强化技能,提高素质”的职教特色。现把我团农广校的工作做简单阐述。

    一、强化招生,围绕服务,联合办学

    招生办学是农广校工作的主体和基础,是农广校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大事。因此,在招生措施上,我们首先争取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请他们在各种会议上为农广校做宣传。其次针对《现代农艺技术》中专脱产班的招生工作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团主管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招生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其次实行联合办学,开拓办学新思路。***七连离团校有20多公里,在2024年招生时团党委考虑到

    七连是全团连队中相对职工较多,并且大多数职工是近几年从口里落户到七连的新职工,职工受教育程度低,对种植技术非常缺乏,师农广校领导结合我团特点,建议到把农广校的教学班定到七连,这样可以更好的方便职工群众学习,有了这一想法,师校领导和团党委领导多次去七连了解情况,商量、研究、办学思路。经过层层把关,严格筛选,面向七连招生52人,这一举措极大的方便了职工学员的学习和生活。

    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确保农广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了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多次找请示团领导及部门的领导推荐团场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硬的岗位能手及领导担任农广校兼职教师。经推荐有名成为的兼职教师,他们的加入无疑提升了执教队伍的水平和实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授课前所有兼职教师都要参加为期5天的教师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课。虽然是兼职教师,但在教学管理上采取和中小学一样的要求:教师要按要求书写教案,开学初上交学科计划,学期末上交学科总结,平时给学员出单元测验试卷,教师必须在把握教材大纲的基础上备课、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期完成每学期教学任务。

    为了搞好教学教研我们每月召开两次教研活动,主要围绕着指导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如何对成人进行教育来开展;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公开课、观摩课比赛活动;在理论授课时,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研活动,教师

    们不但业务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他们身上闪现出了真诚与感动。《现代农艺技术》中专脱产班按照教学计划每年11月份开课,由于我们团农广校的教学班设在了七连,每天早上9点30分我和授课教师一起坐车去20多公里外的七连给学员上课。冬天,天冷路滑,连队条件十分艰苦,可是授课教师和学员的热情都很高,为了让大家上课不受冻,能伸出手来做笔记,有的学员主动每天早上在9点之前赶到教室,为大家生火取暖。虽然教室里面有很浓的煤烟味,虽然那一炉煤火根本解决不了室内的寒冷,但是这些丝毫没有阻碍教师为学员授课的热情,没有影响学员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中午,有时学员看着授课教师门为了不耽误下午上课,中午没有回家,而是在连队随便解决一下午饭问题,深情地说:“老师,为了让我们学到农业知识,您还真不容易,我们再不好好的学习,连自己都对不起!”就是这几句朴素的话,让我们的心灵受感受到了温暖。在这样寒冷的条件下,连队采暖用煤出现了紧张,师校领导、团领导得知情况后,为了不影响教学班的正常开展,积极筹措资金,迅速将煤补充到位,解决燃眉之急。教学班在师校领导及团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看到各级领导的支持,看到教师们以积极进取、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堂课的分分秒秒,看到学员获取知识后的欣喜,再多的苦算得了什么呢?我想:自己也要向他们一样,要默默的为农广事业服务,为团场职工服好务。

    三、充分发挥实践课主阵地的优势,服务学员,服务团场

    4月--10月是学员实践学习阶段,为了有计划的开展好实践课,4月份师农广校组织召开了农艺班实践课专题会议,研讨实践课的具体做法,提出实践课的具体要求,部署了实践课的具体步骤,根据师农广校农艺班实践课专题会议精神和具体要求,***

    农广站成立了实践课领导小组,制定实践课教学计划。实践实习课主要结合团场的农事活动开展教学,针对农田出现的热点问题,关键问题,和学员疑惑问题安排任课教师根据学员生产需要,走进连队课堂,走进田间地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对每次开展的实践课,我们都保存有实践教师教案、实践课工作日志、实践课工作月总结和相关图片。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必须讲授职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必须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必须选择职工感到方便的学习地点,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和办法,使实践课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的兴趣浓厚。

    四、扎实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

    实施阳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农广校积极响应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坚持以农广校为依托,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一年来我们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计算机培训111人,高级蔬菜工培训118人,“阳光工程”农机手培训62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广校两年来走过的路程----艰辛中有甘甜,汗水中有收获。也取得的一点成效:

    1.转变观念,提高了职工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过去,农闲季节,职工无所事实,整天沉浸在聊天、打麻将之中,通过组织学员培训,改变了职工以前的状态,大多数职工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转变了观念,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2.提高了职工的文化学历层次

    通过职工中专学历教育加技能培训,不但强化了他们的职业技能,文化水平,个人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团场有85%的在职领导都是农广校毕业的学员,现在又对在册职工进行培训,这一举动会为将来真正能进行专业生产和扩大规模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提高了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促进了职工增收

    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促进了职工增收。很多职工由以往的不会种地,怕种地,到现在的主动要求承包土地,由原来每年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到现在变成了土地的主人,每年也比往年多收入5000元左右,通过学习职工懂经营了,会管理了,确实促进了职工增产、增收。

    4.促进了团场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大多数职工变农闲为农忙,广大职工在学到一技之长的同时,真正达到了增收致富,从而为促进了团场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用。

    看着学员们整体素质的提高,点滴的进步,看着老师带领学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拦路虎,作为农广校的工作人员,真是感概万千!***农广校工作站在兵、师农广校的指导下,正引领着职工学员“走过无知的荒漠,迎来知识的绿洲”!

    虽然***农广校工作站各项工作取得了点滴进步,但同上级的要求比,同兄弟团场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在努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创新的精神、至诚的理念、昂扬的气概与无悔的情怀,为团场职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为新型团场的建设做出全新的贡献!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兵、师农广校的关心指导下,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再造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农广校体系建设征文
    倾力打造“服务型”法院 (合集5篇)
    陆昊作了供职发言(合集五篇)
    中共XX县委2024年工作要点
    行政诉讼法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