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企业文化 教育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高一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本站推荐]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人独立 时间:2024-08-22 15:12:5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一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本站推荐]

    世上不失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盼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阿房宫赋文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词类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名作状)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辞楼下殿(下,名作动,走下)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谁得而族灭(族,使...灭族,名作动,使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状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表顺承)

    2、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却)..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高一阿房宫赋文言知识

    第二篇: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

    缦回

    màn

    不霁何虹 jì

    焚椒兰

    jiāo

    妃嫔媵嫱

    pín

    yìng

    qiáng

    辘辘

    剽掠  piāo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

    yán

    鼎铛

    chēng

    迤逦

    yǐl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之粟粒

    yú sù 横槛

    jiàn

    呕哑

    ōu yā

    参差 cēn

    huán

    囷囷 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

    (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

    (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

    (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

    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

    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

    5、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而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B)

    A.囷囷焉(qūn)

    妃嫔(bīnɡ)

    霁(jì)颜

    辇(niǎn)车

    B.横槛(jiàn)

    大笔如椽(yuán)鼎铛(chēnɡ)

    矗(chù)立

    C.媵嫱(qiánɡ)

    珠砾(lì)锱铢必较(zhī)

    粟(sù)米

    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 yǐ)呕哑(ōu yǎ)

    缦(màn)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3.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D)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齐楚之精英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A)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下列句中加线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C)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6.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B)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以古非今者族

    C.云气不待族而雨

    D.万物百族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D)

    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C.虽董之以严刑

    D.不拘于时,学于余

    9.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B)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C)

    A.①六王毕(完了)

    ②蜀山兀(光秃秃)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11.选出与课文原文正确无误的一项(B)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13.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A)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建造)②廊腰缦回(萦绕)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④春光融融(和乐的样子)

    16.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答:侧面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承上文宫室描绘启下文宫中生活的描绘。

    17.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

    答:对偶、夸张、比喻、对比。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

    ②管弦呕哑(声音嘈杂)

    ③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克)

    ④秦人不暇自哀

    (来不及)

    ⑤族秦者秦也(灭亡)

    ⑥使六国各爱其人

    (假使)

    第三篇:阿房宫赋教案及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 杜牧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教学方法:

    学生务必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赏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

    二、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现读“ē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人之多。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数十 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作者简介: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则是它的近源.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chī摛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摛文指赋的形貌。

    ①、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②、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四、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正字音。

    骊山lí金块珠砾lì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焚椒兰jiāo辘辘lù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摽掠piāo鼎铛chēng逦迤lǐy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ǔ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 cī

    (一)、学习内容:背诵并赏析第一段

    1、字词疏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

    3、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

    行文思路:建宫背景——总体规模——细写内部——(楼阁多、构造奇、布局巧、桥道美观)——歌舞盛况

    4、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和夸张。

    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比喻很多,如写“长桥”“复道”用“龙”“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5、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自己享乐而“大起宫室”的行为,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作者在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自己强烈的爱憎。

    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第一段—总体概括外貌(由总写到具体勾勒)先写楼阁细写内部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人物结构部分宏伟壮丽

    (二)、分析第二段

    1、字词疏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

    3、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

    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阿旁宫造好了,它的用途何在?你能从刚才读的那段中找出答案吗?

    第二段:养美女——供统治者纵情声色。

    第三段:藏宝物——供统治者奢侈挥霍

    3、第二段如何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以及这些宫女的生活。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4、赏析第二段描写宫女们梳洗打扮的句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四组句子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分别从妆镜、头发、化妆品、香料四个方面,绘声绘色地渲染了阿旁宫内美女之多,生活之侈。

    而作者这样采用华丽的词藻从各个角度铺陈宫中美女生活的细节,再次凸显“赋”这种文体“铺采摛文”的特点。

    作者为何极言阿旁宫内美人之多、生活之侈? 突出阿旁宫建造者秦王的骄奢淫逸。

    5、齐读第二段“燕赵之收藏„„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此处写阿房宫珍宝之富。而这些珍宝,都是秦王豪夺所致。

    6、一、二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

    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二、写阿房宫的美女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承上段第二段宫女珍宝来历众多哀怨来源数量妃嫔媵嫱歌舞之盛明星…所之也比喻排比夸张缦立、望幸、不见六国(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处置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穷奢极欲

    五、课堂小结

    从开头至第三段的“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是属于课文的描写部分。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所运用的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排比和对偶。描写的文段文辞华美、比喻丰富,并且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

    一、学习第三段

    1、字词疏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

    3、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共分三层。

    ①“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②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③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4、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三段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辛勤劳作,怒气填胸。

    贪欲第三段一人之心秦爱纷奢千万人之心人亦念其家常情挥霍灭亡使……多于……(六个排比)叫、举、一炬积怨爆发

    三、写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自取灭亡

    六个句子句式相同,表意也基本差不多,从各个方面采用排比、夸张的句式极言秦始皇的奢侈、挥霍。排比的气势正反映出作者代替人民对秦始皇所发出的义正言辞的血泪控诉。“天下人”的“不敢言而敢怒”与“独夫”的“日益骄固”矛盾冲突中,阿旁宫化为了一堆焦土。

    二、学习第四段

    1、字词疏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

    3、分析内容。

    ①“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②“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第一、二、四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4、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

    第四段:卒章显志。讽谏唐王朝勿蹈秦皇覆辙。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不爱民),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哀之,鉴之)最后一段的议论以秦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这一段的哪些话是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作者向统治者敲警钟。秦朝必亡:暴敛百姓挥金如土(因)一朝覆亡阿房焚毁(果)后人当鉴:后人不鉴则复哀(明旨)

    5、“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我们再来看看杜牧写作本赋的缘由:“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唐敬宗的举动与秦始皇何其地相似!作为一名关注社会现实、匡时济世的封建知识分子,君主劳民伤财的行为不能不引起他深深的忧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杜牧在这里借秦始皇建阿房宫的题材,用赋的铺陈排比,指出骄奢淫侈必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晚唐敬宗,勿使悲剧再度重演。这是什么手法? 明确:借古讽今

    三、欣赏文章的结构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对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结构梳理:•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议•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谏勿蹈覆辙。叙

    统一建筑宏伟瑰丽宏大宽广美人之多阿房宫内美人珍宝由描写转为议论珍宝之富对比事例秦王骄奢宫化焦土总结教训警示当世戒奢爱民小结阿房宫赋描写铺叙雄伟壮观的阿房宫借古议论讽今 7

    四、比较阅读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明确: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全文:

    1、主题: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2、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六、课堂小结

    《阿房宫赋》曾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评价。此赋前半部分以描写为主,以华美的文辞、丰富的比喻,极度夸张地写出了阿旁宫的规模之大、美人之多、歌舞之盛、珍宝之丰、靡费之巨,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

    而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充满了激情,语言精美,富于文采;有时骈散兼行,于整齐中有变化;有时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有时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充畅。既有激情,又含深意,无愧于“天下之第一文赋”的称号。

    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这种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另一个导语: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一、古今异义

    1、隔离天日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3、韩魏之经营 古:搜集保存的珍奇; 今:筹划、计划的意思

    4、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优秀人才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值得同情。

    6、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指情绪气氛

    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7、明星荧荧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从„„北面;向西(2)廊腰缦回

    像人腰一样,像缦带一样(3)蜂房水涡

    像蜂房、像水涡(4)辇来于秦

    乘辇车

    (5)朝歌夜弦

    早晨; 夜里 2.名词用作动词

    (1)未云何龙

    出现龙(2)不霁何虹

    出现虹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歌唱、弹琴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宝鼎看作,把宝玉看作,把黄金当成,把珍珠当作(5)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合族的人(6)可怜焦土名

    变为焦土。3.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4.动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 5.名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借鉴 6.形容词为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为„„.而悲哀 7.形容词用作动词

    蜀山兀

    变秃 三 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拿,占有 ④秦人伐晋,取武城 攻取,攻下 ⑤取妻如之何? 同“娶”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着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5、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6、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7、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8.焉

    (1)盘盘焉,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

    (3)或师焉,或不焉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4)且焉置土石

    兼词,在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

    副词, 怎么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 9.而

    (1)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代词,你

    而翁归,自与你复算耳

    10.其

    (1)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使六国各爱其人 11.于

    (1)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2.之

    (1)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13.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句末语气词,唉(2)夫大国,难测也 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3)予观夫巴陵胜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指示代词,那(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男子。

    四、句式 1.判断句

    (1)以“„„者„„也”表示判断。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2)“„„为„„”表判断。

    如:朝歌夜弦,为秦宫人。(3)“„„”表示判断,说明原因,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谁得而族灭也

    (2)状语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4.省略句

    (1)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

    (2)复道行(于)空

    (3)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五、重点词语翻译

    六王毕 毕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蜀山兀,阿房出 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覆压三百余里 覆压,覆盖。

    隔离天日 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构,兴建。走,趋向。二川溶溶 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不霁何虹

    雨后天晴

    廊腰缦回 缦,萦绕。回,曲折。

    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 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落,相当于“座”或者“所”。高低冥迷 分辨不清。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辞,辞别。绿云扰扰

    黑头发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缦立远视 久立。

    剽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

    倚叠如山 积累。

    弃掷逦迤 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 戍卒叫

    守卫边疆的士兵;呐喊。函谷举

    被攻占。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假使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传递。做。秦人不暇自哀

    “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四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主要指唐代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第四篇:高一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

    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普宁新闻chaoshannews.com,到秦之都没有完工。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

    1.文体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写阿房宫的面积。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

    直走咸阳:趋向。

    学生背诵。

    4.第四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争:古今异义。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5.第五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6.第六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榭。

    重点词:

    气候:环境气氛。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壮丽。

    (二)第2段

    1.第1层:妃嫔媵嫱„„为秦宫人。

    写宫人的来历。

    重点词:

    辇名——历乘车。

    学生背诵。

    2.第二层: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写宫女众多。

    重点词:

    绿云:绿即青,不用青,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梳晓鬟也:晓梳鬟也。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雷霆飞惊„„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写宫人的命运。

    重点词:

    缦之:长久地。

    而望幸焉:宠幸。

    学生背诵。

    4.第四层:燕赵之收藏„„亦不其惜。

    写宫内奢侈的生活。

    重点词:

    鼎铛玉石,金块缕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瓦砾。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宫人的情况和宫人的生活来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2.预习3、4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自读三、四段

    1.重点词:

    (1)秦爱纷奢:豪华

    (2)直栏横槛:栏杆

    (3)可怜焦土:可怜,可惜;焦土:名——动。变成焦土。

    (4)族:灭族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动——意动,以„„为鉴。

    2.段落大意:

    第3段:写秦始皇的荒淫导致秦国灭亡。

    第4段:总结历史教训,希望当世统治者引以为戒。

    3.总结:

    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陈,转入对秦之历史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使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写民众的反抗,迅猛异常,摧枯拉朽。

    第4段讽劝后人引以为戒,是前一段的扩展。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自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

    三、借古讽今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借回领历史来向当地统治者进行讽喻,希望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提醒唐敬宗不要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最终落得亡秦的下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3、4段。

    2.完成练习二、三、四。

    附:板书设计

    阿房宫赋

    杜牧

    一、解题:

    1.赋

    2.背景

    二、分析

    第1、2段:铺陈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

    日期查询

    2024年2024年

    艺术类招生专业课测试

    港校内地招生计划公布

    自主招生考试

    开学进入二轮复习阶段

    寒假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高考体检

    自主招生面试

    一模冲刺

    高水平运动员统一测试

    《专业招生》目录 《招生章程》发放 加分政策性名单 一模考试 自主招生录取 外语口试 体育专业考试 小语种专业加试

    保送生等高校优惠政策最终名单公示

    二模考试

    五一假期复习总结 填报高考志愿

    澳门高校内地招生报名启动 高校招生咨询会

    高考

    军事、武警、公安类院校军检面试 高考成绩出台

    部分香港高校考生面试

    高职志愿填报 提前批次录取 高招录取

    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

    高考录取通知书寄出 一本录取 二本录取 三本录取

    专科(高职)批次录取

    艺术类测试 体育特长生测试 保送生测试 艺术特长生测试 自主招生测试 期末考试 寒假复习

    学校开学 一轮复习开始 空军招飞启动

    高三第一次月考 国庆节复习保送生 艺术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

    期中考试

    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自主招生简章出台 艺术特长生招生通知 民航招飞政策发布

    《北京卷考试说明》出台

    保送生招生简章

    体育特长生招生简章

    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自主招生招生简章

    高校招生简章发布

    外语口试

    热门关键词

    大学自主招生网大学排名高考资源网北约自主招生大学专业介绍高分经验自主招生条件大学排行榜自主招生网自主招生自荐信高考名师原创文章高考报名时间华约自主招生高考知识点自主招生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专科分数线自主招生简章

    相关推荐

    全日制普高高一语文第二册 阿房宫赋高一语文教案:阿房宫赋高一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示例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22:阿房宫赋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复习09年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测试题1全日制普高高一语文第二册教师用书 阿高一语文课件:《阿房宫赋》09年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测试题2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复习

    移动客户端下载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查询中

    查询中

    查询中

    高校名称

    专业分数线

    查询中

    查询中

    年份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2024

    百科词条:高一 教案 语文

    收藏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好友微信

    第五篇: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教案

    淮阳中学张强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教师设问:开头四句读后,很有特色,同学们可以从五方面来欣赏?(表达方式、音韵、句子内在关系、内涵、气势、用词)教师评点:①四个短句是叙事,但叙事中有褒贬,笔里有春秋,正所谓春秋笔法。“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④“兀”字很醒目,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触目惊心。“蜀山兀”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举蜀山以概秦陇之山,这种传达方式信息量很大,以一半带出一半,像杜甫的《月夜》最后两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就是在暗示前文作者的眼泪。这种信息密度大的语言,往往给人许多想象。这一句让人想象联翩,我们可以看出这中间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正是这些信息量大的句子的排列,让人感到开头四句起势雄健,气势恢弘。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教师设问:这两句写了阿房宫赋的什么特点?“覆压”二字能不能改为“连绵”? 教师明确:规模广大,高耸于天。不能。“连绵”只是表现阿房宫的绵长,不能给人阿房宫规模广大的印象,而且“覆压”二字有力度,是“连绵”的轻柔所不具备的。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教师设问:这两句用什么来写阿房宫?用的是什么手法?“走”字好在哪里?“溶溶”课本底下注释是“水流缓慢的样子”,从作者用意来看,这样解释你满意吗? 教师明确:以山写宫,以水写宫,衬托手法。“走”字化静为动。“溶溶”可以理解为“水盛的样子”,这样可以衬托阿房宫的庞大。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教师设问:“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出了楼阁的什么?不用“尺”而用“步”,这有什么不同?体会“腰”“牙”“啄”“抱”“心”“角”这些词语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什么?

    教师明确:“步”字是用身体部位来测量,给人宫中漫步、身临其境之感。这些词语都是用写人或动物的词语来写阿房宫,将阿房宫写活了。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教师设问:这几句写桥和复道,笔法和写楼阁有异,你感到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桥和复道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这里用反诘句来表现比喻内容,故作疑问,仿佛真的看到了“龙”“虹”一样,形象地描绘出阿房宫里桥梁和复道的奇丽壮观,衬托出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

    6、“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教师设问:前两句描写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人什么感受?如何理解“气候不齐”?这几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暖”“冷”以触觉写听觉,是为通感;“台”与“殿”互相补意,是为互文;让人觉得阿房宫是处处轻歌曼舞。一宫之间,天气阴晴冷暖不同,足见阿房宫的广大,也暗示宫女悲喜不同的生活境遇。在结构上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名家(霍松林)评点:不直说美人众多,却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妆镜”“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其手法已很高明。但还不止此。通过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既写了美人,又写了阿房宫。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楼阁,像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窗户,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都历历如见。而写美人,又正是为了写秦始皇。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教师设问:这两句如何理解?体会这种语言结构。教师明确:这种语言结构特点是二句全为名词排列,留下空间让人揣摩它们之间的关系。

    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教师设问: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体会这种语言结构的好处。

    教师明确:对比。这不是一般的对比,而是两句各自向极端方向推进,一方极力往小里说,一方极力往大处讲,以此形成极大的反差,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教师设问:这里采用铺排的手法,多方联想,比喻奇特,想想看,这种比喻奇特在哪里?

    教师明确:本文写作对象是阿房宫,目的是揭示强秦灭亡的原因——不爱其民,但又不能强行撇开阿房宫而抽象议论,这就必须在阿房宫和人民之间找到形象的联系,所以它把阿房宫的“柱”“椽”“钉”“瓦”比作农夫、工女、衣服、粮食相比,形象地告诉人们,供秦人享乐的阿房宫正是建立在人民的脊梁上,这样的意象及其关系后来被温和地改写为舟与水的意象及其关系,远不如杜牧笔下的这个意象赤裸与惊心。名家(霍松林)评点: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句句喷薄而出、层层推进,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将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全盘托出。再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从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举”的局面,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终于埋葬了统治者。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第二课时

    1、学生齐读,教师设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句话有点费解,如何理解?

    教师提示:从下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教师明确:秦不爱其民。

    2、教师设问:从前文来看,哪些事情反映了秦不爱其民?

    教师明确: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奢侈无度,是为“穷奢”,阿房宫就是一个例证。②广罗女色,是为“极欲”③搜刮珍宝,弃掷逦迤,亦不甚惜,极为浪费。古人总结出帝国王朝灭亡的铁律:“成由勤俭败由奢。”

    3、教师设问:我们想象一下,当人民看到秦始皇这样骄奢淫逸,内心有什么反应? 教师明确:秦始皇骄奢淫逸“使天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你从“不敢”二字读到了什么信息?(暴政)人民的内心就像沸腾的火山,它的爆发之日就是阿房宫化为尘土之时,也是秦王朝轰然倒塌的之时。

    教师小结1:一般的文人,想到阿房宫,就会驰骋文采,夸赞其辉煌壮丽,流露出无限羡慕之情,但杜牧立意高奇,洞察伟大建筑后面的悲剧,并揭示其悲剧的原因。

    4、教师设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有什么言外之意?

    教师明确:“哀”和“鉴”是后人对待历史的两种表现,“哀”是因为悲剧而悲哀,而惋惜甚至痛惜,但是“哀”只是停留在感情层面,它是不能阻止悲剧重演的,唯有拿起理性的明镜,才能清醒看到悲剧的原因,才能避免悲剧重新上演。唐太宗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5、教师设问:杜牧文章写得好不好?道理有没有说明白?唐人是不是读了这篇赋?那么,唐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呢?是不是唐朝的灭亡不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那为什么唐朝还是灭亡了呢?

    教师发挥:所以,杜牧是伟大的,他似乎感到唐朝也会重蹈覆辙,他似乎还感到唐朝后面的“后人”一样会重蹈覆辙,而且循环下去,这仿佛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宿命。所以,你再读读那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看看,是不是感觉到无奈,是不是觉得它好像在诅咒?是不是感到这句话余音袅袅,一直缠绕着我们的历史?那么这道咒语,我们这代人能躲得过吗?

    教师小结2这篇文赋奇就奇在杜牧不仅揭示王朝灭亡的原因,还在于他说出了一道魔咒,让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学子文人读到这篇文赋时,仿佛杜牧与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篇神奇的赋才刚刚完成,墨迹还未干,还湿润润的呢。所以文章的高下由识见决定的,是由文章的立意决定的。《阿房宫赋》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字字珠玑,更在于文内存有这么一点魂魄!

    6、教师设问:我有一个疑问,阿房宫不是秦朝的吗?为什么作者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要牵连起六国来?(因为六国不爱其民而亡,而秦人没有看到这一点,秦人错在不借鉴历史,吸取前人灭亡的教训)

    7、教师设问:文章前面有没有铺垫?

    教师明确: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六国和秦人一个货色!

    8、教师设问:还有没有其他的铺垫?

    教师明确:有。课文开端就种下一粒种子:“六王毕,四海一。”

    9、为什么不说“灭”而说“毕”?

    教师明确:因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教师小结3:这就是玲珑剔透的文心,明里在写阿房宫,在写秦人,暗里跟着一条“六国”之线,若隐若现,似断似续,直到最后才出来谢幕。总结秦人的灭亡的教训,带上六国,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当然我们也惊叹作者高超驾驭文字的能力。



    推荐阅读:
    高一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本站推荐]
    告别2024即将迎来2024作文(范文大全)
    专升本语文知识点归纳[合集]
    平凡的世界深刻读书感想2024范文合集
    禁止使用塑料袋倡议书[5篇范例]
    中学生
    Top